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多倍体研究概况

桑葚多倍体研究概况

一、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康向阳[1](2020)在《林木三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指出植物三倍体具有生长迅速、叶片或花、果实硕大、新陈代谢旺盛、适应性强以及不孕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无性繁殖林木的遗传改良.利用配子染色体加倍或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等有性多倍化技术手段,增加目标树种一套基因组的全部同源基因,可以仅通过一轮次的育种过程实现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培育出生长快、纤维长、木素低、纤维含量高以及抗逆性增强的用材林新品种,或者是生长迅速、叶片和果实等器官巨大、含胶量及药物成分含量显着提高的胶用、漆用、药用、叶用、果用新品种.在人工诱导配子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时,实现有效处理时期的即时判别是提高三倍体育种效率的关键,而选配高配合力亲本则是提高三倍体育种效果的保障.随着林木三倍体育种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突破及其不断向其他树种拓展,三倍体育种必将在提高林产品产量、改善品质以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黎月娟[2](2019)在《桑树种质资源倍性测定及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桑树种质资源丰富,随着不断地收集和保存,在各地区建立了种质资源圃。资源圃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桑树种质资源的测定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对广西桑树种质资源进行倍性测定,明确所保存的种质资源的倍性情况。同时利用化学方法对桑种子和桑幼苗进行倍性诱导,从中选育多倍体植株,对诱导后桑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桑幼苗倍性诱导的规律,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桑树倍性。在研究中选择桑树的不同叶位、同一张幼叶的不同部分、脱苞期的叶芽、种子发芽后的胚根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不同取材部位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倍性效果:幼叶>第1叶位叶>第2叶位叶;幼叶叶基>幼叶叶尾,叶芽是理想的倍性检测材料,但叶芽采样不易。根据综合因素考虑,确定选择幼叶作为桑树倍性检测材料。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在检测的527份桑树种质资源中,测定出二倍体268份,三倍体154份,四倍体88份,混倍体17份。17份混倍体中混有二倍体细胞和三倍体细胞的有9份,混有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的有8份。在已测定的桑树种质资源中分别选取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桑树各5株,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叶绿素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总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SPAD值和总蛋白质浓度与月份呈现的规律为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下旬,可溶性糖含量呈现的基本趋势为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下旬<8月下旬。检测两组不同的二倍体桑树与四倍体桑树杂交后代F1植株的倍性情况,每个杂交组合检测100株。实验结果显示:桑树杂交组合A的F1植株中三倍体占96%,二倍体占4%,桑树杂交组合B的F1植株中三倍体占82%,二倍体占18%。利用种子浸泡法和幼苗滴药法对桂桑优62(二倍体)、桂桑6号(三倍体)进行诱导处理,诱导后的植株经流式细胞术进行倍性测定。实验结果显示:经种子浸泡法诱导的桂桑优62的诱变率为3.3%,桂桑6号的诱变率为2.7%。经幼苗滴药法进行诱导的桂桑优62的诱变率为11.3%,桂桑6号的诱变率为8.2%。实验过程中对种子浸泡法诱导后的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幼苗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幼苗在前期生长过程中呈现两种不同状态,一种为下胚轴先不伸出地面就开始进行植株生长,另一种为胚轴先伸出地面后再进行植株生长。

孟钰程[3](2019)在《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文中指出桑树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一种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生态型树种。桑树种质资源的创新是培育高产、优质桑树品种,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倍体桑树品种不仅丰产、优质,还具有适应范围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选育多倍体桑种已成为桑树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以蒙桑种质资源(2n=4x=28)为材料,诱导培养蒙桑组培苗,建立蒙桑不定芽诱导体系,用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素相结合的方法诱导蒙桑多倍体,从混倍体植株分离纯化获得倍性稳定的多倍体植株(2n=8x=56),并对多倍体蒙桑性状变化进行测定。同时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测量加倍川桑(2n=4x=28)的性状变化,对其抗性进行初步鉴定。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蒙桑种质资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取蒙桑种质资源的冬芽进行不定芽诱导,筛选得到蒙桑组织培养条件为M535(含有硫酸腺嘌呤)+1.0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以此增殖快繁。获得蒙桑组培苗后,分别以1.0 g/L和2.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蒙桑进行多倍体诱导,各自处理16 h、24 h、48 h和24 h、36 h、48 h、60 h、72 h。结果发现在1.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下,蒙桑组培苗受到的毒害较小,而在2.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下,蒙桑组培苗发生了大量的死亡,不适用于蒙桑组培苗的多倍体诱导。秋水仙素诱导后,得到多个混倍体植株,采用连续切割分离的方法,筛选得到3个蒙桑多倍体植株(2n=8x=56)。2.加倍蒙桑和加倍川桑的性状变化测定对倍性稳定的蒙桑多倍体(2n=8x=56)和川桑多倍体(2n=4x=28)进行气孔、叶片结构的观察,并对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蒙桑植株和川桑植株在染色体加倍后,叶片增厚,下表皮气孔增大,单位叶面积的气孔密度减少,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3.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鉴定以0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浓度的氯化钠对川桑及川桑多倍体植株进行盐胁迫处理。15天后对照组长势较好,盐胁迫组长势较差,叶片表现出黄化。对过氧化物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后,结果发现川桑多倍体中,有助于抵抗胁迫的过氧化物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提升而增加,且均高于川桑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同时川桑多倍体的丙二醛含量低于川桑植株,在盐胁迫下叶片受到损害较小。综上,川桑加倍体在盐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黎月娟,朱方容,邱长玉,林强,陶程[4](2017)在《桑树多倍体育种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桑树多倍体育种的意义为出发点,主要概述了物理、化学等常见的桑树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的方法。桑树多倍体鉴定主要从桑树多倍体基本表型特点、气孔和花粉粒等形态特征和桑树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细胞结构的判断主要从直接的染色体计数法和间接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文章还对多倍体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营养物质、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并对我国多倍体育成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从注重观赏、食用、药用等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桑树多倍体育种,为桑树多倍体鉴定、育种效率提高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李晓双[5](2017)在《人工诱导野生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加倍》文中研究表明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桑树多倍体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人工诱导桑树染色体加倍的研究大多以杂交桑种子萌发的实生幼苗或栽培桑树的器官部位为材料。例如:对四倍体桑树诱导获得的八倍体材料,进而杂交选育桑叶优质高产的六倍体桑树品种,以提高桑叶的产量。以野生桑资源作为材料进行桑树多倍体诱导还未见报道。而不同倍数性材料的形态学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对多倍体育种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阐明植物多倍体进化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以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2n=7x=49)和川桑(2n=2x=14)为材料,建立不定芽诱导和生根体系,以二甲基亚砜为渗透剂,研究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诱导多倍体植株的影响,并用组培苗的腋芽多代持续分离对得到的混倍体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倍性稳定的14倍体(2n=14x=98)和4倍体(2n=4x=28)。并对移栽后的云7和14倍体诱变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具体结果如下:1.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多倍体诱导以冬芽为实验材料,对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30g/L蔗糖+1.5 mg/L 6-苄基氨基嘌呤+100 mg/L肌醇+8 g/L琼脂,诱导获得不定芽。将由不定芽获得的株系接种于生根培养基:MS+30g/L蔗糖+0.5 mg/L萘乙酸+0.4 g/L活性炭+8 g/L琼脂,诱导根系发生。获得的云7组培苗不定芽为染色体加倍诱导材料,以浓度为2g/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渗透剂,使用浓度为1 g/L、2 g/L、3g/L的秋水仙素浸泡云7的不定芽,浸泡时间分别为2 d、2.5 d、3 d,结果发现2 g/L的秋水仙素处理2.5 d后,被诱变不定芽的死亡率为53.76%,在这种接近半致死率的条件下诱导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最佳。采用组培苗的腋芽多代持续分离,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14倍体长穂桑材料(2n=14x=98)。2.云7及倍性稳定的诱变植株(14倍体)性状测定云7和诱变植株组培苗生根移栽入大田3个月后,测定其形态、光合特性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植株加倍之后,叶片差异较大:叶片变大、变宽、厚,叶缘锯齿加重,叶片颜色变深;茎粗较粗,株高变高,植株生长变快;叶片气孔细胞变大,密度变小,光合速率增加,整体长势较好。3.川桑同源多倍体的诱导以采集的川桑的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胚挽救技术,使其萌发,取其下胚轴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MS+30g/L蔗糖+1.0 mg/L 6-苄基氨基嘌呤+8 g/L琼脂。以获得的川桑组培苗不定芽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加倍诱导,以1 g/L二甲基亚砜(DMSO)为渗透剂,使用浓度为0.1 g/L、0.5 g/L、1 g/L的秋水仙素浸泡川桑的不定芽,浸泡时间分别为12h、18h、24h。1 g/L处理时间为12h和18h不定芽的死亡率分别为43.58%和57.58%,各得到1株倍性稳定的四倍体(2n=4x=28)。并用浸泡法对萌发初期的川桑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种子死亡;滴定法对三个月的川桑腋芽进行多倍体诱导,腋芽正常生长,未检测到诱变植株。本实验利用桑树离体培养技术,解决云7和川桑不易无性繁殖的难题,建立云7和川桑的不定芽诱导体系,促进云7和川桑的遗传转化研究以及野生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和川桑多倍体的诱导,实现了野生桑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不同倍数性材料的形态学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的研究对多倍体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所获得新的桑树种质材料(14倍体和4倍体),为研究桑树的起源与进化,同时为阐明植物多倍体进化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杨静[6](2017)在《桑树核DNA含量测定及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初探》文中认为桑树是一种种质资源丰富、倍性复杂多变的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桑属植物的C值等基础科学数据仍然有所缺乏,而多倍体育种作为提高桑树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研究多倍化后桑树基因表达变化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中,首先对桑树倍性、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对部分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染色体倍性和核DNA含量测定。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基于测序样品细胞数和外源内标RNAs表达水平,初步以基因在每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桑树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基因表达差异。本试验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桑树染色体倍性、核DNA含量测定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方法为:采集0.2 g幼叶置于预冷的平面玻璃上,加入MgSO4解离液,用双面刀片快速切碎,转移至培养皿中静置35 min,用300目细胞筛网过滤至1.5 mL离心管中,得到500μL单细胞核悬浮液,加入碘化丙啶(PI)溶液和RNase A溶液,4℃、避光染色30 min,用300目细胞筛网过滤后上机检测。初步建立的适合桑树测定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方法效果最佳,具有细胞碎片少、主峰清晰、杂峰少等优点。2.桑树核DNA含量测定以秦豆8号为内参植物,利用优化得到的流式细胞术方法,测定了包含不同种、不同倍性的22个桑树品种的核DNA含量及C值,包括部分生产常用桑树品种和新疆药桑等,C值大小范围为0.2810.402 pg。3.利用RNA-seq分析桑树二倍体与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本试验体外转录4个大肠杆菌DNA片段作为外源的内标RNAs,与桑树RNA-seq样品混合,以内标RNAs的拷贝数和RNA-Seq样品的细胞数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利用RNA-seq,根据内标RNAs的表达量标准化后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来比较不同倍性桑树基因表达差异的方法。本试验优化建立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及测定的桑树品种核DNA含量丰富了桑属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桑树基础研究、多倍体育种、种质资源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试验实现了利用RNA-seq,在细胞水平上分析桑树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变化的方法建立,对于探究多倍化后性状变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焦锋,薛忠民,苏超[7](2015)在《桑树多倍体鉴定和育种研究现状》文中认为近年来发现桑属植物存在14条染色体的2倍体(2n=2x=14)物种,而过去认为桑树2倍体有28条染色体(2n=2x=28),这些研究引起对桑属植物染色体组基数的关注。本文概述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细胞学和分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总结桑树多倍体类型、形成原因、表型效应及其生产应用;介绍桑树4倍体、3倍体的人工诱变创制技术,包括诱变处理方法、诱变后的管理、诱变体的选择、3倍体的人工有性杂交培育等,以及桑树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指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与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是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关键技术。提出多倍体育种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桑树多倍体育种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余茂德[8](2015)在《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文中研究表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1977年6月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毕业留校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已近四十年,四十年来学校经历了从西南农学院到西南农业大学再到西南大学,而院系经历从蚕桑系到蚕桑丝绸学院再到生物技术学院的变迁。这四十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一直坚持奋斗在桑树资源与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一线,推动桑树学科的发展与传承。四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桑树多倍体育种和推广示范、服务产业,共选育出了国家

朱宏[9](2014)在《桑树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桑树优良品种“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桑树的离体培养研究和多倍体诱导研究。在桑树的离体培养研究方面,探讨了不同灭菌方式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处理对无菌芽增殖的影响、不同激素组合对无菌苗生根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法、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诱导培养基,建立起“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在桑树的多倍体诱导方面,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处理相同时间、同一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不同处理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并对获得的变异植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种子作为外植体的最佳灭菌组合是0.1%HgCl214min+10%NaClO12min。75%酒精不适合桑树种子的消毒灭菌。不添加GA3的MS培养基更适合桑树种子诱导出苗。2、在三种生长素(IBA. NAA和IAA)比较试验中,最适合无菌芽增殖的生长素是IAA;在五种基本培养基(MS, B5, N6, Miller和White)比较试验中,最适合无菌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3、桑树无菌芽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组合是MS+IAA0.2mg/L+6-BA2.0mg/L+CPPU0.8mg/L+蔗糖30g/L,“桂桑优62”芽增殖倍数为5.30,“桂桑优12”芽增殖倍数为5.15。4、桑树无菌苗生根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组合是1/2MS+NAA2.0mg/L+PP3331.0mg/L,两个品种的生根率均达到100%。5、桑树多倍体诱导的有效方法是:用0.1~0.3%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桑树无菌芽生长点3d,或用0.3%的秋水仙素处理2~3d。6、桑多倍体植株与桑二倍体植株相比,生长缓慢,茎杆变粗,叶片颜色浓绿,出现畸形叶,生长后期叶片宽大。细胞学鉴定四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6,二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8。桑树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气孔数目及保卫细胞大小之间的差异显着。

王茜龄[10](2009)在《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诱变创制及优系选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树种,桑叶是唯一能使家蚕正常新陈代谢的饲料:桑果,即桑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发展前景广阔。桑树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植株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受到广大育种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三倍体桑树品种一般是由优良的四倍体与优良的二倍体杂交后,经选择、培育而获得。自然界的野生四倍体桑树极少,且野生性状强,经济性状较差,不能满足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选育亲本的要求,人工选配的二倍体杂种F1植株,经秋水仙碱诱导获得优良四倍体桑植株,因有杂交优势及多倍体效应,具有较高的产叶量,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也可用作培育三倍体新桑品种的亲本。因此,四倍体育种亲本材料多由人工诱变创制获取。人工创造四倍体桑育种亲本材料,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物理的辐射诱变处理;化学的秋水仙碱诱导处理和生物的杂交技术获得,这三条途径主要在大田进行,受天气,季节影响,周期长。因此本论文主要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是采用桑树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诱导相结合,在试管内诱导获取人工四倍体桑育种材料,拟克服大田实验的不足之处:二是在大田通过秋水仙碱诱导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二倍体桑品种优良单株的萌动冬芽,从中选育出果叶兼用的四倍体桑优系,拟解决农民栽桑经济效益单一的问题。并分析了该四倍体新桑品系与二倍体亲本间,在形态性状、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上的变异,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桑树离体高效再生组培体系的研究本研究以提高桑树离体再生植株频率,建立稳定的桑树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研究目的,以桑树种胚为材料,自来水冲洗,用0.1%的HgCl2消毒8 min,无菌水洗4-5次,每次约1 min。消毒后种子放在摇床上或者平摊在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发芽。用解剖刀切割下胚轴和子叶,并且把下胚轴分成约1.5mm长的上、中、下三段作为外植体,接种在MS培养基附加3 mg·L-1BA+0.3 mg·L-1 IAA+30 g·L-1葡萄糖+7 g·L-1琼脂粉的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实验结果表明,三段下胚轴之间的不定芽诱导率存在显着差异,下胚轴上段,即靠近胚芽的一段诱导率最高,获得了78.7±2.1%的不定芽诱导率:中段次之,不定芽诱导率为39.5±7.996;下段,即靠近胚根的一段褐化严重,基本上诱导不出不定芽。再以下胚轴上段为外植体,接种在MS培养基添加不同的生长素IAA、2,4-D、NAA、以及不同浓度激素组合中,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桑树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3.0m g·L-1 BA与生长素0.3 mg·L-1 IAA组合对桑树不定芽诱导是最有效的,不定芽的诱导率达到77.6±5.9%;2,4-D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快,白色疏松,较难分化出不定芽:AgNO3对不定芽的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当降低生长素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增殖培养的增殖系数。在生根培养中,无机盐的浓度和生长素对生根影响较大,较高的无机盐浓度降低生根率并且延长生根时间,无机盐浓度太低,根系柔弱,影响移栽成活率;在1/2MS+0.5 mg·L-1 IBA的固体培养基中生根率可以达到99%。移栽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该实验结果将为桑树离体条件下诱导多倍体育种材料奠定了基础,也为桑树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转化受体技术体系。2.桑树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育种材料的研究本研究以在桑树离体的条件诱导多倍体育种材料为目的,以桑种子、下胚轴、子叶、不定芽为材料,设计了4个实验:(1)用0.15%、0.2%、0.25%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中桑5801与纳溪桑的杂交F1种子24h、48h、96h,然后接种子叶、胚轴到诱导培养基中。(2)用0.05%、0.1%、0.2%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子叶20min、40min、60min以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3)以2-4 cm长的不定芽分别在0.1%、0.15%、0.2%的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2天和3天,然后,用无菌水洗涤4-5次,转接入到新鲜的培养基中,无菌水浸泡作为对照。(4)以0.15%、0.2%、0.25%滴定不定芽的顶芽5天,早晚各一次,两周以后调查不定芽的变异率。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碱溶液处理种子及子叶以后经过离体培养,都未获得再生植株;经过秋水仙碱处理过的不定芽生长缓慢,叶片发生畸变,经过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鉴定,进一步确定桑树四倍体及二倍体。另外,秋水仙碱的浓度是诱导桑树四倍体成功的关键,以0.2%的秋水仙碱浸泡2天后获得桑四倍体的诱导率为14%,以0.25%滴液5天获得了20%的诱导率。经过生根培养,移栽获得再生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增大,锯齿加深,叶肉变厚,叶色深绿色等性状。既可以作为杂交亲本,也可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这是国内首次在离体条件下,诱导获得的桑树多倍体植株,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创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人工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本研究以满足农民种桑需求,增加农民的亩桑产值,解决蚕农种桑养蚕收效单一,发展我国蚕桑产业为目的,以既产果,又产叶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桑树细胞染色体工程,以我校保存的中桑5801号(二倍体,2n=2x=28)为材料,选育果叶兼用的新型人工多倍体桑树品种。经过观察、调查,从我校保存的中桑5801号中选出发芽早,结果多,生长势旺盛的优良单株,进行了繁殖。2005年2月22日至3月1日,分别用0.2%秋水仙碱溶液:2ppm6-BA+0.2%秋水仙碱溶液;2ppm6-BA+0.25%秋水仙碱溶液:2ppm6-BA+0.22%秋水仙碱溶液,每天早上8:00时,在桑树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一个小时,采用注射器,对11株,277个脱苞冬芽进行化学诱导处理,连续诱导处理8天,然后对诱导处理的冬芽进行培护管理。2005年5-6月,采用植物酶解去壁低渗法,对277个化学诱导处理冬芽的萌发新梢芽叶,逐个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鉴定。2005年12月20日-26日,我们把一个纯合四倍体(2n=4x=56),2个嵌合体的V1代枝条上的冬芽分别进行了冬季芽接:2006年3月进行嫁接成活率调查,嵌合体的嫁接成活率略高于纯合体株系。2006年5-6月,我们对纯合四倍体(2n=4x=56)V1代嫁接成活的植株,采用植物酶解去壁低渗法,逐一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复查,V1代嫁接成活的15个植株,全为纯合四倍体(2n=4x=56),命名为嘉陵30号。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新品系嘉陵30号桑叶叶片增大,叶肉增厚,叶色加深,节间密,叶序紊乱,产叶量高:桑椹果粒大,紫黑色,果肉肥厚,味道鲜美可口,产果量也高。2006年12-2007年1月嫁接V2代冬芽,经过2007年培护管理,2008年重庆市桑树品种区域实验,桑椹产量达到777.5kg/667m2·年,桑叶产量达到2136kg/667m2·年。这一品种的育成推广,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蚕农亩桑效益,增加蚕农收入,促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4.桑树果叶兼用四倍体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形态性状及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本研究以了解桑树二倍体经过秋水仙碱诱导成四倍体以后,桑树形态性状,生化成分发生的变化为目的,以诱导获得的人工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新品系及其无性系二倍体亲本为材料,从外形特征,桑叶产量,桑椹产量,桑叶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桑椹的氨基酸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新桑品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以后,桑叶的海绵组织增厚,桑叶单株产量提高19.05%,桑椹产量提高16.1%;桑叶蛋白质含量提高10.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7%;桑椹的氨基酸含量也明显提高,但不同的氨基酸含量增加的量不同,维生素C含量提高12.9%,多酚含量提高43.3%,总花青素含量提高34.1%,黄酮含量提高47.6%。四倍体桑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都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据此推测,二倍体桑树染色体加倍以后,植株抗逆性有可能增强。其研究结果,为该人工四倍体材料在桑树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5.桑树果叶兼用四倍体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光合生理特性及光合结构的研究光合速率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拟从光合生理特性及光合结构阐明该多倍体桑表现出产叶量和产果量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的原因为目的。以前面实验获得的人工四倍体新品系及其无性系二倍体亲本为材料,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CO2-光合曲线;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输导组织即导管和筛管:通过电镜观察气孔结构及叶绿体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桑在4月中旬的日变化情况与二倍体相似,均呈双峰曲线,峰值都出现在上午11:00和下午16:00左右,而四倍体桑的Pn全天都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四倍体桑的表观量子效率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高,分别为0.069和0.05;四倍体桑的光饱和点略小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分别为329μmol·m-2·s-1和339μmol·m-2·s-1;饱和光下四倍体桑的光合速率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分别为21.4μmol·m-2CO2·s-1和15.7μmol·m-2CO2·s-1;四倍体桑的呼吸速率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高,分别为1.26μmol·m-2CO2·s-1和1.16μmol·m-2CO2·s-1;四倍体桑的CO2补偿点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低分别为60.56μmol·m-2CO2·s-1和67.41μmol·m-2CO2·s-1;四倍体桑的CO2饱和点比无性系二倍体亲本的CO2饱和点低,分别为800μmol·m-2CO2·s-1和900μmol·m-2CO2·s-1,在饱和CO2下其同化速率分别为31.57μmol·m-2CO2·s-1,和31.78μmol·m-2CO2·s-1;四倍体桑的羧化效率(CE)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高,分别为0.096和0.067。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桑的光合性能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倍体桑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了二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四倍体桑的叶绿素a,叶绿素b两种色素的含量均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高,充分表明四倍体桑较二倍体桑能更好地适应或利用不同的光质成分,其光合能力也相应增强。四倍体桑的RuBP羧化活性极显着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这可能是四倍体桑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二倍体桑的重要原因。四倍体桑与其无性系二倍体亲本的这些生理差异初步阐明了四倍体产叶量及产果量较无性系二倍体亲本高的生理机制。从桑叶叶片和茎段的解剖结构来看,人工四倍体新桑品系的气孔变大,叶绿体的长度和宽度都明显高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表现出巨大性。叶绿体内部淀粉粒增大,数量减少,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都很丰富,基粒片层厚,并且垛叠疏松,排列有序,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无性系二倍体亲本的淀粉粒多,基粒片层薄,垛叠紧密,不利于光合速率。因而,无性系二倍体亲本的Pn偏低,这可能与叶绿体的结构有关。另外,四倍体桑的输导组织也有一定的变异,导管增粗,导管数增加。这些结构变异构成了人工四倍体新桑品系产叶量高、产果量高的结构基础。

二、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林木三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三倍体性状变异及其应用
2 林木三倍体选育途径及技术关键
3 林木三倍体性状表现影响因素
4 问题与展望

(2)桑树种质资源倍性测定及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桑树种质资源普查现状的研究
    1.2 桑树多倍体资源及特征的研究
        1.2.1 桑树多倍体资源
        1.2.2 桑树混倍体(嵌合体)的研究
        1.2.3 桑树多倍体特征
    1.3 桑树多倍体育成方法
        1.3.1 物理诱变
        1.3.2 化学诱变
        1.3.3 有性杂交组合
    1.4 桑树多倍体鉴定方法
        1.4.1 生物学鉴定法
        1.4.2 染色体计数法
        1.4.3 流式细胞术检测法
    1.5 桑树多倍体生理特征
        1.5.1 桑树叶绿素值的研究
        1.5.2 桑树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的研究
    1.6 桑树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地点
        2.1.2 主要试剂配制
        2.1.3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对照样品沙2×伦109染色体计数法鉴定
        2.2.2 不同取材部位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的比较
        2.2.3 桑树种质资源的倍性测定
        2.2.4 可溶性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2.2.6 不同倍性桑树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糖、总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2.7 两组不同桑树杂交组合F_1植株倍性检测
        2.2.8 桑种子和实生幼苗的诱导及倍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取材部位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的比较
        3.1.1 不同叶位叶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
        3.1.2 幼叶叶基和叶尾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
        3.1.3 桑树叶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
        3.1.4 桑树幼叶与叶芽的流式细胞术散点图检测效果
        3.1.5 桑树幼叶与叶芽细胞周期的检测效果
        3.1.6 胚根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
        3.1.7 桑树的倍性测定结果
    3.2 桑树种质资源的倍性测定
        3.2.1 正常形态桑树种质资源的倍性测定
        3.2.2 混倍体桑树倍性鉴定
        3.2.3 特殊形态桑树种质资源的倍性测定
    3.3 不同倍性桑树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糖、总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3.3.1 不同倍性桑树叶绿素SPAD值的测定
        3.3.2 不同倍性桑树可溶性糖的测定
        3.3.3 不同倍性桑树总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3.4 两组不同桑树杂交组合F_1植株倍性检测
    3.5 桑种子和实生幼苗的诱导及倍性测定
        3.5.1 桑种子诱导及倍性测定
        3.5.2 桑树实生幼苗的诱导及倍性测定
4 讨论
    4.1 不同取材部位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的比较
    4.2 桑树种质资源的倍性测定
    4.3 不同倍性桑树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糖、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4.4 桑树杂交组合F_1植株种群倍性检测
    4.5 桑种子和实生幼苗的诱导及倍性测定
5 结论
6 创新点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桑树种质资源倍性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图
附录2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试剂与主要仪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桑树种质资源现状
    1.2 桑树多倍体研究现状及育种意义
    1.3 多倍体育种
        1.3.1 多倍体育种诱导方法
        1.3.2 诱导材料的选择
        1.3.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3.4 混倍体的分离纯化
    1.4 桑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蒙桑种质资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使用试剂
        3.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3.1.4 主要使用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蒙桑组培苗诱导
        3.2.2 蒙桑多倍体诱导
        3.2.3 蒙桑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蒙桑组培苗诱导
        3.3.2 蒙桑多倍体诱导
        3.3.3 蒙桑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加倍蒙桑和加倍川桑的性状变化测定
    4.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使用试剂
        4.1.3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4.1.4 主要使用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气孔观察
        4.2.2 叶片结构观察
        4.2.3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气孔观察
        4.3.2 叶片结构观察
        4.3.3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鉴定
    5.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使用试剂
        5.1.3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5.1.4 主要使用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川桑及多倍体植株的盐胁迫处理
        5.2.2 盐胁迫处理后的生理指标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盐胁迫处理下的表型变化
        5.3.2 盐胁迫处理后的生理指标测定
    5.4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综合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研课题
致谢

(4)桑树多倍体育种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树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1.1 物理诱导
        1.1.1 地面辐射诱变
        1.1.2 空间诱变
    1.3 化学诱导
2 桑树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2.1 桑树多倍体的直接鉴定方法
        2.1.1 表型特征
        2.1.2 气孔
        2.1.3 花粉粒
    2.2 桑树多倍体组织结构的鉴定方法
    2.3 基于桑树多倍体细胞结构的鉴定方法
        2.3.1 染色体计数法
        2.3.2 流式细胞仪测定
3 桑3树桑多树倍多体倍生体理生方理面方的面变的化变化
    3.1 生理生化的变化
    3.2 营养物质的变化
    3.3 活性物质的变化
4 部分多倍体的育成
5 研究展望

(5)人工诱导野生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加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桑树种质资源概况
    1.2 桑树组织培养
    1.3 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
        1.3.1 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3.2 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1.3.3 倍性鉴定
        1.3.4 混倍体的分离策略
    1.4 人工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地位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技术路线
第三章 人工诱导云7的加倍和鉴定
    3.1 材料与试剂
        3.1.1 生物材料
        3.1.2 主要使用试剂
        3.1.3 主要使用仪器
        3.1.4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3.2 实验方法
        3.2.1 云7不定芽诱导
        3.2.2 云7组培苗不定芽的多倍体诱导
        3.2.3 倍性检测
        3.2.4 生根设计
        3.2.5 炼苗与移栽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3.1 不定芽的诱导
        3.3.2 云7组培苗不定芽的多倍体诱导
        3.3.3 倍性鉴定
        3.3.4 生根诱导
        3.3.5 移栽入大田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云7和倍性稳定诱变植株(14 倍体)的性状测定
    4.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使用试剂
        4.1.3 主要使用仪器
        4.1.4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4.2 实验方法
        4.2.1 形态学指标
        4.2.2 光合相关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形态学指标
        4.3.2 光合相关测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川桑的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5.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川桑人工苗的培养
        5.2.3 川桑多倍体诱导
        5.2.4 倍性鉴定
    5.3 实验结果
        5.3.1 川桑不定芽的诱导
        5.3.2.川桑多倍体诱
        5.3.3 诱变植株的倍性鉴定
        5.3.4 倍性稳定的四倍体植株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综合与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研课题
致谢

(6)桑树核DNA含量测定及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桑树多倍体研究现状
    1.3 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方法
    1.4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
    1.5 桑树核DNA含量测定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流式细胞术方法优化
        1.6.2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和核DNA含量测定
        1.6.3 桑树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及核DNA含量测定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溶液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适合桑树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优化确立
        2.2.2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
        2.2.3 桑树核DNA含量检测的内参植物
        2.2.4 桑树核DNA含量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适合桑树的流式细胞术方法确立与优化
        2.3.2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
        2.3.3 内参植物的筛选及其核DNA含量检测
        2.3.4 桑树核DNA含量
    2.4 讨论
        2.4.1 流式细胞术方法确立和优化
        2.4.2 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
        2.4.3 桑树核DNA含量
第三章 桑树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初探
    3.1 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溶液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制备内标RNAs
        3.2.2 同时提取桑树叶片DNA和 RNA
        3.2.3 转录组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制备内标RNAs
        3.3.2 同时提取桑树叶片DNA、RNA
        3.3.3 转录组测序
        3.3.4 桑树二倍体与同源多倍体基因剂量应答模式
        3.3.5 桑树二倍体与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
    3.4 讨论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桑树多倍体鉴定和育种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多倍体染色体确定的分子方法
    1.1 减数分裂分析
    1.2 原位杂交
    1.3 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作图
    1.4 基因组分析技术
2 桑树多倍体的类型和表型效应
    2.1 桑树多倍体类型
    2.2 桑树多倍体分布
    2.3 桑树多倍体化后的表型效应
        2.3.1多倍体桑的形态特征
        2.3.2多倍体桑的组织结构
        2.3.3多倍体桑的生理生化
        2.3.4桑树多倍体的细胞学和分子变化
    2.4 桑树多倍体化的生产应用
3 多倍体桑的人工诱变技术
    3.1 4倍体桑的人工诱导
        3.1.1物理辐射处理
        3.1.2秋水仙碱化学处理
        3.1.3生物的杂交方法
    3.2 3倍体桑的人工诱导和培育
        3.2.1人工有性杂交培育3倍体品种
        3.2.2有性杂交培育3倍体杂交组合
        3.2.3秋水仙碱诱导混倍体分离培育
        3.2.4生殖细胞加倍诱导2倍体配子
4 多倍体的鉴定
5 展望

(8)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的发端
2我国第一个人工桑三倍体桑树品种 “嘉陵16号”的育成推广
3桑多倍体育种的发展

(9)桑树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概述
        1.1.1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
        1.1.2 桑树种质资源概况
        1.1.3 桑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1.3.1 桑叶
        1.1.3.2 桑根
        1.1.3.3 桑枝
        1.1.3.4 桑椹
        1.1.4 桑的应用价值
        1.1.5 “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特点
        1.1.5.1 “桂桑优12”的特点
        1.1.5.2 “桂桑优62”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2 植物多倍体诱导培养
        1.2.2.1 植物多倍体的特点
        1.2.2.2 植物多倍体的获得途径
        1.2.2.3 植物多倍体的应用
        1.2.3 桑树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1.2.3.1 直接器官发生
        1.2.3.2 间接器官再生
        1.2.3.3 单倍体和多倍体
    1.3 本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品
        2.2.1.1 消毒灭菌剂
        2.2.1.2 基本培养基
        2.2.1.3 植物激素
        2.2.1.4 化学诱变剂
        2.2.1.5 其他试验药品
        2.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培养基制备
        2.3.2 外植体灭菌
        2.3.3 无菌芽继代增殖试验方法
        2.3.4 无菌苗生根诱导试验方法
        2.3.5 多倍体诱导试验方法
        2.3.6 培养条件
        2.3.7 结果观测与统计方法
    2.4 试验设计
        2.4.1 外植体灭菌试验
        2.4.1.1 单种灭菌剂(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
        2.4.1.2 单种灭菌剂(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
        2.4.1.3 两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
        2.4.1.4 三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
        2.4.1.5 不同浓度GA_3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出芽率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 芽继代增殖试验
        2.4.2.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2 不同种类基本培养基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3 不同浓度6-BA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4 不同浓度KT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5 不同浓度TDZ与6-BA和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6 不同浓度CPPU与6-BA和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2.4.2.7 不同浓度蔗糖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效果的试验设计
        2.4.3 生根培养试验
        2.4.3.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效果的试验设计
        2.4.3.2 不同种类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效果的试验设计
        2.4.4 多倍体诱导试验
        2.4.4.1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相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多倍体诱导影响的试验设计
        2.4.4.2 同一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多倍体诱导影响的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灭菌方式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的影响
        3.1.1 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
        3.1.2 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
        3.1.3 单种灭菌剂(0.1%HgCl_2、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试验结果比较
        3.1.4 两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出芽效果的影响
        3.1.5 三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GA_3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出芽率的影响
    3.3 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
        3.3.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6-BA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KT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5 6-BA与KT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效果比较
        3.3.6 不同浓度TDZ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7 不同浓度CPPU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3.8 不同浓度蔗糖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3.4 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生根的影响
        3.4.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影响
        3.4.2 不同种类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3.5 桑树离体培养多倍体诱导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植株变异的诱变效应
        3.5.2 同一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植株变异的诱变效应
        3.5.3 变异苗的形态学观察
        3.5.4 细胞学鉴定
        3.5.4.1 根尖染色体观察
        3.5.4.2 叶片气孔鉴定
4 讨论
    4.1 桑树种子灭菌效果的影响因子
    4.2 在培养基中添加GA_3不适合“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的诱导出苗
    4.3 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因子
        4.3.1 生长素种类影响桑树无菌芽的增殖
        4.3.2 基本培养基影响桑树无菌芽的继代增殖效果
        4.3.3 细胞分裂素对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
        4.3.4 TDZ和CPPU促进桑树无菌芽的增殖
        4.3.5 蔗糖浓度对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
    4.4 桑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因子
        4.4.1 生长素种类对桑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
        4.4.2 激素组合对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
    4.5 桑树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因子
        4.5.1 秋水仙素的处理方法及材料的选择
        4.5.2 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浓度与时间相结合
        4.5.3 关于嵌合体及其分离
        4.5.4 桑树离体诱变多倍体的鉴定和选择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10)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诱变创制及优系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1.1.1 人工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地位
        1.1.2 人工多倍体育种方法
        1.1.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1.4 多倍体植物的应用
        1.1.5 植物多倍体的遗传变异研究概况
    1.2 桑树多倍体品种选育情况
        1.2.1 桑树多倍体种质资源
        1.2.2 桑树多倍体育种方法
    1.3 桑树离体培养研究概况
    1.4 果桑研究进展
        1.4.1 果用桑的开发利用
        1.4.2 果用桑资源的基础研究
        1.4.3 果用桑品种选育进展
    1.5 桑树在植物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桑树离体诱导多倍体育种材料
        2.1.2 人工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新品系的选育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1 在离体条件下获得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
        2.2.2 获得人工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新品系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4.1 桑树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再生植株的技术路线
        2.4.2 人工多倍体果叶兼用桑育种材料优系的选育及遗传变异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桑树组织培养高频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2 试验设计
        3.2.1 预培养的方式试验设计
        3.2.2 外源激素对诱导培养影响的试验设计
        3.2.3 外源激素对增殖培养的影响的试验设计
        3.2.4 下胚轴及子叶不同位置对诱导培养试验设计
        3.2.5 生根培养的试验设计
        3.2.6 炼苗及移栽的试验设计
        3.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桑种预培预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3.3.2 外源激素对桑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
        3.3.3 外源激素浓度及组合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3.4 以桑子叶和胚轴不同位置为对诱导培养的影响
        3.3.5 桑离体培养中影响生根的因素分析
        3.3.6 炼苗与移栽
    3.4 讨论
        3.4.1 桑树组培外植体的选择
        3.4.2 外源激素对诱导培养的影响
        3.4.3 AgNO_3对下胚轴诱导培养影响的探讨
        3.4.4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的探讨
第四章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的离体诱导及鉴定
    4.1 材料和试剂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2 诱导方法
        4.2.1 浸泡法
        4.2.2 滴液法
    4.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4.3.1 外部形态特征鉴定
        4.3.2 细胞学鉴定
        4.3.3 生物学性状鉴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以桑种子为材料的秋水仙碱诱导试验结果
        4.4.2 秋水仙碱溶液浸渍子叶的诱导结果
        4.4.3 秋水仙碱浸渍不定芽的实验结果
        4.4.4 秋水仙碱滴液法处理桑组培不定芽的诱导试验结果
        4.4.5 多倍体的鉴定
    4.5 讨论
        4.5.1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离体诱导的外植体选择
        4.5.2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离体诱导中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的选择
        4.5.3 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离体诱导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桑树人工多倍体果叶兼用桑育种优系选育的研究
    5.1 选育目标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即亲本来源)
        5.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5.2.3 化学诱变
        5.2.4 多倍体植株的确认
        5.2.5 嫁接繁殖
        5.2.6 重庆市桑树品种区域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化学诱变脱苞冬芽
        5.3.2 桑多倍体植株的确认
        5.3.3 嫁接繁殖
        5.3.4 株系性状鉴定
    5.4 区域试验
        5.4.1 桑叶产量
        5.4.2 桑椹产量
    5.5 栽培技术要点
    5.6 讨论
        5.6.1 人工四倍体果叶兼用桑特性
        5.6.2 亲本材料的选择
        5.6.3 人工四倍体桑树诱导方法的讨论
第六章 人工四倍体桑及无性系二倍体桑生长及生化成分上的变异分析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四倍体桑株系叶片的变异
        6.2.2 四倍体桑椹特性的变异
        6.2.3 桑叶桑果理化性状比较
        6.2.4 四倍体桑叶、桑椹理化性状的变异
        6.2.5 四倍体桑染色体倍数性的变异
        6.2.6 抗氧化物酶活性差异
    6.3 讨论
        6.3.1 人工四倍体桑形态性状上的变异
        6.3.2 人工四倍体桑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桑生化成分的差异
        6.3.3 人工四倍体桑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桑育性差异
第七章 桑树果叶兼用四倍体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光合生理特性及光合结构的研究
    7.1 材料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净光合速率及影响因子的测定
        7.2.2 叶绿素含量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差异
        7.2.3 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7.2.4 保卫细胞叶绿体内部结构的观察
        7.2.5 导管观察
    7.3 讨论
        7.3.1 人工四倍体桑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光合速率特性的探讨
        7.3.2 人工四倍体桑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叶绿素含量及RuBPcase羧化活性的探讨
        7.3.3 人工四倍体桑与无性系二倍体亲本光合结构差异的探讨
第八章 综合与结论
论文的创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附图

四、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林木三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J]. 康向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02)
  • [2]桑树种质资源倍性测定及诱导研究[D]. 黎月娟. 广西大学, 2019(01)
  • [3]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D]. 孟钰程. 西南大学, 2019(01)
  • [4]桑树多倍体育种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黎月娟,朱方容,邱长玉,林强,陶程. 广西蚕业, 2017(04)
  • [5]人工诱导野生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加倍[D]. 李晓双. 西南大学, 2017(02)
  • [6]桑树核DNA含量测定及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初探[D]. 杨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5)
  • [7]桑树多倍体鉴定和育种研究现状[J]. 焦锋,薛忠民,苏超. 西北农业学报, 2015(12)
  • [8]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J]. 余茂德. 蚕学通讯, 2015(03)
  • [9]桑树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D]. 朱宏. 广西大学, 2014(01)
  • [10]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诱变创制及优系选育研究[D]. 王茜龄. 西南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桑葚多倍体研究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