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和谷氨酸丙氨酸混合配合物的热化学

镧和谷氨酸丙氨酸混合配合物的热化学

一、镧与谷氨酸丙氨酸混配合物的热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晋康[1](2020)在《稀土(Eu、Tb)辛酰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生物酶等有机物的基础结构单元,是在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的一类无毒、无污染的生物配体。稀土元素自从1788年在瑞典被发现后已广泛应用在荧光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致冷材料等很多方面。稀土离子(Eu3+、Tb3+等)电子结构及成键特征使其具有配位数高且结合多变等优点,因而发光效率低的稀土离子与高吸光系数的氨基酸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稀土配合物后能显示出Antenna效应,可以改变稀土离子及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生物作用及远期效应,还可以显着的增强稀土配合物的光、电、磁等特性。近年来稀土及过渡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以稀土氨基酸配合物为例,目前已具有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13种氨基酸与稀土离子结合形成的多样化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已在很多研究领域里受到关注,应用比较广泛。因此,本论文中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一系列新型的辛酰氨基酸配体和稀土辛酰氨基酸配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了不同类型配体的功能特性及进一步解明了稀土辛酰氨基酸配合物因官能团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功能特性。本文主要分成4章简述。(1)第一章主要是对有关氨基酸系列稀土配合物文献报道的综述。(2)第二章基于前人阐述的功能导向的设计理念,以溶液中化学反应方法制备辛酰丙氨酸(H(oct-ala)),辛酰苯丙氨酸(H(oct-phe))以及辛酰丝氨酸((H(oct-ser))三种氨基酸配体。使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仪、XRD、DSC、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系统的考察了不同官能团对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辛酰苯丙氨酸是一种溶解性很好并且具有液晶性能的化合物,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结晶性能比较好。利用其较好溶解性的氨基酸化合物可以应用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系列等多种领域。(3)第三章用溶液化学反应方法制备了铽辛酰苯丙氨酸(Tb(oct-phe)3·H2O)及铕辛酰苯丙氨酸(Eu(oct-phe)3·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Vis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等测试及紫外灯照射观察,系统的考察了不同稀土离子对配合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初步研究发现稀土(Eu、Tb)辛酰苯丙氨基酸配合物有良好的发光性能。(4)第四章对论文总结并从实验,理论角度,功能应用角度展望研制开发最佳的氨基酸系列稀土配合物。

张晋康,那仁格日乐,廖明富,张颖[2](2019)在《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氨基酸是生物酶、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单元,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生物配体,与稀土离子结合形成多样化状态的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已在很多的研究领域里受到关注,应用比较广泛。本文查阅了2000年以来的有关氨基酸系列稀土配合物研究的文献资料。介绍了温度、pH、反应介质、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配合物的影响。总结了典型的几种氨基酸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方法。重点叙述氨基酸系列稀土配合物的实际应用。

阮方毅[3](2019)在《稀土氨基酸类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中,许多专家学者更加重视对液态复合肥的研究,来弥补固态复合肥不易吸收与效果不佳的特点。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瓜果蔬菜以及花卉、药材等农作物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带动了大棚种植与无土栽培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叶面肥的质量与产量。多样化的有机络合物能够大幅度提高多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新型的液态复合肥里新增的稀土元素,可以进一步优化叶面肥的质量。根据国内外的大量文献可知:镧、铈等轻稀土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提升农作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果,增加干物质的积累。还具备增强作物对病菌与干旱的抵抗能力,进而实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La3+和Ce3+与L-蛋氨酸和甘氨酸合成了两种三元配合物,并且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Met)(Gly)3Cl3·3H2O;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镧(III)、铈(III)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高于其相应的氯化物,其中镧高出3.5倍,铈高出5倍。(2)以氮、磷、钾、镁、钙、硫、锌等元素和稀土氨基酸配合物为原料,并用EDTA与柠檬酸作为螯合剂,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在温度为40℃下,反应0.5 h,并控制pH值在5.5左右。最终生产出的叶面肥能够满足国家要求,并含有钙、镁、硫中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等。经过分析后得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约为7.0%,中微量元素约为11.0%,稀土元素约为0.6%,氨基酸约为12.4%。(3)研究了生长季节喷施0.01 mg·L-1,0.1 mg·L-1和1 mg·L-11 3个浓度的稀土复合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叶绿素快速荧光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稀土叶面肥对苹果叶片的促进作用和改善果实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0.011 mg·L-1稀土复合叶面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瞬时羧化效率(Pn/Ci),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光合性能指数(PIABS),PSⅡ光化学电子传递效率(PET),同时可以缓解叶片光合午休的影响,此外还能改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指标。以上结果表明,喷施稀土复合叶面肥可以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能量转化效率,并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王凯[4](2017)在《稀土(Er、Eu等)过渡金属(铜、锌)羧酸有机配合物单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凭借其复杂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于催化剂、生物药物(抗生素)、饲料、肥料、磁性材料和荧光材料的合成领域中有很好的表现,所以人们对该类配合物更加的重视。本文合成出了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和稀土过渡金属异核配合物的单晶,它们的结构和性能也得到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分别利用Eu3+离子和Er3+离子与甘氨酸以水溶液合成法合成出了稀土二元配合物Eu2(Gly)6·(H2O)4·(ClO4)6以及Er2(Gly)6(H2O)4·(ClO4)6,对以上两种产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从而得知其晶体结构。并对后者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热重分析,进而得知其热力学性质。利用Er3+离子和吡啶-2,6-二羧酸以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了稀土二元配合物[Er(PDA)2·(H2O)2]·4H2O,对产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从而得知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热重分析进而得知其热力学性质。(2)利用Eu3+离子和谷氨酸以及咪唑以水溶液合成法合成出了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表征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得知其晶体结构。并用绝热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热重分析法对产物进行了全方位的热分析。(3)利用Eu3+离子和Cu2+离子以及吡啶-2,6-二羧酸以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了稀土异核配合物[Eu4(PDA)6Cu(ClO4)2]n·H2O,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利用Er3+离子和Zn2+离子以及甘氨酸以水溶液合成法合成出了稀土异核配合物[ErZn6(μ3-OH)3(μ3-Gly)6](ClO4)4(ClO)2·2H2O,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解析,同时还进行了磁性质、荧光发射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热重分析等不同类型的分析,从而对该产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殷林波,滕文锋[5](2013)在《[Cu(Glu·Arg)]SO4·5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文中认为以Cu(Ⅱ)作为中心离子,谷氨酸(Glu)和精氨酸(Arg)作为配体合成了铜离子混配合物[Cu(Glu·Arg)]SO4·5H2O;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对该混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混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可以使BSA产生内源性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表观猝灭常数为K q=1.2×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K=9.7×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n=0.966。

李晓慧[6](2013)在《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La、Ce、Nd、Dy、Er、Yb六种稀土元素合成了一系列配合物,并采用络合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摩尔电导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已合成的稀土配合物进行了一般性质、抑菌性质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测定。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稀土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性质利用培养基扩散法考察了两类稀土配合物抑菌性质,同时进行了同类配合物之间抑菌性质的比较,结果显示大部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中等的抑菌效果,另外对La/Dy掺杂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结果显示,当La和Dy掺杂比为4:6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第二部分:香兰素缩苏氨酸Schiff碱二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镝/镱香兰素缩苏氨酸Schiff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引起BSA荧光强度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且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ΔG<0,表明结合平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但是Dy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可能是静电引力,Yb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可能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第三部分:稀土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钕/镝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引起BSA荧光强度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且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ΔG<0,表明结合平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Nd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可能是氢键和范德华力,Dy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可能是静电引力。

叶丽娟,李芬,李强国[7](2011)在《稀土邻菲罗啉硫代脯氨酸三元固体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按照文献合成了两种稀土(La,Sm)邻菲罗啉硫代脯氨酸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K下,分别测定了七水氯化镧(六水氯化钐)、邻菲罗啉、硫代脯氨酸及其配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热化学原理求出了298.15K时两个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两种稀土(La,Sm)邻菲罗啉硫代脯氨酸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李伟[8](2010)在《谷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性和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肾上腺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传递物质,它控制着神经系统进行一系列生物反应及神经化学过程。研究氨基酸分子与肾上腺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推动生命科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五种氨基酸对肾上腺素电化学氧化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谷氨酸在不同体系中对肾上腺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辅助于量子化学方法对谷氨酸与肾上腺素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利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在盐酸体系中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五种氨基酸阻碍肾上腺素电子传递的能力顺序为: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它们与肾上腺素结合成超分子化合物的能力依次增强,使得肾上腺素与电极的电子交换更加困难,能更好的抑制肾上腺素的氧化。其次,运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盐酸体系中不同浓度谷氨酸和氯化钠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以及pH=7.4的生理介质KRPB中谷氨酸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以及肾上腺素的氧化反应历程。实验表明:①谷氨酸和氯化钠对肾上腺素的氧化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谷氨酸和氯化钠浓度的增大,抑制肾上腺素氧化的能力增强。②在强酸性溶液中,肾上腺素为单步电子转移过程,只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当pH>1.8时,成为多步反应机理,并在弱酸性溶液中符合ECCECE机理,此时可产生五个峰,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当溶液为中性介质时,只产生四个峰,也有两对氧化还原峰。最后,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DFT-B3LYP方法对谷氨酸与肾上腺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作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它们形成的超分子结构,并且获得了相关的结合能、键长、键角、红外光谱等参数。氢键的形成对肾上腺素的羟基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其苯环上相邻的羟基(-OH)上的H难以脱去,降低了体系的能量,增加了肾上腺素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肾上腺素的氧化,并且结合结构参数和能量,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王彩霞[9](2009)在《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芳香腙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稀土元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二者配位后可能的协同效应,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无水乙醇中,利用2-羧基苯甲醛和2,4-二硝基苯肼缩合反应得到了配体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C14H10N4O6)。在甲醇溶液中,用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与稀土(RE=La、Ce、Pr、Nd、Sm、Eu、Gd、Tb、Dy、Ho、Er、Yb和Y)的硝酸盐反应,合成了1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与稀土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分析确定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4H10N4O6和RE(C14H9N4O6)(C14H8N4O6)·4H2O。在配合物的结构中两个配体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形式参与配位,其=N-H基团中的N,羧基COOH中的羰基O与稀土(III)配位后形成两个较稳定的八元环。部分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通过TG-DTG热分析系统测试了配体C14H10N4O6和配合物RE(C14H9N4O6)(C14H8N4 O6)·4H2O在5、10和15 K·min-1 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了配体和各配合物热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配体和配合物的活化能(E)、线性相关系数(r)均较接近,配合物较配体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热稳定性较高。通过生物活性实验发现配合物Sm(C14H9N4O6)(C14H8N4O6)·4H2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抑菌活性强于配体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配体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无抗菌作用,而配合物Sm(C14H9N4O6) (C14H8N4O6)·4H2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却有92%的抗菌率,说明稀土Sm与配体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配位后,增强了配体的抑菌活性。

陈志民[10](2009)在《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7种芳香羧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4种稀土(La,Pr,Y,Yb)的28种三元配合物。利用EDTA配位滴定和元素分析(C、H、N),初步确定了它们的组成。运用IR、TG-DTG、抑菌活性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配合物中,稀土离子与羧基中的氧原子和1,10-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这些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于RE-N化学键的稳定性较差,所以配体phen的失去温度较低,而芳香羧酸配体的失去温度较高。配合物的热分解最终(?)为对应的稀土氧化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4个配合物[La(o-MBA)3phen]2·H2O(Ⅰ)、[Pr(o-MOBA)3phen·H2O]2·3H2O(Ⅱ)、Pr(m-MOBA)3phen(Ⅲ)和Yb(m-MBA)3phen(Ⅳ)的晶体结构。它们均以双核分子形式存在,配合物Ⅰ~Ⅲ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配合物Ⅳ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这4个配合物中,1,10-邻菲啰啉配体以端基螯合的方式用两个氮原子与一个中心稀土离子配位,而芳香羧酸配体中的羧基与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包括端基单齿、端基螯合双齿、桥联双齿和桥联三齿四种不同的方式。稀土氯化物、芳香羧酸配体、邻菲啰啉和28种稀土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对比实验表明,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均强于相应稀土氯化物,也基本上强于相应羧酸配体。抑菌活性实验数据表明,28种稀土配合物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是Y(p-MBA)3phen·H2O,最弱的是Yb(p-MOBA)3ph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p-MBA)3phen和Yb(o-MBA)3phen,最弱的是Yb(BA)3phen。所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制新型、高效的稀土芳香羧酸抑菌材料和稀土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镧与谷氨酸丙氨酸混配合物的热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镧与谷氨酸丙氨酸混配合物的热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Eu、Tb)辛酰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制备条件
    1.3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1.3.1 铕二元稀土配合物的制备
        1.3.2 铕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制备
    1.4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常用表征方法
        1.4.1 元素分析
        1.4.2 摩尔电导分析
        1.4.3 热化学测量
        1.4.4 红外光谱
        1.4.5 核磁共振
        1.4.6 微观形貌分析
        1.4.7 X射线粉末衍射
        1.4.8 偏光显微镜的观察
        1.4.9 UV-Vis吸收光谱的分析
        1.4.10 荧光发射光谱分析
    1.5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1.5.1 热化学性能的研究
        1.5.2 配合物结构的研究
        1.5.3 农业及养殖业的应用
        1.5.4 医学及生物学的应用
        1.5.5 发光性能的研究
    1.6 本章小结
2 辛酰类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试剂及配体的合成过程
    2.3 测试仪器
    2.4 结果与讨论
        2.4.1 ~1H NMR结果分析
        2.4.2 溶解性分析
        2.4.3 FT-IR分析
        2.4.4 X射线衍射分析
        2.4.5 化合物热性质分析
        2.4.6 表面形貌的分析
        2.4.7 偏光显微镜的观察
    2.5 本章小结
3 稀土(Eu、Tb)辛酰苯丙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试剂及配合物的合成过程
    3.3 测试仪器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T-IR分析
        3.4.2 元素分析
        3.4.3 X射线衍射分析
        3.4.4 吸收光谱分析
        3.4.5 紫外灯照射分析
        3.4.6 发射光谱
    3.5 本章小结
4 全文的总结及展望
    4.1 全文的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备条件
2 制备方法
    2.1 铕二元配合物的制备
    2.2 铕三元配合物的制备
3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常用表征方法[28, 29]
    3.1 元素分析
    3.2 摩尔电导分析
    3.3 热化学测量
    3.4 红外光谱
    3.5 核磁共振
    3.6 微观形貌观分析
    3.7 X射线粉末衍射
4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4.1 发光性能的研究
    4.2 荧光光谱
    4.3 医学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4.4 农业及养殖业的应用
    4.5 配合物结构的研究
    4.6 热化学性能的研究
5 结语

(3)稀土氨基酸类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稀土在农业中的作用
        1.1.1 稀土及其配合物对作物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1.1.2 稀土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1.1.3 稀土对作物逆境胁迫的影响
        1.1.4 稀土对减轻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1.2 氨基酸在农业中的作用
        1.2.1 氨基酸在作物上的应用
        1.2.2 氨基酸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氨基酸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1.3 叶面肥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3.1 叶面肥的特点与吸收机理
        1.3.2 叶面肥的发展趋势
        1.3.3 叶面肥的优点和不足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稀土氨基酸配合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设备
    2.3 配合物的合成
    2.4 配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2.4.1 稀土配合物的元素分析
        2.4.2 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3 稀土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2.4.4 稀土配合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2.4.5 稀土配合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2.4.6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2.5 配合物的表征结果分析
        2.5.1 元素分析
        2.5.2 热重分析
        2.5.3 红外光谱分析
        2.5.4 X射线衍射分析
        2.5.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5.6 荧光光谱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稀土复合叶面肥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稀土复合叶面肥的原料选择
        3.2.1 营养元素的选择
        3.2.2 螯合剂的选择
        3.2.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与仪器
        3.3.2 螯合剂及螯合反应原理
        3.3.3 复合叶面肥的制备
        3.3.4 制备流程
        3.3.5 叶面肥稳定性正交试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叶面肥制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螯合剂的影响
        3.4.3 螯合时间和螯合温度的影响
        3.4.4 溶液pH值的影响
        3.4.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4.6 复合叶面肥的性能检测及分析
        3.4.7 复合叶面肥的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稀土复合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项目测定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
        4.3.3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快速荧光的影响
        4.3.4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的影响
        4.3.5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叶片长势和果实质量的影响
        4.3.6 喷施叶面肥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稀土(Er、Eu等)过渡金属(铜、锌)羧酸有机配合物单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稀土的概述
        1.1.1 稀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稀土的应用
    1.2 稀土配合物
        1.2.1 氨基酸的概述
        1.2.2 杂环化合物的简介
        1.2.3 稀土配合物
    1.3 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稀土二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2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3 稀土异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1.5 总结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2.3.1 稀土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
        2.3.2 稀土吡啶-2,6-二羧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
        2.3.3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2.3.4 稀土异核配合物(吡啶二羧酸)的合成
        2.3.5 稀土异核配合物(氨基酸)的合成
    2.4 表征方法
        2.4.1 元素分析
        2.4.2 红外光谱
        2.4.3 X射线单晶衍射
        2.4.4 绝热量热实验
3 稀土氨基酸二元配合物
    3.1 铕甘氨酸二元配合物性质的研究
        3.1.1 Eu_2(Gly)_6·(H_2O)_4·(ClO_4)_6 的晶体结构
    3.2 铒甘氨酸二元配合物性质的研究
        3.2.1 Er_2(Gly)_6(H_2O)_4·(ClO_4)_6 的晶体结构
        3.2.2 Er_2(Gly)_6(H_2O)_4·(ClO_4)_6 的热力学性质
    3.3 稀土吡啶-2,6-二羧酸二元配合物
        3.3.1 [Er(PDA)_2·(H_2O)_2]·4H_2O的晶体结构
        3.3.2 [Er(PDA)_2·(H_2O)_2]·4H_2O的热力学性质
4 稀土氨基酸和咪唑三元配合物
    4.1 稀土谷氨酸咪唑配合物的表征
        4.1.1 配合物的红外表征
        4.1.2 绝热量热法
        4.1.3 其他热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相变
        4.2.2 摩尔热容,摩尔焓变和熵
        4.2.3 热力学性质
    4.3 小结
5 稀土过渡金属异核配合物
    5.1 稀土异核配合物(吡啶二羧酸)
        5.1.1 [Eu_4(PDA)_6Cu (ClO_4)_2]n·H_2O晶体的结构
    5.2 稀土异核配合物(氨基酸)
        5.2.1 [ErZn_6(μ3-OH)_3(μ3-Gly)_6](ClO_4)_4(ClO)_2·2H_2O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
        5.2.2 [ErZn_6(μ3-OH)_3(μ3-Gly)_6](ClO_4)_4(ClO)_2·2H_2O的磁性质
        5.2.3 [ErZn_6(μ3-OH)_3(μ3-Gly)_6](ClO_4)_4(ClO)_2·2H_2O的荧光性质
        5.2.4 [ErZn_6(μ3-OH)_3(μ3-Gly)_6](ClO_4)_4(ClO)_2·2H_2O的热力学性质
    5.3 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Cu(Glu·Arg)]SO4·5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混配合物的合成
    1.3 混配合物的分析
    1.4 混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混配合物的表征
        2.1.1 混配合物的组成分析
        2.1.2 混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2 混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2.3 混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
    2.4 混配合物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结合稳定常数K的计算
3 结论

(6)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简要概述
    1.2 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稀土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性质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苏氨酸缩香兰素 Schiff 碱配合物的合成及与 BSA 的相互作用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配合物的合成
    3.4 配合物的分析
    3.5 配合物与 BSA 的荧光光谱
    3.6 本章小结
4 钕(镝)-L-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 BSA 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配合物的合成
    4.4 配合物的分析
    4.5 配合物与 BSA 的荧光光谱
    4.6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谷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性和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氨基酸
        1 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2 氨基酸配合物的应用
        3 氨基酸修饰电极方面的研究
    二 肾上腺素
        1 肾上腺素的氧化机理
        2 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检测
        3 肾上腺素在医学方面的最新研究
        4 肾上腺素在其他方面的研究
    三 量化计算
        1 量子化学基本计算方法
        2 结合能的求算
        3 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方法
    四 氢键
        1 氢键的形成条件
        2 氢键的本质和类型
        3 氢健对物质性质的影晌
        4 氢键复合物
    五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一 仪器与试剂
    二 实验测试系统
    三 量化计算软件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一 五种氨基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交流阻抗研究
        1 盐酸体系的交流阻抗图谱特征及等效电路的确定
        2 结论
    二 谷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研究
        1 肾上腺素在不同浓度谷氨酸的盐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2 肾上腺素在不同浓度谷氨酸的盐酸溶液中的交流阻抗研究
        3 肾上腺素在不同pH的B.R.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4 肾上腺素在不同浓度谷氨酸的KRPB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5 结论
    三 氯化钠对肾上腺素及其谷氨酸复合物电子转移性能的影响
        1 氯化钠对肾上腺素及其谷氨酸复合物伏安特性的影响
        2 氯化钠对肾上腺素及其谷氨酸复合物的交流阻抗特性的影响
        3 结论
    四 谷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 气相中谷氨酸分子与质子化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液相中谷氨酸分子与质子化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 结论
第四章 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9)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腙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1.1 腙类化合物的合成
        1.1.2 腙类化合物的应用
    1.2 稀土的生物学效应
    1.3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1.3.1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1.3.2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研究
        1.3.3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研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3.4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研究
        1.3.5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配位化学性质的研究
        1.3.6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
        1.3.7 腙类稀土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3.8 腙类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1.4 本文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选题意义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的合成
        2.1.3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晶体结构的测定
        2.1.4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的热重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物理性质
        2.2.2 元素分析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紫外光谱分析
        2.2.5 晶体结构分析
        2.2.6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的热性质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物理性质
        3.2.2 元素分析和络合滴定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2.4 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
        3.2.5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 本章小结
    3.4 附-各检测图谱
        3.4.1 红外光谱图
        3.4.2 紫外光谱图
        3.4.3 X-射线衍射谱图
4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热化学性质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结果与讨论
        4.2.1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4.2.2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表观活化能
    4.3 本章小结
    4.4 附-TG 曲线
5 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稀土二元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初探
    5.1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实验(营养肉汤稀释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营养肉汤稀释法的基本原理
        5.1.4 营养肉汤稀释法实验
    5.2 动态条件下的抗菌剂活性测定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振荡烧瓶实验原理
        5.2.4 振荡烧瓶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5.3.2 抗菌率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0)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稀土配合物药物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概况
        1.1.2 国内研究概况
    1.2 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机理初探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芳香羧酸镧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和仪器
        2.1.2 镧配合物的合成
        2.1.3 红外光谱的测定
        2.1.4 单晶结构的测试
        2.1.5 热谱的测定
        2.1.6 抑菌活性测试
    2.2 结果和讨论
        2.2.1 镧配合物的组成
        2.2.2 镧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2.2.3 配合物La_2(o-MBA)_6(phen)_2·H_2O的晶体结构
        2.2.4 镧配合物的热分析图谱
        2.2.5 镧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芳香羧酸镨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和仪器
        3.1.2 镨配合物的合成
        3.1.3 红外光谱的测定
        3.1.4 单晶结构的测试
        3.1.5 热谱的测定
        3.1.6 抑菌活性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镨配合物的组成
        3.2.2 镨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3.2.3 镨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3.2.4 镨配合物的热分析图谱
        3.2.5 镨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芳香羧酸钇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和仪器
        4.1.2 钇配合物的合成
        4.1.3 红外光谱的测定
        4.1.4 热谱的测定
        4.1.5 抑菌活性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钇配合物的组成
        4.2.2 钇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4.2.3 钇配合物的热分析图谱
        4.2.4 钇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芳香羧酸镱与1,10-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试剂和仪器
        5.1.2 镱配合物的合成
        5.1.3 红外光谱的测定
        5.1.4 单晶结构的测试
        5.1.5 热谱的测定
        5.1.6 抑菌活性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镱配合物的组成
        5.2.2 镱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5.2.3 配合物Yb(m-MBA)_3phen的晶体结构
        5.2.4 镱配合物的热分析图谱
        5.2.5 镱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稀土氯化物与不同系列配体稀土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比较
    6.1 稀土氯化物和邻菲啰啉的抑菌性能
    6.2 稀土离子与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3 稀土离子与甲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3.1 稀土离子与邻甲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3.2 稀土离子与间甲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3.3 稀土离子与对甲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3.4 稀土离子与甲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小结
    6.4 稀土离子与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4.1 稀土离子与邻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4.2 稀土离子与间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4.3 稀土离子与对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4.4 稀土离子与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小结
    6.5 稀土离子与苯甲酸、甲基苯甲酸和甲氧基苯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性能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镧与谷氨酸丙氨酸混配合物的热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Eu、Tb)辛酰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张晋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张晋康,那仁格日乐,廖明富,张颖. 稀土, 2019(03)
  • [3]稀土氨基酸类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阮方毅.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4]稀土(Er、Eu等)过渡金属(铜、锌)羧酸有机配合物单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王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7(07)
  • [5][Cu(Glu·Arg)]SO4·5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J]. 殷林波,滕文锋. 化学试剂, 2013(10)
  • [6]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李晓慧. 湖北师范学院, 2013(08)
  • [7]稀土邻菲罗啉硫代脯氨酸三元固体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J]. 叶丽娟,李芬,李强国. 湘南学院学报, 2011(05)
  • [8]谷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特性和理论研究[D]. 李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10(12)
  • [9]2-羧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腙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王彩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10]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D]. 陈志民.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镧和谷氨酸丙氨酸混合配合物的热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