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力特性分析

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力特性分析

一、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态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通[1](2021)在《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声振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明治夹芯结构具有质量轻,高比刚度和比强度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车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建筑等领域。虽然夹芯结构有许多优点,但蜂窝和泡沫芯的三明治夹芯结构由于质量轻,受激励而更容易产生辐射噪声。因此,准确、高效的结构传声损失计算方法对于掌握蜂窝和泡沫夹芯板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声学参数非常重要。本文以高铁车厢轻质结构应用为背景,从夹芯板弯曲振动的高阶微分方程出发,对扩散声场中典型夹芯板的传声损失进行理论推导,重点探讨了声辐射项对传声损失的影响,同时还对线力激励下夹芯板的声辐射特性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蜂窝和泡沫夹芯板弯曲振动的高阶微分方程出发,基于模态叠加,提出了一种蜂窝和泡沫夹芯板在扩散声场中传声损失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进一步研究芯层的剪切模量、厚度和损耗因子对夹芯板传声损失的影响。相较于Virtual.Lab仿真软件,该模型可以显着提高计算效率。(2)分析了声辐射项对单层板及夹芯板传声损失的影响。计算了考虑声辐射项与忽略声辐射项条件下传声损失的差值,将夹芯板芯层剪切模量、面密度、芯层厚度等因素对差值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单层板或重阻尼夹芯板,轻质夹芯板的声辐射项在吻合频率处对板的传声损失影响较大。对于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传声损失预测,声辐射项不可忽略,考虑或不考虑声辐射项,传声损失最大差值为7d B,平均差值为3~4d B。(3)推导出线力激励条件下蜂窝和泡沫夹芯板均方振速和声辐射功率的计算公式。与同等面密度的单层板相比,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声辐射效率更高。在夹芯板第一阶共振频率以下,夹芯板在线力激振下的响应和声辐射功率显着小于单层板;在夹芯板第一阶共振频率以上,夹芯板的响应小于单层板,但声辐射功率略高于单层板。此外,还探究了面板材料、芯层厚度以及芯层损耗因子对夹芯板声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

艾振,黄逸哲,李壮,黄其柏[2](2020)在《含弹性约束复合阻尼板的振动机理与特性》文中认为针对汽车车身减振降噪需求,开发新型复合黏弹性阻尼材料。基于经典的自由阻尼和约束阻尼耗能原理,提出了一种含弹性约束的具有剪切和弯曲复合耗能机制的复合阻尼层结构。基于层间位移连续关系和薄板理论建立了阻尼复合板的位移方程和应变能能量方程,针对局部阻尼敷设及四边简支边界条件,结合假设模态法,推导出了复合阻尼板的运动微分方程、振动频率特征值方程等,求解得到了复合阻尼板的固有频率及损耗因子。复合阻尼层可用于研究单相材料不同参数特性及多相材料性能对比,且随着弹性层的上移,减振性能越好。复合耗能机理公式的推导,也为其在汽车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翟彦春[3](2019)在《嵌入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性能》文中研究表明嵌入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Co-cured Composite Structures with Damping Film Embedded,CCSDFE)因其优良的整体性能,在航天器、大飞机、轨道交通及大型风力发电机等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当前对其动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试验法和软件仿真来实现,而相关的理论分析比较匮乏。本文采用分段折线位移模型,将一阶剪切变形理论(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FSDT)、哈密尔顿原理(Hamilton’s principle)以及纳维法(Navier method)相结合,推导了梁、板、开口圆柱壳和对称球壳的振动微分方程,用自编的程序得到了各结构模态频率和损耗因子的理论解;基于实验或数值仿真检验了本文所作假设及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在模型验证基础上,从理论上探索了结构动力学性能随其参数的变化规律。全文创新点及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FSDT和Zig-zag模型,提出将复合材料力学与粘弹性力学相结合,采用哈密尔顿原理,得到了嵌入单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梁(Co-cured Composite Beam with One Damping Film Embedded,CCBODFE)复数形式的振动方程;采用三角级数法得到了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理论解;搭建了简支边界的CCBODFE结构模态实验平台,将理论解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探索了结构参数对CCBODFE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2)将折线位移模型和哈密尔顿原理相结合,基于FSDT、复合材料力学以及粘弹性力学,推导了嵌入单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板(Co-cured Composite Plate with One Damping Film Embedded,CCPODFE)复数形式的控制方程;采用纳维法得到了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理论解,并与所建立的CCPODFE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从理论上探索了相关参数对CCPODFE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3)针对嵌入两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板(Co-cured Composite Plate with Two Damping Films Embedded,CCPTDFE)的结构特点,提出将分段位移理论与FSDT相结合,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和粘弹性力学理论,采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CCPTDFE复数形式的运动方程;采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双三角级数法求解上述方程,得到了其理论解;建立了CCPTDFE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将结果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不同几何参数对CCPTDFE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4)将阻尼膜的复模量理论、复合材料力学理论与FSDT相结合,基于分段折线位移模型,采用虚功原理,推导了嵌入单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开口圆柱壳(Co-cured Composite Open Cylindrical Shell with One Damping Film Embedded,CCOCSOD)的复数形式动力学方程;基于双重傅里叶级数,得到了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理论解;通过建立的ANSYS模型,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结构参数对CCOCSOD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5)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粘弹性力学理论和复模量理论,将FSDT和Zig-zag模型相结合,采用虚位移原理,建立了嵌入单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对称球壳(Co-cured Composite Symmetrical Spherical Shell with One Damping Film Embedded,CCSSSOD)结构复数形式的振动微分方程;提出采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双三角级数法求解上述方程,获得了CCSSSOD的理论解;建立了CCSSSOD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探索了CCSSSOD动力学性能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

杜善文[4](2019)在《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声振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粘弹性约束阻尼板具有阻尼高、比刚度及比强度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随着高速列车、大飞机和舰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向高速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其动力装置也逐渐向大功率和高载荷等方向改进,由结构振动而导致的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入开展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声振特性研究,快速精准的预报其传声损失及声辐射,对实际工程中的减振降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粘弹性约束阻尼板在扩散声场作用下的声振特性,并对其在点力激励下的声辐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文章给出了粘弹性约束阻尼板声振特性分析的理论推导、数值分析以及相关的试验验证,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以单层平板和弯曲板为例,采用商业有限元软件LMS Virtual.Lab声学仿真和模态叠加法两种常用的结构声振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板结构的传声损失,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数值分析方法的计算特点。(2)将模态叠加法应用于求解扩散声场激励下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传声特性。通过将模态叠加形式的振动位移代入约束阻尼板的振动控制方程,利用模态的标准正交性进行交叉耦合模态简化方程,进而求出板的振速分布函数,最后得到在扩散声场激励作用下约束阻尼板的传声损失理论模型。通过理论预报值与实验测量值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结构阻尼、尺寸、面板材料、阻尼层厚度以及剪切模量等参数对约束阻尼板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3)针对阻尼层较软的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给出了一个简化的四阶理论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快速计算约束阻尼板的传声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型忽略了阻尼层的剪切模量,引入等效复合损耗因子来描述约束阻尼板的阻尼特性,以弥补所省略的阻尼层剪切模量对传声特性数值计算的影响。(4)基于模态叠加法,推导出了粘弹性约束阻尼板在点力激励作用下模态平均的声辐射效率计算公式,对比了约束阻尼板与同质量的矩形钢板的声辐射特性,进一步探究了面板材料、阻尼层厚度以及激励力作用点的位置等因素对约束阻尼板声辐射的影响规律。

潘政旭[5](2019)在《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文中提出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人类对飞行器各种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飞行器的飞行速度,传统的低速飞行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应运而生,但是随之而来气动弹性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是由于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动力的影响,这将使飞行器本身的结构产生了弹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又作用于空气动力,从而又导致进一步的弹性变形,这样就形成了气动弹性现象,气动弹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力与力之间的耦合问题。气动弹性对飞行器的各种性能会产生显着影响。本文主要对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进行了振动的被动控制研究。第二章中主要对含有压电片的金字塔点阵夹芯梁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上下面板和压电片的弯曲变形以及芯层的剪切变形,在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中主要采用假设模态法和Hamilton原理,最后经过变分运算得到含有压电片的金字塔点阵夹芯梁的运动学方程。第三章中主要基于第二章含压电片的金字塔点阵夹芯梁模型的基础上,对此模型增加了气动力的作用,其中非定常气动力采用超声速活塞理论模拟,通过改变气动力的大小,在MATLAB仿真过程中观察气动力对金字塔点阵夹芯梁固有频率、位移、角速度等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利用压电分流阻尼进行振动控制,这主要是利用压电材料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然后由分流电路将这部分能量消耗掉,这样就能达到抑制振动的作用,最后进行了MATLAB数值仿真,验证了振动抑制效果。

史航[6](2018)在《制造装备微桁架支撑件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机床的高精尖水平是制造业发展的标志。而对机床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不仅能降低机床的精度,也能影响刀具的使用寿命,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提高机床的抗振性能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机床立柱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其动态性能,创新性地引入微桁架夹芯板对其进行优化。微桁架结构具有轻质、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各项优良性能。若采用它来制造机床立柱,既能满足机床立柱的静刚度要求,又能利用微桁架之间的空隙填充阻尼材料以增加机床立柱的阻尼,提高其抗振性能。首先,建立四种不同类型的微桁架夹芯板,分别是八角型、六面体型、菱型、正四面体型,并用这四种夹芯板建立立柱模型。在这四种微桁架立柱中填充橡胶和质量球,研究其对立柱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这四种类型的微桁架立柱而言,填充橡胶和质量球均能起到减振的作用。接着,改变模型中质量球质量和橡胶弹性模量,并进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质量球质量的增长,立柱动态性能逐渐提升。随橡胶弹性模量的减小,立柱动态性能逐渐增加。然后,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立柱的动态性能,改变构成立柱的每层微桁架结构中质量球的质量,使它们呈一定规律分布,如正弦曲线分布、线性分布或直角梯形分布。结果表明,针对八角型微桁架立柱,球质量呈线性分布或直角梯形分布都能提高立柱的抗振性。针对六面体型立柱,三种球质量的分布方式都能提高立柱的抗振性。但对菱型立柱和正四面体立柱来说,各层球质量均相等减振效果最好。最后,对比四种类型的微桁架立柱模型在优选参数下的频响曲线,期望找到动态性能最佳的立柱。综合来看,性能最优的是菱型微桁架立柱模型。研究表明,填充橡胶和质量球能起到减振效果。调整质量球质量和橡胶弹性模量也可以提高立柱动态性能。调整各层质量球,使球的质量呈现某种规律,对提高立柱动态性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李嘉兴[7](2018)在《面向舰船设备基座隔振的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舰船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内轮齿之间的撞击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噪声,齿轮箱所产生的振动通过齿轮箱基座和舰船壳体向外传播,引起船体向水下辐射噪声,通过齿轮箱基座所传播的振动能量对舰船声隐身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舰船齿轮箱基座的隔振性能是舰船声隐身设计的重要任务。舰船齿轮箱基座是由梁和平板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齿轮箱基座固连在动力舱内底上,基座腹板与船舱内底以及船壳轴板和肋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典型的十字型、T型和L型平板连接结构,为有效隔离齿轮箱的振动传递到船体上,在基座腹板上铺设方钢和敷设约束阻尼结构。论文以梁板组合模型研究方钢对典型平板连接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可为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齿轮箱基座隔振方钢根据基座结构形成十字型、T型和L型方钢连接结构,分析振动能量在方钢连接结构中的传播特性,为方钢隔振设计提供指导。然而隔振方钢无法将齿轮箱基座中的振动能量消耗掉,为进一步提高基座的隔振性能,在基座腹板上敷设阻尼结构,可以有效消耗通过基座的振动能量,同时降低基座本身的振动,减小通过齿轮箱基座向外传播的振动能量,提高舰船声隐身性能。齿轮箱基座振动过程中,组成基座的平板既有弯曲振动又有面内振动以及两者的耦合振动,因此铺设在基座腹板上的隔振方钢同样具有这样的复杂运动形式,腹板的面内振动引起隔振方钢的轴向振动,因此分析梁轴向振动以及横截面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对梁连接结构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以及梁横截面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的影响随梁横截面高度以及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为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齿轮箱基座振动特点,研究面内振动对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以及面内振动对振动能量的影响随着梁与板横截面几何尺寸变化规律,同时研究梁和板横截面剪切变形与转动惯量对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分析了梁铺设位置、横截面尺寸等参数对典型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阻隔效果,为舰船齿轮箱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阻尼在组成舰船壳体和齿轮箱基座梁板结构中的减振效果,可以有效指导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方案设计,首先分析阻尼梁减振特性,研究约束阻尼铺设位置、以及约束阻尼结构材料参数和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与约束阻尼悬臂梁测试结果对比,验证阻尼梁理论分析结果及其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效果。阻尼板是阻尼梁在结构上的扩展,分析局部阻尼片铺设位置、倾斜角、几何尺寸以及阻尼材料参数对阻尼板减振效果的影响,用来指导舰船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方案设计,通过对阻尼悬臂板理论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及其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效果。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和阻尼隔振方案,并将该方案在齿轮箱基座上进行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齿轮箱基座腹板中部铺设隔振方钢后,实验台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降低4d B以上,基座腹板敷设阻尼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下降9d B以上。将经过实验检验的方钢和阻尼隔振方案应用于某型舰船齿轮箱基座,结果表明,齿轮箱基座腹板中部铺设方钢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低5d B以上,腹板敷设约束阻尼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低13dB以上。

杨单[8](2018)在《卫星仪器板阻尼减振布局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卫星发射入轨以及在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励载荷会引起卫星仪器板结构振动,如不采用合适的减振措施,轻则影响搭载仪器的正常工作,重则造成仪器板结构失效,因此有必要对仪器板进行振动控制研究。由于卫星质量受到严格限制,在对仪器板进行减振设计时,需对减振材料/结构进行优化配置。本文基于约束阻尼、内嵌阻尼、填充阻尼等减振方法,以提高仪器板模态阻尼比为目标,考虑减振材料质量约束,开展卫星仪器板阻尼减振布局优化研究。首先,针对约束阻尼结构在仪器板表面的粘贴布局优化问题,在模型验证以及影响参数分析基础上,通过改进拓扑优化算法中设计变量的更新迭代格式,解决了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问题中的灵敏度非负性问题,提高了求解过程数值稳定性以及优化收敛效果,并求解了两类典型仪器板约束阻尼布局优化方案。然后,针对阻尼材料在仪器板蜂窝胞元中的内嵌布局优化问题,基于胞元等效理论推导了内嵌阻尼蜂窝夹层板等效材料参数,通过与3D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等效推导的正确性;利用形函数节点插值方式表征内嵌阻尼材料分布,将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关于控制节点的参数优化问题,并求解了两类典型仪器板内嵌阻尼布局优化方案。其次,针对阻尼材料在仪器板芯层内部的填充布局优化问题,建立了填充阻尼仪器板三维实体模型,分析了填充材料参数对仪器板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改进的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求解了两类典型仪器板填充阻尼布局优化方案。最后,综合上述三类阻尼减振布局优化方法,分别以典型仪器板和实际卫星仪器板为对象,开展了约束阻尼结构变厚度布局优化、约束阻尼与填充阻尼组合布局优化以及约束阻尼与内嵌阻尼组合布局优化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阻尼材料优先布置于仪器板剪切应变较大的区域有利于提升仪器板阻尼减振效果;相比于内嵌和填充阻尼方法,约束阻尼对卫星仪器板结构模态阻尼比提升起主要作用,且约束阻尼层厚度配比对结构模态阻尼比影响显着;针对某卫星仪器板,通过增加2.1kg阻尼材料,实际仪器板模态阻尼比由0.6%提高到1.6%。

李林[9](2018)在《一体化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飞轮微振动机理与抑制方法》文中提出近十几年以来,航天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空间光学卫星从以往几十米的分辨率到如今能够获取亚米级的图像,系统指标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有效载荷对星载活动部件在轨正常工作所引入的微振动环境越来越敏感。飞轮作为现代高稳定度、高精度航天器常用的姿态控制执行部件,由于转子动静不平衡、轴承缺陷等因素的影响,飞轮在正常工作输出动量矩的同时会产生复杂的谐波扰动。星载飞轮微振动技术就成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研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星载飞轮微振动源至光学有效载荷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地面试验,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星载飞轮扰动机理、飞轮扰动对高分辨光学卫星的影响以及飞轮微振动抑制问题,论文主要工作概括如下:根据飞轮结构特点将飞轮扰动分为主扰动和结构扰动:从转子不平衡、轴承扰动、转子碰磨、安装松动四个方面对飞轮主扰动进行分析,并分别建立了扰动模型。从轴承及其支撑部分和飞轮转子腹板两部分的动态特对飞轮结构扰动特性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利用划分子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飞轮转子-轴承-安装基础模型,研究了边界条件微小改变导致飞轮结构模态变化对飞轮组件弹性系统的响应特性。阐述了星载飞轮扰动对现代TDICCD相机以及卫星平台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引起像移变化和直接引起卫星平台抖动。从TDICCD相机成像原理、像移分类以及微振动引起像移变化机理三个方面对平台微振动对光学载荷成像像移影响进行了论述。根据Newtonian/Eulerian方程,建立了飞轮不平衡与卫星平台的耦合模型,把飞轮不平衡参数引入到耦合模型中,对系统进行了参数定义,推导了系统平动方程、转动方程和转子力矩方程,对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基于奇石乐平台(Kistler Table)设计了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气压控制、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大理石平台和控制与数据采集机柜等。利用该测试系统在地面对飞轮进行了扰动测试,对实测扰动数据进行了频谱特性分析。建立了整星的结构动力响应模型,在飞轮安装位置施加单位正弦激励对整星进行频响分析,经MATLAB编程后将飞轮实测扰动数据与整星单位频响结果进行集成分析,获取了飞轮扰动对光学卫星有效载荷的影响。利用粘弹性材料的减振降噪机理,设计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夹芯板飞轮支撑结构,对粘弹性阻尼层进行了参数优化。利用金属橡胶的优良性能设计了一体化飞轮扰动隔振器,采用划分子结构法推导了隔振器传递矩阵,探讨了一体化隔振器中子隔振单元的布置方式。利用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分别对普通铝合金飞轮支架和夹芯板支撑结构以及一体化飞轮隔振器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夹芯板结构飞轮支架和一体化飞轮扰动隔振器具有优良的微振动抑制性能。提出了基于靶标成像的星载地面微振动试验方法,对地面试验悬吊系统进行了准零刚度设计,利用该系统在超净试验室中进行了系统级微振动成像试验,对成像数据处理后获取了微振动引起像移变化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景奇[10](2017)在《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文中指出粘弹性阻尼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中抑制结构振动与噪声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阻尼,抑制结构宽频振动噪声,达到显着的减振效果。一直以来对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阻尼材料的整体敷设中,但已有部分研究表明,局部敷设时不仅会减轻结构总质量,甚至可以得到更好的阻尼效果,基于此,对结构表面敷设的约束层阻尼材料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复模量模型表征的粘弹性阻尼材料本构关系,建立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固有频率、损耗因子和响应进行分析;通过算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局部敷设阻尼材料对整体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阻尼材料的使用量及其敷设位置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其利用率,甚至会获得更好的减振性能。(2)针对粘弹性约束层阻尼材料敷设形状与位置的优化问题,建立以模态损耗因子为目标函数的拓扑优化模型,基于模态应变能法推导了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采用滤波技术消除棋盘格式,以粘弹性约束层阻尼薄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渐进优化算法对阻尼材料布局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3)基于变密度法建立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模型,采用优化准则法推导出Lagrange乘子的迭代公式,通过对移动极限常数和体积约束等参数的修正,实现对结构中约束层阻尼材料敷设形状及位置的拓扑优化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得优化构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渐进优化算法和变密度法所得到的拓扑构型大体相近,且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设计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优化效率。(4)针对某型号飞机的APU进气道壁板用粘弹性阻尼结构进行减振时,采用变密度法实现以进气道壁板前四阶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与现有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拓扑优化后的阻尼处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壁板结构的振动与应力水平,提高壁板结构的抗振动疲劳破坏能力。采用粘弹性阻尼技术还能够增加壁板加工经济性。

二、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态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声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板类结构隔声研究现状
        1.2.2 声辐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板类结构传声损失的数值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板类结构传声损失常用的分析方法
    2.3 无限大单层板的隔声理论
        2.3.1 刚度和阻尼控制区
        2.3.2 质量控制区
        2.3.3 吻合效应区
    2.4 有限大单层板的隔声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传声损失模型及分析
    3.1 引言
    3.2 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传声损失模型推导
    3.3 实验过程
        3.3.1 试件安装
        3.3.2 平均声压级测量
        3.3.3 隔声量计算
    3.4 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对比分析
        3.4.1 PMI泡沫夹芯板
        3.4.2 蜂窝夹芯板
        3.4.3 泡沫铝夹芯板
    3.5 参数分析
        3.5.1 芯层剪切模量对夹芯板传声损失的影响
        3.5.2 芯层损耗因子对夹芯板传声损失的影响
        3.5.3 芯层厚度对夹芯板传声损失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声辐射项对板传声损失的影响
    4.1 引言
    4.2 单层板
        4.2.1 单层板理论推导
        4.2.2 声辐射项对单层板传声损失的影响
    4.3 蜂窝和泡沫夹芯板
        4.3.1 夹芯板理论推导
        4.3.2 芯层剪切模量的影响
        4.3.3 面密度的影响
        4.3.4 芯层厚度的影响
        4.3.5 芯层损耗因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线力激励下的夹芯板声辐射特性
    5.1 引言
    5.2 线力激励下声辐射功率理论推导
    5.3 PMI泡沫夹芯板与单层板的声辐射特性对比
    5.4 线力激励下PMI泡沫夹芯板的声辐射特性
        5.4.1 芯层厚度对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5.4.2 面板材料对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5.4.3 芯层损耗因子对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发表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2)含弹性约束复合阻尼板的振动机理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位移场与控制方程
    1.1 几何与位移
    1.2 基于应变能的能量方程
    1.3 边界、位移函数及控制方程
2 四边简支板的自由振动解与验证
    2.1 算例验证
    2.2 研究模型计算结果
3 不同参数下的振动耗能变化
4 结论

(3)嵌入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共固化工艺研究
        1.2.2 阻尼材料及薄膜制作工艺研究
        1.2.3 研究和分析方法
    1.3 层合复合材料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等效单层板理论模型
        1.3.2 层合理论模型
        1.3.3 Zig-zag理论模型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嵌入单层阻尼膜共固化复合材料梁的动力学性能
    2.1 嵌入单层阻尼膜梁结构振动方程的推导
        2.1.1 基本假设及应力-应变关系
        2.1.2 嵌入单层阻尼膜复合材料梁结构的振动方程
    2.2 实验验证
        2.2.1 实验平台搭建
        2.2.2 实验结果
    2.3 嵌入单层阻尼膜复合材料梁结构动力学性能分析
        2.3.1 阻尼膜位置对梁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2.3.2 长度对梁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2.3.3 弹性模量比对梁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单层阻尼膜共固化复合材料板的振动特性
    3.1 控制方程的推导
        3.1.1 本构关系
        3.1.2 控制方程
    3.2 算例分析
    3.3 嵌入单层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板振动特性分析
        3.3.1 上蒙皮和下蒙皮厚度比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3.3.2 边长比对板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3.3.3 宽度与总厚度比对板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3.3.4 弹性模量比对板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两层阻尼膜共固化复合材料板的动态特性
    4.1 嵌入两层阻尼膜的复合材料板结构运动方程的推导
        4.1.1 运动学关系
        4.1.2 运动方程
    4.2 算例分析
    4.3 嵌入两层阻尼膜复合材料板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4.3.1 嵌入两层相同阻尼膜板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
        4.3.2 嵌入两层不同阻尼膜板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嵌入单层阻尼膜共固化复合材料开口圆柱壳的振动特性
    5.1 嵌入单层阻尼膜开口圆柱壳的动力学方程推导
        5.1.1 几何方程及本构关系
        5.1.2 动力学方程
    5.2 算例分析
    5.3 嵌入单层阻尼膜复合材料开口圆柱壳的振动特性
        5.3.1 上蒙皮和下蒙皮厚度比对开口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5.3.2 长度与半径比对开口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5.3.3 半径与总厚度比对开口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5.3.4 圆心角对开口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5.3.5 剪切系数对开口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嵌入单层阻尼膜共固化复合材料对称球壳的动力学性能
    6.1 嵌入单层阻尼膜对称球壳的振动微分方程推导
        6.1.1 应力-应变关系
        6.1.2 振动微分方程
    6.2 算例分析
    6.3 嵌入单层阻尼膜对称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参数分析
        6.3.1 上、下蒙皮厚度比对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6.3.2 弧长与半径比对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6.3.3 弧长比对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6.3.4 弧长与总厚度比对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6.3.5 剪切系数对球壳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声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板类结构隔声性能的研究
        1.2.2 结构声辐射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板结构传声特性常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对比
    2.1 引言
    2.2 板结构传声特性数值分析方法
    2.3 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单层板传声损失
    2.4 基于有限元法板结构隔声仿真原理
    2.5 板结构隔声数值分析方法的对比
        2.5.1 单层平板
        2.5.2 弯曲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隔声理论模型及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约束阻尼板的传声损失
    3.3 约束阻尼板隔声量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对比分析
    3.4 影响约束阻尼板隔声性能的参数分析
        3.4.1 面板材料对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影响
        3.4.2 几何尺寸对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影响
        3.4.3 粘弹性层厚度对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影响
        3.4.4 粘弹性层剪切模量对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影响
        3.4.5 粘弹性层阻尼对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影响
    3.5 求解约束阻尼板隔声量的四阶简化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点力作用下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声辐射特性
    4.1 引言
    4.2 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振速
    4.3 模态平均的声辐射效率
    4.4 数值分析与讨论
        4.4.1 约束阻尼板与同质量钢板的声辐射对比
        4.4.2 轻流体情况下约束阻尼板的声辐射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5)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点阵夹芯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气动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压电分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单侧压电片金字塔非线性点阵夹芯梁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含压片的金字塔点阵夹芯梁分析
        2.2.1 点阵夹芯梁模型的建立
        2.2.2 含压电片的点阵夹芯梁运动方程的建立
        2.2.3 运动方程的求解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建模与数值仿真
    3.1 引言
    3.2 受气动力作用的金字塔点阵夹芯梁建模
    3.3 数值算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
    4.1 引言
    4.2 压电元件的基本理论与特性
    4.3 压电梁的理论建模
    4.4 压电分流阻尼电路的理论建模
    4.5 数值仿真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6)制造装备微桁架支撑件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微桁架夹芯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微桁架夹芯板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微桁架夹芯板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阻尼减振理论
    2.1 阻尼减振问题的物理模型
    2.2 约束阻尼层结构理论
    2.3 阻尼材料
    2.4 微桁架夹芯板的制作
3 填充橡胶及质量球的立柱性能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
    3.2 质量球和橡胶的添加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3.2.1 八角型立柱质量球和橡胶的添加对其性能的影响
        3.2.2 六面体型立柱质量球和橡胶的添加对其性能的影响
        3.2.3 菱型立柱质量球和橡胶的添加对其性能的影响
        3.2.4 正四面体立柱质量球和橡胶的添加对其性能的影响
    3.3 橡胶弹性模量变化对机床立柱性能的影响
        3.3.1 八角型立柱中变橡胶弹性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3.3.2 六面体型立柱中变橡胶弹性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3.3.3 菱型立柱中变橡胶弹性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3.3.4 正四面体型立柱中变橡胶弹性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3.4 球质量变化对机床立柱性能的影响
        3.4.1 八角型立柱中球质量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3.4.2 六面体型立柱中球质量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3.4.3 菱型立柱中球质量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3.4.4 正四面体型立柱中球质量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球质量的分布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4.1 球质量的变化周期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4.1.1 球质量的变化周期对八角型立柱性能的影响
        4.1.2 球质量的变化周期对六面体型立柱性能的影响
    4.2 球质量呈正弦分布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4.2.1 八角型立柱在球质量为正弦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2.2 六面体型立柱在球质量为正弦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2.3 菱型立柱在球质量为正弦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2.4 正四面体型立柱在球质量为正弦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3 球质量呈线性分布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4.3.1 八角型立柱在球质量为线性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3.2 六面体型立柱在球质量为线性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3.3 菱型立柱在球质量为线性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3.4 正四面体型立柱在球质量为线性分布下的性能研究
    4.4 球质量呈直角梯形对立柱性能的影响
        4.4.1 八角型立柱中球质量呈直角梯形分布的研究
        4.4.2 六面体型立柱中球质量呈直角梯形的研究
        4.4.3 菱型立柱中球质量呈直角梯形的研究
        4.4.4 正四面体型立柱中球质量呈直角梯形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各类型微桁架立柱间的比较
    5.1 八角型立柱性能在各种排布方式下的比较
    5.2 六面体型立柱性能在各种排布方式下的比较
    5.3 各微桁架立柱性能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面向舰船设备基座隔振的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隔振结构
        1.2.2 舰船齿轮箱基座约束阻尼结构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典型梁连接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L型梁连接结构解析动力学模型
        2.2.1 L型梁连接结构弯曲振动与轴向振动
        2.2.2 忽略轴向振动L型梁连接结构动力学模型
        2.2.3 L型梁连接结构振动功率流
        2.2.4 L型梁连接结构计算与结果分析
    2.3 典型梁连接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2.3.1 典型梁连接连接结构动力学模型
        2.3.2 典型梁连接结构振动功率流传播特性
    2.4 实验验证与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梁板组合结构动力学模型
        3.2.1 L型梁板组合结构弯曲振动和面内振动
        3.2.2 忽略面内振动L型梁板组合结构动力学模型
        3.2.3 典型梁板组合结构动力学模型
        3.2.4 梁板组合结构振动功率流
    3.3 梁板组合结构计算与结果分析
        3.3.1 L型梁板组合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3.3.2 截面剪切变形对L型梁板组合结构功率流影响
        3.3.3 典型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约束阻尼梁减振特性与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约束阻尼梁动力学模型
        4.2.1 全约束阻尼梁动力学模型
        4.2.2 局部约束阻尼梁动力学模型
    4.3 约束阻尼梁计算与讨论
        4.3.1 铺设率和振型对约束阻尼减振性能的影响
        4.3.2 阻尼结构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4.4 局部约束阻尼梁实验验证
        4.4.1 实验模态测试系统
        4.4.2 无阻尼悬臂梁实验与结果分析
        4.4.3 局部约束阻尼悬臂梁实验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局部约束阻尼板减振特性与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局部约束阻尼板动力学模型
        5.2.1 矩形局部约束阻尼动力学模型
        5.2.2 斜边界局部约束阻尼动力学模型
        5.2.3 梁板组合结构斜边界局部约束阻尼动力学模型
    5.3 局部约束阻尼板减振计算与讨论
        5.3.1 铺设率和模态振型对约束阻尼减振性能的影响
        5.3.2 阻尼结构参数对其减振性能的影响
        5.3.3 梁板组合结构局部约束阻尼
    5.4 局部约束阻尼板实验验证
        5.4.1 无阻尼悬臂板实验与结果分析
        5.4.2 局部约束阻尼悬臂板实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舰船齿轮箱基座隔振实验及其在某型舰船中应用
    6.1 引言
    6.2 舰船齿轮箱基座隔振实验
        6.2.1 实验装置
        6.2.2 舰船齿轮箱基座模型
        6.2.3 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隔振实验
        6.2.4 舰船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实验
    6.3 方钢与阻尼隔振在某型舰船齿轮箱基座中的应用
        6.3.1 某型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隔振
        6.3.2 某型舰船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卫星仪器板阻尼减振布局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蜂窝夹层板结构动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1.2.1 蜂窝夹层板动力学建模
        1.2.2 蜂窝夹层板动力学分析
        1.2.3 蜂窝夹层板动力学试验
    1.3 结构阻尼减振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1.3.1 结构阻尼模型
        1.3.2 结构阻尼减振材料
        1.3.3 结构阻尼减振设计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
第二章 卫星仪器板约束阻尼减振布局优化
    2.1 约束阻尼结构动力学建模与模型验证
        2.1.1 约束阻尼蜂窝夹层板结构有限元建模
        2.1.2 约束阻尼板结构建模方法正确性验证
    2.2 约束阻尼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2.2.1 约束层厚度对模态阻尼比及固有频率的影响
        2.2.2 阻尼层厚度对模态阻尼比及固有频率的影响
        2.2.3 阻尼层材料参数对模态阻尼比及固有频率的影响
    2.3 变密度拓扑优化算法及迭代格式改进
        2.3.1 优化模型建立
        2.3.2 灵敏度分析及过滤
        2.3.3 优化求解算法改进
        2.3.4 优化算法数值验证
    2.4 典型仪器板约束阻尼结构布局优化
        2.4.1 方形仪器板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
        2.4.2 圆弧形仪器板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仪器板内嵌阻尼材料减振布局优化
    3.1 内嵌阻尼蜂窝芯层结构等效参数计算
        3.1.1 等效拉伸模量
        3.1.2 等效剪切模量
        3.1.3 等效模态阻尼比
        3.1.4 等效密度
    3.2 内嵌阻尼蜂窝夹层板等效模型验证
        3.2.1 内嵌阻尼蜂窝芯层模型验证
        3.2.2 内嵌阻尼蜂窝夹层板模型验证
    3.3 内嵌阻尼材料蜂窝夹层板参数影响分析
    3.4 内嵌阻尼仪器板优化方法及验证
        3.4.1 基于型函数插值的布局优化方法
        3.4.2 内嵌阻尼结构优化方法验证
    3.5 典型仪器板内嵌阻尼布局优化
        3.5.1 方形仪器板内嵌阻尼材料布局优化
        3.5.2 圆弧形仪器板内嵌阻尼材料布局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减振布局优化
    4.1 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有限元建模
    4.2 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4.3 仪器板填充阻尼布局优化方法
    4.4 典型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布局优化
        4.4.1 方形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布局优化
        4.4.2 圆弧形形仪器板填充阻尼材料布局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仪器板综合阻尼减振布局优化
    5.1 典型仪器板约束阻尼变厚度布局优化
        5.1.1 方形仪器板约束阻尼变厚度布局优化
        5.1.2 圆弧形仪器板约束阻尼变厚度布局优化
    5.2 典型仪器板约束阻尼和填充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2.1 方形仪器板约束阻尼和填充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2.2 圆弧形仪器板约束阻尼与填充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3 典型仪器板约束阻尼和内嵌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3.1 方形仪器板约束阻尼与内嵌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3.2 圆弧形仪器板约束阻尼与内嵌阻尼组合布局优化
    5.4 实际卫星仪器板约束阻尼布局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一体化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飞轮微振动机理与抑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分辨率卫星微振动的主要问题
        1.2.1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发展概述
        1.2.2 微振动的特点
        1.2.3 微振动的分类
        1.2.4 微振动对光学载荷的主要影响
    1.3 微振动抑制方法
        1.3.1 微振动源抑制
        1.3.2 传递路径抑制
        1.3.3 降低有效载荷敏感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飞轮微振动源扰动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微振动源扰动产生机理类型
    2.3 飞轮主扰动
        2.3.1 飞轮转子不平衡扰动
        2.3.2 轴承扰动分析
        2.3.3 飞轮转子碰撞摩擦
        2.3.4 飞轮转子安装松动
    2.4 飞轮结构扰动
        2.4.1 轴承及其支撑部分的弹性影响
        2.4.2 飞轮转子腹板的弹性影响
    2.5 飞轮安装基础的影响
        2.5.1 模型建立
        2.5.2 划分子结构法分析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振动对TDICCD相机像移及平台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平台扰动对光学载荷影响机理
        3.2.1 TDICCD工作原理
        3.2.2 像移分类
        3.2.3 微振动引起像移变化机理
    3.3 飞轮扰动与卫星平台耦合模型建立
        3.3.1 系统参数定义
        3.3.2 平动方程
        3.3.3 转动方程
        3.3.4 转子力矩方程
    3.4 耦合特性分析
        3.4.1 仿真参数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飞轮扰动测试及其对光学载荷影响集成分析
    4.1 引言
    4.2 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设计
        4.2.1 测量系统电气构成
        4.2.2 六分力测试平台设计
        4.2.3 六分力测试平台补偿公式
        4.2.4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设计
        4.2.5 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参数
        4.2.6 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测试
    4.3 超净实验室背景噪声测试
        4.3.1 微干扰力/力矩测量系统安装
        4.3.2 飞轮安装与参数设定
        4.3.3 背景噪声
    4.4 飞轮扰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4.4.1 飞轮扰动测试方案
        4.4.2 飞轮扰动测试结果
    4.5 卫星结构响应特性分析
        4.5.1 整星力学模型
        4.5.2 整星有限元模型建立
        4.5.3 频响分析
    4.6 飞轮扰动对光学载荷影响集成分析
        4.6.1 集成分析流程
        4.6.2 集成分析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星上微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粘弹性阻尼材料夹芯板飞轮支撑结构
        5.2.1 阻尼的产生机理
        5.2.2 阻尼表征的数学描述
        5.2.3 粘弹性阻尼材料力学性能
        5.2.4 粘弹性阻尼夹芯板减振结构形式
        5.2.5 粘弹性阻尼材料夹芯板飞轮支撑结构设计
        5.2.6 夹芯板结构参数优化
    5.3 飞轮支撑结构测试
        5.3.1 普通铝合金支架组件扰动测试
        5.3.2 夹芯板结构飞轮支撑结构性能测试
    5.4 一体化飞轮扰动隔振器设计
        5.4.1 一体化飞轮隔振系统建模
        5.4.2 飞轮子结构扰动特性传递矩阵
        5.4.3 隔振器子结构传递矩阵
        5.4.4 安装板结构特性矩阵
        5.4.5 耦合系统振动特性传递矩阵
        5.4.6 隔振器设计及刚度特性分析
    5.5 一体化飞轮扰动隔振器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星载成像飞轮微振动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整星成像微振动试验原理
        6.2.1 光学卫星成像基本原理
        6.2.2 星载成像微振动地面试验边界条件
    6.3 试验方案设计
        6.3.1 基于靶标成像的星载微振动地面试验方法
        6.3.2 在轨微振动失重环境地面试验模拟
    6.4 飞轮微振动对星载成像影响试验
        6.4.1 飞轮扰动成像试验流程
        6.4.2 飞轮扰动试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1.1 论文工作总结
        7.1.2 创新之处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与作者简介
致谢

(10)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拓扑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组织结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2.1 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力学特性及表征
        2.1.1 粘弹性阻尼材料结构形式
        2.1.2 粘弹性阻尼材料力学模型
    2.2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动力学建模
        2.2.1 约束层阻尼结构基本假设
        2.2.2 结构的变形协调关系
        2.2.3 形函数
        2.2.4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能量表达式
        2.2.5 结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2.2.6 固有特性的求解
        2.2.7 频域响应的求解
    2.3 算例分析
        2.3.1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板结构固有频率的求解
        2.3.2 粘弹性约束层阻尼板结构模态振型分析
    2.4 局部敷设约束层阻尼材料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2.4.1 阻尼材料的敷设位置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2.4.2 阻尼材料的敷设面积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渐进优化算法的结构拓扑优化分析
    3.1 渐进结构优化方法
        3.1.1 单元删除的实现方法
        3.1.2 渐进优化算法的基本实现流程
    3.2 基于ESO的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
        3.2.1 拓扑优化模型建立
        3.2.2 灵敏度分析
        3.2.3 数值不稳定的抑制
        3.2.4 优化参数的改进
        3.2.5 结构拓扑优化实现流程
    3.3 算例分析及讨论
        3.3.1 单元网格尺寸对优化结果影响
        3.3.2 滤波半径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3.3.3 改进进化率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3.3.4 各阶优化结果
        3.3.5 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变密度法的结构拓扑优化分析
    4.1 变密度法概述
        4.1.1 材料密度插值模型
        4.1.2 优化算法的选择
    4.2 结构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
    4.3 拓扑优化模型的求解
        4.3.1 灵敏度分析
        4.3.2 拓扑优化求解算法
        4.3.3 Lagrange乘子的迭代方案
        4.3.4 优化收敛准则
        4.3.5 优化参数改进
        4.3.6 拓扑优化流程
    4.4 算例分析
        4.4.1 各阶优化结果
        4.4.2 实验验证
    4.5 渐进优化算法与变密度法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进气道上壁板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5.1 拓扑优化模型建立及分析
    5.2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5.2.1 各阶拓扑优化结果
        5.2.2 前4阶加权处理的拓扑优化结果
        5.2.3 实验分析
    5.3 与加筋壁板振动特性对比分析
        5.3.1 上壁板的有限元建模
        5.3.2 固有频率对比分析
        5.3.3 共振幅值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态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蜂窝和泡沫夹芯板的声振特性研究[D]. 张通.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含弹性约束复合阻尼板的振动机理与特性[J]. 艾振,黄逸哲,李壮,黄其柏.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20(03)
  • [3]嵌入阻尼膜的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性能[D]. 翟彦春.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 [4]粘弹性约束阻尼板的声振特性研究[D]. 杜善文.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5]受气动力作用的点阵夹芯梁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D]. 潘政旭.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制造装备微桁架支撑件设计与性能分析[D]. 史航.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7]面向舰船设备基座隔振的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 李嘉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8]卫星仪器板阻尼减振布局优化设计[D]. 杨单.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一体化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飞轮微振动机理与抑制方法[D]. 李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8(10)
  • [10]粘弹性约束层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D]. 张景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