胆囊切除术的改进

胆囊切除术的改进

一、胆囊切除术式的改良(论文文献综述)

陈阳,李东,樊友文,黄飞,陶强,唐亚军,邓量,汤地[1](2021)在《Minilap辅助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介绍并探讨改良的Minilap辅助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行Minilap辅助两孔LC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6岁。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脐下缘和剑突下分别置入Trocar,放置腹腔镜及常规器械,右肋缘下穿刺直径2.5 mm的Minilap抓持胆囊,完成LC。观察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Minilap辅助两孔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中位数38(25~55)min,术中出血量5(2~8) ml,术后疼痛评分2(1~3)分,术后住院时间2(1~3) d。围手术期均无发生并发症。术后3 d Minilap穿刺孔基本闭合,术后2周复查脐部及剑突下切口愈合成线状,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Minilap辅助两孔LC的操作便利性与三孔LC无明显差异,其微创性、美观性更好;与单孔LC相比,无"筷子效应"且无需特殊器械。

徐冬,杨飞,王财庆,胡森焱,朱陈,方健,谢冬冬,高俊,陈功[2](2021)在《改良戳孔孔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机体疼痛及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术后机体疼痛及应激反应等方面探讨改良戳孔孔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否优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6月高淳人民医院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改良戳孔孔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75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及应激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1±0.4)d vs (4.5±0.3)d],术后VAS疼痛评分[第1天:(1.2±0.3)分 vs (5.4±1.2)分;第3天:0分 vs (3.1±0.7)分]及术后应激反应生化指标[皮质醇:(50.2±11.4)nmol/L vs (76.6±13.9)nmol/L;白介素-2:(61.5±21.3)ng/mL vs (83.1±19.5)ng/mL;C-反应蛋白:(10.1±2.3)mg/L vs (32.4±9.5)mg/L;肾上腺素:(60.3±11.5)pmol/L vs (98.6±12.2)pmol/L]均低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在治疗费用上亦低于对照组[(9 912±217)元 vs (10 226±165)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戳孔孔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疼痛及应激反应程度,更符合微创理念。

李力,李方跃,姚启杨,江飞,余宏铸[3](2021)在《改良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的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应用改良法三孔腹腔镜完成的60例胆囊切除病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容效果、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h、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4.00(5.00,6.00)分和6.00(5.25,7.00)分、4.00(3.25,5.00)分和5.00(4.00,5.00)分,切口美容效果评分分别为4.00(4.00,5.00)分和3.00(3.00,4.00)分(P<0.001);两组病人在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种改良的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能在传统腔镜器械下完成;与传统三孔腹腔镜相比疼痛更轻,美容效果好、创伤更小,且不增加医疗费用,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新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李旺勇[4](2021)在《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制虚拟助手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ILC)在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心得体会,总结相关经验,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6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资料完整,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其中30例采用自制虚拟助手TUSILC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四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等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数据组间采用t检验或?2检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无额外加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疗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7.06±14.12)min长于对照组的(33.33±9.46)min,观察组的手术失血量(12.73±5.99)m L少于对照组的(17.90±7.68)m L(P<0.05)。两组术后恢复疗效: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和术后住院时间(d)分别为(1.23±0.50)d和(2.60±0.81)d,均少于对照组的(1.57±0.56)d和(3.26±1.06)d(P均<0.05)。患者主观评分:观察组的患者对腹部切口满意度及术后1d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4.47±0.57)分、(4.40±0.81)分,优于对照组的(3.60±0.62)分、(4.97±0.66)分(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d的NRS疼痛评分为(3.16±0.87)分和(3.36±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目前开展较为成熟的四孔法LC,新型改进的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患者恢复、切口满意度调查、减轻疼痛等方面体现着其独有的优势,自制虚拟助手设计巧妙,使用简单,操作灵活。内置入式牵引装置为单孔腹腔镜术中牵引暴露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为胆囊疾病治疗的术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但其目前只适用于相对简单情况的胆囊切除,对于复杂情况下尤其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时的胆囊切除仍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局限性。是否选择单孔手术还要术者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来决定,预计手术难度大时,建议尽早加孔或中转开腹。

陈阳,李东,樊友文,黄飞,陶强,唐亚军,邓量,汤地[5](2021)在《经脐括弧样入路隐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和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常规器械经脐两侧括弧样入路隐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行LC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27~55岁,中位年龄4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经脐两侧行括弧样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分别置入操作和观察器械,并于右肋缘下穿刺Minilap针,联合采用荷包针将胆囊底缝吊于右上季肋部加强暴露,完成LC。观察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脐左侧观察、脐右侧操作孔的Trocar布局可明显减小单孔LC的"筷子效应"。Minilap +缝线提吊法有利于术野充分暴露和提供足够的张力。手术时间中位数45 (30~75)min,术中出血量5 (3~20)ml。患者术后疼痛评分1 (0~2)分。术后住院时间2(1~3)d,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脐部括弧样切口愈合好、瘢痕隐匿,患者满意度100%。结论与既往的单孔LC相比,应用常规器械经脐两侧括弧样入路隐疤LC具有微创、美观、便利、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段鑫鑫[6](2020)在《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背景胆石症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成人中的发生率为10%-15%。根据结石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其形成与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代谢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但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正逐渐被微创的方法所取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同期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革新,使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序贯式治疗,也为病人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另一种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阶梯式治疗。但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单期的LC+LCBDE与两期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将进行单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作为LC+LCBDE组,共84例。将进行两期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ERCP/EST+LC组,共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净石率、腹腔引流管放置情况、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在LC+LCBDE组中有7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0.5%,有6例(7.1%)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在ERCP/EST+LC组中有71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87.7%。ERCP/EST+LC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例数、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方面,均优于LC+LCBDE组。LC+LCBDE组在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残石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期手术(LC+LCBDE)和两期手术(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式,两者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是单期治疗在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成本方面更优。

李智豪[7](2020)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手术后结石残留、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以及进行术后1年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对比分析三种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术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D)+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T-Tubedrainage,TD)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以上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上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肝胆外科医师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选择最优化的微创治疗手术方方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所有病区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入院后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三组:(A组)27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LD+ERCP+ENBD),(B组)3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LC+ERCP+EST+ENBD),(C组)4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LC+LD+TD)。对A,B,C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术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总管直径、胆管结石最大直径、胆管结石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各组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再对比三种微创术式在术后胆漏、结石残留、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多项指标方面的差异;通过门诊及电话形式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随访观察,通过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MRCP)等影像学检查,留置T管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胆管逆行造影,收集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进一步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三种微创术式结石复发率间的差异。[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直接胆红素、术前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胆管结石最大直径、胆管结石计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证明从收集的临床一般资料来看,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术后情况:A组和B组的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A组与B组在手术后住院时间相比A组短于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C组,具有显着性(P<0.05);A组与B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比A组短于B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3.术后并发症:三组对比分析病例在手术后胆漏、手术后结石残留、急性胆管炎、手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相对比,结果显示三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随访结石复发率:三组对比分析病例在一年间结石复发率方面相对比,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LC+LD+T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LC+ERCP+EST+EN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LD+ERCP+ENBD)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式;②LC+LD+TD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较长;③LC+ERCP+EST+ENBD保留了胆总管解剖的完整性,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但该术式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④LC+LD+ERCP+ENBD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并设置有效术后引流,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具备医疗设施、技术水平,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LC+LD+ERCP+ENBD可作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优先选择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陆才进[8](2019)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及经验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引流和不留置T管引流、经胆囊管入路和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的164例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经胆囊管入路为经胆囊管入路组,17例胆总管切开后行一期缝合(primary suture,PS)为一期缝合组,经胆囊管入路和术后一期缝合的31例患者均纳入非T管引流组,胆总管切开术后留置T管的133例为T管引流(T-tube drainage,TD)组。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患者资料和临床结果等情况,分析术中发现、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非T管引流组与T管引流组患者的年龄、胆总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术中出血、术前慢性疾病、结石清除率、术后总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T管引流组与T管引流组相比,女性所占比例大、术前急性胆囊炎患病率低、胆总管结石数量少、泥沙样结石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胆漏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胆囊管入路组与一期缝合组的性别、术前慢性疾病、术前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泥沙样结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结石清除率、术后总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胆囊管入路组比一期缝合组年龄小、术中输液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引流和留置T管一样安全、有效,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术后胆漏问题值得术前、术中的细致评估和考量。经胆囊管入路必须在满足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留置T管引流可靠性程度高,可作为其他术式的最终备选方案。表5个;参155篇。

荆晓磊[9](2019)在《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总结出ERCP+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过程中两者的疗效差异及各自的优越性,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微创外科,且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0例,其中包括接受LC+LCBDE治疗的患者60例、接受ERCP+LC治疗的患者30例。通过统计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结石残留、胆漏、出血、消化道穿孔、胰腺炎、胆系感染、胆道狭窄、结石复发等相关远期近期并发症。结果一般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合并慢性病、肝功能指标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胆总管直径、最大胆总管结石直径、结石性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患者相较LCBDE组患者更年轻化;ERCP组患者的胆总管平均直径及最大胆管结石平均直径整体上普遍小于LCBDE组;LCBDE组患者泥沙样结石所占比重明显小于ERCP组。术中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成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RCP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结石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6.7%、10%、6.7%)均高于LCBDE组(1.7%、1.7%、1.7%),但胰腺炎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组低于LCBD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上ERCP组较LCBDE组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情况方面:ERCP组和LCBDE组平均住院时间几乎相近,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上ERCP组较LCBDE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LCB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与ERCP+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有良好的疗效,两者的有效性(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结石残余率等)和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RCP组较LCBDE组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和更快的术后康复;但对于需考虑经济条件的患者LC+LCBDE应成为首选。表4个;图1个;参102篇。

李鸥,马论[10](2018)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对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患者按分层随机化法设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行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一般手术及预后情况,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围术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 M)、CD3+水平。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24h时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6h时疼痛评分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 05);同时,术后1d时,两组CRP、WBC均上升,较术后1d,术后3d均有下降趋势,但仅组内具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各时间节点Ig M、CD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术后炎症反应、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对机体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切口美容效果佳。

二、胆囊切除术式的改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切除术式的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Minilap辅助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结 果
讨 论

(2)改良戳孔孔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机体疼痛及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情况
    2.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访情况
3 讨论

(3)改良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手术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手术指标、VAS评分及美容评分比较
    2.2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4)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B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附录C 综述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经脐括弧样入路隐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和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手术方法
结 果
    一、手术情况
    二、术后恢复情况
讨 论

(6)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资料
        1.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3.1 手术器械
        1.1.3.2 手术操作
        1.1.3.3 出院及随访
        1.1.3.4 观察指标
        1.1.3.5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胆总管探查的病人分配情况
        1.2.2 非T管引流组与T管引流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1.2.3 经胆囊管入路组与一期缝合组相关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研究现状
    2.1 LTCBDE的手术适应症
    2.2 LTCBDE的手术禁忌症
    2.3 胆总管结石患者LTCBDE实施困难时手术策略的选择
        2.3.1 面对胆总管较大结石(大于胆囊管直径5mm以上)的手术策略
        2.3.2 胆囊管直径较小无法取出结石或因胆囊管黏膜皱襞的影响无法通过胆道镜时的手术策略
        2.3.2.1 球囊导管或腹腔镜分离钳扩张胆囊管
        2.3.2.2 胆囊管加做T型切口
        2.3.2.3 超细胆道镜的使用
        2.3.3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粘连严重时的手术策略—经漏斗入路进入胆总管
    2.4 LT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5 术前MRCP检查对LTCBDE的作用
        2.5.1 诊断作用
        2.5.2 排除胆道解剖变异
    2.6 新进展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比较
        1.2.2 术中情况比较
        1.2.3 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比较
        1.2.4 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比较
        1.2.5 术后随访远期并发症
    1.3 讨论
        1.3.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1.3.2 ERCP+LC结果分析
        1.3.3 LC+LCBDE结果分析
        1.3.4 LC+LCBDE与 ERCP+LC比较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多镜联合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进展
    2.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情况
    2.2 传统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技术
    2.4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技术
    2.5 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技术
    2.6 三镜联合技术
    2.7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对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手术切口及预后比较
    2.2 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2.3 两组围术期血清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图像资料
3 讨论

四、胆囊切除术式的改良(论文参考文献)

  • [1]Minilap辅助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分析[J]. 陈阳,李东,樊友文,黄飞,陶强,唐亚军,邓量,汤地.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4)
  • [2]改良戳孔孔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机体疼痛及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 徐冬,杨飞,王财庆,胡森焱,朱陈,方健,谢冬冬,高俊,陈功.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06)
  • [3]改良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J]. 李力,李方跃,姚启杨,江飞,余宏铸. 安徽医药, 2021(06)
  • [4]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D]. 李旺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经脐括弧样入路隐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和疗效[J]. 陈阳,李东,樊友文,黄飞,陶强,唐亚军,邓量,汤地.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1)
  • [6]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D]. 段鑫鑫. 郑州大学, 2020(02)
  • [7]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李智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及经验探讨[D]. 陆才进.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荆晓磊.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对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李鸥,马论. 肝胆外科杂志, 2018(05)

标签:;  ;  ;  ;  ;  

胆囊切除术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