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的开放修复优于腹腔镜修复

腹股沟疝的开放修复优于腹腔镜修复

一、腹股沟疝开放式修补术优于腹腔镜修补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斌[1](2021)在《分析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该院行腹股沟疝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遵从患者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予以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标准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比对两组各项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项术后指标肛门排气时间(7.34±1.54)h、疼痛时间(1.24±0.41)d、住院时间(1.78±0.5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84±5.12)h、(3.01±0.56)d、(3.98±0.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5、17.669、13.63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显着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两组男性患者中,对照组发生2例阴囊水肿(发生率为4.35%),观察组则未发生该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采用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显着,能有效减轻患者痛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尹国锋[2](2021)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开放疝修补、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通过收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统计分析三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复发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住院总天数、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慢性疼痛出现情况及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均低于开放组,检验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在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优于腹腔镜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发现腹腔镜组在术后慢性疼痛及术后复发方面均低于开放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术后出现感觉异常及血清肿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在住院天数、疼痛、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复发率优于开放组,但在手术时间、操作简便性及技术难易程度上优于腹腔镜手术。

贾志勇,闫斌,王莹,王家宏[3](2021)在《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实验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着高于常规组的86.0%(X2=3.987,P=0.046)。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6.8±10.2)min、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2.2±0.6)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2.3±2.3)h、住院时间为(5.5±1.3)d,显着低于常规组的(72.5±13.3)min、(3.9±1.0)d、(20.5±3.2)h、(8.8±1.7)d(t=10.842、10.308、14.713、10.904,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为(14 677.8±1054.7)元,显着高于常规组的(9 435.6±765.7)元(t=17.590,P=0.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显着低于常规组的20.0%(X2=4.332,P=0.037)。结论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更好、创伤更小、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

李志英[4](2021)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与李金斯坦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术(Lichtenstein)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发生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对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 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共163例。按照患者的自主意愿分为TAPP组(n=92)和Lichtenstein组(n=71);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术后非慢性疼痛组(n=133)和术后慢性疼痛组(n=30)。TAPP组应用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自粘补片15cm×09cm(COVIDIEN);Lichtenstein组应用外科补片 13cm×09cm(COVIDIEN)。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测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NRS疼痛评分、血清肿、术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术后复发、术后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指标。以术后慢性疼痛为因变量,比较临床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果]1.163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术中副损伤及麻醉意外。TAPP组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2例并同时予修补。2.TAP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21.03±38.97)min、(7.42±4.45)ml、(4.04±1.68)天、(7.20±2.60)天、(12755.91±2325.15)元,与 Lichtenstein组的(79.58±24.68)min、(9.15±6.38)ml、(5.39±2.41)天、(8.48±3.24)天、(9270.52±2054.9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的术后第1、2、3 天 NRS 疼痛评分分别为:3.71±1.53、2.77±1.21、1.76±0.88,显着低于Lichtenstein 组的:5.30± 1.57、4.10±1.54、3.03±1.30,且 TAPP 与 Lichtenstein 两个组在术后第1、2、3天各个时间点之间的NRS疼痛评分均逐天减低,差异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3.随访期间,TAPP组与Lichtenstein组均无术后复发病例,TAPP组的总体并发症、术后慢性疼痛、轻度皮下气肿、血清肿、术后尿潴留、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29.3%(27/92)、17.4%(16/92)、9.8%(9/92)、5.4%(5/92)、1.1%(1/92)、1.1%(1/92),无术口感染、术后麻木感和异物感发生;Lichtenstein组的总体并发症、术后慢性疼痛、血清肿、术口感染、术后尿潴留、术后麻木感、术后异物感的发生率分别为:38.0%(27/71)、19.7%(14/71)、16.9%(12/71)、8.5%(6/71)、1.4%(1/71)、1.4%(1/71)、1.4%(1/71);TAPP组与Lichtenstein组除了在血清肿、术口感染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其余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术后慢性疼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术后慢性疼痛与疝囊长径和术后住院天数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疝分型、术后急性疼痛、病程、手术时间等因素无关。疝囊长径≤6.7cm的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风险高于疝囊长径>6.7cm 的患者(OR=4.737,95%CI:1.793~12.513),P=0.002;术后住院天数>4天的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风险高于术后住院天数≤4天的患者(OR=2.463,95%CI:1.053~5.764),P=0.038。[结 论]1.TAPP术与Lichtenstein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急性疼痛轻微等优点,保证疗效的同时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使患者更早地恢复到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可能出现皮下气肿等缺点。2.TAPP术易发现隐匿疝,并可同时修补,能降低短期内患者再手术的风险。3.较小的腹股沟疝是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术前的沟通,使患者充分知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可能改善术后患者报告的结局。

周劲松[5](2021)在《腹腔镜与开放下Sublay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腹壁疝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腹壁疝是先天性腹内组织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于皮下的一种疾病,例如脐疝和腹白线疝等,继发性腹壁疝多为医源性导致腹壁结构受到创伤或破坏产生的一种疾病,如腹壁切口疝。腹壁疝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来解决的一种疾病,随着技术的提升,采纳腹腔镜手段来解决腹壁疝,已渐渐被广大的外科医师应用。本文通过观察腹腔镜与开放下Sublay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的临床效果,来分析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sublay修补术(TES)对比开放式Sublay修补术在治疗腹壁疝中的优点、亮点。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绍兴医院2015年0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38例腹壁疝病人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脐疝10例和腹壁切口疝28例,22例采用开放式Sublay修补术,16例采用TES术。2、观测指标: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与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率、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血清肿、术后肠瘘、术后肠梗阻和术后复发等)。3、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分为开放sublay组和TES组。运用SPSS25.0工具处置搜集的病例数据,用t检验处置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处置计数资料,当P<0.05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ES组和开放sublay修补术组相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和术后疼痛VAS评分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ES组在手术用时方面明显多于开放sublay修补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肿、术后肠瘘和术后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没有做到完全随机的原则,而且病例样本数量较少,病例样本年份跨度比较长,手术由不同的医生完成,手术技术和经验不同,有意义的并发症结果较少,存在一定的偏移,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发生部分偏移。因此还需进行必要的大量样本的临床随机性研究。结论:1、腹壁疝的治疗中无论是开放式腹壁疝sublay修补术还是腹腔镜腹壁疝完全腹膜外sublay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2、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虽然腹腔镜Sublay修补术的手术时间较开放式Sublay修补术长,但TES具备切口小、切口感染风险低、术后痛感较轻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3、开放式腹壁疝sublay修补术在腹壁疝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技术成熟;而TES术手术难度较大,对于疝腹壁外科医生来讲颇具考验,不仅需要牢靠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而且更需要成熟的腹腔镜技术;但无论在美观、微创还是手术成功率方面TES都优于开放式腹壁疝sublay修补术,医师应根据自己的技术和病人的自身各方面条件,择优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让病人更满意。

李厚泽[6](2021)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自固定补片与医用胶固定3D补片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医用胶固定3D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筛选并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与腹壁疝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共225例患者纳入研究,依照患者具体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自固定组(使用自固定补片)及医用胶组(使用3DMax补片)。其中自固定组116例,对医用胶组109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疝类型、术前合并症等一般术前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d、2d及7 d)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睾丸萎缩或坏死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疝类型、体重指数、术前合并症等术前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术区、戳孔感染患者,医用胶组与对照组分别有7例及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自固定组(11.2%VS 3.6%,P=0.033);术后第1、2、7天VAS评分表明在两组间、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下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均无睾丸萎缩或坏死、补片感染及复发病例;术后慢性疼痛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自固定补片或3DMax补片+医用胶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相较于3DMax补片+医用胶能够有效减少TAPP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节省医疗成本。

汪煜[7](2021)在《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approach,TAPP)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TEP)的临床疗效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以明确哪种手术方式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204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4例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Rutkow组、TAPP组、TEP组),每组68例。Rutkow组、TAPP组、TEP组的患者分别接受Rutkow术式、TAPP术式、TEP术式。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炎症因子、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膜前/补片前间隙引流管引流量)、术后近期并发症(血清肿、血肿、切口或补片感染、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疝复发率、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本研究中测定的炎症因子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归纳数据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研究过程中有18例患者脱落,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全程的患者共186例,其中Rutkow组58例,TAPP组65例,TEP组63例,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以下各项数据均按照Rutkow组、TAPP组、TEP组的顺序进行介绍,不再赘述。手术时间:各组数据依次为(52.16±7.72)min、(66.31±6.94)min、(49.25±9.66)min,P<0.001,成对比较得TAPP组长于Rutkow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utkow组和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切口长度:各组数据分别为6.22(5.75,6.84)cm、2.03(1.92,2.26)cm、2.18(2.00,2.38)cm,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长于TAPP组(P<0.01)和TEP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74)。术中出血量:各组数据分别为(31.98±12.10)ml、(25.15±10.04)ml、(19.68±9.15)ml,P<0.001,两两比较得Rutkow组多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TAPP组多于TEP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24小时CRP:各组数据依次为0.62(0.37,0.89)mg/L、0.71(0.41,0.96)mg/L、0.76(0.27,1.03)mg/L,P=0.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CRP:各组的数据依次为16.20(10.57,19.02)mg/L、11.83(8.48,14.68)mg/L、10.38(8.11,12.61)mg/L,P<0.001,成对比较得出Rutkow组高于TAPP组(P=0.002)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9)。术后72小时CRP:各组数据依次为13.21(7.45,20.36)mg/L、8.18(4.56,11.10)mg/L、7.52(2.85,9.54)mg/L,P<0.001,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高于TAPP(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术前24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2.77(1.93,3.23)ng/L、2.91(2.30,3.16)ng/L、2.85(2.26,3.47)ng/L,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33.57(29.66,35.93)ng/L、24.06(21.78,25.62)ng/L、19.88(18.61,21.38)ng/L,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高于其他两组TAPP(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高于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17.75(13.09,20.87)ng/L、13.23(11.68,14.97)ng/L、10.78(9.39,12.20)ng/L,P<0.001,Rutkow组差值高于TAPP组(P=0.001)及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高于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苏醒即刻VAS评分:各组依次为3.00(1.75,4.00)分、3.00(1.50,4.00)分、3.00(2.00,4.00)分,P=0.7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VAS评分:各组依次为5.00(4.00,6.00)分、4.00(2.50,5.00)分、4.00(2.00,5.00)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评分大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与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术后72h VAS评分:各组依次为4.00(2.00,5.00)分、3.00(2.00,4.00)分、3.00(1.00,4.00)分,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可得Rutkow组的评分大于TAPP组(P=0.011)和TEP组(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与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ADL评分:术后第1天ADL评分:Rutkow组、TAPP组、TEP组依次为65(65,65)分、70(65,75)分、70(65,80)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ADL评分高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与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术后第2天各组ADL评分分别为70(70,70)分、85(85,85)分、85(85,85)分,术后第3天各组ADL评分分别为90(80,90)分、95(90,100)分、100(95,100)分,术后第2天和第3天各组比较的差异与术后第1天一致。术后腹膜前/补片前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各组分别为(70.55±26.44)m L、(77.32±23.12)m L、(83.56±24.82)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成对比较得TEP组的引流量高于Rutkow组(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与Rutkow组(P=0.132)和TEP组(P=0.1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各组患者的引流量分别为(37.48±14.98)m L、(42.60±14.41)m L、(40.63±17.75)m L,各组患者之间成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9);术后第3天各组患者的引流量分别为(16.48±8.92)m L、(17.91±8.69)m L、(19.56±7.18)m L,各组患者之间成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术后近期并发症:三组患者共26人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并发症例数为26例,三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比较的差异分别为血清肿(P=0.566),血肿(P=0.117),切口感染(P=0.003),术后急性尿潴留(P=0.906),Rutkow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TAPP组和T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切口感染外的其他三项并发症,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合计人数进行成对比较,Rutkow组的并发症人数多于其他两组(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与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慢性疼痛及疝复发:所有患者中仅Rutkow组出现了2例术后慢性疼痛和1例疝复发,术后慢性疼痛(P=0.096),疝复发(P=0.3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各组数据分别为(7625.71±493.59)元、(10850.33±587.50)元、(10039.78±615.80)元,P<0.001,差异有统计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费用低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TEP组的住院费用低于TAPP组(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数据依次为7.00(7.00,8.00)d、4.00(4.00,5.00)d、4.00(4.00,4.00)d,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时间长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与TEP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1.相比较于TAPP和TEP,开放式的Rutkow手术有着住院费用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其缺点在于手术切口较大、炎症反应较重、术后急性疼痛较重、并发症较多以及住院时间较长。2.相比较于Rutkow手术,TAPP和TEP有着切口较小、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和住院时间较短的优点,而缺点在于住院费用较高和操作较复杂。3.相比较于TAPP,TEP的操作可能更为复杂且学习曲线可能较长,但其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炎症反应等方面均优于TAPP,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陈皆超[8](2020)在《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修补术与改良Kugel修补术(modified Kugel repair,MKR)及开放式Lichtenstein修补术(open Lichtenstein repair,OLR)两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日1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3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TEP组(80例),MKR组(96例)和OLR组(87例)。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麻醉风险评分(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EHS分型、疝类型、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复发情况等数据;并在术后随访期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和率描述,三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三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评分、EHS疝分型、疝类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TEP组相比MKR组和OLR组手术时间短(P<0.05),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早期疼痛轻(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低(P<0.05),住院费用高(P<0.05)。且对BMI>27的肥胖患者,T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相比MKR组(80%)和OLR组(88.9%)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TEP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时都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特点。相比之下腹腔镜TEP手术还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和减轻急慢性疼痛的优势,特别是对肥胖患者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费用较高且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有一定要求。

周正赟,成建璋,施文文,王曙逢[9](2020)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对比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山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36例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15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设为观察组,486例患者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设为参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比参照组的89.51%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参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启勇,王仲伟[10](2020)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创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计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组别,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研究组44例患者接受微创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首次排气、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对比中,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20.45%(P <0.05)。结论微创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具有显着的应用效果。

二、腹股沟疝开放式修补术优于腹腔镜修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股沟疝开放式修补术优于腹腔镜修补术(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A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与李金斯坦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与李金斯坦修补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腹腔镜与开放下Sublay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下腹壁疝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腹腔镜疝修补术中自固定补片与医用胶固定3D补片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及补片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收集资料
    2.3 手术方式
    2.4 术后管理及随访
    2.5 疼痛评估
    2.6 生活质量评估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结果
    3.2 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比较的结果
    3.3 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3.4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腹股沟疝的流行病学
    4.2 腹股沟疝的形成机制
    4.3 腹股沟区的重要解剖结构
    4.4 腹股沟疝的分型方法
    4.5 腹股沟疝的诊断
    4.6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用术式
    4.7 腹股沟疝修补植入性假体的材料选择
    4.8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4.9 腹腔镜TEP与两种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的疗效论述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2.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2.3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10)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四、腹股沟疝开放式修补术优于腹腔镜修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 孙斌.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9)
  •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J]. 尹国锋.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5)
  • [3]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J]. 贾志勇,闫斌,王莹,王家宏. 当代医学, 2021(20)
  • [4]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与李金斯坦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D]. 李志英.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腹腔镜与开放下Sublay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对比研究[D]. 周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腹腔镜疝修补术中自固定补片与医用胶固定3D补片的疗效比较[D]. 李厚泽.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D]. 汪煜.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D]. 陈皆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J]. 周正赟,成建璋,施文文,王曙逢. 系统医学, 2020(20)
  • [10]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 陈启勇,王仲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6)

标签:;  ;  ;  ;  ;  

腹股沟疝的开放修复优于腹腔镜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