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集团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调研

河套灌区集团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调研

一、河套灌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论文文献综述)

邢霞[1](2021)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供需矛盾是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倡导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农业用水主体,其用水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节水农业的发展。但作为有限理性个体,农户的传统农业实践根植于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非环境伦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低效和不合理的用水情况。因此,充分重视微观层面的农业用水行为,探究节水行为影响机制,引导农户自觉主动参与农业节水,对于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用水效率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农业用水主体行为对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以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旨在挖掘农户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水资源管理以及制定相关的节水政策提供研究经验与理论参考依据,以期提升农户的节水积极性,改变粗放灌溉方式,进而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从理论角度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特征和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首先,基于对农户环境行为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界定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概念,并根据农业节水行为表现形式和行为发生动机将农业节水行为划分为习惯型、技术型、社交型和公民型四类。然后,借助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即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实施取决于其农业节水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农户心理因素,同时农户行为还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引导。最后,基于外部性理论,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外部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学分析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为后续政策引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依托所构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通过阐述变量因素间的关系路径,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着重分析、探讨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驱动效应。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对农业节水行为的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心理因素能够显着地直接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和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也是影响农业节水行为的关键因素。其次,利用Amos23软件Bootstrap法,验证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和农业节水行为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节水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最后,考虑到心理因素可能对农业节水行为存在非线性的系统性特征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采用RBF神经网络进一步探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预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因素能够有效对农户是否参与农业节水进行预测判别,同时不同心理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存在差异。(3)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引入外部情境因素,重点分析和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在农业节水过程中,存在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即意愿不一定能有效地转换为可实现水资源保护目的的实际节水行动,这为研究情境因素的引导效应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节水行为的路径有调节作用,但不同外部情境变量对节水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进一步使用process插件程序中的Model14对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外部情境因素以及农业节水行为之间存在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政策因素在“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的中介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4)在实证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基于多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借助Netlogo平台仿真模拟不同政策情形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涌现的动态引导效果。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在社会规范交互和外部政策因素的引导下会趋于稳定,激励型政策、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均能促进农业节水发生,但不同类型政策对不同类型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激励型政策对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最好;命令控制型政策对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宣传教育型政策对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政策组合效应分析表明,在不同政策组合情形下,四种类型农业节水行为涌现效果存在差异,在政策两两组合的情形下,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激励型政策和命令控制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基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动机和节水行为表现形式,从多视角开展对农户节水行为的研究,更为细致地刻画并衡量农户节水行为,从实践上扩展了农业节水行为研究内容,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第二,构建了以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为导向,心理因素为影响变量,外部情境因素为调节变量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并探析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第三,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尝试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技术构建基于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动态模拟政策因素对农户行为的长期动态引导效果,分析政策因素在长期以及不同组合下对农业节水行为产生的影响。

张建斌,李飞飞,朱雪敏[2](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当下因应——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落实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统筹农业用水效率、农户用水负担和农业灌溉设施良性运行的重要举措。在回顾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价政策演进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剖析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仍然存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水量计量和水费计价方式粗放、水费征收较为困难、水权确权和水权交易程度不高、农业终端用水管理尚不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落实较难等问题。应采取继续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加强灌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改进初始水权分配和用水限额制度建设、健全农业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并落实奖补资金等措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辛翠琴[3](2020)在《关于巴彦淖尔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析》文中指出文章以巴彦淖尔市农业水价改革实践为基础,提出存在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张金星[4](2018)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型灌区生产了超过全国粮食总量1/4的粮食,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当时灌区工程老化、年久失修,致使灌区各项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于1998年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迄今为止,工程设施以及运行管理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自2003年始,国家连续15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农田水利的支撑,对现代灌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灌区建设是重要之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延续和深化。由此可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也需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囊括在内。此外,论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的结果也具有创新性。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以及灌区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水平。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现代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传统灌区同现代灌区间的差异以及现代灌区的内涵和特征,归纳总结了现代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生态健康、安全保障、效率与效益五大方面。结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委托的“现代灌区建设管理现状调研分析”课题资料,分析了 12个大型灌区的建设管理现状,并初步构建了一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其中8个资料相对翔实的灌区进行综合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效果良好的灌区仅占所有灌区的3/8,表明灌区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大投入力度。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收集的指标资料,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评价模型对该灌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抚平原灌区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并分析了该灌区的薄弱环节。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同时,也为该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建平[5](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疆,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内蒙古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上低效的利用现状,致使其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之一农业用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用水部门,其用水状况更不容乐观浪费和短缺并存,用水效率低下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造成这一现状有其固有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不顺的现实情况而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核心是能否有效的对现有的农业水价机制进行改革本文从农业水价基础理论研究出发,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比较分析了农业水价制度发展历史沿革,在此模式下重点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设计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和配套措施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从价值与价格的辩证关系分析界定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农业水价具有公益性,政策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灌溉用水户的角度构建了农业需水价格理论函数,并且运用供需平衡理论分析论述了农民用水户在农业水价变动的条件下,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灌溉决策行为其次,比较研究了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历史沿革,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了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变迁结合这些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变迁的历程和我国当前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思考从制度政策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的历史和现状,并专门针对灌区水价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对从农户的角度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进行实证研究从灌溉决策行为和农户承受力两个方面探讨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态度最后,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的框架设计从政策法规层面上系统解析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的基本特点,思考了内蒙古农业水价制度建设关注的重点,提出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体系,并设计了定价机制框架结构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论文有一定创新,主要体现在:(1)从水价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出发,构建了农民的用水行为对农业水价的反应机制,并通过实证数据来证明了该反应机制的正确性(2)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的框架体系论文从从农户的角度考察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效果,并结合农户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现行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农业用水价制度改革框架(3)提出了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新内涵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并不等同于水价承受力,更不等同于工业水价承受力,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和农业的弱质性,我们认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是农业用水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统一如果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之间缺口太大,则政府部门为了维持灌溉供水的社会公益性,有必要利用补贴等手段来填补这一缺口

王建平,姜文来,王冬霓,刘洋,周旭英[6](2011)在《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总结回顾内蒙古农用水价改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基于典型灌区调研分析了当前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借助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对农业节水的影响效果。最后,对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向达,吕珊珊[7](2011)在《促进农业用水改革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旱灾,且旱情严重,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重为历史所罕见。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09年9月14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38亿亩,其中重旱4465万亩,干枯3987万亩,有977万人、51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张晓清[8](2010)在《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以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研究,是事关缓解农用水短缺、理顺灌区灌溉秩序、降低农民用水成本、推进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以政府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在对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整理、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及其对灌区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题,介绍了国内外用水协会的实践状况,以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成功实践为例,阐明了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用水户在水权交易中的谈判能力、减少水费的征收环节;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劳动力投入,增加农民收入;理顺用水秩序,减少水事纠纷,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等。探究农民用水协会现存的主要问题:养护经费普遍不足、用水协会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协会缺乏宣传推广、用水户参与意识淡薄、制度配套措施滞后等方面。此外,从政府、水管部门、用水协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的措施。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把农民用水协会与灌区农村发展联系起来,把形式与目的结合起来,研究分析用水协会对用水户、政府、水管单位方面的作用和对农村综合发展的意义。但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用水协会作用的把握还缺乏一定的深度、用水协会面临的困境及破解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等。总的来说,希望通过此文可以让农民用水协会这样的新型农村民间组织得到更多学者和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也希望通过个案到整体的研究,使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政策建议对农民用水协会的良好运行起到一定的建设意义。

赵立娟[9](2009)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及有效运行的经济分析 ——基于内蒙古世行三期灌溉项目区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拥有量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十三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用水量占总用水量80%的农业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工程与技术手段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传统方式,但是,随着工程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不现实,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工程与技术手段解决水资源短缺固然十分重要,但水资源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由此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管理问题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世界各国的节水经验来看,吸收用水户参与到灌区的管理中是使灌区供水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手段,即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而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一种最主要、最常见的模式。本文在全面、系统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诸多理论做为科学指导,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在理论上分析了以用水者协会为核心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形成的动因及效益,分析了用水者协会这种农民参与式管理组织的内在运行机制,以探究协会能够长期持续稳定运行的成因及条件,并以内蒙古世行三期灌溉项目区内的用水者协会为案例,分析了用水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诱因、意愿以及影响协会发展的因素,评价了用水者协会运行的绩效与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为灌溉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绪论和文献回顾。本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介绍了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并对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2、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演进及现状。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演进历程,并对中国及内蒙古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3、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的动因及制度成本收益分析。在这一部分里,阐述了用水者协会产生的动因,主要是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深层次的剖析了用水者协会产生的原因,并对用水者协会形成的制度收益—成本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用水者协会成立的潜在效益。4、农民用水者协会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研究。分析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实践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农户对灌溉水费的承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水费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强,大部分协会的水费还有上调的空间。同时采用博弈分析方法,证明了用水者协会持续运行的可能性及其条件,最后分析了政府与协会之间的关系,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即政府可以利用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其各项政策目标,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两者互相配合共同促进灌溉事业的发展。5、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的影响因素、绩效及存在问题研究。本部分着重实证分析研究,主要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农户的参与态度、参与意愿及行为取向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农户有效参与用水者协会的内在机理。其次,对用水农户加入用水者协会的诱因以及制约用水者协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出了协会运行的绩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6、结论与政策启示。这一部分归纳本研究的重要结论和观点,并对提高用水者协会的有效运行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包括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参与意识,以水资源供给完全成本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降低路径依赖和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协会的管理成本,多渠道解决协会的运行经费问题,给予协会更多的权利,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协会的健康发展。

李琲[10](2008)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溉对确保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灌区管理与运行体制已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为此,河套灌区自1999年以来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Participatory on Irrigation Management)的农业灌溉模式,即让农业用水户参与到灌区的管水及渠系的维护与管理中来,成为灌溉管理的真正主人,而用水者协会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最主要的形式。本文在国际参与式管理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河套灌区不同改制模式运行机制和节水效益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利用针对面板数据的自然试验评估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方法分析用水者协会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农户的生产和收入产生影响。得出用水者协会已经初步显现了其在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高弱势群体取水获得性等方面的优势,而且通过民主参与管理,已经对参与者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灌区改革在节水的同时,没有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产生大的负面效应,而且显现出了其他管理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因而在河套灌区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河套灌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套灌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农业节水必要性
        1.1.2 粮食安全隐现催生农业节水迫切性
        1.1.3 生态文明建设反映推进农业节水必然性
        1.1.4 农业用水行为对农业节水的重要性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节水行为模式研究
        1.3.2 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3 农业节水行为引导策略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3 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4 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5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6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域介绍
        3.1.1 区域选择依据
        3.1.2 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禀赋
        3.1.3 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1.4 研究区域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3.1.5 研究区域农业节水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3.2 问卷设计
        3.2.1 调研方法选择和调研过程
        3.2.2 调研内容设计
    3.3 研究变量的设计与测度
        3.3.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测度
        3.3.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测度
        3.3.3 农户心理因素测度
        3.3.4 外部情境因素测度
        3.3.5 社会人口学变量测度
    3.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统计分析
        3.4.1 农业节水行为现状
        3.4.2 受访户个人禀赋特征
        3.4.3 受访户家庭禀赋特征
        3.4.4 考察量表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4.2 研究方法
    4.3 量表检验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信度检验
        4.3.3 效度检验
        4.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2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效应分析
        4.4.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模拟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RBF神经网络模型
        5.1.2 RBF神经网络结构
    5.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2.1 农户节水行为识别
        5.2.2 模型适用性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2 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3 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4 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6.1.1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假设
        6.1.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量表检验
        6.3.1 正态性检验
        6.3.2 信度检验
        6.3.3 效度检验
        6.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
        6.4.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6.4.3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仿真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介绍
        7.1.2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流程
    7.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设计
        7.2.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概念模型构建
        7.2.2 仿真模型系统设置
        7.2.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模拟
    7.3 仿真结果分析
        7.3.1 无政策引导情形与政策最优情形对比分析
        7.3.2 单个政策情境因素引导效应分析
        7.3.3 政策情景因素组合效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引导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政策建议
    8.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体系构建
    8.2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行为促进策略
    8.3 基于心理因素的行为驱动策略
    8.4 基于外部情境因素的行为引导策略
        8.4.1 社会规范引导策略
        8.4.2 政策因素引导策略
    8.5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强化策略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农业节水行为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3)关于巴彦淖尔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巴彦淖尔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 对策建议

(4)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大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1.1.3 国内大型灌区发展现状
        1.1.4 现代灌区建设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代灌区的内涵
        1.2.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1.2.3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2.1 现代灌区的内涵与特征
    2.2 传统灌区与现代灌区差异分析
    2.3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分析
        2.3.1 基础设施体系
        2.3.2 管理与服务体系
        2.3.3 生态健康体系
        2.3.4 安全保障体系
        2.3.5 效率与效益体系
    2.4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1 指标选取原则
        2.4.2 指标的选取
        2.4.3 指标评价阈值及进程阶段划分
    2.5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3.1 综合集成赋权法
        3.1.1 权重集成原理
        3.1.2 序关系分析法(G1法)
        3.1.3 熵值法
    3.2 主成分分析法
    3.3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法
    3.4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3.5 模糊物元模型
    3.6 集对分析模型
    3.7 层次分析法
    3.8 各方法评述及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3.8.1 各种方法评述
        3.8.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
    4.1 典型灌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4.1.1 典型灌区基本情况分析
        4.1.2 灌排工程现状分析
        4.1.3 灌区管理现状分析
        4.1.4 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4.1.5 灌区用水计量情况分析
    4.2 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
    4.3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
        4.3.1 指标资料收集
        4.3.2 综合集成赋权评价
        4.3.3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4.3.4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4.3.5 模糊可变综合评价
        4.3.6 模糊物元综合评价
        4.3.7 集对分析综合评价
        4.3.8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第五章 现代灌区评价
    5.1 加权评价模型
    5.2 评价体系权重方法选取
    5.3 指标权重的计算
    5.4 实例分析
        5.4.1 典型灌区概况
        5.4.2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分析
        5.4.3 典型灌区现代化进程评价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经历
附表 五级李克特量表
致谢

(5)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1.1.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1.1.3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1.4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学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1.3.1 国内外农业水价研究进展分析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合分析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水价理论基础研究
    2.1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
        2.1.1 水资源价值来源
        2.1.2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辨析
    2.2 水价理论基础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3 农业水价
        2.3.1 农业水价内涵与外延
        2.3.2 农业水价理论机制
        2.3.3 农业水价构成
第三章 典型国家或地区农业水价研究
    3.1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3.1.1 中国水价改革
        3.1.2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3.2 世界典型国家农业水价研究
        3.2.1 美国
        3.2.2 日本
        3.2.3 法国
        3.2.4 澳大利亚
        3.2.5 以色列
        3.2.6 印度
    3.3 对中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4.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历史与现状
        4.1.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简要回顾
        4.1.2 内蒙古农业水价现状
        4.1.3 内蒙古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4.2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实证研究
        4.2.1 调研灌区基本情况
        4.2.2 典型灌区水价现状
        4.2.3 典型灌区灌溉水价改革成就
        4.2.4 灌区水价存在问题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灌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5.1 农业水价承受能力
    5.2 数据和方法
    5.3 调查农户灌溉用水基本情况分析
        5.3.1 调查农户基本特征
        5.3.2 调查农户水费支出情况
    5.4 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5.4.1 农户对农业水价调整的态度
        5.4.2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种植行为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用水行为影响研究
    6.1 理论模型
    6.2 数据来源
    6.3 水价变化对灌溉水量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制度研究
    7.1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农业水价制度解析
        7.1.1 自治区水价政策法规
        7.1.2 现阶段农业水价核定办法
        7.1.3 现行水价制度解析
        7.1.4 现阶段农业水价改革试点
    7.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
        7.2.1 内蒙古自治区水价制度改革关注重点
        7.2.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框架设计
        7.2.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
    7.3 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历史
2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灌区调研结果
    2.1 调研灌区概况
        2.1.1 杭锦旗黄河南岸自流灌区。
        2.1.2 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 (蹬口县) 。
    2.2 调研灌区水价现状
        2.2.1 杭锦旗黄河南岸自流灌区。
        2.2.2 蹬口县。
    2.3 调研灌区灌溉水价改革成效
3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
    3.1 改革成效
        3.1.1 有偿用水深入民心, 农户节水意识增强。
        3.1.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
        3.1.3 末级渠系管养得到改善, 末级渠系水利用率不断提高。
    3.2 存在问题
4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
    4.2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分担机制
    4.3 重视与水价有关的软硬件建设
    4.4 改革完善水费计量和征收机制
    4.5 推广和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
5 结语

(7)促进农业用水改革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及社会环境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一) 受自然条件所限, 水资源分配不均
    (二) 工业发展挤占了农业用水
    (三) 人口增长也给农业用水带来压力
二、目前我国农业用水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灌区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不到位
        1.国管水利工程投资不到位
        2.群管水利工程改造经费不足, 缺乏系统规划
    (二) 农业水价难以弥补成本与农民用水负担过重的现象并存
        1.农业水价的构成及制定的依据
        2.农业水价地区间差异大
        3.农业水费的使用情况
        4.农民用水负担分析
    (三) 农民用水协会制度化水平较低
        1.养护经费普遍不足
        2.管理水平差异明显, 多数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3.制度配套措施落后
三、促进农业用水改革的对策
    (一) 增加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入
        1.国管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2.群管末级渠道改造与田间水利工程维修
    (二) 提高农业水价
        1.根据农业用水的合理成本估算水价
        (1) 水利工程水费的核算
        (2) 生态补偿
        (3) 水资源稀缺, 要考虑代际成本
        2.水费缺口补偿主体的选择
    (三) 增加政府对农民用水的补贴投入
        1.补贴对象的选择
        (1) 维持现有水价不变, 将农业用水补贴补到水管单位
        (2) 合理提高农业用水水价, 将补贴直接补到农民手中
        2.补贴方式
    (四) 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作用

(8)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以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农村民间组织
        1.3.2 参与式灌溉管理
        1.3.3 农民用水户协会
        1.3.4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
    1.4 研究方法
        1.4.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4.2 系统分析法
2 国内外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现状及理论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政府失败理论(government failure theory)
        2.1.2 第三方管理理论(the third-party government theory)
        2.1.3 公民社会理论(civil society theory)
    2.2 国际上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模式的实践
        2.2.1 美国
        2.2.2 墨西哥
    2.3 我国农民用水协会发展历程及现状
3 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为例
    3.1 内蒙古河套灌区及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况
        3.1.1 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概况
        3.1.2 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况
    3.2 农民用水协会对灌区农村发展的作用
        3.2.1 增强用水户在水权交易中的谈判能力
        3.2.2 减轻农民的水费负担
        3.2.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
        3.2.4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2.5 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3.2.6 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4 农民用水协会的困境及改进措施
    4.1 农民用水协会面临的主要困境
        4.1.1 养护经费普遍不足
        4.1.2 协会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1.3 协会缺乏宣传推广
        4.1.4 制度配套措施滞后
    4.2 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功能的措施
        4.2.1 多渠道解决协会经费不足的问题
        4.2.2 加强协会的自我建设和管理能力
        4.2.3 加强协会的宣传和推广
        4.2.4 加大政府对协会的支持力度
5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及有效运行的经济分析 ——基于内蒙古世行三期灌溉项目区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水资源紧缺状况
        1.1.2 灌溉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1.3 灌溉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灌溉管理权转移
        1.3.2 参与式管理
        1.3.3 参与式灌溉管理
        1.3.4 农民用水者协会
    1.4 研究的关键问题、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框架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价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灌溉管理组织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2.1.2 灌溉管理组织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2.1.3 灌溉管理组织改革的影响研究
        2.1.4 灌溉管理改革过程中用水组织发展研究
        2.1.5 灌溉水价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我国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性及方式研究
        2.2.2 有关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方面的研究
        2.2.3 灌溉水价研究
    2.3 简略评论
3 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演进及现状
    3.1 我国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演进历程
        3.1.1 改革开放以前的灌溉管理组织制度
        3.1.2 改革开放后至20 世纪90 年代的灌溉管理组织制度
        3.1.3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的灌溉管理组织制度
    3.2 我国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发展现状
        3.2.1 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过程
        3.2.2 中国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现状
        3.2.3 用水农户参与灌溉管理与“专群结合”管理制度的区别
    3.3 内蒙古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必然性及现状
        3.3.1 内蒙古发展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必然性
        3.3.2 内蒙古发展参与式灌溉管理发展过程及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核心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产生的动因及效益分析
    4.1 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核心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产生的动因
        4.1.1 现实依据
        4.1.2 经济动因
    4.2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的制度收益—成本分析
        4.2.1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制度收益分析
        4.2.2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制度成本分析
        4.2.3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收益—成本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5.1 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与运行
        5.1.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程序
        5.1.2 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目标
        5.1.3 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
        5.1.4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5.1.5 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内容
    5.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水价核定与水费计收
        5.2.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水价核定
        5.2.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水费征收
        5.2.3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水价与成本算例
        5.2.4 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分析
    5.3 农民用水者协会持续运行的博弈分析
        5.3.1 单一回合静态博弈分析
        5.3.2 重复博弈分析
    5.4 政府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关系
        5.4.1 政府可以利用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其各项政策目标
        5.4.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政府支持
    5.5 本章小结
6 农民用水者协会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1.1 数据说明
        6.1.2 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意愿分析
        6.1.3 影响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的主要因素
        6.1.4 计量模型与结果
    6.2 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视角
        6.2.1 研究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3 影响农民用水者协会有效运行的其它因素
        6.3.1 水资源稀缺程度
        6.3.2 资源控制能力
        6.3.3 协会成员的因素
        6.3.4 协会的规模
    6.4 本章小结
7 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绩效与问题分析
    7.1 数据说明
    7.2 协会运行过程分析
    7.3 用水者协会运行绩效分析
        7.3.1 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效应
        7.3.2 工程运行与维护效应
        7.3.3 节水效应
        7.3.4 水费征收效应
        7.3.5 劳动力投入节约效应
        7.3.6 灌溉面积改善效应
    7.4 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7.4.1 协会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7.4.2 农户的参与意识淡薄,非正式制度的激励作用缺失
        7.4.3 农民缴纳水费有所上升
        7.4.4 缺乏“利益补偿机制”和激励手段
        7.4.5 协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7.4.6 协会工作人员的报酬问题
        7.4.7 协会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缺乏效率
        7.4.8 中间环节未完全取消
        7.4.9 取水计量工作有待加强
    7.5 小结
8 结论及政策启示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内蒙古河套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
2 理论文献综述
    2.1 参与式发展理论
        2.1.1 传统发展理论导致的管理体制的不平等与低效率
        2.1.2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及概念
        2.1.3 参与式性别分析
    2.2 产权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产权理论
        2.2.2 水资源配置中的产权—水权
        2.2.3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的趋势
3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3.1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参与式管理在灌溉上的延伸和发展
    3.2 中国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发展状况
4 河套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灌溉改革的不同模式运行机制研究
    4.1 河套灌区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特点
        4.1.1 灌区概况
        4.1.2 灌区引黄矛盾突出
        4.1.3 河套灌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河套灌区群管体制改革总体情况
        4.2.1 河套灌区群管组织现状
        4.2.2 河套灌区不同群管组织改制进程
        4.2.3 改制方法
        4.2.4 河套灌区不同改制模式的运行机制分析
5 DID 方法评估用水者协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5.1 DID 方法描述及应用
    5.2 参加用水者协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5.2.1 内蒙古自治区各项收入指标与被调查地区用水户指标分析
        5.2.2 计量结果
        5.2.3 结果分析
    5.3 河套灌区南渠乡用水者协会与未成立用水者协会的DID 实证分析
        5.3.1 案例调查点情况及样本选择
        5.3.2 南渠乡用水者协会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3.3 未参加用水者协会农户基本情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3.4 DID 方法分析参加用水者协会和未参加用水者协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4 小结
6 河套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与其他改制模式的节水效益分析
    6.1 斗渠水利用系数提高
    6.2 改善田间工程措施,平整土地,杜绝漏水现象
    6.3 合理确定农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下降
    6.4 实现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调动了农民实施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6.5 深化水费改革,水费收缴及时公正
    6.6 提高了弱势群体灌溉用水的获得性,节省了农户劳力投入
    6.7 用水秩序改善,杜绝“搭车”收费,用水纠纷减少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1.1 河套灌区继续推进和深化用水者协会具有很大的潜力
        7.1.2 用水者协会的实施和推广,对提高灌溉系统的性能、效率和节水是很必要的
        7.1.3 用水者协会的推广对于提高农民参与意识,促进灌溉管理改革是很必要的
        7.1.4 正确处理减轻农民负担和实现用水者协会经济上良性运行的关系
        7.1.5 用水者协会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自立,普遍存在财政赤字
        7.1.6 农民民主参与管理、监督不足,民主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7.2 政策建议
        7.2.1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上应进行调整
        7.2.2 用水者协会的法人地位要增强
        7.2.3 工程基础差是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要障碍之一,政府需适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7.2.4 加强政策研究,保证用水者协会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7.2.5 加强群管人员培训
        7.2.6 要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
    7.3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河套灌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D]. 邢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当下因应——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案例分析[J]. 张建斌,李飞飞,朱雪敏. 价格月刊, 2021(03)
  • [3]关于巴彦淖尔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析[J]. 辛翠琴. 内蒙古水利, 2020(07)
  • [4]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金星. 武汉大学, 2018(06)
  • [5]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D]. 王建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6]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J]. 王建平,姜文来,王冬霓,刘洋,周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7]促进农业用水改革的对策研究[J]. 张向达,吕珊珊.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03)
  • [8]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以河套灌区农民用水协会为例[D]. 张晓清.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9]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及有效运行的经济分析 ——基于内蒙古世行三期灌溉项目区的案例分析[D]. 赵立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09)
  • [10]内蒙古河套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D]. 李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河套灌区集团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调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