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配网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与拓扑分析

基于区域配网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与拓扑分析

一、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仕敏[1](2020)在《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电力建设提出了高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全面推进“三型两网”建设。配电网作为连接电力企业与用户的关键枢纽,实现配网自动化在承接“三型两网”建设任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吉安市配电网发展现状,对吉安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网架结构、配网设备、主站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多个方面对吉安市现有配电网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配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本文针对吉安市配网系统现有问题,根据江西省当地相关文件提出要求,结合吉安市实际发展需求对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设备改造、终端建设、主站系统建设、信息集成系统、通讯系统和配电SCADA情况进行透彻分析。最后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层面对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预期成效进行分析,发现配网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未来吉安市经济腾飞,吉安市供电公司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

张建翠[2](2019)在《在线实时潮流计算分析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力行业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电网更加安全可靠运行,在大电网调度中,电力系统实时监控和分析非常重要。电力潮流计算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建设和电网调度。本系统是基于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实时潮流计算与分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基态潮流分析,合环潮流分析及优化潮流分析。其中基态潮流分析是最基础部分,它是基于电网物理模型和电网实时量测数据,通过拓扑搜索算法形成电力计算模型,采用牛顿拉夫逊算法原理计算得到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以及各条支路的电流值,分析在各种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潮流变化情况,并统计设备运行过载情况。合环潮流分析是基于基态潮流分析在电网发生合环运行方式调整时调用的模块,主要用于计算电网合环操作时环路上的流过的暂态电流和环路稳态电流,对合环操作引起的设备过载或者保护误动进行风险评估,对调度员进行合环操作辅助决策。优化潮流分析是基于基态潮流分析在优化电网经济运行或者安全运行时调用的模块,当电网在迎峰度夏或者迎峰度冬时,由于电网峰值较高导致部分线路运行出现过载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调整运行方式,将过载线路的部分负荷转移到轻载线路上达到全网的负载均衡,这就需要进行优化潮流分析给出指导性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系统采用C++、QT、java等语言,Oracle10.0的数据库进行开发。本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采用两种模式,在电力生产大区采用服务端-客户端模式,核心计算模块部署在服务器上,在系统主机常驻周期运行,从电力调度系统提供的数据库接口读取电网模型数据和电网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将计算结果和统计分析结果写入的数据库中,客户端程序部署在工作站上,从数据库中读取计算结果显示在界面上。在电力管理大区采用服务端-浏览器模式,后台程序从服务器读取计算结果,前端程序将读取的数据在浏览器上可视化展示。本文结构首先回顾潮流计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对系统开发进行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分析,然后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及软件开发编程设计,最后展示潮流计算系统的各类功能并介绍其实际运用效果,验证系统的实用性。

戴朝辉[3](2017)在《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智能电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但按照智能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来衡量,以应对配电网建设以及分布式电源迅速发展的的实际需求来看,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正是为了满足智能配电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从系统组成的各个方面做出了改进和提升,使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管理、维护的各项功能和应用上都达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本文就是以系统的架构和功能作为设计和研究的内容,从总体架构到主站、通信和终端部分的原理、功能、技术指标以及运行和测试结果都做了论述。本文特别以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作为重点进行详细研究,并全面地论述了作为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核心的主站架构和功能应用。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了多项重要的新技术,也有很多技术提升和创新。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该系统从调研,产品研发到试运行,到如今系统已在部分城市配网项目中投入了实际运行。本文也专门对照规范标准整理列举了系统在实际工程验收中的各项测试数据结果,总结了产品的技术性能特点以及优势和未来需要完善的地方。总体而言,新系统更好地满足了智能配电网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需要,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创造出了良好的效益。

黄玉辉[4](2013)在《配电网拓扑的形式化表达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领域的不断扩展,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CommonInformation Model,CIM)作为电力系统的标准逐渐被认可;基于CIM的电气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简化对于提升电力计算分析效率具有显着的效果和意义。区别于输电网拓扑分析过程,配电网拓扑分析需要基于变化的拓扑结构,并且由于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种类繁多,需要用系统的逻辑语言和数学公式对配电网拓扑分析的应用过程进行严格说明和推理。为保证配电网拓扑分析应用逻辑的严密性,本文运用具有严格数学定义的形式化方法对不可观测区域确定,分支线收缩以及电气岛划分三项典型应用的核心逻辑进行规格,并采用定理证明或模型检测的方式进行形式化验证。以经过形式化表达和校验的拓扑分析应用逻辑为基础编写的配电网高级应用程序,从理论上满足配电网系统分析的完备性和准确性需求,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不可观测岛的核心判断逻辑,提出适用于存在较多缺失信息配电网的状态估计实用算法;2)基于分支线收缩核心算法逻辑,提出应用于配电网转供能力计算的网络拓扑变换模型,实现转供能力快速计算;3)基于最小供电区域划分逻辑,完成包含转供能力在内的配电网多目标重构优化并行系统设计。通过实验室仿真以及实际区域电网数据测试,论证了拓扑分析的形式化方法对配电网应用程序逻辑转换与推理检验抽象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拓扑分析的可观测区域确定、初始解空间优化、电气拓扑岛拆分策略,对配电网状态估计算法适应性、智能算法优化效率、并行处理加速比的提升有显着作用。

周博曦[5](2012)在《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IEC61968标准针对配电系统给出了各种资源的公共信息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配电管理系统(DMS)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以IEC61968标准为核心,合理规划和设计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建立基于扩展的公共信息模型(CIM)的配电网统一模型和信息标准化的配电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配电网潮流计算作为配电管理系统中应用层的其他子系统如配电重构、状态估计、故障处理、系统无功优化、设计规划等的基础,在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划系统方案设计中需频繁使用。因此,研究基于IEC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对建设数据可交互、易维护、长期可拓展的配电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在充分理解和掌握IEC61968电力规约中的CIM建模表示法的基础上,以IEC61968CIM在配电网建模中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正确理解CIM模型中关于配电网建模部分,包括网络连接性模型、输电线路三相模型、配电变压器模型、负荷模型和馈线模型以及量测模型的准确建模方法,构建遵循CIM标准的配电网络模型数据库。第二,在网络的全局拓扑分析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母线一支路模型,进而使用图论中的经典遍历算法——广度优先搜索法(Breadth First Search, BFS)实现全网的拓扑分析。模型通过类相互之间的关系描述拓扑结构,通过对象类的属性设置保存拓扑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结果的查询和读取可方便地获取标准的数据文件(IEEE、BPA),为离线计算软件提供实时电网数据断面;拓扑分析算法充分考虑了配电网络的接线特点,可满足辐射网和环网同时存在情况下的复杂配网实时结线分析;同时对生成的拓扑点自动编号并归于拓扑岛中;对拓扑岛自动进行带电检查,并确定死岛、活岛状态;最后对每个活的电气岛自动设置平衡节点。第三,在潮流计算模块部分,本文首先针对配电网的辐射状和环状结构特点,研究了前推回代法和回路电流法,指出使用两种方法迭代求解具有弱环状网络结构的复杂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问题;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缩短开发周期,提出基于CIM的数据模型与现有异构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全面集成任务。选用具有优秀收敛算法兼融合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GridLABD开源软件作为本系统的潮流计算模块,通过研究GridLABD内部系统元件描述方式和建模方法,开发出CIM原始模型导入数据到GridLABD输入文件自动生成程序包,以及GridLABD输出文件的自动解析程序包。电网全局拓扑分析程序和与GridLABD输入文件的适配程序以及输出文件的解析程序均使用面向对象语言(Python)进行编写,并在Eclipse环境下调试。最后,以IEEE37节点配电馈线算例对所开发的系统其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开发的软件包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系统的拓扑结构;能够根据CIM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转化成正确的GridLABD输入文件,并能够对GridLABD的计算结果实现自动解析并返回CIM模型中。由于GridLABD是开源软件,本文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借鉴GridLABD模型架构优化方法,结合文中所研究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进一步改良GridLABD程序,从而开发出针对线路R/X比值大,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等情况下的配电网特点的具有低迭代次数和高收敛稳定性的快速高效潮流计算程序包,从而和其它软件包构成一款独立的整体的程序。

刘小龙[6](2012)在《电力GIS中关于网络拓扑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电网GIS信息服务平台是一种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型的管理系统。在这套平台中,不仅可以管理传统的属性、图像文件,更加重要的是它具有强大的网络拓扑分析功能,能够更加迅速有效的处理电力系统特别是复杂的配电网络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就是对电力GIS中关于网络拓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在介绍完GIS平台的技术框架、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之后,本文对GIS中的空间数据及网络拓扑进行了建模。将重点放在了电力系统中最复杂的配电网络上,详细的阐述了GIS信息服务平台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模型、连接方式和存储方式,为后面的算法和功能的实现打下数据基础。之后,对配电GIS网络拓扑算法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介绍了其开发工具和实现方式,并最后给出了两个的典型网络拓扑分析功能的实现。对于网络拓扑算法,本文将重点放在了配电网重构算法上,配网重构在本质上就是一个非线性、多目标的最优解问题。人们在配网重构的问题上也采用过多种算法,本文将重点放在了遗传算法上。在标准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选择操作上,加入了小生境及精英选择策略。对于交叉率和变异率这两个遗传因子,本文采用的是自适应技术,使得遗传因子可以自动的做出调整,从而解决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或者难以收敛的问题。之后,本文对配网重构算法在电力GIS平台上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优停电技术就是配网重构算法在电力GIS平台上的典型应用。最优停电技术也是基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进行实现的。最后,通过对一组模拟数据进行的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中该功能及算法的有效性。

何剑军[7](2011)在《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最佳实践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其自动化的实现程度与供用电的质量、可靠性密切相关。国外的配电自动化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电网现代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工作以来,多数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外发展历程,并就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以及对系统技术及性能的要求。随后从实际应用出发,探讨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还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设计目标,并深入探讨分析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主站、子站/终端等,与此同时,还探讨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关的馈电自动化设备、故障指示器、对通信技术要求等。最后,以中山供电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为例,全面介绍了前述探讨内容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并用实际的运行数据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益体现。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推进我国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对智能配电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瑗瑗[8](2011)在《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作为直接连着发/输电系统和用户的枢纽环节,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供电的能力和质量都是通过配电系统来体现的。为适应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就必须对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可靠性评估和研究。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众多,但是由于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建模时,采用的电力系统模型是不统一的,导致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是非常困难的,不利于以后系统之间的扩展功能的开发。公共信息模型(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即是一套电力系统标准模型,各管理信息系统以CIM为标准进行电力系统元件建模,即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之一,其内容逐渐变得丰富,但基于GIS进行二次开发却尚未发展成熟,比如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配电网重构、潮流与网损计算等等。本论文选取以GIS为基础,就配电网GIS的CIM模型改造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配电网CIM数据库,对基于CIM数据库的配电网网络拓扑分析算法和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进行了研究,并以JAVA为工具,实现了GIS数据与配电网CIM数据库的接口的建立,开发了一套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软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依据CIM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IM的配电网数据映射到关系数据库的一些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建立了一套满足配电网负荷点可靠性评估所需的配电网CIM数据库;2)基于CIM提出了一种配电网拓扑分析算法以完成对配电网最短路径的搜索,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改进向量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3)实现GIS数据与配电网CIM数据库的接口;4)以JAVA为工具开发了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

徐学军[9](2010)在《基于GIS的配电网络拓扑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配网GIS”),以其所特有的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存贮、分析功能,在实现配电网设施的地理空间位置与配网设备及运行数据的相互映射与统一管理的优势,已在配电网信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配电网络结构的日益庞大和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配网GIS中的拓扑描述及拓扑分析建模方法,以及在配电业务分析中的应用技术。论文首先以Geodatabase为例,讨论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特点。在分析配电网结构及数据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面向对象的配网GIS数据模型建模方法研究与配电网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为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还进行了配网GIS中版本与角色管理实现技术研究,提出了在GIS应用系统中基于空间数据库引擎的、版本与角色一体化管理的集成解决方案。结合GeoDatabase对网络拓扑的描述方法和配电网拓扑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在配网GIS中几何网络建模及逻辑网络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配网拓扑分析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其在电源点搜索、环路校验、隔离开关搜索、挂牌分析与模拟、电气接线图生成等配电网络拓扑分析功能中的应用。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配网拓扑分析的配电专业分析建模方法及实现技术。在可靠性统计分析技术与实现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网GIS拓扑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可自动分析并获得开关操作后配网系统运行状态的变更与状态属性响应,进而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完整、准确统计。相对目前通常依据调度工作票记录统计的方式,不仅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完整、可靠,而且解决了目前常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对配电网结构及运行状态变更的适应性问题。在线损分析技术方面,针对目前中小城市配电网结构复杂、运行状态变更频繁、且常规信息管理系统在计损设施确定及参数获取极其困难的瓶颈,研究并建立了一种可充分发挥配网GIS拓扑分析和空间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优势的线损分析模型,基于配网拓扑分析,配网GIS可自动搜寻计损变压器台区及导线段,确定潮流路径且自动沿潮流路径获取导线段长度等其它系统难以直接获得的参数,并支持逐个计损负荷节点各理论线损成分的计算,自动适应配网运行状态和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理论线损分析的可行性、精度与效率提供了技术手段。在短期负荷预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基于灰色理论法的短期负荷预测技术研究,设计了历史数据分类及检验规则,进行了配网GIS中基于残差GM(1,1)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功能实现,提高了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在最优停电方案实现技术方面,首先针对目前中小城市配网各中压用户繁多、而精确到用户级的可靠性统计数据获取普遍困难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设备可靠性指标保障系数”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种以负荷裕量、相对设备寿命的设备运行时间综合折算而定量确定该系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配电网系统整体可靠性的方法。围绕该方法,引入遗传算法,改进编码规则,并通过配网GIS拓扑分析功能解决配电系统开关状态自动辨识的难题,使遗传算法在有少量不可行解的空间中进行,同时改进交叉率和变异率,使不可行解变成可行解,提高了模型求解的全局收敛性。论文还进行了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配网重构研究,利用配网几何网络建模技术,在实际配网GIS所提取的几何网络上的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在配网GIS中应用禁忌搜索算法实现配网重构的可行性。

邢建旭[10](2010)在《基于GIS配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发电、输/变电和配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配电网系统直接与最终用户相连接,因此配电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状况。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网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变化也越来越频繁,管理难度越来越高。研究和建立满足配网实际的配电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意义,也将极大的提高配电网络的管理水平。本文对湖州电力局DMS系统的功能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系统建设相关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经验进行了介绍与阐释。1.阐述了课题的背景、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法。2.对配电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配电管理面临的挑战和传统配电管理模式的瓶颈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引出系统的建设思路。3.介绍了湖州电力局DMS项目的总体架构内容涉及软件体系架构、网络和硬件架构、软件平台等几个方面。4.介绍了湖州电力局DMS项目的系统存储方案5.阐述了湖州DMS项目中几条重要的配电管理功能设计原则,并给出大量配电管理实例来说明系统建设过程中这些设计原则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时,结合配电工作管理的要求和特点,对系统的数据挖掘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6.阐述了DMS项目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配网拓扑、一体化建模、自动成图、高级分析、工程设计等关键技术的设计理念,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展开论述。7.最后,对DMS项目未来的深入开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吉安配网建设现状
    2.1 配网情况分析
    2.2 配网网架结构
        2.2.1 架空网结构
        2.2.2 电缆网架结构
    2.3 配网设备情况
        2.3.1 配电变压器
        2.3.2 10kV配网线路状况
        2.3.3 开关类设备情况
        2.3.4 无功补偿设备情况
        2.3.5 设备运行年限情况
    2.4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情况
        2.4.1 自动化调控系统
        2.4.2 生产管理系统
        2.4.3 地理信息系统
        2.4.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4.5 小水电发电信息采集系统
    2.5 配网通信系统情况
        2.5.1 光传输现状
        2.5.2 数据通信网情况
    2.6 存在主要问题
        2.6.1 供电能力不足
        2.6.2 线路结构不合理
        2.6.3 电网设备参差不齐
        2.6.4 建设环境差
        2.6.5 建设资金不足
第3章 吉安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
    3.1 整体规划目标
    3.2 设备改造与建设
        3.2.1 配网自动化终端布点方案
        3.2.2 配电一次设备改造方案
    3.3 配网自动化主站建设
        3.3.1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架构
        3.3.2 主站系统应用结构
        3.3.3 主站功能建设方案
    3.4 信息系统集成整合
        3.4.1 信息系统集成架构
        3.4.2 信息系统总线功能
        3.4.3 GIS的信息集成整合
        3.4.4 其他系统的整合
    3.5 通信系统建设
        3.5.1 通信信道方案
        3.5.2 数据传输方式
        3.5.3 各区配网通信建设内容
    3.6 配电SCADA
        3.6.1 数据采集
        3.6.2 数据处理
        3.6.3 数据记录
        3.6.4 操作与控制
        3.6.5 事故反演
        3.6.6 智能告警分析
        3.6.7 网络建模
第4章 预期成效与效益分析
    4.1 预期成效
    4.2 经济效益分析
    4.3 管理效益分析
    4.4 社会效益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在线实时潮流计算分析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开发平台
    2.2 开发环境
    2.3 环境配置
    2.4 数据库及接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需求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
        3.2.1 基态潮流需求分析
        3.2.2 合环潮流需求分析
        3.2.3 优化潮流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功能模型设计
        4.1.2 网络结构设计
        4.1.3 体系结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2.1 基态潮流功能设计
        4.2.2 合环潮流功能设计
        4.2.3 优化潮流功能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设计
    5.1 基态潮流详细设计
        5.1.1 设备模型定义
        5.1.2 模型层次关系设计
        5.1.3 软件编程设计
        5.1.4 一体化潮流设计
    5.2 合环潮流详细设计
        5.2.1 模型简化设计
        5.2.2 软件编程设计
        5.2.3 数据需求
    5.3 优化潮流详细设计
        5.3.1 功能说明
        5.3.2 软件编程设计
    5.4 数据接口设计
        5.4.1 模型信息
        5.4.2 量测信息
        5.4.3 数据输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6.2 基态潮流计算实现
        6.2.1 系统运行分析
        6.2.2 系统结果分析
    6.3 合环潮流分析
        6.3.1 实现方案
        6.3.2 运行界面
    6.4 优化潮流分析
        6.4.1 实现方案
        6.4.2 运行界面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功能模块测试
        7.1.1 基态潮流测试
        7.1.2 合环潮流测试
        7.1.3 优化潮流测试
    7.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技术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3 章节安排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架构的设计与研究
    2.2 主站架构简述
    2.3 通信架构简述
    2.4 终端架构简述
    2.5 技术特点与技术指标
3. 配电主站各项功能的设计
    3.1 数据流结构
    3.2 多应用一体化集成
    3.3 系统分布式
    3.4 配抢业务一体化
    3.5 营配调一体化建模与分析应用
    3.6 基于调试子系统的图模异动管理
    3.7 面向配网运行控制的地理图应用
    3.8 IEC61968与IEC61850模型映射
    3.9 调度运行专题图生成与动态调用
    3.10 运行风险预警与辅助决策
    3.11 基于多源数据容错故障处理
    3.12 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与协调优化
    3.13 电能质量监测
    3.14 配电网运行可视化
    3.15 标准化信息交互支持
4. 配电通信部分的功能设计与研究
    4.1 配网主站至变电站的通信网络部分
    4.2 变电站到配电终端的通信网络部分
    4.3 配电和用电通信网的安全性考虑
5. 配电终端的功能设计与研究
    5.1 基本原理和特点
    5.2 配电终端基本功能设计
6. 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6.1 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测试结果分析
    6.2 主要工程应用和成果效益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内容的总结
    7.2 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
    7.3 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致谢
参考文献

(4)配电网拓扑的形式化表达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状态估计
        1.2.2 配电网重构优化
        1.2.3 并行计算
        1.2.4 形式化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拓扑分析应用的形式化表达与校验
    2.1 基于 CIM 的拓扑分析
    2.2 拓扑分析的形式化表达与验证
        2.2.1 基础电气拓扑的形式化表达
        2.2.2 拓扑分析的形式化校验流程
    2.3 拓扑分析应用场景形式化案例
        2.3.1 可观测性分析
        2.3.2 拓扑收缩
        2.3.3 电气岛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可观测性分析的配电网状态估计
    3.1 配电网多数据源数据处理
    3.2 基于拓扑收缩技术的配网可观测实现
        3.2.1 配网状态估计可观测性分析
        3.2.2 基于不可观测点查找的配网拓扑收缩
    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拓扑收缩的电网转供能力计算
    4.1 基于拓扑收缩的转供网架模型
    4.2 配电网转供能力计算策略
    4.3 算例分析
        4.3.1 配电网转移能力计算
        4.3.2 区域电网迎峰度夏转供能力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解空间优化的配电网网络重构
    5.1 分支线收缩与开关分组模型
    5.2 基于收缩模型的解空间生成策略
        5.2.1 配电网重构约束
        5.2.2 可行解空间分析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电气岛划分的配电网并行计算
    6.1 配电网拓扑划分策略
    6.2 配电网优化的并行实现
        6.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优化模型
        6.2.2 配电网并行重构优化策略
    6.3 算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不可观测点的模型检测过程(附录 I)
分支线收缩的模型检测过程(附录 II)
拓扑岛拆分的模型检测过程(附录 III)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技项目

(5)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配电网潮流计算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配电网潮流计算研究的发展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IEC 61970/61968标准简介
    2.1 IEC 61970/61968标准制定的背景
    2.2 IEC 61970/61968标准的组成内容
    2.3 公共信息模型(CIM)
        2.3.1 CIM建模表示法
        2.3.2 CIM类其之间的关系
        2.3.3 CIM中的包的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元件的模型建立
    3.1 基于CIM的静态信息模型
        3.1.1 网络连接性模型
        3.1.2 输电线路模型
        3.1.3 配电变压器模型
        3.1.4 负荷模型
        3.1.5 馈线模型
    3.2 基于CIM的动态信息模型
        3.2.1 量测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IM的全局拓扑分析
    4.1 面向对象的母线-支路模型建立
    4.2 全网的实时拓扑分析
        4.2.1 拓扑分析的任务
        4.2.2 图论的经典算法简介
        4.2.3 拓扑分析算法流程
        4.2.4 电气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程序开发
    5.1 复杂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算法介绍
        5.1.1 配电网网络结构特点
        5.1.2 辐射状配电网的三相潮流算法
        5.1.3 弱环状配电网的三相潮流算法
    5.2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
        5.2.1 GridLAB_D仿真软件简介
        5.2.2 GridLAB_D数据建模
        5.2.3 GridLAB_D的输入输出
        5.2.4 算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6.1 编程语言的选择
        6.1.1 面向对象思想
        6.1.2 面向对象语言的选择
    6.2 界面的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电力GIS中关于网络拓扑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设备、设施管理与GIS的发展现状
    1.3 配电网信息管理的三个阶段
        1.3.1 配电PMS应用阶段
        1.3.2 PMS+CAD应用阶段
        1.3.3 配电GIS应用阶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网GIS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
    2.1 GIS平台的相关原理与技术
        2.1.1 技术架构设计
        2.1.2 关键技术
        2.1.3 软件平台与硬件配置
    2.2 GIS平台的体系结构
        2.2.1 物理部署流程
        2.2.2 应用架构设计
    2.3 GIS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2.3.1 视图基本操作功能
        2.3.2 图形编辑管理
        2.3.3 属性维护与查询
        2.3.4 配网拓扑分析功能
        2.3.5 专题图管理
        2.3.6 系统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IS的空间数据建模与网络拓扑建模
    3.1 GIS空间数据简介
        3.1.1 GIS平台中数据的分类与连接
        3.1.2 两种常见的GIS数据模型
    3.2 GIS空间数据建模
        3.2.1 配网数据的特性分析
        3.2.2 配网GIS数据建模
        3.2.3 数据分层与数据编码
    3.3 配网GIS网络拓扑建模
        3.3.1 配网GIS网络拓扑算法
        3.3.2 开发工具及实现方式
        3.3.3 配网GIS中几个典型网络拓扑分析功能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网重构算法的研究和改进
    4.1 配网重构的含义及数学模型
        4.1.1 含义及作用
        4.1.2 配网重构算法的数学模型
    4.2 配网重构常用算法的研究及改进
        4.2.1 标准遗传算法
        4.2.2 小生境改进遗传算法
    4.3 小生境改进遗传算法在配网重构中的应用
        4.3.1 染色体的编码方案
        4.3.2 群体的初始化方法
        4.3.3 适应度函数的选取
        4.3.4 小生境和精英策略选择操作
        4.3.5 自适应的交叉、变异操作
        4.3.6 算法的收敛判据
        4.3.7 算法流程
    4.4 算法的模拟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配网重构算法在配网GIS中的设计与实现
    5.1 最优停电技术
        5.1.1 最优停电技术的含义及作用
        5.1.2 可靠性指标损失评价方法
    5.2 总体结构设计
        5.2.1 算法的设计
        5.2.2 最优停电方案显示的功能设计
    5.3 功能的实现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7)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最佳实践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配电自动化在国内外应用情况综述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 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描述
    2.2 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目标
    2.3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及性能需求
        2.3.1 配网自动化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3.2 配网自动化系统性能要求
        2.3.3 配网自动化系统架构要求
        2.3.4 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
        2.3.5 配网自动化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3.1 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3.1.1 配电自动化发展趋势
        3.1.2 配电自动化的五种建设模式
        3.1.3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
    3.2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目标探讨
        3.2.1 配电主站设计
        3.2.2 配电子站及终端设计
        3.2.3 配电通信设计
    3.3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设计方法探讨
        3.3.1 设计原则
        3.3.2 系统结构
        3.3.3 功能设计
    3.4 配电子站/终端设计方法探讨
        3.4.1 配置基本原则
        3.4.2 数据采集原则
        3.4.3 终端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支持
    4.1 馈线自动化设备
        4.1.1 基本原则
        4.1.2 建设方案
    4.2 故障指示器
        4.2.1 短路故障指示器
        4.2.2 接地及短路故障指示器
        4.2.3 面板型故障指示器
        4.2.4 高压线路故障指示器
        4.2.5 有信号源故障检测系统
        4.2.6 电力线路智能监测系统
        4.2.7 建设方案
    4.3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4.3.1 可靠性高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4.3.2 经济性
        4.3.3 通信速率
        4.3.4 双向通信能力及可扩展性
        4.3.5 建立备用通信通道
        4.3.6 确保在电网停电或故障时不影响通信
        4.3.7 通信设备便于操作与维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佳实践案例——中山供电局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
    5.1 概述
        5.1.1 行政区划及用电情况
        5.1.2 配电自动化建设历程
    5.2 系统结构及特点
        5.2.1 OPEN3200 系统结构
        5.2.2 配网通信结构
        5.2.3 配电自动化系统特点
    5.3 系统功能
        5.3.1 OPEN3200 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5.3.2 馈线自动化和故障定位功能介绍
        5.3.3 配网自动化建设创新点
    5.4 应用特色
        5.4.1 多种方式实现配网自动化
        5.4.2 完善一次网架
        5.4.3 馈线自动化和故障定位的应用
        5.4.4 对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
        5.4.5 制定101 平衡式规约实施细则
        5.4.6 在线模型拼接和数据转发技术的使用
        5.4.7 红黑图机制的应用
        5.4.8 解合环操作功能的应用
        5.4.9 无控件WEB 应用
        5.4.10 在线统计功能
    5.5 运行情况及效益体现
        5.5.1 运行情况
        5.5.2 效益体现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表

(8)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2.2 GIS 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1.2.3 CIM 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2.1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概念
        2.1.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1.2 元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特点和内容
        2.2.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特点
        2.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及计算公式
    2.3 目前主要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
        2.3.1 解析法
        2.3.2 模拟法
        2.3.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IM 的配电网数据库设计
    3.1 配电网CIM 概述
    3.2 配电网CIM 数据库的建立
        3.2.1 建库规则
        3.2.2 数据库输入和删除规则
        3.2.3 配电网CIM 数据库表的建立及其应用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IM 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4.1 概述
    4.2 基于CIM 的配电网网络拓扑分析算法
        4.2.1 算法总流程
        4.2.2 沿着某个导电设备方向搜索算法
        4.2.3 拓扑分析算例分析
    4.3 基于改进向量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
        4.3.1 几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比较
        4.3.2 向量法详细介绍
        4.3.3 基于改进向量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4.3.4 改进向量法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IS 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
    5.1 GIS 数据与CIM 数据库接口的建立
        5.1.1 GIS 数据存储特点
        5.1.2 GIS 数据与CIM 数据库接口的建立
    5.2 基于GIS 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
        5.2.1 主界面相关功能
        5.2.2 数据录入界面相关功能
        5.2.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界面相关功能
    5.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CIM 数据库的数据表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附件

(9)基于GIS的配电网络拓扑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配电GIS应用发展状况
    1.3 配网GIS中的专业分析功能及现状
    1.4 论文工作内容
2. 配网GIS体系结构与功能
    2.1 AM/FM/GIS及其基本体系
    2.2 配网GIS系统功能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配电网空间数据模型建模及数据管理方法
    3.1 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发展与演变
    3.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3.3 配电网结构及数据特点
    3.4 配网GIS中数据模型设计
    3.5 基于ArcSDE的版本与角色的数据管理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配网GIS中网络拓扑分析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4.1 Geodatabase对网络拓扑的描述
    4.2 基于配网GIS的网络拓扑分析技术
    4.3 配网GIS中网络拓扑分析功能实现技术
5. 基于配网GIS的配网统计计算技术
    5.1 供电可靠性统计实现技术
    5.2 适应于配网GIS的线损分析技术
    5.3 配网GIS中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配网GIS中的最优停电及配网重构技术研究
    6.1 配电网络重构及其相关技术
    6.2 最优停电方案研究
    6.3 基于禁忌搜索的配电网络重构技术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工作不足及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GIS配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与意义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配电生产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配电生产管理面临的基本技术矛盾
    2.2 配电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配电网络规模日益庞大
        2.2.2 建设改造任务繁重,配电网络变更日益频繁
        2.2.3 配电网络接线方式日益复杂
        2.2.4 电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难以做到准确时共享和高效利用
        2.2.5 可靠性管理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2.2.6 电网建设规划管理薄弱
    2.3 配电生产管理现状对配电管理系统建设提出的要求
3 配电管理系统的概念与应用现状
    3.1 引言
    3.2 国外电网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3.3 GIS系统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3.4 GIS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4.1 GIS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3.4.2 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3.4.3 国内基于GIS的配电网络管理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3.5 电网资源的概念
    3.6 电网资源概念提出的背景
        3.6.1 生产MIS系统
        3.6.2 电力GIS系统
4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4.1 概述
    4.2 GIS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定位
        4.2.1 GIS是数据平台之一
        4.2.2 GIS是可视化展现工具
        4.2.3 GIS是对电网资源进行数字化建模的必备工具
        4.2.4 GIS为生产、经营业务提供必须的分析工具
    4.3 输配一体、市县合一的建设思路
    4.4 提出了建立面向供电企业的一体化电网资源模型的概念
        4.4.1 设计原则
        4.4.2 电网资源模型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4.5 逐步建立面向供电企业的电网资源服务体系
        4.5.1 电网模型的设计、实现和存储更具开放性
        4.5.2 基于SOA对外提供服务
        4.5.3 实现电网企业的信息集成
5 系统总体架构
    5.1 设计总体目标
    5.2 软件体系结构
    5.3 硬件结构
6 系统数据存储方案
    6.1 保证电网资源模型的开放性
    6.2 提高电网资源模型的访问效率
    6.3 保证电网模型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6.4 充分发挥Oracle和GIS平台各自存储优势
    6.5 节省系统建设成本
7 系统主要功能
    7.1 配电网络编辑建模功能
        7.1.1 图形显示与控制
        7.1.2 查询统计
        7.1.3 线路建模
        7.1.4 站所内部建模
        7.1.5 配电线路工程辅助设计
        7.1.6 自动成图
    7.2 配网高级分析功能(DAS)
        7.2.1 DAS概述
        7.2.2 DAS体系结构
        7.2.3 DAS对象模型
        7.2.4 DAS算法介绍
    7.3 配电工作管理功能(DWM)
        7.3.1 概述
        7.3.2 总体结构
    7.4 功能模块图
8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8.1 实时开放的电网服务平台
        8.1.1 电网资源模型服务
        8.1.2 图形展现服务
        8.1.3 电网高级分析服务
    8.2 一体化的电网拓扑模型
        8.2.1 配电网络建模的范围
        8.2.2 统一的电力网络设备数据模型
        8.2.3 网络设备数据模型支持多数据空间
        8.2.4 用户可定制、可重用的设备对象
    8.3 高效的网络高级分析工具
        8.3.1 DAS结构
        8.3.2 DAS计算模型
        8.3.3 潮流计算
        8.3.4 状态估计
        8.3.5 理论线损
    8.4 基于网络拓扑的自动成图工具
        8.4.1 自动生成
        8.4.2 布局、布线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8.4.3 增量更新
        8.4.4 更新审批发布流程
    8.5 基于图层控制的线路工程辅助设计管理工具
9 结论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四、基于地区配电网络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和拓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D]. 宋仕敏. 南昌大学, 2020(01)
  • [2]在线实时潮流计算分析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D]. 张建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3]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戴朝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4]配电网拓扑的形式化表达及其应用[D]. 黄玉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5]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 周博曦. 山东大学, 2012(01)
  • [6]电力GIS中关于网络拓扑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刘小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7]地区电网配电自动化最佳实践模式研究[D]. 何剑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8]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 刘瑗瑗.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基于GIS的配电网络拓扑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 徐学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10]基于GIS配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邢建旭. 浙江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基于区域配网数据平台的网络建模与拓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