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面料“Dyna-Live”

空调面料“Dyna-Live”

一、空调织物“Dyna-Live”(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17)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蓄热调温纺织品是将适合人类身体温度的相变材料植入到纤维及纺织产品内部,能够在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调节体温的纤维和纺织品。它能够随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保持人体皮肤微气候的温度恒定,提高服用舒适性。本项研究旨在利用传统聚丙烯熔融加工方法制备具有调温性能的聚丙烯共混体系,对调温纤维前期产品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即采用适合人体体温范围内具备相变行为的聚乙二醇单甲醚1000作为相变材料,选用介孔分子筛和蒙脱土作为载体材料,分别利用溶液吸附法及插层法制备定形相变材料,采用FTIR、SEM及DSC等手段对定形相变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相变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然后,将定形相变材料与聚丙烯树脂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不同含量定形相变材料的聚丙烯/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采用SEM、DCS、TGA等手段对共混体系的结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定形相变材料的加入对于聚丙烯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保持的影响,为熔融法制备聚丙烯相变纤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溶液吸附法,选取有机相变材料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000)作为相变介质,以具有超高表面积的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无机载体材料,制备了MPEG1000/MCM-41定形相变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及DSC等测试手段分别对介孔分子筛和MPEG1000/MCM-41复合相变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物理吸附性能及相变性能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MCM-41表面积高达769.4 m2/g,MPEG1000固定在分子筛孔隙及表面,DSC分析表明MPEG1000/MCM-41定形相变材料中随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相变焓逐渐增大,MPEG1000的最佳含量在65%,相变潜热为83.3 J/g;MPEG1000的羟基与和载体材料介孔分子筛硅氧面上的氧形成了氢键,两者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的生成;SEM测试表明相变材料均匀的分布在载体的孔洞及表面;蓄/放热试验表明MPEG1000/MCM-41定形相变材料具有优良的调温性能。(2)以聚乙二醇单甲醚1000为相变材料、蒙脱土为载体材料,通过溶液插层法及熔融插层法,将相变材料插入到蒙脱土层间,制备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采用FT-IR、SEM、XRD及DSC等分析手段对上述两种定形相变材料形貌、结构及相变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具有相似的形貌和结构特征;蒙脱土的内羟基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羟基形成了氢键,MPEG1000以物理作用吸附于MMT片层结构中,在表面张力和层间作用力等作用下,MPEG1000被限制在无机MMT载体的层间,阻止了泄露;熔融插层法制备的定形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较优,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最佳含量为47%,相变温度为36.6?C、相变潜热为57.1 J/g;热重分析定形相变材料在300?C以下没有质量损失,蓄/放热试验表明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升降温滞后性。(3)以聚丙烯为基体,与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利用熔融共混制备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采用SEM分析相变材料在共混体系中的分散情况,采用DSC分析共混体系的相变性能,采用FT-IR对共混体系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在PP/MPEG1000/MMT共混体系中分布均匀,粒径在25μm左右,相变焓达到21.4 J/g,与PP/MPEG1000共混物对比,PP/MPEG1000/MMT共混体系的相变焓是其3.6倍,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有效解决了MPEG1000在聚丙烯熔融加工过程的泄露问题,为熔融纺制聚丙烯相变纤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李路影[2](2015)在《冬季横机针织物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装的热舒适性是服装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涉及心里舒适、生理舒适等多个方面,它不仅包含稳态下持久的热舒适性,穿着服装的瞬间所引起的冷热感觉也是评价其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服装穿着的舒适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何提高服装的热舒适性能一直是现代服装学术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和前沿课题,也是现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对于冬季保暖衣物来说,服装的热舒适性能尤为重要,随着针织服装行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横机针织物以其优异的热舒适性和美观、多变的外观设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对提高冬季横机针织物的热舒适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冬季常用毛纤维横机针织物的接触暖感、热传导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风速对冬季双面针织服装保暖率的影响,本文设计了5组共35种冬季常用针织面料,重点分析织物组织结构、纱线支数以及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对热舒适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瞬态的最大热流量Qmax、热传导率K以及保暖率W分别作为织物瞬态热舒适性描述指标和稳态热舒适性描述指标,描述横机针织物热舒适性高低。研究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需求,总结各影响因素对横机针织物热舒适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合冬季横机针织物的产品优化方案,本论文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织物的抽针率、浮线比例、集圈比例、单位面积重量以及纱线支数对于织物瞬态和稳态下的热舒适性均有显着性影响,具体影响是,纱线支数越大,织物的瞬态和稳态热舒适性越差,集圈比例越大,织物的瞬态和稳态热舒适性越好,织物的浮线比例越大,织物的瞬态和稳态热舒适性越差。当织物的抽针率约为15%左右时,横机针织物的瞬态和稳态下综合的热舒适性最好,当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约为240g/m2时,横机针织物的瞬态和稳态下综合的热舒适性最差。(2)由于织物正反面结构的差异,织物浮现比例、集圈比例、单位面积重量以及纱线支数不同时,织物正反面的接触冷暖感数值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所有织物正反面热传导率数值均呈现较好的一致性。(3)对比显着性水平认为,各因素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显着性存在差异,但是对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显着性不存在差异。(4)随着风速的增加,横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越来越好,即当人体着装在有风环境中时,风速越大,服装相对的保暖效果会越好。

刘淼,弓太生,万蓬勃[3](2014)在《智能调温纺织品在功能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智能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机理、应用领域及在改善人们穿着舒适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智能调温功能鞋研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制作智能调温鞋用材料的思路与方法。

刘冰[4](2012)在《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智能调温粘胶纤维是将微胶囊相变材料添加到粘胶纺丝液中,经喷丝板挤出后,成为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粘胶纤维。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除了具有普通粘胶纤维的优点外,还具有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温度的独特特征。因此,系统地研究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内部结构以及性能,可以对后续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论文采用X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结晶度降低,化学组成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内部结构可以对其它性能进行合理的预测。另外,通过观察其截面形态可以发现纤维内部微胶囊的分布情况,解释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调温机理。其次,在了解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对其基本理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力学性能、吸湿性能、电学性能等。将其与普通粘胶纤维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加入微胶囊之后对粘胶纤维性能的影响,并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进行拟合。最后,我们采用热重(TG)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热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含有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耐热性以及热稳定性都有所降低。

武晓华[5](2011)在《三维网络载体及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在水和乙醇溶剂体系中,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PNHMPA凝胶,对凝胶的溶胀性做了溶胀性实验,讨论聚合反应条件对溶胀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水系中:交联剂与单体的摩尔比是1:9;单体与水的质量比是1:10;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的百分比是1.5%;反应时间是3.5h;乙醇体系中:交联剂与单体的摩尔比是1:3;单体与水的质量比是1:6;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的百分比是1.5%;反应时间是4h。SEM测试表明载体存在三维网络结构;TG测试表明载体在300℃开始失重,能够满足300℃以下纺丝加工的要求。其次以PNHMPA凝胶为载体,月桂酸和十六醇的二元共混物为相变材料,制备定形相变材料;根据定形相变材料的耐热性和对相变材料的固定效果确定了制备定形相变材料的最佳工艺:交联剂与单体的摩尔比是1:3,单体与乙醇的质量比是1:6,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是1.5%,反应时间是4h,相变材料含量为50%;采用红外光谱(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定形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IR分析表明定形相变材料是载体与相变材料的物理结合,没有化学键的生成,相变材料结构没有发生变化;DSC分析表明定形相变材料随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相变焓逐渐增大;TG分析表明定形相变材料中的定形载体和相变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分别在430℃和230℃附近,能够满足后期加工的需要;SEM测试表明相变材料均匀的分布在载体的孔洞中。最后将定形相变材料与PP进行共混,进行熔融纺丝成形,制备新型聚丙烯相变纤维,采用SEM、DSC、TG、单丝强力仪等手段对相变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EM表明由于定形相变材料的加入,低含量和较高含量时纤维表面形态略有变化,变得粗糙,相变材料含量为8%时,纤维表面相对光滑平整,断面形态看出相变材料均匀分布在聚丙烯纤维中,在纤维的边缘有孔洞出现是因为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有一部分相变材料挥发所致;DSC分析表明,随着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焓值先增大后减小,当相变材料含量9%时,焓值最大为4.23J/g。纤维强力测试表明,随着相变材料含量的增加,断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相变材料含量为9%时,断裂强度最大;TG分析表明在200℃下纤维失重很小,500℃之前失重10%,是相变材料及其载体降解所致,相变纤维在500℃以后大量失重,是纤维的基体PP失重引起的。

李新娥[6](2008)在《空调纤维的研发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空调纤维是利用相变材料不间断地吸收和释放能量来调节温度的,目前加工空调纤维最成熟的方法是微胶囊法。空调纤维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服装、床上用品等,在纺织时有一定的难度,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可以提高可纺性能。空调纤维作为填充材料温度调节效果更好。

二、空调织物“Dyna-Liv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调织物“Dyna-Live”(论文提纲范文)

(1)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变材料的概述
        1.1.1 相变材料的定义及调温机理
        1.1.2 相变材料的分类
        1.1.3 相变材料的发展
    1.2 定形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定形相变材料的定形理论
        1.2.2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定形相变材料的应用
    1.3 相变材料的纺织行业的应用
        1.3.1 蓄热调温纤维的定义
        1.3.2 蓄热调温纤维的应用要求
        1.3.3 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
        1.3.4 蓄热调温纤维的评价方法
        1.3.5 蓄热调温纤维的应用
        1.3.6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3.7 蓄热调温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
        2.2.2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介孔分子筛的物理吸附性能
        2.3.2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红外谱图
        2.3.3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
        2.3.4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
        2.3.5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
        2.3.6 MPEG1000/介孔分子筛定形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仪器
        3.2.2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
        3.2.3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及形貌
        3.3.2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
        3.3.3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
        3.3.4 MPEG1000/MMT定形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仪器
        4.2.2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制备
        4.2.3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形态分析
        4.3.2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结构分析
        4.3.3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相变性能
        4.3.4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TGA分析
        4.3.5 聚丙烯/蒙脱土基定形相变材料共混体系的均匀性
        4.3.6 聚丙烯/MPEG1000共混物的相变性能
        4.3.7 不同共混体系的相变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冬季横机针织物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服装舒适性
    1.2 织物热舒适性研究现状
        1.2.1 织物瞬态接触冷暖感国外研究现状
        1.2.2 织物瞬态接触冷暖感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织物稳态热舒适性国外研究现状
        1.2.4 织物稳态热舒适性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以往研究不足及本次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横机针织面料热舒适性指标的确定
    2.1 织物热舒适性的参数指标
    2.2 瞬态热舒适性描述指标Qmax的选取
    2.3 稳态热舒适描述指标K,W的选取
        2.3.1 织物稳态热舒适性描述指标K
        2.3.2 织物稳态热舒适性描述指标W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实验样品方案设计
    3.1 织物热舒适性影响因素
        3.1.1 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
        3.1.2 织物保暖性能影响因素
    3.2 冬季常用横机针织物组织结构
        3.2.1 第一组设计方案:不同抽针率的双面针织物设计
        3.2.2 第二组设计方案:不同浮线比例的单面针织物设计
        3.2.3 第三组设计方案:不同集圈比例的单面针织物设计
        3.2.4 第四组设计方案:不同单位面积重量的单面针织物设计
        3.2.5 第五组设计方案:不同纱线支数构成的针织物设计
    3.3 实验面料制作及过程
        3.3.1 单一变量为织物组织结构时面料的加工
        3.3.2 单一变量为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时面料的加工
        3.3.3 单一变量为纱线支数时面料的加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
    4.1 实验设备介绍
    4.2 实验设备简介
        4.2.1 实验仪器的基本组成
    4.3 各个指标的具体测试方法
        4.3.1 织物接触冷暖感Qmax的测定
        4.3.2 织物热传导率K的测定
        4.3.3 织物保暖率W的测定
    4.4 实验结果准确性控制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各影响因素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1.1 抽针率对双面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1.2 浮线比例对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1.3 集圈比例对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1.4 单位面积重量对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1.5 纱线支数对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5.2 各影响因素对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2.1 抽针率对双面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2.2 浮线比例对针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2.3 集圈比例对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2.4 单位面积重量对针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2.5 纱线支数对织物热传导率的影响
    5.3 织物接触冷暖感和热传导率显着性水平对比分析
    5.4 风速对横机针织物保暖率的影响
        5.4.1 人体-服装-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
        5.4.2 实验设计及实验流程
        5.4.3 各风速下散热量变化
        5.4.4 风速对双面横机针织物保暖性能的影响
    5.5 冬季横机针织物优化设计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智能调温纺织品在功能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智能调温纺织品概述
    1.1 调温机理
    1.2 应用现状
2 智能调温功能鞋研发可行性分析
    2.1 智能调温功能鞋技术现状
    2.2 鞋用“控温”材料制作思路
        (1) 纺织法
        (2) 涂层法
        (3) 混纺法
3 智能调温纺织品在功能鞋制作中的应用
    (1) 作为鞋面材料
    (2) 作为衬里材料
    (3) 作为鞋垫材料
    (4) 作为内靴材料
4 智能调温鞋的优势
    (1) 制作简单
    (2) 适用范围大
    (3) 调温效果更舒适
    (4) 外形更美观
5 结语

(4)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智能调温纤维概述
        1.1.1 相变材料在智能调温纤维中的应用
        1.1.2 智能调温纤维的加工方法
        1.1.3 智能调温纤维的保温机理
    1.2 智能调温纤维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智能调温纤维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智能调温纤维的现状
    1.3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
    1.4 智能调温纤维的应用
    1.5 智能调温纤维的市场前景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6.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一章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内部结构及表面性能研究
    2.1 X-射线衍射分析
        2.1.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1.2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2.2 红外光谱分析
        2.2.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2.2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3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表面形态分析
        2.3.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3.2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表面性能分析结果
    2.4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摩擦性能
        2.4.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4.2 实验项目
        2.4.3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摩擦性能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实验样品、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3.1.1 实验样品
        3.1.2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3.1.3 实验项目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一次拉伸断裂性能
        3.2.2 不同夹持方式下断裂性能测试
        3.2.3 不同伸长情况下松弛性能测试
    3.3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1 纤维力学模型
        3.3.2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拉伸模型与分析
        3.3.3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应力松弛模型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和电学性能研究
    4.1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
        4.1.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4.1.2 实验项目
        4.1.3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
        4.1.4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的建立
        4.1.5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湿和放湿速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4.1.6 碱处理对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吸放湿性能的影响
        4.1.7 碱处理后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吸、放湿回归方程的建立
        4.1.8 碱处理后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吸、放湿速率回归曲线的建立
        4.1.9 碱处理前后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吸湿性能的对比分析
    4.2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电学性能
        4.2.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4.2.2 相对湿度对纤维比电阻的影响
        4.2.3 温度对纤维比电阻的影响
        4.2.4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电学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耐热性及热重分析
    5.1 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耐热性
        5.1.1 实验仪器及条件
        5.1.2 不同条件热处理之后单纤维力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2 热重分析(TG)
        5.2.1 实验仪器及条件
        5.2.2 热重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三维网络载体及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变材料的概述
        1.1.1 相变材料的定义
        1.1.2 相变材料的分类
        1.1.3 相变材料的热力学特性及测量方法
        1.1.4 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
    1.2 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1.2.1 定形相变材料的定形理论
        1.2.2 定形相变材料的定形方法
        1.2.3 定形相变材料的应用
    1.3 相变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3.1 纺织用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
        1.3.2 相变纤维制纺织品的调温原理
        1.3.3 相变纤维的制备方法
        1.3.4 相变纤维的性能及表征
        1.3.5 相变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3.6 相变纤维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4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PNHMPA 三维凝胶网络的制备与研究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过程
        2.3.1 凝胶载体的制备
        2.3.2 凝胶的干燥
    2.4 性能测试
        2.4.1 凝胶溶胀性测试
        2.4.2 凝胶耐热性测试
        2.4.3 SEM 形态测试
        2.4.4 TG 性能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溶胀行为
        2.5.2 温度对溶胀度的影响
        2.5.3 聚合反应条件对溶胀度的影响
        2.5.4 干燥方式对溶胀度的影响
        2.5.5 凝胶的 SEM 形态
        2.5.6 凝胶的耐热性
        2.5.7 凝胶的 TG 测试
第三章 PNHMPA/月桂酸/十六醇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过程
        3.3.1 二元相变材料的制备
        3.3.2 PNHMPA/月桂酸/十六醇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
    3.4 性能测试
        3.4.1 定形相变材料的 SEM 测试
        3.4.2 定形相变材料的 IR 测试
        3.4.3 定形相变材料的 DSC 测试
        3.4.4 定形相变材料的 TG 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定形相变材料的 IR 测试
        3.5.2 定形相变材料的 SEM 测试
        3.5.3 定形相变材料的 DSC 测试
        3.5.4 定形相变材料的 TG 测试
第四章 PNHMPA/月桂酸/十六醇定形相变材料在调温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过程
        4.3.1 PP/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物的制备
        4.3.2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制备
    4.4 性能测试
        4.4.1 PP/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物流变性能测试
        4.4.2 PP/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物的结晶实验
        4.4.3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强力测试
        4.4.4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形态测试
        4.4.5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 DSC 测试
        4.4.6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 TG 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PP/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物流变性能
        4.5.2 PP/定形相变材料共混物的结晶实验
        4.5.3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强力测试
        4.5.4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形态结构
        4.5.5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 DSC 测试
        4.5.6 PP/定形相变材料纤维 TG 测试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已发表的论文

(6)空调纤维的研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空调纤维的研发现状
    1.1 Outlast空调纤维
    1.2 牛奶蛋白质空调纤维
    1.3 其他空调纤维
2 空调纤维的应用
    2.1 用于航空航天
    2.2 用于运动装
    2.3 用于普通服装
    2.4 用于床上用品
3 空调纤维纺织时的注意事项
4 结语

四、空调织物“Dyna-Live”(论文参考文献)

  • [1]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D]. 王帅. 东华大学, 2017(05)
  • [2]冬季横机针织物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路影. 苏州大学, 2015(02)
  • [3]智能调温纺织品在功能鞋中的应用[J]. 刘淼,弓太生,万蓬勃. 中国皮革, 2014(14)
  • [4]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性能研究[D]. 刘冰. 青岛大学, 2012(10)
  • [5]三维网络载体及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 武晓华.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6)
  • [6]空调纤维的研发及应用[J]. 李新娥. 纺织科技进展, 2008(02)

标签:;  ;  ;  ;  ;  

空调面料“Dyna-Liv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