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

一、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公丕建[1](2021)在《基于NaClO2/电解NaCl盐水法的烟气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煤炭、燃料油、固体废物等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NOx有害气体,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势和不断提高的NOx排放标准,人们提出了多种用于减少NOx排放的技术,如低氮燃烧技术、SCR、SNCR、湿法洗涤等。而寻求简单、经济、环境友好型脱硝技术一直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湿法氧化脱硝,由于具有复杂烟气条件适应性强,低温脱硝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NaClO2和有效氯(电解NaCl盐水制取)作为氧化剂,自行设计装置对模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脱除。主要内容如下:(1)在NaClO2体系下研究了 H+及其它因素(NaClO2浓度、反应温度和其它气体)对NO去除效率的影响。从能斯特方程、离子极化和二氧化氯的生成三个角度,研究了 H+促进NaClO2去除NO的机理。结果表明,NaClO2浓度对NO的去除有显着影响。溶液中NaClO2浓度的提高有利于NO的去除。当NaClO2浓度为0.014 mol/L时,NO去除率可达100%。NaClO2溶液去除NO的最佳温度为80℃。溶液pH在1.5-8.0范围内,随着pH的降低,NO去除率显着提高。酸性环境中由NaClO2分解生成的ClO2和H+的反极化作用是提高NO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另外,烟气中的O2和SO2有利于NO的去除。(2)提出以NaCl为催化剂的NaClO2高级氧化脱除NO方法。研究了NaAc对溶液pH的缓冲能力以及NaCl作为催化剂提高NaClO2去除NO的机理。结果表明,由于NOx的吸收会使气液界面溶液迅速酸化,造成洗涤后溶液的pH值出现明显下降。NaAc的加入能有效抑制pH值的快速下降,但也降低了 NO的去除效率。而引入NaCl对NaClO2去除NO有促进作用,当Cl-浓度从0 mol/L增加到0.5 mol/L时,NO的去除率提高了 32%。最后分析了 NaCl催化NaClO2生成ClO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3)采用经典化学法测定鼓泡反应器传质性能参数。运用宏观反应动力学相关理论,计算了 NO氧化速率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 NO吸收速率方程。动力学分析表明,NO吸收速率主要由气液界面面积、NO分压和气相转移系数决定。NO的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一个快速拟0.2级反应,气液传质是NO脱除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气膜接触面积大的反应器更有利于强化NO的吸收。(4)分别设计并搭建有/无隔膜NaCl盐水电解装置,利用两种装置研究了盐水质量、电流大小、电极间距、Cl-浓度等因素对电解制备有效氯的影响,以及有效氯存储稳定性和电解机理。结果表明,盐水质量主要通过影响离子膜效率来影响有效氯的制备,对无隔膜电解过程影响较小;有效氯生成速率主要受电极附近Cl-扩散速率和电荷转移过程控制,一定范围内增加Cl-浓度和提高电流可以提高有效氯生成速率并降低能耗;电极间距主要通过改变槽电压来改变能耗,对电流效率影响较小;高温和酸性环境不利于有效氯的存储,稳定性实验验证了可将一级衰减模型作为有效氯衰减模型。(5)利用无隔膜电解NaCl盐水制备有效氯开展间歇式和在线连续烟气脱硝实验,该工艺可用于陆地工厂和海上轮船烟气脱硝。首先,采用间歇法,研究了有效氯浓度、pH、反应温度、初始NO浓度对NO和NOx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有效氯有利于NOx的去除。NO去除率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有效氯去除NO的最佳温度为40℃。当初始NO浓度增加时,NO的去除率升高,NOx的去除率下降;通过无隔膜电解在线连续脱硝实验,研究了电流大小、初始NO和SO2浓度对NO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为0.25 A时,NO的出口浓度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稳定在50 ppm。NO2的出口浓度在30分钟内逐渐增加到400 ppm。受限于溶液中有效氯浓度和碱度的增加,继续增加电流对NO、NO2和SO2的出口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NO和SO2初始浓度的增加有利于NO的脱除,但NO2去除率会降低。在连续去除过程中,酸性气体的吸收引起的溶液pH值降低对NO的去除效率有积极影响。(6)实验进一步通过有隔膜电解NaCl盐水在线连续双塔脱硝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对NOx去除的影响。采用双喷淋塔串联装置脱除NOx。第一塔为喷淋氧化塔,主要利用阳极室内产生的有效氯氧化NO,第二塔利用阴极室内产生的碱液进一步吸收NOx。结果表明,烟气中较高的NO和SO2初始浓度有利于NO的去除。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塔内NO 比 SO2更容易被氧化脱除。经过氧化塔和吸收塔后,NOx可以完全去除。电流的增大有利于提高NO去除效率,当实际电流为0.22 A时,阳极电流利用效率最大,达到90.9%,继续增加电流会引起电解副反应的增加,导致实际的电流利用效率下降。通过计算,满足超低排放时的电解功率仅占燃煤锅炉额定功率的1.47%。有隔膜电解烟气净化装置可一体化脱除NOx和SO2,具有经济和应用优势,特别适合用于发电厂和风能、太阳能或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工厂的烟气净化。

徐镇[2](2020)在《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推行清洁供热的背景下,对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排放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脱硫设备庞大,工艺复杂,现场制作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建设或改造工期较长,且存在大量烟气余热未被利用导致塔内循环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引发了烟气低温腐蚀尾部烟道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工厂化预制作,现场快速组装的脱硫换热一体化装置,并利用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回收了这部分余热用于城镇供热,达到节能减排双重效益。(1)根据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特点和余热回收难点,对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模型搭建并对镍基合金钢防腐材料和玻璃鳞片的防腐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材料施工速度快,防腐性能强,适用于作为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的主体材料。建立了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塔内喷淋壁面换热,壁内循环水吸热后作为热泵装置的低品位热源加热热网回水。(2)分析并建立了该装置系统的换热原理和热阻模型,给出了不同管径下的最佳流速区域。同时也介绍了了装置的脱硫原理并分析了影响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定量的给出了装置烟气流速在3-5m/s时喷淋粒径应在1.2-1.5mm,液气比12-18,运行Ca/S宜为1.02-1.05之间,通过换热效果可有效的使浆液保持在设计值50°C左右,吸收浆液的p H值宜保持在5.4-5.7之间可以有效的提高装置脱硫率。通过40T/h锅炉的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设计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应合理的调整装置循环水流速以保证进入热泵装置蒸发器的温度可有效提高热泵的COP,热泵装置可提供9MW的热量用于城镇供热,可增加18万m2的供热面积。(3)最后结合案例分析计算结果,通过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两种经济评价方法对该装置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热泵回收余热提高燃煤供热热源利用效率带来的经济效益良好,静态回收期能够在6年回收该装置系统的初投资费用,动态回收期能够在10年内回收初投资费用。同时环保效益也非常可观,使脱硫装置脱硫效率保持在90%以上运行,每年可降低SO2排放4039.2吨,实现经济、节能、环保三重效益。

谢文霞[3](2020)在《喷淋塔中真空紫外光光解过氧化物诱导自由基一体化脱硫脱硝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存在大量的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耗煤量约占燃煤总量的三分之一,此类锅炉每年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十分可观。基于技术和经济问题,燃煤电站锅炉采用的石灰石湿法脱硫(Ca-WFGD)和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NH3-SCR)分级治理方案很难套用在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上。因此,为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开发一套经济高效简单的一体化脱硫脱硝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课题组前期采用UV/H2O2氧化工艺一体化脱硫脱硝的实验室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光源特性更好的VUV光源,开发了一套中试规模光化学喷淋塔脱硫脱硝试验系统,对VUV光解过氧化物诱导自由基氧化工艺脱硫脱硝的性能和机理展开了研究。为了解VUV光解H2O2诱导自由基氧化工艺在实际燃煤运行条件下的脱硫脱硝性能,在中试试验装置中研究了该工艺同时脱硫脱硝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经济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SO2的高效脱除,但不同的操作参数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较大。提高VUV辐射强度、H2O2浓度和溶液p H可促进NO脱除。随着液气比L/G和溶液温度的升高,NO脱除效率先升高后降低。提高烟气流量、NO浓度和SO2浓度不利于NO脱除。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和SO2浓度为3000 mg/m3、NO浓度为500 mg/m3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为100%和59.8%。该工艺的液相离子产物主要为SO42–和NO3–,脱除过程对产物累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投资和运行费用明显低于Ca-WFGD和NH3-SCR分级治理方案。为了提高VUV光解H2O2氧化工艺的脱硝能力和产物浓度,优选(NH4)2S2O8为添加剂,与H2O2制备成复合氧化剂(H2O2/S2O82–),在中试试验装置中研究了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2O2/S2O82–)诱导自由基同时脱硫脱硝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更高的脱硝能力并实现了对SO2的完全脱除。NO脱除效率随着VUV辐射强度、溶液温度和H2O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溶液p H值、S2O82–浓度和液气比L/G的增加对NO脱除过程具有双重影响。随着烟气流量和NO浓度的增加,NO脱除效率大幅下降。高浓度SO2与NO之间的竞争氧化现象比较明显,导致脱硝效率下降。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和SO2浓度为3000 mg/m3、NO浓度为500 mg/m3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为100%和71.2%。溶液中的液相离子产物主要为NO3–和大量的SO42–。基于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2O2/S2O82–)氧化工艺优异的脱硫脱硝性能,为了解脱硫脱硝过程中化学反应与传质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认识脱硫脱硝的气液反应机理,在小型光化学喷淋塔中研究了该工艺氧化脱除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和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机理。根据反应动力学理论和双膜理论,推导了NO脱除的本征速率方程,建立了NO吸收速率方程,探讨了操作参数对NO吸收速率的影响,计算和测定了NO反应级数和“八田数”。结果表明,NO吸收速率随着H2O2浓度、S2O82–浓度和NO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NO浓度的增加几乎成线性关系。提高溶液喷淋量,NO吸收速率降低。NO吸收速率随着溶液p H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2O2/S2O82–)氧化脱除NO过程对NO表现为快速拟一级反应。最后计算了不同影响因素下NO脱除的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并获得了NO脱除的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经验方程。不同反应系统对NO脱除性能的影响表明,活性基团氧化是脱除NO的主要路径,H2O2和S2O82–氧化是脱除NO的次要路径,VUV、H2O2和S2O82–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自由基检测结果显示,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2O2/S2O82–)氧化工艺脱硫脱硝过程产生了·OH和SO4–·双自由基,脱除过程为自由基链式反应。对液相离子产物分析和NO中氮元素质量守恒验算结果表明氧化反应在SO2和NO脱除中占主导地位。利用自由基稳态近似理论,推导了NO脱除的简化本征动力学模型,其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所推导的机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最后,提出了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2O2/S2O82–)诱导自由基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反应机理。为解决在urea-WFGD系统中有效脱除NO的问题,尝试在urea-WFGD系统中耦合VUV光解H2O2技术实现同时脱硫脱硝。利用中试脱除装置中研究了VUV光解H2O2技术在urea-WFGD系统中的脱硝过程。结果表明,在所有运行条件下SO2实现完全脱除。提高VUV辐射强度和H2O2浓度可促进NO脱除,但增加烟气流量和NO浓度不利于NO脱除。NO脱除效率随着溶液温度、液气比L/G和urea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溶液温度的影响较小。SO2浓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和SO2浓度为3000 mg/m3、NO浓度为500 mg/m3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为100%和65.87%。SO42–和NO3–分别是脱硫脱硝的最终离子产物。烟气中的NO主要被·OH氧化脱除,而H2O2和其他活性基团对NO的氧化脱除起次要作用,该工艺有望对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的多污染物实现一体化脱除。

顾源[4](2020)在《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是近几年大气污染问题中的“后起之秀”,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中主要的组成成分—固体粉尘颗粒的主要来源就是煤炭的燃烧,除此之外,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还存在着SO2、NOx等有害气体,均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我国作为煤炭消耗大国,煤炭的使用在推动城市工业发展与居民供热的同时,也同时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开展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探索适合沈阳地区的燃煤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形式为目的,分析了目前各种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各种技术工艺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沈阳市地理环境条件、供热现状与规划及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应用现状,以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集中供热工程、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为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工程实例的环境效益指标,希望为沈阳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选择方向提供些许建议。首先,本文针对不同的烟气脱硫、除尘及脱硝工艺分别深入研究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以此来判断各种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经济和环境效益等。其次,本文第三章分析沈阳市自然环境特点、市内供热现状与规划等集中供热情况,其中重点调查沈阳市西部和南部区域的现状热源分布及供热规划情况,为第四章的工程实例研究奠定研究数据基础。本文还对沈阳市大气污染情况及燃煤锅炉厂中的烟气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第三章的分析总结出,“十二五”以来沈阳市着重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作为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燃煤烟气治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燃煤锅炉厂中脱硫设施缺位率较高、脱硫效率偏低、除尘效率低、几乎没有脱硝设施。然后,本文通过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及沙河热源厂扩建等工程实例的设计检测数据研究,对比两个项目建设实施前后的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等指标,验证了高效煤粉锅炉系统、镁钙双碱法脱硫技术、袋式除尘技术、低氮燃烧技术及SNCR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监测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烟气治理措施在沈阳市的特定环境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好的适用性。

杨钦[5](2020)在《ClO2气相氧化脱硫脱硝工艺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大气环境的日益重视,传统脱硫脱硝工艺已难以满足国家对烟气治理的新要求。本文针对中小型工业锅炉的废气排放特点及治理要求,改进常用液相氧化吸收工艺,设计ClO2气相氧化结合钠碱液吸收脱硫脱硝的废气治理工艺。通过实验室研究,考察气相氧化效率、NOx脱除效果、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探讨脱硫液回用脱硝的可行性及脱硫脱硝机理;通过工业锅炉应用,验证实际脱硫脱硝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实验室条件下,首先考察了NaOH溶液对SO2的脱除效果。NaOH浓度和吸收温度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脱硫率随NaOH浓度的增加或吸收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室温下4~10g/L的NaOH溶液对990ppm的SO2气体具有98.28%~99.80%的脱硫率,40℃下0.1mol/L(4g/L)NaOH溶液仍可获得94.34%的脱硫率。可见,NaOH是一种优良的脱硫剂。(2)研究了气相条件下ClO2对NO的氧化效率。气相反应的摩尔比[ClO2]/[NO]是影响NO氧化效率重要因素,NO氧化率随[ClO2]/[NO]的增加而增大;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最佳[ClO2]/[NO]为1.01,此时NO氧化率可达到94.1%,主要氧化产物是NO2。较高的NO氧化率为碱液吸收法脱硝率的提高奠定了条件。(3)考察了几种钠碱脱硝液对ClO2/NO反应产物的去除效果。其中,NaOH溶液的脱硝效果并不理想,最佳条件下脱硝率只能达到66.33%;Na2SO3溶液的脱硝效果要好于NaOH溶液,最大脱硝率可达93.59%。NaOH+Na2SO3复合溶液比二者单独使用脱硝效果都好,而且脱硝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小于单独使用的NaOH或Na2SO3脱硝液;室温下在较宽的[ClO2]/[NO]范围(0.52~1.01),脱硝率均在97%以上;在40℃、[ClO2]/[NO]为1.01条件下,经济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0.06mol/L NaOH+0.015mol/L Na2SO3),也可获得96%以上脱硝率。可见NaOH+Na2SO3复合溶液更适用于NO被氧化产物的脱除,这也为脱硫产物SO32-的处置及利用提供了思路。另外,吸收液中的NO2-对NOx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在应用时需要根据脱硝效果及时对其处置,以保证脱硝效果。(4)研究了钠碱脱硫液回用脱硝的可行性及脱硝机理。钠碱液脱硫的主要产物为亚硫酸钠,从产物浓度、产量和复合吸收液的脱硝效果来看,其具有回用价值。通过测定模拟的钠碱脱硫液脱硝前后产物的组成和浓度,得出钠碱脱硫液脱硝的主要产物为NO2-和NO3-,且以NO2-为主,表明含亚硫酸钠的碱液的脱硝过程主要进行的是还原脱硝。(5)结合企业30t/h工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在原工艺中引入ClO2气相氧化脱硝环节,优化喷淋吸收和除尘系统,增设脱硫脱硝废液预处理装置。经此改进,系统对颗粒物、SO2和NOx的去除率分别为99.86%、99.61%和97.43%,颗粒物、SO2、和NOx的排放浓度分别从改进前的11mg/m3、8mg/m3和120mg/m3降至2.3~3.1mg/m3、2.6~4.6mg/m3和7.1~8.6mg/m3,实现了超低排放,其中脱硝率提升最为显着。烟气处理的药剂成本为65.06元/10000m3,其中24.52元为新增氧化剂费用。增设的脱硫脱硝废液预处理装置,使废液中的酸碱和亚硝酸盐等脱硫脱硝产物得到初步无害化处理,澄清水得以回用,减轻了后续处理成本,具有节水减排效果。

魏佳奇[6](2019)在《超声雾化过氧化物强化脱硫脱硝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氮氧化物(NO、NO2)和二氧化硫(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是形成酸雨和雾霾的元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本文采用超声雾化&热活化过氧化物的方法对烟气中的SO2和NO进行氧化吸收,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使用超声雾化/紫外光/热量协同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的方法,联合Ca(OH)2溶液吸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实验研究了影响SO2和NO脱除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反应体系中的活性物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氧化产物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反应温度,初始Na2S2O8浓度,UV功率,停留时间等参数都会对NO和SO2的脱除效率产生影响。在最佳条件下,NO和SO2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7.5%、86.3%。同时,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了该实验体系下Na2S2O8溶液在脱硫脱硝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4-·和·OH。使用超声雾化/热量协同活化过氧化氢(H2O2)溶液氧化吸收烟气中的SO2和NO。实验比较了不同形式的雾化结构对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孔径为0.01~0.02 mm的雾化喷嘴产生的液滴d50值在75~460μm的范围内,粒径尺寸小于10μm液滴占总数的0%,使用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液滴d50值为7.2μm,粒径尺寸小于10μm液滴占总数的72%。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液滴粒径与液滴汽化速率之间随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液滴蒸发速率的数值模拟表明:尺寸为7.2μm的液滴可以在130℃的烟气环境下完成瞬时(0.11 s)汽化。因而,超声雾化提高了H2O2的汽化速率,极大地促进H2O2分解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从而促进了氮氧化物的脱除,提高了H2O2利用率。实验还研究了反应温度,初始H2O2浓度,p H值和烟气流量等因素对NO和SO2的脱除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模拟烟气中NO 500 mg/m3、SO2 1500 mg/m3,H2O2 p H值=5.0,反应温度=130℃,H2O2浓度=6%,停留时间为1.8 s),NO,SO2的脱除效率分别为89.3%和100%。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烟气脱硫脱硝过程的功耗,为烟气脱硫脱硝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高航[7](2019)在《超重力场下中小型锅炉烟气SO2脱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燃烧产生的烟气一直以来都是大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于大气中SO2污染的治理,国际上主要采用燃烧后处理技术即烟气脱硫技术治理。选用投资及运行费用低且技术先进、装置能够稳定运转的工艺流程,是目前治理SO2污染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和现状,指出了超重力技术应用于烟气脱硫工艺中的趋势。基于中小型锅炉SO2排放达标工艺要求,计算超重力设备的主要几何尺寸,进行强度校核及主要设备选型,完成超重力设备主体设计。搭建超重力设备烟气脱硫实验装置,完成调试运行。用空气和SO2纯气的混合气模拟含硫烟气,在超重力设备内应用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开展烟气脱硫实验,优化操作参数。分析得到NaOH溶液浓度、分离因数和液气比等因素对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针对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索超重力场下烟气SO2脱除法对烟气处理量及烟气中SO2浓度的适用范围。从离子角度分析Na2CO3溶液吸收SO2气体的过程,开展正交实验考察各个因素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超重力设备能够大幅度提升吸收液对SO2的脱除效果,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本文还针对地下水模拟液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对重力场下和超重力场下地下水模拟液脱除锅炉烟气中SO2气体的效果进行对比,并据此提出了锅炉烟气二级脱硫工艺,为地下水的再利用和锅炉烟气脱硫工艺流程的选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崇宁[8](2018)在《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随着PM2.5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国家的关注,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的问题进一步受到重视,所以提高燃煤锅炉烟气清洁度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高效、低耗的烟气处理设备的研究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解决PM2.5问题的重要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目前主要的烟气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目前国内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状况,提出了喷射引流与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两种方法结合的两级除尘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室内试验、开机试验和现场安装。依据国内中型4吨燃烧标准煤的锅炉烟气排放状况设计烟气处理方案,对处理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喷射引流器及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进行设计与选型,使用Fluent对喷射引流器的结构合理性进行仿真分析,搭建了将水和空气作为介质的喷射引流器室内试验平台,对喷射引流器的工作状况进行研究;搭建了空气和水作为介质的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试验平台,获取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试验结果,使用ImageJ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依据室内试验结果对烟气处理设备进行设计,并在室外进行开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装备可以满足国内中型4吨燃烧标准煤的锅炉的烟气处理工作的要求,装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能显着提高除尘效率且降低耗能。经过一系列探讨分析,设计了一种高效、低耗处理燃煤锅炉烟气的装置,对喷射引流理论进行了更深刻的研究,明确详细的设计方式,得到了主要组成部分的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了该烟气处理设备的合理性,开拓了喷射引流器及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新的应用范畴。

宋勇进,张新英,韦业川[9](2018)在《喷淋填料塔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对比》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喷淋填料塔工艺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能力的影响,探究两种工艺在低pH值条件下的脱硫效率,寻求更适合中小型燃煤锅炉使用的脱硫工艺。结果表明,两种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艺中,鼓泡塔工艺更具有可行性;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法可简化脱硫工艺流程,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脱硫系统的高效脱硫方法;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法能在低pH的环境里进行,在恰当条件下,不论是填料塔还是鼓泡塔,均能维持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陶晖[10](2017)在《以袋式除尘为核心的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从单项治理向协同控制转变。论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在冶金烧结炉、垃圾焚烧炉、燃煤锅炉等多个领域开展协同控制所取得成绩和己形成的技术路线。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表明:袋式除尘以其稳定高效的除尘功能和对多污染物的协控能力,是所有协同控制技术路线中应用广泛、有效的主流技术。

二、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aClO2/电解NaCl盐水法的烟气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脱硝技术概述
        1.2.1 炉内脱硝技术
        1.2.2 烟气脱硝技术
    1.3 NaClO_2、NaClO及电解NaCl盐水(氯氧化剂)湿法脱硝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2 实验试剂及方法
    2.1 药品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数据检测及处理
    2.4 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4.3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
        2.4.4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UV-VIS)
    2.5 实验装置及方法
        2.5.1 NaClO_2溶液脱除NO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
        2.5.2 NaCl作催化剂对NaClO_2溶液脱除NO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
        2.5.3 电解工业NaCl盐水制备有效氯实验装置及方法
        2.5.4 无隔膜电解脱硝实验装置及方法
        2.5.5 在线连续式有隔膜电解脱硝实验装置及方法
3 NaClO_2溶液脱除NO研究
    3.1 单独NaClO_2溶液脱除NO研究
        3.1.1 初始NaClO_2溶液浓度对NO脱除的影响
        3.1.2 NaClO_2溶液初始pH值对NO脱除的影响
        3.1.3 NaClO_2溶液温度对NO脱除的影响
        3.1.4 NO浓度对溶液NaClO_2脱除NO的影响
        3.1.5 SO_2和O_2对NaClO_2溶液脱除NO的影响
        3.1.6 NaClO_2溶液脱除NO产物表征及机理
    3.2 NaCl作为添加剂对NaClO_2脱除NO研究
        3.2.1 缓冲试剂对脱除NO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的影响
        3.2.2 初始NaClO_2溶液浓度对NO脱除的影响
        3.2.3 NaCl对pH缓冲后NaClO_2溶液脱除NO的促进作用
        3.2.4 NaClO_2/Cl-湿法脱硝表征及机理
    3.3 NaClO_2湿法脱硝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
        3.3.1 气液传质—反应动力学理论
        3.3.2 物理传质参数的测量与估算
    3.4 本章小结
4 有/无隔膜电解法电解NaCl盐水烟气脱硝研究
    4.1 电解工业NaCl盐水制备有效氯实验
        4.1.1 盐水纯度对电解的影响
        4.1.2 电流的影响
        4.1.3 电极间距的影响
        4.1.4 Cl~-浓度的影响
        4.1.5 储存稳定性
        4.1.6 有效氯制备机理分析
    4.2 间歇式无隔膜电解工业NaCl盐水法烟气脱硝研究
        4.2.1 有效氯浓度对NO和NO_x去除的影响
        4.2.2 初始pH值对NO和NO_x去除的影响
        4.2.3 温度对NO和NO_x去除的影响
        4.2.4 NO初始浓度对NO和NO_x去除的影响
    4.3 在线连续式无隔膜电解工业NaCl盐水法脱硝实验
        4.3.1 电流对NO、NO_2和SO_2去除的影响
        4.3.2 NO初始浓度对NO去除的影响
        4.3.3 SO_2初始浓度对NO和NO_2去除的影响
    4.4 在线连续式有隔膜电解工业NaCl盐水法脱硝实验
        4.4.1 电流对NO脱除的影响
        4.4.2 NO初始浓度对NO去除的影响
        4.4.3 SO_2初始浓度对脱除NO的影响
        4.4.4 电流与电流利用效率的关系
        4.4.5 有隔膜电解工业NaCl盐水法去除机理
    4.5 电解工业盐水脱硝经济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物理参数的测定和传质系数的计算
附录B 有效氯浓度测量
附录C 离子膜工作原理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烟气余热回收研究现状和方法
        1.4.1 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1.4.2 国外研究现状概况
        1.4.3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式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湿法脱硫余热回收方案研究
    2.1 湿法脱硫余热回收难点
        2.1.1 湿法脱硫常用方法
        2.1.2 湿法脱硫余热回收的难点分析
    2.2 膜式水冷壁余热回收原理
        2.2.1 膜式水冷壁构成和特点
        2.2.2 膜式水冷壁对烟气余热的回收采集方案
    2.3 膜式脱硫换热装置系统组成
        2.3.1 喷淋吸收塔脱硫系统
        2.3.2 浆液制备和处理系统
        2.3.3 膜式水冷壁换热管束
        2.3.4 脱硫装置控制系统
        2.3.5 余热回收水源热泵系统
        2.3.6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的防腐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设计
    3.1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设计原理
        3.1.1 喷淋塔脱硫及传热传质原理
        3.1.2 膜式脱硫换热装置的传热原理
        3.1.3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换热面积的确定
        3.1.4 装置换热量的变流量控制原理
    3.2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的脱硫设计计算
        3.2.1 烟气成分计算
        3.2.2 钙法脱硫化学反应
        3.2.3 最佳喷淋粒径的选取
        3.2.4 液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3.2.5 浆液温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3.2.6 浆液pH值的控制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的热泵余热利用方案分析
    4.1 膜式脱硫换热装置
        4.1.1 膜式脱硫换热装置选型计算
        4.1.2 循环水温对热泵COP的影响
        4.1.3 循环水流速多工况计算
        4.1.4 污垢热阻对余热回收量的影响
    4.2 余热利用方案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热泵余热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5.1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热泵余热利用经济性分析
        5.1.1 经济评价方法
        5.1.2 费用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
    5.2 膜式壁脱硫换热装置环境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3)喷淋塔中真空紫外光光解过氧化物诱导自由基一体化脱硫脱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燃煤烟气SO_2和NO_x一体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1 干法/半干法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2.2 湿式吸收法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2.3 传统湿式氧化法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2.4 自由基高级氧化法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提出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引言
    2.2 中试光化学喷淋塔脱硫脱硝试验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法
    2.3 小型光化学喷淋塔脱硫脱硝实验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方法
    2.4 化学试剂
    2.5 主要检测仪器
    2.6 脱除效率
    2.7 VUV与UV光源特性对比
        2.7.1 VUV和UV光源特性对SO_2与NO脱除效率的影响
        2.7.2 VUV和UV光源特性对O_3生成的影响
        2.7.3 H_2O在VUV辐射下自由基的生成特性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UV光解H_2O_2诱导自由基一体化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VUV辐射强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3 H_2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4 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5 液气比L/G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6 溶液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7 溶液pH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8 入口NO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9 入口S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10 最佳运行工况下同时脱硫脱硝平行试验
    3.11 产物累积特性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12 脱除产物分析
    3.13 脱硫脱硝过程经济性分析
    3.1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_2O_2/S_2O_8~(2-))诱导自由基一体化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VUV辐射强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3 S_2O_8~(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4 H_2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5 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6 溶液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7 复合溶液pH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8 液气比L/G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9 入口NO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10 入口S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11 最佳运行工况下脱硫脱硝平行试验
    4.12 液相产物分析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_2O_2/S_2O_8~(2-))诱导自由基氧化脱除NO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
        5.2.1 本征动力学方程
        5.2.2 传质-反应方程
    5.3 关键参数
        5.3.1 物性参数的测定
        5.3.2 传质参数的测定
        5.3.3 NO吸收速率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操作参数对NO吸收速率的影响
        5.4.2 NO反应级数
        5.4.3 “八田数”Ha
        5.4.4 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VUV光解复合氧化剂(H_2O_2/S_2O_8~(2-))诱导自由基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不同反应系统对NO和SO_2脱除性能的影响
    6.3 自由基检测
    6.4 VUV-(H_2O_2/S_2O_8~(2-))反应系统脱除SO2和NO的产物分析
        6.4.1 气相产物
        6.4.2 液相产物
    6.5 元素质量平衡验算
    6.6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6.1 NO脱除过程的简化处理
        6.6.2 NO脱除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析
        6.6.3 拟合结果的验证
    6.7 脱硫脱硝机理总结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VUV/H_2O_2技术在urea-WF GD系统中脱除NO试验研究
    7.1 引言
    7.2 H_2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3 Urea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4 VUV辐射强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5 溶液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6 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7 液气比L/G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8 入口NO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9 入口S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10 最佳运行工况下脱硫脱硝平行试验
    7.11 液相产物分析
    7.12 SO_2和NO脱除路径探究
    7.13 VUV光解H_2O_2技术在urea-WF GD系统一体化脱硫脱硝的应用前景
    7.1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溶液粘度的测定
    附录2 溶解度系数
    附录3 扩散系数
        附录3.1 液相扩散系数
        附录3.2 气相扩散系数
    附录4 反应器传质参数测定
        附录4.1 实验流程
        附录4.2 实验步骤
        附录4.3 液相传质系数和气液比界面积的测定
        附录4.4 气相传质系数的测定
符号含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

(4)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处理技术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
    2.1 煤炭燃料分析
        2.1.1 煤碳的分类
        2.1.2 煤碳的成分分析
    2.2 常用锅炉类型及特点
        2.2.1 循环流化床锅炉
        2.2.2 往复炉排锅炉
        2.2.3 链条炉排锅炉
        2.2.4 煤粉炉
    2.3 锅炉烟气排放治理的相关政策
    2.4 本章小结
3 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方法研究
    3.1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3.1.1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
        3.1.2 氨法脱硫技术
        3.1.3 循环流化床法脱硫
        3.1.4 氧化镁湿法脱硫技术
    3.2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技术
        3.2.1 低氮燃烧技术
        3.2.2 SCR法脱硝技术
        3.2.3 SNCR法脱硝技术
    3.3 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
        3.3.1 静电除尘
        3.3.2 袋式除尘
        3.3.3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沈阳市集中供热及烟气治理现状
    4.1 沈阳市供热现状
        4.1.1 沈阳市供热区域划分
        4.1.2 沈阳市供热面积及供热能源规划
        4.1.3 西部供热区域现状
        4.1.4 南部供热区域现状
    4.2 沈阳市燃煤烟气治理现状
        4.2.1 沈阳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4.2.2 沈阳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应用实例
    5.1 研究方法及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构建
        5.1.1 泰森多边形法
        5.1.2 基本模型与假设
        5.1.3 污染物排放浓度影响因子的选取
        5.1.4 模型所选定目标时段的分析与确定
        5.1.5 基于ArcGis和 mapinfo的泰森多边形的构建
    5.2 沈阳市概况
        5.2.1 气象条件
        5.2.2 水文条件
        5.2.3 地质特征
    5.3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研究
        5.3.1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概况
        5.3.2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3.3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热负荷规划设计
        5.3.4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选型及烟气脱硫系统
        5.3.5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除尘系统
        5.3.6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脱硝系统
        5.3.7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
        5.3.8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环境效益分析
    5.4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研究
        5.4.1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概况
        5.4.2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热负荷规划设计
        5.4.3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燃煤锅炉脱硝系统分析
        5.4.4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
        5.4.5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ClO2气相氧化脱硫脱硝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工业废气中SO_2和NO_x的危害
        1.1.2 工业废气处理的必要性
    1.2 现阶段主要脱硫工艺
        1.2.1 湿法脱硫
        1.2.2 干法脱硫
        1.2.3 我国脱硫现状
    1.3 现阶段主要脱硝工艺
        1.3.1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SCR)
        1.3.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SNCR)
        1.3.3 SNCR/SCR联用技术
    1.4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4.1 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4.2 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5 二氧化氯脱硫脱硝技术
        1.5.1 二氧化氯液相脱硫脱硝技术
        1.5.2 二氧化氯气相脱硫脱硝技术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的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脱硫脱硝实验装置
    2.3 液相物质浓度的检测方法
        2.3.1 ClO_2浓度检测方法
        2.3.2 相关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2.4 ClO_2的制备及气化方式
        2.4.1 ClO_2储备液的制备方法
        2.4.2 ClO_2的气化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ClO_2气相氧化脱硫脱硝效率和影响因素研究
    3.1 钠碱吸收法中脱硫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3.1.1 吸收液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3.1.2 吸收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3.2 ClO_2/NO摩尔比对NO氧化率的影响
    3.3 NaOH吸收液脱硝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3.3.1 气相反应ClO_2/NO摩尔比对脱硝率的影响
        3.3.2 NaOH溶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3.3.3 NaOH溶液温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3.4 Na_2SO_3吸收液脱硝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3.4.1 气相反应ClO_2/NO摩尔比对脱硝率的影响
        3.4.2 Na_2SO_3溶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3.4.3 Na_2SO_3溶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NaOH与 Na_2SO_3联用的脱硝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4.1 气相反应ClO_2/NO摩尔比对脱硝率的影响
    4.2 复合脱硝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4.3 复合吸收液温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4.4 吸收液中亚硝酸根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钠碱脱硫液回用可行性及脱硝机理探讨
    5.1 钠碱脱硫液回用可行性分析
    5.2 钠碱脱硫液脱硝机理探讨
    5.3 本章小结
6 ClO_2气相氧化脱硫脱硝应用研究
    6.1 应用项目概况
    6.2 原烟气处理工艺
    6.3 工艺改进方案
    6.4 改进工艺的运行方式
    6.5 脱硫脱硝效果测试
        6.5.1 运行条件设置
        6.5.2 运行监测结果
    6.6 运行成本及效益分析
        6.6.1 药剂成本
        6.6.2 减排效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超声雾化过氧化物强化脱硫脱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NOX、SO_2的来源和危害
    1.2 燃煤锅炉尾气中NOX的脱除方法
        1.2.1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1.2.2 烟气脱硝净化技术
    1.3 燃煤锅炉尾气中SO_2的脱除方法
        1.3.1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
        1.3.2 .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
        1.3.3 .干法烟气脱硫系统
    1.4 燃煤锅炉尾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1.4.1 氧化法
        1.4.2 电子束(EB)辐射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和模拟方法
    2.1 实验方法
        2.1.1 实验装置
        2.1.2 反应器结构
        2.1.3 实验流程与脱除效率计算方法
    2.2 .实验试剂
    2.3 检测分析方法
        2.3.1 雾化粒径分布测试
        2.3.2 自由基检测
        2.3.3 氧化产物分析
    2.4 液滴蒸发速率的数值模拟的方法
第3章 超声雾化过硫酸钠联合Ca(OH)_2溶液吸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3.1 Na_2S_2O_8溶液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2 模拟烟气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3 紫外光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4 紫外光能量密度对烟气中SO_2、NO脱除效率的影响
    3.5 过硫酸钠溶液pH值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6 模拟烟气的成分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7 模拟烟气停留时间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声雾化过氧化氢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4.1 过氧化氢雾化粒径对汽化速率的影响
        4.1.1 过氧化氢雾化粒径的测定
        4.1.2 不同粒径过氧化氢液滴汽化过程模拟
    4.2 过氧化氢雾化粒径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3 模拟烟气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4 过氧化氢质量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5 过氧化氢pH值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6 模拟烟气停留时间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7 双氧化子系统串联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4.8 反应机理分析
        4.8.1 氧化产物分析
        4.8.2 活性氧自由基验证实验
        4.8.3 反应机理推测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果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超重力场下中小型锅炉烟气SO2脱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进展
        1.2.2 超重力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的设计
        2.1.1 实验主体流程
        2.1.2 超重力设备的设计
        2.1.3 超重力设备填料类型的确定
        2.1.4 装置运行情况
    2.2 实验准备
        2.2.1 模拟烟气的配置
        2.2.2 实验步骤
    2.3 超重力设备性能评价指标
        2.3.1 分离因数
        2.3.2 二氧化硫脱除率
        2.3.3 总传质系数
    2.4 实验参数的检测
        2.4.1 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
        2.4.2 pH的检测
    2.5 其他实验仪器及药品
        2.5.1 实验仪器
        2.5.2 实验药品
第三章 超重力场NaOH吸收液脱除烟气中SO_2实验研究
    3.1 超重力设备中气液两相传质过程理论分析
        3.1.1 双膜理论
        3.1.2 吸收过程类型的判定
    3.2 NaOH吸收液脱硫工艺理论分析
        3.2.1 NaOH吸收液脱硫原理
        3.2.2 实验方案
    3.3 超重力场对二氧化硫脱除效果的影响
    3.4 液气比对二氧化硫脱除率以及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5 分离因数对二氧化硫脱除率以及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6 NaOH溶液浓度对二氧化硫脱除率以及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7 超重力设备的适应性分析
        3.7.1 超重力设备对烟气中SO_2浓度的适应性
        3.7.2 超重力设备对烟气处理量的适应性
    3.8 NaOH溶液循环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3.9 小结
第四章 超重力场Na_2CO_3吸收液脱除烟气中SO_2实验研究
    4.1 Na_2CO_3吸收液烟气脱硫机理
        4.1.1 Na_2CO_3吸收液脱硫机理
        4.1.2 Na_2CO_3吸收液中各离子的分布
    4.2 不同参数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程度
        4.2.1 正交实验设计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液气比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4.4 分离因数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4.5 Na_2CO_3溶液浓度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4.6 Na_2CO_3 溶液温度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4.7 NaOH溶液、Na_2CO_3溶液二氧化硫脱除效果对比
    4.8 小结
第五章 地热水应用于锅炉烟气SO_2脱除工艺的探索性研究
    5.1 地热水吸收SO_2原理
        5.1.1 地热水化学特征
        5.1.2 地热水吸收SO_2有效组分
    5.2 实验方案
        5.2.1 地下水模拟液的配置
        5.2.2 实验步骤
    5.3 超重力场对二氧化硫脱除效果的影响
    5.4 液气比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5.5 分离因数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
    5.6 适用于锅炉烟气SO_2脱除工艺探索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
    1.2 课题研究方法、创新性及其预期成果
        1.2.1 研究方法
        1.2.2 课题的创新性
        1.2.3 预期成果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处理概况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典型烟气处理技术分析及对比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方案设计研究
    2.1 除尘与脱硫主要理论
        2.1.1 惯性沉降理论
        2.1.2 微观“云”理论
        2.1.3 钠钙双碱法脱硫理论
    2.2 除尘方案设计
        2.2.1 整体方案设计
        2.2.2 结构建模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射引流器设计计算、模拟及实验分析
    3.1 喷射引流器的设计计算
        3.1.1 喷射引流器的工作原理
        3.1.2 有限空间射流理论
        3.1.3 喷射引流器内部流态变化
        3.1.4 喷射引流器的设计计算
    3.2 喷射引流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及分析
        3.2.1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3.2.2 模型求解过程
        3.2.3 流场的求解结果
    3.3 喷射引流器试验及结果分析
        3.3.1 试验原理及方案
        3.3.2 试验台搭建及试验步骤
        3.3.3 试验数据及结果
        3.3.4 比较引射比数值与理论计算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设计与试验分析
    4.1 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的设计
        4.1.1 超声波雾化技术在处理PM2.5 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4.1.2 流体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设计理论
        4.1.3 喷嘴结构及工作原理
        4.1.4 喷嘴尺寸确定和性能优化研究
        4.1.5 喷嘴结构尺寸确定
    4.2 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室内试验
        4.2.1 试验原理及方案
        4.2.2 试验台设计及调试
        4.2.3 试验结果处理软件
        4.2.4 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雾化试验结果分析
        4.2.5 空气动力式超声波雾化喷嘴雾化试验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装备整机组装与试验
    5.1 整机加工制造
        5.1.1 主要零部件加工
        5.1.2 整机装配
    5.2 开机试验与现场安装
        5.2.1 开机试验前期准备及试验步骤
        5.2.2 开机试验记录
        5.2.3 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装置现场安装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喷淋填料塔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2 实验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喷淋填料塔脱硫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喷淋填料塔脱硫实验结果分析
    3.2 鼓泡塔脱硫实验结果分析
    3.3 结论

四、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aClO2/电解NaCl盐水法的烟气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D]. 公丕建.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膜式壁脱硫换热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研究[D]. 徐镇.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3]喷淋塔中真空紫外光光解过氧化物诱导自由基一体化脱硫脱硝研究[D]. 谢文霞. 东南大学, 2020
  • [4]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D]. 顾源.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ClO2气相氧化脱硫脱硝工艺及应用研究[D]. 杨钦.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超声雾化过氧化物强化脱硫脱硝的研究[D]. 魏佳奇. 天津大学, 2019(06)
  • [7]超重力场下中小型锅炉烟气SO2脱除技术研究[D]. 高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超声波辅助喷射引流除尘技术研究[D]. 刘崇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喷淋填料塔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对比[J]. 宋勇进,张新英,韦业川. 环保科技, 2018(02)
  • [10]以袋式除尘为核心的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技术[A]. 陶晖. 2017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使用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 2017

标签:;  ;  ;  ;  ;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