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

一、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芳[1](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以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研究证型。采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标准的尿液和血清样本,采用LC-MS/MS技术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证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尿液和血清样本的非靶向和靶向相结合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尿液样本和血清样本的分析。通过比较健康者与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之间的差异,筛选出与冠心病心绞痛证型密切相关的小分子标志物并对其代谢途径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进一步探索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指标。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中医“证候”的多因素调节机制,探讨中医“证候”实质和科学内涵。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1.样本的纳入与采集本章确定不同证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病例采集,筛选出收集血清样本90例(其中,健康组30例,气滞血瘀组30例,气虚血瘀组30例),尿液样本90例(其中,健康组30例,气滞血瘀组30例,气虚血瘀组30例),性别与年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性。2.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采用LC-MS/MS联用技术,对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患者的尿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包括尿液样本前处理、LC-MS技术质谱及液相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LC-MS技术的适用于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此外,对于关键的氨基酸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PLS-DA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尿液代谢轮廓有明显的分离,且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之间的尿液代谢轮廓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分析鉴定得到16种差异性代谢物,其中包括氨基酸类、肉碱类、鞘脂类、嘌呤类、三羧酸循环及其他等代谢途径出现异常,为不同证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3.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患者的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重点进行样本前处理、色谱及质谱条件的摸索,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技术适用于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两种证型患者的血清样本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方法,对氨基酸、脂质和脂肪酸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优化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包括样本的提取、震荡时间的选择、复溶体积等。PLS-DA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代谢轮廓有明显的分离,并且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之间的血清代谢轮廓也出现显着性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到86种差异性代谢物,其中包括氨基酸类、肉碱类、糖类、有机酸类、胆酸类、脂肪酸类、鞘脂类等代谢途径出现异常,进而从分子层面阐明中医证候的本质。4.血清样本中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能量代谢指标的检测对收集入组的所有血清样本内皮素、6-酮-前列腺素F1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一氧化氮、ATP及血栓素B2进行检测,发现不同证型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内皮素及血栓素B2等血管收缩因子含量升高,一氧化氮及6-酮-前列腺素F1α等血管舒张因子含量降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升高,ATP含量降低,可能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引发冠心病。

贾戌生[2](2020)在《七藤脉宁方对颈动脉斑块大鼠血浆中ET-1、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七藤脉宁方对实验性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模型大鼠血浆中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内皮素-1(ET-1)、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表达,探讨该方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中老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七藤脉宁方组,每组大鼠分别15只。其中后3组制备颈动脉斑块模型。造模第3周和第12周,随机抽取1-2只空白组与2只模型组大鼠,分别用兽用B超和HE染色检测模型制备状态。造模完成后,各组大鼠分别用对应药物灌胃4周后取材,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红细胞压积(Hct)与血浆粘度(PV)表达;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 ISA)检测血浆中ET-1,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1.血浆粘度(PV)及红细胞压积(Hct)指标结果(1)模型组对比于空白组,大鼠血浆粘度明显升高(P<0.01);各药物组分别对比于模型组,大鼠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2)模型组对比于空白组,大鼠红细胞压积表达明显增加(P<0.01);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红细胞压积表达均下降(P<0.05)。2.内皮素-1(ET-1)、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指标结果(1)模型组对比于空白组,大鼠血浆中ET-1明显升高(P<0.01);而各药物组分别对比于模型组,大鼠血浆中ET-1均降低(P<0.05);(2)模型组对比于空白组,大鼠血浆中TXB2含量明显增加,6-Keto-PGF1α表达则明显下降(P<0.01);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6-Keto-PGF1α含量增加,TXB2表达降低(P<0.05);七藤脉宁方组6-Keto-PGF1α含量增加,TXB2表达降低(P<0.05)。结论1.老龄大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损伤与Hct、PV、ET-1和TXB2表达增强,6-Keto-PGF1α表达下调有关。2.七藤脉宁方能够抑制颈动脉斑块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发挥血管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ct、PV、ET-1?TXB2及6-Keto-PGF1α的表达失调有关。

刘青[3](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郝锋利,徐巧绒,赵志茹[4](2019)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148例,按照序贯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6-酮-前列腺素F1α、血清血栓素B2水平、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血栓素B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ACI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吴娟,程丑夫[5](2018)在《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半随机法将1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并予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心电图疗效,检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心绞痛分级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0%(58/84),对照组为65.4%(5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全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ET、TXB2水平下降,NO、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ET、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能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且可维持血管收缩功能及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平衡。

李馨[6](2016)在《冠脉病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法)、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2)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1例。(2)记录基本信息、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辨证、计算Gensini积分、填写CRF表、建立数据库等。(3)将2015年5月到2015年9月本科室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合痰阻心脉型(简称气虚痰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在冠心病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2tid服用一个月,通过检测三组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6一酮前列腺素(6-Keto-PGF1 a).血栓素B2(TXB2),观察冠心病组与健康组及冠心病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4)统计软件SPSS 20.0用于相关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在371例冠心病患者中不同的中医证型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气虚衰患者最大,痰阻心脉患者年龄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入组的371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型110例(29.65%)、痰阻心脉型101例(27,22%)、气滞血瘀型患者99例(26.68%)、气阴两虚型患者46例(12.40%)、阳气虚衰型15例(4.04%)。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冠脉病变支数存在差异(P<0.05),阳气虚衰型患者的冠脉病变平均支数(2.13±0.92)最多,气滞血瘀型冠脉病变平均支数最少(1.41±0.67),与其他型患者进行两两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在冠脉病变支数分布上也存在差异(P<O.05),气滞血瘀型(68.7%)、气虚血瘀型(37.3%)多见于单支病变,痰阻心脉型(50.5%)及气阴两虚型(45.7%)多见于双支病变,阳气虚衰型(46.7%)多见于多支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之间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气虚衰型Gensini积分最高42.00 [30.00,90.00],气滞血瘀型患者Gensini积分最低14.00[8.00,22.00]。第二部分:(1)气虚痰瘀型冠心病组与健康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心病组(64.73±9.41岁)较健康组(27.25±3.07岁)平均年龄大(P<0.05)。冠心病组治疗前后ET(ng/L)、 TXB2(ng/L)较健康组高,NO(umol/L)、6酮前列腺素(ng/L)均较健康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冠心病组内对照组和治疗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生活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ET、TXB2、 6-Keto-PG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O,6-Keto-PGF1 α均较前升高,ET,TXB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NO比值较治疗组低,对照组ET、TXB2较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Keto-PGFl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结果:NO、ET、 TXB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均较对照组大(P<0.05);6-Keto-PGF1 α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主要分布以气虚血瘀型、痰阻心脉型、气滞血瘀型为主,以阳气虚衰型平均年龄最大;其中气滞血瘀型病变平均支数最少、Gensini积分最低,阳气虚衰型病变平均支数最多、Gensini积分最高。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多见于单支病变;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型,多见于双支病变;阳气虚衰型多见于多支病变。所以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有关联。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对于健康组而言,内皮功能均有损害。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NO、ET、TXB2、6-Keto-PGF1 α较治疗前均有改变。治疗后治疗组NO,ET,TXB2疗效差值差异更大,说明服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患者比单纯西医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更显着,内皮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焦宏,孙琳,陈彦静,鞠大宏,杜会博,马建伟,薛贵平,侯勇[7](2011)在《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丙硫氧嘧啶及大剂量维生素D3多因素联合诱导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建立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大剂量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胸痹)模型。测定6周、12周、18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结果桂枝汤使心肌缺血大鼠血脂代谢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具有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并可降低血浆中内皮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B2,及升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结论桂枝汤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保护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江新凤,邵宛芳[8](2011)在《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浆中血栓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以0.5、1.0、2.0g/(kg.d)3种普洱茶的剂量饲喂昆明种SPF级雌性大鼠35d后,检测大鼠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大鼠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表明,普洱茶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TG、TC、LDL-C、TXB2含量,提高HDL-C、6-keto-PGF1α含量。

钟立新,刘志强,韩明[9](20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楔压与内皮素及血栓素B2的关系——附35例检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及30名同期在门诊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以及PAWP、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探讨患者PAWP与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pH值、P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及PAW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与PAWP均呈正相关(r=0.398,P=0.018)及(r=0.378,P=0.025)。结论:检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可能有助了解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

尹泉[10](2010)在《替普瑞酮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水平探讨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对需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2)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的变化,明确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是否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具有影响。方法:105名符合入组标准、需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人,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空白组不接受任何胃药治疗,其余两组分别接受替普瑞酮(50mg tid)和泮托拉唑(40mg qd)治疗30天。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脉血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值,留取大便标本测定大便潜血,治疗过程记录患者是否有心血管不良事件、消化道症状及出血事件发生。结果:共80名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空白组26人,替普瑞酮组30人,泮托拉唑组24人,其余25人因为自行停药换药、不能按时完成随访等原因被排除。(1)内皮素-1:空白组治疗前为102.34±17.00 ng/L,治疗后为103.19±17.21 ng/L,前后无显着差异(t=-0.287,P=0.777),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96.61±16.41 ng/L,治疗后为74.66±21.02 ng/L,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t=8.602,P<0.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103.86±25.84 ng/L,治疗后为99.18±24.01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1.178,P=0.251)。(2)6-酮-前列腺素F1α:空白组治疗前为40.88±17.18 ng/L,治疗后为39.42±17.02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0.383,P=0.705),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39.59±13.65 ng/L,治疗后为47.05±15.63 ng/L,治疗后显着高于治疗前(t=-3.268,P=0.003),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38.28±15.57 ng/L,治疗后为34.68±14.08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1.420,P=0.169)。(3)血栓素B2:空白组治疗前为106.50±28.67 ng/L,治疗后为102.23±26.55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0.934,P=0.359);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122.64±40.23 ng/L,治疗后为116.55±34.79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0.719,P=0.478);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113.81±46.43 ng/L,治疗后为104.85±40.75 ng/L,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t=1.465,P=0.157)。(4)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空白组治疗前为3.49±2.19,治疗后为3.97±1.93,无统计学差异(Z=0.185);替普瑞酮组治疗前为4.09±2.29,治疗后为3.06±0.96,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Z=0.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前为3.76±2.59,治疗后为4.15±1.60,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Z=0.612)( 5 )血小板聚集率-ADP :空白组(t=1.779,P=0.087)、替普瑞酮组(t=-0.891,P=0.380)、泮托拉唑组(t=0.933,P=0.361)治疗前后均无显着差异。(6)替普瑞酮组和泮托拉唑组的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反酸、烧心、上腹不适感、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48),三组患者4周后大便潜血均是阴性,均没有消化道出血或心血管事件发生,各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1)替普瑞酮通过降低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患者的血内皮素-1水平,促进PGI2生成而保护胃粘膜,但不影响其血栓素A2水平;(2)泮托拉唑对该类患者的前列腺素和内皮素水平无影响,其保护胃粘膜的机制与该途径无关。(3)替普瑞酮可降低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对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有帮助作用。(4)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均不影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5)替普瑞酮和泮托拉唑均能显着降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消化道出血低危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短期(1个月)的消化道出血概率较低。

二、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代谢组学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
        1.2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研究
    2 代谢组学研究概述
        2.1 代谢组学简介
        2.2 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
        2.3 代谢组学的数据预处理及分析
        2.4 代谢组学的应用
        2.5 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医证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样本的纳入与采集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4 临床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5 结果
第三章 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 前言
    2 仪器与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非靶向内源小分子代谢物研究方法
        3.2 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质量控制分析
        4.2 数据处理及其结果
        4.3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及分析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 前言
    2 仪器与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非靶向内源小分子代谢物研究方法
        3.2 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3.3 靶向脂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样本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2 质量控制分析
        4.3 数据处理及其结果
        4.4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及分析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
    1 前言
    2 仪器与材料
    3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检测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
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2)七藤脉宁方对颈动脉斑块大鼠血浆中ET-1、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红细胞压积(Hct)与血浆粘度(PV)结果
    2.ET-1结果
    3.七藤脉宁方对颈动脉斑块大鼠血浆中TXB_2与6-keto-PGF_(1α)的影响
讨论
    1.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
    2.颈动脉斑块的病理机制
    3.宁夏地区少数民族医药脑病学
    4.七藤脉宁方防治脑病
    5.七藤脉宁方对Hct、PV、ET-1、TXB_2和6-Keto-PGF_(1α)表达影响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3)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酮-前列腺素F1α与血清血栓素B2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6)冠脉病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冠心病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7)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1.3 各组给药及方法
    1.4 冠心病模型的评价
    1.5 血液标本的制备及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心电图的改变
    2.2 各组大鼠血脂的改变
    2.3 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比较
3 讨 论

(8)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浆中血栓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1.3 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设计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体质量变化
    2.2 摄食量
    2.3 大鼠血脂指标
    2.4 普洱茶对大鼠血浆中TXB 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普洱茶防治SD大鼠高脂血症
    3.2 普洱茶对SD大鼠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楔压与内皮素及血栓素B2的关系——附35例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两组受检者的凝血、肝肾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2 两组受检者的内皮素-1、血栓素B2及PAWP的分析
4 讨 论

(10)替普瑞酮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空白组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
    2. 替普瑞酮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3. 泮托拉唑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4. 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比值变化
    5. 大便潜血、不良事件及消化道症状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读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代谢组学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研究[D]. 杨小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七藤脉宁方对颈动脉斑块大鼠血浆中ET-1、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D]. 贾戌生.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3]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郝锋利,徐巧绒,赵志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2)
  • [5]益气活血化痰养心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 吴娟,程丑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01)
  • [6]冠脉病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 李馨.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4)
  • [7]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 焦宏,孙琳,陈彦静,鞠大宏,杜会博,马建伟,薛贵平,侯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9)
  • [8]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浆中血栓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影响[J]. 江新凤,邵宛芳. 食品科学, 2011(17)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楔压与内皮素及血栓素B2的关系——附35例检测分析[J]. 钟立新,刘志强,韩明. 新医学, 2011(07)
  • [10]替普瑞酮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尹泉. 汕头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变化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