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

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何庆明[1](2021)在《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提出武术散打亦称散手,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合了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双方运动员按照一定规则,采用一定的技战术进行徒手的搏击与对抗。近年来,学者对武术散打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时亦因导向性不足而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研究,使研究缺乏深度与远度。由此,本文尝试引入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武术散打多年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截止到2020年1月1日收录的有关武术散打研究的体育类核心期刊共计502篇文献为数据样本,充分结合文献资料、词频分析等方法,借助于Cite Space软件对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武术散打研究的期刊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维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脉络。研究表明:(1)武术散打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其年度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起伏的态势,结合散打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平稳趋缓期三个阶段。在文献的期刊分布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相对较高。(2)作者合作网络上,整体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态势。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以独立进行研究为主;到散打研究的快速发展期,作者之间的合作频次明显增加,出现了以郭玉成、梁亚东、李俊峰为代表的合作小团体,但合作态势还不够稳定;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愈加明显,形成了以梁勤超、苏健蛟、曲润杰为代表的合作团体。(3)机构合作网络上,武术散打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于专业体育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大学。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各机构之间无合作关系,独立从事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快速发展期开始有少部分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明显加强,且形成了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合作团体。(4)在研究主题上,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不断演变,从起步探索期关于散打运动的特点、溯源、规则、比赛等研究,到快速发展期关于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标准化”、新规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再到平稳趋缓期关于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散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在整体上散打研究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态势,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研究也越来与深入。

杨淇越[2](2021)在《潘乐杰备战武术散打世锦赛赛前训练计划及专项技术训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散打世界冠军潘乐杰备战散打世锦赛训练计划及其专项技术训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潘乐杰备战散打世锦赛的实际训练进程以及专项训练计划进行追踪研究,为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通过赛前备战周、训练周、比赛周三个阶段的专项训练,潘乐杰在每个阶段以周为训练单位,循序渐进地通过阶段和系统性的练习安排训练。赛前备战周强化重点动作,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加强打腿摔和拳腿组合训练;赛前训练周以体能、拳腿摔连接能力、实战能力、抢点和得分能力为主要任务;比赛周是调整状态,保证发挥出正常水平。赛前训练手段主要针对专项技术练习和身体素质能力两个方面,方法主要为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和组合训练法,训练具体内容包含比赛录像观看分析、身体素质训练以及专项训练。重点技术动作,摔法空击,组合动作和实战都是专项训练重点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穿插比赛和训练录像资料的观看,结合实战训练提高各项技术和攻防转换,保持较高的训练强度和密度。专项技术训练项目较多,如台边技术训练、技术对抗、拳腿组合技术以及组合靶训练等等,主要培养抢点能力,得分能力以及实战对抗能力,出拳的准确度以及拳腿组合的实战运用。结论: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期间教练员能够根据比赛目标和赛前选手个人状态以周为单位循序渐进安排训练内容,以重点技术动作、摔法空击、组合动作和实战为专项训练重点目标,采用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保证运动员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潘乐杰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取得了第十五届世锦赛散打男子60公斤级冠军。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其他体重相近或风格类似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选手提高比赛成绩。

杜沅潼[3](2020)在《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竞技体育理论不仅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助推器,也是新时代各个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强项”的根本之法。武术散打从探索到成熟,历经四十载,其竞技水平得到“跨越式”的提高,但与其密切相关的竞技状态研究与运用,受人体影响的复杂因素太多,相关指标很难量化研究,使得影响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指标成为研究重点,也是研究难点,成了运动员保持与获得竞技武术散打优异成绩的“核心因素”。作为运动队的教练,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也往往是凭着这些平时实践总结的经验,判断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指导训练和比赛,但是这种判断毕竟是感性认识,和实际必然存在较大的误差。在竞技水平相对差距大时,这种判断的误差大小对运动员的成绩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比赛水平的接近,教练员对竞技状态的判断误差大小就成了决定比赛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解决这种感性认识造成的误差判断,科学的方法就是找出竞技状态的影响因素,对各因素进行科学量化。本研究通过调研、文献综述和实验法确定了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初步指标框架,通过专家访谈法,综合多轮的专家访谈意见,对指标进行了多次问卷筛选,确定了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最终诊断指标。本文主要结论:(1)确立科学合理的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指标,理应以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以提高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为现实依据、以运动训练知识为理论依据,还应以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运动时间把握和运动积极配合为指导,才能获得科学有效诊断。(2)散打运动员不同负荷强度训练前后,唾液slgA指标变化趋势不同,中小强度负荷,唾液slgA浓度和分泌率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强度负荷训练,唾液slgA浓度和分泌率明显降低(P<0.05)。在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中,唾液slgA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诊断指标,监测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时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3)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诊断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诊断,按权重比程度排序:技术能力、战术能力、体能、心理状态、身体机能。(4)二级指标共有13项,按权重比以及对诊断结果决定性程度排序为:技术效果、击打数量;战术效果、战术意识;速度、协调、力量、灵敏、耐力;运动焦虑、心理疲劳;运动负荷承受能力、呼吸机能。(5)三级指标共有36项,均与散打项目的项目特点密切相关,其中腿法得分率、拳法得分率、摔法得分率、20秒组合击打数量、10秒腿法击打数量、10秒拳法击打数量、反击得分率、抢攻得分率、拳腿摔协调能力、出拳速度、踢腿速度十一项指标是诊断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核心指标。

黄鹏程[4](2020)在《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调节》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及对散打运动员机能状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膳食营养补充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探索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和减控体重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寻找到散打运动员减控体重训练时的机能变化规律和有效调节方式,为使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低到最小的程度,使运动员以较佳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建省男子散打队备战全国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为调查研究对象,将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及期间的机能变化作为研究的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的训练的计划、生理生化指标、膳食营养摄入以及心理状态进行监测评价,对所测得数据进行重复测试方差分析。其中在散打运动员减控体重过程中的调节方法包括:训练负荷的调整,减控体重节奏的调整,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营养强化剂的补充,心理状态调控等。结果:通过调查和测试发现:(1)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计划特征主要表现为:减控体重初期的训练安排原则是控重增力,训练安排中技术占40%,体能占60%。减控体重中期的训练安排原则是减重保力,训练安排中技术占50%,体能占50%。减控体重末期的训练安排原则是减重调力,训练安排中技术占60%,体能占40%。在实践中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机能变化情况对赛前训练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2)散打运动员在减控体重初期中期和末期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睾酮、肌酸激酶指标数值均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中期检测中,血尿素值显着性上升(P<0.05)。在减控体重的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尿液成份检测中,尿比重、尿潜血、尿酮体指标数值无显着性变化(P>0.05),尿蛋白指标数值在中期的检测中显着性上升(P<0.05),尿胆原指标数值在末期检测中显着性下降(P<0.05)。在减控体重的初期中期和末期的主观感觉检测中,主观体力感觉、食欲情况、睡眠情况、口渴感分值无显着性变化(P>0.05),出汗情况在末期具有显着性变化(P<0.05),PH值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运动员机能检测的结果可以成为教练调整训练负荷、科研人员制定营养补充计划和运动员选择适当的恢复调节手段的依据。(3)散打运动员在减控体重训练期间的膳食摄入中,碳水化合物略大于推荐值,蛋白质和脂肪在末期摄入低于推荐值,脂肪摄入在末期和中期中具有显着性差异;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中摄入量达不到推荐值,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在末期中缺乏情况明显加剧;在各餐的摄入比例中,加餐摄入大于正餐摄入比例。膳食营养的调查结果可以为运动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调节提供依据。(4)散打运动员在赛前减控体重的心理状态上,消极情绪得分值(愤怒、疲劳、慌乱)呈上升趋势,积极情绪得分值(精力、自我状态相关情绪)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TMD总得分三个阶段均大于119;心理状态中的精力因子均分在三次检测中都是最高的,其中自我状态相关情绪因子的分数也相对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及选择适当的调节方法。结论:(1)散打运动员减控体重训练安排在初期、中期和末期等不同阶段分别遵循控重增力、减重保力、减重调力等原则,减控体重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与专项训练密切配合。训练时技术和体能的比例随减控体重进程的推进和比赛时间的临近,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渐减少,技术训练的比例逐渐增加;训练量逐渐减少,训练强度逐渐加大;训练时间逐渐减少,更接近实战的时间安排。并根据不同运动员减控体重程度和难度等个体性差异,实现对训练计划的针对性调节。(2)通过血液尿液生理生化指标来监控散打运动员在减控体重的训练期间的身体承受负荷的情况及机能状态变化情况,为教练员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和有针对性营养补充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并实施针对性调节。(3)减控体重时散打运动员膳食营养摄入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加以纠正,要加强散打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补充的宣传和教育。在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期间适当地、进行针对性地补充专门的运动营养调节。(4)在减控体重的赛前训练过程中,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存在不稳定性和差异性特征,及时的干预和调节是很重要的。

曹美芳[5](2019)在《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动成绩不仅是体现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体现各个省队在全国的排名。然而,近几年来福建省武术散打队的运动成绩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福建省武术散打队参与2018年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运动等级、运动年限不同背景项下研究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省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性别、文化程度、运动等级、训练年限上焦虑和归因上均有显着性差异。(2)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的归因影响运动成绩,运动年限大于3年的倾向于可控的归因,运动年限小于3年的倾向于不可控的归因,并且运动年限大于三年的获取的运动成绩要好;从稳定性维度分析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归因,运动年限大于三年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倾向于不稳定的归因,运动年限小于三年的倾向于稳定归因,且运动成绩要差一点。(3)福建省武术散打队竞赛焦虑整体水平是较高的认知状态焦虑、较高的躯体状态焦虑和较低的状态自信。状态自信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男性运动员高于女性运动员,且都不是很高。男女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躯体焦虑较高,相差不大。这是福建省武术散打队没有取得满意的运动成绩的原因之一。(4)在运动等级上,对于相同的竞赛焦虑,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级别不同那么其产生的焦虑程度也有所差异,健将级武术散打的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都明显低于一级和二级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而其状态自信心、稳定性和控制力却明显高于一级和二级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这说明武术散打运动员与竞赛焦虑之间的关系是:低认知状态焦虑,低躯体状态焦虑,高状态自信心,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5)在文化程度上,福建省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状态自信、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有显着性差异,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程度大学学历的武术散打运动员明显低于高中学历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就其状态自信进行分析,大学学历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要高于高中文化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控制点、可控性以及稳定性上同样如此。因此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其在比赛时焦虑程度越低,自信心越强,可控性及稳定性越强,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几率就越大。(6)在训练年限上,躯体焦虑、自信心以及稳定性的P值均小于0.05,即均具备显着性差异。另外,经过横向比较可见,训练年限为4-6年的躯体状态焦虑分数明显高于训练年限为1-3年的和7-9年的躯体状态焦虑分数,状态自信心、稳定性也明显低于训练年限为1-3年和7-9年的,这说明训练年限为4-6年的躯体状态焦虑情况更严重,状态自信心更加不足、稳定性也比较弱。(7)在竞赛焦虑和归因对于运动成绩的影响上,比赛时低认知焦虑、低躯体焦虑、高自信心以及进行内的、可控的、稳定的归因更有利于武术散打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王红方[6](2019)在《影响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队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武术包含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两部分,随着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武术越来越被世人所了解,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武术散打运动项目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运动赛事,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遍布五大洲。2017年中国散打队派出了男、女共7个级别的运动员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6年至今,云南省武术散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地州市青少年散打队作为地州市基础散打队,对整个云南省武术散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队发展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1)教练员外出学习较少,缺乏再学习意识;(2)缺乏专职教练员岗位;(3)运动员了解散打途径有限,缺乏专业宣传渠道;(4)运动员中途流失较多,缺乏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体系;(5)运动员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时间比重难以平衡;(6)运动员比赛、交流赛少,缺少竞赛平台;(7)运动队生源匮乏;(8)运动队经费不足,经费来源单一等方面。这些影响因素包含了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队三个方面。在总结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及理论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教练员对外交流学习,增强教练员再学习观念;(2)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增加助教教练员职位;(3)拓宽散打运动项目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4)丰富专业课内容,完善后备人才建设渠道;(5)引导运动员重视文化课学习观念,树立文武并重的思想;(6)多部门联合打造多种武术散打赛事,鼓励运动队之间增加交流赛频次;(7)建立多种生源渠道,提高运动员奖励措施;(8)加大运动队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昌庆[7](2019)在《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是散打后备人才的主要力量,运动员的赛前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福建省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参赛运动员赛前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各地市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前情绪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主队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显着高于其他地市运动员;有参赛经验、有运动等级和男性运动员在消极情绪方面显着较低,积极情绪水平显着较高.

相昌庆,李云鹏[8](2018)在《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有技战术水平、教练员训练水平、对手技术水平、参赛经验、参赛动机、疲劳或伤病。建议教练员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全面发展,对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调控,合理地制定训练或竞赛目标,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并注意预防伤病。

王泽湘,杜志峰[9](2017)在《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赛前心理状态是影响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水平进行调查发现,赛前高水平心理应激和低水平心理应激均可对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带来一定影响;过度兴奋、过分紧张、情绪淡漠和自信心不足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的主要类型。赛前非适宜水平心理应激的出现,除内部因素外,运动员水平及运动年限也是重要因素。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个性特征,对其进行适当的训练和调整。

葛瑞[10](2014)在《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研究 ——以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为例》文中提出关于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普通散打运动员和大学生常模的人格特征做出相关性分析,总结出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和普通散打运动员及常模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为今后的散打运动员选材、提高运动成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以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优秀(一级及以上运动员)男子散打运动员156名,以及来自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本科生普通(二级运动员)男子散打运动员60名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量表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赛前心境状态与运动成绩做具体的分析与数据处理,进而得出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各维度与赛前心境状态、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运动员人格特征方面: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在16PF人格特征量表的原始得分方面与全国成年男子的常模比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男子散打运动员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第二,在运动员的赛前心境状态方面: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赛前的心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稳定。不同等级的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在赛前心境状态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度较小,只有在精力维度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境状态中的疲劳、慌乱、精力、TMD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运动员的赛后成绩。第三,在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方面: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的各维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换言之,不同人格特征的男子散打运动员会有不同程度的赛前心境状态特征表现。第四,在人格特征、赛前心境状态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方面:心境状态TMD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的F(兴奋性)、N(世故性)、Q2(独立性)能预测武术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二、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引领
        1.1.2 武术散打科研与发展的需要
        1.1.3 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武术散打科研的相关研究
        2.1.1 武术散打技术与教学研究
        2.1.2 武术散打赛事与规则研究
        2.1.3 武术散打发展与传播研究
    2.2 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
        2.2.1 知识图谱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研究
        2.2.2 知识图谱在体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2.3 知识图谱在武术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词频分析法
        3.2.3 可视化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武术散打研究的时期划分
        4.1.1 起步探索期(1983 年—1999 年)
        4.1.2 快速发展期(2000 年—2008 年)
        4.1.3 平稳趋缓期(2009 年—2020 年)
    4.2 起步探索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2.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2.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2.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2.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3 快速发展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3.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3.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3.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3.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4 平稳趋缓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4.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4.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4.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4.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5 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分析
        4.5.1 武术散打研究载体的演进分析
        4.5.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演进
        4.5.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演进
        4.5.4 武术散打研究主题的演进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2)潘乐杰备战武术散打世锦赛赛前训练计划及专项技术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赛前训练的研究
        2.1.1 赛前训练的概念
        2.1.2 赛前训练周期安排研究
        2.1.3 赛前训练内容安排与方法手段的研究
        2.1.4 赛前训练负荷安排
    2.2 对散打比赛技战术的研究
    2.3 对散打技术训练研究
    2.4 对散打比赛期间技术与战术的研究
    2.5 对散打专项技术训练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实地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潘乐杰基本情况简述
    4.2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训练计划分析
        4.2.1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训练阶段划分
        4.2.2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训练任务
        4.2.3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训练内容安排
        4.2.4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训练阶段方法与手段
    4.3 潘乐杰备战世锦赛散打赛前专项技术训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诊断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论述
        2.1.1 诊断
        2.1.2 诊断指标
        2.1.3 竞技状态的概念论述
    2.2 关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研究现状
        2.2.1 有关运动员竞技状态科研论文发表量的现状
        2.2.2 关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时间段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控研究
    2.3 关于散打运动项目的研究进展
        2.3.1 有关竞技散打科研论文发表量的现状
        2.3.2 关于散打运动员选材的相关研究
        2.3.3 关于散打运动员训练的相关研究
    2.4 有关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的研究进展
        2.4.1 国内研究进展
        2.4.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特尔菲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确立
        4.1.1 指标确立的原则
        4.1.2 指标确立的依据
        4.1.3 确立指标诊断指导
    4.2 高校散打运动员诊断指标确立流程
        4.2.1 诊断指标的选择与筛选
        4.2.2 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一致性检验(肯德尔和谐系数)
        4.2.3 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权重
        4.2.4 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的确定
        4.2.5 最终确定竞技状态诊断指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专家问卷调查表(第一轮)
    附录三 初步选取诊断指标
    附录四 专家问卷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五 肯德尔和谐系数编号表
    附录六 访谈对象名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散打的项目特征
        1.2.2 散打的赛前训练安排研究现状
        1.2.3 散打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研究现状
        1.2.4 减控体重对运动员身心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试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膳食调查法
        2.2.5 观察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过程中的训练安排分析
        3.1.1 赛前减控体重初期的训练安排原则与分析
        3.1.2 赛前减控体重中期的训练安排原则与分析
        3.1.3 赛前减控体重末期的训练安排原则与分析
        3.1.4 赛前减控体重过程中的训练控制与计划安排
    3.2 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对机能状态的影响分析
        3.2.1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3.2.2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尿液成份指标分析
        3.2.3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运动员主观感觉分析
    3.3 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中膳食调查和营养素补充与分析
        3.3.1 在赛前减控体重训练中膳食营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中特殊营养品补充手段与分析
    3.4 散打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训练中心理状态的监测与分析
        3.4.1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心境状况变化情况与分析
        3.4.2 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心理指标变化情况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归因和归因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归因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归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归因研究现状
        四、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归因研究现状
        五、文献评述
    第二节 关于焦虑及竞赛焦虑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焦虑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竞赛焦虑的研究现状
        三、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竞赛焦虑研究现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关于运动成绩概念和研究综述
        一、运动成绩的概念
        二、运动成绩与归因的关系研究综述
        三、竞赛焦虑与运动成绩的研究现状
        四、文献评述
    第四节 小结
        一、运动成绩与归因
        二、运动成绩与竞赛焦虑
        三、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关系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关系
        一、不同性别的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归因
        二、不同运动等级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归因
        三、不同文化程度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归因
        四、不同运动年限的武术散打运动员成绩的归因
        五、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和归因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竞赛焦虑的关系
        一、不同性别的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的竞赛焦虑
        二、不同运动等级的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竞赛焦虑
        三、不同文化程度的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的竞赛焦虑
        四、不同运动年限武术散打队运动员的竞赛焦虑
    第三节 影响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一、关于归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性别在竞赛焦虑、归因上的差异比较
        三、运动等级在竞赛焦虑、归因上的差异比较
        四、文化程度与竞赛焦虑、归因的差异比较
        五、运动年限在竞赛焦虑、归因上的差异比较
        六、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关系的个案
    第四节 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相关分析
        一、性别与竞赛焦虑以及归因的相关分析
        二、运动等级水平与焦虑以及归因的相关分析
        三、文化程度与竞赛焦虑以及归因的相关分析
        四、训练年限与竞赛焦虑以及归因的相关分析
        五、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相关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6)影响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队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武术散打的起源
        1.1.2 武术散打在国内的发展
        1.1.3 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
        1.1.4 武术散打规则的变化与发展
        1.1.5 云南省武术散打发展简述
    1.2 选题依据
        1.2.1 是提高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队运动员运动技术的需要
        1.2.2 是提高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队教练员综合能力的需要
        1.2.3 是提高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需要
        1.2.4 是云南省建设武术大省的需要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健全散打队体系的发展
        1.3.2 有利于建立散打后备人才的培养
        1.3.3 为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武术散打研究现状
        1.4.3 文献小结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据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练员基本信息分析
        3.1.1 教练员类型分析
        3.1.2 教练员教龄分析
        3.1.3 教练员运动等级分析
        3.1.4 教练员学历分析
        3.1.5 教练员来源途径分析
        3.1.6 教练员职业选择动机分析
    3.2 教练员工作分析
        3.2.1 教练员日常训练计划、科研分析
        3.2.3 主管部门支持态度分析
        3.2.4 教练员从教后外出培训情况分析
        3.2.5 教练员薪资满意度分析
        3.2.6 教练员工作困难因素分析
    3.3 运动员状况分析
        3.3.1 运动员年龄分析
        3.3.2 运动员擅长技术分析
        3.3.3 运动员了解散打途径分析
        3.3.4 运动员练习散打动机分析
        3.3.5 运动员练习散打后去向分析
        3.3.6 运动员年交流赛次数分析
        3.3.7 运动员家人支持程度分析
        3.3.8 运动员专业课训练、文化课学习时间分析
        3.3.9 运动员赛前降体重分析
        3.3.10 运动员训练困难原因分析
    3.4 运动队状况分析
        3.4.1 运动队选材分析
        3.4.2 运动队技术训练侧重点分析
        3.4.3 运动队心理训练分析
        3.4.4 运动队训练场地、器材分析
        3.4.5 运动队经费来源分析
        3.4.6 运动队医疗设施团队分析
        3.4.7 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途径分析
        3.4.8 运动队教练员年终考核分析
    3.5 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
        3.5.1 教练员管理现状分析
        3.5.2 运动员管理现状分析
        3.5.3 运动队经费现状分析
第4章 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散打队发展影响因素
    4.1 教练员外出学习较少,缺乏再学习意识
    4.2 教练员专职岗位缺乏
    4.3 运动员了解散打途径有限,缺乏专业宣传渠道
    4.4 运动员中途流失较多,缺乏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体系
    4.5 运动员比赛、交流赛少,缺少竞赛平台
    4.6 运动员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时间比重难以平衡
    4.7 运动员年龄较集中,缺乏合理的运动员选材
    4.8 运动队生源匮乏
    4.9 运动队经费不足,经费来源单一
    4.10 运动队缺乏专业医疗设施团队,缺少辅助团队
    4.11 运动队锦标主义思想严重
第5章 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队发展对策
    5.1 加强教练员对外交流学习,增强教练员再学习观念
    5.2 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增加助教教练员职位
    5.3 拓宽武术散打运动项目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5.4 丰富专业课内容,完善后备人才建设渠道
    5.5 多部门联合打造多种武术散打赛事,鼓励运动队之间增加交流赛频次
    5.6 引导运动员重视文化课学习观念,树立文武并重的思想
    5.7 根据运动队现实状况进行多级别同时选材
    5.8 建立多种生源渠道,提高运动员奖励措施
    5.9 加大运动队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5.10 配备专业医疗设施团队,加强后勤保障团队建设
    5.11 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练员问卷
    附录B 运动员问卷
    附录C 领队/管理员问卷
    附录D 裁判长访谈提纲
    附录E 领队/管理员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自身因素的分析
        2.1.1 参赛动机
        2.1.2 技战术水平
        2.1.3 疲劳或伤病
        2.1.4 参赛经验
        2.1.5 训练年限
        2.1.6 小结
    2.2 外部因素的分析
        2.2.1 对方运动员水平
        2.2.2 教练员训练水平
        2.2.3 参赛环境
        2.2.4小结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9)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数理统计法
        1.2.4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运动员赛前不同水平心理应激发生比例
    2.2 散打运动员赛前非适宜水平心理应激分类及表现
    2.3 散打竞技比赛赛前非适宜水平心理应激成因分析
        2.3.1 内部因素对散打竞技比赛赛前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
        2.3.2 外部因素对散打竞技比赛赛前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
    2.4 散打运动员赛前非适宜水平心理应激的预防
        2.4.1 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自我意志品质
        2.4.2 培养散打运动员的良好动机
        2.4.3 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应激能力
        2.4.4 加强散打运动员的临场心理指导
        2.4.5 物理手段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调整和预防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10)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研究 ——以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人格的概述
    2.2 运动员人格研究综述
        2.2.1 国外有关运动员人格的研究
        2.2.2 国内有关运动员人格的研究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 赛前心境状态
        2.4.1 心境概述
        2.4.2 心境状态的测验工具
    2.5 运动员心境状态的研究综述
        2.5.1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差异
        2.5.2 不同等级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差异
        2.5.3 参与运动次数对多少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2.5.4 心境状态的调节
3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主要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设计的思路及操作过程
    3.4 测量工具
        3.4.1 人格量表
        3.4.2 心境状态量表
        3.4.3 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
    3.5 研究假设
4 研究结果
    4.1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得分
        4.1.1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分析与男性常模的比较
        4.1.2 不同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对比与分析
    4.2 我国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次元人格和应用性次元人格得分
        4.2.1 次元人格和应用性次元人格计算方法及作用
        4.2.2 不同等级武术散打运动员次元人格和应用性次元人格得分
    4.3 人格特征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
        4.3.1 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
        4.3.2 次元人格与应用性次元人格对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
    4.4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分析
        4.4.1 不同水平组优秀运动员心境状态各维度得分
        4.4.2 心境状态与比赛成绩的之间的多元回归
    4.5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相关性分析
    4.6 人格特征、赛前心境状态与比赛成绩的路径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人格特征讨论
    5.2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讨论
    5.3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赛前心境状态讨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重视从心理学角度对散打运动员进行选材
        6.2.2 注重培养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塑造和赛前心境状态的干预
        6.2.3 重视对运动员心理关注程与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干预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四、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D]. 何庆明.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潘乐杰备战武术散打世锦赛赛前训练计划及专项技术训练研究[D]. 杨淇越.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3]高校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指标构建研究[D]. 杜沅潼.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赛前减控体重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调节[D]. 黄鹏程.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福建省武术散打队运动成绩与归因、竞赛焦虑的关系研究[D]. 曹美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6]影响云南省地州市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队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D]. 王红方.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分析[J]. 相昌庆.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8]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J]. 相昌庆,李云鹏. 运动, 2018(23)
  • [9]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水平的研究[J]. 王泽湘,杜志峰. 运动, 2017(20)
  • [10]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心境状态研究 ——以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为例[D]. 葛瑞. 上海体育学院, 2014(02)

标签:;  ;  ;  ;  ;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