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中保守主义原则的体现

新会计制度中保守主义原则的体现

一、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涛[1](2016)在《试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会计管理核算中,稳健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企业会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当下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这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稳健性原则也应该科学合理,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马春蕾[2](2015)在《论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应性及应用》文中认为在我国会计稳健性原则作为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会计工作和会计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避免虚计资产和利润,保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它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可能成为粉饰财务报告的工具。因此研究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应性及其实际应用十分必要。本文从稳健原则对于中国上市公司适用性的分析、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及完善对策等方面入手,研究运用稳健原则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的效果。

张子健[3](2015)在《我国IPO公司盈余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11月30日,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明确了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人员在股票发行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促进公平合理定价,限制发行人定高价,抑制上市后投资者盲目炒作新股,加强对“炒新”行为的约束。会计稳健性指会计人员确认好消息导致的收益比确认坏消息导致的损失时需要更高的可验证性。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会计原则,深刻影响着会计实务中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会计盈余具有稳健性特征也被视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评判标准。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和全面趋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应用逐步强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随着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运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正积极探索股票发行实施注册制,强调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其中发行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经审计的历史财务报告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颇多的实证研究表明IPO公司在上市前操纵应计利润以增加会计盈余从而提高发行价格,但上市后由于应计项目的逆转使得会计盈余下滑,那么IPO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在这个上市过程中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控股权性质、债务结构与审计师选择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但鲜有文献探讨控股权性质、债务结构与审计师选择对我国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而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以有助于提高我国IPO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而找到路径;大量文献认为发行人与潜在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全球各证券市场普遍出现新股超额回报率现象的主因,而盈余稳健性能有效缓解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能降低新股首日超额市场回报率吗?本文以我国新股发行核准制实施期间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检验了[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分析了控股权性质、债务结构与审计师选择对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以及探讨了IPO公司盈余稳健性对其新股上市首日回报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IPO公司公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的会计盈余具有显着的稳健性,且这种稳健性主要来自于非经营性应计项目;但IPO公司上市后,除了异常损益外,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稳健性并没有显着提升;(2)控股权性质影响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非国有控股的IPO公司比国有控股的IPO公司盈余稳健性更高;IPO公司的债务总额或流动负债越多其盈余越稳健,且这种稳健性需求受控股权性质的影响;因IPO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偏低即关系型融资较少,故未造成长期负债越多其盈余稳健性反而越低的效果;国际四大审计的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显着低于非四大审计的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但本土十大与非十大审计的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不存在显着差异;(3)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对新股首日回报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即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能有效降低首日超额回报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考察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有助于厘清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的关系;检验了控股权性质和债务结构对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为管理当局力图提高我国IPO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其次比较了国际四大与非四大、本土十大与非十大审计的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差异,为当前我国财政部、中注协推动的本土会计事务所的合并提供参考价值;同时,研究发现IPO公司的盈余稳健性能降低新股首日回报率,这对当前证监会推动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悦[4](2013)在《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因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结合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探讨如何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陈莹[5](2013)在《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经历了1992年、1998年、2000年和2006年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其中,2006年之前的会计制度改革都强化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而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的全面趋同,采纳了资产负债观的制定理念,强化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弱化了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如今需要对会计制度的革新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行调整。但至今国内外基于某个国家会计制度变迁视角的稳健性研究仍然相对缺乏,且往往忽略了盈余管理在其中的影响作用,而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则恰好为本文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研究机会与研究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1994-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未考虑盈余管理因素时,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的盈余稳健性与会计制度的稳健性相关,会计制度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表现出的盈余稳健性有正向的作用。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运用程度的强化会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的会计盈余稳健性。反之,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运用程度的弱化会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的会计盈余稳健性。不管是剔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还是对于“洗大澡”向下盈余管理动机较弱的上市公司单独测定时,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甚至表现出了激进,而且与会计制度的稳健性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可见,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盈余稳健性存在性的测定。此外,研究还表明,会计制度稳健性的强化可以降低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同时会给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机会;会计制度稳健性的弱化会使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所提高,但没有证据表明会计制度稳健性的弱化可以降低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

王磊[6](2013)在《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基于会计制度变迁视角》文中指出稳健性也称谨慎性或审慎性,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性会计政策,我国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通过四次重大的会计制度改革,逐步提升了对上市公司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强调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下,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会如何变化也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初衷显然是想通过逐步扩大稳健性的应用范围,夯实我国上市公司的报告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会计制度变迁视角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以检验公司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是否意味着相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度量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的会计稳健性并考察了其变化趋势尤其关注了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变化情况;其次,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检验了会计制度变迁是否会对会计稳健性与盈余价值相关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我国会计盈余信息总体上具有稳健性,公允价值的大范围引用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着。会计稳健性和盈余价值相关性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不必然意味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弱化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公允价值的运用只有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耦合,才可以弥补会计稳健性的不足,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吕倩[7](2012)在《稳健性原则在新准则运用中的矛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然而由于稳健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又使其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或计量属性之间的冲突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论述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存在怎样的矛盾,并给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冲突有所启发。

李晓慧[8](2011)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经历的多次改革,总结改革对稳健性原则的完善与执行的严格要求,说明我国会计制度对稳健性原则的重视,其应用在制度改革中不断强化;总结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稳健性原则执行情况的研究,说明上市公司中稳健性原则的存在,其执行情况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得到增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会计制度改革不仅是从制度上强化稳健性原则,而且还强化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这是由于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和强化顺应了世界范围内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为目标的会计改革发展趋势,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便于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提供了便利。

赵毓[9](2011)在《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外界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会计盈余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指标,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使投资者的决策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会计盈余应具备一定的稳健性特征。正因如此,盈余稳健性已成为财务会计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科学、及时地评价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对促进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盈余稳健性角度评价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检验新会计准则在会计盈余稳健性方面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积累经验。本文首先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继之从理论上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发现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一味强化稳健性的做法,在会计政策制定上强调“适度稳健”,具体体现在在某些方面强化了盈余稳健性,而在另外某些方面则弱化了盈余稳健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沪市2005-2009年五个年度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样本公司分为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两组,通过盈余——股价回报模型实证检验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适度调整,使得上市公司整体的盈余稳健性下降,进一步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公司仍然存在盈余稳健性,但稳健性有所下降;盈利公司盈余稳健性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存在稳健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尽管新会计准则仍然将稳健性列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但是由于稳健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要求,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因此,当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相关性)发生矛盾时,稳健性原则会“让位”给其他质量要求,从而造成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弱化作用更明显,依据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不会更稳健。对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可以发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会计管制,即会计准则对于稳健性要求的变化可能使上市公司不同时期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程度产生结构性变化。

周冬华[10](2010)在《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2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二项计提”到“四项计提”再到“八项计提”,以及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新实施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减值迹象的认定,规范了资产减值金额确定的标准,禁止了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后续期间价值恢复时的转回等等,而资产减值的这些规定和变更的目的在于压缩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刘玉廷,2006)。那么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如期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呢?实际上,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象主要是长期资产,对短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因此资产减值变更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短期资产还是长期资产。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总体目标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那么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整体会计信息的一部分,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旧会计准则阶段是否也有显着的变化呢?不同期限和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否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性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本文首先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探讨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短期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从而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其次,本文对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以及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差异,随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不同期限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影响,并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期间为2001年至2008年,研究对象为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会受到行业经济形式和公司自身业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好转、公司自身业绩较好时,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较低,反之亦然;同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还会受到盈余管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会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扭亏的目的;而具有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亦会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活动,从而为来年扭亏做准备;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也会受到会计稳健性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越稳健,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比例会越高;最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还会受到契约成本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越低;(2)由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短期资产减值,因此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但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能够部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行为,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活动的对象包括短期资产减值和长期资产减值;(3)资产减值信息作为盈余的组成部分,具有减值前盈余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而言,具有扭亏动机和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弱于减值前盈利的上市公司;同时新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要高于旧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而这种价值相关性的提高一方面源于短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4)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短期资产减值应计和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致使新会计准则阶段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非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对于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短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扭亏和大清洗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效果有限,但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总体目标保持了一致性,提高了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促进了资产减值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本文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经验证据,尤其是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开展中国资本市场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工作。

二、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试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稳健性原则的概述
    1.1 稳健性原则的定义
    1.2 稳健性原则产生的条件和本质
    1.3 稳健性原则和会计管理的联系
2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对收入项目的确定
    2.2 对或有事项的确认
    2.3 减值的准备
        2.3.1 对应收帐款提前做好坏账的准备
        2.3.2 对委托贷款减值的准备
        2.3.3 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的准备
    2.4 折旧方法的运用上
3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3.2 妥善处理稳健性原则和其他原则的冲突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4 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3.5 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
4 结束语

(2)论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应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
    (一) 稳健原则的定义
    (二) 稳健原则产生的条件
    (三) 稳健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二、稳健原则对于中国上市公司适用性的分析
    (一) 中国上市公司稳健原则的应用现状
    (二) 稳健原则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上市公司运用稳健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稳健不足
    (二) 过于稳健
    (三) 稳健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四、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稳健原则的合理化建议
    (一)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 加强风险管理
    (三) 充分控制和掌握稳健原则的实施程度

(3)我国IPO公司盈余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稳健性研究现状
        2.1.1 稳健性产生的动因
        2.1.2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
        2.1.3 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2.2 国内稳健性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检验
    3.1 引言
    3.2 我国IPO制度的变迁
    3.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4 研究设计
        3.4.1 会计盈余的构成
        3.4.2 模型构建
        3.4.3 样本与数据来源
    3.5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1 描述性统计
        3.5.2 多元回归分析
    3.6 进一步分析
        3.6.1 公允价值
        3.6.2 板块差异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IPO公司盈余稳健性影响因素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1 控股权性质
        4.2.2 债务结构
        4.2.3 审计师选择
    4.3 研究设计
        4.3.1 模型构建
        4.3.2 样本与数据来源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5 进一步分析
        4.5.1 考虑控股权性质的债务结构
        4.5.2 自选择偏差、会计准则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排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IPO公司盈余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3 研究设计
        5.3.1 首日市场回报率的度量
        5.3.2 模型构建
        5.3.3 样本与数据来源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多元回归分析
    5.5 进一步分析
        5.5.1 未经市场调整的首日回报率
        5.5.2 控股权性质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一) 资产减值得到全面计提准备
    (二) 缩短了摊销期限
    (三) 资产统计变少
    (四)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采用
    (五) 收入确认的标准更加稳健
二、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及其缓解对策
    (一)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
        1. 稳健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
        2. 稳健性原则与配比、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突。
        3. 稳健性原则与一贯性、可比性原则冲突。
    (二) 各种冲突的缓解对策
        1. 根据各种原则的特性, 合理确定使用各种原则的顺序。
        2. 对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情况要充分披露。

(5)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创新之处
    1.5 论文结构与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以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稳健性概念的界定
        2.1.2 盈余稳健性的概念
        2.1.3 影响稳健性的动因分析
    2.2 稳健性在我国的制度体现和相关制度变迁
    2.3 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2.4 文献综述
        2.4.1 盈余稳健性的存在
        2.4.2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
        2.4.3 会计制度稳健性与盈余稳健性的相关研究
        2.4.4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的相关研究
        2.4.5 会计制度稳健性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模型设计
        3.2.1 会计制度稳健性与盈余稳健性
        3.2.2 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稳健性测定的影响
        3.2.3 会计制度稳健性变化与盈余管理行为
    3.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4.1 会计制度稳健性变化与公司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4.1.1 描述性统计
        4.1.2 Basu模型检验盈余稳健性及其变化
        4.1.3 模型2检验盈余稳健性变化
        4.1.4 小结
    4.2 盈余管理行为对稳健性测定的影响
        4.2.1 剔除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后的盈余-股票回报模型检验盈余稳健性及其变化
        4.2.2 按盈余管理动机分组采用Basu模型检验盈余稳健性及其变化
        4.2.3 小结
    4.3 会计制度稳健性变化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测定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6)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基于会计制度变迁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会计稳健性
        1.3.2 价值相关性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会计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会计制度变迁基本概念
        2.1.2 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2.2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会计稳健性和盈余价值相关性基本概念
        2.2.2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2.3 会计制度变迁下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影响相关理论基础
        2.3.1 会计制度变迁各阶段会计稳健性特征的理论分析
        2.3.2 会计制度变迁对盈余价值相关性影响分析
        2.3.3 会计制度变迁对会计稳健性和盈余价值相关性相关关系影响分析
第3章 研究模型设计
    3.1 会计稳健性的估算
    3.2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3.3 会计制度变迁对会计稳健性与盈余价值相关性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
第4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样本选取
    4.2 会计稳健性回归结果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回归结果
    4.3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回归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回归结果
    4.4 会计制度变迁对会计稳健性与盈余价值相关性之间相关关系影响的回归结果
    4.5 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运用稳健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稳健性原则在新准则运用中的矛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健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1. 应收账款类计提坏账准备金方面。
    2. 在存货上运用稳健性原则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
    3. 固定资产运用稳健性原则方面。
    4.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面。
    5. 对或有事项的稳健性确认方面。
    6. 稳健的收入确认标准方面。
二、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或计量属性的冲突
    1. 与可靠性的冲突。
    2. 与权责发生制的冲突。
    3. 与历史成本的冲突。
    4. 与可比性冲突。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
三、冲突的缓解对策
    1. 完善会计规范。
    2.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3. 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4. 加强审计监督, 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8)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健性原则在历次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强化
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执行情况
三、政策建议

(9)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 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理论分析
    2.1 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内涵
        2.1.1 稳健性的历史考察
        2.1.2 稳健性的分类
        2.1.3 本文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定义
    2.2 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动因分析
        2.2.1 公司契约
        2.2.2 法律诉讼
        2.2.3 税收
        2.2.4 会计管制
    2.3 会计盈余稳健性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演进历程
    2.4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
        2.4.1 新会计准则中强化会计盈余稳健性原则的表现
        2.4.2 新会计准则中弱化会计盈余稳健性原则的表现
3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假设的提出
        3.1.1 会计盈余稳健性在盈利与亏损公司中存在差异的假设
        3.1.2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假设
    3.2 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度量
        3.2.1 盈余稳健性的度量方法
        3.2.2 本文对盈余稳健性度量方法的选择
    3.3 指标计算与模型设计
        3.3.1 指标选取
        3.3.2 模型设计
    3.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5 实证过程与结果
        3.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5.2 回归结果
        3.5.3 实证结果
4 研究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1:2005年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附录2:2006年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附录3:2007年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附录4:2008年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附录5:2009年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10)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结构
    1.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资产减值动机研究
        2.1.1 经济因素
        2.1.2 盈余管理因素
        2.1.3 稳健性因素
    2.2 资产减值的相关性研究
    2.3 资产减值的可靠性研究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国外资产减值会计历史变迁
        3.1.3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历程
        3.1.4 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比较分析
    3.2 理论分析
        3.2.1 资产减值与稳健性
        3.2.2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
        3.2.3 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
    3.3 本章总结
第4章 资产减值会计计提行为分析
    4.1 资产减值会计行为分析
        4.1.1 资产减值行为描述性分析
        4.1.2 资产减值行为的公司特征分析
    4.2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行为案例分析
        4.2.1 资产减值的各种利用方式
        4.2.2 同样的资产不同的计提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动机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检验与结论
        5.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3.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3 实证结果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检验与结论
        6.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6.3.2 实证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总结
第7章 资产减值信息可靠性实证研究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3 实证检验与结论
        7.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7.3.2 实证结果
    7.4 本章总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1.2 本文的政策建议
    8.2 本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试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中的运用[J]. 张振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论稳健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应性及应用[J]. 马春蕾. 管理观察, 2015(25)
  • [3]我国IPO公司盈余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D]. 张子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4]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初探[J]. 王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10)
  • [5]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 陈莹. 复旦大学, 2013(03)
  • [6]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基于会计制度变迁视角[D]. 王磊. 山东财经大学, 2013(09)
  • [7]稳健性原则在新准则运用中的矛盾分析[J]. 吕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7)
  • [8]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J]. 李晓慧.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03)
  • [9]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赵毓. 河北经贸大学, 2011(01)
  • [10]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D]. 周冬华. 复旦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新会计制度中保守主义原则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