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油籽、油饼和油脂的产销量和价格

世界主要油籽、油饼和油脂的产销量和价格

一、世界主要油料、饼粕和油脂的产销及价格(论文文献综述)

谢慧敏,田志宏[1](2019)在《关联产品视角下的中国油料对外依存度研究》文中提出油料对外依存度是指一国油料生产和消费依赖国际贸易取得产销平衡的程度,是一个相对指标,在不同的公式下,测算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如何构建准确的测算指标成为关键。本文详细总结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几种测算油料对外依存度的算法,并给出了各自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以进口为重点,采用折算法具体测算了油料整体及分品种油料的进口依存度。研究表明:对油料整体和分品种油料而言,以进口原料为主的贸易格局决定了折算后进口依存度与折算前进口依存度的差值呈急剧缩小态势。2017年,油料进口依存度为71%。相较于其他油料,大豆在油料进口依存度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同期进口依存度达89.36%。基于关联产品视角,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油料进口利弊评判、油料进口替代以及油料安全供给水平评估方面的研究。

谢超[2](2018)在《福建J油脂公司大豆进口业务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生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主体中占有份额正逐步增大。习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对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讲话,标志着国内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必须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内部环境。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外交和经济政策全面转向“美国优先”,从多边主义转向单边主义,并不断付诸实践,反映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这一客观的外部环境,正面临适应能力危机。福建J油脂公司,作为油脂油料生产型企业,原料采购源自国外,产成品销售在国内。企业面临国内外客观经济环境双重考验,提升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已迫在眉睫。再者,国际结算货币汇率波动频繁,产成品价格震动幅度巨大,对于企业的经营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与挑战,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生产经营利润压缩甚至是亏损的可能。为有效防范上述风险,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并确切落实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上提出的“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政策,福建J油脂公司在风险应对、规避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并意图付诸于实践。本文选取福建J油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风险管理有关理论与方法,对福建J油脂公司进口大豆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经过分析后,将各个业务流程总结归纳为几个重要的业务环节,识别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市场风险,再进行详细的评价,基于历史发生概率统计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化计算,提出相应的汇率风险应对策略和商品价格应对策略,以及运用汇率衍生品和商品衍生品进行空头套期保值的理论测算、可行性分析。最后进行策略的保障实施,制定相关的制度,调整现有的组织框架,为策略落实,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基础与人力资源。希望通过对福建J油脂公司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能为同类型企业在类似问题上提供参考价值,也为其它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的提出提供借鉴的意义。以致于将理论的研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以期达到市场风险应对的实际目的。

陈静[3](2014)在《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温光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油菜生长,是我国最具油菜种植优势的区域之一。湖北省是我国最大的油菜主产省,一直以来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均占全国总量的1/6。近年来,湖北油菜籽加工业发展迅速,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但现有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面临较大限制,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湖北菜籽油产品在国内的认同度较低,难以匹敌沿海及国外油脂加工企业。双低菜籽油的营养保健价值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被业界誉为“东方橄榄油”,湖北省油菜生产的双低化率居全国第一位,但湖北优质菜籽油多被作为调和油的一种成分加以利用,未能被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充分认识,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在湖北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市场优势,探索出了产业化经营的多种组织形式,但仍存在着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易断裂等问题。“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作为国内油菜生产的“龙头”,探索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湖北油菜产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期望能为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油菜产业区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希冀能为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案例。本文以湖北油菜的产业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线,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制度经济、博弈论、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层面对湖北油菜产业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剖析湖北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十个部分,各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言。本章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农业(油菜)产业的基本理论。这一章着重阐述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如分工协作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并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评判标准、局限性以及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概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是湖北省油菜生产的历史变迁与基本事实。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湖北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首先弄清湖北油菜生产的基本状况,本章着力阐述了当前湖北油菜生产的演变历程、总量特征、地区分布、生产成本、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情况,重点分析了湖北省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需求状况。第四章是湖北省油菜加工利用的基本概况。首先分析了湖北油菜的加工现状,接着分析了湖北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了小型加工厂的发展情况,最后研究了油菜加工利用的技术需求情况。第五章是湖北省油菜产品市场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湖北省油菜的市场销售状况,并对目标市场按照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特征进行了细分,最后分析了湖北油菜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第六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研究。首先阐述了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接着从农户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最后指出了当前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化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在分析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第八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利益分配机制分析。油菜产业关系到政府、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等多方利益主体,本章利用经济博弈模型,分析了油菜产业发展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要在计划决策、服务机制、要素投入整合、利益分配、激励约束、组织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第九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整体绩效评价。首先研讨了农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及构成,然后分析了衡量油菜产业水平的指标体系,最后评价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整体运行绩效。第十章是加快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一章主要阐述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马园园[4](2009)在《基于品目细分的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油料作物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贸易农产品之一,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产业。同时,油料作物作为我国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油料产业目前面对很严峻的现状: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提高、人口增长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我国对油料油脂及其他加工品需求迅猛增加,但同时我国油料耕种面积日益减少,单产徘徊不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致使我国油料产品消费依赖进口程度大。其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油料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更大的冲击,世界油料作物生产的变化以及国际油料价格的变动都将对中国油料的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油料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并且在哪些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安排油料生产,同时借助进出口贸易实现中国油料的供需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本文综合利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项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运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构建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中国海关协调编码(HS96)将我国油料作物进出口产品分为20个品目,分别运用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1997-2006十年来进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且在测算过程中对各类指标进行适度修改,更大程度减小误差。结果得到我国油料作物整体处于进口,除花生、芝麻等少数品目具有竞争优势外,其他品目处于竞争劣势,以大豆和棕榈油为主要进口品目。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我国油料产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我国我国油料作物生产方式传统,比一些发达国家生产效率低;油脂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规模小,成本高;质量标准与国际有一定的差距,油料出口门槛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等,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赵丽佳[5](2009)在《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贸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植物油产品消费增长明显加快。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植物油产品的进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由于植物油产品的大量进口,中国油料(主要是大豆和油菜籽)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种植效益低下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同时,随着植物油市场的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植物油加工业,逐渐形成对中国植物油加工业的垄断局面。另外,植物油产品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国内价格不仅受国内供求的影响,还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表现出趋同性。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植物油价格上涨成为国内CPI攀升的重要因素,对居民生活和宏观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植物油产品进口依赖性不断提高对我国植物油产业和国民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引起了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恢复国内油料生产,控制植物油价格波动。尽管如此,随着我国对植物油市场开放的入世承诺兑现,以及多哈回合谈判的深入,中国植物油市场的贸易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植物油产业将面临未来更猛烈的进口冲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有可能更高。同时国际上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保障程度降低。植物油产品的进口形势依然严峻,国内油料生产和植物油加工业发展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本研究试图以植物油产品的进口贸易为突破口,分析进口影响因素、进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口对我国的影响,找到应对进口冲击的对策,以壮大国内植物油产业,提高植物油自给率和本国社会福利。本研究基于植物油产品进口,选择了大豆、油菜籽、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这五种进口量和国内消费量较大的产品进行分析。全部研究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分析了中国在植物油产品进口中存在的规律和问题,进口对国内植物油产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第一章是研究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展望。第二章是对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概况的介绍。主要包括1987—2008年期间植物油产品进出口总量变化情况,植物油产品进口的品种构成,主要植物油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变化情况及其进口来源地构成,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本章分析发现中国是植物油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口来源地非常集中,中国植物油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进口在世界市场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大豆、棕榈油和豆油的第一大进口国。第三章对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将各因素纳入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每种植物油产品的进口影响因素都各不相同,大豆进口量对收入和价格变量(包括汇率)的变化都很敏感;油菜籽的进口主要是弥补国内产量的不足,以满足菜籽油的生产;棕榈油进口受国内需求和进口价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豆进口的替代;豆油和菜籽油进口都主要是对大豆和棕榈油进口的替代。1996年大豆进口关税降低使大豆和棕榈油进口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入世对菜籽油进口有明显影响,而对油菜籽和豆油的影响不大。第四章是对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来源地的分析。本章介绍了世界植物油产品市场的主要进出口国及市场垄断竞争格局,发现在世界植物油产品市场上,卖方和买方市场都是寡头垄断市场,但卖方的垄断程度高于买方。然后运用AIDS模型分析了主要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发现随着中国对植物油产品支出水平的提高,中国将对巴西大豆和豆油、加拿大油菜籽、印尼棕榈油和德国的菜籽油有强劲的需求。最后通过测算进口依赖性系数分析了中国对主要进口来源国的依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相对来说是有保障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五章分析了植物油产品国内外价格、进口价格中间存在的规律。首先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中国植物油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内外市场整合,同时各产品之间也是整合的关系,国内价格被动的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外的价格波动会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到国内市场。在对进口价格的分析中发现,作为进口大国的中国往往进口价格与进口数量同步波动,没有进口定价权,使得中国植物油产品行情容易被国际价格主导,国内的油料种植户和本土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利益受损。第六章分析了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对植物油产业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大量的进口使国内植物油产业处于危机状态。如果不重视发展国内生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植物油产品进口会对国内生产造成较大冲击。进口定价权的缺失导致进口福利损失严重,植物油产品的大量进口和外资垄断加工业使国内生产者福利受损,转基因植物油产品进口威胁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国内生态环境安全。最后一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归纳前面第二章到第六章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政策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总体思路就是以保护国内生产者利益和产业安全为主,兼顾消费者利益;以国内支持和调控政策为主,辅之以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如果这些政策得以实施,中国的社会福利将提高。总之,通过全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如大豆和棕榈油在国内收入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会增加进口量;随着中国对植物油产品支出水平的提高,中国将对巴西大豆和豆油、加拿大油菜籽、印尼棕榈油和德国的菜籽油有强劲的需求。同时看到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中存在的问题,如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生物能源的发展降低了国际市场的可靠性;缺乏进口“定价权”;植物油产品的大量进口使中国植物油产业处于危机状况,降低了社会福利。针对这些规律和问题,笔者提出了以生产支持、价格调控和扶持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政策,以及以进口策略、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和农业谈判对策为主的贸易政策措施体系。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实现中国植物油产业的发展壮大,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吴彬彬[6](2008)在《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油菜生产国。江苏是中国的油菜大省。江苏油菜产业对中国油菜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油菜产业创造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效益不容忽视。江苏油菜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油菜的育种,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社会服务等环节,江苏油菜产业面临的竞争也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合了油菜产业各个环节的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根据分析,江苏油菜产业链各环节本身相对地不发达,各个环节间的联系也较为松散,整体的效率较低,同时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如何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提高油菜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水平并把各环节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江苏省油菜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当前江苏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产业链角度,依据效率和公平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江苏油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了产业链增值效益,产业链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行为方式以及产业链整体的效率和公平,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建议.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江苏油菜产业链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描述与分析过程中,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江苏油菜产业链各环节及整体效率和公平的研究,认清了江苏油菜产业链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的竞争力,应从环节调整和重构方面入手。生产环节上要提升油菜籽质量,走“双低油菜产业化”之路,抓好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工环节上要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培育油菜产品品牌。市场环节上要整合市场体系.产业链利益分配环节上要注意协调好利益分配关系。另一方面应从缩小整体差距入手,延伸产权改革领域,盘活产业一体化经营主体,发展中介组织,提升农户市场交易主体地位,规范油菜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应充分利用WTO中的有关政策,提高油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是把油菜业的发展研究纳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链构成各个环节和产业链整体两个维度研究江苏省油菜产业发展。可能的创新在于:(1)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和油菜作物生产加工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江苏油菜产业链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属于交叉研究范畴,这一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2)目前对江苏油菜产业链的效率和公平,特别是产业链中农户、龙头加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油菜产业链帕累托最优的研究在产业化研究领域中还嫌不足.本论文的研究将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解铁民[7](2008)在《干法挤压膨化菜籽油脂及粕品质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挤压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植物油脂加工工业,现在国外已把挤压膨化机作为油脂浸出厂中的标准设备。与传统的制油工艺相比,它具有提高浸出设备的生产能力、加快油脂浸出速度、降低能耗等优点。目前,在菜籽制油工业中应用的挤压膨化机都属于湿式高含油油料挤压膨化机。由于在处理过程中喷入了大量的水蒸汽,因此在膨化处理后还需进行适当的烘干加工,增加了工艺流程,造成能源的浪费。申德超教授研制出了干式高含油油料挤压膨化机,简化了工艺、减少设备投资、降低加工成本。本试验将此干式高含油油料挤压膨化机应用于菜籽的挤压膨化加工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套筒温度进行调整,添加模孔长度作为试验影响因素,对菜籽挤压膨化浸油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以榨笼段出油率和粕残油率等为考察指标寻找挤压膨化参数的合理组合。通过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研究模孔长度、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水分对挤压菜籽工艺中挤压机生产性能及功耗产量进行研究,同时对菜籽挤压油和菜籽饼粕的品质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①在菜籽挤压膨化浸油预处理工艺方面:干法挤压膨化菜籽制油,当水分降低到6%以下时,会产生不出油并且“闷车”的现象发生。发现腔体内的物料呈现硬度极大类似于塑料状的形态。分析原因是在低水分的原料中的蛋白质在热和高压下的作用下,分子间的疏水集团瞬间形成胶联,而油脂分子被锁在网状的空间内不能流出。所以,出现不出油及“闷车”现象的发生。通过验证试验证明,干法挤压膨化可以将粕残油率降低到1%以下。运用模糊综合判定法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利用响应面构建数学模型,用神经网络对得到的评定值进行预测,为保证粕残油率低、高出油率,当模孔长度x1=50mm,模孔直径x2=6mm,套筒温度x3=125℃,螺杆转速x4=25rpm,物料水分x5=6.3%时,有最大值综合评定值为1.697。②对挤压油油脂品质方面的研究有如下结果:通过挤压膨化制得的挤压油与传统工艺制得压榨油进行比较,在过氧化值和酸价两项影响油脂重要品质的指标上都远低于传统压榨油,并且过氧化值远低于国家三级油标准,酸价达到或接近国家三级油标准:对烟点进行测定发现烟点值高于传统压榨油的烟点,同时一些烟点测定值高于二级油205℃的国家标准(GB1536-2004)。对膨化挤压油的磷脂进行测定,其范围为0.01%~0.08%,测得传统工艺压榨油样品中磷脂含量为0.217%,可以看出膨化挤压油中磷脂要远低于传统工艺压榨油脂。通过罗维朋比色计对油脂色泽的测定可以看到,挤压膨化得到的油脂的色泽为黄32~32.2,红29~3.0,色泽比国家三级油标准黄35,红4.0浅,可以节省部分脱色费用,同时和传统工艺生产的压榨油相比较,可以看到色泽浅,油脂清亮透明。③对油脂中脂肪酸总量进行研究有如下结果:可以建立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等脂肪酸总含量变化的方程。对不饱和脂肪酸而言,模孔长度对其影响的因子最小,套筒温度对其影响非常重要,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亚油酸总量中影响大小为第一位,而在亚麻酸总量中占第二位,其影响因子都在1.8以上,而模孔直径的影响因子的变化较大。同为18个碳原子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所含不饱和键的数目不同,其变化规律是不同样的,这可能是其化学稳定性不同造成的。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低芥酸品种的菜籽,对于人们感兴趣的芥酸含量的变化,我们进行回归分析后,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在0.16%~0.98%之间。④对浸出粕中抗营养因子和蛋白质的氮可溶性指数(NSI)的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通过干法挤压膨化菜籽制油,挤压加工对浸出粕中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有一定影响;对可溶性蛋白质来说挤压对其影响较大,测定值变化范围在33.21%~54.32%之间。

刘春明[8](2008)在《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同时开发生物质能源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方向之一,当前世界各国对生物质能的研发非常重视。其中重要的一项分支就是以油料作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成的生物柴油。由于生物柴油是一种可替代石化柴油的清洁安全的新型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和可再生性,属理想的“绿色能源”,因而在能源危机的今天备受重视。选择油料产业与能源产业的交叉领域生物质能特别是生物柴油为契合点,研究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不仅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在阐述国际油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结合当今我国油菜产业和能源需求的现状,指出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油菜籽原材料的产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而在产业经济学、地理经济学、集群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理论指导下,针对这两个问题,运用博弈理论、系统基模等方法建立研究模型,对油菜产业的组织发展模式展开分析研究,探索可持续的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之路。并立足于油菜产业,解决生物柴油发展过程中的上游环节——原材料供给问题,以确保油菜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的原料需求。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言。论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框架。研究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选择对油料产业同能源产业的交叉领域生物质能特别是生物柴油展开研究,探索可持续的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之路,立足于油菜产业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生物柴油发展过程中的上游环节—原材料供给问题,确保油菜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的原料需求。第二章: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相应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理论与农业产业化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政府行为相关理论。第三章:世界油菜产业与生物能源发展概述。描述世界油菜产业的发展概况与生物能源的基本发展态势。经过新中国建国50多年、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大国。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是面向“十一五”及2020年,能源发展仍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些矛盾在新的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能源发展面临四大压力:能源供应的压力,能源需求的压力,能源节约的压力和能源环保的压力。油菜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最理想的原料来源。大力发展油菜生物柴油,既能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做出重要贡献,也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利于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迄今为止,我国油菜生物柴油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目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丹麦、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对生物柴油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第四章: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现状分析。分析研究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现实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起步晚,给我们发展生物柴油工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后发优势,使我们有机会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宝贵的推广经验,经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制约油菜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原料成本较高,国外由于政府采取了税收减免、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使得油菜生物柴油产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我国至今尚未针对生物柴油产业出台一套扶持、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制约了我国油菜生物柴油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五章: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组织模式分析。通过博弈分析推导出适合我国油菜产业采用的四种组织模式。油菜产业的发展要想达到能源化的原料供给保障要求,应采取生产要素结构升级、需求引导、相关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等对策,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发展模式,构建油菜产业集群,培育油菜产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抓住生物能源发展的有利契机,促进油菜产业新的发展。通过严谨的博弈分析表明,我国油菜产业可以有四类可供选择的组织发展模式,即集群发展模式,依托发展模式,带动发展模式,联合发展模式。第六章:我国油菜生物柴油的产业化与政策环境分析。针对我国油菜生物柴油进行了产业化分析与政策环境分析。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起步不久,且率先在民营企业实现。发展生物柴油,技术不是问题。真正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关键是原料的供应。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未对其实行扶持或优惠政策,更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和实施产业化战略。为加快生物柴油的发展,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作用,尚需要通过应用试验来摸索生物柴油的使用性能,建立统一的产业规范(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应用体系等),宜积极探讨美国、欧洲等生物柴油产业规范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生物柴油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逐渐改进完善,最终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和产业规范。第七章:促进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建议。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促进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促进油菜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政策、实行产业集群化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加强质量监控、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几方面。

彭可茂[9](2007)在《中国油菜产业—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油菜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论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国油菜产业进行综合研究。论文以中国油菜产业运作的交易费用和利益主体的合约选择行为切入点,通过SCP分析范式和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信息与合约的不完全性、交易频率等范畴,针对中国油菜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问题与特征,研究了油菜产业的主体行为特征、制度变迁因果、组织结构演进与经济绩效提升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特征,探索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变量的影响中国油菜产业的产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效率、经济绩效与福利效用的运作机理及实现途径。论文最后设计出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为发展中国油菜产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实的政策决策参考。论文主要回答了以下一些问题:对当前中国油菜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成因从制度角度做出解释。对中国油菜产业组织的运行绩效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并从产业组织制度安排和产业主体行为选择方面剖析原因,进而提出关于油菜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运行绩效的一般性结论。对政府油菜产业相关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参考。在对油菜产业进行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主体绩效为目标,提出油菜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途经,构建高绩效的油菜产业市场运行组织模式,引导和推进油菜产业组织的创新和产业技术的升级。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言,在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内容、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论文的整体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主要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明确了论文的一些主要概念,随后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交易经济学与合约选择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文献,为研究工作铺垫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将自1949年以来的生产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评述了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其原因,阐释了技术进步特征和区域分布。进而以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和灰色关联理论模型为分析手段,对中国油菜的投入—产出进行了深入分析,测算了技术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要素产出特性、规模效益、要素关联度及排序等,并比较了三种测算结果。最后,根据CD生产函数结论,预测了国内未来30年的产量。第四章以油菜产业的生产组织运作的合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形式产业组织的合约选择所带来的绩效为主线,以湖北省油菜产业组织为案例,着重研究了“公司(+基地)+农户”型、“专业合作协会+企业+农户”型和“纵向一体化”型油菜产业组织,对不同的产业组织在存在基础、组织结构、利益联结方式、运行方式、运行绩效等方面做了对比研究,为油菜产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第五章从植物油加工业的历史、现状与特征入手,在油菜加工行业的组织特性、竞争结构、市场结构、行业壁垒等方面分析了油菜加工行业组织结构。进而在研究行业企业行为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经营绩效和行业规模经济这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油菜加工业的交易行为与合约行为。行业经营绩效从全行业及区分产权的经营成果及资本运营绩效上展开研究;规模经济从全行业及区分产权的不同规模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政策改进提供了思路。第六章首先从供需的角度测算并分析了居民食用植物油及菜籽油的消费状况与特征。其次,多角度地研究了居民食油购买行为特征。第三,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通过求解中国城乡居民食油的各种需求弹性,揭示了城乡居民食油消费行为与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四,运用1998年~2004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结构、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对研究。最后,探讨了中国食油发展的发展方向,为及时调整食油的生产、加工、流通和外贸结构、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了依据。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探讨。本章总结了油菜产业在如下方面的研究结论,包括:生产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等,及主要产业组织形式的绩效比较;加工环节的产业集中度、品牌市场占比、行业壁垒、不同产权的经营绩效、资本运营及规模经济;消费环节的购买行为介入度、品牌意识与偏好度、需求弹性、消费变动趋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针对油菜生产效率特征,提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针对油菜产业组织的行为与绩效特征,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建议;针对油脂加工行业结构与行为特征,提高行业绩效的政策建议;针对居民食油消费行为特征,提高社会剩余的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选题接触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和合约选择为核心,对中国油菜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其选题接触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第二,研究范畴有别于以往文献。本文以中国油菜产业的交易费用和合约选择为切入点,并将中国油菜产业分解为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环节,分别研究了中国油菜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经济效率问题,从而明显地有别于以往文献的研究范畴。第三,构造了一个基于SCP分析与新制度分析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组织绩效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着力对引致“绩效”的产业结构及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并把研究重点放在影响农业经济运行“绩效”的制度变量之上,不仅使制度变量内生于经济运行分析当中,并在对农业产业组织绩效问题的研究方面实现了新古典研究范式与新制度方法的融合。第四,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和定量分析。本文运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和定量分析,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模型的设定和运算,对中国油菜产业进行综合研究,并设计出相关的对策与措施。

章胜勇[10](2005)在《中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及生产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匮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口的刚性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逐年攀升,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品种结构和数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从总体上看虽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局面,但油料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使部分油料作物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加上耕地资源有限,中国国内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已经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需要大量进口油料作物或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油料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油料作物生产的变化以及国际油料作物市场价格的变动都将对中国油料的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作为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的大豆在进口过程中引发的两次大豆危机,在中国的大豆生产和加工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高度重视之后,对于油料安全问题同样也应该引起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中国国内的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安排油料作物生产,同时借助进出口贸易实现中国油料的供求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实际,以成本收益资料为基础,主要运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社会成本收益法对中国三种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花生和油菜生产的国际比较优势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生产上的差别,探讨了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生产的国内地区间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和油菜的国际比较优势方面,大豆和油菜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而花生则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比较优势水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在油料作物的生产方式上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主要优势,而国外在大豆和油菜的生产上基本是以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大量替代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造成中国大豆和油菜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花生的生产方面,由于花生生产的特殊性,劳动力在花生生产过程中的难以被大量替代,使得中国在花生的生产上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生产的国内地区间比较优势方面,通过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受到不同地区土壤、气候、温度、水分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各地在不同油料作物生产方式或生产要素投入构成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品种的油料作

二、世界主要油料、饼粕和油脂的产销及价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主要油料、饼粕和油脂的产销及价格(论文提纲范文)

(1)关联产品视角下的中国油料对外依存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概念和产品口径界定
4 油料对外依存度测算及探讨
    4.1 对外依存度测算
    4.2 测算结果的进一步探讨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2)福建J油脂公司大豆进口业务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2 有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风险
        2.1.1 风险概念
        2.1.2 风险类别
    2.2 风险管理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3 市场风险及风险应对策略
        2.3.1 市场风险概念
        2.3.2 市场风险类型
        2.3.3 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3 福建J油脂公司及其大豆进口业务简介
    3.1 企业基本情况
    3.2 福建J油脂有限公司大豆进口业务简介
        3.2.1 进口大豆压榨业务
        3.2.2 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业务
    3.3 福建J油脂公司大豆进口业务流程分析
4 福建J油脂有限公司大豆进口业务市场风险识别
    4.1 市场风险识别
    4.2 业务环节汇率风险识别
    4.3 业务环节商品价格风险识别
5 福建J油脂公司大豆进口业务市场风险评价
    5.1 运输环节汇率风险评价
        5.1.1 运输环节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
        5.1.2 运输环节汇率风险发生的概率
    5.2 商品价格风险评价
        5.2.1 运输环节商品价格风险造成的损失
        5.2.2 运输环节商品价格风险发生的概率
6 福建J油脂公司市场风险应对策略及策略可行性分析
    6.1 福建J油脂公司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6.1.1 汇率风险应对策略
        6.1.2 商品价格风险应对策略
    6.2 福建J油脂公司市场风险应对策略可行性分析
        6.2.1 经济因素分析
        6.2.2 技术因素分析
        6.2.3 人员因素分析
7 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制度与管理流程保障
        7.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7.1.2 制定相关制度
        7.1.3 制定衍生品对冲交易相关流程
    7.2 组织架构保障
    7.3 风险应对策略支持保障
        7.3.1 采销数据支持保障
        7.3.2 信息技术系统保障
    7.4 人力资源保障
        7.4.1 金融产品合规人员
        7.4.2 金融产品交易人员
        7.4.3 金融产品风控人员
        7.4.4 金融产品财务人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研究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农业(油菜)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2.1 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2.1.1 分工协作理论
        2.1.2 产业组织理论
        2.1.3 交易费用理论
    2.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况
        2.2.1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界定
        2.2.2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与发展
        2.2.3 农业产业化的评判标准
        2.2.4 农业产业化的局限性
        2.2.5 我国油菜产业概况
第3章 湖北省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3.1 湖北油菜生产的演变历程
        3.1.1 长期稳定增长,短期动态调整
        3.1.2 耕地面积减少,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增长
        3.1.3 油菜总产与单产呈强线性关系
    3.2 湖北油菜生产概况
        3.2.1 总量特征
        3.2.2 地区分布
        3.2.3 湖北油菜生产的主要特征
    3.3 湖北油菜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变量与数据
        3.3.2 理论与方法
        3.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4 湖北油菜生产成本状况分析
        3.4.1 生产成本构成
        3.4.2 生产成本变动及其结构变化
    3.5 湖北油菜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3.5.1 研究方法
        3.5.2 变量与数据
        3.5.3 测算结果及分析
        3.5.4 湖北油菜生产单要素贡献率分析
    3.6 湖北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需求分析
        3.6.1 油菜种植户样本特征
        3.6.2 油菜新品种的技术选择
        3.6.3 油菜新技术推广方式的选择
        3.6.4 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湖北省油菜加工利用分析
    4.1 湖北油菜的加工现状
        4.1.1 油脂加工企业概况
        4.1.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湖北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4.2.1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4.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发展状况
        4.3.1 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发展现状
        4.3.2 当前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存在的原因
    4.4 湖北油菜加工利用的技术需求分析
        4.4.1 油菜产业标准化和食用油安全技术
        4.4.2 油菜精深加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
        4.4.3 产业信息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4.4.4 油菜加工节本增效技术
第5章 湖北省油菜销售市场研究
    5.1 湖北油菜的市场销售状况
        5.1.1 油菜籽市场销售状况
        5.1.2 加工产品市场销售状况
    5.2 目标市场细分
        5.2.1 地理细分
        5.2.2 人口细分
        5.2.3 心理细分
        5.2.4 行为细分
    5.3 市场结构分析
        5.3.1 市场集中度
        5.3.2 产品差异化
    5.4 市场行为分析
        5.4.1 投资策略
        5.4.2 研发策略
        5.4.3 产品经营策略
    5.5 市场绩效
        5.5.1 市场供需规模与供需缺口
        5.5.2 行业利润与企业盈利水平
        5.5.3 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
第6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研究
    6.1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1.1 国家经济技术服务机构
        6.1.2 龙头企业兴办的服务机构
        6.1.3 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服务机构
        6.1.4 个人兴办的服务机构
        6.1.5 合作、入股模式构建的服务机构
    6.2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质量
        6.2.1 社会化服务需求程度分析
        6.2.2 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分析
    6.3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
    7.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
        7.1.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纵向一体化组织形式
        7.1.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横向一体化组织形式
    7.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7.3 湖北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第8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8.1 油菜产业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
        8.1.1 企业与农户的博弈
        8.1.2 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博弈
        8.1.3 政府与农户的博弈
        8.1.4 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博弈
        8.1.5 龙头企业之间的博弈
    8.2 油菜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8.2.1 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
        8.2.2 产业链主体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
        8.2.3 油菜产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8.3 油菜产业发展机制创新
        8.3.1 计划决策与服务机制创新
        8.3.2 要素投入整合机制创新
        8.3.3 利益分配与约束机制创新
        8.3.4 制度和组织机制创新
第9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评价
    9.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9.2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9.2.1 规模体系
        9.2.2 产业一体化体系
        9.2.3 产业链体系
        9.2.4 效益体系
        9.2.5 社会化服务体系
        9.2.6 其他相关体系
    9.3 衡量油菜产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9.3.1 油菜产业规模体系
        9.3.2 油菜产业一体化体系
        9.3.3 油菜产业链体系
        9.3.4 效益体系
        9.3.5 社会化服务体系
        9.3.6 其他相关体系
        9.3.7 油菜产业化水平变化值的度量
    9.4 湖北油菜产业化水平的绩效分析
        9.4.1 效率绩效分析
        9.4.2 交易成本绩效分析
        9.4.3 区域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9.4.4 信息化绩效分析
        9.4.5 城市化绩效分析
        9.4.6 乡镇企业活力绩效分析
第10章 加快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10.1 湖北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10.1.1 发展原则
        10.1.2 总体思路
    10.2 加快湖北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0.2.1 科学布局,推进板块基地建设
        10.2.2 落实惠农政策,推动冬闲耕地开发
        10.2.3 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0.2.4 以品牌为导向,支持龙头企业推进精深加工
        10.2.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品目细分的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油料作物研究现状
        1.2.1 加入WTO对我国油料作物贸易的影响
        1.2.2 对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评价
        1.2.3 对油料作物区域性布局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依据与测算方法
    2.1 国际竞争力的本质与内涵
        2.1.1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2.1.2 国际竞争力的主体与分析范式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2.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回顾
    2.3 本文对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方法
        2.3.1 显示性指标
        2.3.2 分析性指标
    2.4 数据来源
第三章 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
    3.1 油料作物产业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比较
        3.1.1 我国与四大油料出口国的油料国际市场占有率
        3.1.2 各国具体油料作物分品目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3.2 油料作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3.2.1 我国与四大油料出口国油料品目的RCA指数分析
        3.2.2 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品目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动态分析
    3.3 我国油料作物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测算
        3.3.1 我国与四大油料出口国油料品目的NTB指数分析
        3.3.2 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品目的NTB指数动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分析
        4.1.1 成本与价格
        4.1.2 质量与安全
        4.1.3 生产力水平、品质资源和技术
    4.2 影响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分析
        4.2.1 生产要素条件
        4.2.2 国内市场需求情况
        4.2.3 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4.2.4 经营主体状况
    4.3 影响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4.3.1 政府作用
        4.3.2 市场机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5.1 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与国际相接轨
    5.2 加大油料科技投资与科研,推动基础设施与品种双改良
    5.3 规划合理的农业结构,加大油料生产扶持力度
    5.4 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引导大、中型油脂加工企业
    5.5 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油料生产的政府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关于植物油产品进口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
        1.4.2 运用AIDS模型对进口来源地需求弹性的相关研究
        1.4.3 对植物油产品市场整合的研究
        1.4.4 对进口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1.4.5 运用Armington模型对农产品贸易的相关研究
        1.4.6 植物油产业安全的相关研究
    1.5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说明与不足之处
        1.5.1 几点创新说明
        1.5.2 不足之处
    1.6 研究展望
第二章 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概况
    2.1 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与进口品种结构
        2.1.1 植物油产品的进出口数量
        2.1.2 植物油产品的进口品种结构
    2.2 主要植物油产品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2.1 大豆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2.2 油菜籽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2.3 棕榈油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2.4 豆油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2.5 菜籽油的国际贸易流量变化
    2.3 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3.1 大豆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3.2 油菜籽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3.3 棕榈油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3.4 豆油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3.5 菜籽油的进口来源地结构
    2.4 中国植物油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需求的影响因素
        3.1.1 需求因素
        3.1.2 供给因素
        3.1.3 价格因素
        3.1.4 进口贸易政策
    3.2 植物油产品的进口需求方程
        3.2.1 模型和方法
        3.2.2 关于数据的几点说明
        3.2.3 大豆的进口需求方程
        3.2.4 油菜籽和豆油的进口需求方程
        3.2.5 棕榈油的进口需求方程
        3.2.6 菜籽油的进口需求方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植物油产品的市场格局及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4.1 植物油产品的全球市场结构
        4.1.1 市场集中度指标
        4.1.2 植物油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
        4.1.3 卖方市场结构
        4.1.4 买方市场结构
    4.2 中国植物油产品对各进口来源地的需求弹性
        4.2.1 AIDS模型
        4.2.2 进口来源地的选择
        4.2.3 参数估计结果
        4.2.4 支出弹性
        4.2.5 价格弹性
    4.3 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依赖性
        4.3.1 指标的计算方法
        4.3.2 进口依赖性的测算
        4.3.3 生物能源的发展使国际市场的可靠性下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油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整合与中国进口“定价权”
    5.1 国内外市场整合
        5.1.1 研究方法
        5.1.2 对数据的说明
        5.1.3 平稳性检验
        5.1.4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5.1.5 Johansen协整检验
        5.1.6 误差修正模型(VECM)
        5.1.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1.8 脉冲响应函数
    5.2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的“大市场悖论”
        5.2.1 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的关系
        5.2.2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大市场悖论”的判断
    5.3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定价权缺失问题
        5.3.1 进口定价权缺失程度的衡量
        5.3.2 中国丧失定价权的原因
        5.3.3 定价权缺失的危害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进口对中国植物油产业安全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6.1 中国植物油产业的安全状况
        6.1.1 产业安全指标
        6.1.2 中国植物油产业安全指标值
        6.1.3 中国植物油产业安全评价
    6.2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的Armington弹性估计
        6.2.1 Armington替代弹性
        6.2.2 弹性估计结果
    6.3 进口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6.3.1 对进口福利的影响
        6.3.2 对油料种植者的影响
        6.3.3 对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影响
        6.3.4 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6.3.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3.6 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植物油产品进口贸易的政策设计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设计的总体思路
        7.2.1 政策定位
        7.2.2 进口贸易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关系
    7.3 国内政策设计
        7.3.1 油料生产支持政策
        7.3.2 价格政策
        7.3.3 植物油加工企业扶持政策
    7.4 贸易政策设计
        7.4.1 进口策略
        7.4.2 技术壁垒
        7.4.3 贸易救济
        7.4.4 农业谈判
    7.5 对政策福利效果的基本判断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六、相关概念说明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成本交易经济学
    二、网络理论
    三、价值链理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江苏油菜产业链各环节的分析
    一、生产环节的分析
    二、加工环节的分析
    三、销售环节的分析
    四、对社会服务环节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江苏油菜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与公平研究
    一、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的效率研究
    二、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的公平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提高江苏省油菜产业链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对江苏省油菜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建议
    二、提高江苏省油菜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公平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干法挤压膨化菜籽油脂及粕品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菜籽油在植物油中的地位
        1.1.2 菜籽和菜籽油的化学特性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传统制油工艺
        1.2.2 菜籽现代制油工艺
        1.2.3 挤压膨化浸出制油工艺的优点
        1.2.4 高含油料挤压膨化设备的研究现状
        1.2.5 低温制油的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菜籽挤压膨化浸油预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1.3.2 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对菜籽挤压油的品质的影响
        1.3.3 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对菜籽饼粕质量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原料
    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物料粒度及套筒温度的确定
    3.2 菜籽直接挤压膨化试验
        3.2.1 不同挤压参数对粕残油率的影响
        3.2.2 不同挤压参数对膨化物含油率的影响
        3.2.3 挤压膨化对榨笼出油率的影响关系
        3.2.4 最佳挤压参数的确定
        3.2.5 小结
    3.3 挤压参数对生产率和单位功耗产量的影响
        3.3.1 挤压参数对生产率的影响关系
        3.3.2 挤压参数对单位功耗产量的影响
        3.3.3 小结
    3.4 菜籽挤压油品质的研究
        3.4.1 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油碘价的影响
        3.4.2 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3.4.3 不同挤压参数对油脂酸价的影响
        3.4.4 挤压油其它指标的测定
        3.4.5 与传统工艺制得的油脂的比较
        3.4.6 小结
    3.5 不同挤压参数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5.1 不同挤压参数对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影响
        3.5.2 不同挤压参数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关系
        3.5.3 不同挤压参数对油脂中棕榈酸总量的影响
        3.5.4 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油中油酸总含量的影响
        3.5.5 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油中亚油酸总量的影响
        3.5.6 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油中亚麻酸含量的影响
        3.5.7 小结
    3.6 不同挤压参数对浸出粕的影响
        3.6.1 不同挤压参数对浸出粕中单宁含量的影响关系
        3.6.2 不同挤压参数对植酸含量的影响关系
        3.6.3 不同挤压参数对氮水溶性指数(NSI)的影响
        3.6.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发表文章

(8)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3.2 国外生物柴油生产应用现状
        1.3.3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应用现状
        1.3.4 生物柴油原料选择现状
    1.4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
2 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发展理论与农业产业化理论
        2.1.1 产业发展理论
        2.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2 技术创新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2.4 产业集群理论
        2.4.1 外部经济理论
        2.4.2 集聚经济理论
        2.4.3 交易费用理论
        2.4.4 新竞争理论
    2.5 政府行为相关理论
3 世界油菜产业与生物能源发展概述
    3.1 油菜产业的发展概况
        3.1.1 世界油菜产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世界油菜的分布
        3.1.3 油菜在世界油料作物中的地位
        3.1.4 油菜品种改良
    3.2 能源与生物能源
        3.2.1 能源概况
        3.2.2 生物能源与生物柴油
        3.2.3 生物柴油现状概述
    3.3 油菜生物柴油
        3.3.1 油菜是发展生物柴油最理想的原料来源
        3.3.2 油菜生物柴油是矿物柴油的良好替代品
        3.3.3 油菜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4 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4.1.1 中国油菜产业生产概况
        4.1.2 我国油菜产业的种植区域情况
        4.1.3 我国油菜品种推广情况
        4.1.4 我国油菜产业生产的总体评价
    4.2 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4.2.1 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政策和科研准备
        4.2.2 我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关键点
    4.3 我国油菜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发展我国油菜生物柴油产业的思考框架
        4.4.1 思考框架
        4.4.2 思考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4.5 合适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有效保障
5 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组织模式分析
    5.1 发展思路
        5.1.1 油菜产业的发展应以创新为核心
        5.1.2 集群发展是油菜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组织形式
    5.2 分析模型的构建与研究结论
        5.2.1 建立博弈分析模型
        5.2.2 博弈模型推导分析
        5.2.3 研究结论
    5.3 产业发展组织模式的选择
    5.4 产业发展的四种组织模式
        5.4.1 集群发展模式
        5.4.2 依托发展模式
        5.4.3 带动发展模式
        5.4.4 联合发展模式
6 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产业化及政策环境分析
    6.1 产业化分析
        6.1.1 中国加快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
        6.1.2 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障碍
        6.1.3 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6.2 政策环境分析
        6.2.1 我国开发生物质能的有利政策
        6.2.2 国家为新能源搭起广阔舞台
        6.2.3 我国发展能源油菜种植潜力大
        6.2.4 高蓄能油菜助推生物柴油产业
        6.2.5 我国发展油菜生物柴油的政策建议
7 促进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建议
    7.1 促进油菜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政策
    7.2 实行产业集群化经营
    7.3 加强技术创新
    7.4 加强质量监控
    7.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油菜产业—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论文结构
    1.6 可能的创新
    1.7 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2 交易经济学与合约选择理论
    2.3 产业组织理论
    2.4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中国油菜生产发展特征与资源配置评价
    3.1 中国油菜生产发展概况及原因
    3.2 中国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特征
    3.3 中国油菜生产的分布与产业集中度分析
    3.4 中国油菜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测定
    3.5 中国油菜生产的生产函数测定
    3.6 中国油菜生产的生产要素关联分析
    3.7 中国油菜生产的产量预测
4 中国油菜产业生产组织运作合约模式选择的效率比较
    4.1 中国农业的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
    4.2 农业产业组织选择的影响因素
    4.3 中国农民的生产与交易制度变迁分析
    4.4 湖北省油菜产业概况及特征
    4.5 契约型农业产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型农业产业组织
    4.6 “专业合作协会+企业+农户”型农业产业组织
    4.7 “纵向一体化”型农业产业组织
5 中国油菜加工业的交易与合约分析
    5.1 中国植物油加工业的发展与特征
    5.2 中国油菜加工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
    5.3 中国植物油脂加工行业的企业行为分析
    5.4 中国植物油脂行业的经营绩效分析
    5.5 中国植物油加工行业规模经济研究
6 中国油菜产品市场的消费特征与目标模式选择
    6.1 中国居民食油及油菜产品的消费状况与特征
    6.2 中国居民食油购买行为特征研究
    6.3 消费者行为计量模型的确定与对需求弹性的测算
    6.4 中国城乡居民食油消费趋势变动研究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致谢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中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及生产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比较优势的研究动态
        (二) 生产布局的研究动态
        (三) 油料生产与贸易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方法、路线及结构
        (一) 研究的方法
        (二) 研究的路线
        (三) 研究的结构
    四、研究中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依据及测算方法
    一、理论依据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生产布局理论
    二、测算方法
        (一) 成本价格比较法
        (二) 进出口分析法
        (三) 国内资源成本法
        (四) 社会成本收益法
        (五)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
    三、数据来源
第三章 中国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分析
    一、中国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分析
        (一) 中国油料作物国内总体供给情况
        (二) 中国油料作物国内的具体生产分布
    二、中国油料作物的消费需求分析
        (一) 中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分析
        (二) 中国油料饼粕的消费需求分析
        (三) 中国油料作物的其他消费需求分析
    三、中国油料的供求平衡分析
        (一) 中国油料供求平衡的现状
        (二) 中国油料供求平衡的预测
第四章 世界油料生产发展与中国油料的对外贸易
    一、世界主要油料作物的发展概况
        (一) 世界主要油料作物的全球生产情况
        (二) 各种油料作物的全球分布
    二、油料的国际贸易
    三、中国油料的对外贸易
第五章 中国油料作物国际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油料作物的国际比较优势水平分析
        (一) 方法的选择和数据调整
        (二) 中国油料作物国际比较优势测算
    二、中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机会成本与实际生产成本
        (二) 边际价格与进出口平均价格
        (三) 影子汇率与官方汇率
    三、中美两国油料作物生产方式和效率的对比分析
        (一) 中美两国大豆生产的对比分析
        (二) 中美两国花生生产的对比分析
    四、中外油料作物优势劣势比较分析
        (一) 中国油料作物的优势分析
        (二) 中国油料作物的劣势分析
第六章 中国油料作物国内区域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油料作物国内区域比较优势水平分析
        (一) 方法的选择与数据调整
        (二) 中国油料作物地区比较优势测算
        (三)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二、中国油料作物国内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因分析
        (一) 自然条件原因
        (二) 社会经济条件原因
第七章 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调整分析
    一、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的变化特点及趋势
        (一) 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的变化过程
        (二) 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二、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的优化分析
        (一) 优化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的原则
        (二) 中国油料作物的比较优势与生产布局
        (三) 优化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的方案
第八章 优化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布局及增强比较优势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油料,增加供给
    二、加大科研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油料作物的品质
    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油料生产的国内支持力度
    四、加强政府对油料生产的控制和投入
    五、建立优质油料作物的生产基地,发挥规模优势
    六、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油料市场流通体系
    七、加强对油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世界主要油料、饼粕和油脂的产销及价格(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联产品视角下的中国油料对外依存度研究[J]. 谢慧敏,田志宏. 世界农业, 2019(12)
  • [2]福建J油脂公司大豆进口业务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D]. 谢超.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3]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陈静.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4]基于品目细分的我国油料作物国际竞争力研究[D]. 马园园.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5]中国植物油产品的进口贸易研究[D]. 赵丽佳.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6]江苏省油菜产业链研究[D]. 吴彬彬.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7]干法挤压膨化菜籽油脂及粕品质的试验研究[D]. 解铁民.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8]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D]. 刘春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9]中国油菜产业—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研究[D]. 彭可茂.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10]中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及生产布局研究[D]. 章胜勇.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世界主要油籽、油饼和油脂的产销量和价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