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合一”生态养猪新技术

北方“四合一”生态养猪新技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毕婷婷[1](2019)在《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核桃的原产地之一,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且年均产量也位居首位。云南是华夏核桃种植王国,“漾濞泡核桃”是云南省的优良品种,驰名中外,漾濞核桃品种有大泡核桃、小泡核桃、铁核桃等三大品系32个品种。截止2018年,漾濞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产量5.1万吨,产值11.37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800元,因此,核桃成为漾濞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漾濞县在核桃种植管理方面一直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核桃产量、质量下降、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沼肥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有机肥,可以提高核桃品质,促进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提出在漾濞县推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分析了漾濞县推广沼肥种核桃技术所具备的条件。得出:漾濞县利用畜禽粪便产沼肥158.146万吨可完全满足核桃种植最高需肥量107.0万吨,依据云南省大理州采用沼肥对各种农作物种植经验,漾濞县农户沼肥种植核桃实践基础,以及有关沼肥种植核桃提质增效效果,为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提供借鉴。同时国家、云南省、大理州及漾濞县相关政策支持发展漾濞核桃产业和沼肥种植核桃;推广沼肥种植核桃,可以有效缓解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危害,有助于提高核桃品质和发展有机核桃产业,同时,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沼肥的推广应用,既能有效解决漾濞县畜禽粪污的污染问题,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又能支撑有机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漾濞县推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是可行且必要的。总结获得了沼肥种植核桃的技术。基肥(用环状施肥、放射状施肥均可):每年11月12月份,沼渣用量幼树期1260千克/株(16年),结果初期90150千克/株(715年),盛果期300600千克/株,>200千克/株(>16年),次年4月上中旬、5月中旬、7月上旬追肥,幼树期宜2040千克/株,结果初期宜80150千克/株,盛果期宜200250千克/株,同时在次年4月初和5月初,用浓度为30%沼液作叶面追肥。结合漾濞县的现状需求,制定了推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方案,最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明确定位战略目标-观念转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将废弃沼气池重新启动;制定推广方案,分三个阶段,即大力宣传阶段:提高人民的思想认识;示范、技术应用推广阶段:通过“示范带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程跟踪服务阶段:确保此项技术能够长期实施,最后实现此项技术在漾濞县的成功推广。

卢丽静[2](2019)在《浅析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村经济发展,市场体制完善后,农村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畜牧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为确保农村畜牧业稳定发展,技术推广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技术普及率。

于治山[3](2017)在《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文中认为(上接2017年4期《规模养猪》50页)2.2国内生态养猪的主要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生态养猪业已有成千上万的成功实例,可以吸纳为如下生态养猪的模式:粮油加工-加工副产物养猪-猪粪肥田模式;饲料喂鸡-鸡粪喂猪-沼气-沼液培育水生植物或入塘养鱼模式;饲料喂猪-猪粪堆肥发酵-种真菌-养蚯蚓等模式;生态猪场模式,即污水净化与水生饲料生产结合模式;

邬兰娅,齐振宏,黄炜虹,朱萌,胡剑[4](2017)在《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探索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和天津市的调查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分析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的采纳意愿,探讨其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生猪养殖户中,对生态养殖模式有采纳意愿的占比为37.6%,总体采纳意愿还有待提高。在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女性养殖户对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更高;而受教育程度、家庭务农人数、环境污染认知、生态养殖模式了解度、粪污无害化处理政策了解度以及养殖补贴政策满意度等变量,对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的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生猪养殖户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高养殖户对生态养殖模式认知和加强生猪养殖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来增强意愿。

丁瑜[5](2016)在《循环养殖模式研究 ——以湖北安源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农业养殖模式是一种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社会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人们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新思考。传统的农业养殖模式潜能已逼近其极限,寻求一种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当前农业养殖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围绕农业养殖所面临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各国大力推崇和广泛推广的农业循环养殖模式正是基于解决现实农业养殖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农业养殖模式。它是以3R为原则,即能源损耗的减量化,能量循环的科学再利用,以及能量多级转变再生资源的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养殖的农业养殖新模式。这种养殖模式是一般农业经济不具备的多链化的产业模式,它使得养殖内部各个部分能够有效合理的共同互补,相互依托,共生共存,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化养殖过程中的高污染为低污染,让单一经济变为循环经济,提升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循环养殖模式是未来农业养殖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然趋势。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并通过详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围绕循环养殖模式这一主题,首先梳理了循环养殖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运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养殖理论对国内外循环养殖发展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循环养殖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循环养殖模式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刘春[6](2014)在《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依赖这个星球上的自然资源,通过辛勤劳作获取果实,千万年来不断的繁衍成长和壮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农业生产体系,并不断延伸发展。但是,人类活动和工业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的大肆掠夺基础之上的,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恶化。工业现代化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演变,从原始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变化,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进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是当今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保证。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处于转型期,各地区的农业基础建设,自然资源不同,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差别很大,怎样开展、以什么样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值得研究探讨。开展中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研究,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强支撑。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是民族自立与人民健康的保障,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与农业大国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的生态农业理论为依据,其中包含马克思土地自然肥力思想,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同时借鉴了西方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原理依据。在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部分,分别从美国和欧洲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国际有关生态农业组织的经验,国外生态农业研究和教学机构,国际上参与生态农业的人员状况,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利用这些先进的经验来更好的促进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生态环境因素,自然资源因素和农村人力资源因素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不断的变迁,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显现出来。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调节能力在减弱,农药、化学、建筑废弃物等等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资源在减少,水土流失土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恶化的程度和范围在扩大,给东北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另外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农业技能水平也不高,同时还要面对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青年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逐步匮乏,这对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做的是宣传提倡发展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前瞻性,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能,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让他们为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本文的第五,六部分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并给出了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案例,对未来的东北地区建立微观生态农业系统提供参考。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快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丁志航[7](2013)在《青州市农村沼气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潍坊农业的迅速发展,部分新型能源尤其是沼气得到了大力开发以及使用。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生态农业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围绕沼气进行的良性循环系统,其不仅功能齐全而且效益较高,目前已取得了显着成效。不过该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就数量以及具体分布来说,不仅总量较少而且发展不协调;就发展推进机制而言,不仅投资严重短缺,而且利用方式简单,此外还缺乏一个健全完整的服务机制等,因此有待于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采取实证以及比较这两种分析方法,并积极结合理论以及实际,查找了国内大量关于沼气建设的知识,并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以及对比,吸取了沼气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还深入了解了青州市区的户用沼气情况。采取走访部分乡镇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广大农户积极沟通,并现场观察户用沼气池的具体使用情况,发现该地区沼气池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而且紧扣着主导产业;沼气池不管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均遇到了很多难题,而且其综合利用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沼气使用效益较高,关于沼气发展政策,农户普遍较为满意。通过对青州农村地区沼气建设以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可以发现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即不仅利用率不高,发展缓慢,而且覆盖范围小,不协调,需要进一步推广。在联系该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方向及其发展基础的前提下,结合地区优势以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温室大棚为主的发展策略,将沼气建设尤其是沼气潜力开发的关键点定位在“四位一体”这一温室沼气模式的普及上。并于最后制定了与实际相符的农村沼气发展的具体办法。不仅有利于改变青州市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民发家致富,而且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因此是社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这三者的综合体现。

罗胜[8](2012)在《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创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在经历了30多年的透支发展之后,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难、资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困境。我国的农业发展更是在日渐恶劣的环境中举步维艰:土壤退化造成作物减产;大量喷洒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农产品农药残留高,出口贸易中屡遭绿色贸易壁垒;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如何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建设一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湖南省开展“四化两型”建设以来,循环经济在我省的发展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湖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湖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本研究对国内外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模式、建设经验和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和总结,并对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做了一定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现状以及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文认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之一;并对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做了总结分析,认为当前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仍存在着农民循环经济意识不足,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动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并针对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树立农业循环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困境、技术难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服务等政策建议。最后以石门县罗坪乡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为例,从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条件、建设模式和所取得的成效四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随着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成效将被更多农民所认识和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也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实现。

徐琳[9](2011)在《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农民脱贫和增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循环农业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太仆寺旗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分析了该地区发展沼气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重点运用成本效益法分析了沼气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太仆寺旗发展沼气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沼气项目体系建设不完善,后续服务不到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和自身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就当地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加大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氛围,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李林杰[10](2010)在《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以中亚热带韶山灌区湘乡湘潭县域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尺度生态经济优化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本文属于问题驱动型研究,致力于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清洁型与经济安全型等“三型”产业化技术体系的设计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与循环自生的新型模式的构建,以便缓解我国中亚热带区域近50a来工业化农业的负效应与近年盲目追求GDP导致的生态农业发展低迷,农药、化肥、灌溉水、劳动力等4项投入迅猛增长,种粮比较效益明显偏低,种养结构失衡,轻种重养,种粮副业化,稻衰猪盛,以猪为首的人畜禽鱼粪尿严重污染流体环境,形成妨碍水资源、耕地、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恶性循环。在本研究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当地农业实际情况的长期跟踪调研中,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理论与经验,特别是在对景观模式、循环模式、立体模式、食物链模式、品种搭配模式等5种基本类型及其18种分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与综合创新的基础上,尝试以“节约、环保、多产、高值”为构建生态农业新型模式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与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相结合,以生态过程工程为技术手段,以生物多样性关系重建、景观生态规划、循环体系设计为核心,以种-养-沼-加四联产循环与农-林-牧-渔-加-游六业结合的5个生态过程工程为框架主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清洁生产和农业、工业及城镇废弃物污染治理,含流体污浊链源头控制、过程阻断与末端治理。其核心任务是产前创造水、土、生物质、气候光热资源与废弃物资源生态高值化利用的条件;产中实现农产品的生态高值化生产;产后实现生态高值化加工与市场销售额攀升;以及创建清洁高效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解决农业产业化-高值化生态过程与流体污染控制工程耦合技术创新与相关制度创新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生物多样性利用原理、能源高效率和物料全利用、流体环境一体及科技经济一体与城乡一体等“节约、环保、多产、高值”的目标和价值理念,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生态-循环-高值3阶段论”与生态农业新型模式——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界定了“生态高值农业”及其辅助概念“城乡四维污染”“流体环境系统”与“环境痕量污染物”;在其应用案例“同一气候变量条件下旱涝环境数据代表性及准确性的局地水、土、气监测相关性试验”中研究发现,以大气为主、以土壤为辅、以环境污染遥感监测4S技术集成系统为参照的监测数据可以表征地表水污染程度。可以借鉴成云过程中云水pH参数化的方法,实施地表水中SO42-、NO3-、TN、NH3-N等,土壤中硫与氮,以及大气中SO2、NOx、NH3等污染物的参数化,包括水、土、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其阶段性研究成果与权威文献的结论相符合。(2)“生态高值农业”的实践体验:稻糠深加工小试、中试与肌醇工业性试验中的系统模拟分析应用案例。①设计思路。在确定的清洁生产任务下,选取设备单元与最佳流程,使固定资本及流动资本投资最少,对此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MINLP)在计算机上求解。将模拟退火法与启发法相结合,得到一种混合优化算法,可兼顾算法全局最优与加快局部寻优进程。该法与严格数学规划法相比,相对误差<0.5%,被认为是最优设计。②流程模拟与工艺流程设计。应用由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与相平衡等方程组成的能足够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求解,以便得到该过程的全部信息后进行工艺流程设计。③设备设计,以及生态高值化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比较。经浙、冀两厂试产证实,60t/a肌醇工程水解釜容积设计为6m3已有裕度。肌醇收率可由传统工艺的6.0%-9.1%提升到生态高值化工艺的10.0%~12.5%;代表流动资本且占成本2/3的菲汀消耗量从17t/t~11t/t肌醇下降为l0t/t-8t/t肌醇;代表固定资本的不锈钢水解釜容积由6.5m3~4.2m3节减为3.8m3~3.0m3。肌醇收率达到12.5%时,产能可由60t/a提升为120t/a。④试产启示。生产流程模拟软件应用于肌醇生产关键设备及全流程数学模拟、设计计算与工况分析,可获先进可靠的硬件和软件与全流程简化及“三型”产业化技术,以及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肌醇等“4联产”及其经济评价结果显示,大力发展生态高值农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构建了包括系统科学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技术3要素在内的研究方法体系。其精髓是后者的3项分析,即系统模拟分析、能值分析与生命周期分析。(4)新型模式与产业化技术体系中3项分析应用案例:①测土配方施肥与系统模拟分析应用案例。2007a育塅乡应用晚稻肥效模型,NPK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21.50kg/hm2,25.05kg/hm2,70.35kg/hm2,最佳产量为7378.5kg/hm2;全市累计实施2.93万hm2,施NPK配方专用肥1.08万t/a,平均施有机肥3t/hm2,比以往施有机肥增加0.75t/hm2,节省化肥折纯1.34万t/a,增产稻谷8790t/a,平均0.3t/hm2,共增收1674.56万元/a,平均572元/hm2。②牛-沼-草“3联产”循环农业模式与能值分析应用案例。联产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通过系统整合达到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购买性资源投入最低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生物和污染物可控制化的产业目标。研究结果表明,牛业子系统与牛-沼-草联产全系统比较,能值自给率(ESR)从0增加到0.041%;净能值产出率(EYR)由1.90增加到2.11;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由0.76增加到1.03;而环境负载率(EIR)由1.32降低到1.08,降低了18.18%。③零排放区域控制与生命周期分析应用案例:生态高值化稻草制甲醇(5万t/a)项目。在搜集半径50km范围内为碳减排区域,稻草不再废弃焚烧。生命周期分析(LCA)结果,其环境影响成本为284.99元/t甲醇,且集中于生产与消费过程。其中水稻种植过程净碳固定值为负值(-152.79元/t甲醇),总环境影响负荷为负(-35.49元/t)。稻草制甲醇的实际成本比煤制甲醇降低76.84元/t。④零排放区域控制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案例:2006a湘阴引进ICPC推荐的生态高值化“大型沼气发电及生态肥”项目。用地6.67hm2,有机废物搜集半径3km,输入畜禽粪便300t/d、废液200t/d,热-电-生态肥“3联产”,经厌氧发酵产沼气供热且发电600万kWh/a、产生态肥5万t/a,减排8万t/a二氧化碳当量。⑤超级杂交稻与绿色超级稻的融合及风险与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案例。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是先进育种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灌溉水、劳动力等4项投入、提升种粮比较效益的重大技术对策。超级杂交稻是转基因技术非常好的材料;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有益于超级杂交稻在产业化的大规模种植中更好地实现超高产潜力。但学界不能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的危害,不能排除“生物放大”现象,这是许振成提出的“环境痕量污染物”新概念的启示之一。

二、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核桃概述
        1.1.2 漾濞县核桃种植现状与问题
    1.2 沼肥对核桃提质增效的理论研究
        1.2.1 沼肥自身营养及主要用途
        1.2.2 沼肥与传统有机肥堆沤肥比较
        1.2.3 沼肥对核桃生长及土壤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国内外核桃种植现状研究
        1.3.2 关于国内外沼气发展现状研究
        1.3.3 关于沼肥对种植业的影响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之处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漾濞县推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1 沼肥种植核桃试验
    2.2 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方案
    2.3 漾濞县推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的可行性
        2.3.1 沼肥原料充足
        2.3.2 政策支持
        2.3.3 沼肥使用经验
        2.3.4 技术支撑
    2.4 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的必要性
        2.4.1 时代需求
        2.4.2 环境质量
        2.4.3 提质增效
        2.4.4 有机市场
        2.4.5 产业集聚
        2.4.6 精准扶贫
    2.5 沼肥种植核桃效益
        2.5.1 经济效益
        2.5.2 生态效益
        2.5.3 社会效益
    2.6 小结
第三章 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方案
    3.1 农业推广基础理论
        3.1.1 农业推广含义与方法
        3.1.2 农业推广沟通
    3.2 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方案
        3.2.1 漾濞县沼气池利用现状
        3.2.2 明确定位推广目标
        3.2.3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3.2.4 推广方案流程图
        3.2.5 具体推广方案实施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浅析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价值
2 分析技术推广现状
    2.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推广
    2.2 生物育肥实用技术
3 优化畜牧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3.1 优化技术推广方式
    3.2 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3 技术推广人员能力提升
4 结束语

(3)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论文提纲范文)

3发展生态养猪、提高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发展立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2产业化经营是生态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
    3.4强化食品安全、改善产品品质、推进生态猪场建设、迎接入世挑战

(4)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模型选择
    2.3 变量选择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性描述分析
    3.2 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循环养殖模式研究 ——以湖北安源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循环养殖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循环养殖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循环养殖
        2.1.2 循环养殖模式
        2.1.3 循环养殖模式的特点
    2.2 循环养殖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绿色养殖理论
3 国内外循环养殖模式运行研究
    3.1 国外循环养殖的主要模式
        3.1.1 农业数字化科技革新模式
        3.1.2 生物创新模式
        3.1.3 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3.1.4 政府主导农村合作社模式
    3.2 国内循环养殖的主要模式
        3.2.1 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循环养殖模式
        3.2.2 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循环养殖模式
        3.2.3 以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为目标的循环养殖模式
    3.3 启示
4 湖北安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源公司)循环养殖模式分析
    4.1 安源公司发展概况
    4.2 安源公司循环养殖模式分析
        4.2.1 数字化科技革新养殖模式
        4.2.2 种养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4.2.3 生物创新循环养殖模式
        4.2.4 公司+农户模式
    4.3 安源公司循环养殖模式运行分析
        4.3.1 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
        4.3.2 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4.3.3 沼气经济效益分析
        4.3.4 公司+农户模式效益分析
    4.4 安源公司循环养殖模式经验和启示
        4.4.1 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
        4.4.2 创新生产组织方式
        4.4.3 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4.4.4 政府政策扶持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宣传循环养殖发展模式,普及循环农业认知度
        5.2.2 加大重视力度,推出适农政策,提供专业人才技术指导
        5.2.3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土地区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5.2.4 加快循环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致谢

(6)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农业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
        1.1.2 传统农业带来的生态失衡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思路和方法
        1.4.1 本文的思路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归纳与演绎分析法
        1.4.4 比较分析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的生态农业理论
        2.1.1 马克思的土地自然肥力思想
        2.1.2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
        2.1.3 马克思的生态农业理论的指导意义
    2.2 西方的生态系统理论
        2.2.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
        2.2.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理论
        2.2.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2.2.4 生物进化和农业发展
第3章 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
    3.1 美国和欧洲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3.1.1 美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3.1.2 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3.2 国外参与生态农业的人员状况
    3.3 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3.4 发达国家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
    3.5 国外有关生态农业组织的经验
    3.6 国外关于有机农业认证标准与政策的经验
        3.6.1 有机农业认证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3.6.2 欧洲有关有机农业政策的经验
        3.6.3 美国与日本有关有机农业政策的经验
    3.7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总结与借鉴意义
第4章 我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4.2 农业资源短缺的挑战
    4.3 来自农产品数量增长的挑战
    4.4 生态农业建设中人的因素
        4.4.1 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
        4.4.2 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
        4.4.3 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影响
第5章 我国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5.1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5.2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案例
第6章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6.1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
    6.2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6.3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
第7章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7.1 加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7.2 加强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
    7.3 加强东北地区农业科技技术创新
    7.4 建立健全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
    7.5 建立健全东北地区农业扶持制度
    7.6 建立健全东北地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青州市农村沼气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社会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其作用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基本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采用的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村沼气相关理论思考
    2.1 农村沼气项目的几个基本模式
        2.1.1 “三位一体”
        2.1.2 “四位一体”
        2.1.3 “五配套”
        2.1.4 “养+沼+种”
        2.1.5 对大中型沼气池进行建设的基本模式
    2.2 沼气循环生态农业的实际效益
    2.3 农村沼气建设的一些限制因素
        2.3.1 农民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2.3.2 发酵原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2.3.3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以及质量问题
        2.3.4 后继管理以及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内以及国际对沼气进行的研究及其研究动态概述
    3.1 国内以及国际关于沼气研究的基本概述
        3.1.1 目前国际研究的具体情况
        3.1.2 目前国内研究的具体情况
    3.2 国内外沼气能源开发与利用概述
        3.2.1 英国沼气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
        3.2.2 德国沼气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
        3.2.3 瑞典沼气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3.2.4 越南沼气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
        3.2.5 中国沼气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第四章 青州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调查
    4.1 在青州市发展沼气的优越性
        4.1.1 充足的光热资源
        4.1.2 足够的发酵原料
        4.1.3 良好的产业结构
        4.1.4 优良的社会基础
        4.1.5 有效的政策环境
    4.2 沼气建设在青州市的落实状况
    4.3 农户的实际运用状况
        4.3.1 现实沼气系统的运行状况
        4.3.2 对投入使用的调查
        4.3.3 对安全使用状况的调查
        4.3.4 剖析发酵原料的出处
        4.3.5 沼气使用前后的节能状况
        4.3.6 相关设施的具体应用状况
    4.4 青州农村地区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4.1 群众对沼气的认识不足
        4.4.2 技术力量薄弱
        4.4.3 投入短缺
        4.4.4 管理维护不到位
        4.4.5 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第五章 青州市农村沼气能源主要的发展模式及成本/效益分析
    5.1 对建池成本/效益进行的分析
        5.1.1 对成本进行的分析
        5.1.2 对经济效益进行的分析
        5.1.3 相关效益因子
    5.2 对青州市农村地区沼气典型池型成本/效益进行的计算
        5.2.1 户用型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
        5.2.2 中型沼气池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
    5.3 对青州市农村地区沼气能源的具体成本以及效益进行的分析
        5.3.1 沼气能源成本与效益的相关影响分析
        5.3.2 户用沼气能源具体成本/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青州市农村地区沼气发展模式提出的几点建议
    6.1 适当的对建设比例进行调整,“减小增大”
    6.2 改变推广模式
    6.3 循环农业发展体系的建立
    6.4 公益沼气工程的建设
    6.5 采用“以贷替投”这一投资模式
    6.6 大力开展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循环经济的涵义
        1.3.2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系统论
        2.1.3 循环经济理论
    2.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2.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
        2.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模式
    3.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3.1.1 德国模式
        3.1.2 日本模式
        3.1.3 美国模式
    3.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3.2.1 大农业发展模式
        3.2.2 生态恢复型发展模式
        3.2.3 废弃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
4.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4.1 湖南农业概况和特点
        4.1.1 湖南农业概况
        4.1.2 湖南农业的特点
    4.2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
        4.2.1 大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4.2.2 生态恢复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4.2.3 废弃物再利用循环农业建设——“禽畜—沼—果”
    4.3 湖南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4.3.1 农民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4.3.2 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
        4.3.3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动力不足
        4.3.4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4.3.5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有待进一步提高
5. 案例研究——石门县罗坪乡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5.1 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
    5.2 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
        5.2.1 自然、地理状况
        5.2.2 社会经济
    5.3 罗坪乡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模式
        5.3.1 罗坪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
        5.3.2 罗坪乡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模式
    5.4 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成效和问题
        5.4.1 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成效
        5.4.2 罗坪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问题
6. 湖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6.1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思想和人才保障
        6.1.1 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6.1.2 培养新型农民,打造农业循环经济文化体系
        6.1.3 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人才队伍
    6.2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
        6.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投资
        6.2.2 提升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业生产
    6.3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资金保障
        6.3.1 完善农村信贷体系,解决融资难题
        6.3.2 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6.4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保障
        6.4.1 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建立示范典型
        6.4.2 加强相关立法,增强法律保障
    6.5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技术保障
        6.5.1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
        6.5.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7.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及不足
2 循环农业及沼气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2.1.1 循环经济学
        2.1.2 产业经济学
        2.1.2.1 产业组织理论
        2.1.2.2 产业结构理论
        2.1.2.3 产业关联理论
        2.1.3 农业生态学
        2.1.3.1 互惠共生原理
        2.1.3.2 食物链原理
        2.1.4 可持续发展农业
        2.1.5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2 沼气相关理论
        2.2.1 沼气概念
        2.2.2 沼气发酵原理
3 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3.1 太仆寺旗的基本情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2.1 人口及人民生活状况
        3.1.2.2 农牧业生产状况
        3.1.2.3 工业发展状况
    3.2 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发展情况和模式分析
        3.2.1 太仆寺旗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3.2.2 太仆寺旗沼气项目模式分析
        3.2.2.1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3.2.2.2 “五配套”生态模式
        3.2.2.3 “草原六配套”生态模式
4 太仆寺旗沼气应用的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4.1.1 产能效益
        4.1.2 沼肥效益
        4.1.3 沼气成本与产出效益分析
    4.2 生态效益
    4.3 社会效益
5 太仆寺旗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角度
        5.1.1 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5.1.2 宣传力度不够
        5.1.3 沼气项目体系建设不完善
        5.1.4 后续服务不到位
    5.2 农民角度
        5.2.1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
        5.2.2 农民自身资金短缺
6 发展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推广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投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
    6.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
        6.2.1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
        6.2.2 举办专题讲座
        6.2.3 建办示范点,搞好专题试验研究
    6.3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6.4 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6.4.1 加强基础教育
        6.4.2 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7 结论及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以中亚热带韶山灌区湘乡湘潭县域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与新型模式集成研究
    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 水资源和耕地及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种粮副业化及"种三产四"
        1.1.1 中亚热带旱涝时段清洁流体与环境成本变化大趋势
        1.1.2 应对策略:缓解资源环境危机的生态高值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
        1.1.3 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技术创新及其研究方向
        1.2 县域流体三重污染:以猪为首的人畜禽鱼粪尿、酸沉降、沙尘暴
        1.2.1 县域环境风险概况与严重危害
        1.2.2 县域流体的三重污染导致城乡环境保护步履艰难
        1.3 县域流体环境系统问题与对策——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1.3.1 流体污浊成因在于生态过程工程、生态体制、生态文化建设缺位
        1.3.2 占全球70%淡水19%温室气体的农业及其生态高值种养和加工
        1.3.3 县域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建成任重而道远
    2 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述评
        2.1 水污染:城乡四维污染的集中反映与常规监测重点
        2.1.1 农村工矿和养殖场点源及农业面源交叉污染——以猪场为中心
        2.1.2 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水质、底质的影响
        2.2 空气污染:最大环境风险与监测重点转向大气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2.2.1 国内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2.2.2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控制规划理论研究概述
        2.2.3 国内外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控制预案实施研究进展
        2.2.4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应用于大气颗粒中金属及PAHs源解析
        2.3 生态过程工程设计与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
        2.3.1 生态过程工程设计的目标和原理
        2.3.2 生态过程工程设计与构建的技术路线
        2.4 农业生态过程工程研究进展
        2.4.1 国际农业生态过程工程理论与经验: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
        2.4.2 我国农业生态过程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县域环保的关键技术
        2.4.3 区域农业生态过程工程模式与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4项建设
        2.4.4 无公害农业生态过程工程模式与农产品安全及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2.4.5 旅游生态过程工程新模式与绿道网及低碳生态城市耦合发展
        2.5 循环农业——生态高值农业的载体与农业生态过程工程基本路径
        2.5.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产业体系生态高值化
        2.5.2 循环农业是对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2.5.3 低碳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与"4R原则"
        2.6 生态高值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2.6.1 "生态高值农业"的理论基础
        2.6.2 "生态高值农业"的事实依据:9个案例的分析
        2.6.3 骆世明团队探索中国生态农业之道与应对低潮的理论及技术创新
        2.7 研究方法进展与生态高值农业系统研究方法体系
        2.7.1 系统科学方法论
        2.7.2 系统工程方法的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与专业维
        2.7.3 环境系统工程与联产循环系统中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综合研究方式
        2.7.4 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2.7.5 具体方法技术中的系统模拟分析、能值分析与生命周期分析
    3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技术体系构建Ⅰ产前能源资源生态高值化利用条件的创造
    1 良田再造:本研究区域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制约性与比较优势
        1.1 韶山灌区及其主体湘乡市和湘潭县概况
        1.2 湘乡市社会经济
        1.3 湘乡市自然环境
        1.3.1 自然地理条件
        1.3.2 水资源及其利用对流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彰显节水的极端重要性
        1.3.3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情况对流体环境质量的影响
        1.3.4 水土流失过程与地质灾害隐患:县域环境监测须自地质始
        1.4 基于旱涝环境数据代表性及准确性的水土气监测相关性试验
        1.4.1 材料与方法
        1.4.2 结果与分析
        1.4.3 问题与讨论:湘乡市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制约性与比较优势
        1.5 小结
    2 良种培育:抗旱涝性稻种与超级稻生态过程工程技术产业化研究与示范
        2.1 稻种生态过程工程技术储备的关键:生物多样性、抗逆性、优质、高产与产业化
        2.2 杂交水稻:野败型乘势而上与红莲型种子工程建设产业化
        2.3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中的绿色超级稻和超级杂交稻的融合与风险
        2.3.1 水稻种质资源和现代育种技术与绿色超级稻研发历程
        2.3.2 绿色超级稻发展的10a构想
        2.3.3 绿色超级稻与超级杂交稻的融合、超越及其风险
        2.4 谷秆两用稻:"东南201"及其营养价值分析
        2.5 培育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光热资源的水稻高产新品种
        2.6 小结
    3 良法应用:测土配方节肥栽培生态过程与污染控制工程系统模拟分析
        3.1 湘乡市施肥情况及问题
        3.2 三元二次回归肥效模型与早稻、晚稻最大最佳施肥量
        3.3 小结
    4 本章总结:盲目追求GDP、种粮效益偏低、生态农业发展低迷与环境严峻
第三章 技术体系构建Ⅱ产中生态过程-污染控制工程耦合技术创新
    1 稻-鸭(鱼、蛙)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1.1 客观评价水稻田CH_4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1.2 稻-鸭生态过程工程的构建
        1.3 甲烷排放量的估算方法、排放规律与减排措施
        1.3.1 排放量估算方法
        1.3.2 CH_4排放规律与减排措施的大田试验结果
        1.4 环境成本估算方法与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4.1 环境成本估算方法
        1.4.2 免耕稻-鸭生态过程工程与其它两种耕作方式的比较
        1.5 小结
    2 稻-牛(羊)生态过程工程与牛-沼-草联产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2.1 节粮型畜牧业稻-牛(羊)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2.1.1 谷秆两用稻-牛(羊)生态过程工程的构建
        2.1.2 谷秆两用稻稻草A与一般稻草B饲养肉牛比较
        2.1.3 谷秆两用稻稻草A与氨化普通稻草C饲养肉牛比较
        2.2 能值分析在牛-沼-草联产循环农业模式中的应用
        2.2.1 研究概况
        2.2.2 研究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与结论
        2.3 草-牛-鸡-猪-鱼生态过程工程的构建
        2.4 小结
    3 猪-沼-草与发酵床养猪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3.1 生物质能源工程Ⅰ:生态高值化大中型沼气工程
        3.1.1 生物质能源在我国未来节能和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1.2 湘乡市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回顾与展望
        3.1.3 湘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零排放区域"技术
        3.1.4 武汉市江夏区猪-沼-电(菜、果、鱼)循环农业模式
        3.2 湿法养猪与猪-沼-草生态过程工程
        3.3 干法养猪Ⅰ:可供借鉴的福建福安猪场发酵床零排放技术
        3.3.1 养猪过程中的生物资源转换:生物质"过腹还田"
        3.3.2 应对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益生菌应用于发酵床养猪
        3.3.3 远程监控发酵床养猪法:智能农业案例之一
        3.3.4 发酵床养猪法的综合效益
        3.4 干法养猪Ⅱ:湘潭县兴龙种猪场发酵床零污染技术试验结果
        3.5 小结
    4 树-药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4.1 林业与中药农业:耦合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与预期综合效益
        4.1.1 发展生态高值农业要注重固碳、碳源及碳汇与减少碳排放
        4.1.2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开发管理模式探析
        4.1.3 湘乡市涟水河循环经济带林业发展规划
        4.1.4 发展中药农业的关键步骤
        4.1.5 逐步落实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大力发展中药农业
        4.2 树-药生态过程工程的构建与应用
        4.2.1 树下药用植物自然生态培育类型
        4.2.2 树-药复合经营的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4.2.3 几种典型的树-药复合经营生产模式
        4.3 小结
    5 渔-游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5.1 水体农业:渔业生态过程工程
        5.1.1 应对鱼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益生菌用于水库养鱼
        5.1.2 湘乡市渔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期效益
        5.1.3 湘乡市水府庙库区移民渔业发展规划预期效益
        5.2 城乡旅游生态过程工程
        5.2.1 绿道网生态过程工程建设
        5.2.2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四大旅游休闲区
        5.2.3 乡村旅游生态过程工程建设Ⅰ以毛田为中心的药乡拓展
        5.2.4 乡村旅游生态过程工程建设Ⅱ龙洞镇大将故居楠香村
        5.2.5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近期及中长期目标与预期效益
        5.3 小结
    6 本章总结:围绕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5个生态过程工程
第四章 技术体系构建Ⅲ产后生态高值化加工与市场营销
    1 稻米深加工生态过程工程: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中的绿色食品业——以华龙米业、燕京啤酒为代表的产业链延伸为视角
    2 稻糠深加工小试中试与肌醇工业性试验:生态高值农业实践体验
        2.1 "9联产"及其主导产品肌醇、甾醇的市场培育与甾醇技术开发
        2.1.1 "9联产"小试流程
        2.1.2 肌醇市场培育
        2.1.3 甾醇市场培育:急性肺损伤SARS药糖皮质激素的关键中间体
        2.1.4 甾醇的技术开发
        2.2 肌醇的"三型技术"开发:基于小试、中试的工业性试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生态过程工程设计
        2.2.3 60t/a肌醇工业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要点
        2.2.4 结果与分析
        2.3 肌醇等"4联产"及其经济评价
        2.3.1 "4联产"工艺流程
        2.3.2 投资估算
        2.3.3 经济评价
        2.4 小结:生态高值化"三型"肌醇工艺技术的开发
    3 稻壳深加工生态过程工程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3.1 生物质能源工程Ⅱ:稻壳气化发电与制汽发电的比较
        3.2 稻壳硅利用技术
        3.3 小结
    4 稻草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生态过程工程技术产业化研究与示范
        4.1 稻草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以大球盖菇栽培为例
        4.2 稻草制溶剂:低碳直链酮——甲乙酮
        4.3 生物质能源工程Ⅲ:稻草制甲醇与煤制甲醇的比较
        4.3.1 研究概况
        4.3.2 研究方法
        4.3.3 结果与分析
        4.3.4 讨论
        4.4 小结
    5 本章总结:稻谷加工及流通产出贡献分别为产中约3倍的实现路径
第五章 以"节约、环保、多产、高值"为目标和价值理念的生态农业"三型"产业化技术体系与新型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1 生态高值农业"三型"产业化技术体系
        1.1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概念:农业在系统意义上重组的软件
        1.2 产业化技术体系构成三要素:生态格局、框架主体与实施路径
    2 生态农业新型模式的构建、特征与适用范围
        2.1 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与涵义:农业在系统意义上重组的硬件
        2.2 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及其要领
        2.3 生态农业新型模式的3个特征
        2.4 生态农业新型模式的适用条件与范围
    3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案例
        3.1 县域流体环境系统分析与综合治理
        3.2 农业生态过程工程设计中的调控机制——以稻草制甲醇为例
        3.2.1 《基文》的优长
        3.2.2 《基文》的欠缺与校正
        3.3 明确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并提升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4 "生态高值农业"及其辅助概念"流体环境系统"等的界定
        4.1 生态高值农业的涵义与理论基础
        4.1.1 生态高值化技术创新的涵义
        4.1.2 "生态高值农业"的涵义
        4.2 流体环境系统与流体环境系统工程的涵义与功效
        4.2.1 流体环境系统的涵义
        4.2.2 流体环境系统工程的涵义
        4.3 城乡四维污染的涵义与功效
        4.4 许振成提出的"环境痕量污染物":涵义与功效
    5 研究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漾濞县沼肥种植核桃技术推广策略[D]. 毕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浅析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 卢丽静. 农业与技术, 2019(04)
  • [3]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J]. 于治山. 饲料与畜牧, 2017(10)
  • [4]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邬兰娅,齐振宏,黄炜虹,朱萌,胡剑.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2)
  • [5]循环养殖模式研究 ——以湖北安源有限公司为例[D]. 丁瑜. 武汉轻工大学, 2016(06)
  • [6]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刘春. 吉林大学, 2014(10)
  • [7]青州市农村沼气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丁志航.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
  • [8]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罗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9]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D]. 徐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10]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以中亚热带韶山灌区湘乡湘潭县域为中心[D]. 李林杰.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北方“四合一”生态养猪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