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4例

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4例

一、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论文文献综述)

石喜春[1](2020)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跟腱末端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跟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跟腱末端病患者的资料。对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跟腱末端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A组(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方案)和对照组B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综合保守治疗方案);其中A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2.80±9.82)岁,平均病程(13.57±6.04)月,其中单侧肢体疼痛28例(右足16例,左足12例),双侧疼痛2例;B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1.80±8.23)岁,平均病程(12.13±2.93)月,其中单侧肢体疼痛27例(右足16例,左足11例),双侧疼痛3例。年龄范围23~54岁;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以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优良率、复发率。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跟腱末端病的疗效。跟腱损伤、无死亡病例。其中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VAS、AOFAS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提示有显着差别,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对观察组A组内的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相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内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VAS、AOFAS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组内的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6月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AOFAS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6个月VAS、AOFAS评分分别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相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与综合保守治疗跟腱末端病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能够更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其疗效稳定性好,短期内不易复发,能够减少因反复疼痛而反复住院的时间及费用,使患者更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避免长期用药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综合保守治疗起效时间缓慢,治疗时间较长,且疗效稳定性差,症状容易复发,长期药物治疗可带来各种药物副作用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完成了各自的治疗方案,无严重的跟腱损伤、无死亡病例。其中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VAS、AOFAS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提示有显着差别,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对观察组A组内的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相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内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VAS、AOFAS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组内的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6月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VAS、AOFAS评分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AOFAS评分两两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6个月VAS、AOFAS评分分别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相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与综合保守治疗跟腱末端病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能够更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其疗效稳定性好,短期内不易复发,能够减少因反复疼痛而反复住院的时间及费用,使患者更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避免长期用药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综合保守治疗起效时间缓慢,治疗时间较长,且疗效稳定性差,症状容易复发,长期药物治疗可带来各种药物副作用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

苗泓佳(Miao Christina Hongjia)[2](2019)在《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整理古今隔物灸的文献,总结隔物灸的源流与种类以及不同时期隔物灸的应用规律,以期为当今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方法:运用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根据相应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及其函数公式,对隔物灸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SPSS Modeler15.0软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不同隔物灸法与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总结归纳古今隔物灸的应用规律和变化。结果:古代隔物灸56种,优选灸法9种;治疗病证177种,优势病证22种,最多的是外科;用药1 16味,高频用药15味;多在患处施治,其高频穴位为神阙穴。古代隔物灸与主治病症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黄土灸→痈疽、隔姜灸→痈疽、隔豆豉饼灸→痈疽;与间隔物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蒜灸→蒜、隔豆豉饼灸→盐、隔盐灸→盐;与治疗部位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豆豉饼灸→患处、隔附子灸→患处、隔蒜灸→患处。现代隔物灸30种,优选灸法8种;治疗病证383种,优势病证24种,最多的是内科;用药302味、高频用药62味;高频穴位为53个。现代隔物灸与主治病症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药饼灸→强直性脊柱炎、铺灸→强直性脊柱炎、隔姜灸→强直性脊柱炎;与间隔物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铺灸→姜、隔姜灸→姜、隔药末灸→肉桂;与治疗部位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盐灸→神阙、隔药末灸→神阙、隔药饼灸→神阙。结论:现代隔物灸法种类、优选灸法较古代减少;古代隔蒜灸应用最多,现代则是隔姜灸;古代隔物灸法主治病症以外科为主,现代则以内科为主;现代隔物灸用药更加广泛,治疗部位多取穴位,与古代多在患处施治不同。

林龙,罗国东[3](2012)在《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近10年(2001年~2011年)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文献(共计23篇)的整理分析,从穴位选择、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等方面对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进行了总结,并对这10年来临床应用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概况进行回顾与总结。

郑振发[4](2012)在《加刺大椎穴对痛痹夜间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加刺大椎穴对痛痹患者夜间疼痛的改善情况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对导师在大椎穴改善痛痹夜间疼痛症状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的系统性整理,也为张教授“养阳育阴”法在大椎穴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本课题入选病例64例,其中脱落病例4例,完成疗程治疗60例,对入选痛痹患者采用盲法治疗、随机抽取、双组组间、组内对照比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符合中医痛痹诊断标准并伴有夜间疼痛的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予以痹痛局部与循经选穴行针刺平补平泻法的基础上加刺大椎穴行提插泻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痹痛局部与循经选穴行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参考目前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估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疼痛调查问卷表(见附录一),在治疗前、治疗第一疗程(治疗5天)的每一天、治疗第二疗程(治疗10天)后,对其进行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将数据录入Excell2003中,使用spssl6.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数据经球形检验(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结果,p<0.05,说明7次重复测量数据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2.组内因素对比检验(Tests of Within-Subjects Efficts)结果,时间点time以及time*分组的p值均<0.01,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测量的VAS评分有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并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3.组间因素的方差分析(Tests of Between-Subject Effects)结果, p<0.05,可以认为两组治疗方法对VAS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从VAS评分标准化后数据的均数变化轮廓图来看,在第一疗程记录中,治疗1次后,观察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从治疗2次后开始变化的幅度增大,且在第一疗程结束之前其变化幅度都是在逐日增大当中,说明观察组在第一疗程中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且疗效差距在逐日增大;在第二疗程中,两组数据的变化幅度缩小,说明两组疗效差距减小,但是观察组仍明显优于对照组。5.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的比较,在治疗1次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2次后、治疗3次后、治疗4次后、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的p均<0.001,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6.从观察组七组数据前后两次记录两两之间分别比较的结果看,后一次记录与前一次比较均p<0.05,提示两两之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从对照组七组数据前后两次记录两两之间分别比较的结果看,治疗1次后与治疗前、治疗2次后与治疗1次后、治疗4次后与治疗3次后、治疗2疗程后与治疗1疗程后比较均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4次后比较均p>0.0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张永树教授的“养阳育阴”思想指导下加刺大椎穴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大幅度的改善痛痹患者的夜间疼痛症状。

王富春[5](2011)在《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就工作阶段、工具方法、整理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下一步的灸法研究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与思考。

唐晖[6](2011)在《基于文献的艾灸疗法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艾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自然疗法,具有适应症广、廉价、方便易用等特点。寻找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对扩大艾灸疗法的临床使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减轻国家和人民的医疗负担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艾灸疗法的文献,发掘艾灸疗法的应用规律,为艾灸疗法的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第一部分为明清及以前的文献研究部分,通过对艾灸疗法的医学文献研究以期了解艾灸疗法在各个时期的应用规律和特点以及艾灸疗法的历史发展的源流。研究方法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找出艾灸疗法的内容,从艾灸疗法应用的角度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文献中的艾灸疗法的应用特点和规律及同时期的艾灸疗法的应用特点和规律。研究结论现存的先秦时期针灸医学的文献较少,从此期的文献可知先秦时期灸法己日臻发展。从秦汉时期的医学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灸法在秦汉时期己被广泛使用,并已有灸法的适宜症和禁忌症的明确记载,及灸针药并用的先例,已形成灸法理论指导灸法的应用,为以后灸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灸法文献可以看出,灸法的适应症己大大扩大,不但应用于日常的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而且用于急症的治疗。灸法的种类开始增多,出现了隔物灸。灸法的理论也日益丰富,已有禁灸穴和慎灸穴等的记载。隋唐宋时期灸法最为盛行,出现了不少灸法专着,当时在不少综合性的医籍中也有大量的灸法的内容。从此期的文献可以看出灸法治症越来越广泛,灸法治疗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灸法的种类逐渐增多,施灸逐渐规范,灸疗的理论逐渐完善。金元时期,可能由于针法研究的崛起和针法应用的日益推广,灸法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灸法治疗的内容也散见于各医家的着作中。但仍然在不少医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灸补脾胃的主方和热证施灸理论的探讨。并出现了现在所用的铺灸和非瘢痕灸的萌芽。明清时期是我国针灸医学从完备走向成熟而又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偏重针法的研究,灸法仍然有一定的发展。此期的灸法专着有21种之多,从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灸法的实践越来越丰富,后人在总结前人灸法的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灸法的应用和理论越来越完备和成熟。灸法应用的病症越来越多。灸法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灸法。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对近三十年艾灸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以期发掘现代临床使用艾灸疗法的规律。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灸法的文献,再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人工阅读和检索,获得所研究的文献。病症名和病症系统按国际疾病和健康有关问题的统计标准(ICD-10)进行分类和统计。将所收集的文献的有效信息:篇名、所治病症、所用的方法、所用的穴位、有效率、发表年份、有无对照组、有对照组的有无用随机方法、有无提及盲法、有无提及退出与失访、Jadad评分等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得到15个系统的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788篇,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文献数量最多,为166篇,其后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149篇,消化系统病症142篇,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症最少仅9篇。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文献占比为20%,为最多,其下依次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为19%,消化系统病症为18%。其他系统病症均未超过10%。本次研究共获得15个系统178种艾灸疗法治疗的病症,按病症多少依次排序,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数量最多,为29种,其次是消化系统病症数量为25种,泌尿生殖系统为21种,消化系统病症均为20种。788篇文献中无对照组的文献有491篇,有对照组的文献有297篇,有随机字样的文献259篇。Jadad评分得分为1分的文献187篇,得2分的文献59篇,得3分的文献13篇。研究结论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的数量从总体趋势上不断增加,尤其近年来文献数量增加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文献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通过分析,本次研究收集了788篇文献,分析得出艾灸疗法适宜病症有178种病症,平均每种病症有4.4篇次文献。主要在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其中文献数量大于5的病种即优势病种有泄泻、痛经、尿潴留、带状疱疹、慢性结肠炎、肱骨外上髁炎、面神经麻痹、强直性脊柱炎、哮喘、胎位不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遗尿症、颈椎病、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褥疮、肩周炎、腹胀、肠易激综合征、睡眠障碍、疮疡、白细胞减少症、足跟痛、围绝经期综合征、高脂血症、梅尼埃病、腱鞘炎、便秘、尿失禁、肥胖症、骨质增生症、胃痛、功能性子宫出血、脑血管病、注射后硬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痹证、肌筋膜炎、寻常疣、腹痛、前列腺炎、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皮肤表浅溃疡、呃逆、慢性咽炎、软组织损伤等50种。对这些病症进行灸法和用穴的频次统计,统计得出的灸法和用穴规律为: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尤其是隔姜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强直性脊柱炎的优选灸法为铺灸,优选穴位为督脉穴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鹤顶、血海、阿是穴、梁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优选灸法艾炷灸,优选穴位为足三里、命门、脾俞、神阙、大椎、督脉穴区、至阳、肾俞、膻中、中脘、肝俞;颈椎病的优选灸法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大椎、阿是穴、天柱、热敏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热敏点、环跳、腰阳关、阳陵泉;肩周炎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肩髃、肩贞、肩前、曲池;腱鞘炎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足跟痛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骨质增生症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肌筋膜炎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热敏点和阿是穴;痹证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面神经麻痹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尤其是隔姜灸,优选穴位为阳白、地仓、颊车、翳风、迎香、下关、四白、颧髎、太阳、合谷、牵正、攒竹;眩晕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和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百会、大椎、热敏点;慢性结肠炎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足三里、中脘、天枢、大肠俞、气海、神阙;泄泻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足三里、天枢;腹胀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神阙、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曲池;便秘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和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热敏点;胃痛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中脘、神阙、足三里;腹痛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神阙、足三里;痛经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关元、神阙、三阴交;尿潴留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关元、中极、气海;遗尿症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关元、中极、肾俞、气海、三阴交、膀胱俞、百会、足三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大赫、足三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关元、隐白、大敦;前列腺炎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关元、热敏点;乳腺增生病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阿是穴、足三里;尿失禁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命门;月经不调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神阙、隐白;肠易激综合征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中脘、神阙、大肠俞、关元;睡眠障碍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督脉穴区、神阙、百会、心俞、涌泉;性功能障碍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和艾炷灸,优选穴位为关元、神阙、中极;带状疱疹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患处;寻常疣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患处;哮喘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肺俞、大椎、膏盲、膻中、天突、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定喘;过敏性鼻炎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上星、肺俞、合谷、大椎、印堂、迎香、热敏点、脾俞、肾俞、列缺;慢性咽炎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天突、廉泉、太溪;呃逆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中脘、关元、膻中、足三里;脑血管病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百会、足三里、阳陵泉、曲池、手三里、合谷、列缺、委中、环跳、风市、悬钟;注射后硬结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患处;软组织损伤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患处;胎位不正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至阴;高脂血症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丰隆、足三里、巨阙、天枢、脾俞、心俞、肝俞;肥胖症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天枢、关元、丰隆、阴交、水分、太溪、三阴交、支沟、内庭、曲池、腹结、带脉、血海、神阙;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三阴交、阳池、太溪、肾俞、脾俞、外关、涌泉;褥疮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患处;疮疡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患处;皮肤表浅溃疡的优选灸法为艾条灸,优选穴位为患处;梅尼埃病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百会;白细胞减少症的优选灸法为艾炷灸,优选穴位为脾俞、肾俞、大椎、膈俞、胃俞。这些用灸规律可供我们临床使用灸法时作为看考,并为我们下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试验提供依据。从现代文献中研究得知,现代临床所用的艾灸疗法仍以传统的艾炷灸法和艾条灸法为主,以温灸器灸法和铺灸法为辅。艾炷灸法以隔物灸法为主,而艾条灸法以非隔物灸法为主。从临床研究方法学的统计结果来看,本次研究的艾灸疗法文献的临床研究的质量不高。从每10年艾灸疗法的文献分析,文献的临床研究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田元春,伍小燕[7](2010)在《十一方药酒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十一方药酒(又称十一方酒)是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名老中医验方,由自然铜、红花、乳香、没药、续断、土鳖虫、大黄等中药制成,方中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之功效,为君药。

黄月莲[8](2002)在《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跟腱末端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跟腱末端病定义
    1.2 跟腱末端病流行病学研究
    1.3 跟腱末端的微细结构
    1.4 跟腱末端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4.1 跟腱末端病病因
        1.4.2 跟腱末端病发病机制
    1.5 跟腱末端病病理
        1.5.1 主要结构的病变
        1.5.2 附属结构的病变
    1.6 跟腱末端病的影像学检查
    1.7 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8 跟腱末端病的治疗进展
        1.8.1 一般性治疗
        1.8.2 西医保守治疗
        1.8.3 物理治疗
        1.8.4 手术治疗
    1.9 小结
2 中医对跟腱末端病的认识
    2.1 跟腱末端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跟腱末端病的中医治疗
3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治疗方法
        3.5.1 关机镜下病灶清理术
        3.5.2 综合保守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
    6.4 两组治疗方案优良率比较
    6.5 两组治疗方案复发率比较
7 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8 讨论
    8.1 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跟腱末端病
    8.2 综合保守治疗跟腱末端病方案
9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跟腱末端病相关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隔物灸源流与种类
    1 隔物灸源流
        1.1 先秦两汉三国时期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1.3 隋唐时期
        1.4 宋金元时期
        1.5 明清时期
        1.6 近现代
    2 隔物灸种类
        2.1 隔盐灸
        2.2 隔蒜灸
        2.3 隔川椒灸
        2.4 隔巴豆灸
        2.5 隔豆豉灸
        2.6 隔桃叶灸
        2.7 隔苇管灸
        2.8 隔薤灸
        2.9 隔面灸
        2.10 隔黄土灸
        2.11 隔商陆灸
        2.12 隔附子灸
        2.13 隔杏仁灸
        2.14 隔葱灸
        2.15 隔莨菪根灸
        2.16 隔石榴皮灸
        2.17 隔桃树皮灸
        2.18 隔土瓜根灸
        2.19 隔柏皮灸
        2.20 隔头垢灸
        2.21 隔苍术灸
        2.22 隔核桃壳灸
        2.23 隔纸灸
        2.24 隔皂角灸
        2.25 隔甘遂灸
        2.26 隔硫磺灸
        2.27 隔姜灸
        2.28 隔蚯蚓泥灸
        2.29 隔槐树皮灸
        2.30 隔槟榔灸
        2.31 隔蛴螬灸
        2.32 隔葫芦灸
        2.33 隔鸡子灸
        2.34 隔木香灸
        2.35 隔香附灸
        2.36 隔蟾皮灸
        2.37 隔钱灸
        2.38 隔白附子灸
        2.39 隔矾灸
        2.40 隔碗灸
        2.41 隔南星灸
        2.42 隔韭灸
        2.43 铺灸
        2.44 其他
第二部分 隔物灸应用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古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
        2.3 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
    3 数据库的建立
        3.1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3.2 建立数据库
    4 数据处理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古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5.2 现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5.3 古今文献对比研究
        5.4 铺灸现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隔物灸间隔材料规律浅析
    2 隔物灸治疗病证特点归纳
    3 隔物灸施治部位择优阐释
    4 隔物灸临床应用要点概括
    5 隔物灸起效原理机制探讨
        5.1 免疫反应
        5.2 神经递质
        5.3 血管
        5.4 其他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隔物灸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3)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毫针针刺
2 电针疗法
3 灸法
    3.1 间接灸法
    3.2 温针灸法
4 穴位注射
5 穴位埋线
6 三棱针挑刺法
7 针刀为主的治疗方法
8 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
9 温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
10 拔罐为主的综合疗法
11 针药合用的综合疗法
12 结论

(4)加刺大椎穴对痛痹夜间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大椎穴的认识
    2. 对痛痹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基于文献的艾灸疗法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明清及以前艾灸疗法的研究
    1 秦汉时期的艾灸疗法的应用
        1.1 《黄帝内经》中灸法的应用
        1.2 《伤寒杂病论》中灸法的应用
        1.3 秦汉时期灸法应用小结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的应用
        2.1 《针灸甲乙经》中灸法的应用
        2.2 《肘后备急方》中灸法的应用
        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应用小结
    3 隋唐宋时期灸法的应用
        3.1 孙思邈的灸法应用
        3.2 《针灸资生经》中灸法的应用
        3.3 隋唐宋时期灸法应用小结
    4 金元时期灸法的应用
        4.1 《卫生宝鉴》灸法的应用
        4.2 金元时期灸法应用小结
    5 明清时期灸法的应用
        5.1 《针灸大成》灸法的应用
        5.2 《神灸经纶》灸法的应用
        5.3 明清时期灸法应用小结
    6 结论
第二部分 艾灸疗法应用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的检索策略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疾病系统的分类
        1.4 关于文献临床研究质量的评价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
        2.2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总体情况
        2.3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治疗病症总体情况
        2.4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中所使用的艾灸疗法种类的总体情况
        2.5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所载的病症治疗有效率的总体情况
        2.6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文献的研究质量的总体情况
        2.7 1981年到2010年每10年文献的总体情况分析
        2.8 各系统疾病的文献情况及优势病种分析
    3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关于艾灸疗法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种研究的思考
    2 关于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的确定
    3 优势病种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优势病种分析
    5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6 灸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7 关于本次研究文献的研究质量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7)十一方药酒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2 实验研究
3 结语

四、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跟腱末端病的临床研究[D]. 石喜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D]. 苗泓佳(Miao Christina Hongjia).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进展[J]. 林龙,罗国东. 光明中医, 2012(12)
  • [4]加刺大椎穴对痛痹夜间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D]. 郑振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03)
  • [5]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A]. 王富春.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 2011
  • [6]基于文献的艾灸疗法应用规律研究[D]. 唐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十一方药酒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J]. 田元春,伍小燕. 广西中医药, 2010(04)
  • [8]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J]. 黄月莲. 中国针灸, 2002(01)

标签:;  ;  ;  ;  ;  

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