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理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理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江美娜[1](2019)在《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创新驱动,也需要民族的创新智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深化改革取得显着成效。探讨提高创新智慧的方法,更好地提升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以更好的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以构建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为主线,分为四个部分对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构建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第一部分绪论,系统阐述构建创新智慧树形模式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创新智慧的内涵、实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创新智慧是在拥有合理知识结构及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能力,重点论述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生长形态,提出了树形模式之根是心商、德商、志商,树形模式之干是情商,树形模式之茎是智商、悟商,树形模式之果是创商,全面构建了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形态。第三部分,系统地阐述创新智慧个体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和品质。提出了创新智慧个体要具备灵活、深刻的品质,敏捷、跳跃的品质,怀疑、批判的品质,兴趣和执着的追求意识,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敢闯、敢干、敢于冒险的精神等等,创新智慧个体只有具备这些人格特征和品质,才能取得更多的创造性成果。第四部分,提出了如何营建创新智慧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提出了营建良好的创新智慧生成、生长的环境,以使创新智慧树茁壮成长。当今,人的创新智慧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具有较高创新智慧的人,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并对未知事物有着一种澄澈无比的洞察力,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问题,大胆地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因此,要全面、系统地探讨、研究创新智慧树形模式增长的理论问题,为培养人的创新智慧、提升人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张岱瑶[2](2014)在《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分析 ——教育环境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台湾地区在建构“性别友善”的社会上取得了公认的成就。笔者发现尊重性别平等的社会大环境对促进性别平等教育的多元性与公正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系统梳理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历程,进而剖析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环境的建构过程并评估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对家庭、学校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概括其发展经验与启示。本研究希望有助于加深祖国大陆地区的学者与公众对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况的了解与认识,并以资参考,以促进大陆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以社会性别及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为理论视角,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来了解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过程;其次,论述台湾社会是如何建构性别平等的法律环境;再次,阐述台湾地区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的形成过程;继而,说明学校如何营造性别平等的校园环境;最后,考察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团体和公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动台湾地区建立了独立而完整的保护性别平等的相关法律体系,并成立专职机构以促进性别平等社会的建构;性别平等法制化与政策主流化,是推行性别平等教育的基础;课程、教材与校园文化的改革是“性别友善”环境形成的主要动力;台湾民众对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认同,例如,师生之间具有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投入不会因性别而异;性别平等社会环境的发展促进了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性别平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其在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经验,对大陆地区仍有所借鉴。

黄小霞[3](2013)在《“虎妈现象”的教育内涵及其文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大体系。在亲子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父母投身到亲子教育大潮。只要提及孩子的教育,不同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在家庭教育领域里找到共同话题。2010年底“虎妈”出现在荧幕、报纸、杂志上,2011年“动物凶猛”的家庭教育世界顿然硝烟弥漫。“虎妈”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将触角伸向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不仅在网络上媒体上横行,在家庭教育里更是掀起了一层大浪。“虎妈”蔡美儿成为一个引子,引出了“狼爸”、“鹰爸”等同样走极端路线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引出了温婉派的“猫爸”、“羊爸”等教育方式。这些以各种动物命名的家庭教育方式渐入我们的视野,家庭教育战场上千姿百态的父母也频频出现。在严苛与温柔的教育观念面前,很多父母迷失了方向,他们在严厉与宽松之间进退两难,在现代与传统中不知如何收放自如,一个个家长寻找着家庭教育的出路,规划着育儿策略。现象背后,是其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教育理念的驱使。国际上关于家庭教育的争论之声从未消停,而争论的内容无非就是中西文化、家庭教育方式及其受何种因素影响几个方面。在赞成与反对各种教育方式的阵营里,我们不应当只有控诉与欢呼,而应当从根源上找出原因,并基于教育规律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虎妈现象”触及的是教育理论的问题,它更涉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中西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而积淀了不同的文化,从古至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更新换代.教育都与文化的息息相关促使我们应当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入手,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家庭文化的异同,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其放在古今中外文化背景下及家庭教育环境下进行深入考究。在家庭教育的大道上,我们尝试着在光辉灿烂的文化丛中延承经典,剔除糟粕,寻找真正的出路。只求延承精华,力争剔除糟粕,为家庭教育的走向寻求更为光明的未来。

胡跃祺[4](2010)在《项目管理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创业者素质的基本概念,归纳出大学生创业者的核心素质。论述了项目管理的概念内涵,探讨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并对相关的项目管理工具进行阐述。本文着力构建创业者素质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述项目管理促进创业者素质提升的理论假设。通过对项目管理及其创业素质开展调查以及实际案例分析,证实了项目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素质。从创业意识、创造力、领导力、自信有雄心、风险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执行力以及专业技能等八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项目管理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在分析时代特征及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描述了研究意义、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围绕研究问题,对国内外有关“创业素质”和“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分析。第三章理论假设:创业素质的提升与项目管理从创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创业素质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论述了项目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管理促进创业素质提升的理论假设。第四章个案研究: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以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为个案研究,分析其基本框架以及选择这一研究个案的理由。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力、领导力、自信有雄心、风险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执行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方法。对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下的学习者进行项目管理、创业素质、项目管理工具应用三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第五章个案结论与启示:面向创业素质的提升通过对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来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郑闽兰[5](2009)在《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位居首位,使福建旅游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福建旅游业快速发展不但给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也为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本文利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福建省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经济背景出发,介绍了福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学校发展的规模、地区发展的差异、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的状况等各方面调查了福建省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结合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挖掘出当前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和从事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小结,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从构建适应海峡西岸大发展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为旅游业服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福建在海西建设过程中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以充分发挥其服务于海峡西岸建设的作用。

张馨[6](2007)在《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及其训练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理素质是我国本土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内在结构是心理素质的理论研究和训练的基础。社会公众对心理素质好坏判断的相对一致,表明公众心理素质的判断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其结构的探明不仅能够深化心理素质的研究,而且为心理素质的训练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探讨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结构和发展特点获得心理素质及其训练的重要指标,并通过这些判断标准的内在含义的领悟中设计心理素质训练的训练方法。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初步构建出符合公众实际的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3次结构式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心理素质好坏判断标准的结构,形成正式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以982名从业人员与学生为研究被试,调查了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发展特点。同时在对这些判断标准内在含义的领悟中,结合经典解读和内证试验,设计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是个3因素结构,它包括3个维度: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2)本研究编制的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问卷是一个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3)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在发展各阶段中只是对这3个因素强调重点不同。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发展特点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人们愈加看重调适能力的趋势。(4)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性别和职业差异不显着。(5)根据对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含义的领悟、经典解读、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提炼,我们认为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实质是心态。心态是人意识活动的精微状态。(6)从心态的调试出发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训练方法。它是以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共同意识结构和复杂性系统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训练中试图使个体的意识活动的各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进行重组和有序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化解心理症状(7)训练以自助为主、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训练具有整体转化的效果。

齐振彪[7](2004)在《情商: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衡量尺度》文中指出提升学生的情商(EQ)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学生的能否成才,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能否提高。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学生情商(EQ)的提升应贯穿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即新课程开发要确立学生情商提升的目标,新课程实施要突出促进学生情商提升的特点,新课程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情商提升目标的实现。

谭小林[8](2001)在《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我们敏于从社会心理学、文化生态学、教育卫生学千方面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生身心素质社会化、文化化的教育社会心理机智。近年流行的智商、情商、心商理论,对更新成功观念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勤[9](1999)在《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 ——社会发展视野里的非理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承认理性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看到,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必须结合非理性因素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为作为完整的人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理性非理性两种因素,而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因此,非理性因素必然要通过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社会发展。从人的个体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问题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非理性问题,从教育中的非理性问题到各种人性扭曲所反映出来的非理性问题,乃至高科技时代和信息社会所出现的各种新的非理性问题,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加强社会发展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是深化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当代世界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 本论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哲学、脑科学、文化学、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采取综合研究方法,初步地、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双重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具体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理性现象和非理性问题,并提出了激发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限制非理性因素的负面效应,以达到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最后,本文还把非理性因素与现代人的培养结合起来,提出了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问题。 本论文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1、非理性概念的内涵、结构;2、非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效应;3、如何引导非理性因素,以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发展。

二、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创新智慧树形生长模式
    2.1 创新智慧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态
        2.1.1 何为创新智慧
        2.1.2 新颖、独创、超越是创新智慧的实质
    2.2 智慧树之根:心商、志商和德商
        2.2.1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
        2.2.2 志不强者,智不达
        2.2.3 道德是智慧的根本
    2.3 智慧树之干:情商
        2.3.1 “情商”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2.3.2 情商与智商统一,铸就成功的基础
    2.4 智慧树之茎:智商和悟商
        2.4.1 多智无惑
        2.4.2 悟强茎壮
    2.5 智慧树之果:创商
        2.5.1 创造力:取得成功的关键能力
        2.5.2 想象力:获得成果的核心能力
第3章 创新智慧个体的品格
    3.1 创新智慧个体的品质
        3.1.1 灵活、深刻的品质
        3.1.2 敏捷、跳跃的品质
    3.2 创新智慧个体的人格特征
        3.2.1 兴趣和执着的追求意识
        3.2.2 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
第4章 营建良好创新智慧的环境
    4.1 营建良好创新智慧的自然环境
        4.1.1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4.1.2 提供大量认识素材
    4.2 营建良好创新智慧的社会环境
        4.2.1 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
        4.2.2 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分析 ——教育环境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理论依据
        一、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
        二、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教育
        二、性别平等教育
        三、教育环境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社会调查法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综述
        一、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
        二、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第二节 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现况
    第三节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相关研究
        一、台湾地区的相关研究
        二、大陆地区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小结
第三章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法律环境的分析
        一、“宪法”一对女性基本权益的保障
        二、性别平等工作法—对女性工作权益的保障
        三、性别平等教育法—对女性教育权益的保障
        四、防暴三法—对女性人身权益的保障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分析
        一、民间女性组织—性别平等教育发展的源头
        二、政府组织—性别纳入政策主流化
    第三节 学校环境的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变迁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
    小结
第四章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资源的分配
        二、家长的性别态度与子女的性别意识及气质
    第二节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教师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及性别教育观
        二、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与学生的发展
    第三节 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一、发展过程
        二、教育内容
        三、教育形式
    小结
第五章 台湾省性别平等教育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第二节 性别平等教育体制化
    第三节 建立民间女性组织
    第四节 与性别相关的课程系统化
    第五节 全面检视教科书
    第六节 强化校园性别文化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虎妈现象”的教育内涵及其文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虎妈现象”的出现及其背景探析
    第一节 美国“虎妈”的现象描述
    第二节 美国“虎妈”的背景分析
    第三节 美国“虎妈”的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虎妈现象”的衍生及其国际争议
    第一节 “狼爸”—“鹰爸”
    第二节 “猫爸”-“羊爸”
    第三节 “虎妈现象”的国际争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虎妈现象”触及的教育理论问题分析
    第一节 家庭教育
    第二节 “虎妈现象”的教育理论取向
    第三节 家庭教育投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虎妈现象”的文化学解析
    第一节 中西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文化
    第三节 传承or摒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项目管理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呼唤创业人才
        1.1.2 国际就业形势
        1.1.3 国内就业形势
    1.2 研究问题的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综述
        2.1.1 国外关于创业者素质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关于创业素质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关于项目管理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关于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关于项目管理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研究
第三章 理论假设:创业素质的提升与项目管理
    3.1 创业与大学生创业素质
        3.1.1 创业
        3.1.2 大学生创业素质
    3.2 项目管理
        3.2.1 项目管理的源起
        3.2.2 项目管理的概念/内涵
        3.2.3 项目管理的特点
        3.2.4 扩展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3.2.5 项目管理知识的层次
    3.3 关于项目管理与大学生创业素质关系的理论假设
        3.3.1 一种假设
        3.3.2 假设理由
第四章 个案研究: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
    4.1 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提出的背景
    4.2 选择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理由
    4.3 PDIMBTS 与创业素质的关联
        4.3.1 项目综合管理与创业素质
        4.3.2 项目范围管理与创业素质
        4.3.3 项目时间管理与创业素质
        4.3.4 项目风险管理与创业素质
        4.3.5 项目沟通管理与创业素质
        4.3.6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与创业素质
    4.4 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项目管理视角
        4.4.1 素质教育理论
        4.4.2 学习型组织
        4.4.3 高阶能力
        4.4.4 分布式认知
        4.4.5 创业教育理论
    4.5 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4.5.1 PDIMBTS 实施效果问卷调查
        4.5.2 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个案结论与启示:面向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
    5.1 研究启示:面向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
        5.1.1 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工具和方法
        5.1.2 项目管理提创造力的工具和方法
        5.1.3 项目管理提升领导力的工具和方法
        5.1.4 项目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工具和方法
        5.1.5 项目管理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工具和方法
        5.1.6 项目管理工具提升执行力的工具和方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后记

(5)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课题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福建省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和政策优势
    第二节 福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福建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和政策优势
    第二节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第三章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第一节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第二节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节 构建适应海峡西岸大发展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节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为旅游业服务的能力
    第三节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及其训练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从理论上丰富现有的有关心理素质的研究
        1.2.2 从实践上探索对核心心理素质进行训练的可能性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非职业角度的心理素质观
        1.3.2 职业角度的心理素质观
        1.3.3 目前有关心理素质及其结构的研究
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角度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2.2 研究中重理论建构而忽视个体经验世界
    2.3 已有研究的启示
    2.4 研究的基本思路
        2.4.1 研究流程
        2.4.2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理论模型的建构
    3.1 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内隐观研究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被试
        3.1.3 研究工具
        3.1.4 研究程序
        3.1.5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研究二: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测量工具的编制
    4.1 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被试
        4.1.3 研究程序
        4.1.4 统计工具
        4.1.5 第三次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2 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被试
        4.2.3 统计工具
        4.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3.1 问卷信度分析
        4.3.2 问卷效度分析
5 研究三: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的发展特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被试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4.1 总体发展水平
        5.4.2 公众心理素质评判标准的性别和职业差异
    5.5 讨论
6 研究四:心理素质训练的理论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心理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
        (1) 意识活动层次
        (2) 意识活动结构
        (3) 意识活动规律
        (4) 意识活动单元
        (5) 意识活动序列
        6.3.2 心理素质训练
        (1) 原理
        (2) 方法
        (3) 过程
        6.3.3 讨论
        (1) 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结论与意义
        (2)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式
        (3) 心理素质训练的特点
7 总讨论与总结论
    7.1 总讨论
        7.1.1 关于研究的具体内容
        7.1.2 关于本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7.1.3 研究的贡献
        7.1.4 研究的不足
    7.2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写在后面的话

(9)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 ——社会发展视野里的非理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 社会发展中值得深思的非理性问题
        1、非理性——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2、他们为什么拒绝“脱贫”
        3、非理性因素与“情商”(EQ)
        4、现代社会与人性的扭曲
        5、“网虫”还是“符号异化”
    二 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非理性研究
        1、走出传统理性发展观的误区
        2、我国非理性研究现状及其突破
        3、加强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
    三 研究态度和方法
        1、扭转非理性研究的态度
        2、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影响社会发展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一 非理性概念辨析
        1、界定非理性概念的前提——理性概念辨析
        2、目前对非理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存在问题
        3、非理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二 影响社会发展的非理性因素及其结构
        1、影响社会发展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2、非理性的结构
    三 理性非理性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欲望、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
        1、欲望和需要: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
        2、情欲和贪欲——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恶”的力量
        3、欲望和需要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得以形成的动因
        4、欲望、需要是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 情绪、情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1、情绪、情感: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激发力量
        2、天然情感是人类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情感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4、情绪、情感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 坚强的意志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1、意志: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自我否定力量
        2、坚强的意志是人类战胜自然的保证
        3、坚强的意志是社会事业成功的关键
    四 信念、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1、信念、信仰: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
        2、信念和信仰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3、信念和信仰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五 无意识是社会发展中的深层力量
        1、无意识: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潜在信息源
        2、无意识——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3、无意识——原始文明的立根基础
        4、无意识——社会文化发展的纽带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非理性因素的引导
    一 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 欲望和需要的激发与引导
        1、从欲望的抑制到欲望的激活
        2、欲望和需要的引导与限制
    三 情感对理性的侵蚀及其引导
        1、理性非理性的“错位”现象
        2、情感的引导与限制
    四 信仰危机到信仰的新生
        1、从领袖崇拜到理性的回归
        2、信仰危机的出现
        3、流行在中国的金钱拜物意识
        4、信仰的新生
    五 无意识的改变与转换
        1、现代化要求改变传统无意识
        2、传统无意识的转换途径
    六 警惕社会发展中“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现象”
    七 非理性因素与现代人格塑造
结束语——加强非理性研究,深化唯物史观
主要参考书目(附:博士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智慧的树形模式构建[D]. 江美娜. 吉林大学, 2019(10)
  • [2]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分析 ——教育环境视角[D]. 张岱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3]“虎妈现象”的教育内涵及其文化分析[D]. 黄小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4]项目管理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理论研究[D]. 胡跃祺.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6)
  • [5]福建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郑闽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2)
  • [6]公众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及其训练的理论研究[D]. 张馨. 西南大学, 2007(02)
  • [7]情商: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衡量尺度[J]. 齐振彪. 中国教育学刊, 2004(12)
  • [8]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观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 谭小林. 涪陵师专学报, 2001(01)
  • [9]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 ——社会发展视野里的非理性问题研究[D]. 王勤. 中共中央党校, 1999(02)

标签:;  ;  ;  ;  ;  

智商(IQ)、情商(EQ)、心商(MQ)——不断更新的成功理念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