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污泥爆排固结试验研究

饱和污泥爆排固结试验研究

一、饱和淤泥爆炸排水固结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江文豪,詹良通[1](2020)在《爆炸法加固砂土地基与软黏土地基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外爆炸法加固砂土地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而在国内有学者采用爆炸法对深厚软黏土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相比于爆炸法加固砂土地基,有关爆炸法加固软黏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爆炸法加固砂土地基和软黏土地基的作用机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及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对比分析表明,无论是爆炸法加固砂基还是软基,挤密作用和排水固结作用均是两种地基加固的重要机理,但两种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机理存在差异:爆炸作用下砂基中超孔压的产生机理包括压密、剪缩作用,而软基中超孔压的产生机理主要在于压密作用。为精确描述爆炸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本文提出了"单位质量炸药产生沉降体积(简称SVPU)"的概念。爆炸作用下砂基的SVPU值大多处于500~1 300 cm3/g,而软基的SVPU值则处于250~700 cm3/g,根据SVPU值进行判断,爆炸作用下软基的加固效果仅为砂基一半。基于对比分析结果,对爆炸法加固软黏土地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面。

尹涛[2](2019)在《盾构区间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作用机理及振动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盾构法施工经常会在开挖断面范围内遇到坚硬的基岩凸起地层。地面钻孔爆破处理凸起的基岩具有显着的优势,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作业环境复杂、爆破效果不易检测两大难点。本文以珠海地铁金融岛站至横琴站区间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淤泥-岩石地层爆炸冲击波作用机理、淤泥-岩石地层爆生气体作用机理、不同装药条件淤泥-岩石地层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淤泥-岩石地层爆破振动特征、不同地层厚度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振动传播特征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时爆炸冲击波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在水耦合装药的条件下,研究从炸药爆炸产生爆轰波,到爆炸冲击波分别通过炮孔中的水、炮孔周围岩石和淤泥的作用过程及作用特征。得出炸药在炮孔水深30m时,合理的炮孔装药不耦合系数为0.56、单孔装药量为5.55kg,在此装药结构下爆炸应力波导致的裂隙区半径为0.46m。(2)对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时爆生气体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1)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在爆炸应力波对岩石产生作用之后,研究有水炮孔爆破成缝过程、有水炮孔准静态应力场强度和水楔作用下微裂纹的扩展规律。得出在爆炸应力波和水楔综合作用下裂隙区及弹性振动区范围,提出平面布孔方式采用梅花形交错布置和炮孔间距取值。2)基于爆生气体作用过程并通过实验室测试碎石子的堆积密度、碎石子与PVC板之间的外摩擦系数,得出直径1-1.5cm碎石子的堆积密度为1370 kg/m3;直径1-1.5cm碎石子与PVC板之间的外摩擦系数为.042;在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工程中,采用直径7.5cm的PVC管进行护壁,直径1-1.5cm碎石子堵塞炮孔时的最佳堵塞长度为0.16m。(3)对不同装药条件下淤泥-岩石地层爆破岩层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现场测试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水耦合装药及淤泥压力作用、空气耦合装药及淤泥压力作用、水耦合装药及无淤泥压力作用三种条件下岩石爆破动力响应。得出水耦合装药和淤泥压力作用下、水耦合装药和无淤泥压力作用下,节点振动速度矢量叠加峰值和孔深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单元压力峰值和孔深之间也存在着线性关系,随着孔深增加,节点振动速度矢量叠加峰值、单元压力峰值均减小。空气耦合装药和淤泥压力作用下,节点振动速度矢量叠加峰值和单元压力峰值不受孔深影响。(4)对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振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场爆破振动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和量纲分析,得出:1)第一次爆破时,淤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加速度振动波形持续时间约为0.4s,爆破振动速度的振动主频较大;经过爆破荷载的扰动之后,第二次爆破时,加速度波形持续时间延长0.4s,爆破振动速度的振动主频降低,非常接近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容易引发建筑物共振,对地表建筑的危害较大;间隔10天,进行第三次爆破时,加速度波形持续时间接近第一次爆破波形持续时间,爆破振动速度的振动主频接近第一次爆破,脉动余振减弱。2)淤泥-岩石地层中岩石爆破时地表振动能量的优势频段接近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对地表建筑振害影响较大。3)距离爆源30-60m时,竖直方向能量最大次数最多,其次为指向爆源的水平方向;距离爆源90-180m时,主要分析竖直方向上的爆破振动能量。4)建立的考虑爆源深度的数学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淤泥-岩石地层中岩石爆破振动作用对地表的影响。(5)研究了不同地层厚度下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的振动传播特征。采用现场监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5种工况条件下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的振动传播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在地表隧道轴线方向和垂直隧道轴线方向上,工况1(人工填土厚度3m、淤泥厚度30m)振速比其他4种工况振速峰值都大且衰减速度最快,需要对在工况1地质条件下爆破振动加强监测。距离圆心10m和15m,5种工况地表节点振速与淤泥-岩石侧隧道轴线180°时最大的次数最多,需要重点监测。地表到隧道竖直方向上,5种工况振速峰值均在淤泥-人工填土界面处突然变大,接着在距离爆源竖直距离24m范围内降低。盾构区间之上人工填土和淤泥厚度变化对隧道轴线方向上节点振速峰值影响不大。

林澍,闫澍旺,贾沼霖[3](2018)在《爆振加固法中的水力劈裂及作用范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爆振加固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加固方式,其炸药量的选择和药包布置间距的确定对爆振加固的作用效果起决定作用。由于现有的爆振加固计算方法较为繁琐,根据经典爆炸理论、Mohr-Coulomb准则和土体强度参数,从水力劈裂角度提出更便于工程应用的爆振作用范围确定方法,研究了炸药量和土体参数对爆振作用范围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对应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炸药量一定的情况下,药包埋置深度h越大,则土体围压作用越大,爆振作用范围越小;土体强度参数c、φ越大,则土体强度越高,爆振作用范围越小。最后,对爆振加固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药量选择及药包布置间距的确定给出了一定的工程建议。

周猛[4](2017)在《厚软基圩堤水下抛填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堤防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河堤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本文以九江县赤湖中堤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堤防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水文、地勘分析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首先研究了堤线的布置,在分析了水文和工程地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堤线走向、保护区域的范围以及工程投资效益等因素的影响,选定堤线的布置。然后通过方案的对比确定了堤防断面的拟定,确定了堤防断面的主要技术参数。(2)挤淤分析。赤湖中堤建设的主要难点和工程关键是穿过湖底有深厚淤泥层的湖面,因此综合工程的安全和施工方案考虑,为获得稳定的堤基和准确的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必须对挤淤的过程开展深入的分析。(3)施工技术方案研究。由于淤泥等软弱土地基具有高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如何在淤泥上施工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本文利用挤淤分析计算的结果用于指导施工,通过实地方案比较实验,选择最适合本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挤淤分析计算的结果可靠,可以用于指导施工。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的保证及节约投资有重要意义。

徐瑞宝,章途鑫[5](2017)在《淤泥软基爆炸排水固结法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淤泥软基加固施工时间长、费用高的技术难题。在淤泥层中,将药包埋到下部淤泥层内爆炸,使淤泥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破坏淤泥的骨架结构,使淤泥内产生更多的排水通道,加速水的排出,缩短淤泥软基的固结时间,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靳龙[6](2015)在《桥基爆炸法挤密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对于地基承载力要求严格的桥梁工程,部分软弱地基或深层地基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时,就需要用加固效果优越的爆炸挤密法进行地基处理。以爆炸法的理论为基础,从有效加固范围公式推导和地面质点振动速度的研究入手,对爆炸法挤密桥梁地基的效果进行详细探讨。同时,借助另一个动力固结法(强夯法)与爆炸法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最终对比结果表明爆炸法的挤密土体的效果优于强夯法。面对承载力需求较高的桥梁工程,对爆炸挤密法加固地基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推广意义。针对此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1)介绍了爆炸法近些年在国内外的研究和使用情况。再以土的塑性力学,爆炸力学等为基础,推导出了球形装药爆炸法的有效加固范围公式。最后,以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五组不同装药直径120mm、125mm、130mm、135mm和140mm时的有效加固深度,研究其变化规律。(2)为了进行对爆炸震害的研究,在距离中心轴5m、10m、15m、20m和25m处分别设置测点,提取其Z方向(即重力方向)振动峰值速度,进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爆炸地震波的衰减方程和五组振动速度衰减曲线。(3)介绍了国内学者较为认可的强夯等效拟静力计算法,推导出了以此法为依据的有效加固深度公式。在以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8000KN?m能量为单次夯击能时的土体有效加固深度,也要提取其在距离中心轴5m处的Z方向(即重力方向)振动峰值速度,以便与爆炸法进行比较。(4)对两种动力固结法在有效加固深度和质点振动速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后,可以认为爆炸法的挤密效应要好于强夯法,并且在施工工艺和工程经济性上都要优于强夯法。从爆炸当量换算的方面计算得到,强夯法的能量利用只为120mm装药直径炸药爆轰能量的37.6%。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计算,证明爆炸法优于强夯法。将其运用于加固桥梁地基处理有很理想的实际意义。

郑荣跃[7](2014)在《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爆炸作用下软黏土热流固耦合效应涉及渗流力学、土动力学、传热学等多个学科,影响因素多而复杂。爆炸后软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反映了爆炸过程固态、液态物质在温度场下的变形、破坏以及它们和渗流场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耦合效应。为此,本文建立了饱和土体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研究了软黏土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问题,开展了软黏土原位爆炸试验,并对爆炸作用下软黏土-隧道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热(温度场)、流(渗流场)、固(应力和位移场)的耦合作用,对传统Fourier定律进行修正,并考虑流、固两相介质的压缩性,以及热流效应和热渗效应的影响,在Biot波动方程和热弹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不考虑热效应时,该模型可退化为Biot波动方程。利用所建立的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研究了内置热力简谐荷载作用下半无限饱和多孔弹性体的动力响应。利用Hankel变换,在变换域中获得了简谐荷载下弹性体内的应力、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分布,再通过Hankel逆变换得到其积分解。讨论了热流固耦合条件下土体竖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与多孔弹性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引入准静定理论和弹塑性理论计算了黏性土在爆炸后成腔半径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炸药参数之间的关系。考虑爆轰引起的热力冲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借助于Laplace积分变换技术,研究了球空腔和圆柱形孔洞的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在热冲击作用下,研究讨论了热流效应和热渗效应系数对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结果的影响,最后将耦合计算结果与热弹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考虑软黏土的黏弹特性,引入松弛函数,对热力谐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Laplace变换技术,直接求解得到了热力谐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温度增量、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研究了土体松弛特性参数对软黏土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假设隧道内爆炸后的压力均匀分布于衬砌表面,研究了热力谐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隧道的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通过引入相对渗透性的概念,探讨了衬砌和土的相对刚度以及相对渗透性参数对土-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通过软黏土原位爆炸试验,测试了爆炸冲击波、孔隙水压力、爆炸温度等数据,得到了爆炸波在饱和软土中的衰减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了爆炸波在软土中的传播规律。将土体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材料,采用经典的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隧道-土数值计算模型,初步分析了爆炸冲击波衬砌的应力、加速度、位移等时程分布曲线,研究了爆炸作用下土介质的动力学响应规律。

陶挺[8](2012)在《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爆炸挤淤填石法是海岸工程和交通工程软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因其施工快速、造价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观点认为爆炸挤淤填石工程应达到泥石完全置换的理想处理效果,然而福建沿海港口爆炸挤淤工程建设中遇到大量深厚淤泥,实践表明,对于该类工程,泥石置换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围堤下部通常存在泥石混合层或纯淤泥层,它对工程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程度仍不明确;此外目前对断面形式复杂的深厚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沉降预测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对不同泥石置换效果下围堤的稳定性和断面形式复杂的深厚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沉降预测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工程现场试验数据与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的作用机理。2、针对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的工程实际,探讨了围堤可能存在的5种失稳模式和4种可能的泥石置换形式,并基于土压力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建立了围堤可能失稳模式的稳定性计算模型。3、在4种可能的泥石置换形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围堤稳定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得到了最危险滑动面的发展变化图,定量地验证了围堤稳定的相关结论。4、对福州港可门作业区4#、5#泊位爆破挤淤不同泥石置换效果下围堤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正交设计法首次对影响围堤稳定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5、对断面型式复杂的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小波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和等时距处理,然后选用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对围堤的沉降发展进行预测,获得了围堤的最终沉降量和所需时间。

王神送[9](2010)在《爆炸处理软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岩石爆破理论和施工工艺都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与之相比,水下爆炸处理软基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两方面来进行爆炸处理软基技术的研究。在现场试验中,根据试验现场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工程的施工特点,提出并总结了陆上爆破挤淤的施工工艺流程;首次采用以一台SH-2003G式单斗反铲液压挖掘机为载重体的直插式布药机,其中装药器为自行研发组装,实践证明采用此布药机施工一次埋设十个药包仅用时20-25min,施工效率很高;在部分工程结束后采用爆前爆后质量检测法、体积平衡法、钻孔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对已形成的海堤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经检测,堤身是稳定的,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炸药量、埋药深度与抛石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炸药量与抛石量以及埋药深度与抛石量之间的关系公式,从而达到最优选择爆破参数,减少施工成本的目的;对不同堆高以及爆炸药量的爆炸效果的探索,得出了在埋药深度及爆炸药量相同的情况下,爆破时堤头堆加高度越高,爆破效果就越好以及在埋药深度及堤头堆高相同的情况下,炸药量越大,爆破效果也越好的结论。在实验室试验中,利用爆炸相似定律以及现有的实验室条件用单发雷管在装有淤泥介质的爆炸水池中爆炸来模拟处理软基工程中单药包的爆炸情况,用两种爆炸方式进行考虑,即不同水平距离、同深度、同药量的爆炸以及同水平距离、同深度、不同药量的爆炸,其中,同药量通过单发8号工业雷管来实现,而不同药量的实现则是通过实验室特制的单发大药量雷管;为了让实验室试验更能逼真的模拟现场爆炸情况,特考虑了多药包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特别设计的电测系统分别测量各种情况下淤泥介质中爆炸冲击波波形以及振动波波形,对波形进行判读得出一系列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爆炸冲击波超压、垂直振动速度、水平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简单分析了爆炸挤淤机理,公式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96以上,符合实验室试验精确度要求。计算公式对于实际爆炸处理软基工程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图[43]表[37]参[56]

黄瑞梅[10](2009)在《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坝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深厚淤泥爆破挤淤法处理软基工程实际为研究背景,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厚淤泥爆炸挤淤置换法填石堤坝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适合于由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形成、处于深厚淤泥中、断面形状复杂的填石堤坝的稳定性和沉降形变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首次对置换深度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爆炸处理过程的分析研究发现,爆炸效应包括:排淤效应;降低了淤泥强度;定向滑移效应;爆炸“振陷”效应;抛石堤自身密实效应;爆炸排水等;2.软土地基在爆炸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分为爆炸瞬间和爆后时期两个阶段。爆炸瞬间形成爆炸空腔,产生孔隙水压,地表产生一定沉降;爆后时期是超静孔隙水压的消散过程,同时也是土体发生较大沉降的过程。3.通过多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堤坝断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堆石堤坝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Bishop法与Janbu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误差在10%以内,且稳定性系数较符合实际情况,而Bishop法计算速度较快,更具优势;(2)堆石坝堤顶堆载,淤泥的性质(C、Φ值),置换率(容重)等对堤坝稳定性影响较大。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安全系数随着堆载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当堆载超过30KPa时,堤坝将处于失稳状态;随着水位的增加稳定系数也增加,但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约3.5米),稳定系数将不再提高;堆石坝置换需达一定置换率(容重≥18 KN/m3)方可稳定;(3)选择实际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利用Bishop法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考虑爆炸挤淤对淤泥和坝下粘土的振密作用,各设计断面都是安全的,且多数断面的安全系数在1.4左右。此结果与设计及工程实际相吻合。4.通过多种沉降拟和曲线模型的比选,研究了沉降的规律并对沉降进行预测,得到结论如下:(1)引进灰色Verhulst理论,建立了深厚淤泥爆破挤淤筑坝的沉降量预测模型;(2)预测结果表明,爆炸挤淤置换法处理软基一般4-5个月即可达沉降稳定;(3)实际应用结果证明,灰色Verhulst沉降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此种堤坝的变形沉降,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饱和淤泥爆炸排水固结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饱和淤泥爆炸排水固结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盾构区间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作用机理及振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中爆破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2.2 炮孔最佳堵塞长度研究现状
        1.2.3 淤泥中爆破数值模拟及传播规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金融岛站至横琴站区间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2.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2.3 爆破动力模型分析与验证
        2.3.1 爆破数值模型与边界条件
        2.3.2 材料模型及参数
        2.3.3 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验证
第三章 淤泥-岩石地层爆炸冲击波作用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爆炸冲击波的作用机理
        3.2.1 爆轰波在炸药-水界面的作用
        3.2.2 水中柱面冲击波的衰减规律
        3.2.3 水中爆炸冲击波作用于炮孔壁初始压力
        3.2.4 岩石中应力波的衰减
        3.2.5 冲击波产生粉碎区半径
        3.2.6 冲击波产生裂隙区范围
        3.2.7 岩石-淤泥界面岩石层裂厚度
        3.2.8 岩石-爆生气体界面岩石层裂厚度
    3.3 爆破参数取值
        3.3.1 不耦合系数取值
        3.3.2 单孔装药量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淤泥-岩石地层爆生气体作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爆生气体的作用机理
        4.2.1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宏观裂隙区的损伤断裂准则
        4.2.2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微裂纹区的损伤断裂准则
        4.2.3 岩石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的损伤模型
        4.2.4 有水炮孔爆破成缝过程
        4.2.5 有水炮孔准静态应力场
        4.2.6 水楔作用下微裂纹的扩展
        4.2.7 最佳堵塞长度的理论计算
    4.3 孔网参数取值
        4.3.1 布孔方式
        4.3.2 炮孔间距
        4.3.3 炮孔排距
        4.3.4 最佳堵塞长度取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装药条件淤泥-岩石地层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
    5.1 引言
    5.2 爆破数值模型
        5.2.1 数值模型
        5.2.2 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水耦合装药和淤泥压力作用下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
        5.3.2 空气耦合装药和淤泥压力作用下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
        5.3.3 水耦合装药和无淤泥压力作用下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
        5.3.4 三种装药条件下爆破岩层动力响应特征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振动特征
    6.1 引言
    6.2 爆破振动测试
    6.3 爆破振动效应的特征分析
        6.3.1 爆破振动加速度波形特征分析
        6.3.2 爆破振动速度主频分布特征分析
        6.3.3 爆破振动各频带的能量百分比
        6.3.4 爆破振动各频带的能量大小
        6.3.5 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地层厚度淤泥-岩石地层岩石爆破振动传播特征
    7.1 引言
    7.2 数值计算模型
        7.2.1 数值模型
        7.2.2 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
    7.3 计算结果分析
        7.3.1 地表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7.3.2 地表到隧道竖直方向上振速传播特征
        7.3.3 隧道轴线方向上爆破振动衰减规律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厚软基圩堤水下抛填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方法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区域界定
    1.4 论文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4.1 工程主要任务
        1.4.2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文分析
    2.1 水文气象
    2.2 河网水系
    2.3 长江洪水及水位
        2.3.1 长江洪水
        2.3.2 九江站洪水位
    2.4 赤湖洪水及水位
第三章 工程地质评价
    3.1 概述
    3.2 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 水文地质
    3.3 赤湖中堤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3.1 拟建堤基土工程地质条件
        3.3.2 拟建堤防堤基土工程地质特征
        3.3.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3.3.1 沉降变形与稳定问题
        3.3.3.2 抗滑稳定问题
        3.3.3.3 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
    3.4 天然建筑材料
        3.4.1 土料场
        3.4.2 风化料场
        3.4.3 块石料场
        3.4.4 砂(砾)料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要建筑物设计
    4.1 建设标准
    4.2 堤线布置
    4.3 建设规模
    4.4 堤顶高程
    4.5 断面拟定
    4.6 堤身稳定分析
        4.6.1 计算程序
        4.6.2 渗透稳定
        4.6.3 抗滑稳定
    4.7 护坡设计
    4.8 防浪墙设计
    4.9 堤顶路面
第五章 挤淤理论分析
    5.1 科研项目的由来
    5.2 软弱堤基处理
    5.3 挤淤分析
        5.3.1 挤淤机理
        5.3.2 压载挤淤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工方案比较
    6.1 科研项目的主要内容
    6.2 施工条件
        6.2.1 水文气象
        6.2.2 地形地质条件
    6.3 天然建筑材料
        6.3.1 土石料场
        6.3.2 砂石料场
    6.4 施工导流
        6.4.1 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
        6.4.2 导流方式
        6.4.3 导流工程施工方法
    6.5 施工方案比较
        6.5.1 挤淤材料选择
        6.5.2 传统围堰法(凹形施工方案)
        6.5.3 直接抛投挤淤法(一字型施工方案)
        6.5.4 凸形施工方案
        6.5.5 施工中部分特别安排的工序
    6.6 挤淤抛填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较大问题
        6.6.1 心墙与反压平台接触部位出现局部沉陷
        6.6.2 反压平台出现不均匀沉陷
    6.7 比较分析
        6.7.1 检测分析
        6.7.2 观测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5)淤泥软基爆炸排水固结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的背景情况
2. 研究目的及要求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几点建议

(6)桥基爆炸法挤密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爆炸法挤密效应的研究现状
    1.3 动力固结处理特殊土地基的研究现状
        1.3.1 爆炸法处理特殊地基的研究现状
        1.3.2 爆炸荷载作用下挤密的分析方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动力加固法处理地基挤密效应的机理分析
    2.1 地基处理的动力固结方法
        2.1.1 强夯法
        2.1.2 爆炸法
    2.2 动力固结法处理地基的有效加固范围
        2.2.1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有效加固范围
        2.2.2 爆炸法处理地基的有效加固范围
    2.3 质点振动速度回归分析
        2.3.1 形成质点振动的原因
        2.3.2 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2.4 小结
3 爆炸法挤密效应的动力固结法数值模拟研究
    3.1 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
    3.2 MADIS/GTS有限元程序简介
    3.3 爆炸荷载作用下挤密效应的模拟研究
        3.3.1 假设条件
        3.3.2 模型建立
        3.3.3 边界条件
        3.3.4 本构模型选取
        3.3.5 阻尼定义
        3.3.6 爆炸荷载选取
    3.4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3.4.1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4.2 土体振动速度结果分析
    3.5 小结
4 强夯法动力加固地基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研究
        4.1.1 模型建立
        4.1.2 其它条件选取
        4.1.3 强夯法荷载计算
    4.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2.1 计算结果及分析
        4.2.2 土体振动速度结果分析
    4.3 两种动力固结方法的对比研究
        4.3.1 建立模型的对比
        4.3.2 有效加固范围的对比研究
        4.3.3 质点振动速度对比研究
    4.4 两种动力固结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5 小结
5 爆炸挤密成井的数值模拟研究
    5.1 概述
    5.2 爆炸挤密成井的理论分析
    5.3 数值模拟研究
        5.3.1 实验背景
        5.3.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软黏土热流固耦合研究现状
        1.2.1 软黏土热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软黏土热弹性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1.3 爆炸作用下软黏土-结构动响应研究现状
        1.3.1 模爆试验及数值研究
        1.3.2 爆炸谐振荷载下土-结构相互作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爆炸作用下软黏土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
    2.1 引言
    2.2 热弹性动力响应模型
        2.2.1 Biot热弹性理论
        2.2.2 L-S热弹性理论
        2.2.3 G-L热弹性理论
    2.3 非完全耦合热流固动力响应模型
        2.3.1 热流固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方法
        2.3.2 非完全耦合热流固动力响应模型的建立
    2.4 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
        2.4.1 热流固耦合运动方程
        2.4.2 流体平衡方程
        2.4.3 热流平衡方程
    2.5 小结
第三章 点源热/力谐振作用下软黏土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3.1 引言
    3.2 计算模型
    3.3 热流固耦合方程求解
    3.4 热流固耦合特性分析
        3.4.1 THMD与HMD响应结果比较
        3.4.2 谐振荷载响应特性分析
        3.4.3 热冲击响应特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热/力谐振荷载作用下空腔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4.1 引言
    4.2 爆炸成腔半径的理论计算
        4.2.1 准静定理论计算
        4.2.2 弹塑性理论计算
    4.3 球空腔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4.3.1 计算模型
        4.3.2 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解
    4.4 柱形空腔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4.5 热流固耦合影响特性分析
        4.5.1 球空腔响应结果
        4.5.2 柱形空腔响应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热/力谐振荷载下空腔热流固耦合黏弹性动力响应
    5.1 引言
    5.2 控制方程
        5.2.1 流体平衡方程
        5.2.2 热流平衡方程
    5.3 热流固耦合黏弹性动力响应解
    5.4 热流固耦合黏弹性分析
        5.4.1 谐振荷载响应结果
        5.4.2 热冲击响应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爆炸作用下软黏土隧道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6.1 引言
    6.2 衬砌的运动方程
        6.2.1 衬砌的渗透特性
        6.2.2 衬砌的运动方程
    6.3 衬砌-土动力响应解
    6.4 隧道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特性
    6.5 小结
第七章 软黏土爆炸试验及隧道结构动力响应模拟
    7.1 引言
    7.2 软黏土原位爆炸试验
        7.2.1 试验原理
        7.2.2 试验场地和仪器
        7.2.3 试验设计方案
        7.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3 爆炸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模拟
        7.3.1 有限元计算理论
        7.3.2 计算模型
        7.3.3 材料参数
        7.3.4 边界条件
        7.3.5 爆炸作用下土体冲击响应
        7.3.6 爆炸超压荷载
        7.3.7 爆炸冲击下隧道-土动力响应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附录B

(8)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背景及课题支撑
        1.1.1 课题意义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支撑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爆炸法处理软基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2.4 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机理的探讨
    2.1 前言
    2.2 淤泥中爆炸的发展过程
        2.2.1 爆炸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
        2.2.2 爆炸空腔的发展过程
        2.2.3 淤泥中爆炸应力波特性
        2.2.4 爆炸挤淤振动速度衰减特性
        2.2.5 爆炸挤淤振动频率衰减特性
    2.3 爆炸作用下淤泥的变形
        2.3.1 爆炸瞬间
        2.3.2 爆后时期
    2.4 石舌的运动与置换过程
        2.4.1 石舌的形成与运动
        2.4.2 定向滑移挤淤机理
    2.5 施工过程中围堤沉降规律的分析
        2.5.1 爆炸振动速度与围堤沉降的关系
        2.5.2 爆炸荷载引起的围堤沉降
    2.6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机理浅析
        2.6.1 爆炸挤淤
        2.6.2 爆炸降低淤泥强度
        2.6.3 爆炸振动效应
        2.6.4 爆炸排水固结
        2.6.5 爆炸振动密实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性理论模型
    3.1 前言
    3.2 工程概况
        3.2.1 研究区位置与海况
        3.2.2 地质条件
    3.3 围堤的失稳模式
    3.4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性理论模型的建立
        3.4.1 滑移破坏
        3.4.2 局部滑动
        3.4.3 整体滑动
        3.4.4 倾覆破坏
        3.4.5 地基承载力验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的置换形式
        4.2.1 爆炸挤淤置换效果
        4.2.2 围堤的置换形式
    4.3 强度折减系数法
        4.3.1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4.3.2 稳定安全系数的物理意义
        4.3.3 强度折减法的优越性
    4.4 MIDAS/GTS 介绍及比较
        4.4.1 Midas/GTS 程序简要介绍
        4.4.2 本构关系
        4.4.3 安全系数计算平台的比较
    4.5 模型参数对围堤稳定的影响
        4.5.1 泥石置换深度的影响
        4.5.2 填石体内摩擦角的影响
        4.5.3 淤泥内摩擦角的影响
        4.5.4 淤泥黏聚力的影响
        4.5.5 海水水位的影响
        4.5.6 泥石混合层厚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的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1 前言
    5.2 BP 神经网络简介
    5.3 基于 BP 神经网络围堤稳定系数的预测
        5.3.1 BP 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5.3.2 BP 网络模型的预测及仿真模拟
    5.4 BP 网络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围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4.1 正交设计方法
        5.4.2 正交试验模型与计算
    5.5 基于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围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5.1 SLOPE/W 软件简介
        5.5.2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5.6 围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6.1 前言
    6.2 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
        6.2.1 指数曲线法
        6.2.2 双曲线法
        6.2.3 Asaoka 法
    6.3 Verhulst 沉降预测方法
        6.3.1 Verhulst 方法的提出
        6.3.2 Verhulst 模型的建立
    6.4 工程应用
        6.4.1 围堤沉降数据的分析
        6.4.2 基于小波理论的沉降数据处理
        6.4.3 Verhulst 模型的预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爆炸处理软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爆炸处理软基技术概述
    1.2 爆炸处理软基试验与实践的研究现状
    1.3 爆炸处理软基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现场试验研究
        1.5.2 实验室试验研究
2 基本理论
    2.1 水下爆炸相似律
    2.2 水下爆破挤淤法的理论研究
        2.2.1 爆炸冲击波在淤泥中的传播规律
        2.2.2 淤泥的粘性
        2.2.3 淤泥中爆炸的主要特征及鼓包运动
    2.3 爆破振动效应
        2.3.1 爆破地震效应的基本原理
        2.3.2 地面质点振动参数的估算
        2.3.3 爆破震动强度和安全参数的估算
3 爆炸处理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3.1 工程地质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 水文条件
        3.1.4 地基评价和爆破挤淤应用
    3.2 爆炸处理海堤软基的施工工艺
        3.2.1 爆破挤淤的的方案确定
        3.2.2 爆填施工工艺
        3.2.3 爆破挤淤的施工工艺
        3.2.4 爆破参数的确定
        3.2.5 爆破安全及控制
        3.2.6 爆炸处理软基的质量检测体系
    3.3 探究炸药量、埋药深度与抛石量之间的关系
        3.3.1 炸药量与抛石量之间的关系
        3.3.2 埋药深度与抛石量之间的关系
    3.4 不同堆高、爆炸药量的爆炸效果
        3.4.1 不同堆高的爆炸效果
        3.4.2 不同爆炸药量的爆炸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爆炸处理软基的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
    4.1 实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4.1.1 装药条件
        4.1.2 爆炸容器中淤泥介质深度的确定
        4.1.3 爆炸淤泥介质的确定
    4.2 试验系统的设计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测试系统的建立
        4.2.3 测试系统的特点
    4.3 传感器的标定
        4.3.1 压电式爆炸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4.3.2 振动传感器的标定
    4.4 模拟单药包爆炸试验研究
        4.4.1 设计思路
        4.4.2 试验模拟参数的确定
        4.4.3 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4.5 模拟多药包爆炸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4.5.1 设计思路
        4.5.2 多药包试验模拟参数的确定
        4.5.3 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现场试验结论
        5.1.2 实验室试验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坝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的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软基处理方法简介
        1.3.2 爆炸法处理软基的发展与现状
        1.3.3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3.4 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置换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4.2 本文主要工作与目标
    1.5 主要研究思路
第二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技术关键问题初探
    2.1 淤泥中爆破鼓包发展过程
        2.1.1 淤泥中爆炸应力波特性
        2.1.2 爆炸排淤振动速度衰减特性
        2.1.3 爆炸排淤振动频率衰减特性
        2.1.4 鼓包发展图像分析
    2.2 爆炸挤淤石块运动过程
        2.2.1 石舌的形成与运动
        2.2.2 定向滑移挤淤机理
    2.3 爆炸挤淤机理
    2.4 软土地基爆后变形机理初析
        2.4.1 爆炸瞬间
        2.4.2 爆后时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坝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3.1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3.1.1 定性分析法
        3.1.2 定量分析法
        3.1.3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3.2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堤坝的稳定分析模型
        3.2.1 基本假定
        3.2.2 滑动稳定分析方法及评价
        3.2.3 安全系数的求解步骤
    3.3 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3.1 分析方法对稳定系数的影响
        3.3.2 模型参数对稳定系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坝沉降 Verhulst预测方法研究
    4.1 沉降量的计算方法的分析
        4.1.1 根据土的变形特征改进沉降计算
        4.1.2 根据土的地质历史改进沉降计算
        4.1.3 考虑土的应力状态对沉降计算进行改进
        4.1.4 考虑计算方法来改进沉降计算
    4.2 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
        4.2.1 双曲线法
        4.2.2 星野法
        4.2.3 指数曲线法
        4.2.4 Asaoka 法推导沉降速率
    4.3 灰色 Verhulst 沉降预测方法
        4.3.1 灰色Verhulst 方法的提出
        4.3.2灰色Verhulst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精度的检验
    4.4 沉降预测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质量控制
        5.2.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5.2.2 工程质量控制内容及程序
        5.2.3 工程质量检测结果
    5.3 堆石堤坝稳定性分析
    5.4 沉降规律及其预测
        5.4.1 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5.4.2 最终沉降量计算
        5.4.3 固结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饱和淤泥爆炸排水固结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爆炸法加固砂土地基与软黏土地基对比分析[J]. 江文豪,詹良通. 地基处理, 2020(02)
  • [2]盾构区间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作用机理及振动特征研究[D]. 尹涛.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3]爆振加固法中的水力劈裂及作用范围研究[J]. 林澍,闫澍旺,贾沼霖. 岩土工程学报, 2018(S2)
  • [4]厚软基圩堤水下抛填施工技术研究[D]. 周猛. 南昌大学, 2017(02)
  • [5]淤泥软基爆炸排水固结法研究[J]. 徐瑞宝,章途鑫. 珠江水运, 2017(07)
  • [6]桥基爆炸法挤密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 靳龙. 西安科技大学, 2015(11)
  • [7]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D]. 郑荣跃.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2)
  • [8]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围堤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D]. 陶挺. 华侨大学, 2012(06)
  • [9]爆炸处理软基技术研究[D]. 王神送. 安徽理工大学, 2010(05)
  • [10]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堆石坝稳定与沉降预测研究[D]. 黄瑞梅. 华侨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饱和污泥爆排固结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