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丹参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一、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安静,洪军[1](2019)在《养心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管腔就会出现狭窄或者闭塞。冠脉的供血无法满足心肌的需要就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急骤的、短暂的缺血和缺氧发生时就会引发心绞痛。最近几年,中药汤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运用也越来越多,该文将养心通络汤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进行综述。

廖宗元[2](2019)在《冠通方Ⅱ号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hs-CRP、血脂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冠通方Ⅱ号对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患者,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6例,按RCT设计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冠通方Ⅱ号水煎剂,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Zung氏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做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hs CRP、血脂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 CRP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HDL-C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LDL-C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DL-C水平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上,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4.84%,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其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8.06%,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单项证候平均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自汗证候一项,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硝酸甘油减停情况,治疗组减停率60%,对照组减停率41.94%,两组减停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硝酸甘油减停情况无明显差别。焦虑抑郁评分上,治疗组治疗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人数由21人下降到16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人数由28人下降到20,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人数由22人下降到21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人数由28人下降到26人,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 CRP、LDL-C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TC、HDL-C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1)冠通方Ⅱ号有利于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利于改善血脂代谢,使TC,LDL-C水平下调,HDL-C水平上调。(2)冠通方Ⅱ号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3)冠通方Ⅱ号能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的相关中医证候,如: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口干,乏力等,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冠通方Ⅱ号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从心理精神等情志上帮助患者战胜疾病。(5)本次研究中,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积分与hs CRP、LDL-C水平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与TC、HDL-C水平无相关性。

刘施[3](2017)在《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据世卫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丹参类注射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实践中,医务工作者经常需要从丹参类注射剂中选择出疗效较好的品种,然而丹参类注射剂间缺乏直接对比的随机试验,且经典Meta分析因其局限性无法实现多品种间的综合比较分析。故而,探索应用新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正基于此,本研究以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切入点,应用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等方法,对丹参类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横向综合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基于贝叶斯理论,运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tata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曲线下面积图,预测治疗措施疗效排序。计算不一致因子(IF)及其95%CI评价一致性。2.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质量评价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运用RevMan软件、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丹参类注射剂基本功效、适应症、安全性和对已发表的丹参类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结果对于急性脑梗死,共检索到1000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57个RCT,15570例受试者,所有研究都是二臂RCT,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纳入干预措施包括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分组",29个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11个研究提及盲法,2个研究有不完整结局,其他研究均无失访或撤出病例。所有纳入研究未获得提前发布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133个研究报告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12个研究报告了神经功能缺损,31个研究报告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4个研究报告了全血高切黏度,24个研究报告了全血低切黏度,25个研究报告了血浆黏度,27个研究报告了纤维蛋白原。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丹参类注射剂能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冠心宁注射剂排序最佳,但因纳入数量仅有1项,研究结果无法确证;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降低血浆黏度方面,丹红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丹参多酚酸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25个研究共报道70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皮疹、滴注侧肢体皮肤红肿等。(2)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结果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共检索到396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72 RCTs,16306例受试者,所有纳入研究都是二臂研究,所有患者均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纳入干预措施包括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分组",20个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7个研究采用盲法,均未提及分配隐藏,所有研究均无失访或撤出病例。所有纳入研究未获得提前发布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5个研究报告了心血管事件,8个研究报告了硝酸甘油用量,18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发作频率,15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172个研究报告了心绞痛疗效,108个研究报告了心电图疗效,32个研究报告了总胆固醇,31个研究报告了甘油三酯,23个研究报告了高密度脂蛋白,27个研究报告了低密度脂蛋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提高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脂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因原始研究大多数未提及心血管事件、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无法构建证据网络,故仅对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心绞痛疗效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提高心电图疗效方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TC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TG方面,丹红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HDL-C方面,丹参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在改善LDL-C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效果排序最佳。32个研究共报道117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点片状出血点等。研究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类注射剂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冠心宁注射剂在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较好,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面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方面效果较好,在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方面较好;丹红注射剂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黏度、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甘油三酯方面较好;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较好;丹参多酚酸注射剂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方面效果较好。对于丹参类注射剂的安全性,因纳入研究安全性不一,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仍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应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丹参类注射剂的疗效与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

黄柳向[4](2015)在《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观察清胃行滞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清胃行滞方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1.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CHD患者112例,均详细记录并核实其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等情况,并确认其中医证型。采用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与非冠心病组(59例)比较。2.选择60例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用清胃行滞方)及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抵抗素)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①冠心病组总Hp感染率(45.54%)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3.72%)(P<0.01)。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p感染率为56.1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p感染率为34.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冠心病各类型危险因素中,有家族史、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男性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8.65%、50.88%、46.67%、45.16%、46.88%、47.92%、46.67%;无家族史、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女性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6.67%、43.64%、42.31%、48.00%、45.83%、45.31%、43.24%,对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冠心病组中,热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证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9.23%、44.12%、29.41%、33.33%,寒凝证和气滞证组患者Hp阳性率为0%。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痰瘀证组(P<0.01);而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痰瘀证组患者Hp感染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时服用硝酸甘油用量(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气短症状外,治疗组对胸痛、胸闷等中医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下降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比较:除HDL-C变化不明显外,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的水平均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⑤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除对照组全血黏度(低切)外,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⑥两组治疗前后hs、CRP、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CRP、抵抗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⑦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情况:治疗组治疗Hp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根除率为43.33%。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而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2.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以热证居多。不同证候中分布依次为热证>气虚证>痰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气滞证。3.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组。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性,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是:①改善脂质代谢。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肌微循环。③抑制幽门螺杆菌,干预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④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抵抗素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发挥抗炎、抗AS作用。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思路和方法。

赵忱,赵志强,王强[5](2012)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概述》文中指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效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其作用机制涉及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小板功能、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等多个层次。本文从单味中药、配伍应用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梁庭栋,蔡必芬,袁建[6](2011)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地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心绞痛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等脏腑,病机为虚实夹杂。虚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实主要指气滞、血瘀、痰阻、水停、寒凝等;此外,亦有医家认为心绞

王悠草[7](2010)在《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课题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温补心肾入手,探讨温补心肾法及其组方加味瓜蒌薤白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临床有效的方药。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0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瓜蒌薤白汤+西药基础治疗,西药基础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及心电图的变化,并对CRP、心功能、血脂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6.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率治疗组为:40.0%,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绞痛改善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稍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心功能、血脂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汤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型)的有效方药。

李静[8](2010)在《泰利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泰利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用药剂量的探索。方法: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另一试验中心收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试验方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服用泰利心胶囊低剂量,B组服用安慰剂,C组服用泰利心胶囊高剂量,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相关症状、心电图、活动平板、西雅图量表、硝酸甘油停减率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试验前后化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并观察试验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疗效性评价:(1)心绞痛症状疗效:C组总有效率82.76%、显效率37.93%,A组分别为58.63%、27.59%,B组分别为43.33%、16.67%,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疗效:C组总有效率68.97%、显效率27.59%,A组分别为55.27%、20.69%,B组分别为36.67%、6.67%,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血瘀阻疗效:C组总有效率79.31%、显效率37.97%,A组分别为58.62%、20.69%,B组分别为46.67%、13.33%,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硝酸甘油停减率:C组为77.27%,A组为50%、B组为34.78%,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评价:本临床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按照安全性评价标准认为泰利心胶囊具有良好安全性。结论:泰利心胶囊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改善心电图缺血情况,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提高生活质量,并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泰利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杜燕[9](2009)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工业发达国家,其造成死亡,劳力丧失,经济损失多于其他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危害日益突出。所幸,随着医疗技术的

黄大兰[10](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证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二、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养心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1.1 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
        1.1.1 西医发病机制
        1.1.2 西医治疗
        1.1.2. 1 血运的重建
        1.1.2. 2 药物控制治疗
        1.1.2. 3 日常饮食调摄
    1.2 中医的认识及治疗
        1.2.1 中医对胸痹心痛病的认识(病名、病因、病机)
        1.2.2 胸痹心痛病的辨证分型
        1.2.3 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病
2 养心通络汤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运用
    2.1 养心通络汤的认识
    2.2 养心通络汤的临床运用

(2)冠通方Ⅱ号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hs-CRP、血脂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近况
        1.1 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1.2 中医对胸痹气阴两虚证的认识
        1.3 中医对胸痹气阴两虚证的防治
        1.3.1 中药治疗
        1.3.2 针刺治疗
        1.3.3 艾灸疗法
        1.4 中医药在胸痹气阴两虚证中的应用近况
        1.5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存在的相关问题
    2 西医学对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近况
        2.1 西医对冠心病的定义及分型
        2.2 冠心病的病理机制
        2.3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4 冠心病的现代诊断技术
        2.5 西医对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
        2.5.1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炎症
        2.5.2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内皮功能
        2.5.3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血脂代谢
        2.6 西医对冠心病的治疗近况
        2.7 西医治疗冠心病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量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1 疗效观察指标
        2.2 安全性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完成情况
        4.2 基础资料比较
        4.3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4.4 主要观察症状比较
        4.5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hsCRP、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4.6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胸痹气阴两虚证的现代研究
    2 冠通方Ⅱ号中药组成分析
    3 冠通方Ⅱ号中药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
    4 冠通方Ⅱ号对hsCRP,TC,LDL-C,HDL-C水平的影响
    5 冠通方Ⅱ号对心绞痛症状疗效的影响
    6 冠通方Ⅱ号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7 冠通方Ⅱ号对硝酸甘油减停率的影响
    8 冠通方Ⅱ号对焦虑抑郁得分疗效的影响
    9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hsCRP、血脂的相关性
    10 冠通方Ⅱ号的安全性分析
    11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丹参类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网状Meta分析及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研究
    一、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一) 丹红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 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丹参多酚酸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l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 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六)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七) 丹参川芎嗪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八) 丹红注射剂和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性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九)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一)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丹红注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丹参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冠心宁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六)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新认识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定义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
        1.4 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1.5 幽门螺杆菌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2 中医学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认识
        2.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病名概述
        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治法
        2.4 从脾胃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观察方法及指标
    3 结果判断标准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冠心病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5.2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
        5.3 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
    6 讨论
        6.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6.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关系
        6.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型分布
        6.4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6.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胃行滞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的干预作用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4.3 两组服用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4.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5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4.6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4.7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4.8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4.9 两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比较
        4.10 两组治疗前后抵抗素水平比较
        4.11 治疗组抗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5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依据
        6.2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
        6.3 调理脾胃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6.4 清胃行滞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6.5 清胃行滞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临床疗效分析
        6.6 清胃行滞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痰热瘀阻证)作用机制探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5)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心绞痛的病机认识
    1.1 本虚在于肾
2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2.1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2.1.1 益气类
        2.1.2 活血类
        2.1.4 虫类药
    2.2 中药配伍组方的药理作用
        2.2.1 益气养阴方药
        2.2.2 活血化瘀方药
        2.2.3 益气活血方药
        2.2.4 涤痰化瘀方药
        2.2.5 温阳通络方药
3 小结

(7)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名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
    二、西医文献研究
        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病机制
        2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3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临床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试验结果
讨论
    一、我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型)的认识
    二、加味瓜蒌薤白汤的组方特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8)泰利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引言
材料方法与结果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心血瘀阻证辨证标准
        1.2.3 心绞痛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2.4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3 试验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受试者的纳入方式
        1.3.4 脱落标准
        1.3.5 剔除标准
        1.3.6 退出试验标准
        1.3.7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试验人群可比性指标
        2.3.2 疗效性指标
        2.3.3 安全性指标
        2.4 运动耐量试验心电图相关事项
        2.5 疗效评定标准
        2.5.1 心绞痛疗效标准
        2.5.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2.5.3 心血瘀阻证疗效判定标准
        2.5.4 硝酸甘油停减情况
        2.6 不良反应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
        2.6.1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判定
        2.6.2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的指标
        2.6.3 不良反应因果判断标准
        2.7 伦理学要求
        2.7.1 伦理学审核
        2.7.2 受试者知情同意
        2.8 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受试人群分析
        3.1.1 受试者入选情况
        3.1.2 各组可比性分析
        3.1.2.1 治疗前一般情况、病史及合并症的比较
        3.1.2.2 治疗前三组心绞痛分级比较
        3.1.2.3 治疗前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1.2.4 治疗前三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3.1.2.5 治疗前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的比较
        3.1.2.6 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3.1.3 依从性分析
        3.2 疗效分析
        3.2.1 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分析
        3.2.2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分析
        3.2.3 治疗后心血瘀阻疗效分析
        3.2.4 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分析
        3.2.5 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6 治疗后三组心绞痛积分比较
        3.2.7 治疗后三组心电图情况比较
        3.2.8 治疗后三组运动平板心电图比较
        3.2.9 治疗后三组西雅图量表评分比较
        3.3 安全性分析
        3.4 不良反应分析
        3.5 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3. 药物的有效性分析
    4. 泰利心胶囊药理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活血化淤
2. 益气活血
3. 理气化瘀
4. 活血祛痰
5. 益气温阳
6. 益气养阴

(10)冠心病心绞痛证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及治则
2 辨证分型
3 辨证治疗
4 专方治疗
5 小 结

四、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养心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安静,洪军. 新疆中医药, 2019(06)
  • [2]冠通方Ⅱ号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hs-CRP、血脂影响[D]. 廖宗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刘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清胃行滞方的干预作用[D]. 黄柳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5]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概述[J]. 赵忱,赵志强,王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5)
  • [6]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梁庭栋,蔡必芬,袁建. 国医论坛, 2011(06)
  • [7]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 王悠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 [8]泰利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D]. 李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3)
  • [9]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杜燕. 黑龙江医药, 2009(02)
  • [10]冠心病心绞痛证治研究进展[J]. 黄大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04)

标签:;  ;  ;  ;  ;  

丹参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