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豆芽值得开发

四种豆芽值得开发

一、四种芽菜值得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伟[1](2021)在《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文中提出苦荞(Tartary buckwheat)是一种着名的食药两用特色杂粮作物,主要种植于我国西南高寒边远山区。由健康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苦荞芽苗是一种新型芽苗类蔬菜,其质地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富含生物黄酮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售苦荞芽苗菜主要以田间种植方式生产而得,其产量和品质易受天气、温度和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苦荞芽苗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是现代芽苗类蔬菜业发展的新趋势,该种方式可有效突破土壤条件和耕地资源的制约,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芽苗菜的品质。本研究以西荞1号为原料,重点研究了沙土法各因素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筛选优化了水培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最后对不同培养方式所得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功能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高品质苦荞芽苗菜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养瓶-沙土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筛选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沙土基质配比范围为4:0~4:3、覆土深度范围为5~7 cm、种植密度范围为2100~3500粒/m2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发现影响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沙土基质比例,其次为种植密度,最后为覆土深度,同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种植密度为2100粒/m2,沙土基质质量比(m/m)为4:0,覆土深度为7 cm。在该条件下培养18 d后,所得苦荞芽苗菜的发芽率为84.6%,茎长为8.1 cm,叶片数可达530片/100株,叶面积达449.8 cm2/100片,鲜重高达35.7 g/100株。2、培养瓶-水培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于苦荞芽苗菜生长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浓度配比;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氮肥最佳浓度为0.3 g/L、磷肥为0.4 g/L、钾肥为0.3 g/L。在该最优配比条件下培养18 d后,所得苦荞芽苗菜的茎长为9.3 cm,叶片数达560片/100株,叶面积达480.2 cm2/100片,干重达9.89 g/100株,鲜重达39.6 g/100株。3、发芽盘-水培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筛选优化。首先初步研究了4种商品化复合肥对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F4较其他3种肥料更有利于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当其供试浓度为0.75 g/L时,苦荞芽苗菜的发芽率为90.1%,茎长为7.56 cm,干重达7..89 g/100株,鲜重可达35.33 g/100株。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系列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确定了氮肥、磷肥、钾肥的最佳浓度配比分别为:氮肥为0.30 g/L、磷肥为0.2 g/L、钾肥为0.30 g/L。在该条件下所得苦荞芽苗菜的成苗率可达94.8%,叶片数可达620片/100株,叶面积达495.2 cm2/100片,茎长为6.78 cm,干重达11.45 g/100株,鲜重达41.1 g/100株。进一步采用系统评分法对培养周期内所得的苦荞芽苗菜的感官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其适宜采摘期为15~18 d,该时段内所得苦荞芽苗菜叶色鲜绿且富有光泽、口感微甜、汁液多、质地脆嫩,其品质较佳。4、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通过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酚酸类等主要营养功能成分,综合评定6种不同方式培养下所得苦荞芽苗菜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较高,叶绿素总含量高达13.08 mg/100g,在整体上要比大田培养而得的苦荞芽芽苗菜高41.41%;该种培养方式对于苦荞芽苗菜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大田种植相比分别提高了57.34%和90.33%;采用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氨基酸总含量高达31.9g/100g,总黄酮含量为87.49 mg/g;对于芦丁、牡荆素、异牡荆素和槲皮素等酚酸类成分而言,以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的含量较高,其分别为1.33 mg/g、2.16 mg/g、6.84 mg/g、11.01 mg/g、45.85 mg/g和11.56 mg/g,相较于对照大田种植的苦荞芽苗菜分别提高了74.35%、115.7%、110.62%、72.62%、35.05%和42.78%。本研究结果为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生产高品质苦荞芽苗菜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苦荞芽苗菜生产加工技术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苦荞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蔡芷辰[2](2021)在《基于多组学的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金银花系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的大宗类中药材,亦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保肝利胆、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痈肿疔疮、风热感冒、喉痹、丹毒、温病发热和热毒血痢等病症的治疗。同时,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也表明金银花具有对SARS、H1N1流感病毒和COVID-19的预防作用。市场需求大,但其品质参差不齐,且近源品种较多,存在混伪、掺假等现象。随着世界土壤盐渍化面积的增加,植物的耐盐性研究已广泛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金银花的主产区,山东、河南等地,土壤盐渍化面积大且分布广泛,盐胁迫环境与其药材的品质密切相关,适度的盐胁迫可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从而提高药材质量。然而,在金银花品质形成过程中,盐胁迫如何影响其指标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以及盐胁迫下金银花药材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对金银花进行品质评价及盐胁迫下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控制其内在质量、促进品质提升的重要环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多元指标成分分析优化建立了基于UFLC-QTRAP MS/MS技术同时测定金银花、忍冬藤和山银花中多元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各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有机酸、黄酮、环烯醚萜、皂苷、氨基酸和核苷6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花蕾中有机酸、黄酮、以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开放的花。主成分分析(PCR)结果显示金银花可分别与山银花、忍冬藤分开;通过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一步筛选出11个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化学差异标志物: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绿原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原儿茶酸、断氧化马钱子苷、断马钱子酸、莫诺苷、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川续断皂苷乙;9个金银花与忍冬藤的化学差异标志物:异绿原酸A、绿原酸、新绿原酸、奎尼酸、木犀草苷、马钱苷、断马钱子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莫诺苷、异亮氨酸。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结果表明,金银花的质量优于山银花,金银花花蕾的质量优于开放的花。该研究可为金银花的内在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参考。2.忍冬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通过优化建立UFLC-Triple 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忍冬地上部分(叶、花蕾、花和茎枝)化学成分的差异。共鉴定得到71个化合物(4个生物碱、24个有机酸、23个黄酮、15个环烯醚萜和5个皂苷类)。PCA结果显示,叶与花蕾混在一起,花蕾与花之间也存在重叠,只有茎枝与其他部分完全分开。进一步应用PLS-DA分析进行区分,并基于VIP值,筛选出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山柰酚-3-O-芦丁苷、木犀草苷、紫云英苷、马钱苷、忍冬苷和断马钱子酸可视为地上部分的化学差异标志物。该研究方法为后续盐胁迫下金银花的代谢组学分析提供参考。3.盐胁迫对金银花生理及多元指标成分的影响通过建立忍冬植物生长盐胁迫模型,对其进行4个不同水平的盐胁迫处理;从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叶绿素a和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总氨基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指标成分含量不同层面进行金银花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低盐胁迫金银花的生长参数、生理生化指标优于其他组;且低盐组金银花中47个指标成分的总含量也较高,为对照组的1.1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盐胁迫组金银花分界明显,说明盐胁迫对金银花指标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PLS-DA分析显示4组样品可明显分开,其中化合物谷氨酸、赖氨酸、新绿原酸、獐芽菜苷、马钱苷酸、断马钱子酸和断氧化马钱子苷对样品的分离贡献值较大;不同盐胁迫下金银花的GRA分析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可促进金银花品质的改善,高盐则相反。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酚酸积累的增加可减少植物的氧化损伤。4.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多组学研究(1)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UFLC-Triple 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4个不同水平盐胁迫35天的金银花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90个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可明显区分各组样品,并筛选出47个差异代谢物,低盐组样品中各差异成分的相对含量(峰面积)高于中盐和高盐组。金银花中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单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糖酵解、TCA循环和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均受到盐胁迫的干扰。结果表明,盐胁迫显着诱导了金银花的代谢过程,低盐组差异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该研究为金银花的盐胁迫响应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后续进行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奠定基础。(2)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金银花低盐胁迫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根据蛋白质组学分析,绘制盐胁迫下金银花中蛋白变化的分子图谱,并筛选出酚酸、黄酮及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差异表达蛋白(DEPs)。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苯丙素类和单萜类生物合成被显着富集,活性成分合成途径中的 DEPs(PAL、4CL、C4H、HCT、C3H、COMT、CHI、F3H、SLS、DXS 和 G10H)在低盐组的表达均上调。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表明,盐胁迫期间忍冬植物的代谢活性旺盛,DEPs主要参与了能量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并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验证候选蛋白的丰度。(3)转录组学分析采用RNA-Seq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对低盐胁迫组与对照组的金银花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根据转录组学数据,共获得了 78,261个基因序列,其中1,055个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出盐胁迫下金银花中参与活性成分合成 DEGs(PAL、HCT、4CL、C3’H、CHS、FLS、F5H、CAD、COMT 和 CCR),除FLS和F5H外,其他DEGs在低盐组的表达均上调;并采用qRT-PCR验证相关DEGs。系统进化树分析和选定的PAL差异基因的多重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AL基因(TRINITYDN16988c0g14)与拟南芥成簇,与 ATPAL1 和 ATPAL2 的同源性为 73.96%。因此推测盐胁迫下金银花中PAL基因的表达上调可促进酚类成分的积累,在抗盐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盐胁迫金银花中分别注释得到261和122个CY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基因;MYB、AP2/ERF、C2C2、bHLH和NAC等转录因子也参与了金银花的盐胁迫响应,其中,MYB(210)家族在盐胁迫金银花中最丰富。5.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多组学联合分析结合金银花盐胁迫前后的代谢谱、代谢物的含量、活性成分合成途径中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联合绘制金银花中酚酸、黄酮及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网络。(1)金银花的比较蛋白质组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关联分析将金银花的比较蛋白质组与活性成分的含量关联分析,联合绘制金银花中酚酸、黄酮、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网络,发现盐胁迫下金银花中相关结构蛋白的表达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金银花的转录组和非靶向代谢组的关联分析将金银花的转录组与非靶向代谢组结果关联分析,联合绘制酚酸、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网络,发现差异基因的表达与酚酸、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及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此外,72%的糖基转移酶基因也在盐胁迫组显着上调,因此推测其与下游黄酮糖苷类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密切相关。(3)金银花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的关联分析将盐胁迫下金银花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筛选得到共有差异蛋白/基因及糖基转移酶。综上,本研究在对金银花、山银花和忍冬藤药材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下,从形态、生理、指标成分含量、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及转录组学的层面,对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品质及活性成分合成与积累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阐释了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合成与关键差异基因和蛋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揭示盐胁迫下金银花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霍怡然[3](2020)在《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文中指出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其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对于果蔬制品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食用方式为鲜食。国内外畅销的饮料多具有特殊功能性,人们对于保健类饮料的需求日益强烈,关于前人对功能性饮料的研究,为运动员研制的电解质饮料已经十分健全了,但活性功能性饮料的市场还有所空缺。如果能将富含γ-氨基丁酸的芽菜制作成为一种便于推广食用的产品,既能为保健产品增加品种,还能提升芽菜本身的经济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试验以几种芽菜为原料,辅以果蔬,开发研制了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互补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芽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并通过除杂味与灭菌的结合完善芽菜复合果蔬汁的生产工艺,结合动物试验,验证了芽菜复合果蔬汁对机体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并得出了相应结论:(1)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四种芽菜的采收标准和护色剂的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对芽菜复合果蔬汁进行评分,考察果蔬汁的添加比例、甜味剂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对芽菜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得到口感良好的基本配方为:30g黑豆芽、30g花生芽、10g黄豆芽、10g绿豆芽、20g胡萝卜、40g橙子、10g苹果、50g水,搅打成汁,以复合果蔬汁100g为基准,加入0.25g生姜、0.36g薄荷叶,置于榨汁机中搅打过滤后加0.5g柠檬酸钠、1g蔗糖、1.5g果葡糖浆、稳定剂0.01g海藻酸钠、0.02g果胶,此时得到成品。(2)芽菜复合果蔬汁(pH3.84.0)虽然口感良好,但芽菜特有气味影响感官,经过预实验选择加热法对这种气味进行去除,并与灭菌过程相结合,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可使芽菜复合果蔬汁饮料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最大限度保留的灭菌条件,为40min,62℃。经过灭菌处理的芽菜复合果蔬汁在货架期试验中并未检出对人体有害的大肠杆菌。(3)以SD大鼠为试验模型,将芽菜复合果蔬汁制成冻干粉,通过灌胃对五组大鼠进行饮食干预,检测大鼠在灌胃期间体重、精神状态的变化,试剂盒检测分析大鼠在灌胃期间血清中TC、TG、LDL-C、HDL-C的变化规律,来验证这种芽菜复合果蔬汁对减肥的功效,其中结果发现检测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的两组肥胖大鼠(高剂量组每日2g/kg、低剂量组每日0.66g/kg)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发现对比肥胖且无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大鼠,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呈现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上升,且高剂量组(每日2g/kg)数据接近正常大鼠数据。称重主要脏器外附着的脂肪及大鼠总体的体脂量发现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两组肥胖大鼠(高剂量组每日2g/kg、低剂量组每日0.66g/kg)照比肥胖且无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大鼠均有降低,且高剂量组(每日2g/kg)大鼠内脏脂肪、总体脂量接近两组正常大鼠,并通过制作肝脏切片发现肥胖大鼠肝脏细胞损伤明显,但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肥胖大鼠肝脏细胞趋于正常,可知长期服用芽菜复合果蔬汁对脏器无危害且具有一定保肝护肝的功效,其中高剂量组(每日2g/kg)接近两组正常组大鼠肝细胞状态,且此时减肥效果明显(2g/kg冻干粉约折合芽菜复合果蔬汁300mL,接近市售饮品单瓶容量)。

张世博[4](2020)在《黄豆发芽过程中Zn、Co和Se的富集及交互作用》文中认为豆芽菜是黄豆芽、绿豆芽和黑豆芽等豆芽的总称,豆芽菜因制作工序简单、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成为亚洲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豆子在发芽过程中的降解破坏了大部分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人体不能吸收的植酸盐和棉子糖等物质,提高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利用率。鉴于豆芽菜生产周期短且消费量巨大,研究如何利用芽菜进行微量元素的富集以改善人们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黄豆发芽为载体,以均匀设计、正交实验、回归分析为研究手段,设计并实施Zn、Co和Se三种人体微量元素在黄豆芽菜生长过程的生物富集实验,评价芽菜样品的生长状态、形貌、Zn-Co-Se富集量以及有机化富集量、不同Zn、Co和Se外源浓度组间样品生物富集量与各元素外源浓度的回归关系,研究富集工艺对芽菜的生长影响规律、芽菜的稀有元素富集规律和有机转化规律及其Zn-Co-Se三元富集相互干扰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以黄豆为材料,利用“浸种-催芽-培养”三步工艺培育富含Zn、Co、Se的豆芽菜,实验依照均匀设计U10(103)施行,每15 h进行一次样品采集,样品培养时间总计60 h,采集芽菜样品的干重、湿重、含水率和下胚轴长数据,结果表明高浓度的Zn、Co、Se元素外源浓度不利于芽菜生长,芽菜表现出严重的化学灼伤(病态富集);只有在低浓度外源浓度富集区才能获得正常的芽菜成品。在芽菜的生长前期(<30 h),各外源元素对于芽菜的生长状态影响极为有限,芽菜对外源元素的吸收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芽菜生长的中后期(>45 h),外源性物质对于芽菜本身的影响开始显现,其中Se元素对于芽菜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Co元素对于芽菜的生长具有抑制性。Co元素对于芽菜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一阶[Zn×Co]效应(p<0.05)和二阶[Zn×Co×Se]效应(p<0.05)两种机制在共同发挥作用,而且后者对于芽菜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以豆芽Zn、Co、Se的总量和有机量为指标考察了芽菜培养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富集规律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芽菜生长的前期(30 h前)元素的有机转化率低,元素的富集是以物理渗析吸收为主,生长后期(30 h后)则通过各元素外源浓度交互作用下产生有机化富集。在芽菜生长前期,处理方案3([Zn2+]=1200μg/L,[Co2+]=30μg/L,[Se4+]=180μg/L)、6([Zn2+]=2400μg/L,[Co2+]=75μg/L,[Se4+]=160μg/L)和9([Zn2+]=2100μg/L,[Co2+]=120μg/L,[Se4+]=40μg/L)对于获得富Zn、Co和Se的芽菜是有效的,生长终期(60 h)时各有效方案的Zn、Co和Se富集总量和有机量都远远高于相应的空白对照方案样品。特别是处理方案3(Zn2+、Co2+混合液:[Zn2+]=1200μg/L,[Co2+]=30μg/L;Se4+溶液:[Se4+]=180μg/L)45 h的样品达到了最优综合Zn、Co和Se富集:Zn2+=8.58 mg/kg,Co2+=63.10μg/kg,Se4+=48.30μg/kg,有机化率分别为Zn 49.50%,Co 25.94%,Se 56.25%,三个元素的富集总量基本同时达到了Zn、Co和Se在中国膳食指南中推荐摄入量(以成人每日摄入量湿基豆芽为0.5–1.0 kg计),对于Zn、Co和Se多元富集健康蔬菜的生产实际具有直接的参考作用。(3)以芽菜培养过程中的各元素总量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手段进行元素间交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芽菜富集过程中Zn-Co-Se元素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干扰关系,其中各元素外源浓度对Zn、Co和Se富集的交互作用发生在芽菜生长后期(30 h后),[Zn×Co]和[Co×Se]呈现协同作用,外源Se可以通过双重协同作用促进芽菜吸收Zn,[Zn×Se]和[Zn×Co×Se]呈现拮抗作用,外源Zn可以通过双重拮抗作用抑制芽菜对Se的吸收。

余瑞豪[5](2020)在《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西在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一定差异。在清代人口激增,新作物传入等社会背景下,山西地区随之展现出不同的饮食风貌。本文以清代山西境内的饮食文化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清代山西地方县志为主要史料,结合正史、笔记等资料。力图复原清代山西各地区的原料品种,饮食生活与饮食习俗,并进一步剖析各地区间的饮食分异。山西内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分异。人口、土地等社会因素对饮食资源和饮食风貌的建立具有制约性和创造性。山西各地饮食原料的种类与数量在清代总体呈增长趋势,在食品的加工技艺上亦有所改进。各地区内部在物产数量和资源规模等方面有些许差异,且存有食物的动态传播与流动。在清代山西各地区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各地在遵循传统膳食结构的同时,又因自然等因素影响,在饮食偏好和食物具体制作上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关于清代山西的饮食习俗。在节日习俗上,其内部的空间分布较为统一,差异较小。其中差异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和节日食品的制作细节上。并指出这些差异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经济水平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影响而成。在人生礼仪饮食习俗上,晋南地区闻喜一地更具特色。文末进行了一些延伸,尝试探讨群体性格的问题,最终发现山西各地的群体性格存在明显特质,晋北人多刚毅强悍、晋中人多精明多元、晋南人多勤俭守礼、晋东南人多艰苦朴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文化有所关联。文章系统整理了山西方志中与物产、饮食风俗相关的史料,基本廓清了清代山西内部饮食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背景。但本文还有些许遗憾之处,限于个人能力,未能更深入、全面地从时空二维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杨洋[6](2019)在《大叶秦艽的化学成分、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药效物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秦艽组(Gentiana macrophylla)植物,以根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具有祛风除湿、清虚热、退湿热的功效。在之前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揭示大叶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发现大叶秦艽药材新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发挥作用的关键药效物质,本论文以陕西秦岭地区栽培大叶秦艽为研究对象,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一)大叶秦艽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柱层析色谱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和结晶法从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出33个化合物,以波谱分析(MS和NMR)和对照品对照分析对这33个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其中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大叶秦艽中分离鉴定,分别为:6′-O-乙酰龙胆苦苷、2’-(2,3-二羟基苯甲酰)-龙胆苦苷、6’-O-β-D-葡萄糖基马钱苷酸、乌苏醇、山楂酸、1α,2α,3β,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硬脂酸、二十一烷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5-formylisochromen-1-one和原儿茶醛,上述12个成分中5-formylisochromen-1-one、二十一烷酸和棕榈酸乙酯为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另有21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Gentimacroside、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6’-O-β-D-葡萄糖基獐牙菜苷、栎樱酸、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秦艽酰胺、红白金花内酯、红白金花酸、蔗糖和龙胆三糖。(二)大叶秦艽药材的质量评价及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HPLC-ELSD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建立一种以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马钱苷酸和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为特征性成分评价大叶秦艽药材质量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该地区不同产地大叶秦艽药材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陕西秦岭地区栽培大叶秦艽药材中这4种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表明该地区栽培大叶秦艽药材质量较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一步开发的潜在价值。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采用HPLC-ELSD方法,经色谱条件优化,测定并采集10批大叶秦艽药材的色谱图谱,经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指纹图谱软件分析,建立大叶秦艽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采用对照品对照分析,对特征图谱中8个共有特征色谱峰对应的化学成分确认为: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齐墩果酸、胡萝卜苷、栎樱酸和β-谷甾醇。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特征峰对应化学成分的确认,为该地区栽培大叶秦艽药材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三)大叶秦艽药材提取物对NAFLD的作用研究采用果糖诱导的NAFLD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大叶秦艽醇提取物对NAFLD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经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给药后,模型小鼠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型脂肪酸、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降低。进一研究发现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能减轻NAFLD小鼠肝脏脂肪蓄积,调节脂肪代谢,抑制肝脏炎症(TNF-α、IL-6、XBP1、P-IKK alpha/beta、P-JNK1/2/3)的发展,缓解肝脏胰岛素抵抗(P-IRS1),提高肝脏抗氧化应激水平(GSH、NO、SOD、GSH-px和CAT),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它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以及对肝脏JNK和IKK信号通路和XBP1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秦艽醇提取物对果糖引起的小鼠NAFLD及其并发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四)基于谱效关系分析研究大叶秦艽药材提取物抗NAFLD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果糖诱导的NAFLD小鼠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陕西秦岭不同产地10批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对小鼠NAFLD的改善作用,并选取小鼠肝脏中甘油三酯和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为药效指标,以灰度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降低率与大叶秦艽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中8个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0批大叶秦艽药材提取物给药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肝脏脂肪蓄积,以关联度大小为评价指标,表明龙胆苦苷所对应的色谱峰与小鼠肝脏中甘油三酯降低率的关联度和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降低率的关联度最大,该结果说明龙胆苦苷可能为秦艽药材醇提取物减轻小鼠肝脏脂肪蓄积作用的关键药效成分。(五)龙胆苦苷对NAFLD的改善作用研究采用果糖诱导的小鼠NAFLD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龙胆苦苷给药显着缓解果糖引起的小鼠体重增加,抑制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龙胆苦苷明显减轻果糖引起的小鼠肝脏气球样变性和脂肪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尿酸生成(XO)、提高肝脏的抗氧化应激水平(MDA、SOD、GSH-px、CAT和Nrf2)、调节肝脏脂肪代谢(FAS、SREBP-1和ACC1)和抑制肝脏炎症(TNF-α和IL-6)发展有关。以上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对果糖引起的小鼠NAFLD及其并发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总结:本研究揭示了大叶秦艽药材中部分化学成分;通过质量评价分析发现陕西秦岭地区所栽培大叶秦艽药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运用HPLC-ELSD建立其内在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发现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对小鼠NAFLD具有改善作用,以谱效关系分析发现龙胆苦苷可能是其发挥抗NAFLD作用的关键药效物质,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表明龙胆苦苷对小鼠NAFLD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龙胆苦苷在陕西秦岭地区栽培大叶秦艽药材中含量很高,且按照新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基本要求,龙胆苦苷具有很好的成药性,有望开发为治疗NAFLD的新药。

张玉梅[7](2018)在《高黄酮苦荞饮料醋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黑苦荞为原料,检测发芽条件及物质变化规律,研究蛋白酶添加、黄酮和多糖提取对苦荞醋发酵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以黑苦荞为原料进行萌发,检测发芽条件及发芽过程中光照与否对苦荞芽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和温度的浸泡降低苦荞发芽率,未经处理的苦荞发芽率为最高;秋收后的苦荞在一年的自然存放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发芽率从刚采收时96%的发芽率下降到第十二个月的20%;在10天的发芽周期中,光照和避光培养苦荞芽影响差异不大,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持续上升,淀粉含量持续下降;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光照培养黄酮含量高出避光培养14%;但避光培养的芽重、胚轴和根的长度都优于光照培养的苦荞芽。(2)研究了不同乙醇浓度对苦荞和苦荞芽的黄酮提取及水提苦荞多糖,根据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提取苦荞黄酮最佳条件为:酒精浓度60%Vol、6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50,提取率为21.06mg/g。乙醇提取苦荞芽黄酮最佳条件为:酒精浓度70%Vol、60℃,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5,提取率为41.13 mg/g。水提苦荞多糖的最佳因素水平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 min,即料液比1:25,提取率为3.33%。(3)对比了蛋白酶的添加对已提黄酮和多糖的苦荞粉及原粉发酵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黄酮和多糖后的苦荞粉酒精发酵后酒精含量高于未提取黄酮和多糖的苦荞粉;选取40目以上粉碎度的苦荞粉用于苦荞醋的发酵更实际;提取黄酮和多糖的苦荞粉的产酒精量优于原粉;苦荞醋的醋酸发酵在第六天时总酸含量达最大值;蛋白酶的添加能有效提高苦荞醋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原粉在糖化后添加酸性蛋白酶的黄酮含量最高;醋酸发酵样品除糖化后添加中性蛋白酶外黄酮含量明显降低。(4)糊化过程对苦荞醋加工的必要性研究,分别对比了糊化对已提黄酮和多糖的苦荞粉及原粉发酵过程中各项指标,结果如下:糊化能够提高还原糖的含量,但对酒精含量无明显影响,对于提取黄酮和多糖的原料而言,不糊化的酒精发酵醪中酒精含量高于糊化后酒精发酵的样品;糊化过程大幅减少了原粉酒精发酵液自然沉降的澄清液体积,但对总酸含量的影响不大。结果表明糊化过程对于苦荞醋的发酵为非必要过程。在黄酮含量为5.21 mg/m L的醋中继续添加苦荞芽黄酮粗提物,可将苦荞醋的黄酮含量提高到8.15 mg/mL。

惠倩汝[8](2018)在《乳酸钙和赤霉素调控发芽大豆植酸降解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植酸作为植物磷元素储备库为种子萌发提供磷素营养。人体和单胃动物对植酸无消化吸收作用,又因其对蛋白质、矿质元素具有极强的螯合作用,植酸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种子萌发后,内源植酸酶和磷酸酶被激活,降解植酸形成的低级磷酸肌醇,不但抗营养作用降低,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大豆是一种深受国民喜爱的农产食品,但其籽粒中植酸占干重1%以上,因此降解大豆植酸的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大豆发芽过程中乳酸钙和赤霉素调控植酸降解的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用0.27 mM乳酸钙喷淋处理大豆避光发芽4 d,研究此过程中大豆芽菜植酸降解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其植酸降解效果显着,且锌、铁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粗蛋白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在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Asp)和组氨酸(His)含量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它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乳酸钙处理促进了 Asp、缬氨酸(Val)累积和其它氨基酸含量的降低。此外,总酚含量上升,抗氧化活性提高。用低浓度乳酸钙喷淋处理可促进大豆芽生长以及降解植酸,并提高其营养品质。用0.27 mM乳酸钙及其联合6 mM氯化镧(LaCl3)分别喷淋处理大豆避光发芽4 d,研究了乳酸钙降解植酸的机制。结果表明:乳酸钙处理后,植酸降解相关酶活性提高,植酸含量降低,磷元素利用率增加,能量代谢加速,能量状态与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得到提高。用乳酸钙联合LaCl3处理后,结果与单独施加乳酸钙处理结果完全相反。钙的跨膜转运会受到LaCl3的抑制,并积聚在细胞间隙或细胞膜与细胞之间,植酸降解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与其酶活变化不一致。施加乳酸钙显着促进了大豆芽菜中钙的转移和吸收,提高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速率。乳酸钙通过促进生长、磷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强植酸的降解速率。用0.27 mM乳酸钙喷淋处理大豆避光发芽4 d下,分别添加了 1 μM赤霉素(GA)及10 mg/L内源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研究了 GA在乳酸钙存在下对大豆芽菜基本生理生化变化、植酸降解、植酸降解相关酶以及磷脂酰特异性磷酸酶(PI-PLC)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钙和赤霉素协同处理促进了大豆芽菜生长、激素代谢以及植酸降解,同时磷元素利用率、植酸降解相关酶活性得到提高。然而,这些酶相关的基因表达却与其酶活变化不一致。GA可以通过调节钙的转运、功能,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调控大豆芽菜的植酸降解。GA在Ca2+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调节Ca2+的吸收与释放,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促进了植酸的降解以及磷代谢,保持了大豆芽菜旺盛的生命活动。

田明[9](2017)在《硒处理对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var.italic)因富含抗癌和抗氧化的活性物质(如萝卜硫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萝卜硫素是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之一,也是迄今报道的蔬菜中抗癌能力最强的活性物质。硒元素是人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激活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酶,同时甲基化的含硒化合物已被证实是预防肿瘤的有效形式。鉴于西兰花同时具有大量合成硫代葡萄糖苷和富集硒元素的特性,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首先以西兰花芽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确定了萝卜硫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探明了高含量萝卜硫素的西兰花芽菜的最佳生长和储藏期。其次为了探究硒处理对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本研究采用一定浓度的硒酸盐处理西兰花芽菜、幼叶以及成熟花蕾。最后结合代谢组学的推论,在高浓度硒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硫酸盐观察西兰花芽苗的生长表型并检测西兰花毒理反应,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硫酸盐对高浓度硒的毒性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同样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相关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西兰花芽菜中营养物质丰富,每100 g新鲜西兰花芽菜中大约含水分90.0 g,含蛋白质4.3-7.6 g,脂肪1.3-3.1 g。每1 g冻干芽菜中含钾17.0-30.0 mg,钙6.0-10.0 mg,钠1.5-2.6 mg,锌0.2-0.3 mg,镁4.0-6.6 mg,铁0.6-2.0 mg。西兰花芽菜中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参与蛋白的合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确定西兰花芽菜中萝卜硫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30,加入抗坏血酸量4 mg/g冻干样品,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5℃。基于最佳提取条件测定了发芽后2-9天的西兰花芽菜,可确定西兰花芽菜在生长期第5天时萝卜硫素含量最高,同时比较了冷冻储藏和冷藏储藏对萝卜硫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冷冻储藏前5天的西兰花芽菜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萝卜硫素。2.硒处理发芽后的西兰花芽菜于第5天收获,测定西兰花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硒处理能显着地影响西兰花芽菜中对人体有益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含量,除了总多酚含量在硒处理后略有下降,抗坏血酸,花青素以及总黄酮含量均略有上升。此外,本研究发现硫代葡萄糖苷的代谢同样也受到了硒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硒处理虽然不影响西兰花芽菜中总硫代葡萄糖苷的合成,但会影响降解硫苷的黑芥子酶的活性,并且黑芥子酶活性的变化与最终萝卜硫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本实验中选取了三种不同品种的西兰花芽菜,结果均显示硒处理能影响黑芥子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萝卜硫素的生成。3.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硒处理的西兰花芽菜及空白对照的西兰花芽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硒处理对西兰花芽菜中的初级代谢产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验中得出的500多种差异化合物经过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最终筛选出约50种VIP>1且p<0.05的化合物。其中丝氨酸、D-赤藓糖内酯、松三糖、酪氨酸、苏-β-羟基天冬氨酸、异麦芽糖、核酮糖-5-磷酸以及部分其他氨基酸在处理后含量显着增加,处理后3-(1-吡唑基)-L-丙氨酸、戊二酸、半乳糖酸以及5,6-二氢尿嘧啶等代谢物含量显着下降。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表明,β-丙氨酸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受硒处理影响较大,由此推测硒处理可能会影响部分参与合成硫代葡萄糖苷的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硫代葡萄糖苷的合成,同时硒处理后的西兰花芽菜可能需要吸收一定浓度的硫酸盐来抵抗高浓度硒的影响。4.硒处理后的嫩叶和成熟西兰花中的总硫代葡萄糖苷以及不同种类的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显着的下降,但是西兰花芽菜不受其影响。通过实验证实硒处理虽然显着的增加了硒含量但并没有减少嫩叶和成熟西兰花中的硫含量。这一结果排除了硫吸收减少从而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可能性。进一步通过测定与硫苷合成相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合成硫代葡萄糖苷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硒处理能够降低相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下调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为了验证上述结果,本研究选取成熟西兰花作为TMT标记的样本开展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硒处理后的西兰花中约384种蛋白呈下调表达,其中大部分的蛋白为参与硫代葡萄糖苷前体氨基酸合成的酶,对这些差异蛋白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硒处理主要影响了合成硫代葡萄糖苷的氨基酸的合成从而进一步影响硫代葡萄糖苷的合成。5.过量的硒处理会抑制西兰花芽苗的正常生长,结合代谢组学的推论,发现在西兰花芽苗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适量的硫酸盐则会缓解硒的毒性。本研究设计了西兰花芽苗在硒和硫不同组合的处理,结果表明在硫酸盐的保护下西兰花芽苗的生长表型明显的好于不含硫酸盐保护的芽苗。同时对芽苗体内总硒、可溶性硒以及不可溶性硒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同样表明在硫酸盐的保护下芽苗中这三种硒的含量均少于不含硫酸盐保护的芽苗。硒在植物体内的毒性主要是由于硒蛋白所引起,因此本研究对硒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含有硫酸盐的培养液中生长的芽苗硒蛋白含量显着的低于不含硫酸盐保护的芽苗中的硒蛋白含量。此外,硒参与芽苗代谢同样会产生大量的ROS从而破坏细胞膜的结构进而影响芽苗的生长,本研究通过DAB和NBT染色发现硫酸盐的保护能减少ROS产物的生成,同时通过测定细胞膜的渗透率发现硫酸盐处理的芽苗渗透率较低,这一结果表明细胞膜损伤较小。本研究进一步测定能够清除植物组织中的超氧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芽苗生长液中加入硫酸盐时能增强芽苗中相关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缓解含硒化合物对西兰花芽苗的毒害作用。

杨爱琼[10](2016)在《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碎米芽菜公司是A市的一家芽菜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碎米芽菜。该产品以专门产自A市的优质青菜为基础原料,经过腌制、发酵等工艺而成,口感好、质量出众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赞誉。但本文通过调研获知,但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不利于碎米芽菜公司:首先是区域品牌建设远逊于涪陵榨菜。其次,国内低端销售品市场不断萎缩,一方面是由于居民消费支出开始增长放缓,另一方面,近年来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消费升级、健康消费的新趋势。第三,低端产品市场份额被杂牌芽菜竞相抢占。本文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不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需要设计一套优化的营销策略。因此本文以营销组合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以PEST分析、SWOT分析、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对A市芽菜、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现状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资料获取,结合当前芽菜乃至腌菜行业面临的销售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了该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于,帮助碎米芽菜公司设计了优化的营销策略。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营销策略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设计了对消费者统计信息、购买行为、购买决策进行调查的调查问卷,对碎米芽菜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论设计了STP营销策略,为碎米芽菜公司选择合适的细分市场,并进行针对性的定位。第三,基于前文的研究结论,从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四个维度,构建更为适应接下来战略周期发展需求的营销策略。第四,本文为碎米芽菜公司设计了新营销策略的实施步骤。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本文基于碎米芽菜公司产品和营销的现状,在发现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一方面帮助其拓展了细分市场,为其走出地市级品牌的桎梏、走向成熟的区域品牌提供了方法论和路径;另一方面为其提供了营销策略的细节措施,有助于该公司扩大销售规模、提高自身在整个细分产业内的竞争力,缩小与涪陵榨菜之间的管理差距。

二、四种芽菜值得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种芽菜值得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芽苗菜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1.1.1 芽苗菜简介
        1.1.2 芽苗菜的营养与功能
        1.1.3 芽苗菜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1.1.4 我国主要芽苗菜产品及生产企业
    1.2 苦荞芽苗菜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2.1 苦荞麦芽苗菜简介
        1.2.2 苦荞芽苗菜的营养与功能
        1.2.3 苦荞芽苗菜的生产工艺流程
        1.2.4 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
        1.2.5 苦荞芽苗菜优质产品开发
    1.3 论文设计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2.2.1 培养瓶-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优化
        2.2.2 不同复合肥的筛选及优化对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影响
        2.2.3 发芽盘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2.3 不同培养方式下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2.3.1 原料和设备
        2.3.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3.1.1 沙土基质配比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3.1.2 种植密度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3.1.3 不同基质深度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3.1.4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3.2.1 培养瓶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3.2.2 不同复合肥的筛选及优化对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影响
        3.2.3 发芽盘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3.3 不同培养条件下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3.3.1 苦荞芽苗菜脂肪含量
        3.3.2 苦荞芽苗菜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3.3.3 苦荞芽苗菜可溶性糖含量
        3.3.4 苦荞芽苗菜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
        3.3.5 苦荞芽苗菜总黄酮含量
        3.3.6 总酚的含量
        3.3.7 酚酸类物质含量
        3.3.8 苦荞芽苗菜氨基酸含量
4 讨论
    4.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4.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4.3 不同培养条件下苦荞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4.4 苦荞芽苗菜的经济分析
5 创新点和展望
    5.1 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多组学的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金银花的研究概况
        1 生物学特征及医药产业现状
        2 化学组成及生物合成途径
        3 真伪鉴别与品质评价
    第二节 金银花的组学研究
        1 金银花相关组学研究及活性成分合成的研究现状
        2 盐胁迫下金银花组学的研究现状
        3 展望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和内容
        1 课题来源
        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银花与山银花中多元指标成分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银花与忍冬藤中多元指标成分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忍冬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盐胁迫对金银花生理及多元指标成分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多组学研究
    第一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的蛋白组学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的转录组学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多组学关联分析
    第一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蛋白质组学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关联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转录组学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关联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盐胁迫下金银花蛋白质组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3)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芽菜的研究现状
    1.2 黑豆芽与花生芽
        1.2.1 黑豆的简介
        1.2.2 花生的简介
    1.3 γ-氨基丁酸(GABA)
        1.3.1 γ-氨基丁酸的简介
        1.3.2 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
        1.3.3 γ-氨基丁酸的研究现状
    1.4 白藜芦醇的简介及研究现状
    1.5 肥胖的定义及常见治疗方法
    1.6 复合果蔬汁简介
    1.7 巴氏杀菌
    1.8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8.1 立题依据
        1.8.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芽菜生产工艺流程要点
    2.4 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2.5 配方实验
        2.5.1芽菜选取标准单因素实验
        2.5.2 复合果蔬汁稳定剂选择的单因素试验
        2.5.3 护色剂选择
        2.5.4 复合果蔬汁饮料感官的单因素条件选择
        2.5.5 果汁成分指标测定
        2.5.6 抗氧化能力测定
    2.6 除味与灭菌的结合
        2.6.1 巴氏杀菌温度选择
        2.6.2 理化指标检验
    2.7 数据处理分析
    2.8 配方实验结果与分析
        2.8.1 芽菜生长条件单因素结果
        2.8.2 护色剂添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
        2.8.3 正交试验
    2.9 理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分析
        2.9.1 不同杀菌温度下各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
        2.9.2 抗氧化性比较
    2.10 灭菌后货架期试验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3.1 引言
    3.2 动物实验所需仪器与材料
    3.3 实验动物造模及受试样品处理
    3.4 实验动物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
    3.5 实验方法
        3.5.1 观察指标及测定
        3.5.2 肝脏组织切片制作
    3.6 动物实验结果
        3.6.1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精神状态及体质量的影响
        3.6.2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内脏指数、脂肪系数及Lee's的影响
        3.6.3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6.4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黄豆发芽过程中Zn、Co和Se的富集及交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微量元素富集的意义
    1.2 微量元素富集的种类
        1.2.1 Zn元素
        1.2.2 Se元素
        1.2.3 Co元素
        1.2.4 其它微量元素
    1.3 元素富集的方式
        1.3.1 单元素富集
        1.3.2 多元素富集
    1.4 元素富集的载体
        1.4.1 微生物富集
        1.4.2 真菌富集
        1.4.3 植物富集
        1.4.4 动物富集
    1.5 富集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及生物富集的意义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Zn、Co、Se富集条件对芽菜生长状态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方案的设计
        2.2.5 Zn、Co、Se元素的浓度设计
    2.3 样品的制备及培育
        2.3.1 样品的制备条件
        2.3.2 样品的培育工序
    2.4 样品数据的测定
        2.4.1 样品下胚轴长数据(Hypocotyl length,L)的测定
        2.4.2 样品湿重数据(Wet weight,W)的测定
        2.4.3 样品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c)数据的测定
        2.4.4 测量数据的置信度与随机误差
        2.4.5 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芽菜的外观形貌
        2.5.2 芽菜的下胚轴长
        2.5.3 芽菜的湿重、含水率
        2.5.4 Zn Co Se富集条件对芽菜生长状态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Zn、Co、Se富集的规律和交互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材料制备与预处理
        3.2.2 样品的消解处理
        3.2.3 样品中总Zn、Co、Se含量的测量
        3.2.4 样品中无机态Co、Zn和 Se的浸提方法
        3.2.5 样品中无机态Co、Zn和 Se浸提工艺的正交优化
        3.2.6 样品中有机态Co、Zn和 Se的元素分析
        3.2.7 芽菜中元素含量的计算
        3.2.8 实验数据的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芽菜无机态元素浸提方案的确立
        3.3.2 芽菜培养期间Zn、Co、Se元素富集总量的交互作用
        3.3.3 芽菜对于Zn、Co、Se元素的富集规律
        3.3.4 Zn元素的富集规律
        3.3.5 Co元素的富集规律
        3.3.6 Se元素的富集规律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资料
    第四节 学术史梳理
第一章 山西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二章 山西饮食原料品种及其地域分布
    第一节 原料品种
    第二节 基本特征
第三章 山西各地区日常饮食地理
    第一节 粗粮细作的晋北
    第二节 多元融合的晋中
    第三节 丰富精细的晋南
    第四节 简单朴素的晋东南
第四章 山西各地区节日、礼仪饮食地理
    第一节 节日饮食习俗
    第二节 人生礼仪饮食习俗
结语
附表1:山西各地区节日饮食概况
附表2:县志所载山西各地群体性格/风气描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大叶秦艽的化学成分、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药效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大叶秦艽概述
        1 本草记载
        2 大叶秦艽植物形态
        3 大叶秦艽药材特征
        4 大叶秦艽的分布
        5 大叶秦艽药材的栽培与采收
        6 大叶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
        7 秦艽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8 小结
    二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概述
        1 NAFLD的发病特点
        2 现代医学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
        3 中医对NAFLD的认识及治疗
        4 NAFLD的药物治疗
        5 小结
    三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概述
        1 当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2 当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3 基于“谱-效”相关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四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大叶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一 引言
    二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药材
        2 器材
        3 试剂
    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 提取
        2 粗分
        3 粗分后各部分的分离
        4 纯度分析
    四 结构鉴定
    五 讨论
        1 大叶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2 大叶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鉴定结果
第三章 大叶秦艽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引言
    第Ⅰ部分大叶秦艽药材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一 引言
        二 材料、仪器和试剂
        1 材料
        2 仪器和试剂
        三 方法
        1 色谱条件
        2 混合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方法学考察
        四 药材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五 讨论
        1 洗脱条件的选择
        2 检测方法的选择
        3 测定结果
    第Ⅱ部分 大叶秦艽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的建立
        一 引言
        二 药材、仪器和试剂
        1 药材
        2 仪器和试剂
        三 实验方法
        1 色谱条件
        2 参照物溶液制备
        3 供试品溶液制备
        4 方法学考察
        四 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的建立
        1 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
        2 建立药材指纹图谱
        3 计算相关系数
        4 共有特征色谱峰的鉴别
        五 讨论
        1 检测方法的选择
        2 共有色谱峰的确认
        3 洗脱条件的选择
        4 参照峰的选择
    六 结论
    第Ⅲ部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抗NAFLD的作用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实验药物
    二 实验过程
        1 溶液配制
        2 动物分组和给药
        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4 肝脏中TNF-α和IL-6 的测定
        5 肝组织中GSH、NO、CAT、SOD和 GSH-px的测定
        6 肝脏中甘油三酯的测定
        7 H&E染色
        8 油红O染色
        9 蛋白质分子印迹
        10 数据分析
    三 实验结果
        1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体重的影响
        2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重量的影响
        3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TNF-α和IL-6 的影响
        5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6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脂肪蓄积的影响
        7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8 秦艽醇提取物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四 讨论
        1 NAFLD动物模型的建立
        2秦艽药材醇提取物减轻小鼠肝脏脂肪蓄积及代谢紊乱
        3 脂质代谢紊乱与NAFLD的发展
        4 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展
        5 肝脏氧化应激与NAFLD的发展
        6 JNK和 IKK蛋白与NAFLD的发展
        7 XBP1 蛋白与NAFLD的发展
第五章 基于谱效关系分析研究大叶秦艽药材醇提取物抗NAFLD的药效物质基础
    一 引言
    二 药理实验
        1 实验材料
        2 药理实验过程
        3 药理实验结果
    三 谱效关系分析
        1 药效指标的选取
        2 数据分析
        3 灰度关联计算结果
    四 讨论
        1 基于灰度关联分析方法对谱效关系的研究
        2 药效指标的选取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谱效关系分析
        4 数据无量纲化
        5 基于关联度对大叶秦艽药材抗NAFLD的主要药效物质探讨
第六章 龙胆苦苷抗NAFLD的作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实验材料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试剂
        3 实验动物
        4 实验药物
    三 实验过程
        1 动物分组和给药
        2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3 肝脏TNF-α和IL-6 的测定
        4 肝组织中MDA、SOD、CAT和 GSH-px的测定
        5 肝脏中XO活性的测定
        6 肝脏中甘油三酯的测定
        7 H&E染色
        8 油红O染色
        9 蛋白质分子印迹
        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1 数据分析
    四 实验结果
        1 果糖对小鼠体重、血清代谢参数和肝细胞形态的影响
        2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体重和食物摄入量的影响
        3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组织重量的变化
        4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影响
        5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6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7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影响
        8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9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脂肪蓄积的影响
        10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11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2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FAS表达的影响
        13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SREBP-1 表达的影响
        14 龙胆苦苷对脂肪肝小鼠肝脏中ACC1 表达的影响
    五 讨论
        1 龙胆苦苷减轻小鼠肝脏脂肪蓄积及代谢紊乱
        2 肝脏脂肪蓄积与NAFLD的发展
        3 龙胆苦苷调节SREBP-1、FAS和 ACC1 的表达
        4 龙胆苦苷减轻小鼠肝脏过氧化应激
        5 尿酸与NAFLD的发展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高黄酮苦荞饮料醋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1.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简介
    1.2 苦荞的研究
    1.3 苦荞芽
        1.3.1 苦荞芽的营养价值
        1.3.2 苦荞芽产品的研究现状
    1.4 醋的分类及保健功能
        1.4.1 醋的分类
        1.4.2 醋的保健功能
    1.5 苦荞醋概述
    1.6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1 研究背景
        1.6.2 研究意义
    1.7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苦荞发芽研究
    2.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浸泡条件对发芽率的影响
        2.2.2 苦荞收后发芽率变化
        2.2.3 苦荞芽培养条件
        2.2.4 水分含量的测定
        2.2.5 黄酮的测定
        2.2.6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7 淀粉的变化
        2.2.8 蛋白酶含量的变化
        2.2.9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2.10 蛋白质含量测定
        2.2.11 粗脂肪含量测定
        2.2.1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浸泡条件对发芽率的影响
        2.3.2 不同贮存时间的发芽率比较
        2.3.3 苦荞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2.3.4 苦荞及苦荞芽基本组成成分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苦荞(芽)黄酮和苦荞多糖的提取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
    3.2 实验方法
        3.2.1 溶液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3.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3.2.3 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设计
        3.2.4 多糖提取单因素试验设计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提取苦荞中黄酮
        3.3.2 提取苦荞芽中黄酮
        3.3.3 提取苦荞多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黄酮苦荞醋的研发
    4.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工艺流程图
    4.3 实验方法
        4.3.1 蛋白质含量测定
        4.3.2 苦荞淀粉含量测定
        4.3.3 粗脂肪含量测定
        4.3.4 蛋白酶糖化效果的影响
        4.3.5 苦荞粉提多糖和黄酮后对发酵的影响
        4.3.6 酶活的测定
        4.3.7 还原糖含量测定
        4.3.8 乙醇含量的测定
        4.3.9 发酵液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4.3.10 发酵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4.3.11 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4.3.12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破碎度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4.4.2 添加蛋白酶对发酵的影响
        4.4.3 糊化对发酵的影响
        4.4.4 黄酮的添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乳酸钙和赤霉素调控发芽大豆植酸降解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酸
        1.1 植酸的存在形式
        1.2 植酸的生物学功能
    2 植酸的降解
        2.1 植酸降解调控技术
        2.2 植酸的生物降解途径
        2.3 植酸酶的分类
    3 植酸降解的产物
        3.1 磷酸肌醇与磷脂酰肌醇
        3.2 Ins(1,4,5)P3
    4 Ca~(2+)与植酸代谢
        4.1 Ca~(2+)的作用
        4.2 Ca~(2+)与Ins(1,4,5)P3的关系
    5 能量代谢与植酸代谢
    6 赤霉素(GA)与植酸代谢
        6.1 GA的作用
        6.2 GA与Ca~(2+)的关系及其对植酸代谢的影响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7.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7.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酸钙对发芽大豆植酸降解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处理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钙浓度筛选
        2.2 总钙含量变化
        2.3 总锌铁含量及植酸与其摩尔比
        2.4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2.5 总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含量
        2.6 游离氨基酸含量
        2.7 氨基酸组成变化
        2.8 总酚含量变化
        2.9 异黄酮含量变化
        2.10 总抗氧化活性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乳酸钙对发芽大豆植酸及其降解产物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芽菜形态变化
        2.2 大豆芽菜生长情况
        2.3 总钙含量变化
        2.4 植酸、无机磷、总磷及磷脂含量变化
        2.5 植酸酶、磷酸酶及PI-PLC活性变化
        2.6 低级磷酸肌醇含量变化
        2.7 植物生长激素含量变化
        2.8 植酸降解相关酶及PI-PLC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乳酸钙对发芽大豆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呼吸速率的变化
        2.2 钙的亚细胞定位图
        2.3 ATP、ADP、AMP含量及EC变化
        2.4 能量代谢的相关酶活性变化
        2.5 能量代谢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2.6 钙调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乳酸钙处理下GA对发芽大豆植酸降解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理指标及形态变化
        2.2 总钙含量变化
        2.3 植酸、无机磷、总磷及磷脂含量变化
        2.4 植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
        2.5 PI-PLC活性及Ins(1,4,5)P3含量变化
        2.6 植物生长激素含量变化
        2.7 植酸降解相关酶及PI-PLC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2.8 钙调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硒处理对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西兰花简介
        1.1.1 西兰花的栽培
        1.1.2 西兰花的营养价值
        1.1.3 西兰花的抗癌功效
    1.2 硒与动植物生长的关系
        1.2.1 硒的简介
        1.2.2 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在植物体内不同的吸收方式
        1.2.3 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在植物体内的代谢
        1.2.4 硒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硫代葡萄糖苷在植物体内的合成
    1.4 代谢组学的方法及运用
        1.4.1 代谢组学的概念
        1.4.2 代谢组学的常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1.4.3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方法
        1.4.4 代谢组学的运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1.7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西兰花芽菜的营养评价及萝卜硫素的提取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西兰花芽菜营养评价
        2.3.2 萝卜硫素提取优化
        2.3.3 最佳生长和储藏条件
    2.4 小结
第三章 硒处理对西兰花芽菜中主要活性物质及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西兰花芽菜中硫和硒含量
        3.3.2 硒处理对西兰花芽菜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
        3.3.3 硒处理对西兰花芽菜中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硒处理对西兰花芽菜中初级代谢产物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西兰花芽菜中硫和硒含量
        4.3.2 GC-MS代谢组学空白与处理组中小分子代谢物的总离子图及差异代谢物的获取
        4.3.3 模型质量评估
        4.3.4 差异化合物筛选
        4.3.5 差异化合物对代谢通路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硒处理对西兰花幼叶及成熟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影响及机理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硒处理后西兰花芽菜,幼叶及成熟西兰花中总硫代葡萄糖苷的变化
        5.3.2 硒处理后西兰花芽菜,幼叶及成熟西兰花中不同种类的硫代葡萄糖苷的变化
        5.3.3 硒处理后对幼叶及成熟西兰花中硫和硒含量影响
        5.3.4 硒处理后对幼叶及成熟西兰花中合成硫代葡萄糖苷的氨基酸的影响
        5.3.5 硒处理后对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相关基因的影响
        5.3.6 硒处理后对成熟西兰花中蛋白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硫酸盐对硒酸盐毒性的缓解作用及机理
    6.1 引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仪器
        6.2.4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6.3.1 硒和硫处理后西兰花芽苗的不同表型
        6.3.2 硒和硫处理后西兰花芽苗中硒和硫的含量
        6.3.3 硒和硫处理后西兰花芽苗中可提取硒、不可提取硒以及蛋白中硒的含量
        6.3.4 硒和硫处理后对西兰花芽苗活性氧、脂质氧化和叶片细胞膜渗透率的影响
        6.3.5 硒和硫处理后对西兰花芽苗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3.6 硒和硫处理后对西兰花芽苗中参与硫和硒转运和吸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现状介绍
    2.1 A市芽菜简介
    2.2 碎米芽菜公司的经营现状
    2.3 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现状
        2.3.1 产品策略现状
        2.3.2 定价策略现状
        2.3.3 渠道策略现状
        2.3.4 促销策略现状
第3章 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与问题分析
    3.1 外部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碎米芽菜公司的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遇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2.5 SWOT分析
    3.3 碎米芽菜公司现有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3.1 中端产品口味单一,消费者忠诚度不高
        3.3.2 高端产品缺乏卖点
        3.3.3 传统渠道单一,电商渠道缺失
        3.3.4 促销手段与品牌传播手段匮乏
第4章 碎米芽菜公司的STP策略设计
    4.1 碎米芽菜公司的市场细分
        4.1.1 市场细分基础
        4.1.2 市场细分问卷调查
        4.1.3 问卷调查结果
    4.2 碎米芽菜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
        4.2.1 问卷调查结论
        4.2.2 目标市场
    4.3 碎米芽菜公司的品牌定位
第5章 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设计与实施
    5.1 4P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5.1.1 产品策略
        5.1.2 定价策略
        5.1.3 渠道策略
        5.1.4 促销策略
    5.2 新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推广
        5.2.1 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5.2.2 组织铺货活动
        5.2.3 再计利润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四、四种芽菜值得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D]. 吴志伟. 成都大学, 2021(07)
  • [2]基于多组学的盐胁迫下金银花的品质形成机制研究[D]. 蔡芷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D]. 霍怡然.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黄豆发芽过程中Zn、Co和Se的富集及交互作用[D]. 张世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D]. 余瑞豪.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6]大叶秦艽的化学成分、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药效物质研究[D]. 杨洋. 西北大学, 2019(04)
  • [7]高黄酮苦荞饮料醋生产工艺研究[D]. 张玉梅. 贵州大学, 2018(04)
  • [8]乳酸钙和赤霉素调控发芽大豆植酸降解的机理研究[D]. 惠倩汝.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硒处理对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D]. 田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1)
  • [10]碎米芽菜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杨爱琼.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四种豆芽值得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