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一、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论文文献综述)

黄景[1](2021)在《学习任务群下“整本书阅读”学习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钰淇[2](2021)在《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了语文课程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过去学科知识点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对接,要求当今的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大单元教学,呼应课标的要求,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种语文教学新形态。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关于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忽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写作训练的方式单一等,还有较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在大单元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试图探索出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有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价值、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为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阐述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特征,以及实践的原则和实施的框架,为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包括设计的说明与设计的示例,体现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可操作性。第四部分是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教学实施与反馈,包括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教学反思。

于凤芹[3](2021)在《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本书阅读被纳入正式的语文课程体系。但因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均不够成熟,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有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虽然已有不少,但专门针对小学高学段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小学高年级为切入点,尝试探究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对整本书阅读理论体系和实践两大层面都有重要意义。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体系,还能深化一线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随着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并能在积极生命体验中逐步成长。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活动。要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明晰“什么是整本书”、“什么是整本书阅读”、“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为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以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学生阅读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阅读层次肤浅化,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意识淡薄、整本书阅读指导过于随意化等问题。为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整本书阅读书目选择、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型建构、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供学生阅读的书目必须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兼顾文本的多样性、经典性与时代性,将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推荐相结合。其次,整本书阅读教学还要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学情、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是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笔者从众多阅读方法中选取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常用的四种方法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做进一步阐释。因为整本书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需要借助不同的课型来促进目标的达成。笔者依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划分为好书推荐课、交流推进课、交流汇报课、拓展延伸课四种课型,并对每一种课型的教学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如何,需要依靠教学评价进行反馈。为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应基于学情分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发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阅读的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赵宗梅[4](2020)在《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至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存续时间不过短短27年,却在中小学国文教材出版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且对当今语文教育仍有影响深远的成就。究其原因,与开明书店拥有一群既为文学家、又为教育家且皆有中小学语文教育经验的精英人才分不开。支撑起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繁荣局面的中坚力量首推夏丏尊和叶圣陶,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开明系列教材在民国时期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是应时代需要而推出的典范作品。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系列教材,并未把迎合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基本立足点,而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为目标,在教科书编辑、教育理论引导,以及教材的选文安排、知识点导入和课后题设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完善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注重识字教育和阅读兴趣,因此开明书店小学阶段国语教材的选文偏重日常应用和口语化,以最大限度贴近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国文教材则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尤重读写两级;高中国文教材在提升学生文言和语体素养方面都有了实质性进展。而理论类阅读和写作教材的大量涌现,则更清晰地体现出开明人关心学生成长,力图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良苦用心。从历时的角度看,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教材编写经历了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养成身心诸能力和侧重文章解读三个阶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关注和借鉴。

汪琬琦[5](2020)在《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文中认为地方作家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和庞大的创作数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真正的创作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但目前学界对地方作家的研究并不充分,从研究对象上看,对知名作家个案的研究多,对地方作家群体的研究少。从研究内容上看,单一的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多,地方作家的特征和困境研究少。即便是研究了地方作家存在的问题,也是描述现象多,揭示实质少。为此,笔者深入中部城市临淮,通过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文本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筛选并建立了9个作家个案,从文学生态环境、文学生产链条、作家生存状态三个维度对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进行描述分析。最后发现,临淮作协的许多功能濒临瘫痪,本该扶持作家发展的作协体制却成了临淮作家结构性压力的来源,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扩大经费来源、细化会员管理、开放资源系统、强化服务职能四个建议。

张瑞媛[6](2020)在《小学分享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统编版新教材的使用,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进入教材,更凸显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分享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源于分享阅读(SBR)这一理念。是指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阅读分享活动。其内涵指向儿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阅读过程中分享阅读情感与阅读经验。分享式阅读教学立足于实践,教师和学生依托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自我、互动和讨论三种不同表述方式让课外阅读课内化。在小学阶段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分享式阅读教学依托课堂,其教学构架包括导读、阅读、分享和延伸拓展四个阶段。一次完整的阅读分享过程就是儿童阅读经验和情感重建的过程,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心智活动。在解读分享式阅读教学内涵和教学构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广源小学推行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这种阅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广源小学以阅读分享为核心,根据本校学情,在分享内容的选择、阅读目标的制定、课程方案的实施以及阅读评价几方面做了规范补充。结合实验班级借助新媒体分阅读分享交流模式的探索,丰富了阅读分享的形式。对于分享式阅读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如阅读活动模式化;教师对阅读分享的定位不准;课堂上构建阅读分享不够深入,欠缺阶梯性等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从分享形式上进行创新。在保底学校分享阅读的课程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平台,家校结合,为阅读赢得更多自由的时间;从教师的层面出发,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找准分享式阅读教学中自身的定位,关注学生阅读中的阅读差异,在分享活动中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统筹好课业学习和阅读分享教学的关系,规范阅读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教师的阅读学习能力提升。期望通过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开展,打开儿童阅读视野,使其具有良好的阅读素养,成为真正的阅读者。也期望通过本研究对分享式阅读教学的解读,对当前课外阅读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杨璇[7](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历史考试中,以史料形式呈现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迁移能力,即将所学的旧知识与获取的新知识所结合,充实甚至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够不断获取和总结出新的经验或纠正过去的错误认知。但仅靠历史课堂和历史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难以实现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在教学中添加和运用课本以外的文史材料,需要师生广泛地阅读文史材料。历史教师阅读文史读物可以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学生阅读文史读物可以培育和提升综合素养。但在现实教育里,“读书”这一概念,在大部分中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中逐渐地等同于“学习课本知识”。因为种种原因,历史教师阅读文史读物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实践证明,中学历史教师广泛阅读文史读物,有利于在阅读中感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塑造个人教学特色;学生阅读文史读物则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古今文史名着、中学历史教学期刊、通俗文史读物和文史杂着等。并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多地去阅读内容积极健康、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史读物。将文史读物的内容及内涵自觉地渗透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在应用文史读物时认真遵循求真、适度、通俗、激趣等原则,更好地发挥文史读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矣锦婷[8](2020)在《《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在峨山县塔甸中学的教学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此次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是笔者利用学科语文教学课程的校外实训机会,选择峨山县塔甸中学这所农村中学为实践点,以《城南旧事》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的。围绕此次实践形成的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绪论首先阐释了研究背景和缘由,接着梳理评述了笔者在研究开展前阅读的一些国内学者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和《城南旧事》本文意义进行研究的文献,最后叙述了此次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第一章主要解决研究开展需要面对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教学环境里涉及的学校和学生基本情况、《城南旧事》的版本选择问题。第二章主要梳理支持此次研究开展的两大基本理论系统,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阅读对话理论和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理论,即文本研究、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第三章是在一二章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实践的一个叙事记录,包括了完整的课程设计和对应的实践过程,其中也贯穿着实践过程中自己形成的思考。第四章是对此次研究做一个反思性的总结,有对研究顺利进行的原因进行归纳,也对研究结束后的遗憾和困惑做了说明。结语谈及此次研究带来的延伸意义。

邓娟[9](2020)在《基于思辨性阅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发展思辨能力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两个任务群提出,并给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提示,阅读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阅读属于片段式阅读,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借助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完整性,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将两个任务群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任务群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为落实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寻求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道路,结合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对“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安排,以《乡土中国》这本学术着作为例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按照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流程加入思辨性阅读训练,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分析一线教师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课程设计策略和教学实施策略。

王银[10](2020)在《《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本书阅读是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路径。整本书思想内蕴体系完整、逻辑严谨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承文化、建构良好言语体系的教学载体。在高中阶段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学习语文课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三国演义》为对象,运用主题阅读理论,深入挖掘《三国演义》的教学价值。通过对学生问卷做诊断性分析发现高中生阅读存在兴趣不浓、速率低、层次浅、方法单一等问题;《三国演义》阅读存在难字难词、古诗词与课业负担、手机等多种因素影响阅读的问题;教师阅读教学存在教师指导与学生阅读相脱离的问题。笔者依据语文学科素养理论,主题阅读理论,内隐学习理论提出了主题阅读的具体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与《三国演义》文本内涵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阅读层次完成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为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奠定教学基础。构建了主题阅读评价体系,设计了难字难词作业评价、思维导图作业评价、研究性小论文评价等多种阅读评价量化表来保障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从全面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积极建构科学高效的文学名着阅读场域,合理创建文学名着阅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文学名着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总之,整本书阅读必须立足于科学的阅读理论。围绕科学的阅读理论,结合具体阅读书籍,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阅读教学设计,并运用于阅读教学实践,从而构建起良好的整本书阅读场域,应是值得推广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二、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论文提纲范文)

(2)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迁移理论对读写一体的指导
        二、教材编排理念对读写一体的指导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单元教学的指导
    第二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内涵特征
        一、教学设计任务化
        二、任务读写一体化
        三、读写一体多元化
    第三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原则
        一、学生为主体原则
        二、情境真实性原则
        三、整合性原则
    第四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框架
        一、大单元整合,完成教学设计
        二、落实设计,实践教学
        三、反思教学,完善教学实践框架
第二章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读写一体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一节 必修上第六单元读写一体整合式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情定位
        二、课段定位
        三、任务定位
        四、设计思路
    第二节 必修上第六单元读写一体整合式教学设计示例
        一、单元学习目标
        二、课段一:我们该如何阅读
        三、课段二:勤能补拙吗?
        四、课段三:21 世纪该如何学习语文?
第三章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第一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情况
        一、实施情况概述
        二、学习成果展示
        三、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整合教学中的支架搭建
    第二节 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反思
        一、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
        二、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缘起
        1.语文课的本质要求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
        3.优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4.部编版教材改革的要求
        5.教学改革浪潮的影响和推动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2.国外整本书阅读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
一、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一)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学习共同体”理论
        3.“全语言”理论
        4.语文课程标准
二、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1.学生问卷结果
        2.教师问卷结果
    (三)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三、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
    (一)确定整本书阅读书目
        1.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阅读书目
        2.阅读书目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
        3.阅读书目多样性
        4.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推荐相结合确定阅读书目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2.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确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确定课型目标
        4.依据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
        1.图文结合法
        2.略读法
        3.精读法
        4.浏览法
    (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建构
        1.好书推荐课
        2.交流推进课
        3.汇报交流课
        4.拓展延伸课
    (五)综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
        2.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根据学情分层评价
        5.评价方式多样化
四、实践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出版概况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
    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五、相关概念界说
第一章 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的小学国语教材
    第一节 《开明国语课本》对生活教育的推崇
    第二节 丰子恺插图的生活化趣味
第二章 以养成身心诸能力为宗旨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思想上兼容并包和与时俱进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二节 以知识系统为主导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三章 注重文本解读的初高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文白分编且注重文本解读的教材
    第二节 开明人文言教育观探源
第四章 注重读写教学法的理论型教材
    第一节 《文章讲话》和《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观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文心》:故事性文本中的读写观念
    第三节 《文章例话》中的读写观念
    第四节 《文章作法》:训练类教材开山之作
结论
附录 开明书店国文教材明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困难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二、地方文学生态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章 环境:文学组织、文学期刊和文学活动
    第一节 文学组织
        一、不受重视的作协
        二、由个体推动的作协改革
    第二节 文学期刊:亟待改革的《淮河》
        一、刊物形式混乱
        二、稿件质量堪忧
        三、改革之路
    第三节 文学活动
        一、会议例行公事
        二、比赛意义重大
        三、采风流于形式
        四、培训资源匮乏
        五、其他文学活动
第三章 链条:文学生产诸环节的游移与脱落
    第一节 生产
        一、读: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贫乏
        二、写:体裁的转向与题材的坚守
    第二节 流通
        一、发布平台的变与不变
        二、自费出版是绝对主流
    第三节 评介
        一、评论的困境
        二、奖项的失衡
    第四节 接受
        一、读者的缺席
        二、与市场博弈
第四章 作家:他们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
    第一节 社会轨迹与文学生涯
        一、相似的社会轨迹
        二、文学道路与线索人物
    第二节 身份认同问题
        一、体制迷梦
        二、文学工人
        三、外部认同
    第三节 存在与意义
        一、严肃的生存问题
        二、寻找写作的意义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发现的问题
        一、作协体制探析
        二、临淮作协的问题
        三、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二节 可能的建议
        一、扩大经费来源
        二、细化会员管理
        三、开放资源系统
        四、强化服务职能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陈念新初次访谈纪要
附录2:吕家禾初次访谈实录
附录3:杨廷芝访谈实录
附录4:邱元田访谈实录
附录5:庄羽访谈实录
附录6:陈念新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7:吕家禾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8:程惠荪访谈实录
附录9:周亚丁访谈实录
附录10:唐玉雯访谈实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6)小学分享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
        1.4.2 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方略的研究
        1.4.3 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读本的研究
第2章 分享式阅读教学概述
    2.1 概念界定
    2.2 分享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2.1 理论依据
        2.2.2 实践依据
    2.3 小学阶段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2.3.1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3.2 构建学生阅读方法
        2.3.3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4 小学阶段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2.4.1 分享式阅读教学环境的创建
        2.4.2 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第3章 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与表述方式
    3.1 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3.1.1 分享阅读情感
        3.1.2 分享阅读经验
    3.2 分享式阅读教学的表述方式
        3.2.1 自我分享表述
        3.2.2 互动分享表述
        3.2.3 讨论分享表述
第4章 分享式阅读教学构架
    4.1 前期导读准备
        4.1.1 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
        4.1.2 开发阅读导读资源
    4.2 阅读分享内容
        4.2.1 创设阅读时间
        4.2.2 师生共同读
        4.2.3 同伴促进读
        4.2.4 借助平台读
    4.3 分享阅读内容
        4.3.1 大声朗读分享
        4.3.2 班级读书分享会
    4.4 延伸拓展活动
        4.4.1 可视化视角延伸
        4.4.2 联结自身的延伸
        4.4.3 聚焦主题的阅读延伸
第5章 分享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以广东省中山市广源小学为例
    5.1 分享式阅读课程的目标
    5.2 分享式阅读内容的选择
        5.2.1 阅读内容阶梯性
        5.2.2 阅读书目主题化
    5.3 分享式阅读课程方案实施
        5.3.1 扎根文学阅读课堂
        5.3.2 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5.3.3 丰富分享拓展活动
    5.4 分享式阅读评价体系
        5.4.1 评价目标
        5.4.2 评价方式
    5.5 班级分享式阅读教学个性化措施
        5.5.1 依托平台引领阅读
        5.5.2 线上阅读分享
        5.5.3 线下阅读分享
        5.5.4 个性化阅读评价
第6章 分享式阅读教学案例与思考
    6.1 分享式阅读教学案例
        6.1.1 初读分享——阅读导读课《乌丢丢的奇遇》教学案例
        6.1.2 读中分享——阅读推进课《乌丢丢的奇遇》教学案例
        6.1.3 读后分享——阅读分享课《乌丢丢的奇遇》教学案例
    6.2 案例教学反馈与思考
    6.3 分享式阅读教学建议和创新体现
        6.3.1 分享式阅读教学建议
        6.3.2 分享式阅读教学创新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荣誉清单
附录B 广源小学文学阅读课程体系
附录C 借助阅读平台开展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致谢

(7)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关于文史读物在中学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二)关于文史结合的相关研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文史读物概述
    第一节 文史读物的基本概念
        一、文史读物
        二、文史之辩与文史结合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阅读和应用文史读物的重要意义
        一、文史读物与历史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在阅读中感悟方法和理念
        (二)在阅读中充实基础专业知识
        (三)在阅读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四)在阅读中塑造专属个人魅力
        二、文史读物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习兴趣
        (二)在阅读中建立大历史观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文史读物的现状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问卷统计及分析
        一、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二、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史读物的阅读不受重视
        (二)阅读时间少
        (三)阅读文史读物缺乏规划和指导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错误的阅读观念
        (二)历史课本身吸引力不足
        三、调查启示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
    第一节 文史读物的选择和阅读
        一、教师阅读文史读物的选择
        (一)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期刊
        (二)古今文史名着
        (三)通俗文史读物
        (四)其他文史读物
        二、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选择
        (一)激发阅读兴趣的文史读物
        (二)内容积极健康的文史读物
        (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史读物
    第二节 引导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有意识引导
        二、课余时间的个别推荐辅导
        三、假期之前的作业布置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应用的原则
        一、求真原则
        二、适度原则
        三、通俗原则
        四、激趣原则
    第四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应用的策略
        一、在学生中收集需求信息
        (一)提问
        (二)观察
        二、在历史教材中补充文史读物内容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史读物内涵
        四、在第二课堂中亲近文史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在峨山县塔甸中学的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一、阅读学习的系统性要求
        二、整本书阅读的现实意义
        三、《城南旧事》的阅读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二、《城南旧事》文本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开展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概念梳理与界定
    第二节 教学环境叙述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学生基本情况
    第三节 阅读教材《城南旧事》的版本特色
第二章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几种对话模式
        一、教师知识中心
        二、学生中心说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教学对话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对话理论
        一、阅读教学对话的四个维度
        二、阅读教学对话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主要课型理论
        一、文本研习课型理论
        二、问题探讨课型理论
        三、活动体验课型理论
第三章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
    第一节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节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成果
        一、导入(2课时)
        二、推进(4课时)
        三、结束(2课时)
第四章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总结反思
    第一节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总结
        一、制定完整的课程设计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态度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第二节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反思
        一、表达方面
        二、评价方面
        三、成果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思辨性阅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思辨缺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三)部编本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对书目的选择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价值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整本书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三)思辨性阅读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乡土中国》思辨特色概要
    第一节 《乡土中国》的基本内容
        一、“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乡土中国》的文化内蕴和价值
    第二节 《乡土中国》中的思辨性教学资源
        一、作者研究过程体现的逻辑思维特色
        二、作品内容体现的思辨特点
    第三节 《乡土中国》的思辨性阅读价值
        一、《乡土中国》的文本思辨价值
        二、《乡土中国》的思辨教学价值
第二章 基于思辨性理念的《乡土中国》课程设计策略
    第一节 阅读有预期,促进思辨目标达成
        一、明确作者语言特点,助力学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二、梳理探究作品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分析文章内容,达成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四、结合多种方法阅读,掌握学术着作类书籍的阅读方法
    第二节 阅读有计划,明确课程规划
        一、设定周期,提供充足的思辨阅读时间
        二、划分课段,体现思辨能力逐步提升的要求
        三、设置课时,落实思辨任务
    第三节 教学有方向,确定教学方略
        一、集“阅读”“写作”“成果汇报”多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略
        二、根据学情制定个性指导方略
    第四节 延伸有方案,变通评价手段
        一、阅读教学中的“说”与“辩”
        二、阅读教学后的“读”与“写”
第三章 体现思辨训练的《乡土中国》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引导课——设计澄清性问题,还原文本事实与逻辑
        一、浏览文本,初步了解《乡土中国》
        二、通读圈点,把握概念,知晓论证方法
        三、精读推敲,寻找思辨重点
    第二节 阅读推进课——设计探究性问题,探究作家写作意图和写作价值
        一、联系写作背景,探究作家写作意图的达成
        二、关注作者研究思路,知晓作者思辨过程
        三、多方搜集背景资料,完善学生思维网络
    第三节 阅读提升课——设计反思性问题,达成学生的理解和评价
        一、超越情感,扩展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
        二、摆脱惯性,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读出个性,联系个人理性生活经验达成思辨效果
    第四节 阅读展示课——思辨表达训练
        一、以演讲、辩论为主的口语表达训练
        二、以文学短评、学术小论文为主的书面表达训练
第四章 课内外资源并行,《乡土中国》思辨性延伸训练
    第一节 同一作者作品对比阅读训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一、寻找《乡土中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共同点
        二、比较《乡土中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不同点
        三、全面认识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第二节 同一类型作品对比阅读训练——学术着作的阅读方法
        一、激发兴趣,选择适宜的学术着作
        二、读法指导,选择与内容契合的阅读方法
        三、借鉴专业论文,在批判中寻找真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整本书阅读研究现状
        3.《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
        1.主题阅读
        2.对话式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观
        4.内隐学习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三国演义》主题阅读的必要性与教学价值
    (一)主题阅读的必要性
        1.主题阅读理论
        2.主题阅读的特点
        3.主题阅读的价值
    (二)《三国演义》主题阅读的教学依据
        1.理论依据
        2.实践依据
        3.学情依据
    (三)《三国演义》主题阅读的教学价值
        1.注重原生价值
        2.重视知识积累
        3.培养阅读习惯
        4.发展思维水平
        5.提升审美能力
        6.传承优秀文化
        7.建构古代言语体系
        8.树立跨学科阅读观念
三、高中生《三国演义》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一)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1.阅读兴趣不浓
        2.阅读速率较低
        3.阅读环境缺失
        4.阅读内容多元
        5.阅读方法单一
        6.阅读层次较浅
        7.问题意识较强
    (二)《三国演义》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2.教师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三)从高中生阅读现状反思整本书阅读教学
        1.整本书阅读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
        2.主题阅读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
        3.高考语文成绩是整本书阅读的最终评价结果
        4.手机等娱乐方式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
        5.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的根本保障
四、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一)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基础
        1.教学目标理论基础
        2.主题阅读目标理论基础
    (二)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框架
        1.内隐性学习理论分析框架
        2.主题阅读理论分析框架
        3.语文学科素养理论分析框架
    (三)《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目标
五、主题阅读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阅读教学设计
        1.《三国演义》基础阅读教学设计
        2.《三国演义》基础阅读教学设计意图
    (二)检视阅读教学设计
        1.《三国演义》检视阅读教学设计
        2.《三国演义》检视阅读教学设计意图
    (三)分析阅读教学设计
        1.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潜心贯注读三国
        2.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知人论世品三国
        3.分析阅读第三阶段:慎思明辨评三国
    (四)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1.《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2.《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意图
六、主题阅读教学评价设计
    (一)主题阅读教学评价理论
        1.阅读教学评价目的
        2.阅读教学评价过程
        3.阅读教学评价工具
    (二)主题阅读评价设计
        1.主题阅读评价原则
        2.主题阅读评价工具
七、从《三国演义》主题阅读看文学名着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二)积极建构科学高效的文学名着阅读场域
        1.立足学生学情
        2.学习阅读理论
        3.提升阅读兴趣
        4.培养阅读习惯
        5.搭建阅读支架
    (三)合理创建文学名着阅读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四、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任务群下“整本书阅读”学习策略[D]. 黄景.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探索[D]. 黄钰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D]. 于凤芹.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D]. 赵宗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5]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D]. 汪琬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1)
  • [6]小学分享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D]. 张瑞媛.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D]. 杨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在峨山县塔甸中学的教学实践为例[D]. 矣锦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思辨性阅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D]. 邓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王银.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