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型充电电源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型充电电源设计

一、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新型充电电源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睿昊[1](2020)在《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生活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变电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变电站内的设备也在更新换代,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变电站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能正确进行变电站内设备的监测与控制,影响着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但研究表明,运行周期超过12年的综合自动化设备,其缺陷率将大幅提升,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因此,适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将是维护电网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举措。由于变电站数量过于庞大,班组人员不足,停电时间受限等各方面原因影响,变电站综自改造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如何提高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效率,降低工业成本,减少停电时间,是本文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以上改造所面临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技改方式——原屏改造。根据不同保护设备及其电压等级,分为“把座利旧”与“原屏配线”两种方式。对于就地安装设备,采用“把座利旧”的方式。该方式的关键点为在不改动原有回路以及配线的情况下,直接更换保护或测控装置。此类方式的优点为,能有效降低综自改造的成本,减少改造的工程耗时,提高改造的整体效率。此方法对保护装置的大小尺寸及接线功能有严格要求,若条件不满足,则需要对新装置进行二次研发。对于组屏安装设备,采用“原屏配线”的方式。该方式的关键点为更换保护测控装置,装置背板至端子排部分回路进行重新配线,保护屏及外部电缆全部利旧。此类方式的优点为,减少改造工作量,降低材料成本,解决主控室空间不足等问题。此方法也对外部电缆的绝缘及配线正确率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以110k V杨J变电站为实例,结合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系统配置情况,初步制定出4种综自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经济性及可行性,最终选取最优方案。本文分析了110k V杨J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状况及其二次保护配置情况,分析相应保护原理,并根据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规程,进行相应的的保护整定计算。110k V杨J变电站改造过程中,通过优化验收工序及计划编制,可将单套10k V就地化保护的改造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为配合原屏改造过程中单机装置提前验收,研究搭建了一个多功能验收调试平台,用于将保护单机逻辑、信号、测控采样、遥控等功能的提前调试验收,做到保护测控装置能够“即插即用”,减少主网设备停电内的工作量。横向对比常规改造方式与原屏改造方式的改造所需停电时间、工程总体耗时及工程总投资,分析得出,原屏改造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电网内待改造变电站存量多与技改效率低下的矛盾。与传统改造相比,原屏改造方式将改造总耗时降低了50%,改造经济成本也降低了34%。同时,10k V馈线部分改造,单间隔改造所需停电时间也降低至4小时,满足用户要求停电时间。各项数据均表明,原屏改造具有工作效率高、经济成本低、人员利用率好的优点,能够的到大力的推广及应用。与此同时,跨厂家设备的原屏改造,将成为下一步研究方向。全面分析跨厂家原屏改造的可能,最终能够使原屏改造不仅适用于特定厂家设备,而是能够全面、彻底地进行电网内变电站技改工作,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崔玉燕[2](2020)在《110kV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社会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高标准的生活状态要求供电也必须安全可靠,不可中断。常规变电站面临一系列的改造问题,车载式移动变电站集成度高、灵活机动、运输便捷、空间占用率低,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车载移动变电站能快速到达状况现场并及时恢复供电,及时有效,作为应急保障体系因此越来越被电力企业所看好。本文所做的是设计一种110k V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经查阅大量文献,按照设计的特殊性与实际应用情况,基于具体的设备具体要求选型,考虑各设备抗震性的要求,首先选用了特殊的SFZ11-2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并对出线套管和储油柜等进行合理的设置以满足空间限制要求;同时考虑选择HGIS高压开关组合电器,其空间大小满足设计要求,且抗震性最好。主接线设计采用单母线方式,运行简单可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10k V配电柜用SF6气体绝缘,结构紧凑,满足要求。该变电站配置氧化锌避雷器等安全性措施,变电站的安全性能得以提高;移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按三层二网模式配置,简要介绍了三层设备二级网络配置规格,HGIS组合电气设备和中压柜都带智能终端满足移动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同时对变电站的一体化电源系统做了详细的说明。在该移动变电站的总体布局设计上,充分强调了布局的合理性和抗震性,根据电气运行要求及原则,各模块巧妙结合于拖车上,并按照合理运输要求进行道路运输与实际投入运行。本变电站的110k V主变车选用阶梯式半挂车,10k V配电设备用一辆集装箱车装载,以便于更好适应未知道路状况,同时这样装载利于拖车转弯等运输操作。10k V配电设备箱体系统考虑了避震、密封和防腐等要求,能有效抵抗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震动,符合抗震性设计要求。合理组装和调配各电气设备,最终完成了110k V车载式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基于文中所设计的车载式移动变电站,在出现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导致的供电中断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供电,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可靠性为后续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祥杰[3](2020)在《科右前旗索伦66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设计》文中认为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在信息化基础上新的电气化时代。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不断推广,电能已成为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转换利用的有效载体,并通过特高压电力走廊将其输送到能源重需求地区。在电力系统发、输、变、配四元素中,每个部分都对电力系统可靠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电网中输电线路是连接各个变电站的银线,变电站就是电网中那一个个的连接节点。它实现着能量的转换与分配工作,既连接着电网,也连接着电力用户,在电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变电站设计建设阶段,设计是前提,建设是根本,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设的好坏,也决定了在后期运行中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所以好的方案设计是最根本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电网发展水平和最先进行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优化设计,及时更新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更好地优化负荷分布、增强供电可靠性、服务电力用户。索伦66kV变电站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在索伦地区只有这一座变电站,负责索伦地区农牧业、工业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在本文中,通过对索伦66kV变这样一座运行长达数年的老旧变电站进行现状分析以及索伦地区近年来的负荷增长情况实际调研,找出现行设备的不稳定因素和负荷增长下的危急隐患,给以最优解决方案。论述在现有基础上最大化利用现有一次设备、对小容量变电压器进行增容更换、提升供电能力、解决供电可靠性低、最大化提高电压合格率等方面对索伦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论述本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定规范、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分析判断索伦地区的电力供应需求,多大容量的变压器才能满足实际需要以实现最经济运行等问题。根据电力系统理论以及兴安电网供电方式的改变重新计算索伦66kV变电站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对不满足要求的一次设备进行重新选型。同时利用本次改造的机会,对电网补偿设备重新梳理,配备满足要求的无功补偿装置。最后根据变电站选型的一次设备情况配置与其对应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依据相关二次设备配置方案设计规范,给出继电保护、自动化、电能计量等二次设备配置方案,最终形成增容改造设计整体方案。

王祖程[4](2020)在《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对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因其转移灵活、高度集成化、易启动、省时省力、易安装、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变电站新建工程、自然灾害应急、短期电力供应、停电检修、公共事业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济南中弘广场供电方案为实例进行研究设计。本次设计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将变电站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分别为:110kV主变压器模块、高压侧PASS组合电器模块、10kV中压配电开关柜模块、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模块、运输车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整体预制结构,不仅实现了模块化生产,还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缩短了整体工期。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不仅是常规变电站缩小后的移动版,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整合与优化配置。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设计:(1)结合移动变电站附近地区的站址概况和负荷增长速度,分析了工程必要性,确定了移动变电站的规模、系统接入方案。进行了变压器负荷、短路电流及导体截面的电气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及中性点接地的分析和设计。完成了移动变电站的整体初步电气设计,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选型设计和针对运输的特殊设计奠定了基础。(2)根据总负荷计算结果和变压器特点,对变压器进行选型。根据实际应用改进了变压器的散热器位置、油枕结构、高压套管位置,解决了在道路运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变压器中性点旋转机构,既保证了运行时的操作安全距离,又实现了在变电站整体运输时的便捷性。(3)论述了目前主要的高压开关组合电器类别并进行选型。改进了 PASS高压组合电器安装方式以适应运输中的限宽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 11OkV避雷器旋转机构,提供了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保障了移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解决了运输中存在的问题。(4)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短路电流,确定了10kV开关柜的分断能力。结合产品优势和经济性完成了 10kV开关柜的设计选型。由于预制舱体积有限,对10kV开关柜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安全距离的设计要求。(5)论述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优势和特点并进行选型,结合现场情况,完成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合理布置。通过配置系统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设备、综合保护功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设计。在其他二次系统方面,创新应用了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在突发意外火警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使移动变电站更加适应车载式的使用环境。最后对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完成了移动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达成了预期目标。

沈华平[5](2020)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老旧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已处于明显落后水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与新建变电站不同,老旧变电站改造必须结合现有设备的状态和成熟的改造技术,保证变电站改造具有小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等特点,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变电站未来几年的发展相配套。经研究发现停电时间目前已成为制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进度的首要因素,在广州供电局创建世界一流目标中,对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要求逐年提高,特别是10k V馈线停电困难问题突出。据统计,广州供电局10k V馈线不可转供或不完全转供比例高达30.83%,而番禺南沙片区更高。220kV富山变电站投运年限超过12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故障及缺陷频繁发生,保护自动化技术明显落后,主控室内的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需尽快提出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改造。本文在介绍220k V富山变电站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综自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次改造的具体范围,并对改造的具体原则和改造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包含了220k V富山变电站的站控层和间隔层的设备选型和设备功能制定,另外还有变电站的二次部分改造方案,以及在本次改造中提出的优化举措。220kV富山站在经过综自改造后,更换了全站测控装置、3台主变保护装置、220k V母差保护装置、安稳保护装置、10条110k V线路保护装置、PT并列装置、五防系统、GPS装置、智能远动装置、主机及操作员工作站等。在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及信息的远传方面,相关功能如数据采集、SOE报文、遥信、遥控等功能均能实现。在本次改造完成后,站内的设备故障率将大大降低,不论从运维成本上还是供电可靠性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丁文杨[6](2019)在《基于沂水电网变电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变电站作为发电厂和电力线路间的纽带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愈加明显,变电设备达到寿命周期后的改造也就成了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少有人对变电站的改造过程进行研究,本文根据沂水电网变电站的现状,结合相关变电站改造实践,对变电站的改造工作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变电站的研发现状,分析了沂水县域内变电站改造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变电站改造应选用的方案,在充分考虑老旧变电站现场实际的情况下,选出了最优方案。通过对相关配置研究,确定了最后的采购方案,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保护与远动系统。从现场施工人员的角度出发,基于马站变电站改造过程归纳出常规变电站改造的最优流程,以负荷转接为节点,将整个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并详细的介绍了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操作的实践技巧。再次,总结了变电站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论述了用临时开闭所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选型。研究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CT接线及整个CT回路的校验、变电站备自投未充电故障;总结了在变电站改造调试过程中对主变方向保护的见解,提出了不停电校验备自投的方法、不停电验证遥控回路正确性,以及不停电更换、校验保护的切实可行方案,介绍了带负荷实验以及距离保护在变电站改造中的关键技术。最后,重点从方案制定、原理图设计、断路器选则以及其他必须器件的计算选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为了实现不停电进线备自投校验而自行设计的模拟断路器的制作。根据马站变电站进线备自投不停电校验,总结出了模拟断路器具体的使用步骤,并将其推广到一些其他的变电站改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中去。

伍轶聪[7](2019)在《基于开源平台的蓄电池辅助测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蓄电池是发电厂、变电站的直流系统重要组成,是在全站失电后的动力储备。蓄电池室是变电站里,用于专门为蓄电池提供工作环境的一个设备间。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直流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面向蓄电池辅助设备的测控系统。课题将使用Python在开源硬件RaspberryPi上开发的测控程序,实现对温湿度传感器等数字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以及对蓄电池室内的排气扇、加热栅格等辅助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开源WEB框架Django实现一个具备数据接收展示、邮件告警推送、辅助设备操作下发等功能的辅助测控平台,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RaspberryPi支持的1-Wire、I2C、UART等总线协议,结合相应的数字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蓄电池温度、环境温湿度及氢气含量的测量;2、在RaspberryPi的GPIO接口上实现对通风电机、加热栅格的自保持回路开关控制功能,同时基于LIRC技术,实现对后期加装的除湿装置、空调的基本控制,实现对蓄电池室内辅助设备的控制;3、基于WEB框架Django、数据库SQLite、前端框架LayUI、图表工具Echarts等一系列开源软件开发蓄电池辅助测控平台,实现平台的数据接收、展示邮件推送、辅助设备操作等功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电站内使用组态工具搭建测控系统的方法,方案整体基于开源软硬件技术,在开源平台框架上进行编码实现基本的测控功能,数据采集终端与平台之间通信使用HTTP接口实现。另外对电站内非智能设备的控制,本课题提出了使用开源硬件驱动红外发射装置对空调等红外设备进行控制,能在较低成本上实现对站内某些辅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荆哲[8](2017)在《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电网发展速度也随之增快,这对电网的设计和电力一、二次设备的选型要求也有所提高。330kV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在西部建设中迅猛发展,由于建设地理条件的错综复杂和其他客观条件限制,如何设计枢纽330kV变电站和高效利用电气设备是西北电网建设、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北某330kV变电站为例,实际分析了该变电站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总结其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330kV变电站设计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工程要求,提出了330kV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新建的月牙湖330kV变电站不但可以提高银川市滨河新区供电质量的可靠性还能满足银川市滨河新区新增负荷的供电需求。本文对月牙湖330kV变电站的概括从安全性、经济性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三个等级的主接线方式,根据负荷计算及短路电流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进行稳态仿真分析。逐一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进行了选型,并设计了相关继电保护配置和电气设备平面布置,使变电站电气一、二次部分的设计基本完成。根据变电站的负荷、主接线方式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电气设备进行了评估分析,统计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体现出当前变电站设计上的功能性不足。例举现场设备故障,利用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对变压器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运用现场试验数据的“标准对比法”分析出互感器故障的原因。通过总结主要一、二次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整改预防措施,从而达到设备能正常运行的目的。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在现有直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通过Matlab软件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来验证优化后的直流系统可靠性。最后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对原有系统从通信、计量等装置的配置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分析。

高玉红[9](2015)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网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电网改造的深入,所有变电站均应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实现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进而实施无人值班,减轻人员紧缺压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2012年公司对110kV董官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论文结合该次升级改造对该综合自动化系统系统从设计原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的设计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确定出较为合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对11OkV董官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了解,根据设计要求,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结构形式;然后通过对比几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确定以分层分布式的结构设计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部分结构设计,对继电保护算法进行比较后选定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技术原则;最后对数据采集系统的选定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际运行表明,本文的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十分符合110kV董官屯变电站运行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预计目标。文中所提出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和微机保护系统技术都是十分先进的技术方案,将为董官屯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姚振纪[10](2015)在《220 kV变电站二次改造工程设计》文中指出当今电力系统,已经形成以220 kV电压等级设备为骨干网架,66 kV电压等级电力设备为支撑的输电网络。仅以辽宁大连地区为例,计有220 kV电压等级变电站16座,66 kV电压等级变电站70余座。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各电压等级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及监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而原有保护、测控装置由于设备老化、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弱等原因,必然逐步被新产品、新设备所替代。因此,系统的研究、分析输电网变电站改造工程相关内容,以应对二次改造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针对220 kV变电站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二次系统设计方案,并就二次改造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论文首先研究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中失灵保护功能的配置及实现;其次研究主变及母联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应用于220 kV变电站中时,在低压侧存在小电源时的实现方式;最后探讨了220 kV变电站后台机遥控操作的改进方法。论文的工作重点是设计备自投动作序列及开入量回路,使备自投能够自动判断小电源线路运行状态,选择性切除失压母线上运行的小电源线路。同时实现失灵保护回路的双重化配置,从厂站端操作对象设计与控制逻辑设计两方面实现保护的程序化操作功能。论文的研究内容符合变电站实际运行需求,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现场调试、改造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二、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新型充电电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新型充电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某市供电局电网现状与发展
        1.3.1 某市供电局电网现状
        1.3.2 某市供电局电网规划与发展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原屏改造策略方案及分析
    2.1 传统综自改造
    2.2 原屏改造概念的提出
        2.2.1 10kV保护综自设备
        2.2.2 110kV保护及公共部分
        2.2.3 原屏改造方案确定
        2.2.4 原屏改造的风险及管控
    2.3 原屏改造实施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网变电站保护原理及整定
    3.1 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3.2 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
        3.2.1 监控层设备
        3.2.2 间隔层设备
    3.3 主变保护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3.1 主变保护配置
        3.3.2 主变保护部分原理
        3.3.3 主变保护部分整定
    3.4 10kV部分保护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4.1 10kV保护部分配置
        3.4.2 10kV保护部分保护原理
        3.4.3 10kV保护部分整定
    3.5 公共部分保护配置及策略
        3.5.1 公共保护部分配置
        3.5.2 公共保护部分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网变电站方案制定及对比
    4.1 主网变电站改造所遇挑战
        4.1.1 工时问题
        4.1.2 屏位问题
    4.2 试点变电站装置型号选择
        4.2.1 技术分析
        4.2.2 10kV保护部分
        4.2.3 110kV主变保护及备自投
        4.2.4 测控装置部分
    4.3 装置对比
        4.3.1 就地安装设备
        4.3.2 组屏安装设备及测控部分
    4.4 改造方案
        4.4.1 方案一(均采用6U装置)
        4.4.2 方案二(均采用4U装置)
        4.4.3 方案三(4U和6U装置共同使用)
        4.4.4 方案四(常规综自改造)
    4.5 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网变电站改造及应用效益分析
    5.1 工程前期准备
        5.1.1 搭建调试平台
        5.1.2 计划编制
    5.2 工程实施
    5.3 总体效益对比
        5.3.1 停电时间对比
        5.3.2 工程耗时对比
        5.3.3 经济成本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110kV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变电站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特性
        1.3.1 机动灵活
        1.3.2 车载适应性强
        1.3.3 投运快捷
        1.3.4 紧凑的结构化设计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一次设计
    2.1 主变压器的设计
        2.1.1 车载变压器结构技术要求
        2.1.2 主变压器的选择
    2.2 电气主接线
    2.3 绝缘、接地及过电压保护等配置
        2.3.1 污秽及绝缘配合
        2.3.2 过电压保护
        2.3.3 接地配置与设施
    2.4 高压开关设备
        2.4.1 三工位开关
        2.4.2 断路器
        2.4.3 互感器
    2.5 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配电柜
    2.6 本章小结
3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布局
    3.1 移动式变电站的总体方案
    3.2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抗震设计要求
    3.3 电气运行技术要求及原则
        3.3.1 电气距离要求
        3.3.2 设备距离要求
        3.3.3 配电屏通道宽度要求
        3.3.4 安全防护要求
        3.3.5 电气运行原则
    3.4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各模块布局安排
    3.5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运输与固定
        3.5.1 运输速度要求
        3.5.2 选址要求
        3.5.3 固定要求
    3.6 本章小结
4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4.1 总体设计方案
    4.2 三层两网配置方案
        4.2.1 站控层
        4.2.2 间隔层
        4.2.3 过程层
    4.3 五防一体化系统
    4.4 主变及微水在线监测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5.1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5.1.1 设置要求
        5.1.2 主要服务对象
    5.2 超级电容器储能
        5.2.1 超级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5.2.2 应用注意事项
        5.2.3 模型分析
        5.2.4 超级电容器配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科右前旗索伦66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2章 现状调研分析
    2.1 电网现状
        2.1.1 兴安盟电网现状
        2.1.2 科右前旗电网现状
    2.2 索伦66kV变电站现状
        2.2.1 一次设备现状
        2.2.2 二次设备现状
    2.3 电力负荷预测
        2.3.1 负荷现状
        2.3.2 索伦地区近期新增负荷
        2.3.3 负荷发展预测
        2.3.4 近期电网建设项目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2.4.1 索伦地区电网及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2.4.2 工程建设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一次部分设计
    3.1 主要设计依据
    3.2 接入系统方案
    3.3 电气主接线
    3.4 主变压器的选择
        3.4.1 主变容量的确定
        3.4.2 调压计算
    3.5 电气计算分析
        3.5.1 潮流计算
        3.5.2 短路电流计算
    3.6 无功补偿
        3.6.1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3.6.2 无功补偿的计算及设备选择
    3.7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3.7.1 66kV中性点接地方式
        3.7.2 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
    3.8 电气设备的选择
        3.8.1 电气设备选择的原则
        3.8.2 导体的选择
        3.8.3 其他重要设备的选择
    3.9 电气设备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3.10 防雷、接地
    3.11 站用电系统及站区照明
        3.11.1 站用电系统
        3.11.2 照明
    3.12 施工过渡方案
    3.1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二次部分设计
    4.1 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4.1.1 二次系统现状
        4.1.2 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方案及规模
    4.2 调度自动化系统
        4.2.1 调度自动化现状
        4.2.2 远动系统
        4.2.3 调度数据网
        4.2.4 电能量计量系统
    4.3 变电站的自动化设计
        4.3.1 监测、监控功能
        4.3.2 配置方案
        4.3.3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4.3.4 其他二次系统
    4.4 二次设备接地、防雷、抗干扰
        4.4.1 接地
        4.4.2 防雷
        4.4.3 抗干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整体设计方案
第2章 电气总体设计方案
    2.1 工程必要性分析
        2.1.1 站址自然条件
        2.1.2 站址条件分析
        2.1.3 工程必要性分析
    2.2 电气一次方案设计
        2.2.1 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2.2.2 接入系统方案
        2.2.3 短路电流计算
        2.2.4 导体截面选择
        2.2.5 无功补偿
        2.2.6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 电气二次方案设计
        2.3.1 继电保护现状和配置
        2.3.2 配置方案
        2.3.3 保护配置
        2.3.4 直流电源系统的计算
    2.4 电气初步设计系统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次系统主变压器设计实施方案
    3.1 10kV主变压器选型
    3.2 主变压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3.3 主变压器中性点创新性设计
        3.3.1 中性点装置现状调研
        3.3.2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3.3.3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次系统高压组合电器设计实施方案
    4.1 高压组合电器的选型
        4.1.1 高压组合电器简介
        4.1.2 高压组合电器PASS与AIS、GIS的方案对比及选型
    4.2 高压组合电器特殊结构设计
    4.3 避雷器创新性设计
        4.3.1 外置避雷器装置的现状调研
        4.3.2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4.3.3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次系统中压柜的设计选型
    5.1 10kV中压开关柜选型
    5.2 10kV中压柜的平面布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次系统监控与保护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6.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
        6.1.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简介
        6.1.2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选型
        6.1.3 布置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
    6.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2.1 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
        6.2.2 综合保护功能配置
    6.3 其他二次系统
    6.4 根据主要设备选择进行平面布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和原理
    2.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原则
        2.3.1 硬件配置要求
        2.3.2 软件配置要求
    2.4 间隔层设备微机保护算法
        2.4.1 主变差动保护
        2.4.2 纵联保护
        2.4.3 测控同期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kV富山站改造的总体原则
    3.1 概述
    3.2 改造的必要性及依据
        3.2.1 改造的必要性
        3.2.2 改造依据
    3.3 改造基本原则及设计思路
        3.3.1 改造基本原则
        3.3.2 设计思路
    3.4 具体改造内容
    3.5 改造的目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20kV富山站的设计方案
    4.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
    4.2 站控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2.1 站控层设备选型
        4.2.2 站控层设备功能
    4.3 间隔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3.1 间隔层设备选型
        4.3.2 间隔层设备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kV富山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实施
    5.1 综合自动化改造管控方案
    5.2 优化调度系统验收模式
    5.3 二次部分验收条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沂水电网变电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沂水电网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电站改造方案分析
    2.1 方案分类
        2.1.1 按停电方式分类
        2.1.2 按选址分类
    2.2 设备配置
        2.2.1 国网典型设计配置
        2.2.2 典型设计配置优化
    2.3 监控、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选择
        2.3.1 变电站监控系统
        2.3.2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5kV马站变电站改造实例
    3.1 方案制定
        3.1.1 改造前状况
        3.1.2 设备配置
    3.2 改造初期阶段
        3.2.1 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
        3.2.2 改造初期阶段关键技术
    3.3 改造过渡阶段
        3.3.1 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
        3.3.2 改造过渡阶段关键技术
    3.4 改造完成阶段
        3.4.1 主要工作内容
        3.4.2 改造完成阶段关键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改造关键技术
    4.1 负荷转接设备的必要性
        4.1.1 负荷转接方案
        4.1.2 负荷转接设备选型
    4.2 小电流接地选线
        4.2.1 故障线路选线
        4.2.2 CT极性
        4.2.3 零序CT的接线
    4.3 主变方向保护
    4.4 备自投装置
        4.4.1 备自投未充电故障
        4.4.2 备自投的校验
    4.5 带负荷试验
    4.6 距离保护校验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制模拟断路器
    5.1 模拟断路器的制作
    5.2 模拟断路器的应用
        5.2.1 在备自投校验中的应用
        5.2.2 在其它工作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开源平台的蓄电池辅助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新能源发电场、变电站的集中控制改造
    1.3 现有直流系统对蓄电池的保护
    1.4 变电站、新能源电站用蓄电池在线监控发展现状
    1.5 辅助设备的控制需求与难点
    1.6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蓄电池辅助测控系统整体设计
    2.1 电站用蓄电池
    2.2 蓄电池辅助测控系统概要设计
    2.3 技术选型
    2.4 系统整体架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蓄电池相关信息采集
    3.1
    3.2 蓄电池温度测量
    3.3 环境温湿度测量
    3.4 氢气测量
    3.5 直流系统数据采集
    3.6 防抖处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蓄电池室内辅助设备控制
    4.1 开关闭环控制设计
    4.2 红外设备控制
    4.3 控制网络接口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蓄电池辅助测控平台设计
    5.1 功能模块设计
    5.2 平台搭建
    5.3 传感器失效判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宁夏电网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文章安排
第2章 月牙湖 330kV变电站设计概述
    2.1 引言
    2.2 变电站选址概述
        2.2.1 变电站选址要求
        2.2.2 月牙湖变电站选址概况
    2.3 变电站主接线概述
        2.3.1 主接线设计原则
        2.3.2 主接线形式的选择
        2.3.3 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
    2.4 配电装置选型及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4.1 配电装置选型
        2.4.2 电气设备平面布置
    2.5 主变压器选择
        2.5.1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2.5.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5.3 主变压器绕组数的选择
        2.5.4 主变压器绕组联接方式的选择
        2.5.5 主变压器调压方式的选择
        2.5.6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
        2.5.7 主变压器的确定
    2.6 站用变压器选择
    2.7 短路电流计算
        2.7.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
        2.7.2 短路电流的计算
        2.7.3 短路电流仿真分析
    2.8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计概况
        2.8.1 断路器的选择及校验
        2.8.2 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9 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1 电流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2 电压互感器选择的具体技术条件
        2.9.3 330kV、220kV、35kV侧互感器选择及校验
    2.10 继电保护配置
        2.10.1 33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0.2 220kV侧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仿真分析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设备运行及分析
    3.1 引言
    3.2 运行环境情况分析
        3.2.1 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3.2.2 预防措施
    3.3 负荷运行情况分析
    3.4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分析
    3.5 电气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5.1 变压器运行情况分析
        3.5.2 断路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5.3 隔离开关运行与故障分析
        3.5.4 互感器运行与故障分析
    3.6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3.6.1 继电保护实例故障处理及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4.1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设计概况
        4.1.1 直流母线接线方式
        4.1.2 直流系统的电源配置
        4.1.3 UPS电源系统
        4.1.4 绝缘监测装置
    4.2 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分析
        4.2.1 直流负荷的接入方式影响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
        4.2.2 直流系统直流断路器、熔断器配置级差存在的问题
        4.2.3 改进过程的系统风险识别及预防
    4.3 直流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4.3.1 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4.3.2 优化后系统结构及功能
        4.3.3 优化后系统经济性和节能性分析
        4.3.4 优化后系统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问题与优化设计
    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5.1.1 月牙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
        5.1.2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必要性
    5.2 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优化设计
        5.2.1 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原则及目标
        5.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5.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
        5.3.1 继电保护配置
        5.3.2 远动监控配置
        5.3.3 电能计量配置
        5.3.4 系统通信配置
    5.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
        5.4.1 硬件可靠性指标
        5.4.2 系统运行中的可靠性与计算
        5.4.3 优化后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测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和课题研究背景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
    1.3 110kV董官屯变电站系统概况
    1.4 选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途径和方法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2.2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原则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结构
    2.4 相关设备的使用
        2.4.1 二次设备布置
        2.4.2 直流系统
        2.4.3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
        2.4.4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4.5 元件保护配置原则
    2.5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5.1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2.5.2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2.5.3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2.6 系统调度自动化
        2.6.1 调度管理
        2.6.2 远动系统
        2.6.3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接入及二次安全防护
        2.6.4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7 系统及站内通信
        2.7.1 系统通信
        2.7.2 通道组织
        2.7.3 站内通信
    2.8 配置方案
        2.8.1 自动化系统构成
        2.8.2 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
        2.8.3 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
        2.8.4 自动化系统功能
    2.9 高级应用
    2.10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2.10.1 保护配置
        2.10.2 自动装置
        2.10.3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2.11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2.11.1 直流系统
        2.11.2 站用电系统
        2.11.3 UPS电源系统
        2.11.4 通信电源系统
        2.11.5 一体化电源监控部分
    2.12 其他二次系统
        2.12.1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2.12.2 智能辅助系统
    2.13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
        2.13.1 变电站二次设备柜体结构、外型及颜色均应统一
        2.13.2 设备组屏方案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
    3.1 监测、监控范围
    3.2 系统功能说明及性能指标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4 统计计算
    3.5 画面显示
    3.6 打印记录
    3.7 报警处理
    3.8 控制功能
    3.9 保护功能
    3.10 时钟同步
    3.11 与远程调度中心的接口
    3.12 与其他设备的接口
    3.13 维护功能
    3.14 性能及指标
        3.14.1 系统性能的具体实现
        3.14.2 主要的技术指标
4 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系统
    4.1 微机保护基础概述
    4.2 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技术原则
        4.2.1 110 、35kV线路保护配置
        4.2.2 110kV母线保护配置
    4.3 110kV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
        4.3.1 系统保护
    4.4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
        4.4.1 半周积分法
        4.4.2 导数算法
        4.4.3 两采样值乘积法
        4.4.4 正弦曲线拟合法
        4.4.5 全波傅里叶算法
        4.4.6 微分方程算法
5 结论
6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220 kV变电站二次改造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概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变电站二次系统相关理论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2.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优势分析
    2.2 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2.2.1 继电保护“四性”分析
        2.2.2 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2.2.3 二次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2.3 保护分类及原理简介
        2.3.1 保护类型
        2.3.2 差动电流保护
        2.3.3 过电压、欠电压、频率保护
        2.3.4 距离保护
    2.4 本章小结
3 22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改造方案
    3.1 凌水22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3.1.1 变电站运行状况
        3.1.2 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3.1.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3.2 凌水220 kV变电站改造方案
        3.2.1 220 kV母线保护双重化配置实现方案
        3.2.2 小电源联跳回路的改进设计
        3.2.3 程序化操作设计方针
    3.3 本章小结
4 失灵保护二次回路设计
    4.1 失灵保护功能及构成
        4.1.1 失灵保护
        4.1.2 凌水220 kV变电站失灵保护现状
    4.2 母线保护双重化失灵保护回路设计
        4.2.1 基于拆分保护动作判据的设计实现
        4.2.2 基于失灵电流判据变更的设计实现
    4.3 失灵保护回路改造设计可行性分析
        4.3.1 两种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4.3.2 设计方案的施工效率及经济性预估
    4.4 本章小结
5 备自投联跳小电源线路的改进设计
    5.1 概述
        5.1.1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原理及功能
        5.1.2 小电源线路的概念及影响
        5.1.3 CSC-246A备自投性能描述
        5.1.4 小电源联跳功能实现现状及问题
    5.2 备自投程序设计
        5.2.1 程序语言扩展
        5.2.2 主变备自投方式程序编写
        5.2.3 母联备自投方式程序编写
    5.3 小电源相关二次回路设计
    5.4 备自投改进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6 程序化操作设计
    6.1 程序化操作流程设计
    6.2 程序化操作对象设计
        6.2.1 线路间隔操作对象设计
        6.2.2 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间隔操作对象设计
        6.2.3 母联间隔操作对象设计
    6.3 控制逻辑实现
    6.4 程序化操作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仿真结果一
附录B 仿真结果二
致谢

四、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新型充电电源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D]. 赵睿昊. 吉林大学, 2020(03)
  • [2]110kV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D]. 崔玉燕.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科右前旗索伦66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设计[D]. 李祥杰.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4]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D]. 王祖程. 山东大学, 2020(11)
  • [5]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 沈华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基于沂水电网变电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 丁文杨. 青岛大学, 2019(01)
  • [7]基于开源平台的蓄电池辅助测控系统设计[D]. 伍轶聪. 广州大学, 2019(01)
  • [8]330kV变电站设计和运行问题研究[D]. 荆哲.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D]. 高玉红. 山东大学, 2015(04)
  • [10]220 kV变电站二次改造工程设计[D]. 姚振纪.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型充电电源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