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小儿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一、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蔡玉成,王小军,赵媛坤,张妍,王艳霞[1](2021)在《2015 - 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 分析和评价其流行危险度, 为今后的乙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5 - 2020年陇南市乙脑病例数据, 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2018年,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 选择陇南市乙脑发病率较高的礼县、西和县和发病率较低的武都区、徽县为监测点, 各抽取3个行政村(社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样, 检测乙脑IgG抗体水平。结果 2015 - 2020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61例, 年均发病率为1.66/10万;其中, 2017、2018年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2.38%(215/261)。乙脑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 占72.03%(188/261);陇南市9个县(区)均有乙脑病例报告, 发病数前5位的县(区)依次为礼县(68例)、西和县(64例)、武都区(40例)、康县(33例)、成县(18例), 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5.44%(223/2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 60岁, 占40.23%(105/261);男女性别比为1.00 ∶ 1.14(122 ∶ 139);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75.86%(198/261)。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887份, 抗体阳性率为91.09%(808/887);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7, P < 0.05);不同性别、地区间抗体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5、2.06, P均> 0.05)。结论陇南市乙脑发病以中年农民为主, 每年8月高发。2017、2018年陇南市乙脑疫情暴发, 后呈低流行态势, 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建议定期开展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监测, 适时加强重点人群免疫。

刘妍琛,张晓曙,崔旭东,金娜,赵祥凯,赵昕,郑洪淼,李娟生,申希平,孟蕾,任晓卫[2](2021)在《基于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联》文中指出目的探索Group LASSO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早期临床症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2017—2018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数据,建立乙脑预后影响因素的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通过交叉验证法选择惩罚参数,筛选出影响乙脑预后的早期临床症状。结果纳入的866名乙脑患者中,有预后结局的共764名,其中死亡者占22.5%、有后遗症者占12.6%、好转者占17.8%、痊愈者占47.1%。筛选出的变量有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呼吸节律改变、肌张力增强及乙脑疫苗接种史。结论通过构建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可以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早期临床症状。

张航,牛卫东,胡乃月,孙丽梅,龚丽[3](2021)在《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了解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病例,对实验室确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16—202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病例260例,其中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分别占56.15%、41.53%、2.31%。脑脊液标本送检率较血清标本送检率低(P<0.05)。经实验室确诊130例,确诊率为50.00%。省级医院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较市级医院低(P<0.05)。2016—201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又有所回升。2016—2020年不同年份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医院流行季和非流行季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高于省级医院(P<0.05)。市级医院男性和女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均高于省级医院(P<0.05)。市级医院<15岁和≥40岁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率高于省级医院(P<0.05)。结论省级医院应当加强临床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意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水平。建议郑州市开展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为基础的急性脑炎、脑膜炎症状检测项目,扩大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网络。

刘奔科[4](2021)在《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除了会诱使人体产生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外,是否还会产生其他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为底物,对受检者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检测。首先检测31名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抗NMDAR-IgG、抗AMPAR1-IgG、抗AMPAR2-IgG、抗LGI1-IgG、抗CASPR2-IgG、抗GABABR-IgG),同时随访病情,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再次检测血清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若在乙脑恢复期,患儿出现新发症状,考虑为双相型者,则再次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并完善头颅磁共振复查、脑脊液乙脑病毒PCR等检查,除外乙脑复燃后启动免疫治疗。结果:1.乙脑急性期,全部31名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上述6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阴性;2.乙脑起病后第21天,除2名双相型和1名单相型患儿血清抗NMDAR-IgG检测为阳性外,其余28名患儿血清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5名患儿在乙脑恢复期出现新发症状,考虑为双相型,其中2名患儿脑脊液抗NMDAR-IgG阳性,确诊为抗NMDAR脑炎,1名患儿脑脊液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class B receptor,GABABR)IgG阳性,确诊为抗GABABR脑炎,其余2名患儿脑脊液上述6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阴性;4.相较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继发抗GABABR脑炎者病情复发时,其脑脊液白细胞数低于前者,头颅影像学改变不明显,预后相对较好。结论:1.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2.乙脑病毒感染后第21天的血清抗NMDAR-IgG检测阳性,不一定继发抗NMDAR脑炎;3.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除抗NMDAR脑炎外,可继发抗GABABR脑炎;4.乙脑病毒感染后继发不同自身抗体介导的脑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也可能有所不同。目的:探讨双相型乙脑患儿的血清或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目前其它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的方法,分别以大鼠的海马组织和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底物,对受检者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检测。首先检测第一部分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检测其血清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在乙脑恢复期,再次检测双相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收集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1.乙脑急性期,全部31名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阴性;2.乙脑起病后第21天,1名单相型患儿血清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30名患儿血清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症状复发后,5名双相型乙脑患儿中有2名脑脊液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阳性;4.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相比,继发未知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者病情复发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不明显,头颅磁共振病变范围较小,遗留神经功能缺陷较少。结论:1.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2.乙脑病毒感染后第21天的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对于该病的发生预测价值不高;3.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可诱发其它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4.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相比,继发未知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更好。目的:探究细胞因子对于乙脑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价值,随访患儿神经功能状态并分析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第一部分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CXC趋化因子13(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CXC趋化因子10(C-X-C motif ligand10,CXCL10)和白介素6(intefleukin-6,IL-6)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检测患儿血清中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在乙脑恢复期,再次检测双相型乙脑患儿脑脊液中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分别在乙脑起病后1月、2月、6月、12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量表对患儿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比较乙脑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与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急性期的血清及脑脊液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在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中,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CXCL13、IL-6水平显着高于急性期(p<0.05);症状复发后的脑脊液MMP-9、CXCL13、BAFF及CXCL10水平显着高于急性期(p<0.05);3.在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中,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MMP-9、CXCL10及IL-6水平显着低于急性期(p<0.05);4.随访12个月,乙脑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比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m RS评分高(m RS中位数2[1-2]vs 1[0-2],p=0.044)。结论:1.乙脑急性期的细胞因子水平不能作为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指标;2.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CXCL13水平可作为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指标;3.乙脑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比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长期预后更差。

但美伶[5](2021)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及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检测JE患者血清中蛋白表达水平是否与脑脊液中一致,寻找可能的诊断JE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确诊并住院的37名JE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分为JE1组(普通型/重型,n=21)和JE2组(极重型,n=16)。以死亡、认知功能障碍及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作为临床结局,寻找临床与JE预后有关的因素。(2)收集上述患者影像学资料,以头颅影像是否具有阳性病灶,分为影像阳性组(n=21)和影像阴性组(n=16),分析JE影像特征;以GCS≤8分及m RS≥2分分别作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的依据,将影像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像特征是否可预测JE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3)纳入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住院并完成前期脑脊液蛋白组学研究的JE患者,从脑脊液和血液样本库中调取上述患者保存于-80℃冰箱中的脑脊液及血清样本。根据脑脊液蛋白质主要成分分析,将JE患者分为两组,JE1组(n=13)及JE2组(n=9),收集了同期住院但头颅影像及临床化验无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2例)。从前期脑脊液蛋白组学实验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中选取C4BPA、C8A、F12、GULP1、SAA1、SPARCL1等蛋白,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JE组与对照组间、JE两组间各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寻找血清中JE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结果(1)37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9±17.2)岁,最常见的临床症候依次为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意识障碍、头痛及精神症状,JE2组肢体瘫痪发生率、出现腱反射减弱及肌张力减低比例显着高于JE1组(P<0.05)。1例患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死亡5/37(13.5%)人,均来自JE2组,幸存者中25/32(78.1%)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JE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无显着相关性。(2)头颅CT的阳性检出率为22.2%,头颅MRI为60%;JE病变在MRI上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FLAIR高信号,ADC及DWI呈高或低或等信号;病变主要累及丘脑、基底节区,此外还可累及海马、中脑、脑叶、脑膜、侧脑室周围、胼胝体、桥脑等多个区域,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仅占27%。在JE的各个临床证候中,影像阳性组精神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影像阴性组(P<0.05)。(3)血清中C4BPA、C8A、SPARCL1蛋白表达水平在JE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JE患者,尤其是JE2组患者血清中F12、GULP1、SA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JE1组血清中的GULP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1)2017-2019年在甘肃省流行的JEV感染中,成人JE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JE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无显着相关性。(2)成人感染JEV后MRI显示丘脑和基底节区为主要受累部位,但影像阳性率低于儿童;成人JE MR累及边缘系统时出现精神症状比率高;成人JE头颅MR影像学特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无显着相关性。(3)JE患者血清中F12、GULP1、SAA1表达水平均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前期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相符合,F12、GULP1、SAA1可能是JE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林霞[6](2021)在《89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和分析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乙型脑炎的认知。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住院的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确诊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发热86例(96.63%),65例(73.03%)患者伴头痛、恶心、呕吐,30例(33.71%)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反复抽搐21例(23.60%),运动障碍11例(12.36%),呼吸衰竭18例(20.22%),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6例,意识障碍43例(48.31%),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69例(77.53%),腰穿检查颅内压增高31例(34.83%),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30例(33.71%),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脊液糖增高23例(25.84%),氯化物降低24例(26.97%),蛋白质升高22例(24.72%),脑电图异常48例(53.93%),急诊头颅CT检查异常40例(44.94%),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异常71例(79.78%),病灶以中线部位为主,累及双侧丘脑、中脑等部位多见。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急性脑炎综合征为主,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病灶以双侧丘脑、中脑等中线部位受累多见,T2WI、FLAIR像显影更佳。

党佩,黄雪莹,苏渝中,刘静静,吴静,赵银霞,丁向春,王晓东[7](2020)在《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期和分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期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颅脑MRI检查的35例成人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型中乙型脑炎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丘脑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分期乙型脑炎患者的差异。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成人乙型脑炎患者中,6例普通型患者病灶均累及丘脑,颅内病灶数目均<2个;11例重型患者病灶分别累及丘脑8例、海马5例,颅内病灶数目<2个3例、2~4个3例、>4个5例;18例极重型患者病灶分别累及丘脑14例、海马14例、大脑皮层14例、大脑脚9例、基底节区6例、脑干2例,颅内病灶数目<2个2例、2~4个6例、>4个10例。11例初期患者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9例,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稍高信号2例;19例极期患者病灶DWI高信号16例,FLAIR稍高信号11例,T1加权成像(T1WI)高信号3例及T2加权成像(T2WI)高信号6例;5例恢复期患者病灶DWI稍高信号1例,FLAIR高信号5例,T2WI高信号1例。恢复期和极期患者的丘脑病灶ADC值均高于初期(q=3.931和4.012,P<0.05)。恢复期患者的丘脑病灶ADC值高于极期(q=3.372,P<0.05)。结论成人乙型脑炎病灶数目越多,累及范围越广。DWI序列易于早期发现病灶,FLAIR序列显示病变时间跨度长。DWI和FLAIR序列对成人乙型脑炎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分期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ADC值随着病程进展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可作为成人乙型脑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有效补充。

张蕾洁[8](2020)在《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甘肃省乙脑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变迁趋势,识别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热点地区;分别针对儿童和成人发病情况作预测预警分析,以期为甘肃省乙脑疫情的靶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挖掘2005-2017年甘肃省乙脑确诊病例数据,采用病例构成和动态数列描述人群、时间分布特征,采用率和统计地图展示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热点地区,深入剖析乙脑发病状态的长期变迁规律;通过理论流行病学研究,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构建SARIMA和SARIMA-SVR组合模型,定量预测儿童和成人乙脑月发病率;应用MPM建立定性预警模型,计算预警阈值,再结合定量预测值,分别探讨甘肃省儿童和成人乙脑的流行趋势及强度。结果:1.2005-2017年甘肃省确诊乙脑653例,死亡56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7/10万,死亡率为0.0164/10万,病死率为8.58%。2005-2014年发病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与全国基本一致,平均发展速度为116.98%,平均增长速度为16.98%;2014年发病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之后涨幅显着,2017年达全国平均发病率的16.34倍,2014-2017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96.53%,平均增长速度为96.53%。2.病例分布男性少于女性,性别比为0.99: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67.08%。高发人群由<15岁儿童逐渐转为≥40岁成人,尤以40-64岁人群为主;<15岁儿童病例构成由2005年的60.00%下降至2017年的3.90%;≥40岁成人病例构成由2005年的20.00%上升到2017年的70.90%。3.发病季节高峰始终在7-9月,病例数占比97.70%;8月发病最多,病例数占比76.72%。流行季节的每周报告病例数中成人均多于儿童,其中40-64岁病例占比最高。4.2005-2016年病例集中在东南部地区,2017年发病地区扩大,不断向中部蔓延;2017年除位于最北部的酒泉、嘉峪关和金昌外,全省各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各地区报告病例均以≥15岁成人为主,年龄构成占首位的为40-64岁人群;位于中部的武威、张掖和嘉峪关所有病例均为≥15岁成人;<15岁儿童病例仅分布在东南部地区。5.分别以SARIMA和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全人群、<15岁儿童和≥15岁成人月发病率。SARIMA模型和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全人群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25.88%和25.87%、14.49%和14.48%、6.70%和6.69%;预测<15岁儿童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3.95%和3.69%、1.80%和2.00%、0.15%和0.14%;预测≥15岁成人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30.52%和30.27%、15.84%和15.66%、9.21%和9.16%。可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均优于SARIMA模型。6.SARIMA-SVR组合模型定量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甘肃省乙脑发病率与往年相比有所上升,全人群和≥15岁成人上升趋势显着。成人发病率远高于儿童,季节高峰与往年吻合,仍集中在7-9月,8月达峰值。7.MPM定性预警结果显示,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约1.3个流行年)期间,2018年10月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均在P80以下,此外2018年9月、2019年6-7月和9-10月儿童发病率也在P80以下;2019年2-3月和8月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均在x+2s之上,其中2019年8月全人群和成人发病率甚至高于历史同期最大值的高峰。结论:1.2005-2014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2015年之后发病率涨幅显着;高危人群逐渐由<15岁儿童转为≥40岁成人。2.儿童和成人发病季节高峰均集中在7-9月,在高发月份周报告病例数中,15岁以上成人病例占比始终高于15岁以下儿童,尤以40-64岁组人群为甚。3.发病热点集中在东南部,2017年发病地区扩大,向中部蔓延;各地区病例均以≥15岁成人为主,<15岁儿童病例仅分布在东南部。4.SARIMA-SVR组合模型对甘肃省乙脑发病率预测效果优于SARIMA模型。预测结果提示2019年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人发病率远高于儿童,季节高峰仍集中在7-9月,8月达峰值。此外,MPM预警结果提示应高度警惕8月成人乙脑高发。

金燕子[9](2020)在《38例成人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宁夏地区38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8月9日至9月20日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intensive care unit,NCU)共收治38例经血清及(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2479岁,中位数64.5岁,其中≥60岁的患者25例(65.8%);临床表现:高热(≥39℃73.7%)、意识障碍(昏睡7.9%,昏迷92.1%);四肢以弛缓性瘫痪34例(89.5%);机械通气36例(94.7%);病死率达42.1%,有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体征者达21.1%。脑脊液压力升高者20例(52.6%),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38例(100%),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13例(34.2%),淋巴细胞增高为主16例(42.1%),混合细胞反应为主9例(23.7%);脑脊液中糖含量正常30例(78.9%),轻度增高8例(21.1%);氯化物含量正常37例(97.4%),轻度增高1例(2.6%);蛋白质含量轻度升高34例(89.5%),正常4例(10.5%)。脑电图表现为全脑弥漫性θ、δ波,慢波活动明显增多,部分患者有尖慢波。肌电图表现为:运动及感觉神经均受累,轴索损害为主,脱髓鞘损害并存。MRI示双侧丘脑、海马、颞叶、基底节区及大脑脚T1WI低信号,T2-FLAIR及DWI高信号。结论本研究成人极重型JE患者病死率及病残率高。本研究成人极重型JE患者可以表现为类吉兰-巴雷综合征样症状。本研究JE患者早期脑脊液细胞学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混合细胞反应为主及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生化中蛋白升高与炎性反应及神经根损害有关。

王国玮[10](2020)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2018年宁夏北部地区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JE)可疑病例,部分病人出现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暴发流行的新特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暴发流行的病原体,总结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观察,明确该病原体感染与GBS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的防控以及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根据JE诊断标准(WS214-2008)和布莱顿GBS工作组发布的诊断标准,在确诊161例JE患者中收集47例急性JE(重型和极重型)合并GBS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门诊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血液和(或)脑脊液进行JEV-IgM、西尼罗河病毒(WNV)IgM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对WNV-RNA和寨卡病毒(ZIKV)RNA检测。并对患者血液和脑脊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生学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对44例患者的血液和(或)脑脊液行周围神经自身抗体谱系检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学检查、腓肠神经活检、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8个月后随访观察结果。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GBS暴发流行时间在2018年第28周到35周,流行地区在宁夏北部地区,与文献报道宁夏三带喙库蚊地理分布一致。上述地区70%为三带喙库蚊,开展灭蚊和接种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后,截止2019年12月宁夏仅有3例轻型JE患者,治疗一周后全部恢复,未见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病例及其类似暴发流行。(2)47例GBS患者血液和(或)脑脊液免疫测定证实存在JEV感染,且在GBS发病前症状与JEV感染一致。从其中1例急性重症患者脑脊液分离得到病毒株1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和鉴定为JEV基因Ⅰb型(GⅠb),与宁夏分离到蚊子的JEVs属于同一进化支。与GenBank100株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提示与江苏连云港分离株系KX357114.1在进化树位置最近,同源性99.38%,与广东分离株系MH184574.1、MH184576.1、MH184575.1同源性分别为99.17%、99.16%、99.03%,暗示我区JEV可能起源于JEV多发的南方城市。(3)47例患者有发热、头痛,或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四肢弛缓性瘫痪。23例颅脑MRI显示双侧丘脑和(或)中脑多发、新发病灶。38例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47例患者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害。按照GBS经典和变异分型分为4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22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18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和3例急性感觉神经病(ASN)。(5)2例AMSAN患者腓肠神经活检可见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增厚、分层,大部分轴索内高度水肿、线粒体空泡化,部分轴索萎缩变性。(6)44例GBS患者血液和(或)脑脊液周围神经自身抗体谱系检测,约30%患者存在抗GM1、GM2、GD1a和GD1b抗体阳性。(7)通过对呼吸肌力和四肢肌力恢复程度评估,提示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组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激素组(P<0.01)。结论(1)宁夏地区本次暴发流行病毒为JEV GIb型,改变既往JEV GIII型,在国内属于首次报告。(2)GBS的暴发流行可能相关于JEV感染。(3)JE合并GBS患者周围神经以轴索损害为主,主要为AMAN和AMSAN亚型,血液和脑脊液存在不同类型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主要是GM1、GM2、GD1a和GD1b)。(4)免疫球蛋白早期应用可能具有一定治疗作用。(5)灭蚊和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依然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二、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Group LASSO 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模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乙脑发病的基本情况
    2.2 影响预后的早期临床症状的单因素分析
    2.3 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
3 讨论

(3)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监测原则
    1.4 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送检病例情况
    2.2 送检标本情况
    2.3 实验室确诊情况
        2.3.1 确诊结果
        2.3.2 时间分布
        2.3.3 季节分布
        2.3.4 人群分布
        2.3.4.1 性别
        2.3.4.2 年龄
3 讨论

(4)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第二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意义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第三部分:细胞因子检测在预测乙脑病毒感染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抗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情况

(5)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及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像学的特征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生物标志物在血清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89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辅助检查
    2.3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8)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现状
    1.2 传染病时间序列预测预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3.2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3.3 SARIMA—SVR组合模型应用思想
        2.3.4 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4 统计分析软件
    2.5 质量控制
        2.5.1 项目实施阶段
        2.5.2 数据分析阶段
    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甘肃省乙脑发病状况及变迁规律
        3.1.1 总体发病情况
        3.1.2 人群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1.3 季节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1.4 地区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2 SARIMA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2.1 全人群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2.2 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2.3 15岁以上成人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3 SARIMA-SVR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1 全人群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2 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3 15岁以上成人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4 两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及应用
    3.5 MPM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乙脑总体发病趋势
    4.2 甘肃省乙脑病例分布变迁状况
        4.2.1 病例高发人群由儿童转为成人
        4.2.2 病例分布具有季节性
        4.2.3 病例流行地区分布不均衡
    4.3 SARIMA模型和SARIMA-SVR组合模型在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4.4 MPM模型在乙脑发病预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特色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38例成人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四、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 - 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J]. 蔡玉成,王小军,赵媛坤,张妍,王艳霞.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12)
  • [2]基于Group 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联[J]. 刘妍琛,张晓曙,崔旭东,金娜,赵祥凯,赵昕,郑洪淼,李娟生,申希平,孟蕾,任晓卫.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08)
  • [3]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J]. 张航,牛卫东,胡乃月,孙丽梅,龚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2)
  • [4]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D]. 刘奔科.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及血清生物标志物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D]. 但美伶.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89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J]. 林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6)
  • [7]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期和分型中的应用研究[J]. 党佩,黄雪莹,苏渝中,刘静静,吴静,赵银霞,丁向春,王晓东.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03)
  • [8]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D]. 张蕾洁. 兰州大学, 2020(01)
  • [9]38例成人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D]. 金燕子.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性研究[D]. 王国玮.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小儿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