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现状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现状

一、β_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1](2021)在《儿童常用哮喘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预防专家共识》文中提出药物治疗是儿童哮喘长期治疗的主要方式, 在评价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同时, 需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哮喘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及预防应得到高度重视。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专家凝练了儿童常用哮喘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药物,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 合理应对儿童常用哮喘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孙铭雪[2](2021)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文中提出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属于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通常被称作“营养重分配剂”或是“瘦肉精”,因其具有营养再分配、改变动物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显着提高食品动物的生长速度等生理作用,经常被非法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于畜产品养殖业中来谋取利益。当动物体内残留的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食用者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导致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和欧盟等许多国家已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将β2-受体激动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因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急需在现有的方法上建立更加快速、可靠的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现有的确证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常规酶联免疫法等,但其因前处理麻烦、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原因,无法实现实际样品的高通量检测。如今,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首先制备了CLB和SAL单克隆抗体。将CLB-BSA和SAL-OVA作为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免疫原,取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选取的免疫原首先对小鼠进行免疫。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血清效价检测,检测结果最好的小鼠说明其免疫效果最好,选取免疫效果最好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其脾细胞,将脾细胞和复苏后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经间接ELISA法挑选出阳性细胞,再对连续三次检测呈阳性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得到高效价、具有特异性且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诱生腹水法进行腹水制备,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产生腹水的方法收集抗体。对单抗的性质进行鉴定,得到CLB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4.50×106,SAL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3.40×105;使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CLB单抗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2 ng/m L,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药物的IC50均大于10000,交叉反应率小于0.2%,SAL单抗对沙丁胺醇的IC50为2.5 ng/m L,在对其他几种药物的检测中发现,此抗体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11.3 ng/m L,计算得二者的交叉反应率为22%,而对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仍小于0.2%。本研究建立了直接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免疫传感器法。以氨基偶联法修饰CM7芯片,将抗体固定在芯片上,优化抗体偶联条件,以10 m M p 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耦合缓冲剂,EDC和NHS以1:1的比例混合活化芯片,活化时间为15 min,抗体反应时间为20 min,用乙醇胺溶液封闭芯片,封闭时间为15 min。采用直接检测法,将牛尿离心、过膜处理后,流过固定了抗体的CM7芯片来构建标准曲线,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克伦特罗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0.1~6 ng/m L之间,得到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05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为82.46%~98.60%,批内变异系数为1.67%~8.50%,批间变异系数为2.61%~10.14%。以相同的方法对沙丁胺醇进行测定,在0.1~6 n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OD为0.01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沙丁胺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1.67%,批内变异系数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67%~5.53%。采用UPLC-MS/MS法和SPR生物传感器法对牛尿样品中CLB和SAL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R方法可用于动物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检测。

王宁[3](2021)在《汇聚式策略制备阿福特罗的新工艺研究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俗称慢阻肺)因成为影响新冠患者死亡的显着因素之一,开始被大众了解与熟知。根据2021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发布的报告显示,COPD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流行病,至2021年,COPD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并称全球前三大死因。吸烟习惯、环境污染、职业影响以及遗传因素都使得COPD的患病发病及并发其他疾病的情况日益增长。在诸多COPD相关用药当中,福莫特罗作为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不仅作用时间长,还是COPD单用、联用药物中的首选。本课题研究的阿福特罗是福莫特罗的优势双R手性构型,不仅药效是福莫特罗的2倍,副作用也远低于福莫特罗。截止到2021年,阿福特罗的部分相关专利将失效,2021年3月15日,国家卫健委、科技部等六部门公布了《第二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其中就包含阿福特罗。首先,本课题采用汇聚式合成策略设计了一条合成阿福特罗的新路线。新路线以成本较低的4-羟基-3-硝基苯乙酮与1-(4-甲氧苯基)-2-苄胺基丙烷为起始原料,首先将4-羟基-3-硝基苯乙酮经烷基化、溴化、催化还原、胺解、N甲酰化、环氧化得到(R)-4-苄氧基-3-硝基苯基环氧乙烷;然后将1-(4-甲氧苯基)-2-苄胺基丙烷经手性拆分剂轻松得到(R)-1-(4-甲氧苯基)-2-苄胺基丙烷;两种重要手性中间体偶联后,仅通过氢化脱苄,即可得到阿福特罗。随后,应用单因素实验法对每一步骤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过程中应用薄层色谱、核磁、质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反应进行实时验证与监测。经过实验室小试打通路线与初步合成优化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关键创新步骤进行整体工艺提升。然后进行实验中试,对每一步的具体合成工艺(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选择、物料配比以及后处理等)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条件控制。与此同时,应用最新的绿色环保实验方案探索合成重要手性中间体的方法。综上,本条路仅需8步即可合成阿福特罗,不仅有效的减少了生产时间、经济成本,在选择反应物及相关溶剂中,也更加关注绿色环保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在经过多次优化过后,阿福特罗的整体收率大大增加,且光学纯度≥99%,符合相关标准。此路线若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未来将能够满足大量患者更实惠且更有效的用药需求。

王伟伟[4](2021)在《神经肽受体GPR103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神经肽是神经元分泌的细胞间信号分子,在体内充当神经递质,神经调节剂或神经激素,并且在生物发育各个阶段对各种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谷氨酰胺RF-酰胺肽(Pyroglutamine RF-amide peptide,QRFP)是RFamide家族中最新发现的成员,并被鉴定为GPR103内源性配体,GPR103通过与异源三聚体G蛋白结合发挥作用。GPR103及其配体广泛表达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参与调节体内诸如摄食和能量稳态、神经内分泌和骨骼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可以作为诊断、预防和治疗能量稳态以及内分泌等相关疾病的有效药物靶标。神经肽QRFP前体肽可以水解产生两个C末端酰胺化的成熟肽,分别为26RFa和43RFa。先前的研究报道26RFa和43RFa神经肽均能特异性结合并激活GPR103,但两个神经肽激活GPR103介导的信号通路机制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中,我们首先检测了两个神经肽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发现在HEK293T细胞中,26RFa刺激GPR103与Gαq和Gαi蛋白偶联,抑制c AMP的生成,并介导胞内Ca2+的动员以及ERK1/2的磷酸化,与先前的报道一致。与26RFa不同的是,43RFa可以激活GPR103与Gαs蛋白偶联促进c AMP的积累,并同时通过Gαq和Gαs蛋白介导Ca2+动员和ERK1/2的磷酸化。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并结合定点突变的方法,检测受体突变体和配体类似物激活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突变体ECL2上的Lys189、Asp191和Leu 202残基对受体与Gα蛋白结合至关重要。在43RFa作用下,Lys189突变为丙氨酸导致受体选择性地与Gαi蛋白结合,Asp191突变为丙氨酸后仅激活Gαq蛋白;而丙氨酸替代Leu 202可致受体由Gαs和Gαq双偶联变为Gαi和Gαq双偶联。研究还揭示,截断N端8个氨基残基的35RFa同样激活GPR103与Gαs和Gαq双偶联,但把Phe10突变为丙氨酸的35RFa-F10A导致受体由Gαs和Gαq双偶联变为Gαi和Gαq双偶联。进一步活体研究表明,43RFa和26RFa均能促进小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但作用机制不同。43RFa主要通过Gαs-c AMP和Gαq-Ca2+偶联的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且作用明显强于26RFa,而26RFa仅通过Gαq依赖的Ca2+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糖基化作为GPCR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重要过程,影响着蛋白质折叠、分泌、表面表达、蛋白定位、转运、配体结合等多种生理功能。GPR103受体具有三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两个位于N末端结构域(Asn5和Asn19),一个位于第一个细胞外环(ECL1)(Asn106),但迄今为止,它们在GPR103表达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尚未确定。我们结合定点突变的方法(天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与糖苷酶PNGase F和N糖基化抑制剂Tunicamycin(衣霉素),研究N-糖基化在调控GPR103细胞表面表达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位于N端的N19和ECL1的N106是N-糖基化位点,位于N5的天冬酰胺并未被糖基化。共聚焦显微镜和定量ELISA分析显示,GPR103的N-糖基化作用对靶向细胞膜并不重要。然而,进一步的结合实验和功能实验表明去除N-糖基化或衣霉素处理导致受体与26RFa结合能力以及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能力显着减弱。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人QRFP受体GPR103,N糖基化对细胞表面表达并不重要,但却是配体结合和受体激活的先决条件。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从GPR103与配体相互作用及蛋白翻译后修饰对受体的功能影响两部分探索GPR103受体信号转导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A类GPCR与它们的肽配体尤其是RF家族神经肽与它们的同源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为设计以GPR103为靶点的激动剂和拮抗剂药物奠定了基础。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5](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木萨汗·艾德力汗[6](2021)在《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作为资料来源平台,收集并整理关于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的相关研究和经验总结,了解中医对于该病的相关认识、用药原则及用药规律,以此达到为临床中医医生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新的中药用药思路。方法:(一)文献检索方略1检索者木萨汗·艾德力汗2资料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 Med数据库、Cochrance图书馆数据库。3中英文检索词(1)中文检索词:“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中医中药”、“用药规律”。(2)英文检索词:“Bronchial Asthma”、“Asthma”、“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dication rule”、“Treatment status”、“Epidemiology”。4检索时间范围1999年12月30日-2019年12月30日。5文献检索策略(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SU=(中医+中药)AND KY=(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2)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主题或关键词:((“中医”or“中药”)and(“支气管哮喘”or“哮喘”or“哮证”or“哮病”))(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M=(中医+中药)AND K=(支气管哮喘+哮喘+哮证+哮病)(4)Pub Med数据库检测策略如下:#1 Bronchial Asthma[Title/Abstract]#2 Asthma[Title/Abstract]#3#1 OR#2#4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6 Medication rule[Title/Abstract]#7 Treatment status[Title/Abstract]#8 Epidemiology[Title/Abstract]#9#4 OR#5 OR#6 OR#7 OR#8#9#3 AND#9(二)分析范围及方法: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型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原则、中药使用情况、中药的性味归经情况、组方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将261篇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纳入了研究中,涉及中药198味,方剂76首,药对47对。(2)支气管哮喘证型分布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及痰浊阻肺证,分别占比30%、25%、17%、11%及6%。(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使用频次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小青龙汤、定喘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及玉屏风散,五种方剂总共占经典方剂使用频次的49%。(4)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麻黄、甘草、半夏、杏仁及紫苏子。(5)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中药的五味频次排名分别为甘味、辛味、苦味、酸味、咸味;四气频次排名分别是温、热、寒、凉;归经频次排名前五名分别是: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肝经。(6)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名的种类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7)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对使用频次排名前五名分别为:麻黄-甘草、麻黄-半夏、麻黄-杏仁、半夏-甘草、麻黄-半夏-甘草,这五种药对总共占药对使用频次的50%。结论:(1)支气管哮喘以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三种证型最为多见,痰饮和气虚在该病的发作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造成该病的脏腑基础。(2)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小青龙汤、定喘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及玉屏风散五种方剂使用最为广泛,这五种方剂主要涉及到解表剂、理气剂及补益剂,说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宣肺解表、理气化痰平喘为主,同时兼以补益,驱邪而不伤正,体现了中医攻补兼施的治疗思路。(3)麻黄、甘草、半夏、杏仁及紫苏子是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种类分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说明化痰止咳平喘、宣肺理气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因此补气、理气可加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4)甘味、辛味、温、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药物出现最多的性味,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肝经则是出现最多的归经。中药多属甘、辛味,辛说明该病选择药物应以发散、行气行血为主;甘味说明该病患者多存在着虚证情况,因此治疗时可添加一些补益药物;肺经和脾经最多,进一步证实了痰饮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病理产物,“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而心经居多,体现了心肺同源的中医理论。(5)麻黄-甘草、麻黄-半夏、麻黄-杏仁、半夏-甘草、麻黄-半夏-甘草这五种药对组合在该病的治疗中使用最多,体现了治疗该病应以解表祛痰为主,补益肺气为辅。

孔亚丽,江玉平,安妮[7](2020)在《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9月科室治疗的8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以随机抽签的形式将40例接受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0.76±0.33)分、(0.69±0.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1、7.43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FVC(2.17±0.60)L、FEV1(1.85±0.51)L、PEFR(3.33±1.33)L/s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3.829、4.316,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1,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安全有效。

章钢刚[8](2020)在《基于新型信号输出的四种免疫层析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ICA)是结合免疫技术、层析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快速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与常规仪器法相比有快速、简便、无需昂贵仪器、可现场检测等多种优势,传统ICA的信号输出标记物是吸收光谱型的胶体金,其灵敏度往往不高且以定性为主。提高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日益增长的现实要求。提高ICA灵敏度的方式当前主要有三类:高亲和的抗原抗体、介导信号放大和新型信号输出,其中基于新型信号输出的高灵敏ICA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信号低而导致的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是目前免疫层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新型的信号输出形式,构建了四种新型的ICA,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检测当中,并评价了其性能。在第一章中,本研究综述了ICA发展的现状,概述了免疫层析领域的前景,以及本研究针对的靶标物(大肠杆菌O157:H7、猪霍乱沙门氏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和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现状。在第二章中,构建了基于金银双测试线(T线)的ICA,用于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本研究利用了传统免疫层析法的红色胶体金以及新型的显色型信号输出标记物一蓝色三角银作为其信号输出,通过在试纸条上喷涂两条T线的方式达到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目的。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2.16×104和1.18×105CFU/mL,因为采用的标记物均为较传统的显色型,灵敏度并不高。同时,充分利用两种标记材料的颜色差异,验证和阐释了在两种致病菌联检的双线ICA中,存在T线之间的‘干涉’现象。在第三章中,将传统的三步法合成的金花@聚多巴胺(AuNF@PDA)与一锅法制备的新型菊花金@聚多巴胺(AuNC@PDA)进行了比较。与AuNF@PDA相比,AuNC@PDA具有更多的分枝结构、更均匀的花瓣状形状和更好的粒度均一性。在溶液中,AuNC@PDA在可见光范围(400-800nm)内的吸收为AuNF@PDA的3倍;在硝酸纤维素(NC)膜上,AuNC@PDA的灰度值约是AuNF@PDA的2.5倍。这些结果表明,AuNC@PDA具有更好的形态和光学性能。采用新型的AuNC@PDA作为标记材料,与传统的AuNF@PDA应用在ICA中并进行对比分析。以HCG为检测目标物,基于AuNC@PDA和AuNF@PDA的ICA的LOD分别为1.59和5.13mlU/mL。基于AuNC@PDA的ICA的灵敏度比基于AuNF@PDA的ICA的灵敏度提高了 3倍。在第四章中,本研究基于胶体金可猝灭荧光微球的特性,将传统的显色型ICA升级为荧光型ICA,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荧光猝灭ICA,用以检测β2-受体激动剂类物质。本研究通过预先在试纸条T线和C线(控制线)上喷涂并固定一定浓度的荧光微球,再以胶体金作为其猝灭剂,当待检物中存在β2-受体激动剂时,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之结合,不能与T线上的全抗原结合,胶体金无法滞留在T线上,因此不能猝灭T线上的荧光微球,此时T线荧光信号强;反之,当待检物中不存在β2-受体激动剂时,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T线上的全抗原结合,使得胶体金滞留在T线上,猝灭T线荧光,此时T线荧光信号弱。换言之,荧光猝灭ICA将传统的对小分子的竞争抑制型检测的“turn off”模式转变为更为有利的“turnon”模式,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以β2-受体激动剂类物质氯丙那林为检测模型,该方法LOD为0.12 ng/mL。在第五章中,本研究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材料,将传统荧光微球升级为新型的AIE微球,首次构建了AIE免疫层析法。本研究通过微乳液包埋法,在确保微球球体的均匀性和表面的富功能化的同时,一次性将大量的AIE染料包埋进微球,然后将其应用于免疫层析平台检测大肠杆菌O157:H7。一般地,微球的荧光发射性能与微球中包埋的荧光染料的量成正相关关系,然而单个微球包埋大量的荧光染料对于传统荧光微球是不利的,因为传统荧光染料存在聚集引发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导致传统的荧光微球性能与包埋染料的量成两难的关系。而对于AIE微球,荧光性能只与微球包埋染料的量成正相关,这就使得AIE荧光微球的荧光性能理论上可以大大强于传统荧光微球。本研究制备的AIE微球最大荧光强度是相同方法制备的传统荧光微球的9倍,量子产率是传统荧光微球的4.5倍。本研究首次将AIE荧光微球应用于ICA,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LOD为3.98×103 CFU/mL,比以两种商品化荧光微球(Ocean微球和Merck微球)为标记物建立的ICA的灵敏度分别提高了 11倍和7倍。在第六章中,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标记物和灵敏度为脉络,梳理了本研究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展望了未来提高ICA灵敏度的方向与思路。

王晓萌[9](2020)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临床药学人员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的效果,包括对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用药依从性、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呼吸内科诊断为COPD的69例中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1)MTM组:临床药学人员参与药物治疗管理;(2)对照组:传统医学模式下无临床药学人员参与药物治疗管理。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ADE)。结果:两组相比,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长、患病时长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MTM组患者在出院CAT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MTM组组内CAT评分比较,出院时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且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对比,MTM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M组组内比较,患者出院时的MMAS评分高于入院时的MMAS评分,且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MTM组药物不良事件情况虽有所改善,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对中老年COPD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MTM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赵璐瑶[10](2020)在《监测山羊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miRNA生物标志物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牧业中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当前虽然已经基于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建立了很多检测方法,如仪器法、免疫法、传感器法等,但是现有方法都是基于已知药物。β2-激动剂类药物种类多、更新快,在畜牧生产中使用了新的β2-激动剂类药物,则上述已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出来,这些有问题的动物、畜产品将躲过监管部门的监测,进入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更为灵敏有效的方法,以实现对该家族药物中逃逸药物尤其是新药的检测。β2-激动剂类药物有着共同的作用机理,研究β2-激动剂类药物在分子水平对动物生理的影响,不仅可以发现同家族中已知的药物,而且可以实现对新药和逃逸药物的监测。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一组转录水平的生物标志物(mRNA)用于实验山羊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监测。miRNA(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长度为21-23nt的RNA分子,与mRNA相比更稳定,且可以调控mRNA的表达,更加灵敏,是更适合监测动物使用β2-激动剂类药物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因此本论文以miRNA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外试验,寻找到了一组miRNA作为标志物用于监测使用了β2-激动剂类药物的山羊,探讨了所发现的miRNA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2)代谢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旨在为畜牧生产中监测β2-激动剂类药物违禁使用,建立更为高效、灵敏、快捷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首先进行了体外实验,对β2-激动剂相关miRNA标志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与验证。选取了mi RNA测序技术进行了用β2-激动剂处理的肌细胞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差异表达mi RNA的筛选,q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所选miRNAs(let-7a-5p,let-7c-5p,let-7e-5p,let-7f-5p,mi R-15a-5p,miR-30a-5p,miR-98-5p,miR-195-5p,miR-99b-5p和miR-1271-5p)的上下调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DD-SIMCA及聚类热图分析表明该组标志物可以区分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终浓度分别为80、40、20、10、5ng/m L)的β2-激动剂处理的实验组细胞样本。结合靶基因生信预测及与之前的差异基因(FOXO1,mTOR,ATP2A3,PDE4C,ADRB2,IGF-1,MYLK,PTH,GPR,ADCY3,PRKACB,和IL1B)建立联系,明确了山羊体外β2-激动剂相关mi RNA-mRNA调控网络。2.然后开展了体内实验,对体外选取β2-激动剂相关miRNA标志物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山羊给药后,统计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时间山羊肌肉(给药第7天、14天、21天,停药第0天、1天、3天、7天、14天、21天)中miRNA上下调趋势与体外实验一致,DD-SIMCA及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0个miRNAs可以通过肌肉组织区分β2-激动剂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体内实验结果与体外实验一致,表明该组mi RNA标志物可作为监测肉羊生产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基于该组mi RNAs标志物,进一步进行β2-激动剂处理的山羊(实验组和对照组)尿液中标志物有效性的测试,统计学结果显示该组miRNAs标志物可以区分山羊空白尿液和用β2-激动剂处理的山羊尿液两组样品。以上结果表明,10个候选miRNAs标志物可以基于肌肉和尿液监测山羊中β2-激动剂的使用,可以作为监测山羊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生物标志物。3.进而明确了所选的miRNA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2中的调控关系,从转录调控角度验证了β2-激动剂相关miRNA标志物的有效性。以该类药物mRNAs及miRNAs标志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实验数据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预测ADRB2基因受let-7a-5p、let-7c-5p、let-7e-5p、let-7f-5p、miR-15a-5p、miR-30a-5p及miR-98-5p的调控。该预测通过细胞转染、双荧光素酶试验及VIP分析也得到了确证:miR-mimic转染细胞后可显着下调ADRB2的表达,下调范围在45.5%-69.7%之间,miR-inhibitor转染组可以显着增加ADRB2的表达水平,上调范围在29.8%-182.1%之间;当同时转染ADRB2-3’UTR-WT(野生型)和mimics后,与共转ADRB2-3’UTR-WT(野生型)和miRNA-mut(突变型,NC)和组相比,各组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降低,其中,以let-7f-5p(74.3%)、miR-30a-5p(76.5%)和let-7a-5p(72.5%)降低水平为最高。结果表明,ADRB2基因受let-7a-5p、let-7c-5p、let-7e-5p、let-7f-5p、miR-15a-5p、miR-30a-5p及miR-98-5p的调控,且ADRB2基因的3’UTR区是以上miRNA的靶位点。以上结果阐明了所选mi RNA在ADRB2基因调控中的生物学意义,为确定其作为监测β2-激动剂类药物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更可靠依据。4.最后结合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了与β2-激动剂相关基因下游代谢物研究,明确了差异代谢物与mRNA水平标志物的调控关系,从而以mRNA水平标志物为中介,明确了与β2-激动剂相关的mi RNA-mRNA-代谢物之间的调控关系,从下游代谢物角度进一步验证了β2-激动剂相关miRNA标志物的有效性。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β2-激动剂在山羊肌肉细胞中的代谢图谱,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监测肌肉细胞中β2激动剂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经过Peakview软件提取差异信息,以及化学计量学分析如PCA及OPLS-DA,结果显示这些差异信息能用来显示β2激动剂在肌肉细胞中的存在。HMDB及XCMS定性结果和软件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克伦特罗和联合组处理组中L-亮氨酸、甘油磷酸胆盐、硬脂酰胺、植物鞘氨醇、神经鞘氨醇、L-赖氨酸、甜菜碱、L-苯丙氨酸等呈现上调,上调倍数在2.985(精氨琥珀酸)到10.723(赖氨酸)之间;肌酸、油酸酰胺、胆碱、L-酪氨酸、胆固醇、和1-磷酸鞘氨醇等显示下调,其中以L-酪氨酸下调倍数最高(-7.892)。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差异代谢产物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有关,这些代谢物有可能为解释由β2-激动剂引起的能量重分配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结合之前研究中的转录水平标志物和KEGG代谢通路,进一步明确了β2-激动剂相关miRNA和代谢物之间的调控关系。

二、β_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_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简介
        1.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理化性质
        1.1.2 β_2受体激动剂的药学作用和毒副作用
        1.1.2.1 药学作用
        1.1.2.2 毒副作用
        1.1.3 国内外监控现状
        1.1.4 检测方法研究
    1.2 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
        1.2.1 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2.2 SPR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1.2.3 SPR生物传感器在β_2-受体激动剂中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所用动物和细胞
    2.2 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1 动物免疫
        2.2.2 细胞融合
        2.2.3 阳性孔的筛选与克隆
        2.2.4 腹水制备
        2.2.5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2.3 结果
        2.3.1 包被抗原的工作浓度及阳性血清效价
        2.3.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稳定性
        2.3.3 单抗亚类鉴定
        2.3.4 单抗性质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PR检测克伦特罗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3.2.2 再生条件的选择
        3.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实验
        3.2.4 建立标准曲线
        3.2.5 特异性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3.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3.2.8 SPR传感器和UPLC-MS/MS的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3.3.2 再生条件的确定
        3.3.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3.3.4 标准曲线的构建
        3.3.5 特异性
        3.3.6 稳定性和重复性
        3.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3.3.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PR检测沙丁胺醇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相关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抗体的固定
        4.2.2 再生条件的确定
        4.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4.2.4 标准曲线的构建
        4.2.5 特异性分析
        4.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4.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4.2.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4.4 小结
结论
    1 制备了抗克伦特罗和抗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
    2 建立了检测牛尿中的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直接检测法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汇聚式策略制备阿福特罗的新工艺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COPD疾病概述
        1.1.1 COPD全球概述
        1.1.2 COPD我国现状
        1.1.3 COPD发病机制
        1.1.4 COPD发病因素
        1.1.5 COPD诊断性评估
        1.1.6 COPD分级标准
        1.1.7 COPD治疗方法
    1.2 COPD的药物治疗
        1.2.1 单一药物
        1.2.2 联合用药
    1.3 阿福特罗概述
        1.3.1 阿福特罗简介
        1.3.2 阿福特罗药动学及药效学解析
        1.3.3 阿福特罗历史合成路线优劣对比
    1.4 阿福特罗的合成路线及工艺优化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阿福特罗的合成及初步优化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1.1 主要实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合成的具体步骤及优化
        2.2.1 化合物1的制备及优化
        2.2.2 化合物2的制备及优化
        2.2.3 化合物3的制备及优化
        2.2.4 化合物4的制备及优化
        2.2.5 化合物5的制备及优化
        2.2.6 化合物6的制备及优化
        2.2.7 化合物7的制备及优化
        2.2.8 阿福特罗的制备及优化
第三章 阿福特罗合成工艺的整体优化
    3.1 关键步骤的工艺优化
        3.1.1 化合物3的工艺优化
        3.1.2 化合物6的工艺优化
        3.1.3 阿福特罗的工艺优化
    3.2 合成工艺的整体质量控制及放大实验
        3.2.1 化合物1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2 化合物2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3 化合物3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4 化合物4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5 化合物5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6 化合物6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7 化合物7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2.8 阿福特罗的合成工艺操作与放大实验
    3.3 合成关键中间体的新方案探索
        3.3.1 化合物3的合成新方案
        3.3.2 化合物6的合成新方案
第四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4.1 结论与创新点
    4.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神经肽受体GPR103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人神经肽QRFP及其受体的研究现状
        1.1.1 RFa神经肽
        1.1.2 QRFP及其受体GPR103 的发现
        1.1.3 QRFP及其受体介导的生理功能
    1.2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
        1.2.1 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的结构基础
        1.2.2 G蛋白偶联受体变构调节
        1.2.3 G蛋白偶联受体偏向性信号转导
    1.3 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翻译后修饰
        1.3.1 蛋白翻译后修饰
        1.3.2 GPCR中的蛋白翻译后修饰
        1.3.3 糖基化修饰在GPCR中的作用
    1.4 参与胰岛素分泌调控的GPCRs
        1.4.1 胰岛β细胞中GPCR的表达
        1.4.2 GPCR调控胰岛素分泌机制
    1.5 前景展望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人神经肽QRFP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GPR103 配体 43RFa活性明显高于配体 26RFa
        2.3.2 26RFa和43RFa通过GPR103 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
        2.3.3 GPR103/43RFa复合物结构的同源建模
        2.3.4 突变体K189A、D191A和 K196A对 43RFa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2.3.5 L202A和 Y214A突变为丙氨酸对43RFa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2.3.6 配体截断体 35RFa及突变体 35RFa-F10A对受体激活的影响
        2.3.7 43RFa和26RFa及35RFa-F10A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GPR103 N-糖基化对配体结合和受体激活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GPR103 N-糖基化发生在N端结构域和第一个胞外环上
        3.3.2 GPR103 糖基化不影响细胞表面表达
        3.3.3 N-连接糖基化的缺失削弱了激动剂介导的信号转导
        3.3.4 N-连接的糖基化是配体与受体结合所必需的
        3.3.5 N-糖基化在GPR103 功能选择性中的作用
        3.3.6 内源性GPR103 的N-糖基化对于受体激活至关重要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主要研究成果
    4.2 本文创新点
    4.3 本文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标准
        1.3.2 肺功能
        1.3.3 症状评分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
    2.2 肺功能比较
    2.3 日间/夜间症状积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基于新型信号输出的四种免疫层析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显色型ICA
        1.1.1 胶体金ICA
        1.1.2 碳纳米颗粒ICA
    1.2 荧光型ICA
        1.2.1 有机染料荧光微球ICA
        1.2.2 量子点ICA
        1.2.3 量子点微球ICA
        1.2.4 上转换荧光ICA
    1.3 其它型ICA
        1.3.1 磁ICA
        1.3.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ICA
    1.4 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检测现状
        1.4.1 培养法
        1.4.2 聚合酶链式反应
        1.4.3 酶联免疫吸附法
        1.4.4 ICA
    1.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现状
        1.5.1 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1.5.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5.3 电化学发光法
        1.5.4 ICA
    1.6 β_2-受体激动剂检测现状
        1.6.1 气相色谱-质谱法
        1.6.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3 酶联免疫吸附法
        1.6.4 ICA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金银双T线免疫层析法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主要试剂的配制与制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致病菌及其培养条件
        2.3.2 金纳米球(AuNS)和银三角片(AgNP)的合成
        2.3.3 免疫探针金标抗体(Au-mAb)和银标抗体(Ag-MUA-mAb)的制备
        2.3.4 金银双T线试纸条的制备
        2.3.5 建立金银双T线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2.3.6 特异性实验
        2.3.7 实际样本中的加标回收实验
    2.4 结果与讨论
        2.4.1 AuNS和AgNP的表征
        2.4.2 探针(Au-mAb和Ag-MUA-mAb)的制备
        2.4.3 基于金银双T线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2.4.4 验证方法的特异性
        2.4.5 实际样本的检测
        2.4.6 多T线“干涉”现象的发现与研究
    2.5 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菊花金@聚多巴胺免疫层析法检测人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主要试剂的配制与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菊花金@聚多巴胺(AuNC@PDA)的合成
        3.3.2 金花@聚多巴胺(AuNF@PDA)的合成
        3.3.3 AuNC@PDA-mAb和AuNF@PDA-mAb的制备
        3.3.4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3.3.5 ICA检测HCG
        3.3.6 特异性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AuNC@PDA和AuNF@PDA的形貌对比
        3.4.2 AuNC@PDA与AuNF@PDA的光学性能对比
        3.4.3 ICA上的应用
    3.5 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检测β_2-受体激动剂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主要试剂的配制与制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金纳米球(AuNS)的合成
        4.3.2 制备金标抗体(Au-mAb)
        4.3.3 制备可固定荧光微球(BSA-FM)
        4.3.4 试纸条的制备
        4.3.5 单抗标记量的优化
        4.3.6 免疫学反应动力学曲线
        4.3.7 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4.3.8 交叉反应
        4.3.9 实际样本中的检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探针的制备和优化
        4.4.2 动力学曲线分析
        4.4.3 建立标准曲线
        4.4.4 交叉反应结果
        4.4.5 实际样本检测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聚集诱导发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2.3 主要试剂的配制与制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致病菌及其培养条件
        5.3.2 传统染料荧光素的甲基化改性
        5.3.3 微乳液一锅法制备荧光微球
        5.3.4 单微球染料装载量的测定
        5.3.5 免疫探针的制备
        5.3.6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5.3.7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5.3.8 特异性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传统荧光染料荧光素的疏水化改性
        5.4.2 两种染料的性能表征
        5.4.3 制备的两类荧光微球(AIEFM和DMFFM)的材料表征
        5.4.4 单微球装载量的确定
        5.4.5 荧光微球性能的比较
        5.4.6 聚集诱导发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5.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基于金银双T线免疫层析法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6.1.2 基于菊花金@聚多巴胺免疫层析法检测人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1.3 基于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检测β_2-受体激动剂
        6.1.4 聚集诱导发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6.2 展望
致谢
个人介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9)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COPD的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概况
    1.1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2 M(毒蕈碱型)胆碱受体拮抗剂
    1.3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
    1.4 联合用药
    1.5 祛痰药
    1.6 其他药物(中成药)
2 针对中老年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方法设计
    2.2 药物治疗管理实施
        2.2.1 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管理实施流程
        2.2.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内容
        2.2.3 治疗药物选用
        2.2.4 患者出院时药物治疗管理
    2.3 观察指标
        2.3.1 CAT(COPD assessment test)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问卷
        2.3.2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medicationadherencescale8-itemversion,MMAS8-item version)
        2.3.3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各阶段参与人数
    3.2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3.3 住院前后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
    3.4 患者单组组内比较CAT评分出入院差距
    3.5 住院前后两组患者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比较
    3.6 患者单组组内比较Morisky评分出入院差距
    3.7 MTM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8 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访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个人实习经历与发表文章

(10)监测山羊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miRNA生物标志物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
    1.2 β_2-激动剂及作用机理
    1.3 β_2-激动剂检测技术
        1.3.1 仪器分析技术
        1.3.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1.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3.1.3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3.1.4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1.3.1.5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
        1.3.2 免疫分析技术
        1.3.2.1 酶联免疫法
        1.3.2.2 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1.3.3 传感器
        1.3.3.1 化学传感器
        1.3.3.2 生物传感器
    1.4 生物标志物
        1.4.1 转录水平
        1.4.1.1 mRNA
        1.4.1.2 microRNA
        1.4.1.3 lncRNA
        1.4.1.4 Urine marker
        1.4.2 代谢水平
        1.4.2.1 光谱和色谱技术
        1.4.2.2 核磁共振(NMR)技术
        1.4.2.3 高分辨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4.3 蛋白水平
    1.5 生物统计学分析
    1.6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体外miRNA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骨骼肌细胞提取及处理
        2.2.2 miRNA测序
        2.2.3 靶基因预测
        2.2.4 目的miRNA的选择
        2.2.5 QRT-PCR反应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细胞鉴定结果
        2.3.2 miRNA测序结果
        2.3.3 miRNA的选择及基因表达网络构建
        2.3.4 体外qRT-PCR验证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体内miRNA标志物的验证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动物实验
        3.2.2 目的miRNA的选择
        3.2.3 QRT-PCR反应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体内qRT-PCR验证结果
        3.3.2 羊尿液miRNA标志物验证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β_2-激动剂相关miRNAs与 ADRB2 调控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细胞培养及转染
        4.2.2 qRT-PCR反应
        4.2.3 双荧光素酶分析
        4.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转染类似物及抑制剂结果
        4.3.2 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
        4.3.3 VIP分析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β_2-激动剂作用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细胞处理
        5.2.2 样品前处理
        5.2.3 数据采集
        5.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方法学评价
        5.3.2 多元统计分析
        5.3.3 差异代谢物鉴定
        5.3.4 通路与机理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论文原创性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四、β_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常用哮喘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预防专家共识[J].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0)
  • [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D]. 孙铭雪. 烟台大学, 2021(11)
  • [3]汇聚式策略制备阿福特罗的新工艺研究与优化[D]. 王宁. 河北大学, 2021(11)
  • [4]神经肽受体GPR103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 王伟伟. 浙江大学, 2021(01)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6]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木萨汗·艾德力汗.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研究[J]. 孔亚丽,江玉平,安妮.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6)
  • [8]基于新型信号输出的四种免疫层析法的研究与应用[D]. 章钢刚. 南昌大学, 2020(01)
  • [9]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后的影响[D]. 王晓萌. 宜春学院, 2020(12)
  • [10]监测山羊中β2-激动剂违禁使用的miRNA生物标志物及作用机理研究[D]. 赵璐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