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高产花生新品种华玉17号的选育

低脂高产花生新品种华玉17号的选育

一、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强,崔凤高,张建成,赵立波,胡晓辉,张胜忠,苗华荣,陈静[1](2019)在《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鲜食花生具有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保健作用强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食品和餐桌佳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本文概述了我国鲜食花生种质资源筛选和品质特性研究进展,且以我国登记的121个鲜食花生品种特征特性为核心数据,对其生育期、育种方式、品质特性和荚果籽仁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鲜食花生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王传堂[2](2010)在《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花生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同时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蛋白质来源。利用远缘杂交、诱变等手段拓宽花生栽培种狭窄的遗传基础,可望打破花生育种的徘徊局面,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突破性花生新品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将加速花生育种进程。对花生远缘杂种及化学突变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以常规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对通过果针离体培养技术、授粉后激素涂抹技术获得的花生不亲和杂种后代及开花前后将化学诱变剂注入花器育成的突变体进行品质测试,研究了基因型和粒级对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筛选出蔗糖含量高达14.65%或油酸含量超过76%、蛋白含量30%以上、含油量55%以上的花生新种质。经自然病地抗性鉴定,获得高抗青枯病的大粒型材料。利用不亲和野生种A.glabrata在国际上首先育成花生属区组间杂交新品种花育31号。多次回交育成的L36,在2009年试验中,子仁产量高达321.49kg/666.6m2,比丰花1号增产34.97%。将EMS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创制出比鲁花11号和丰花1号显着增产的高产突变体08-测A2。为利用花生属野生资源,首次构建了基于核rDNA ITS序列的花生属植物种系发生树。研究结果基本支持现有属下分类,但所提示区组间的遗传关系却与前人报道有所不同。本研究中,Extranervosae、Heteranthae和Triseminata 3个区组在进化上是最原始的,Arachis区组进化程度最高,而其他区组居中。因基于核rDNA ITS序列所构建进化树是广泛认同的做法,本文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具说服力。SSR标记是花生品种鉴定的有力工具,在遗传育种上也极具应用潜力。利用多种限制酶消化、生物素的标记探针及链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杂交捕获的高度简化的方法,从花生种间杂种中分离SSR。设计出123对SSR引物。构建了花生高油酸育种技术。利用花生叶片、胚芽或子叶薄片快速制备DNA,用于转化体筛选、高油酸相关基因克隆与杂种鉴定。在化学诱变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研究了携有E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包括自行构建的FAD2B和PEP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注入花器不同部位对花生转基因效果的影响。6月下旬开花前一天注入的各种处理中,以1200ng/ml DNA浓度注入花萼管转化率最高,PCR阳性种子粒数/处理花朵数为11.33%-32.00%。部分种子EGFP扩增产物经测序验证与EGFP基因完全一致。明确了正常油酸含量和高油酸含量花生种质FAD2A和FAD2B基因序列差异,并通过正常油酸花生×高油酸花生杂交F1代种子(F0:1)FAD2B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是否出现套峰,辨别真假杂种。利用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大粒型和小粒型材料,构建了花生大样本自然风干种子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经优化,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均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油酸含量谱区范围为8717.1-5446.3cm-1,维数为9,模型R2为89.16,RMSECV为2.62;花生种子亚油酸含量谱区范围为9,666-5,785.7cm-1,维数为9,模型R2为90.85,RMSECV为2.00;花生种子棕榈酸含量谱区范围为8,717.1-5,446.3cm-1,维数为8,模型R2为79.21,RMSECV为0.525。利用正常油酸×高油酸杂交组合分离世代F1:2单粒种子,构建了花生自然风干单粒种子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4种有害脂肪酸的近红外模型,模型质量优于大样本自然风干种子模型,可用于花生品质遗传与育种研究。运用大样本和单粒花生种子近红外模型对化学诱变剂浸种获得的后代进行了筛选,鉴定出高油酸突变体。与野生型花育22号FAD2B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其编码区第281位由C突变为T,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第94位由异亮氨酸变为苏氨酸。这一突变不同于其他报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花生大样本及单粒自然风干种子蛋白质、含油量近红外模型。这些模型连同我们先前建立的测定花生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模型,为花生育种提供了一套绿色、快速、非破坏性的多指标品质选择技术,为花生品质育种的突破带来了希望。

何宝国[3](2009)在《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它大田粮油作物,只要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花生资源,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产业,提高花生制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我国人民营养、健康保健的需要,而且具有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广东省花生产业存在着总产量不高、先进技术应用不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花生机械相对落后、加工企业活力不足、专业市场不完善、经销组织不健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总体上与国内先进省份有差距。本文重点针对广东省花生的生产加工、品种选育、病虫防控、销售、产业结构等问题,提出要加强花生优质专用、品种开发、区域布局规划、提高深加工生产技术、完善销售市场和食品卫生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攻关。期望对广东省发展花生产业乃至我国花生行业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重点突出专家访谈视觉和花生从业人员的观点,运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对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重点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本章论述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与花生产业发展。先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理论概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花生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对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作了具体分析。第三章是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的访谈分析,访谈从花生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了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第四章提出加快发展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对策建议,针对广东省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解决花生产前、产中、产后的衔接问题,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主要总结了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市场区位、总产量、深加工、标准化生产、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结论;提出了本研究存在不足的问题和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全文的总结章。

王移收[4](2006)在《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对我国花生加工业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与国际花生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我国花生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努力方向。

杨伟坤[5](2006)在《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畜牧业发展迅速,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然而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饲草产业才刚刚起步,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明显滞后于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的巨大需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优质饲草的短缺日益成为河北省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高效饲草产业体系的建立成为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河北省饲草产业的顺利发展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文采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层面对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河北省饲草的供给和需求,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饲草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布局,草业产业化经营及支撑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本研究对于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全文按照背景分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对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顺序展开。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背景分析。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内容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是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分析。首先阐述国内外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其次分析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最后总结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为基础研究。第三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草业系统工程理论,上述理论不仅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给予了具体的技术支持。第四章是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首先对饲草供给与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次对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同时指出优质饲草的严重短缺日益成为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地是饲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最后,对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这些因素共同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和饲草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发展。第五章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指出生产推动和需求拉动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优化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草业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作为应用研究。第六章是河北省饲草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研究。首先对四个主要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饲草产业进行了

闵平,禹山林,曹玉良,顾淑媛,宋国生[6](2003)在《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育17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作母本,7926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低脂肪出口型花生新品种。经检测,脂肪含量 44.6%,比一般大花生低 5个百分点,内在和外观品质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在山东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 3 961.5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 12.5%;全国北方区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 766.9kg/hm2,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 14.8%。1999年和 2001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二、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鲜食花生种质筛选
2 鲜食花生品质特性和遗传研究
3 我国鲜食花生品种分析
    3.1 消费用途
    3.2 生育期
    3.3 荚果、籽仁特性
    3.4 品质特性
    3.5 育成方式
    3.6 各指标特性相关性
4 结语

(2)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花生属不亲和野生种利用
    1.2 花生转基因育种
    1.3 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1.4 近红外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
2 花生远缘杂种和化学突变体的品质分析
    2.1 花生远缘杂种与化学突变体衍生系品质化验分析
    2.2 基因型和粒级对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2.3 花生超大果、小果突变体及其野生型果米特性的研究
    2.4 化学诱变剂EMS诱发花生荚果性状变异
3 花生远缘杂种与化学突变体抗性与产量鉴定
    3.1 花生远缘杂种与化学突变体衍生系对青枯病的田间抗性筛选
    3.2 花生区组间杂交新品种花育31号的选育
    3.3 EMS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创制高产化学突变体
    3.4 其他花生种间杂种和化学突变体衍生系的产量表现
4 花生属植物进化分析与SSR标记开发
    4.1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的花生属植物进化分析
    4.2 花生种间杂种微卫星DNA分离
5 花生高油酸育种技术构建
    5.1 花生DNA快速提取技术
    5.2 花生FAD2B和PEP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5.3 花器注入携有E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花生种子
    5.4 高油酸与正常油酸含量花生FAD2A和FAD2B基因差异分析
    5.5 利用FAD2基因序列差异鉴定花生正常油酸×高油酸组合F_1代真杂种
    5.6 花生大样本自然风干种子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
    5.7 花生单粒自然风干种子主要脂肪酸近红外定量模型构建
    5.8 叠氮化钠浸泡花生种子获得高油酸突变体:近红外技术应用实例
6 花生自然风干种子蛋白质含量、含油量近红外模型构建
    6.1 花生大样本自然风干种子蛋白质含量、含油量近红外模型构建
    6.2 花生单粒自然风干种子蛋白质含量、含油量近红外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编的着作
致谢

(3)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主要创新点
        1.3.5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花生产业发展
    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 国外花生产业概况
        2.2.1 国外花生生产概况
        2.2.2 国外花生加工概况
    2.3 国内花生产业发展概况
        2.3.1 国内花生的生产与育种概况
        2.3.2 国内花生的加工概况
        2.3.3 我国花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3.4 国内花生产业存在问题
    2.4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2.4.1 广东省花生育种及生产状况
        2.4.2 广东省花生产业市场行情分析
        2.4.3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2.4.4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的访谈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样本分析
    3.2 广东省花生产业品种培育与技术现状的访谈调查分析
    3.3 广东省花生产业种植与加工生产现状的访谈调查分析
    3.4 广东省花生产业销售与市场竞争现状的访谈调查分析
    3.5 广东省花生产业品牌现状的访谈调查分析
    3.6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3.7 广东省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7.1 花生销售渠道不畅通
        3.7.2 市场花生种子混杂
        3.7.3 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程度不够
        3.7.4 食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4 加快发展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产业扶持
    4.2 以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为重点,完善花生技术支撑体系
    4.3 加强花生的产业化经营和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
    4.4 变产品优势为品牌优势,提高花生品牌知名度
    4.5 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促进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访谈提纲(A类:花生科研人员)
附件2:访谈提纲(B类:种植花生的农民)
附件3:访谈提纲(C类:花生加工与销售企业)
附件4:访谈提纲(D类:花生产品消费者)
附件5:被访者资料
致谢

(4)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 花生品种选育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1.2 花生深加工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1.3 花生生产及加工业逐步形成区域发展格局
    1.4 花生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
2 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
    2.2 加工企业规模小, 生产集中度不高
    2.3 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安全问题突出
    2.4 加工专用品种缺乏, 产品品质难以提高
3 世界花生加工业发展趋势
    3.1 加工技术高新化, 资源利用高效化
    3.2 加工生产规模化, 加工原料专用化
    3.3 加工质量体系标准化
4 我国花生加工业发展方向
    4.1 培育和推广优质专用型花生品种
    4.2 加强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
    4.3 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
    4.4 加强花生重点产品科技开发

(5)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饲草产业发展研究
        1.2.2 关于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研究
        1.2.3 草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1.3.1 饲草、草地和草原
        1.3.2 产业
        1.3.3 饲草产业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内容布局
        1.4.2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2 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饲草产业发展概况与特征
        2.1.3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2.1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3.1 河北省饲草资源概况
        2.3.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3.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饲草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新增长理论
    3.2 新制度经济学
    3.3 产业布局理论
    3.4 博弈理论
    3.5 草业系统工程理论
    3.6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
    4.1 饲草供给分析
        4.1.1 饲草供给总量及其区域布局
        4.1.2 不同饲草产品的品质结构及比较
        4.1.3 饲草的投入产出分析
    4.2 饲草需求分析
        4.2.1 国内外饲草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况
        4.2.2 河北省畜牧业发展概况
        4.2.3 河北省饲草需求的定量分析
        4.2.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对比分析
        4.2.5 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预测
    4.3 影响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分析
        4.3.1 自然环境因素
        4.3.2 经济发展因素
        4.3.3 畜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
        4.3.4 消费因素
        4.3.5 市场效益因素
        4.3.6 制度因素
        4.3.7 技术因素
        4.3.8 资本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
    5.1 发展饲草产业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
    5.2 发展饲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5.3 发展饲草产业,可确保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
        5.3.1 从“食物安全”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
        5.3.2 实施草地农业系统,确保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
    5.4 发展草业综合效益显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4.1 发展草业可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4.2 发展饲草产业可提高大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5.4.3 发展草业社会效益巨大,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5.5 发展草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外汇贡献和市场贡献
    5.6 草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7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
    6.1 饲草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类型
        6.1.1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6.1.2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6.2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其分析评价
        6.2.1 天然草地改良利用模式
        6.2.2 林(果)草间作模式
        6.2.3 人工饲草地建设模式
        6.2.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6.3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配置
        6.3.1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6.3.2 河北省饲草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模式选择
        6.3.3 典型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饲草产业化经营分析
    7.1 草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7.1.1 草业产业化理论基础
        7.1.2 草业产业化内涵和要素构成
    7.2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7.2.1 草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7.2.2 草业产业化是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7.3 草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运行模式
        7.3.1 主要组织运行模式
        7.3.2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
    7.4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7.4.1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4.2 典型案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8.1 政府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8.1.1 进行该博弈分析的前提条件
        8.1.2 河北省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8.2 基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草业产业化支撑体系的深入分析
        8.2.1 基本面的深入分析
        8.2.2 博弈模型中重要环节的分析
    8.3 博弈模型分析中假设前提条件的释放
        8.3.1 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是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8.3.2 实现草业产业化的金融制度创新探讨
        8.3.3 技术进步(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8.4 构建合理机制化解饲草种植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9.2.1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9.2.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发表文章

四、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杨伟强,崔凤高,张建成,赵立波,胡晓辉,张胜忠,苗华荣,陈静.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9)
  • [2]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D]. 王传堂.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3]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何宝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4]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 王移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04)
  • [5]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杨伟坤.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1)
  • [6]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J]. 闵平,禹山林,曹玉良,顾淑媛,宋国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04)

标签:;  ;  ;  

低脂高产花生新品种华玉17号的选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