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作文4.儿歌中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续3)

儿歌作文4.儿歌中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续3)

一、儿童歌曲作法 四、儿童歌曲中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续三)(论文文献综述)

侯燕楠[1](2020)在《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音乐教育旨在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提高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发展音乐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家的突出贡献。缪天瑞作为我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翻译家,一生都致力于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如译着、着述、律学及音乐编辑等多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缪天瑞的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其具体的教学实践与音乐编辑等过程中。本文将以缪天瑞“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教育服务社会”与“发展中国‘新音乐’”等普通音乐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重点分析缪天瑞的普通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如何相辅相成,对我国当下音乐教育面临的功利化、重技轻艺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缺失等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体现出其思想的实用性及进步性。本文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阐述缪天瑞早期接受的音乐教育背景,分别从缪天瑞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原生家庭影响及师友传承三个方面,探究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从缪天瑞从事教学管理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从缪天瑞在一线教学经历与专业院校从事教学管理两方面出发,探究缪天瑞在普通一线教学过程中接触的普通音乐教育的现实状况,为缪天瑞后期的教材编写方面提供了教学素材。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从微观的角度具体分析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将从缪天瑞从事的期刊编辑工作方面进行分析,笔者选取其中与普通音乐教育思想联系最为紧密的《音乐教育》与《乐风》两本期刊,通过对两本期刊的分析以探究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期刊中的综合体现,以及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在《乐风》中的继承发展。第五、第六部分的内容将从缪天瑞编写的与普通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与《儿童节奏乐队》两本教材,通过对两本教材内容的分析以探究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在《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中的对标深化,以及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在《儿童节奏乐队》中的聚焦实践。

胡东冶[2](2019)在《诗学视角下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研究》文中指出艺术歌曲又被称为“诗之歌”,从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角度来讲,诗词与艺术歌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诗词与诗学理论从来都是艺术歌曲研究与分析的根本出发点。追本溯源,艺术歌曲从问世之初便与诗词相伴相生。无论是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还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诗性都是艺术歌曲的核心审美精神之所在;诗词与诗学理论都是艺术歌曲创作、研究与实践的最核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但当前,这却往往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甚至遗忘。从歌者的角度而言,要想使我们的艺术歌曲演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与境界,就必须要重新找回这个正确的起点和方向。“诗乐相容”不应只是一个仅仅停留在标题上的口号或噱头,而应该是一个清晰的理念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艺术歌曲“由诗入乐”的本质属性与审美特征,从中国传统诗学的角度出发,力图为现当代中国艺术歌曲构建一套具有相当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的歌曲分析处理的理论方法体系。文章主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中国歌曲概述。本章核心论点在于厘清艺术歌曲的概念,阐明中国艺术歌曲的本质属性与审美特征。艺术歌曲从诞生之始便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诗词与诗学对于艺术歌曲的关键性价值与意义二百余年来从未改变。诗词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诗性是艺术歌曲核心审美精神;诗学是艺术歌曲研究与实践的根本理论方法,中国艺术歌曲更是如此。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具有如此丰富的诗词作品、有如此悠久的诗学传统、有如此完整的美学体系,这些都为我们构建更科学、系统的中国艺术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之理论方法体系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和可行性保障。第二章为中国诗学的理论架构及其音乐性分析。中国诗学是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这一章论述的主要目的在于厘清我国诗学的体系与架构,阐明其中与歌曲最为相关的理论方法。我国诗学主要包括诗歌本体论、诗歌认识论、诗歌技法论、诗歌艺术史论四个部分,其中诗歌本体论中的诗歌意象论、诗歌意境论;诗歌艺术史论中的诗歌分类学;诗歌技法论中的诗词格律学,是与音乐直接相关的诗学理论方法,在此后的艺术歌曲分析处理理论方法构建中也主要围绕这几项诗学理论展开。第三章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分类与调式调性特征。本章核心论点为,将诗学分类学与调式调性理论相结合,为我国艺术歌曲划分出更加科学、合理、清晰的类型,探寻各类型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特征。第四章为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意象类型与曲式结构分析。本章核心论点为,运用诗词意象论,从中国诗词意象解构的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特征与类型风格进行分析及演唱释义。并阐明这样一个观点:我国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不是冰冷的曲学公式,也不仅仅是诗词的文体架构,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和视角,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艺术歌曲曲式的内涵与真谛,才能真正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控歌曲。第五章为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意境美与演唱审美取向。本章的核心论点为,从中国传统诗学意境论的角度,对探寻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审美取向,主要从“有我与无我”、“隔与不隔”、“写境与造境”三个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审美本质与审美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通过实例分析,将原本抽象的意境与审美概念与具体的演唱处理相对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六章为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格律与节奏旋律关系解读及演唱释义。本章核心论点为,从诗词格律学的角度,探寻中国艺术歌曲节奏与旋律分析的理论与演唱处理方法。最终进一步阐明:无论是古体诗艺术歌曲、近体诗艺术歌曲、词类艺术歌曲还是现代诗艺术歌曲,对其音乐节奏特征的分析都不能停留在音符的层面,而要从诗词的格律、声调的节奏性、旋律性、“阴阳性”上对其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这样才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更加准确、透彻、深刻的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与艺术风格,才能更加完美的诠释和表现作品的风貌,这样的演唱才能不流于表面,才能真正表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特有的民族风格、神韵、气质、个性及魅力。结论部分除了对全篇核心观点理论进行总结以外,同时还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中国艺术歌曲分析与处理之理论体系的构建,意不在树立一种不容置疑、必须完全遵从的规矩,只是要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一个可供参考或借鉴的理论方法,这也是本人治学之核心理念。最后希望,本人的理论观点和治学理念,都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则与有荣焉。

李娜[3](2019)在《麦新儿童歌曲研究》文中提出麦新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优秀的音乐家之一,也是儿童歌曲创作大军中的一员。他在歌曲创作、音乐理论、群众歌咏运动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贡献。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思想,语言简洁生动,贴切生活,善于展现儿童日常生活,表现社会现实境况。其对爱国主题的彰显及对音乐民族化的探索,都显露出麦新独特的创作风格及特色。因此有必要系统地考察和研究其儿童歌曲创作并总结创作特色及有益经验,这既对当下儿童歌曲的创作具有积极的参照作用,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麦新及其儿童歌曲的认识。本文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章简述麦新其人其事。首先从麦新的家庭环境、学校生活、音乐学习之路及从事党政工作的革命之路对麦新的生平经历进行梳理,了解麦新是一位具有崇高的革命、爱国思想的战士,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领导者,更是一位充满童心、爱心的儿童音乐家。其次,从麦新的歌曲创作、社会音乐活动及音乐理论对其主要事迹进行考察,了解麦新不仅仅创作歌曲作品,还积极地从事群众歌咏运动的策划、组织、推广,编辑和发表音乐刊物,奔赴前线进行党领导的群众工作。第二章探讨麦新儿童歌曲的创作特色。通过词、曲两方面,对麦新的13首儿童歌曲进行音乐学分析,总结其创作特色。第三章简要论述对麦新儿童歌曲的几点认识。麦新的儿童歌曲创作展现战时儿童的精神面貌,富有强烈的爱国感召力,不仅在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样有力量的儿童歌曲,在当代社会中依然需要具有传承爱国精神的歌曲,增加儿童责任感。其创作有益经验同样给现代社会的儿童歌曲创作带来一定启示。麦新对儿童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关注,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放牧儿童、流浪儿童悲惨的命运和内心对敌人的愤恨之情,展现出保育院孩子们天真浪漫、备受呵护的温馨生活,传递出解放区小战士的勇敢、无畏的爱国之情。麦新笔下极力地展现战时儿童的真实生活,对儿童歌曲的诠释更多地体现在历史的真实性,爱国主题的延续性,以及创作中对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故在中国儿童歌曲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对于现当代社会音乐工作者来说,我们更需要秉承的是其爱国思想在儿童群体中的宣扬与深化,关注儿童这一群体,为儿童创作更多具有童真童趣的优秀作品。

冯琳翔[4](2019)在《运用幼儿歌曲培养大班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思维的手段,是人类生活中要掌握的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对于幼儿来说,3-6岁是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能力启蒙进步最关键的时期。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音乐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各种复杂感情的有利手段,也是伴随人们成长的精神食粮。并且这个时期幼儿的听觉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幼儿歌曲具有简明易懂、生动活泼、对仗押韵、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易读易记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富有情绪色彩的音乐性的声音,音色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是一般声音所无法比拟的。音乐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有声交际系统。已有研究证明:不管是在形式、功能,还是意义与习得等方面,音乐与语言都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幼儿歌曲是幼儿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这是一种理想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材料,应该被引入语言教学。但当前现有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对幼儿歌曲的艺术性或某些语言特征分割起来研究。本文所要研究的正是从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角度,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运用幼儿歌曲提升大班幼儿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出幼儿歌曲对于促进大班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建议。本文是以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选取了20名大班幼儿,进行了两个月时间的研究,并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观察和了解,从中得知该班级幼儿存在的问题和老师的困惑,从而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幼儿歌曲介入的幼儿语言活动,每个目标设有两个活动,并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开展,分别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教学活动:一是运用幼儿歌曲激发幼儿口头表达的兴趣的活动、二是运用幼儿歌曲丰富语言词汇的活动、三是运用幼儿歌曲提升幼儿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四是运用幼儿歌曲有意识的提升幼儿表达的艺术性的活动等证实幼儿歌曲与大班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次实践得出,将幼儿歌曲融入语言教学活动的手段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变,参与积极性和专注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变得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课也会积极提问,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幼儿也可以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表现故事歌词内容。随之,笔者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要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应该给予幼儿一个更敢说愿意说的语言氛围,提高幼儿口头表达的自信心,选取适当的幼儿歌曲加入语言教育,将幼儿歌曲教学与语言教育有效融合,有意识的提升幼儿的口头表达的艺术性,教师也应提高艺术素养,做好艺术性表达的榜样。

魏巧钰[5](2018)在《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质量非凡的音乐教科书,这些音乐教科书对当时的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收录在这些教科书中的作品,比如黄自的《卜算子》《南乡子》等歌曲,至今仍被誉为经典并且被传唱。本文将使用资料分析法,从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分析入手,了解这些教科书的编写依据,分析其所涉及的乐理、歌曲、欣赏等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在选择、编排上的特点,研究这些音乐教科书的深层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反思20世纪30年代普通学校音乐课程。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初衷是为了“复兴”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同时力图为中国近代普通音乐教育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由于这些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远,社会影响较大,在中国近代先进音乐文化的传播、美育思想的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赵伟新[6](2018)在《迈克尔杰克逊音乐风格研究》文中认为迈克尔·杰克逊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乐和流行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其音乐、舞蹈作品和艺术精神对80-90年代及之后的流行音乐乃至各个领域的新生代艺术家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是要对迈克尔·杰克逊音乐作品当中音乐本体和各种音乐语言互相结合所形成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并对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作品的独创性做更为深入的解读,推进对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身份和其作品艺术价值更具客观性的重新认知和定位,消除业已存在的偏见和误解。本文聚焦于作品的音乐文本,从迈克尔·杰克逊音乐风格的早期源流承袭及其艺术风格影响来源和中后期音乐语言发展与嬗变上展开辨析,同时也将音乐作品当中的题材及歌词纳入研究范围,也将会从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心理情态等多个主客观历史社会角度进行必要的辅助解读,以探究其风格变化的缘由。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中,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语言和艺术风格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其具体风格涉及了当代流行音乐中多种类型的语言元素,不同阶段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但变化也非常剧烈。在这一系列风格变化的背后,迈克尔·杰克逊在时代性的宏观艺术环境当中所受到的前一辈艺术家的影响和他对于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和呈现技术的追求以及不同时期人生经历和心态变化是其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雨潇[7](2017)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政策演变与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学科的发展为基本背景,对音乐教育政策演变以及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脉络进行整理归纳,聚焦音乐教育领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动态发展,并由此出发,兼顾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育,并对承担起教师培养任务的中等专科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等也有相应的关注。文章整体通过文献分析法与理论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以及访谈法来进行研究,由引言、四个章节以及结语构成。按照时间发展与音乐教育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序,从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的恢复阶段谈起,历经课程改革,逐步发展为现如今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本文通过政策背景,研究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以及课程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探寻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袁仁钢[8](2016)在《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是歌曲作品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类型,它们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们的作品类型涉及到歌曲领域中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在歌曲的总量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在歌曲创作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怎样让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邹宇颖[9](2016)在《新世纪以来中国校园歌曲创作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园歌曲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境以及感受的创作作品。新世纪以来,由于流行歌曲与媒体音乐的快速发展,校园歌曲的发展则相对呈现出较为弱化的趋势。随着国家、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校园歌曲再次被提到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通过校园歌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审美修养,让青少年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本文通过研究新世纪校园歌曲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作品,分别从作品的文学与音乐角度入手,作多侧面、深层次分析,探索校园歌曲的创作特征,提出校园歌曲的歌词应具有文学性、音乐性等特点;而歌曲的音乐创作不仅要有基本表现特征,还要重视整体表现特征和个性化表现特征。学校需要丰富多彩、充满青春朝气的校园歌曲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学生需要适合自己的校园歌曲,因此如何繁荣校园歌曲的创作是非常需要重视的。本文就校园歌曲创作的繁荣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有效地指导和启发校园歌曲以及其他声乐作品的创作,用新颖而有魅力的作品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於骏洁[10](2016)在《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文中认为《江苏音乐》是一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南京分会创办的地方性音乐期刊。该刊以推动群众音乐生活为主要任务,因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江苏省的音乐文化发展状况。作为一本主要面向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期刊,《江苏音乐》以发表创作歌曲为主要内容,在读者中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按照刊物的版本进程,《江苏音乐》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从创刊至休刊为第一阶段(1958年1月至1959年6月),从复刊至停刊为第二阶段(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刊物的栏目设置深受社会政治背景和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在“大跃进”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两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基于这一规律,本文在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音乐背景的基础上,对《江苏音乐》两个阶段的栏目设置进行了分类考察,就各类栏目的刊载情况、栏目特点和传播功能展开了论述,并针对栏目设置的总体情况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从栏目设置的视角出发,对《江苏音乐》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总结。

二、儿童歌曲作法 四、儿童歌曲中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续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歌曲作法 四、儿童歌曲中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续三)(论文提纲范文)

(1)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阐述
    1.1 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1.1 时代洪潮的现实格局
        1.1.2 家庭熏陶的原生影响
        1.1.3 师长益友的优良传承
    1.2 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
        1.2.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1.2.2 音乐教育服务社会
        1.2.3 发展中国“新音乐”
第二章 思想的初步实践:教学与管理
    2.1 缪天瑞的从教经历
        2.1.1 唱歌课程教学
        2.1.2 钢琴课程教学
    2.2 缪天瑞的教学管理经验
第三章 思想的综合体现:《音乐教育》的编辑
    3.1 《音乐教育》概述
    3.2 不同审美类型的歌曲
        3.2.1 抗日救亡歌曲
        3.2.2 艺术歌曲
        3.2.3 民间歌曲
        3.2.4 国外民歌
        3.2.5 其他
    3.3 普及学校音乐教育的三大内容
        3.3.1 小学音乐教学要点的讨论
        3.3.2 唱歌方法要点的讨论
        3.3.3 音乐基础知识的讨论
        3.3.4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
    3.4 提高民众音乐修养水平的形式
        3.4.1 “问答”栏目的设置
        3.4.2 刊物封面的设计
第四章 思想的继承发展:《乐风》的编辑
    4.1 《乐风》期刊介绍
    4.2 普及音乐基础知识
        4.2.1 音乐基础理论
        4.2.2 音乐实践技能
        4.2.3 音乐歌曲的分类
    4.3 一般民众的音乐普及
第五章 思想的对标深化:《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的编写
    5.1 《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创作背景
        5.1.1 时代背景
        5.1.2 理论基础
        5.1.3 实践基础
    5.2 《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中的内容特点
        5.2.1 听唱教学法与视唱教学法的结合
        5.2.2 注重儿童兴趣与能力的结合
        5.2.3 汲取异国唱歌方法
        5.2.4 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选择
第六章 思想的聚焦实践:《儿童节奏乐队》的编写
    6.1 《儿童节奏乐队》教学原则与内容
        6.1.1 教学原则
        6.1.2 教学内容
    6.2 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6.2.1 注重原曲的阅读和分析
        6.2.2 自主编曲与即兴演奏的步骤
    6.3 供儿童实际演奏的途径
        6.3.1 各种打击乐器的奏法
        6.3.2 乐谱
        6.3.3 练习要点
        6.3.4 乐队指挥与排列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缪天瑞年表
附录二 :《音乐教育》内容分类
附录三 :《乐风》歌曲分类
附录四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诗学视角下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五、创新性与难点
第一章 中国艺术歌曲概述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源起与内涵
        一、艺术歌曲的源起
        二、艺术歌曲“诗乐相容”的本质属性与内涵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形态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概念界定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二、中国艺术歌曲概念的厘清与界定
第二章 中国诗学的理论构架及其音乐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诗学的概念与架构
    第二节 古典诗词与现代诗音乐性问题辨析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分类与调式调性特征
    第一节 中国艺术歌曲类型风格的诗学理论解读与划分方式
        一、中国艺术歌曲类型风格的划分理念
        二、诗词分类学视角下中国艺术歌曲的类型风格
    第二节 对调式调性概念的理解与认知
        一、中国传统调式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整体风格及特征
        二、大小调式及调性对于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类型分析的作用与价值
    第三节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类型风格与调式调性倾向关系解读
        一、古体诗形式风格与古体诗艺术歌曲调式调性倾向
        二、近体诗形式风格与近体诗艺术歌曲调式调性倾向
        三、词的形式风格与词类艺术歌曲调式调性倾向
        四、现代诗形式风格与现代诗艺术歌曲调式调性倾向
第四章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意象类型与曲式结构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中国诗词意象的概念与结构类型
        一、中国诗词意象的概念
        二、中国诗词意象构成方式
    第三节 诗词意象结构类型与艺术歌曲曲式结构关联分析
        一、并列结构复合意象诗词艺术歌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唱释义
        二、叙述结构复合意象诗词艺术歌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唱释义
        三、有待开发的对比结构复合意象诗词艺术歌曲
        四、述议结构复合意象诗词艺术歌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唱释义
第五章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意境美与演唱审美取向
    第一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意境美本质
    第二节 诗学意境论的概念及其与歌曲的关系
    第三节 诗词意境美在歌曲中的解读与演唱释义
        一、诗词“有我”、“无我”意境美在歌曲中的解读与演唱释义
        二、诗词“隔”与“不隔”意境美在歌曲中的解读与演唱释义
        三、诗词“写境”与“造境”之美在歌曲中的解读与演唱释义
第六章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格律与节奏旋律关系解读
    第一节 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格律与节奏关系解读
        一、节奏的概念与内涵
        二、从朱光潜与王光祈之辨看诗词格律与歌曲音乐节奏的关系
        三、中国艺术歌曲诗词格律与节奏的关系解读及演唱释义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声调格律与音乐旋律关系解读
        一、旋律的概念
        二、声调格律的概念及其旋律性解析
        三、中国艺术歌曲声调格律与旋律的关系解读及演唱释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3)麦新儿童歌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及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歌曲创作研究
        1.2.2 音乐活动研究
        1.2.3 个人传记及年谱
        1.2.4 纪念与缅怀性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麦新其人其事
    2.1 麦新其人
        2.1.1 家庭环境
        2.1.2 学校生活
        2.1.3 音乐之路
        2.1.4 革命之路
    2.2 麦新其事
        2.2.1 歌曲创作
        2.2.2 音乐活动
        2.2.3 音乐理论
    小结
第3章 麦新儿童歌曲的创作特色
    3.1 爱国主题
        3.1.1 抗战杀敌
        3.1.2 流浪生活
        3.1.3 热爱家乡
        3.1.4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2 童真、童趣的体现
        3.2.1 词作部分
        3.2.2 旋律部分
    3.3 民族化创作手法的探索
        3.3.1 旋律素材的挖掘
        3.3.2 “同头异尾”的写作方式
        3.3.3 宫调式的运用
        3.3.4 “起承转合”四句结构
    3.4 词曲结合紧密
    小结
第4章 对麦新儿童歌曲的几点认识
    4.1 麦新儿童歌曲的历史价值
        4.1.1 多角度展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儿童的精神面貌
        4.1.2 向战时儿童传递抗战爱国精神
    4.2 麦新儿童歌曲的当代启示
        4.2.1 爱国思想教育的传承
        4.2.2 儿童歌曲创作的有益经验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运用幼儿歌曲培养大班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1.2 对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方式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1.1.3 幼儿歌曲是一种理想的语言输入材料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构思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3.1 文献法
        1.3.3.2 观察法
        1.3.3.3 案例分析法
        1.3.4 研究思路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歌曲
        1.4.2 幼儿歌曲
        1.4.3 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幼儿歌曲的研究
        1.5.1.1 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的相关研究
        1.5.1.2 从音乐教育的视角的相关研究
        1.5.2 关于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现状
        1.5.2.1 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研究
        1.5.2.2 影响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
        1.5.3 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1.5.3.1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1.5.3.2 从音乐角度研究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1.5.3.3 从认知角度研究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1.5.4 幼儿歌曲与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结合的相关研究
        1.5.5 小结
第2章 幼儿歌曲中音乐和语言的共生关系概述
    2.1 幼儿歌曲中的音乐赋予了语言更丰富的表现力
        2.1.1 幼儿歌曲中音乐的节奏使语言表达更具风格特征
        2.1.2 幼儿歌曲中音乐的旋律使语言表达更具有感情
        2.1.3 幼儿歌曲中音乐的音乐形象使语言表达更具有情绪特点
    2.2 幼儿歌曲中的语言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2.1 歌词的题材确立了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
        2.2.2 歌词题材的感情因素确立了音乐创作的不同色彩
第3章 运用幼儿歌曲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3.1 研究主体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者本人
        3.1.3 合作教师
    3.2 现状问题的分析
        3.2.1 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不均匀
        3.2.2 幼儿不能够完整和准确的进行口头表达
        3.2.3 幼儿口头表达缺乏情感因素和艺术性
    3.3 实践研究的活动方案设计
        3.3.1 幼儿歌曲作品的选择原则
        3.3.2 活动过程的设计
    3.4 实施过程
        3.4.1 运用幼儿歌曲激发幼儿口头表达的兴趣
        3.4.1.1 曲目的选择
        3.4.1.2 第一次活动:我们一起来说吧
        3.4.1.3 第二次活动:说说我的名字
        3.4.2 运用幼儿歌曲丰富语言词汇
        3.4.2.1 曲目的选择和设计
        3.4.2.2 第一次活动:春天来了
        3.4.2.3 第二次活动:下雨了
        3.4.3 运用幼儿歌曲提升幼儿口头表达的准确性
        3.4.3.1 曲目的选择
        3.4.3.2 第一次活动:我的好妈妈
        3.4.3.3 第二次活动:有趣的十二生肖
        3.4.4 运用幼儿歌曲有意识的提升幼儿表达的艺术性
        3.4.4.1 曲目的选择
        3.4.4.2 第一次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3.4.4.3 第二次活动:三只猴子
第4章 研究结论
    4.1 运用幼儿歌曲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可行的
    4.2 幼儿歌曲作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手段是有效的
        4.2.1 幼儿的倾听意愿和专注程度明显加强
        4.2.2 幼儿显示出的兴趣有了改进
        4.2.3 幼儿变得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课也会积极提问
        4.2.4 幼儿学会运用新词汇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2.5 幼儿可以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故事歌词内容
        4.2.6 幼儿可以更富有情感的表达内心诉求
第5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5.1 研究中的不足与反思
    5.2 针对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建议
        5.2.1 发掘幼儿兴趣点,提高幼儿的专注程度
        5.2.2 创设欢快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口头表达的自信心
        5.2.3 选取并运用幼儿歌曲的建议
        5.2.4 教师应提高音乐素养,做好艺术性表达的榜样
        5.2.5 可以将幼儿歌曲有效融入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1 活动观察表
附录2 幼儿日常观察记录表
致谢

(5)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中小学音乐课程大纲分析
    第一节 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
    第二节 1932年初级中学课程标准
第二章 商务印书馆20世纪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科书
        一、教材介绍
        1.王石珍《复兴音乐教本》(初小1—4册)
        2.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初小1—4册)
        3.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1—4册)
        二、内容分析
        1.乐理内容
        2.歌曲内容
        3.音乐欣赏
    第二节 中学音乐教科书
        一、教材介绍
        1.周玲荪《新时代高中唱歌集》
        2.周玲荪《中等学校乐理唱歌合编》
        3.教育部《中学音乐教材初集》
        4.黄自《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1—6册)
        二、内容分析
        1.乐理内容
        2.歌曲内容
        3.音乐欣赏内容
第三章 商务印书馆20世纪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特点分析
    第一节 形式多样、以求“复兴”
    第二节 循序渐进、科学统筹
        一、商务印书馆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阶段划分明确
        二、商务印书馆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课程内容合理
    第三节 内容丰富、多学科关联
        一、商务印书馆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内容丰富
        二、商务印书馆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多学科关联
第四章 商务印书馆20世纪3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历史意义分析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延续与发展
    第二节 借鉴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来编写教科书
    第三节 思想教育和音乐教育相结合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热爱生活、鼓励学习
第五章 对20世纪30年代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反思
    第一节 美育思想的普及
        一、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缘起
        二、美育思想在 30 年代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三、美育思想在 30 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反映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一、音乐审美教育和社会发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6)迈克尔杰克逊音乐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三,本文研究对象与范围
    四、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
        (一)、音乐本体分析
        (二)、歌词以及题材分析
        (三)、个人经历及创作心理状态分析
    五、本文设想与架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迈克尔·杰克逊人物概览
        一、迈克尔·杰克逊一生及创作与活动历程
        二、迈克尔·杰克逊音乐时期划分方式及缘由
    第二节 迈克尔·杰克逊音乐作品发行历程
        一、钢城及摩城公司“THE JACKSON5”时期作品发行历程
        二、哥伦比亚“THE JACKSONS”时期作品发行历程
        三、单飞时期作品发行历程
第二章 迈克尔·杰克逊早期音乐风格及其音乐语言源流
    第一节 美国黑人音乐发展源流概述、6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概况
        一、美国黑人音乐发展历程及源流概述
        二、6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概况
    第二节 钢城和摩城时期的迈克尔·杰克逊
        一、钢城-摩城期相关背景介绍
        (一)摩城唱片公司在当时流行音乐环境中的位置、总体风格及运作模式
        (二)“杰克逊五兄弟”乐队介绍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童年时期的表演训练方式
        (三)迈克尔·杰克逊少年时期所受的艺术哺养来源
        (四)参与Jackson5专辑的主要创作者及其风格
        二、钢城-摩城时期音乐风格
        (一)钢城时期歌曲概况
        (二)摩城前期团体专辑和歌曲风格
        (三)摩城后期团体专辑中音乐风格和题材的变化
        (四)迈克尔·杰克逊摩城个人专辑的风格
    第三节 THE JACKSONS中的迈克尔·杰克逊
        一、哥伦比亚时期相关背景介绍
        (一)白人为主的唱片公司制作的黑人音乐唱片
        (二)费城灵魂乐音乐风格及其主要代表
        二,哥伦比亚时期团体专辑风格
        (一)参与费城时期专辑的创作者及体现在团体专辑中的音乐和题材倾向
        (二)迈克杰克逊开始创作的早期尝试
        (三)专辑《Destiny》的突破
        (四)《Triumph》与《Victory》的风格及迈克尔·杰克逊主要参与曲目
第三章 迈克尔·杰克逊单飞前期的音乐风格及多元融合的尝试
    第一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Off The Wall》时期的音乐风格
        一、《Off The Wall》时期相关背景
        (一)70年代后期美国流行音乐环境主要概况
        (二)《Off The Wall》创作制作团队成员
        (三)制作人昆西·琼斯介绍及参与情况
        (四)迈克尔·杰克逊专辑及歌曲创作方式
        二、专辑《Off The Wall》及其风格
        (一)《Off The Wall》专辑中迈克尔·杰克逊的放克/迪斯科风格
        (二)迈克尔·杰克逊与合作者共同呈现的舞蹈音乐风格
        (三)抒情风格在本专辑中的新发展
    第二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Thriller》时期的音乐风格
        一、《Thriller》专辑相关背景
        (一)反迪斯科运动与再次打破界限
        (二)《Thriller》创作制作团队及合作艺人
        二、专辑《Thriller》及其曲目风格
        (一)专辑《Thriller》音乐与题材整体特色
        (二)《Thriller》专辑中放克、流行、摇滚的新发展
        (三)哥特惊悚风格的演进和音乐短片的实现
        (四)爵士元素与抒情风格的交融展现
    第三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Bad》时期的音乐风格
        一、《Bad》专辑相关背景
        (一)80年代后期美国流行音乐发展概况
        (二)此时期迈克杰克逊音乐创作方式及题材的变化
        (三)《Bad》创作与制作团队
        二、专辑《Bad》及其曲目风格
        (一)专辑《Bad》整体特色
        (二)街头元素在专辑主体风格中的显现
        (三)福音音乐的正式出现
        (四)重金属摇滚的深化
        (五)非洲意象与世界音乐元素
第四章 迈克尔·杰克逊本人担任音乐制作人时期音乐风格及变化
    第一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Dangerous》时期音乐风格
        一、《Dangerous》专辑相关背景
        (一)90年代早期美国流行音乐概况
        (二)泰迪·瑞利及《Dangerous》其他合作创作者
        (三)完成商业目标之后的自我意识更新及创作动机和方法的转变
        二、专辑《Dangerous》及其曲目风格
        (一)专辑《Dangerous》音乐与题材的整体特色
        (二)新杰克摇摆的放克化
        (三)福音音乐在专辑中的新表现
        (四)重金属摇滚与嘻哈的对话
        (五)流行乐更高标准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HIStory》时期音乐风格
        一、《HIStory》专辑相关背景
        (一)1993年诬告事件造成的创作心态变化以及体现在音乐上的特征
        (二)加入《HIStory》专辑创作和制作的合作者
        二、专辑《HIStory》Disc2及其曲目风格
        (一)专辑《HIStory》音乐与题材整体特色
        (二)“尖叫”——工业电子与愤怒之音
        三,《Blood On The Dance Floor:HIStory In The Mix》混音专辑风格
        (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放克与新杰克摇摆
        (二)哥特风格的社会化表达
    第三节 迈克尔·杰克逊在专辑《Invincible》时期音乐风格
        一、《Invincible》专辑相关背景
        (一)90年代末到新千年初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活状态概览
        (二)专辑《Invincible》时期的创作与制作合作者
        二、专辑《Invincible》及其曲目风格
        (一)专辑《Invincible》中题材与感情色彩的分化和音乐语言的纯粹化倾向
        (二)当代R&B在本专辑中的三种发展方向
        (三)抒情风格在本张专辑中的丰富形态
结论
参考文献

(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政策演变与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学校音乐教育的复苏
    政策背景
    政策解说
    第一节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重入正轨
        一、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回归概况
        二、音乐教育相关报刊
    第二节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重订
        一、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复苏为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二、全日制学校音乐教材编写
    第三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
        一、中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音乐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
    政策背景
    政策解说
    第一节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九年义务教育中初级中学的音乐教育发展
    第三节 普通高级中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欣赏课的开展
    第四节 基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校变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音乐教育改革蓬勃开展
    政策背景
    政策解说
    第一节 具有先驱意义的上海一期课改
    第二节 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与音乐教育政策更新
        一、促进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普及的国家政策与相关学术平台
        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政策更新——内容呈现形式的变化与歌曲列表的增加
        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音乐教育政策更新——年级教学要求的合并与歌曲列表的增加
        四、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育政策更新——艺术欣赏课的开展
    第三节 基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校变革
        一、基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校变革之中等师范学校
        二、基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校变革之高等师范学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素质教育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政策背景
    政策解说
    第一节 新世纪初音乐教育政策的转变
    第二节 重要纲领性政策文件与课程改革的新动态
    第三节 基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校变革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8)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
    (一) 从盲目的无意识创作向计划性的理论指导创作转变
    (二) 以创作为依托, 全面提升学生规范的记谱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 达到音乐语言积累的目的
二、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方法
    (一) 基础性的乐段或一部曲式的创作方法
    (二) 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1. 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2. 不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三) 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1. 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2. 不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三、结语

(9)新世纪以来中国校园歌曲创作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关概念
    1.2 历史回顾
        1.2.1 上世纪初至建国前时期
        1.2.2 建国后至六十年代中期
        1.2.3“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1.2.4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新世纪校园歌曲创作概况
    2.1 新世纪校园歌曲创作发展历程
        2.1.1 创作薄弱期
        2.1.2 创作成长期
        2.1.3 创作发展期
        2.1.4 小结
    2.2 新世纪校园歌曲创作基本特征
        2.2.1 歌词的基本特征
        2.2.2 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新世纪校园歌曲歌词创作特征
    3.1 歌词的文学性
        3.1.1 歌词的意象
        3.1.2 歌词的意境
        3.1.3 歌词的结构
        3.1.4 歌词的体裁
    3.2 歌词的音乐性
        3.2.1 歌词的声韵
        3.2.2 歌词的节律
        3.2.3 歌词的辞格
第四章 新世纪校园歌曲音乐创作特征
    4.1 基本表现特征
        4.1.1 曲调调性特征
        4.1.2 节拍节奏特征
        4.1.3 速度力度特征
    4.2 整体表现特征
        4.2.1 主题发展特征
        4.2.2 曲式结构特征
    4.3 个性化表现特征
        4.3.1 引用经典名曲素材
        4.3.2 采用特色乐器效果
第五章 新世纪校园歌曲创作的思考
    5.1 不足之处
        5.1.1 创意体裁较为狭隘
        5.1.2 创作手法较为单一
        5.1.3 创作力量较为薄弱
        5.1.4 宣传推广较为滞后
    5.2 对应措施
        5.2.1 丰富歌曲表现形式
        5.2.2 提升歌曲创编水准
        5.2.3 拓展歌曲编创团队
        5.2.4 加强歌曲宣传力度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源起
    二、研究现状
        (一)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
        (二)音乐期刊“整体”研究
        (三)音乐期刊“个案”研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江苏音乐》概述
    第一节 《江苏音乐》办刊时期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大跃进”时期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音乐创作的“大跃进”
        (二)新民歌运动
        (三)社会主义群众歌咏运动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音乐领域的拨乱反正
        (二)歌曲创作蓬勃发展
    第二节 《江苏音乐》办刊时期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一、“大跃进”时期及其前后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一)中国音乐期刊总体情况
        (二)音协系统下的音乐期刊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第三节 《江苏音乐》的创办情况
        一、《江苏音乐》第一阶段的创办情况
        (一)创刊背景
        (二)期刊宗旨
        (三)期刊定位
        二、《江苏音乐》第二阶段的创办情况
        (一)文化市场定位
        (二)传播内容定位
第二章 《江苏音乐》栏目设置分类研究
    第一节 《江苏音乐》第一阶段栏目分类研究
        一、乐谱类栏目
        (一)新作展示类栏目
        (二)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
        (三)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
        (四)群众歌咏类栏目
        (五)其他类栏目
        二、非乐谱类栏目
        (一)歌词展示类栏目
        (二)音乐简讯推送类栏目
        (三)音乐知识普及类栏目
        (四)音乐评论类栏目
        (五)受众反馈类栏目
    第二节 《江苏音乐》第二阶段栏目分类研究
        一、乐谱类栏目
        (一)新作展示类栏目
        (二)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
        (三)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
        (四)群众歌咏类栏目
        (五)大众传媒时代的歌曲欣赏与学唱类栏目
        (六)其他类栏目
        二、非乐谱类栏目
        (一)歌词展示类栏目
        (二)音乐简讯推送类栏目
        (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类栏目
        (四)受众反馈类栏目
第三章 《江苏音乐》栏目设置评价
    第一节 《江苏音乐》第一阶段栏目设置评价
        一、栏目设置的优点
        (一)栏目架构的稳定性
        (二)栏目种类的多样性
        二、栏目设置的不足
        (一)栏目名称的随意性
        (二)栏目界限的模糊性
    第二节 《江苏音乐》第二阶段栏目设置评价
        一、栏目设置的优点
        (一)栏目架构的稳定性
        (二)栏目种类的时兴性与灵活性
        二、栏目设置的不足
        (一)栏目名称含义不清,缺乏连贯性
        (二)栏目范围缺乏均衡性
        (三)栏目编排缺乏规范性
第四章 从《江苏音乐》的栏目设置窥视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 对于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对音乐创作成果的记录和保存
        二、对民间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发扬
    第二节 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辅助与补充
        二、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提高与引领
    第三节 对于大众传媒及流行音乐的意义
        一、作为大众传媒本身的兴衰起落
        二、对流行音乐信息的选择与加工
结语
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表格目录
附录三、《江苏音乐》第一阶段出版信息明细表
附录四、《江苏音乐》第二阶段出版信息明细表
附录五、《江苏音乐》部分刊期封面图
作者简介

四、儿童歌曲作法 四、儿童歌曲中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续三)(论文参考文献)

  • [1]缪天瑞普通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侯燕楠. 江南大学, 2020(01)
  • [2]诗学视角下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 胡东冶.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麦新儿童歌曲研究[D]. 李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4]运用幼儿歌曲培养大班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D]. 冯琳翔.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9)
  • [5]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研究[D]. 魏巧钰. 天津音乐学院, 2018(11)
  • [6]迈克尔杰克逊音乐风格研究[D]. 赵伟新.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 [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政策演变与课程改革[D]. 张雨潇. 上海音乐学院, 2017(08)
  • [8]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J]. 袁仁钢. 艺术评鉴, 2016(05)
  • [9]新世纪以来中国校园歌曲创作特征研究[D]. 邹宇颖. 江南大学, 2016(02)
  • [10]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D]. 於骏洁.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儿歌作文4.儿歌中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续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