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外绿化设计

浅谈室外绿化设计

一、浅谈室外绿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朱一靓,吴巍,胡程远,杨文轩[1](2021)在《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探讨建筑立体绿化设计规则及其影响因素,参考国内外在设计公共空间立体绿化方面的做法,采取均衡设计法,从公共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体验、公共空间功能三个角度出发,提出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的优化方案。以立体绿化设计中使用不同设计手法来提高建筑空间内的形式规律,增加虚实对比,明确光影变化,把握韵律与节奏,协调比例和尺度;加强公共空间的连续性,优化过渡空间,加深室内以及室外空间的联系性,模糊两者界限,同时完善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契合公共空间流线引导功能,提高空间绿化率以及优化率,根据办公人员的休闲娱乐需求来设置立体绿化,以结合公共空间休闲娱乐功能,为主体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有助于解决高层办公建筑缺乏层次化、景观环境和良好舒适度等空间体验问题,从而为高层办公建筑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体验。

秦璐[2](2021)在《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文中提出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时期的既有工业建筑废弃闲置。近年来,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虽已增多,但是大部分建筑仍采用传统的功能置换改造方式,缺乏与绿色理念相结合的改造意识,导致改造后的建筑存在室内舒适度差、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同时,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针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再利用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与政策。因此,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相关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相关研究,主要注重围护结构的性能提升和技术设备的应用,而对建筑空间组织与形体优化的探讨较为匮乏。结合当下设计结合气候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入手,针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形体空间提出相应的绿色改造策略。从而实现既有工业建筑空间环境的高舒适和低能耗双重目标。本文首先对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点、既有工业建筑概况、建筑特点和改造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现存问题。然后,分析了气候适应性理论的调节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实践,确立了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气候适应性研究角度,以及场地布局、建筑空间和建筑界面三个划分层级。结合前文既有工业建筑的原有特点,挖掘气候因素与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了以微气候调节为主的场地布局优化、以能量管理为主的建筑空间调整和以气候调控为主的建筑界面更新三个关联层级。接下来,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详细解读了我国不同气候区中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案例在三个方面的改造做法,通过案例对比总结分析,提取可借鉴之处。最后,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点,得出既有工业建筑气候适应性改造的因地制宜、整体协调和技术适宜三大改造原则,并依据该原则提出了场地布局防风、建筑空间适寒以及建筑界面缓冲的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同时,对内蒙古地区乌海市的昕源化工厂,提出相应地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使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能够回归到建筑设计的本体层面,通过建筑空间自身的改造,来实现对自然气候的利用和调节,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节能潜力,减少后期的主动式技术的补充,在营造舒适室内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本文研究对于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应用价值。

马晓彤[3](2021)在《基于不同下垫面视角下青岛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居住区的热舒适程度和其所在地的热环境密切相关,居住区周围环境条件高低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人们在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有着更高追求。论文以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居住区不同下垫面对其热环境的影响,对居住区的微气候条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阐明微气候与下垫面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改善居住区微气候环境提供参考和依据,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一定指导,进一步完善居住区的室外热环境研究技术。论文采用热环境参数实测、当地居民问卷调查以及热环境仿真模拟,三种方法结合对居住区的室外热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主要对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算居民在生活中也能够凭借着直觉来感知到能够改变环境的各种要素,然而尚未构建起比较健全的知识系统。因此,在第一部分文章串联了关键点,并且归纳了影响要素。然后分析了热环境的评价标准。2.在考察了部分城市居住区之后,采集了各类居住区的建筑布局、下垫面材料和周边生态绿化环境等信息,并且基于前期的数据收集制作了调查问卷,选定了合适的区域分发问卷进行研究,题目中涉及了样本对周围热环境的感觉,结果表明在冬天居民感受到的热舒适度基本上和风相关的因素有密切联系,并且大部分居民都期望能够控制太阳辐射来优化夏天居住区的热环境。此外,利用实际测量手段量化了研究区域内的室外热环境,得到了诸多数据,分析了 UTCI值。3.使用ENVI-met软件来探究居住区内的微气候变化。简要分析了软件的特点和研究使用的模型。使用该软件代入诸多数据来模拟研究居住区内的各项气候指标,并且将软件运行的结果和测试数据二者比较。接着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居住区内的建筑形式、下垫面的材质、绿化对热环境的影响。4.提出居住区热环境的下垫面各因素设计策略。灵活调整空间组合的样式来改善通风情况。通风的同时还要兼顾冬季防风。在整体的生态规划上,可以主要选用更容易降低温度的植物进行搭配。应选择具有较高反射率的材质,选择透水性较高的地面铺装材料。

张姝媛[4](2021)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室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由大规模增量发展时代转向了存量更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居住环境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再只将目光局限于室内居住环境,而是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室外,希望在享受舒适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宜人、惬意的住区室外环境。而老旧小区建设时间早,受经济和技术水平有限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建成时的室外环境品质普遍较低。加之后期维护的长期缺乏,如今的老旧小区破败的室外环境、落后的配套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针对老旧小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然而这些项目和工程主要还是针对建筑本体,较少涉及到小区的室外环境。此外,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统一规定的更新改造模式,使改造难以根据小区出现的具体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对相关着作文献的汇总研究,梳理了国内外住区规划与室外环境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国内外住区室外环境的改造更新实践方式,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石景山老旧小区室外环境进行研究。对石景山老旧小区室外环境开展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等方式,将石景山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现存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为活动场地、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并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提升策略,以期为未来的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改造更新提供一些有用参考。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包含五个章节内容: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住区室外环境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作为下文研究的依据。第二部分(第三章)叙述了石景山老旧小区和室外环境更新改造情况,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分析和访谈等方式,详细的归纳和总结石景山老旧小区室外环境当前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第四、五章)通过对理论和实际案例分析和借鉴,针对石景山老旧小区的现状问题,提出更新改造的原则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更新改造策略,并得出结论。

郭星[5](2021)在《西安地区生态小区景观微气候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主要建设形式是城市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聚居形态。因此,我国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城市居住小区。西安属于寒冷地区,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平原地区主要城市包括西安、天津、济南等。以往关于西安地区生态小区的研究大多处于定性评论,因此如何定量评估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的微气候环境与建筑环境,从设计初期开始关注城市居住生态小区微气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首先通过认知调研、国内外研究分析,对生态小区和景观微气候的已有研究做了结构化的综述,总结分析了当前生态小区及其景观设计的现存问题。其次,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生态小区景观微气候的现状,对西安市小区景观微气候进行实测调研,对比分析两个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空气温度与湿度、下垫面温度以及舒适度现状,总结其各测点下垫面类型对居住小区热湿环境的影响及作用肌理。第三,利用ENVI-met软件构建实况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所测试小区各时刻温湿度值,并将实测值与ENVI-met软件输出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精度和质量,为下一步基于ENVI-met软件模拟调控景观微气候提供技术可行性。最后,针对现有小区景观微气候突出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西安地区气候特点和陕西省生态小区标准景观设计关注内容,进行优良乡土植物推荐,以及针对乔木、硬质铺装以及建筑外立面反射率等方面进行不同情景方案模拟,重点阐释了乔木高度、下垫面类型以及建筑外立面反射率对热湿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具有气候适应型的生态小区景观设计方法提供指引,为未来生态小区景观微气候的调控提供定量化技术建议和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创建生态舒适的小区居住环境。

董卫丹[6](2021)在《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有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目前城市逐渐从拆除、重建等硬性的治理方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关注从多层面配合城市物质文化综合协同发展的更新模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面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小区升级、居民活动需求增加、社区养老储备设施不足、二三线城市产业转型等现状,希望逐渐利用城市既存的旧工业建筑资源置换为社区活动中心,从而为社区提供一个可达性强、使用率高、活动类型丰富的生活娱乐场所。因此本文选择以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为题,首先通过对社区活动中心和旧工业建筑两种建筑类型进行基础功能、布局模式和现状概况进行研究,以期对现有两类建筑有相应的基础认知。其次以现有的相关改造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实践中从选址定位到细部节点设计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素、场地要素、周边配套、使用需求、建筑自身等五个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对现有此类改造的制约,同时也从正面梳理了旧工业建筑面向社区活动中心改造的契合点。文章最终从现有改造设计过程的各层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方法,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前期评估与定位确定了旧工业建筑的场地选址及真实服务范围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则涵盖了场地交通、室外环境、场地要素、外观界面设计等外部改造设计;第三部分针对结构处理、功能更新、交通组织、空间改造、生态设计、细部设计等内部改造具体层面。在第六章通过工程实践对其改造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反馈。本文以此希望通过对面向社区活动中心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进行全面的概述研究,为以后相关类型的改造实践提供参考,同时也作为对目前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一种研究补充。

熊则鑫[7](2021)在《健康导向下的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典型住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由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成为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单位型老旧住区数量多范围广,具有环境舒适度差、交通组织混乱、设施陈旧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外环境亟待优化更新。城市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居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城市病”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居民愈来愈关注个人和社会健康问题,居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本文从健康视角研究和探讨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单位型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住区更新改造以及住区外环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居民健康需求以及健康行为活动类型,明晰了住区外环境对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结合对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详细解读,提炼出健康导向下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营造要点,以此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其次,选取西安市典型单位型老旧住区,通过实地调研、图表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外环境现状、居民满意度及优化意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对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营造要点进行病理分析。通过病理问题关系梳理总结出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要素构成及核心要素,并从整体层面及核心要素-场所空间两部分梳理总结此类住区外环境的病理问题。最后,在优化目标、原则及内容的指导下,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整体优化策略,并从活动空间、绿化空间、交通空间及设施服务空间等四个方面对外环境核心要素-场所空间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并以中铁集团太乙路小区为例提出场所空间优化方案,探讨了西安市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健康化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目的是为单位型老旧住区创造支持性的健康生活环境,满足居民健康生活需求,以期探索适宜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的优化之路,为同类视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贾晨茜[8](2021)在《“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中交通、人口、就业与服务的高度聚集区,是城市的功能核心、产业核心与物质空间网络核心。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开敞地带与公共环境,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场地,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和节日聚会;也作为节点和过渡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公共生活及各项功能需求;更是成为一个窗口,为人们展现城市的气质。因此如何创造更加人性化、更加优质的城市外部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与发掘。然而国内近些年来的部分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缺乏整体设计,问题矛盾重重,同时缺乏专门针对外部空间的研究。故而对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位于沣东新城能源金贸区商务核心区,是大西安新中心的起步区、示范区,作为对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一次成功的创新和探索,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样本,也为后续同类型的城市建筑设计实践带来启发。本文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的实体空间层面,综合运用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理论,试图在对西咸中心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和理论的研究,试图达到如下的研究目的:一、整理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发展的演变历程、相关特征以及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总结得出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五大设计要点以及发展走向;二、对“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研究,对项目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对实践内容进行总结深化;三、结合前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结合使用后评价研究的结论,总结出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后续其他的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启发。本文的全部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研究(第一章、第二章)。重点阐释论文的相关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总结,构筑论文的研究框架。之后阐明了本文中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研究范围,总结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发展历程,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相关特征,以及使用后评价(POE)的相关理论概念。第二部分(第三章)为案例研究和设计体系架构。本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四个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外沿,总结出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五大设计要点”,即规模尺度、交通组织、空间特质、景观绿化与配套设施,为后续的实践研究与策略总结提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最后总结得出了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第四章)为“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实践。首先阐述了大西安新中心起步区——西咸中心项目的基本概况以及城市设计导则;而后以前文总结出的五大设计要点为框架,对西咸中心项目外部空间的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最终结合项目调研,对项目进行初步的使用后评价研究(POE),总结出项目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第四部分(第五章)为设计策略的总结归纳。该部分基于西咸中心项目外部空间的建设实践与使用后评价(POE)的初步结论,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深化,并结合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案例,以前文总结出的五大设计要点为研究框架,将项目的使用后评价研究结论作为支点,以期对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策略性的建议,总结出城市设计视角下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为营造优质的城市空间提供新的方法。通过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希望对今后我国城市中心区建设以及外部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建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李怡卓[9](2021)在《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发展提高,旧城更新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也让旧城更新建设提上日程,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让居民对住宅周边的公共空间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造更新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作为构成旧城的基本单位,老旧住区的公共空间品质普遍低下,与居民生活需求不匹配,亟需提升改造。笔者在工作室实习期间,跟随导师参与了西安曲江老旧住区的改造设计项目,在其中吸取了大量关于老旧住区改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希望借此机会深入研究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价值。西安曲江地区老旧住区既属于住区改造项目,同时也是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的一片沃土。曲江作为西安国家级新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现代化、高品质的住宅。而一些现存的老旧住区与曲江地区的风貌形成强烈的冲突,其公共空间也无法满足居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曲江老旧住区改造是目前西安城市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也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必要方法。论文主要以西安曲江老旧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本文第一章对城区改造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国内外学者在城区改造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在本文的第二章,对老旧住区改造的理论和研究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关于更新理论的不同之处及优缺点,为论文展开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在第三章参考国内外住区更新的优秀案例,结合实际案例的调研对比分析,为未来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可借鉴成果。第四章选取西安曲江具有代表性的老旧住区进行调研,梳理住区公共服务空间、道路交通空间、广场及绿化空间的现状特征,再选取典型节点空间,对现状问题、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居民的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总结出不同人群类型的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特征。第五章针对的提出更新原则,在更新原则的指导下,提出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最后在拟定更新原则及策略的基础上,对选取的西安曲江老旧住区的三类公共空间以及典型节点空间提出具体的改造策略与措施,以及可持续性保障策略,针对该地区老旧住区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以期凭借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系统研究,探索出适用于新时代居民需求的住区改造策略方法,提升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品质,使旧住区重新焕发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期望为以后西安市老旧住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方法指导。

王莎莎[10](2021)在《基于室外微气候调节的村镇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绿化景观对室外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气候调节措施对建筑能耗的定量分析及评价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通过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模型的耦合求解,研究了不同绿化景观要素对住区室外微气候和单体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绿化景观设计策略,建立了绿化景观方案优化模型,并对不同绿化景观方案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得到了绿化景观对住区室外微气候的影响规律。现场实测了徐州潘楼村冬夏季典型日民宅周边9个测点的微气候参数,得到了不同绿化景观要素对微气候参数的影响规律,并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温湿度及风速模拟数据与实测相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决定系数均大于0.85,两者一致性较好,ENVI-met软件能较好地预测室外微气候变化情况;绿化景观要素对室外微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夏季调节效果明显,冬季不明显。2)研究了利用绿化景观调节室外微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ign Builder的耦合模拟策略,以及将ENVI-met软件计算的目标建筑周边微气候参数导入Design Builder软件作为气象边界条件的方法,实现了室外微气候调节对建筑能耗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绿化景观调节室外微气候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一定作用。3)研究分析了不同绿化景观要素对区域微气候调节和单体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利用建立的耦合模拟方法对12个不同绿化景观方案进行了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室外微气候调节和建筑能耗情况,住区宜采用行列式布局;植被绿化对周边空气有明显降温增湿和降低风速的作用,绿化结构越丰富,微气候效应越显着,建筑节能效果越好;水体同样有一定降温增湿作用,但影响范围较小。4)提出了绿化景观设计策略,建立了绿化景观方案优化模型。综合考虑室外微气候调节作用和建筑节能效果,提出了4点绿化景观设计策略,应用P1-P2模型建立了绿化景观方案优化模型,并对4个不同方案的室外微气候效应以及目标建筑节能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方案1,方案2、方案3及方案4具有较好的建筑节能效果,节能率分别为5.6%、6.1%、6.0%,方案3最优;计算得到优化方案3的节能率为7.1%,净现值为1021.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2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该论文有图101幅,表28个,参考文献125篇。

二、浅谈室外绿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室外绿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结合空间形式规律
    1.1 虚实对比
    1.2 光影变化
    1.3 韵律与节奏
    1.4 比例与尺度
    1.5 空间层次
2 加强公共空间联系
    2.1 过渡空间
    2.2 室内空间室外化
    2.3 室外空间室内化
3 建筑立体绿化切合公共空间功能设计策略
    3.1 切合公共空间交通引导功能
        3.1.1 门厅空间交通引导
        3.1.2 中庭空间交通引导
        3.1.3 标准层交通引导
        3.1.4 楼梯的引导
    3.2 切合公共空间休闲娱乐功能
        3.2.1 丰富室外空间活动类型
        3.2.2 激发室内公共空间活力(1)活力社交空间
4 结语

(2)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既有建筑改造的现存问题
        1.1.3 设计结合气候的发展趋势
        1.1.4 绿色建筑普及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综述小结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气候适应性
        1.4.2 既有工业建筑
        1.4.3 绿色改造
        1.4.4 内蒙古地区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础研究——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分析
    2.1 内蒙古气候特点
    2.2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概况
        2.2.1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发展历程
        2.2.2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分布情况
    2.3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特点
        2.3.1 场地布局特点
        2.3.2 建筑空间特点
        2.3.3 建筑界面特点
    2.4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现状
        2.4.1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方式
        2.4.2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案例分析
        2.4.3 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研究——基于气候适应性理论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分析
    3.1 气候适应性理论
        3.1.1 气候适应性调节原理
        3.1.2 气候适应性影响因素
        3.1.3 气候适应性建筑实践
    3.2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分析
        3.2.1 以微气候改善为主的场地布局优化
        3.2.2 以能量管理为主的建筑空间调整
        3.2.3 以气候调控为主的建筑界面更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践研究——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案例分析
    4.1 调研对象的选择
    4.2 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案例分析
        4.2.1 天津天友建筑设计中心
        4.2.2 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
        4.2.3 上海申都大厦
        4.2.4 深圳南海意库
    4.3 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案例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策略研究——内蒙古既有工业建筑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
    5.1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原则
        5.1.1 因地制宜原则
        5.1.2 整体协调原则
        5.1.3 技术适宜原则
    5.2 场地布局防风
        5.2.1 紧凑防寒建筑布局
        5.2.2 生态改善室外环境
    5.3 建筑空间适寒
        5.3.1 集约控温建筑体型
        5.3.2 过渡缓冲空间组织
        5.3.3 气候调试腔体空间
    5.4 建筑界面缓冲
        5.4.1 保温耐寒复合界面
        5.4.2 双层调控复合界面
        5.4.3 绿化隔热叠加界面
    5.5 实践——乌海市昕源化工厂
        5.5.1 项目概况
        5.5.2 改造策略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表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基于不同下垫面视角下青岛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软件模拟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5.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5.1.1 实测研究现状
        1.5.1.2 模拟研究现状
        1.5.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5.2.1 实测研究现状
        1.5.2.2 模拟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居住区热环境与下垫面的理论
    2.1 热环境的构成因素
        2.1.1 空气温度
        2.1.2 相对湿度
        2.1.3 太阳辐射
        2.1.4 风速
        2.1.5 其他因素
        2.1.6 构成因素的分析
    2.2 居住区下垫面的类型及对热环境的影响
        2.2.1 下垫面类型
        2.2.1.1 绿地
        2.2.1.2 硬质地面
        2.2.1.3 建筑
        2.2.1.4 水体
        2.2.2 下垫面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
    2.3 居住区热环境的评价标准
        2.3.1 预测平均投票指数PMV
        2.3.2 平均辐射温度MRT
        2.3.3 湿黑球温度WBGT
        2.3.4 生理等效温度PET
        2.3.5 标准有效温度SET
        2.3.6 通用热舒适指数UTCI
        2.3.7 评价标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岛市既有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实测研究
    3.1 青岛市区位概况
    3.2 青岛市气候特征
    3.3 室外热环境实测
        3.3.1 问卷调查
        3.3.1.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3.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2 测试方案
        3.3.2.1 气象条件
        3.3.2.2 夏季实测数据分析
        3.3.2.3 冬季实测数据分析
        3.3.3 测试结果分析
    3.4 不同下垫面与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
    4.1 软件介绍
        4.1.1 热环境模拟软件的选取
        4.1.2 ENVI-met的应用分析
        4.1.3 ENVI-met的使用方法及检测
    4.2 不同建筑形式与下垫面的模拟研究
        4.2.1 相同下垫面不同建筑形式对热环境的影响
        4.2.2 相同建筑形式不同下垫面对热环境的影响
        4.2.3 绿化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外热环境优化策略
    5.1 建筑形式
    5.2 夏冬季室外热环境优化
        5.2.1 夏季居住区室外热环境优化分析
        5.2.2 冬季居住区室外热环境优化分析
        5.2.3 热感觉分析
    5.3 下垫面选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课题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室外热环境主观问卷调查
附录二 室外热环境部分实测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4)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室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住区室外环境理论发展与实践
    2.1 国外城市住区规划理论发展
    2.2 国外住区室外环境更新实践
        2.2.1 日本室外环境更新实践——多摩平团地
        2.2.2 德国室外环境更新实践——社区菜园微更新
        2.2.3 加拿大室外环境更新实践——Regent Park社区更新
    2.3 国内城市住区规划理论发展
        2.3.1 1949-1978 年——住区规划探索时期
        2.3.2 1979-1998 年——住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2.3.3 1999 年至今——品质提升和存量更新时期
    2.4 国内住区室外环境更新实践
        2.4.1 上海社区微更新
        2.4.2 北京劲松小区更新
        2.4.3 广州市微改造
    2.5 小结
第三章 石景山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3.1 石景山老旧小区概况
    3.2 石景山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更新改造概况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老旧小区实地调研
        3.4.1 古城环卫小区
        3.4.2 古城南路小区
        3.4.3 苹果园-林业楼-海特花园街区
    3.5 石景山老旧小区当前存在问题
        3.5.1 活动场地
        3.5.2 道路交通
        3.5.3 绿化景观
        3.5.4 基础设施
第四章 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4.1 问题成因分析
        4.1.1 建设时间早,前期规划不足,用地紧张
        4.1.2 产权关系复杂
        4.1.3 缺乏后期维护
        4.1.4 资金不足
        4.1.5 公众参与度低
    4.2 室外环境更新原则
        4.2.1 整体考虑,统筹规划
        4.2.2 可持续发展
        4.2.3 分步分阶段实施改造
        4.2.4 鼓励公众参与
        4.2.5 设计人性化
    4.3 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更新策略
        4.3.1 活动场地设计策略
        4.3.2 道路交通设计策略
        4.3.3 绿化景观设计策略
        4.3.4 基础设施改造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老旧小区实地调研情况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西安地区生态小区景观微气候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小区与景观设计
        1.2.2 景观设计与微气候
        1.2.3 基于ENVI-met数值模拟软件的景观微气候研究
        1.2.4 文献综述评述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拟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1.7 研究技术路线
    1.8 本章小结
2 西安市居住小区与舒适度评价指标研究
    2.1 西安市气候概况
    2.2 居住区及其景观设计的发展演变
    2.3 生态小区的发展及其现状
    2.4 景观微气候调控技术研究
    2.5 居住小区舒适度评价指标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小区景观微气候实测分析
    3.1 测试方案
        3.1.1 测试对象
        3.1.2 测试仪器及使用
        3.1.3 测点布置
        3.1.4 测试方法及内容
    3.2 夏季测试数据分析
        3.2.1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空气温度分析
        3.2.2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温度分析
        3.2.3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空气湿度分析
        3.2.4 测试小区舒适度分析
        3.2.5 测试小区微气候对比分析
    3.3 冬季测试数据分析
        3.3.1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空气温度分析
        3.3.2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温度分析
        3.3.3 测试小区不同下垫面空气湿度分析
        3.3.4 测试小区微气候对比分析
    3.4 测试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小区景观微气候模拟分析
    4.1 ENVI-met模拟软件介绍
    4.2 ENVI-met软件模拟方法
    4.3 ENVI-met软件建模与参数设置
    4.4 基于ENVI-met软件模拟与实测对比验证分析
        4.4.1 模拟结果——空气温度的分析
        4.4.2 模拟结果——空气湿度的分析
        4.4.3 不同测点的模拟与实测的温湿度对比分析
        4.4.4 模拟与实测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西安地区居住小区景观微气候调控策略研究
    5.1 西安生态小区评价标准景观设计目标及设计内容
        5.1.1 生态小区标准中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条文梳理
        5.1.2 西安地区生态小区案例分析
        5.1.3 西安地区生态小区景观设计优化重点
    5.2 西安地区居住小区乡土植物研究
        5.2.1 乡土植物的特点与优势
        5.2.2 中国主要城市园林植物区划
        5.2.3 西安地区常用园林植物及人工配置植物群落
    5.3 乔木对居住小区室外景观微气候的的研究分析
    5.4 居住小区硬质铺装的设计优化与调控技术研究
        5.4.1 基于实测分析的硬质铺装下垫面材料的建议
        5.4.2 硬质铺装空间优化技术调控策略研究
    5.5 建筑外立面反射率对微气候热环境分布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创新点
    6.2 展望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6)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1.1.2 旧工业建筑更新的困境
        1.1.3 居民文体娱乐活动需求提升
        1.1.4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释义及研究对象
        1.3.1 概念释义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相关基础研究
    2.1 旧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2.1.1 我国旧工业建筑发展概况
        2.1.2 旧工业建筑类型及空间功能组成概述
        2.1.3 旧工业建筑的空间布局及特征
    2.2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关联性
        2.2.1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结合类型
        2.2.2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空间关系
    2.3 社区活动中心的相关研究
        2.3.1 社区活动中心类型及空间功能组成概述
        2.3.2 社区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及现状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案例解析
    3.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3.1.1 案例选择
        3.1.2 分析内容
    3.2 案例分析
        3.2.1 崇明岛建设镇社区活动中心
        3.2.2 慧剑社区活动中心
        3.2.3 崇明岛城桥镇社区活动中心
        3.2.4 闵行区电机片区改造
        3.2.5 贵州黔南州旧厂房改造设计
    3.3 问题与经验总结
        3.3.1 基地选址与服务范围
        3.3.2 场地环境与活动协调
        3.3.3 功能需求与规模配比
        3.3.4 空间更新与尺度转化
        3.3.5 空间环境与使用品质
    3.4 本章小结
4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适宜性分析
    4.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影响因素
        4.1.1 建筑自身因素
        4.1.2 改造使用需求
        4.1.3 场地周边配套
        4.1.4 经济因素限制
        4.1.5 场地要素限制
    4.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的契合性
        4.2.1 旧工业建筑自身的空间特征
        4.2.2 旧工业建筑的综合改造优势
        4.2.3 社区活动中心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需要
    4.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原则
        4.3.1 建筑选址的配套协同原则
        4.3.2 建筑要素的新旧共生原则
        4.3.3 场地设计的开放明晰原则
        4.3.4 功能更新的多样互补原则
        4.3.5 空间改造的适宜匹配原则
        4.3.6 空间环境的舒适节能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5.1 旧工业建筑的前期评估与定位
        5.1.1 旧工业建筑前期评估
        5.1.2 选址及服务等级确定
    5.2 社区活动中心外部空间改造设计
        5.2.1 场地交通设计
        5.2.2 室外环境设计
        5.2.3 场地要素改造
        5.2.4 外观界面设计
    5.3 社区活动中心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5.3.1 结构处理
        5.3.2 功能更新
        5.3.3 空间组织
        5.3.4 空间改造
        5.3.5 生态化设计
        5.3.6 细部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项目实践
    6.1 项目前期评估与定位
        6.1.1 项目基础背景分析
        6.1.2 选址及前期评估定位
    6.2 社区活动中心功能需求调研
        6.2.1 问卷设计及内容
        6.2.2 调研结果分析
        6.2.3 空间功能配置
    6.3 社区活动中心外部空间改造设计
        6.3.1 场地交通设计
        6.3.2 室外环境设计
        6.3.3 外观界面设计
    6.4 社区活动中心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6.4.1 结构处理
        6.4.2 功能更新
        6.4.3 空间组织
        6.4.4 空间改造
        6.4.5 物理环境改善
        6.4.6 细部改造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录一 居住区配套设施控制指标
    附录二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使用情况调研
    附录三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功能需求调研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健康导向下的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典型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新经济常态下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
        1.1.2 健康战略:推进健康中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1.1.3 政策导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推进
        1.1.4 社会需求:城市居民对健康生活环境迫切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相关研究
        1.3.2 住区更新改造相关研究
        1.3.3 住区外环境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健康导向
        1.4.2 老旧住区
        1.4.3 单位型住区
        1.4.4 住区外环境
        1.4.5 优化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健康导向下住区外环境相关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环境与健康理论
        2.1.2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2.1.3 健康促进理论
    2.2 住区外环境与居民健康的关联构建
        2.2.1 住区外环境居民健康需求分析
        2.2.2 住区外环境健康行为活动解析
        2.2.3 住区外环境对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
    2.3 相关评价体系及标准解读及借鉴
        2.3.1 相关评价体系及标准概述
        2.3.2 重要评价体系及标准解读
    2.4 健康导向下的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营造要点
        2.4.1 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4.2 丰富多元的场所空间
        2.4.3 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
        2.4.4 安全适用的环境设施
        2.4.5 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现状调研
    3.1 西安市既有住区发展概况
    3.2 典型住区选取及调研技术路线
        3.2.1 调研对象选取依据
        3.2.2 调研方法及内容
    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家属院
        3.3.1 住区整体概况
        3.3.2 场所空间现状
        3.3.3 精神环境现状
        3.3.4 环境设施现状
        3.3.5 物理环境现状
        3.3.6 室外健康行为及空间现状
    3.4 中铁集团太乙路东院小区
        3.4.1 住区整体概况
        3.4.2 场所空间现状
        3.4.3 精神环境现状
        3.4.4 环境设施现状
        3.4.5 物理环境现状
        3.4.6 室外健康行为及空间现状
    3.5 纺织城六棉光明小区
        3.5.1 住区整体概况
        3.5.2 场所空间现状
        3.5.3 精神环境现状
        3.5.4 环境设施现状
        3.5.5 物理环境现状
        3.5.6 室外健康行为及空间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病理问题分析
    4.1 优化意愿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4.1.1 调研样本回收情况
        4.1.2 调研居民基本情况
    4.2 外环境优化意愿及健康病理问题分析
        4.2.1 场所空间优化意愿及病理问题分析
        4.2.2 环境设施优化意愿及病理问题分析
        4.2.3 物理环境优化意愿及病理问题分析
        4.2.4 精神环境优化意愿及病理问题分析
    4.3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核心要素分析
        4.3.1 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要素病理关系分析
        4.3.2 场所空间为核心的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要素构成
    4.4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病理问题总结
        4.4.1 缺乏统筹布局,消极空间增多
        4.4.2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4.4.3 热环境质量差,影响生理舒适
        4.4.4 健康意识薄弱,健康管理落后
    4.5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核心要素-场所空间病理问题总结
        4.5.1 活动空间引导不足,减少活动时间
        4.5.2 绿化植物配置失衡,破坏生态景观
        4.5.3 交通空间秩序混乱,威胁安全出行
        4.5.4 健康配套设施滞后,服务水平偏低
    4.6 本章小结
5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目标、原则及策略
    5.1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目标、原则及内容
        5.1.1 优化目标
        5.1.2 优化原则
        5.1.3 外环境整体优化内容及重点
    5.2 物质环境健康优化策略
        5.2.1 强调统筹布局的空间规划,提高整体效率
        5.2.2 加强自然调蓄的海绵建设,提高舒适水平
        5.2.3 构建平灾结合的弹性空间,提升应急能力
    5.3 精神环境健康优化策略
        5.3.1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意识
        5.3.2 提高健康管理水平,实现健康生活品质
        5.3.3 增强居民情感归属,体现住区人文关怀
    5.4 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实施保障策略
        5.4.1 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
        5.4.2 建立资源共享的服务机制
        5.4.3 建立资金充足的筹集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核心要素-场所空间优化策略
    6.1 场所空间优化要素及重点
    6.2 活动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6.2.1 营造健康多元的空间层次,提升空间品质
        6.2.2 创建功能融合的复合空间,提高使用效率
        6.2.3 兼顾弱势人群的活动需求,优化空间设计
        6.2.4 增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施,提升空间活力
    6.3 绿化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6.3.1 丰富植物配置,恢复绿色健康的绿化景观
        6.3.2 增设功能空间,构建多元共享的绿化空间
        6.3.3 增加绿化面积,营造舒适美观的绿化环境
    6.4 交通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6.4.1 构建舒适的慢行网络,提倡健康安全出行
        6.4.2 优化动静态交通布局,减少人车互相干扰
        6.4.3 增加保障性安全设施,营造安全交通环境
    6.5 设施服务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6.5.1 补齐健康服务设施短板,完善服务设施体系
        6.5.2 整合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构建全龄健康服务
    6.6 典型住区优化方案——中铁集团太乙路东院小区
        6.6.1 整体优化方案
        6.6.2 活动空间优化方案
        6.6.3 绿化空间优化方案
        6.6.4 交通空间优化方案
        6.6.5 设施服务空间优化方案
        6.6.6 精神环境优化方案
    6.7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健康导向下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满意度及优化意愿问卷调查
    附录二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附录三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附录四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附录五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附录六 WELL建筑标准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附录七 LEED-ND评价体系中住区外环境要素

(8)“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中心区迅猛发展
        1.1.2 城市中心区的外部空间缺乏整体设计
        1.1.3 “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对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创新和探索
    1.2 相关概念
        1.2.1 城市中心区
        1.2.2 城市外部空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相关理论发展
        1.3.2 国内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相关理论发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研究范围与涉及层面
        2.1.1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研究范围
        2.1.2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涉及层面
    2.2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发展演变
        2.2.1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两种传统模式
        2.2.2 国外城市外部空间的演变
        2.2.3 我国城市外部空间的发展历程
    2.3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特征研究
        2.3.1 城市中心区相关特征
        2.3.2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基本属性及相关特征
        2.3.3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的作用
    2.4 使用后评价(POE)基础理论
        2.4.1 使用后评价(POE)的概念
        2.4.2 “结构-人文”的评价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实例与设计要点
    3.1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实例
        3.1.1 日本东京六本木之丘
        3.1.2 香港中环核心区
        3.1.3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3.1.4 深圳福田中心区
    3.2 案例经验总结
    3.3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要点
        3.3.1 规模尺度
        3.3.2 交通组织
        3.3.3 空间特质
        3.3.4 景观绿化
        3.3.5 配套设施
    3.4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发展趋势
        3.4.1 形式多元化
        3.4.2 功能复合化
        3.4.3 空间立体化
        3.4.4 体量巨型化
        3.4.5 环境人文化
        3.4.6 景观多样化
    3.5 本章小结
4 “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设计研究与使用后评价
    4.1 项目概况
        4.1.1 大西安新中心
        4.1.2 “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大西安新中心起步区
        4.1.3 新区城市设计导则
        4.1.4 西咸中心项目城市外部空间的作用
    4.2 街区规模尺度
    4.3 交通组织
        4.3.1 交通网络
        4.3.2 步行系统
        4.3.3 停车系统
    4.4 空间特质
        4.4.1 空间构成
        4.4.2 空间布局
        4.4.3 空间尺度
        4.4.4 空间界面
        4.4.5 空间秩序
    4.5 景观绿化
        4.5.1 自然景观
        4.5.2 人工景观
    4.6 配套设施
        4.6.1 公共服务设施
        4.6.2 休闲设施
    4.7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4.7.1 区域建设使用现状
        4.7.2 调研方法及目的
        4.7.3 行为地图数据分析
        4.7.4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7.5 综合评价结论
    4.8 本章小结
5 城市中心区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1 合理的政策调控
        5.1.1 政策规定
        5.1.2 政策实施
        5.1.3 控制要素
        5.1.4 设计导则
        5.1.5 分图图则
    5.2 适宜的街区规模尺度
        5.2.1 交通因素
        5.2.2 经济因素
        5.2.3 建筑布局因素
        5.2.4 人性化因素
    5.3 便捷的交通组织
        5.3.1 建构合理的交通网络
        5.3.2 步行网络的水平布局与竖向组织
        5.3.3 步行网络与建筑的高效连接
    5.4 良好的空间特质
        5.4.1 基本构成方式
        5.4.2 空间布局模式
        5.4.3 空间尺度控制
        5.4.4 城市界面设计
        5.4.5 建立空间秩序
    5.5 宜人的景观绿化
        5.5.1 城市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素
        5.5.2 城市景观系统的建设
        5.5.3 人工水体设计
        5.5.4 人工绿化景观设计
        5.5.5 硬质环境设计
        5.5.6 景观建筑一体化
        5.5.7 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利用
    5.6 人性化的配套设施
        5.6.1 休闲设施的种类
        5.6.2 休闲设施的尺度
        5.6.3 休闲设施的位置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问卷调查
    附录3 图录
    附录4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更新的存量时代已经到来
        1.1.2 旧住区公共空间品质与居民需求矛盾重重
        1.1.3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重要性的显现
        1.1.4 “城市双修”指导意见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老旧住区
        1.3.2 更新设计
        1.3.3 住区更新
        1.3.4 住区公共空间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研究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实地调研法
        1.5.4 系统分析法
        1.5.5 实践检验法
    1.6 研究框架
2 住区更新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有机更新理论
        2.1.4 交往与空间理论
    2.2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研究现状
        2.2.1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理论
        2.2.2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相关实践
    2.3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研究现状
        2.3.1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理论
        2.3.2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相关实践
    2.4 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分析对比
        2.4.1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对本文的启示
        2.4.2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对本文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实例研究
    3.1 实例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3.1.1 调研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
        3.2.1 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概况
        3.2.2 解放中路旧城改造更新策略
        3.2.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3 广州六运小区改造项目
        3.3.1 六运小区改造项目概况
        3.3.2 六运小区改造更新策略
        3.3.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4 福州军门社区改造项目
        3.4.1 军门社区改造项目概况
        3.4.2 军门社区改造更新策略
        3.4.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5 英国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规划
        3.5.1 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规划项目概况
        3.5.2 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策略
        3.5.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6 国内外住区更新案例总结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西安曲江地区老旧住区现状调查研究
    4.1 老旧住区调研概况
        4.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4.1.2 调研内容及方法
    4.2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1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住区概况
        4.2.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2.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2.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3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1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住区概况
        4.3.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3.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3.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4 八一小区居住组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1 八一小区居住组团概况
        4.4.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4.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4.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5 住区公共空间居民改造需求问卷调查
        4.5.1 问卷调查设计
        4.5.2 问卷调查概况
        4.5.3 住区公共空间改造问卷调查分析
    4.6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总结
        4.6.1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横向对比
        4.6.2 曲江老旧住区典型节点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横向对比
        4.6.3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西安曲江老旧住区改造提升项目设计研究
    5.1 项目背景
        5.1.1 国家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背景
        5.1.2 迎接十四运,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背景
        5.1.3 曲江示范区的建设背景
    5.2 西安曲江老旧住区更新基本原则
        5.2.1 以人为本原则
        5.2.2 适度性原则
        5.2.3 居民参与原则
        5.2.4 因地制宜原则
        5.2.5 延续性原则
    5.3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设计策略
        5.3.1 整合存量公共空间
        5.3.2 完善道路交通空间
        5.3.3 增补公共服务空间
        5.3.4 优化广场绿地空间
    5.4 老旧住区更新保障策略
        5.4.1 完善住区改造相关规章制度
        5.4.2 制定居民参与制度
        5.4.3 完善公众监督工作
        5.4.4 确保改造资金来源
    5.5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1 存量空间优化更新设计实践
        5.5.2 道路交通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3 公共服务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4 广场绿地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6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典型节点更新设计实践
        5.6.1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西门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5.6.2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社区文化中心改造设计
        5.6.3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绿地广场改造设计
        5.6.4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宅前空间改造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小区公共空间活动与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问卷调研数据汇总

(10)基于室外微气候调节的村镇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绿化景观对室外微气候的影响规律
    2.1 绿化景观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现场实测
    2.2 绿化景观对微气候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计算
    2.3 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2.4 不同绿化景观要素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室外微气候调节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
    3.1 建筑热平衡模型
    3.2 ENVI-met与 Design Builder耦合模拟方案
    3.3 微气候对建筑能耗影响规律分析
    3.4 不同绿化景观要素的建筑节能效果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绿化景观布局优化设计
    4.1 绿化景观设计策略
    4.2 绿化景观方案优化模型的建立
    4.3 绿化景观布局优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浅谈室外绿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立体绿化设计策略[J]. 朱一靓,吴巍,胡程远,杨文轩.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D]. 秦璐.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不同下垫面视角下青岛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研究[D]. 马晓彤.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4]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室外环境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D]. 张姝媛.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5]西安地区生态小区景观微气候调控技术研究[D]. 郭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 董卫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健康导向下的单位型老旧住区外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典型住区为例[D]. 熊则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沣东新城西咸中心项目”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贾晨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9]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 李怡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基于室外微气候调节的村镇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D]. 王莎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浅谈室外绿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