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新思路

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新思路

一、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一种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琦[1](2018)在《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文中指出我国电视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随着经营市场化、产业集团化程度的提高,电视台网关系几经分合。2015年起,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在终端争夺、平台打造、生态圈建设上都竞相发力,媒介生态开始呈现天平倾斜的态势。而在此时,全国不少省份台网分离中的存量分红往往不兑现,本意制播分离,专业化与规模化运行,共享发展红利,只是事与愿违,又异化成对内容生产一线实体的资源掠夺。传统媒体的内部分化与阵营划分,逐渐形成马太效应,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倒逼媒体融合的时代转型。面对如此严峻之形势,有必要反省之前全国广电传输网络资源与传媒内容生产机构的分合得失,汲取曾经大力推行的台网分离这一改革动机与效果出现重大反差的深刻教训,从而借助媒体融合之机,推动网台资源一体化整合,实现反哺基层媒体,广电平台化大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三网融合推进广电台网分离改革的进程,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产业与电信业、互联网业之间融合实践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概述,包括:第一,梳理广电媒体改革发展中的相关概念。第二,对上世纪末顶层提出三网合一后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传统主流媒体需要转型升级的重大当口,有必要引入哲学相关理论,厘清迷思,因此,第二章是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台网之间的分合关系进行辩证分析:第一,阐释我国广电发展战略转型的内在逻辑;第二,明辨台网关系出现的变化是必然的,且是过程性的,变,是结果导向的趋势,不变是政策战略转型的坚守。当中,广电媒体台网关系的分分合合也体现了互为因果的哲学思维逻辑;正是由于最初各地起点低且围城割据的台网合一,才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在三网融合中广电系统因分治欠规模化的行业劣势,于是这一结果成为广电媒体实施台网分离而重组系统大网的原因。但2010年后正式台网分离的结果则是事与愿违,最终引发了现今广电融媒发展后对于台网关系重新考量的因素,也自然成为点燃平台化媒体需要有新型台网关系转型发展的导火索。案例引入广电系统融媒发展下的华数模式,对其平台媒体化的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从广电网络平台自身依托内容的战略发展角度进行反证立论。至此,全文的落脚点,归结到传媒融合发展的关键处——即抓“两化”,平台媒体化到媒体平台化,而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必要的思路与镜鉴。

牛文涛[2](2013)在《网络型产业的组织优化研究 ——以电信业为例》文中指出基于我国电信业1987至2010年的相关市场数据,本文以电信业为例尝试对网络型产业的规制政策、市场结构以及二者内在的双向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网络型产业的组织优化以及最优市场结构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参考。我们对网络型产业组织优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电信业为代表的网络型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伴随技术因素对供给条件的改善以及需求条件对市场容量的扩张,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开始趋于弱化,在理论层面引发了关于自然垄断性的重新认知,而在实践层面,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开始涌起网络型产业规制改革的浪潮。1987年之后,我国电信业经历了政企分离、中国联通的成立、对中国电信的南北分治以及2008年开始的全业务经营改革。伴随改革的深入,市场结构从完全垄断演变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从市场化改革的完整性以及市场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而言,我国电信业引入竞争和组织优化的过程提供了研究此类问题的现实基础。因此,本文对网络型产业组织优化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关于我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规制政策以及市场结构演变的分析,实际上这一部分一直贯穿全文,并构成所有结论的起点和落脚点。全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并基于学术研究的基本顺序展开。首先对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以对理解全文提供背景基础,同时这一部分还包括对论文写作的思路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的相关介绍。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和文献的述评,以构成全文分析的理论和文献基础,以避免重复和低效率研究。论文的主要部分是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等四个章节。第三部分尝试对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弱化的原因以及“自然垄断性”的特征做出分析,并基于一个新构建的框架分析了网络型产业的“马歇尔冲突”,对规制效益既定条件下,规模效益与竞争效益的选择提供了基本的原则。第四部分主要尝试对网络型产业竞争引入的方法、规制重建的过程以及市场结构与规制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构成了全文关于规制政策与市场结构双向关系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即规制政策构成市场结构的变动原因,而这一双向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则是由第五和第六两个章节共同构成。第五章尝试分析了网内网外定价政策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并测算了这一政策的适用区间以及临界值的存在性。第六章则基于新产品扩散模型分析了新产品扩散、市场规模与规制改革的关系,并分析了网络型产业最优市场结构的存在性以及我国电信业三家运营商是否最优。第七章是关于网络型产业组织优化和我国电信业的政策建议,而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研究的一个总结。我们对网络型产业组织优化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回答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网络型产业的“马歇尔冲突”具备怎样的特征;第二,网络型产业的规制重建、竞争引入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这构成了本文有关规制政策与市场结构约束分析的第一个层面,即规制政策的实施如何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第三,网络产业的定价模式及其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第四,网络型产业的产品扩散、市场规模成长与最优市场结构。后两个问题构成了本文对网络型产业规制政策与市场结构关系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即市场结构如何对规制效果进行约束。对上述分析问题的分析中,我们获得了如下结论:第一,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性存在的范围和理由都表现为一个趋于弱化的过程,并具备时变性特征。网络型产业的“马歇尔冲突”中对规模经济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将强于竞争活力,但伴随自然垄断性弱化的深入,竞争活力将被重新关注,网络型产业的组织优化问题将回归到有效竞争的实现问题上来,而网络型产业“马歇尔冲突”的融合可以基于边际法则实现。网络型产业在规制收益既定条件下实现最优的市场绩效,对两种效益的分配,即对规模经济性和竞争活力的选择需要基于如下原则进行:规模经济性的边际绩效与竞争活力的边际绩效之比等于两者价格之比。第二,网内网外定价政策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与市场结构的具体特征有关。在未考虑市场结构因素时,网内网外同价政策恶化了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不利于移动电话的扩散。当重新考虑市场结构特征对网内网外定价规制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时,同一变量的参数符号发生了改变。网内网外定价政策存在市场结构的临界值,市场个体的定价行为内生的由市场结构决定。这一临界值等于网内网外同价政策变量参数估计值与交互项估计值负数的比率。当表征市场结构特征的nt指数达到临界值时,意味着市场环境趋于竞争,网内网外差别定价政策有利于改善市场绩效。第三,网络型产业的规制效果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一个双向的动态关系,规制政策构成了网络型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的基本力量,同时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成为规制政策效率提升的重要约束条件。这一结论意味着网络型产业的规制政策的实施存在一个市场结构的适用区间,即对于具体的政策而言,总是存在一个最优的市场结构,或者说基于相关数据可以测算出一个市场结构的临界值。规制政策的基本方向、具体特征以及实施的时间都可以基于临界值做出说明,当市场结构突破临界值时,规制政策应当进入下一个周期。考虑到本文所讨论的组织优化问题,本质上就是网络型产业的最优市场绩效的实现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边际法则、扩散分析等方法获得的相关结论,同样可以应用于对网络型产业市场绩效相关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对网络型产业组织优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对产业组织相关理论的反思,并为规制政策的精确设计以及改革时机、方向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存在如下三个方面可能的创新:第一,基于边际分析法则,对网络型产业的“马歇尔冲突”问题作出了理论拓展,尝试构建了“规模效益——竞争效益——规制效益”的三维框架(S-C-R),并基于这一框架,对网络型产业的规制问题与马歇尔冲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二,将扩散分析的基本方法应用到对网络型产业规制效果与市场结构相关性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验证了规制政策与市场结构的双向关系,并讨论了规制政策的实施存在一个市场结构的适用区间。第三,在对网内网外定价政策这一价格规制政策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将市场结构变量与虚拟变量网内网外定价政策进行了特殊处理:通过变量的相乘,获得交互项。这一处理方法为相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需要说明的是,对非线性模型的分析,我们选择了其他方法讨论模型结论的稳定性。尽管这一方法同样可以提供结论可信的基本依据,但严格意义上的检验并未进行,模型分析所依据的数据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上述因素都对本文结论的普遍性产生了一定约束,这些也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需要注意的地方。对网络型产业的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如下几点展开:第一,对S-C-R框架的延伸。对网络型产业“马歇尔冲突”对立双方的具体特征进行识别,分析二者在S-C-R框架中的具体函数形式,并通过简化尝试获得“规模效益”与“竞争效益”的相关数据,基于本文的基本结论进行规制政策设计的改革。第二,对网络型产业规制政策适用区间的讨论。规制政策可以从网内网外定价政策向其他政策进行延伸,从而为网络型产业主要的规制政策的适用区间作出分析,并以此作为政策实施的基本指导。基于前述研究的基本结论,本文最后对网络型产业规制政策实施、市场竞争环境的培育、行业立法的出台以及我国电信业成长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高卫强,顾同[3](2013)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探析》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境况并不乐观,在走过一段繁荣发展的高峰后又开始步人一个低谷,文章就制约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因素和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朱珍珍[4](2011)在《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与国际的日渐接轨,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变得同样迫切与重要。而纪录片作为中国世界沟通、交流的一种更有效载体,在当今传媒纷纷进行市场转型,纪录片又基本没有国内市场的前提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便不失为一种既现实而有效的策略。国际市场渴望中国电视节目的加入,他们期望通过纪录片来了解一个生动而真实的中国。然而我们的纪录片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大展旗鼓地进入国际市场。相比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影视产品繁荣的市场和成熟的商业化程度而言,同为影视产品的纪录片的市场就显得颇为“冷清”,其市场化的发展也显得很“稚嫩”,纪录片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国内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纪录片市场。究其原因,题材和技术上的缺陷,使其无法满足国际需求;营销环节的薄弱是致使中国纪录片无法真正打开国际电视市场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中,营销是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好的市场营销往往能拉动投资。在国际纪录片领域中,题材的把握,制作方式的选择是否符合海外受众,市场营销可以进行适当协调;创作与市场发生脱节,产销割裂,市场营销可以进行引导;而如何减少对外传播时的“文化折扣”,创建多元化的播出渠道,更是需要市场营销来实现。可以说,市场营销是连接生产与播出、国内与国际的纽带,做好这一环,纪录片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而它的成功运作,也必将影响并推动我国纪录片走向下一个繁荣与辉煌。障碍分析后,本文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分别从目标市场角度、品牌角度、渠道角度和本土化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做以策略探讨。此外概括介绍了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主的国外纪录片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并对探索频道和BBC在纪录片国际营销方面的成功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纪录片从业者带来借鉴意义。

郑明珠(TRINH MINH CHAU)[5](2011)在《越中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与发展之异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电视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电视行业与越南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本文研究的相应结果可以作为越南电视传媒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借鉴参考资料。本论题总共具有三部分。第一章研究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历史及现状,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电视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中国的媒介管理从财务管理到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一律实施行政化运作;第二阶段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管理阶段,这种电视传媒管理方法是依据中国特殊国情而建立的。第三阶段则是本人放在最后重点要谈及的即市场经济下的电视产业发展阶段,中国电视从形成事业性集团走到成立总台即“台化”的模式。越南电视业发展到现在还没走到这个水平,所以中国电视产业发展阶段对越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借鉴地方。第二章研究越南电视传媒业的现状,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一部分电视媒介在事业正常支出领域内不必完全依靠着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其电视产业在形成的过程中还没走到高级发展的阶段,即没有形成电视集团化。所谓的全部改革大部分还在财政管理方面上入手,在经营体制上实行。总而言之,因为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有同样的社会制度,都具有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同改革发展道路,所以两个国家的电视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大致一样,这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国家在电视传媒改革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越南早了十年,发展的速度也比越南快几倍,越南电视传媒业当然会没有中国的发展得那么快,需要以之为目标后起直追。第三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主要内容是分析越南电视传媒业在走上“社会化”的趋向,分析在这条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关键性的(命根子的)问题,通过对越南与中国在电视传媒业体制改革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总结,从此得出可以给越南电视带来什么样的镜鉴与启示。

王韧,李本乾[6](2010)在《我国广播电视集团改革的路径及目标》文中认为我国广播电视集团步报业发展变迁后尘,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起步,经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型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从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补贴,逐步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从事业、行业向产业方向发展。本论文对我国广电集团目前普遍采取的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做法带来新的体制性障碍以及我国广电集团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三次变革进行剖析,论证了广电集团体制改革的路径及目标。

徐帆[7](2010)在《电视艺术批评十年考察——以中国传媒大学三位中年学者的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视艺术批评作为媒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视媒介及其生产、传播活动紧密相关,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本研究以最近十年(2000—2009)为时间范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苗棣、徐舫州三位中年学者为样本,关注他们在媒介改革、频道、节目、社会-文化以及中外比较五个层面展开的电视艺术批评活动,并分析其观念、视角、问题意识等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电视艺术批评领域产生的持续性的影响。

李金旺[8](2010)在《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电视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体制改革创新的攻坚克难阶段。随着电视传媒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深,传统的电视媒体政府监管体系呈现出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法制化水平不高,监管主体过于单一、非政府监管力量微弱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电视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认识电视媒体的政府监管入手,对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主体及对象、具体内容、政府监管的方式和手段作了细致介绍,分析了我国电视传媒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监管的不同特点,针对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监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对策思考。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科学分析政府监管大环境的新变化;二是注重政府监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三是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形成立体监管体系;四是注重发挥传媒领军人物作用,提高政府监管执行效果;五是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做法。

王韧[9](2010)在《我国广播电视集团M-DSR管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播电视集团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产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集团化改革是我国广播电视应对国际传媒激烈竞争、优化内部结构、提高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10年来,极大地解放了广播电视生产力,改变了广播电视发展格局。但由于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敏感与特殊,广电集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没有根本突破,促使产业大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无从建立。广电集团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模式下进行着渐进式变化,其管理与控制更多的是沿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中国广电传媒发展的瓶颈问题凸显。本论文围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集团为何必须整体转制为产业集团公司,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法人治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基于战略控制型(M型)的决策权(Decision-making power)、监督权(Supervision)和运作权(Run right)三权治理内部管控模式(M-DSR模式)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架构、研究方法和选题的意义。第二章国外广播电视集团管控模式,比较分析了西方私营广电传媒集团管控模式和公共广电传媒集团管控模式及其对我国广电集团管控模式的启示。第三章我国当前广播电视集团管控SWOT分析,从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兴起和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现行管控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第四章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通过对传媒产业政策演变、宣传与经营“两分开”过渡政策的阐述分析,提出整体转制是建立广播电视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途径,并以企业性质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为例,就其管控模式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为我国广播电视集团M-DSR管控模式建构,借鉴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结合我国传媒政策,设计出基于战略控制型的决策权、运作权和监督权三权治理的广播电视集团管控模式(M-DSR模式)具体方案。第六章我国广播电视集团运行机制,就广播电视集团M-DSR管控模式下所采用的主要动态运行机制,即采编业务管理、经营业务及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

张立峰[10](2007)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境况并不乐观,在走过一段繁荣发展的高峰后又开始步人一个低谷,文章就制约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因素和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一种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一种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三、思路框架与方法运用
    四、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第一章 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厘定
        一、“三网合一”与“三网融合”
        二、“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三、“台网分离”与“网台合一”
    第二节 我国广电网台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一、相关行业妥协的三网融合
        二、广播电视割爱的台网分离
        三、顶层设计推动的融合发展
        四、广电媒体网台合一的不解情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
    第一节 我国广电发展战略转型内在逻辑
        一、三网融合倒逼台网分离
        二、媒介生态要求媒体融合
        三、集团化要求一体化平台
        四、公平正义要求网台合一
    第二节 战略转型的哲学思考:合与分、变化与不变
        一、变,是必然,是合与分的显性联系
        二、变,是过程性的,是具备发展时空相关性的
        三、变与不变是结果导向的创新
    第三节 网台分合的因果关系:因与果、起点与终点
        一、台网关系背后的媒体运营能力
        二、“分离”与“合一”互为因果
        三、制播关系和台网关系的交互佐证
        四、媒体转型的闭环运作系统
    第四节 改革实践的衡定标准:是与非、效率与公平
        一、人事、网台权利的公平性
        二、保障社会效益化的盈利分配
        三、确保网台合一可行的整体转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平台媒体化的“华数模式”
    第一节 华数集团历史沿革
        一、华数跨界融合史前期(1999-2002)
        二、数字化拓展与网络整合期(2003-2008)
        三、NGB时代的平台化过渡期(2009-2013)
        四、平台媒体化全产业链布局期(2014至今)
    第二节 华数传媒集团跨界融合发展现状
        一、跨区域融合网络平台构建
        二、全业务平台媒体化体系布局
        三、多元化盈利模式资本整合
    第三节 华数传媒集团融合跨界发展战略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基于因果辨析与案例论证综合得出:网台合一的必要性
    二、构建新型网台关系:平台媒体化到媒体平台化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网络型产业的组织优化研究 ——以电信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意义
    1.2 论文写作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1.2.1 论文写作的思路
        1.2.2 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2. 相关理论与研究述评
    2.1 相关理论述评
        2.1.1 网络型产业组织理论
        2.1.2 政府管制的基本理论
        2.1.3 扩散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
        2.1.4 通信网络基础
        2.1.5 对一些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2.2.1 网络型产业的互联互通与接入定价
        2.2.2 网络型产业的放松规制与规制重建
        2.2.3 网络型产业的网络属性与网络外部性
        2.2.4 网络型产业的价格规制
        2.2.5 网络型产业的竞争政策
        2.2.6 网络型产业的行业研究
        2.2.7 网络型产业的网内网外差别定价
        2.2.8 网络型产业新产品扩散模型的研究
        2.2.9 基于扩散分析视角对电信业进行的研究
    2.3 主要结论
3. 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性、“马歇尔冲突”与一个数理模型
    3.1 引言
    3.2 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其弱化
        3.2.1 垄断的产品、价格决定以及福利损失
        3.2.2 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性存在的理由
        3.2.3 自然垄断性的弱化
        3.2.4 自然垄断强度的数量分析及一种图示说明
        3.2.5 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边界的演变
        3.2.6 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与网络运营商的供给权、定价权
    3.3 网络型产业的“马歇尔冲突”
        3.3.1 马歇尔冲突的历史渊源
        3.3.2 “马歇尔冲突”融合的可能途径
        3.3.3 网络型产业“马歇尔冲突”的特征
    3.4 边际法则与“马歇尔冲突”:一种新的应用
        3.4.1 基本假设及说明
        3.4.2 规制效益既定条件下,最优市场绩效的求解
        3.4.3 在一种简单的市场绩效函数形式上的应用
    3.5 主要结论
4. 网络型产业的竞争引入、规制重建与市场结构演化
    4.1 引言
    4.2 网络型产业的竞争引入
        4.2.1 网络型产业引入竞争机制之前的经营模式
        4.2.2 网络型产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基本途径
        4.2.3 网络型产业竞争引入的政策支持:结构政策、不对称规制政策及其时效性
        4.2.4 主要国家和地区电信业引入竞争的历程与经验
    4.3 网络型产业的规制重建
        4.3.1 网络型产业规制重建的基本逻辑:强化还是放松?
        4.3.2 网络型产业规制重建的模式选择:经济性规制还是社会性规制?
        4.3.3 网络型产业的规制重建与“马歇尔冲突”
    4.4 网络型产业的市场结构演化与政策效应
        4.4.1 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变革与市场结构演变
        4.4.2 网络型产业的市场结构演化与规制政策:基于中国电信业的市场数据
    4.5 主要结论
5. 网络型产业互联互通、网内网外定价与最优市场结构
    5.1 引言
    5.2 网络型产业的互联互通与网间价格竞争
    5.3 市场中存在N个厂商的网内网外定价
    5.4 市场个体实施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激励
    5.5 模型与数据
        5.5.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5.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5.6 来自中国电信业的证据
        5.6.1 参数估计方法
        5.6.2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5.7 主要结论
6. 网络型产业新产品扩散、网络外部性与规制改革
    6.1 引言
    6.2 新产品扩散、市场规模与网络外部性
        6.2.1 网络外部性的估计式
        6.2.2 数据来源与简单说明
        6.2.3 我国电信业三家运营商网络外部性测度结果
    6.3 模型与数据
        6.3.1 基础模型:时变Gompertz模型
        6.3.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6.3.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6.4 网络型产业新产品扩散、规制改革与最优市场结构的估算
        6.4.1 参数估计方法
        6.4.2 新产品扩散的固定效应、影响因素与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依赖
        6.4.3 模型稳定性
    6.5 主要结论
7. 政策建议
    7.1 有效推动网内网外定价政策改革,逐步降低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并实施不对称规制政策
    7.2 创造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规范、有效的规制制度
    7.3 出台相关纲领性文件,为规制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约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障碍
    1.1 片面强调国际化, 忽视了个性化
    1.2 国际市场的被动地位
    1.3 选题过于狭窄
    1.4 表现模式僵化
2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2.1 制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2.2 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4)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七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中国纪录片的营销环境
    第一节 纪录片的国内生存环境
    第二节 国际营销环境
第三章 市场营销视角下的纪录片
    第一节 纪录片的市场价值
    第二节 纪录片国际市场营销的必然性
第四章 我国纪录片国际营销现状及障碍分析
    第一节 纪录片国际营销的模式
    第二节 纪录片国际营销现状
    第三节 纪录片国际营销的问题与障碍
    第四节 深层次原因—跨文化障碍与广电体制滞后
第五章 中国纪录片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索
    第一节 目标市场策略
    第二节 品牌策略
    第三节 渠道策略
    第四节 本土化策略
第六章 国外电视纪录片市场营销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第二节 Discovery与BBC营销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越中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与发展之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主要观点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电视传媒体制改革现状
    第一节:第一阶段行政化阶段(1958 年——1978 年)
        一、两级办电视
        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两级管理制度
        三、以行政手段配置媒介资源
    第二节:第二阶段双轨制阶段(1979 年——1999 年)
        一、“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管理制度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管理制度
    第三节:第三阶段产业转型阶段(1999 年至今)
        一、事业性集团化(1999 年至2007 年)
        二、事业性台化(2007 年至今)
        三、企业性集团化
第二章 越南电视传媒体制改革现状
    第一节 第一阶段行政依附化阶段(1970—1993 年)
        一、组织结构混乱
        二、全部支出靠政府财政部门拨款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电视产业的萌芽阶段(1993 年——2004 年)
        一、完善电视台的组织结构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三、“支出预算包干”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第三阶段电视产业的形成阶段(2005 年到现在)
        一、电视台的“财政自主权”管理体制改革——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二、公司制初步改革
        三、电视“社会化”改革
        (一) 电视业“制播合一”体制的滞后性
        (二) 电视业社会化的现状
        (三) 目前“电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四) 电视社会化改革的几个思考
第三章 越南电视发展趋势与越中电视体制改革之异同
    第一节:越中电视传媒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第二节:越中电视传媒体制改革的差异点
        一、电视媒介组织结构
        二、电视传媒发展程度
    第三节:越南电视传媒借鉴中国的几个思考
        一、广电集团组织结构
        二、“制播分离”体制改革
        (一) 中国的“制播分离”改革
        (二) 越南“制播分离”的改革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6)我国广播电视集团改革的路径及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媒产业政策演变
    1.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阶段。
    2. 企事业混合阶段。
    3. 企业独立运行阶段。
二、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过渡政策
    1. 集团的集约性受限。
    2. 集团的做强做大受阻。
    3. 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受约束。
    4. 集团的性质模糊。
三、整体转制是建立现代广电产业集团的根本途径

(8)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 关于电视传媒产业化研究
        (二) 关于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研究
        (三) 有关政府与传媒的关系的研究
    三、本论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认识我国电视媒体的政府监管
    一、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
        (一) 规制经济学中的公共利益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新闻调控理论
    二、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相关要素分析
        (一) 党政部门:电视媒体的监管主体
        (二) 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具体内容
        (三) 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监管的特点和问题
    一、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及产业化
    二、产业化进程中不同时期政府监管的不同特点
        (一) 政府监管的行政控制主导时期(1978-1985)
        (二) 政府监管的行政引导探索时期(1986-1997)
        (三) 政府监管的市场引导探索时期(1998-至今)
    三、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监管过度与监管不足
        (二) 监管的法制化水平不高
        (三) 监管主体过于单一,非政府监管力量微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监管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分析政府监管大环境的新变化
        (一) 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政治环境变化
        (二) 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经济环境变化
        (三) 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文化环境变化
    二、注重政府监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 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三分开"
        (二) 转变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突出监管的服务性
    三、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形成立体监管体系
        (一) 借鉴独立监管机构优势,实现垂直监管
        (二) 强化社会性监管及行业组织的自律功能
        (三) 形成以法治手段为主的依法行政的监管新方式
    四、注重发挥传媒领军人物作用,提高政府监管执行效果
    五、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做法
        (一) 英国:注重独立性、由公共服务主导向市场竞争转变
        (二) 日本:统一监管、立法上注重行业的公共性及公益性
        (三) 韩国:分类管理并鼓励公商媒体竞争,注重社会力量监管
        (四) 美国:法规严明监管细致,注重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五) 新加坡:顺势而动灵活应对,注重创设宽松的媒体竞争环境
        (六) 主要发达国家电视媒体政府监管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9)我国广播电视集团M-DSR管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国外广播电视集团管控模式
    2.1 私营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管控模式
    2.2 国外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的管控模式
    2.3 国外广播电视集团管控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当前广播电视集团管控SWOT 分析
    3.1 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兴起
    3.2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特征
        3.2.1 广播电视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由来
        3.2.2 广播电视集团与一般企业集团的区别
    3.3 现行管控模式的SWOT 分析
        3.3.1 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管控模式
        3.3.2 现行管控模式的SWOT 分析
第四章 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1 传媒产业政策演变
    4.2 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过渡政策
    4.3 整体转制是建立广播电视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途径
    4.4 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内部管控模式个案分析
        4.4.1 明晰产权构建法人治理结构
        4.4.2 构建管控体制,把握宣传导向
        4.4.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传媒集团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集团M-DSR 管控模式设计
    5.1 广播电视集团的组织结构
    5.2 广播电视集团M-DSR 管控模式设计
第六章 我国广播电视集团运行机制
    6.1 采编播管理
        6.1.1 现阶段广电集团采编播业务运行机制
        6.1.2 广播电视集团制播分离机制的建立
    6.2 经营及财务管理
        6.2.1 广播电视集团经营的主要策略
        6.2.2 广电集团产业经营的主要内容
        6.2.3 广电集团产业经营发展的趋势
        6.2.4 广播电视集团财务管理
    6.3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公司章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约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障碍
    (一) 片面强调国际化, 忽视了个性化
    (二) 国际市场的被动地位
    (三) 选题过于狭窄
    (四) 表现模式僵化
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一) 制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1. 注重题材的选择。
        2. 注重艺术表现模式。
    (二) 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改革发展
        1. 加快栏目纪录片制播分离的步伐。
        2. 多种销售手段, 跨媒体经营。
        3. 集约化生产。

四、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一种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D]. 杨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2]网络型产业的组织优化研究 ——以电信业为例[D]. 牛文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1)
  • [3]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探析[J]. 高卫强,顾同. 无线互联科技, 2013(05)
  • [4]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朱珍珍. 山东大学, 2011(06)
  • [5]越中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与发展之异同[D]. 郑明珠(TRINH MINH CHAU).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6]我国广播电视集团改革的路径及目标[J]. 王韧,李本乾. 科学经济社会, 2010(02)
  • [7]电视艺术批评十年考察——以中国传媒大学三位中年学者的研究为例[J]. 徐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5)
  • [8]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李金旺.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9]我国广播电视集团M-DSR管控模式研究[D]. 王韧.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10]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道路[J]. 张立峰. 职业圈, 2007(08)

标签:;  ;  ;  ;  ;  

网台分离——中国电视改革的新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