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一、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1](2022)在《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林业重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是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重灾区之一,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8个省(市)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面积已达180.92万hm2,病死松树量已达1947万株,且发病面积不断加大。为有效治理这一病害,中国采取病害检测和疫情监测等手段防止疫情传播,辅以综合治理,以保疫区不再扩大。本研究详细综述了松材线虫的发生与危害、致病机制、监测检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减轻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周晓辉,黄长文,彭琼,卢宗荣,宫淑芳,龚仁舟,肖茂林[2](2021)在《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明确花绒寄甲是否适用于恩施地区防治松墨天牛,本文通过研究恩施市花绒寄甲与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点,开展在不同时期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花绒寄甲与松墨天牛生物学特点在恩施市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花绒寄甲不同释放措施的防治效果为:结合其他天敌释放>直接释放卵卡+成虫>直接释放卵卡>直接释放成虫;诱木打孔释放>直接释放,且春季释放的效果好于秋季释放。将管氏肿腿蜂与花绒寄甲卵卡加成虫一同释放,春季对松墨天牛的整体寄生率可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恩施市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邓竣丹,庄文欣,刘玉军,宋丽文,张龙娃[3](2021)在《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及其与花绒寄甲的相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相容性,观察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性状、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并选用Bb3275和Bb202菌株测定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致病力以及对花绒寄甲的毒力;同时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分别用Bb3275和Bb20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先侵染松墨天牛幼虫,再按1∶1比例将花绒寄甲与受侵染的松墨天牛置于同一环境下饲养,观察花绒寄甲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孢子/mL至1×108孢子/mL时,Bb3275菌株和Bb202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经4种浓度Bb3275和Bb202菌株侵染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15 d后,仅在高浓度1×108孢子/mL时表现出轻微致死作用,但花绒寄甲的存活率均高于85.00%;模拟条件下,松墨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80.00%以上,而同环境下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均表现出良好的活力,且侵染率为0。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花绒寄甲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同时应用于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

王延臣[4](2020)在《白僵菌及花绒寄甲对青杨脊虎天牛防治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鞘翅目:天牛科)作为危害我国北方地区杨柳科植物的一种蛀干害虫,从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东北地区严重发生,导致很多杨树风倒、风折,直接损害杨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为了解决至今未发现可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天敌来实现对青杨脊虎天牛种群进行有效控制,只能靠化学防治救急这个科学问题,本文以白僵菌(Beauveria spp.)和天牛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穴甲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 6株白僵菌,研究其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并对其最优培养条件、影响菌株致病力的因素、青杨脊虎天牛对其免疫反应和林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林间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北方冬季气温较低这一气候特点对花绒寄甲在低温胁迫下的存活能力、体内生理变化、体内部分热激蛋白(HSP)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选用了 1株从青杨脊虎天牛成虫尸体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1)和4株从其他昆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以及1株布氏白僵菌菌株,研究了它们对青杨脊虎天牛的致病力。结果表明:Bb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室内浸没法侵染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累计死亡率达到96.96%,校正死亡率达到96.64%,致死中时LT50达到3.28 d。球孢白僵菌菌株CFCC83486与CFCC81428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也表现出了较强的致病力。因此认为,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为防治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最佳菌株。(2)通过5因素3水平培养条件正交试验筛选出了 Bb01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改良马丁培养基,菌落生长和菌株产孢的最适合培养温度为25℃,最适合的培养基pH应为5,添加的碳源、氮源与微量化合物分别为蔗糖、硫酸铵和硫酸铁(添加量与原固定培养基相同)。(3)研究了 6个温度梯度(24℃、25℃、26℃、27℃、28℃、29℃)、5个相对湿度梯度(95%、90%、85%、80%、75%)、4 个紫外线照射时间梯度(10 min、15min、20 min、25 min)、5种培养基所培养的Bb01菌株、三种诱导酶发酵液(几丁质酶发酵液、脂肪酶发酵液和蛋白质酶发酵液)对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95%条件下,Bb01菌株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致死力达到最高。UV照射会影响Bb01菌株的致死力,照射10 min时Bb01菌株仍保留有着较强的致死力,达到73.33%。利用A1培养基所培养的Bb01菌株相较于其余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有着最强的致死力,在10 d时其累计死亡率达到98.33%。几丁质酶发酵液、脂肪酶发酵液和蛋白质酶发酵液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的致死力均有增效作用。添加三种发酵液处理组的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在侵染第10 d的累积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加入了脂肪酶发酵液的测试组的LT50最短,为2.36 d。认为几丁质酶发酵液、脂肪酶发酵液和蛋白质酶发酵液作为球孢白僵菌增效剂具有潜在应用价值。(4)研究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与成虫被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侵染后的13个时间点的总血细胞浓度与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与成虫的总血细胞浓度与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虫与成虫的血细胞浓度分别在侵染后36 h与48 h达到最高浓度,为3.53×107个/mL与3.63×107个/mL。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与成虫的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侵染后28 h与40 h达到最高,为5.1 U与4.4 U。认为青杨脊虎大牛幼虫与成虫被球孢臼僵菌Bb01菌株侵染后产生免疫反应。(5)利用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菌株Bb01、CFCC83486、CFCC81428、加入了三种诱导酶发酵液(脂肪酶、几丁质酶、蛋白质酶)的Bb01菌株以及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虫卵于林间防治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与花绒寄甲虫卵的防效最好,效果分别达到74.97%与79.87%。因此建议林间首选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与花绒寄甲虫卵防治该害虫。三种诱导酶发酵液对Bb01菌株在林间的致病力均产生增效作用。其中诱导脂肪酶发酵液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3.33%。因此进一步证实了几丁质酶发酵液、脂肪酶发酵液和蛋白质酶发酵液可作为球孢白僵菌Bb01的增效剂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6)对花绒寄甲成虫进行低温诱导并通过设置5个温度梯度(0℃、-5℃、-10℃、-15℃、-20℃)对花绒寄甲成虫低温的存活能力进行研究。同时设置6个温度梯度(5℃、0℃、-5℃、-10℃、-15℃、-20℃)对花绒寄甲成虫体内生理变化研究发现:经低温诱导后的花绒寄甲成虫的过冷却点要低于室温培养保存的花绒寄甲成虫,其过冷却点分别为-25.1℃和-16.9℃。在试验设置的温度梯度中,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花绒寄甲成虫的存活能力也随之变弱,温度为-20℃时各观察时间点的存活率均为最低,但是经过低温诱导的花绒寄甲的成虫的存活率高于室温培养的花绒寄甲的存活率。表明低温诱导可以提升花绒寄甲的耐寒能力。当花绒寄甲受到低温胁迫时其成虫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表现出增强的趋势;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呈现出先减弱随后增强的趋势。花绒寄甲成虫脂肪含量与体内水分含量都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说明在受到低温胁迫时,花绒寄甲体内启动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机制来维持新陈代谢。(7)对花绒寄甲体内的Beta-actin基因和热激蛋白HSP90、HSP70基因采用RACE技术进行了克隆并得到了 HSP90、HSP70、Beta-actin基因全长和HSP60保守序列。同时对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内HSP90、HSP70、HSP60和sHSP20.99的表达量进行了 qRT-PCR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下HSP90、HSP70、HSP60均呈现出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HSP20.99则呈现出随着温度的降低其表达量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受到低温胁迫时,花绒寄甲通过调节体内热激蛋白的表达量来维持体内蛋白质的正常结构,防止其发生变性,从而帮助维持体内的正常新陈代谢与生长。

郭涵,刘柱东,孙江华[5](2020)在《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生防菌。本研究探讨了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旨在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分别用0.5%吐温-80(CK)以及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松墨天牛4龄幼虫,统计接种后15 d内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同时用最佳浓度(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体型大小分别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松墨天牛幼虫,测定接种后20 d内幼虫的死亡率和染菌率。【结果】接种1×105~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起初活动自如,后在头部出现烧灼状伤并且体色逐渐变红,最后周身长满菌丝。不同浓度下,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升高,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校正染菌率增加。接种1×106~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15 d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100%,1×107, 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下,松墨天牛达到100%校正死亡率所需时间最少。接种0 (CK), 1×105, 1×106, 1×107, 1×108和1×109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校正染菌率在第15天分别为0, 20.00%, 86.67%, 90.00%, 96.67%和100.00%,表现为白僵菌孢子浓度越高,染菌率越高。1×109孢子/mL的接种浓度下,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天牛幼虫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表现在第20天时,体型大小为100~150, 200~220, 300~320, 400~420, 500~520和600~650 mg/头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6.67%, 76.67%, 66.67%, 93.33%, 100.00%和100.00%,染菌率分别为60.00%, 63.33%, 60.00%, 86.67%, 96.67%和100.00%。【结论】球孢白僵菌悬浮液浓度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死亡和侵染有显着影响,表现为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松墨天牛幼虫个体越大,死亡率和染菌率越高。研究结果对开展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具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肖莎莎[6](2020)在《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文中认为油橄榄作为特色经济林树种,是生产医疗、保健、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油橄榄的种植年限增长,蛀干害虫增多,对油橄榄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蛀干害虫危害过的油橄榄树,树势衰弱,枯梢、枯枝增多,油橄榄产量大幅下降,给企业和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条件、种类及发生规律着手,根据不同虫态,利用天敌昆虫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主要结果如下:(1)油橄榄蛀干害虫危害程度与其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在年日照时数超过1900h、年降水小于900mm、相对湿度小于70%、周围植被单一的地区(云南永仁、甘肃陇南)危害程度较轻;在年日照时数小于1500h、年降水在9001100mm范围、相对湿度在70%左右、周围植被丰富的地区(四川游仙、金堂)危害较重。在危害程度较重的区域,精耕细作的种植园受害情况比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种植园受害情况轻20%。(2)绵阳地区油橄榄蛀干害虫主要由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等4种鞘翅目昆虫组成,其中大粒横沟象约占60%,是蛀干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大粒横沟象体型是4种蛀干害虫中最小的,且生活史较短,在绵阳地区1年完成2代;其他3种天牛科蛀干害虫体型较大,云斑天牛体型最大,生活史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油橄榄鞘翅目蛀干害虫(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幼虫1年有2次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蛀干害虫成虫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8月中旬,整体呈世代重叠的现象。(3)管氏肿腿蜂可使大粒横沟象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280%,天牛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160%。花绒寄甲成虫对大粒横沟象和天牛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分别减少72%和79%。花绒寄甲卵对大粒横沟象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45%,对天牛类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57%。短期内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卵的防治效果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措施中效果最差。管氏肿腿蜂在绵阳地区的繁殖力较弱,在长效防治上的效果不如花绒寄甲的效果好;在秋季试验中,花绒寄甲的整体长效防治效果优于管氏肿腿蜂。(4)在蛀干害虫成虫期,利用3种农药在田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胶囊400倍液水悬剂效果最好,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5.29%;40%噻虫啉微胶囊800倍液悬浮剂效果次之,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4.94%;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88.58%。利用乳油制剂涂干法对蛀干害虫成虫进行防治时,与柴油混合后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其中40%氧化乐果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1.45%,水胺硫磷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后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3.99%。化学药剂对油橄榄大粒横沟象成虫防治效果更好,对天牛类成虫个体较大的蛀干害虫防治效果较差。

李叶晨[7](2020)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松材线虫病在我国主要借助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已成为遏制该病传播蔓延的关键环节。物种栖境景观格局的改变及破碎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生存的主要原因,同时害虫种群的暴发及其遗传结构也与栖境景观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害虫与景观格局相结合研究有助于开发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尽管已有研究描述了景观格局与墨天牛属昆虫的关系,但多集中于气候、海拔等环境因子,尚无关于异质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遗传多样性的全面研究,特别是精细化分的林分景观及城市、农田、道路等非寄主景观与其的关系,而该研究内容对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与景观遗传学相结合,探讨了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并应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模型构建,研究了不同景观尺度及不同景观类型与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期为深入解析松材线虫病的成灾机理和利用景观格局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等奠定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为探究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及不同发生期的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有显着影响,且为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则与其呈显着负相关。此外,林地、道路、城市、农田与水域斑块密度等景观指数对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具有重要影响。2.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了明确景观格局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不同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景观尺度下的松墨天牛种群结构存在差异,其中顺昌和霞浦两个研究区间的种群在系统进化树、PCA、ADMIXTURE分析上均被明显分开,属于不同种群,说明在县域这种较大的景观尺度下(>250 km),松墨天牛种群间进行自然的传播扩散与基因交流存在显着障碍。然而,在较小的景观尺度范围内(<10km),两个研究区各自内部松墨天牛种群间的分化较弱,但有一定影响,其中顺昌县内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208-0.2383,等位基因丰富度(A)为0.7613-0.7752,霞浦县内的期望杂合度为0.2015-0.2127,等位基因丰富度为0.7754-0.7674。3.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影响及不同景观尺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发现景观格局与两者均有关,若能进一步探明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利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应用最小成本路径、LCTA、MLPE、db-RDA等模型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发现在小尺度范围内(<10 km),地理距离与松墨天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未达显着水平,而最小成本路径的景观距离对其遗传距离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寄主林分景观(马尾松、湿地松、含有寄主的混交林)是对该物种扩散有促进作用的生境,且与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而非寄主林分(杉木林)却与其基因流呈负相关。不同的人为景观产生了不同作用,其中道路景观与其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均呈相关,证明木材运输等人为介导的行为对松墨天牛扩散有促进作用,但农田、城市则表现出负面影响。

陈晓钦[8](2020)在《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森林关系国家木材和生态安全,是林业的基础和核心。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不仅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影响,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石狮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及分布情况,并利用Max Ent模型对影响石狮市森林的主要病虫害——台湾相思锈病(Poliotelium hyalospora(Saw.)Mains)、禾沫蝉(Poophilus costalis Walker)、茶袋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区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石狮市共有87种病虫害,其中森林病害31种,以真菌病害为主,所占的比例为87.08%;森林害虫56种,以半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为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62%和35.72%。(2)石狮市受病虫害为害较为严重的树种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秋茄(Kandelia candel(Linn.)Druce)等,其中病虫害种类最多的是龙眼和马尾松,分别有12种、10种病虫害类型。夏季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最多,有21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在各乡镇中,灵秀镇的病虫害种类最多,共计52种。(3)基于气候、温度和海拔等17个环境因子,采用Max Ent模型预测石狮市发生频率较高的台湾相思锈病、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的病虫害空间分布,结果表明4种病虫害的潜在高适生区集中在蚶江镇、祥芝镇、鸿山镇和永宁镇;且茶袋蛾的高适生区面积较广,台湾相思锈病次之。(4)海拔因子对台湾相思锈病的影响最大,夏季温度和降水是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潜在适生分布区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建议在春夏季对台湾相思锈病、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采取相应的预警和防治措施。

李子坤[9](2020)在《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适应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我国重大林木害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 ernatus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能够寄生3龄以上的幼虫、蛹和刚羽化的成虫,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人工繁育获得大量种群,是实现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花绒寄甲多采用替代寄主进行人工大量繁育,而其种群经连续多代繁育后是否会影响对自然寄主松墨天牛的寄生适应性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测定连续3代花绒寄甲的寄生能力变化、搜寻寄主能力变化和寄主被寄生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阐释了花绒寄甲经人工繁育后对自然寄主松墨天牛的适应性变化。本研究结果为明确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种群的复壮周期提供理论依据,对优化花绒寄甲的科学繁育及释放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结果如下:人工繁育多代的花绒寄甲寄生松墨天牛后寄生能力和生长发育测定表明,寄生能力随世代数增加而降低,与接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世代数增加会降低松褐天牛的死亡率,增加花绒寄甲的接种数量可以显着降低因世代数增加造成松褐天牛的死亡率。世代数增加显着降低了花绒寄甲寄生率,增加接种密度,亲代寄生率显着增加,子代寄生率波动上升。世代数增加花绒寄甲幼虫存活率显着降低,增加接种密度,变化趋势与寄生率相似,世代数增加,幼虫期和茧期呈增加趋势;增加接种密度,各世代的发育历期显着降低。世代数增加,结茧率显着降低;增加接种密度各世代结茧率显着降低。世代数增加,花绒寄甲羽化率不受影响,但雌性比例会显着下降。人工繁育多代的花绒寄甲寄生松墨天牛后寄主血淋巴的生理生化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的花绒寄甲寄生均使寄主血淋巴内海藻糖及总糖含量升高。随时间变化子1代和子2代成功寄生后寄主曾表现出较低的海藻糖含量,亲代成功寄生后寄主血淋巴内海藻糖及总糖含量随时间变化则更稳定。亲代成功寄生后寄主血淋巴内还原糖起初低于未寄生,逐渐升高直至超过未寄生,随时间变化子1代和子2代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最终低于未寄生。亲代成功寄生后对松墨天牛血淋巴内酚氧化酶比活力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大于子1代和子2代。亲代对寄主营养代谢和免疫酶的调控更稳定。“Y”型嗅觉仪测定表明,经多代使用替代寄主进行人工繁育,接种自然寄主羽化的成虫面对自然寄主和替代寄主,子1代开始表现出对替代寄主的偏好性,且随世代数的增加逐渐增强,与亲代相比子2代的选择能力开始出现显着差异,但这种偏好性并未在替代寄主和空气的选择中出现,自然寄主和空气的选择中也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随世代数增加,人工繁育种群对自然寄主在寄生能力、寄主生理生化调控能力、寄主搜寻能力的适应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适应性的降低程度会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逐渐加重。因此需通过种群驯化和及时复壮等措施,以保证花绒寄甲林间释放后种群稳定性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效率。

李叶晨,黄晨燕,夏哲然,周建双,李婧姝,孙云珠,徐云,吴松青,张飞萍[10](2019)在《中华甲虫蒲螨对松墨天牛的生防潜力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 Zhang and He)在多种蛀干害虫中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利用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进行防治的研究目前较少。为揭示中华甲虫蒲螨对松墨天牛的寄生效果,初步探究其生防潜力,比较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与致死力,及不同温度对中华甲虫蒲螨发育及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甲虫蒲螨对1龄、2龄、3龄、4龄幼虫均有致死力,致死力强弱为2龄>3龄>4龄>1龄;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体上的中华甲虫蒲螨寄生数量差异显着(p<0.05),其中2龄幼虫体上寄生的数量最高,达(5.800±1.448)头;2龄、3龄、4龄幼虫体上寄生的蒲螨可产生膨腹体完成世代发育,且3龄虫体上的膨腹体发育最好;蒲螨膨腹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区间为24℃28℃,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区域膨腹体会发育不良或难以发育。综上,中华甲虫蒲螨对松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助于日后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

二、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致病机制
    1.1 松材线虫的发生及危害
    1.2 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
2 检测技术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增加防疫力度
    3.2 完善检测手段
    3.3 规范采伐管理
    3.4 生物防治技术
    3.5 化学防治
    3.6 物理防治
4 问题与展望

(2)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1.1 供试虫源
        1.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2 研究方法
        1.2.1 花绒寄甲及松墨天牛生物学习性观察
        1.2.2 花绒寄甲在林间不同释放方式和释放量
        1.2.3 对松墨天牛寄生率调查与统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绒寄甲与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点
    2.2 林间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实验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及其与花绒寄甲的相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球孢白僵菌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
        1.2.2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致病力测定
        1.2.3 球孢白僵菌对花绒寄甲的致病力测定
        1.2.4 球孢白僵菌对寄生天敌花绒寄甲的间接影响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2.2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致病力测定
        2.2.1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侵染过程
        2.2.2 不同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情况
    2.3 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对花绒寄甲的致病力分析
    2.4 球孢白僵菌对寄生天敌花绒寄甲的间接影响
3 讨论

(4)白僵菌及花绒寄甲对青杨脊虎天牛防治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青杨脊虎天牛的分布
        1.1.2 青杨脊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1.1.3 青杨脊虎天牛寄主范围与危害性
        1.1.4 青杨脊虎天牛防治方法
        1.1.5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1.6 天敌昆虫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青杨脊虎天牛高致病力菌株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1.4 6个白僵菌菌株对青杨脊虎天牛的生物测定
        2.1.5 高致病力菌株致死中浓度(LC_(50))的确定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6个白僵菌菌株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2.2.2 6个白僵菌菌株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LT_(50))
        2.2.3 不同浓度下高致病力菌株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致病力与致死中浓度(LC_(50))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球孢白僵菌Bb01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试验材料
        3.1.1 球孢白僵菌菌株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培养基质对菌落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
        3.3.2 不同培养条件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
        3.3.4 优化前与优化后5种培养基菌落直径与产孢量的比较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环境因素与诱导酶发酵液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球孢白僵菌Bb01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4.1.3 诱导酶发酵液的制备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环境温度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2.2 环境相对湿度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2.3 紫外线(UV)照射时间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2.4 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2.5 诱导酶发酵液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致死力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与成虫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侵染的免疫反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成虫血淋巴细胞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反应
        5.1.2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成虫酚氧化酶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反应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侵染过程中总血细胞浓度变化
        5.2.2 青杨脊虎天牛成虫侵染过程中总血细胞浓度变化
        5.2.3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侵染过程中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5.2.4 青杨脊虎天牛成虫侵染过程中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及花绒寄甲的林间防治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供试样地
        6.1.3 试验方法
        6.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高致病力白僵菌对青杨脊虎天牛林间防治效果测定
        6.2.2 花绒寄甲成虫对青杨脊虎天牛成虫林间防治效果测定
        6.2.3 花绒寄甲虫卵对青杨脊虎天牛成虫林间防治效果测定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花绒寄甲在低温下的存活能力与生理变化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花绒寄甲过冷却点的测定
        7.2.2 花绒寄甲低温存活能力测定
        7.2.3 低温胁迫下花绒寄甲成虫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测定
        7.2.4 低温胁迫下花绒寄甲成虫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7.2.5 低温胁迫下花绒寄甲成虫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7.2.6 花绒寄甲成虫低温胁迫后含水量的变化
        7.2.7 花绒寄甲成虫低温胁迫后体内总脂肪含量的变化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花绒寄甲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冷胁迫后的表达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花绒寄甲
        8.1.2 花绒寄甲mRNA的提取
        8.1.3 花绒寄甲mRNA的电泳检测
        8.1.4 mRNA浓度和纯度检测
        8.1.5 花绒寄甲HSP90、HSP70、HSP60与Beta-acting基因的克隆
        8.1.6 基因全长的克隆
        8.1.7 冷胁迫下HSP90、HSP70、HSP60、sHSP20.99的表达
        8.1.8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花绒寄甲mRNA的提取
        8.2.2 花绒寄甲HSP90基因的克隆
        8.2.3 花绒寄甲HSP70基因的克隆
        8.2.4 花绒寄甲Beta-actin基因的克隆
        8.2.5 花绒寄甲HSP60基因的克隆
        8.2.6 花绒寄甲低温胁迫后体内HSP90的表达
        8.2.7 花绒寄甲低温胁迫后体内HSP70的表达
        8.2.8 花绒寄甲低温胁迫后体内HSP60的表达
        8.2.9 花绒寄甲低温胁迫后体内sHSP20.99的表达
    8.3 讨论
    8.4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和真菌
    1.2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试验
        1.2.1 孢悬液浓度对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2.2 宿主体型大小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接种球孢白僵菌后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染菌发病过程
    2.2 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致病力
        2.2.1 孢悬液浓度对幼虫死亡率的影响:
        2.2.2 孢悬液浓度对幼虫染菌率的影响:
    2.3 松墨天牛幼虫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孢悬液致病力的影响
        2.3.1 体型大小对幼虫死亡率的影响:
        2.3.2 体型大小对幼虫染菌率的影响:
3 讨论

(6)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橄榄简介
    1.2 国内外油橄榄种植情况
    1.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1.4 蛀干害虫对油橄榄的影响
    1.5 蛀干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
        1.5.1 物理防治
        1.5.2 化学防治
        1.5.3 生物防治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
        2.2.1 主要用具
        2.2.2 主要试验树
        2.2.3 主要天敌昆虫(卵)
        2.2.4 主要药剂
    2.3 方法
        2.3.1 蛀干害虫情况调查
        2.3.2 蛀干害虫幼虫防治
        2.3.3 蛀干害虫成虫防治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幼虫防治效果计算
        2.4.2 成虫防治效果计算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气候条件种植基地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3.1.1 气候因子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3.1.2 周围植被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3.2 四川游仙油橄榄种植园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3.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3.4 油橄榄蛀干害虫生活世代及形态
    3.5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3.5.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3.5.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3.5.3 天敌昆虫对不同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
    3.6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3.6.1 三种农药喷洒不同浓度对成虫防治效果
        3.6.2 两种涂干乳油对成虫防治效果
4 小结与讨论
    4.1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4.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4.2.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4.2.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4.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5.1.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的防治
        5.1.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的防治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松材线虫病与松墨天牛
        1.1.1 分布与危害
        1.1.2 松材线虫病及松墨天牛的防治
    1.2 景观生态学及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2.1 景观生态学
        1.2.2 景观生态学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3 景观遗传学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3.1 景观遗传学
        1.3.2 景观遗传学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松墨天牛种群密度调查
        2.2.2 松墨天牛不同发生期划分及赋值
        2.2.3 景观类型划分
        2.2.4 景观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动态
        2.3.2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
        2.3.3 不同研究区的景观格局
        2.3.4 斑块类型水平相关性分析
        2.3.5 景观水平相关性分析
        2.3.6 景观格局与松墨天牛各发生期的相关性
    2.4 讨论
3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采集
        3.1.2 DNA提取与全基因组重测序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和注释
        3.2.2 县域小尺度内种群遗传多样性
        3.2.3 不同景观尺度下种群遗传结构
    3.3 讨论
4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与样本采集
        4.1.2 景观类型划分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4.2.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3 讨论
5 全文小结和展望
    5.1 全文小结
        5.1.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5.1.2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5.1.3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顺昌与霞浦间大尺度的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B 顺昌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C 霞浦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D 小尺度内种群ADMIXTURE分析(K=3-7)
    附录 E Mantel test相关性分析
    附录 F 全文简略词对照表
致谢

(8)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病虫害种类
        1.2.2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研究
        1.2.3 病虫害发生预测研究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调查分析森林病虫害的现况
        2.2.2 确定主要病虫害的潜在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2.2.3 提出病虫害防治对策及应对方案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3.1 调查前期工作
        3.1.1 资料收集
        3.1.2 调查工具
    3.2 调查范围
    3.3 调查方法
        3.3.1 病害调查方法
        3.3.2 害虫调查方法
        3.3.3 空间预测数据收集
    3.4 病虫害分布预测模型
        3.4.1 Max Ent模型预测
        3.4.2 模型精度评估
        3.4.3 影响因素的确定
4 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
    4.1 森林病害发生情况
        4.1.1 病害种类
        4.1.2 病害类别
        4.1.3 常见病害
    4.2 森林害虫发生情况
        4.2.1 害虫种类
        4.2.2 害虫类别
        4.2.3 常见害虫
    4.3 病虫害发生分布的因素分析
        4.3.1 病虫害种类与树种的关系
        4.3.2 病虫害与季节的关系
        4.3.3 病虫害的分布区域
    4.4 小结
5 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预测
    5.1 病虫害发生预测的基础数据
        5.1.1 生态环境数据提取
        5.1.2 模型的分析与验证
    5.2 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预测分析
        5.2.1 主要病虫害潜在分布的确定
        5.2.2 主要病虫害潜在适生区域的确定
        5.2.3 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5.3 主要病虫害发生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5.4 小结
6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6.1 病虫害防治决策
        6.1.1 强化政府职能
        6.1.2 加强检疫执法
    6.2 病虫害防治方法
        6.2.1 重点区域防控
        6.2.2 强化营林技术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适应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花绒寄甲的生物学特性
    1.2 花绒寄甲生物防治的应用历程
    1.3 花绒寄甲的人工繁育
        1.3.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发展历程
        1.3.2 花绒寄甲的人工饲料
        1.3.3 花绒寄甲的替代寄主
    1.4 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适应性研究
        1.4.1 寄主适应性
        1.4.2 寄主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1.4.3 寄主生理生化与适应性的关系
        1.4.4 花绒寄甲的寄主适应性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试验样品
    2.2 试验仪器
        2.2.1 昆虫饲养及样本处理
        2.2.2 酶标仪
        2.2.3 “Y”型嗅觉仪
    2.3 试验方法与设计
        2.3.1 花绒寄甲的继代繁育
        2.3.2 测定各代花绒寄甲寄生能力及后代生长发育情况
        2.3.3 测定各代花绒寄甲寄生后寄主血淋巴营养代谢及免疫酶活性
        2.3.4 各代花绒寄甲成虫搜寻能力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世代的花绒寄甲寄生效率和生长发育变化
        3.1.1 松墨天牛死亡率对比分析
        3.1.2 花绒寄甲寄生率对比分析
        3.1.3 花绒寄甲幼虫存活率对比分析
        3.1.4 花绒寄甲幼虫期及茧期对比分析
        3.1.5 花绒寄甲结茧率对比分析
        3.1.6 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及雌雄性比对比分析
    3.2 多代花绒寄甲寄生松墨天牛幼虫后寄主营养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3.2.1 海藻糖
        3.2.2 总糖
        3.2.3 还原糖
        3.2.4 酚氧化酶比活力
    3.3 多代花绒寄甲寄生松墨天牛幼虫后成虫搜寻能力的变化
        3.3.1 单向选择试验
        3.3.2 双向选择试验
4 讨论
    4.1 花绒寄甲多代繁育对寄生能力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4.1.1 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能力
        4.1.2 花绒寄甲寄生后的生长发育
    4.2 花绒寄甲多代繁育对松墨天牛幼虫营养代谢及免疫酶的影响
        4.2.1 海藻糖
        4.2.2 总糖
        4.2.3 还原糖
        4.2.4 酚氧化酶
    4.3 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搜寻能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中华甲虫蒲螨对松墨天牛的生防潜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龄期天牛幼虫的致死力
    1.2 中华甲虫蒲螨在不同寄主上的发育情况
    1.3 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对中华甲虫蒲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不同温度对中华甲虫蒲螨发育及寄生效果的影响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虫源及其寄主
    3.2 方法
        3.2.1 中华甲虫浦螨对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的致死力
        3.2.2 中华甲虫蒲螨在不同寄主上发育情况
        3.2.3 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对中华甲虫蒲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2.4 不同温度对中华甲虫蒲螨发育及寄生效果的影响

四、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研究[J]. 周晓辉,黄长文,彭琼,卢宗荣,宫淑芳,龚仁舟,肖茂林. 湖北植保, 2021(04)
  • [3]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及其与花绒寄甲的相容性[J]. 邓竣丹,庄文欣,刘玉军,宋丽文,张龙娃. 植物保护学报, 2021(03)
  • [4]白僵菌及花绒寄甲对青杨脊虎天牛防治基础研究[D]. 王延臣.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孢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J]. 郭涵,刘柱东,孙江华. 昆虫学报, 2020(07)
  • [6]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D]. 肖莎莎.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7]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 李叶晨.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D]. 陈晓钦.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9]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适应性的研究[D]. 李子坤.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10]中华甲虫蒲螨对松墨天牛的生防潜力初探[J]. 李叶晨,黄晨燕,夏哲然,周建双,李婧姝,孙云珠,徐云,吴松青,张飞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6)

标签:;  ;  ;  ;  ;  

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