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贾媛媛[1](2021)在《POSTN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具有高度异质性,是肾脏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肾细胞癌起病隐匿,患者确诊时常合并远处转移,且对化放疗不敏感,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积极探索肾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对提高患者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首次于小鼠成骨细胞系中发现,在胚胎发育中促进成骨在骨膜的聚集分化,后续研究发现POSTN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OSTN能够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高水平的POSTN与肿瘤分化不良、微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其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同时其调控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证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生理过程,是肾癌细胞发生转移侵袭的重要因素。据报道,POSTN调控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与其促进EMT进程相关。POSTN作为分泌型基质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激活整合素连接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而ILK下游的Akt/m TOR信号通路是激活EMT的关键信号介质。基于现有研究背景提出以下问题:POSTN在肾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POSTN在肾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POSTN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是否与IL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为了阐明上述问题的答案,本研究以肾细胞癌为基础模型,POSTN蛋白为核心,从临床标本、体内外细胞水平探究POSTN在肾细胞癌中的确切功能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肾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POST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i RNA和慢病毒过表达质粒分别构建POSTN沉默、过表达的肾癌细胞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POSTN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集落形成、划痕实验、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OSTN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趋势,以及ILK/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肾癌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记录肿瘤组织的体积和重量,实验结束后分离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POSTN和IL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趋势,在体验证POSTN对肾细胞癌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在37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癌组织中POSTN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肾癌组织中POST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OSTN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及血管浸润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到POSTN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大部分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肿瘤间质中。2.转染效率验证结果显示,si RNA-POSTN转染后,A498细胞和ACHN细胞中POSTN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01);转染LV-POSTN后,A498细胞和ACHN细胞中POSTN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上调,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01);3.在前述细胞模型的基础上,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沉默POSTN后,A498细胞和ACHN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而POSTN过表达后,A498细胞和ACHN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强,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4.划痕实验结果表明,POSTN表达下调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反之POSTN表达增强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迁移能力得到显着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POSTN表达下调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反之POSTN表达增强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侵袭能力得到显着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01);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沉默POSTN显着增加了ACHN细胞和A498细胞的凋亡比例,而在POSTN过表达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的凋亡比例降低;6.POSTN沉默后,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而在过表达POSTN后,肾细胞癌细胞中E-cadherin表达量减少;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上调;7.POSTN沉默后,抑制了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ILK/Akt/m TOR通路激活,p-Akt和p-m TO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POSTN过表达的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ILK/Akt/m TOR通路显着激活,ILK、p-Akt和p-m TOR的表达水平上调;8.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进一步证实,POSTN沉默后A498细胞和ACHN细胞成瘤能力受抑,肿瘤体积和重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相反,过表达POSTN可提高A498细胞和ACHN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肿瘤体积和重量显着高于对照组;9.体内研究证实,POSTN沉默后,抑制了A498细胞和ACHN细胞中ILK/Akt/m TOR通路的激活,ILK、p-Akt和p-m TOR表达水平下调;而POSTN过表达的ACHN细胞和A498细胞中ILK/Akt/m TOR通路显着激活,ILK、p-Akt、p-m TOR表达水平升高。结论:1.POSTN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POSTN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及血管浸润相关;2.POSTN高表达能够促进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3.POSTN高表达激活ILK/Akt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综上研究结果证实,POSTN高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明确了POSTN作为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在价值。

李朋[2](2021)在《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肾癌的80%-90%。晚期肾透明细胞癌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非常难以治愈,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寻找肾透明细胞癌关键致癌/抑癌基因并阐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miRNA)在肿瘤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深入,miRNA的重要调控作用逐渐被阐明。本研究选择miR-133a-5p作为研究对象,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展开了系统研究。(一)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目的:研究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miR-133a-5p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在细胞水平验证miR-133a-5p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3a-5p在56对临床手术获取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miR-133a-5p表达高低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数据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3a-5p在5株人源性ccRCC细胞(ACHN,Caki-1,769P,Caki-2,786-O)和1株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的表达。结果: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显着低表达,在5株ccRCC细胞系(ACHN,Caki-1,769P,Caki-2,786-O)中也显着低表达,其中ACHN和786-O的表达最低。miR-133a-5p表达高低与ccRCC患者的年龄、性别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与ccR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显着负相关。miR-133a-5p的低表达程度与ccRCC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着呈正相关,miR-133a-5p表达量越低,ccRCC患者生存率越低,无病生存率也越低。(二)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目的:研究上调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阐明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转移中的功能。方法:使用Lipo2000分别转染miR-133a-5p mimics和NC到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ACHN和786-O)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3a-5p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33a-5p mimics组的miR-133a-5p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33a-5p mimics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ACHN和786-O)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着降低。(三)MiR-133a-5p靶向调控MON2抑制ccRCC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MON2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和预后相关性,阐明MON2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转移的影响,检测miR-133a-5p对MON2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ON2在56对临床手术获取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PSS软件相关性分析分析MON2表达高低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使用Lipo2000分别转染MON2过表达和NC质粒到肾透明细胞癌细胞(ACHN和786-O)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MON2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33a-5p与MON2 3’UTR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检测miR-133a-5p对MON2的靶向调控关系;MON2过表达质粒和miR-133a-5p mimics共转染检测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ACHN和786-O)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恢复作用。结果:MON2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显着高表达,与患者预后显着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MON2过表达组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ACHN和786-O)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着提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133a-5p与MON2 3’UTR有结合,靶向调控关系明确;MON2过表达质粒和miR-133a-5p mimics共转染部分恢复了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ACHN和786-O)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证实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显着正相关。2.上调miR-133a-5p可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3.MON2在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高表达,与miR-133a-5p的表达呈负相关4.MON2过表达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5.MON2是miR-133a-5p的靶基因,miR-133a-5p靶向负调控MON2,实现对ccRCC增殖转移的抑制作用。

王丽娜[3](2020)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2(PD-L2)的表达情况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情况,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PD-1及其配体PD-L1、PD-L2表达的临床意义;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绘制子宫内膜癌中PD-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1的协同标志物,寻找可能的PD-1基因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和通路。方法:第一部分:1)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及PD-L2的表达情况。2)随访75例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3)分析PD-L1、PD-L2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第二部分:1)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D-1的表达情况。2)探索PD-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其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第三部分: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中的大样本子宫内膜癌的转录组学数据,在c Bio Portal数据平台进行基因集的检索,筛选PD-1共表达基因,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以Cytoscape软件构建共表达基因互作网络并提取hub基因,再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PD-L1和PD-L2在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2)在II-III期子宫内膜癌中,PD-L1在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阳性率较I期子宫内膜癌表达明显升高(P=0.034,P=0.031)。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阳性染色率与高中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相比显着增加(P=0.011)。在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阳性染色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显着增加(P=0.049)。3)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2阳性染色率与高中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相比显着增加(P=0.044)。4)在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阴性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者。第二部分:1)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CD8+T细胞的PD-1表达水平升高(P=0.006)。2)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PD-1+T细胞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3.3%,CD8+PD-1+T细胞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100%。3)在III-IV期子宫内膜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水平较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明显升高(P=0.006),CD4+PD-1+T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9)。第三部分: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D-1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高于PD-1低表达患者。2)筛选出共表达基因976个,富集分析显示,PD-1的共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到蛋白质结合、细胞质膜、细胞膜的整合组成部分等生物学过程及细胞结构。3)网络节度分析得到了10个hub基因。CD3E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重要基因。CD3E基因参与了免疫过程,其表达与PD-1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P<0.01)。子宫内膜癌患者CD3E基因低表达者预后较差。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PD-L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状态和组织学类型有关,PD-L2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状态相关,且在肿瘤细胞中,PD-L1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高。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疾患的进展有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子宫内膜癌中的PD-1共表达的主要基因均为免疫相关基因,CD3E与PD-1存在共表达关系,与预后相关,CD3E可能与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避相关,为进一步研究PD-1/PD-L1的作用机制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常远[4](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肾癌是成人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最新国家癌症调查数据显示,肾癌发病率约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是肾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得益于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发现的肾癌越来越多,但约30%的患者一经确诊就转移了。目前,手术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肾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但仍有20%-30%的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肾透明细胞癌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而且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不足10%。因此,探索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寻找KIRC理想的肿瘤学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总生存率,改善KIRC患者的预后,显得迫切而重要。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LncRNA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转录调控分子参与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转移、以及诱导肿瘤耐药、免疫逃逸等多种过程。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差异性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本课题遂从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着手,研究了其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功能的影响,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的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分化时显着改变其形态和运动行为的过程。在肿瘤细胞的EMT过程中,波形蛋白(VIM,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atrix metalloprateinase)等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获得了抗凋亡及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增加,最终导致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在包括肾细胞癌在内的众多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推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介导肾癌侵袭转移。S100A11是S100蛋白家族中重要的细胞调控因子之一,可参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免疫逃逸等多种过程,且与胶质母细胞瘤、肝内胆管癌等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S100A11是否会是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的靶基因呢?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EMT相关分子(VIM、MMP2和MMP7)的相互表达关系,随后设计了一系列的RNA干扰实验,证实了其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调控S100A11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与S100A11启动子的靶向关系,并证实STAT3是S100A11的转录因子。然后通过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NA binding proteinimmunoprecipitation,RIP)证实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可结合STAT3,RNA干扰实验再次确认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转录因子STAT3的靶基因为S100A11。最终揭示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为肾透明细胞癌提供了潜在的肿瘤学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验证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检索GEPIA数据库,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2.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标本,同时收集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远处转移情况和TNM分期。所有的纳入标本均经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专家再次确认,所有实验材料包括术后的肿瘤及瘤旁组织的获得及进一步实验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qRT-PCR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LINC00997的表达水平。3.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PIA),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中包括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ell carcinoma,KIRC)、肾乳头状细胞癌(kidney renal papillary cell carcinoma,KIRP)、前列腺癌(prostateadenocarcinoma,PAAD)等。Ⅲ期和Ⅳ期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明显表达上调(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显着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 P=0.0062;Logrank P=1.8e-06)。2.18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癌组织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表达显着高于无转移患者,Ⅲ期和Ⅳ期的患者表达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786-O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趋势,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本部分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做铺垫。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RNA干扰实验,验证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EMT相关分子(VIM、MMP2和MMP7)的相互表达关系和相关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深入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检索GEPIA数据库,预测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和S100A11的表达关系,并进一步预测S100A1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2.qRT-PCR检测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100A1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3.体外细胞培养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siRNA技术靶向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和S100A11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划痕修复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4.检索GEPIA数据库,预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的表达水平与EMT相关分子VIM、MMP2、MMP7的关系。5.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的表达,qRT-PCR分别检测EMT相关分子VIM、MMP2、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100A11和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的表达呈正相关。S100A11在包括肾透明细胞癌的多种肿瘤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S100A11在Ⅲ期和Ⅳ期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Pr<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100A1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显着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 P=1.1 e-05;Logrank P=4e-04)。2.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癌组织的S100A11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表达显着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划痕修复试验显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或S100A11后,786-O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或S100A11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与EMT相关分子VIM、MMP2、MMP7均呈正相关。5.RNA干扰试验显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或S100A11的表达均可显着降低EMT相关分子VIM、MMP2和MMP7的表达。结论1.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2.S100A1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具有显着的相关性。3.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可调节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的侵袭迁移能力。4.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可调节VIM、MMP2和MMP7表达。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参与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探索LINC00997与S100A11的靶向关系,揭示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检索LncTar数据库,预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100A11启动子的关系。检索JASPAR数据库和hTFtarget数据库预测S100A11启动子和转录因子STAT3的关系。检索LNCPRO数据库,预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和STAT3蛋白的关系。2.构建S100A1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将其和si-LINC00997或阴性对照分别转染至HEK293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si-LINC00997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荧光素酶活性。3.构建S100A11启动子的3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包括S100A11S-pro-wt、100A11-pro-1mut和S100A11-pro-2mut。将这些荧光素酶质粒和si-STAT3或阴性对照转染至HEK293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检测si-STAT3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荧光素酶活性。4.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技术(RIP)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与STAT3的相互作用。5.利用siRNA技术,分别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和STAT3的表达后,qRT-PCR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中S100A11的表达情况。结果1.检索LncTar数据库,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和S100A11启动子存在结合位点。检索JASPAR数据库和hTFtarget数据库,发现S100A11启动子和STAT3蛋白有两个潜在的结合位点。检索LNCPRO数据库,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具有潜在结合STAT3蛋白的能力。2.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显着降低了S100A1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沉默STAT3显着抑制了S100A11启动子野生型和Ⅱ型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S100A11启动子I型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4.RIP实验证实长链非编码RNALINC00997可与STAT3蛋白相互结合。5.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或STAT3的表达可抑制786-O细胞S100A11的表达。结论:1.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可靶向调节S100A11的表达。2.STAT3可靶向结合S100A11的启动子,促进S100A11的转录。3.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具有与STAT3蛋白结合的能力。4.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可通过与STAT3蛋白结合,靶向调节S100A11的表达。

王修深[5](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肾细胞癌作为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根据WHO对肾癌的分型及调查显示,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5年生存率低,在肾癌中的预后最差,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和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的目的为应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及细胞特性产生影响的基因并利用实验证实其作用和机制,为临床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在线数据库获取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表达数据,应用GSEA分析可能发挥作用的基因集,并筛选其中的基因。应用批量生存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手段逐步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基因。由得到的基因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其上游可能存在作用的调控基因并进一步预测上游调控基因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应用qRT-PCR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和miR-3139的表达情况及其互相调控可能存在的方式。应用细胞学研究实验验证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和miR-3139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调控作用。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下游基因的变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长链非编码RNA与其下游靶基因之间的调控模式。最终应用动物实验,从体内层面验证LINC00942的作用。结果:mRNA IL-2、NCR-2,MYH7和KIR3DL2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能有效的分析和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状况。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LINC00942能参与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转移特性。LINC00942能参与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下游的mRNA,进而调控肾癌细胞的细胞学特性。microRNA miR-3139能调控LINC00942的表达,其可作用于下游的mRNA GPM6A以及HIF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LINC00942是通过与miR-3139以直接结合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的。动物实验验证了在动物体内环境下LINC00942可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致瘤性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结论:1.IL-2、NCR2、MYH7、KIR3DL2的过度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状况显着相关。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评估生存和预后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2新的风险评估模型可用于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状况。3本研究的发现可能为肾透明细胞癌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临床策略。4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可能以内源性竞争抑制的方式调控和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进而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状况。5 LINC00942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和组织中均高表达。6 LINC00942能调控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转移的特性。7 LINC00942能以和miR-3139相互作用的方式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细胞学特性。8 LINC00942的研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王伟[6](2019)在《microRNA-520h通过调控MAGI1促进肾细胞癌转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成年人恶性肿瘤比例的2%-3%,而最常见的类型是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其侵袭性较高。除了手术治疗,其它治疗方案的效果欠佳,而且即使可以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及转移率仍较高,最高可达40%。因此研究RCC的潜在转移机制,将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课题应用mRNA高通量表达谱芯片技术,通过比对分析RCC组及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文献复习,最终选择了 MAG11(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with an inverted repeat member 1)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目前,关于MAGI1基因的报道少见,尚未发现有关MAGI1在RCC中的表达及与RCC转移机制的文献报道。MAGI1属于鸟苷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主要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传导信息等作用。此外,该基因还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比如在细胞增殖发育、细胞凋亡以及RNA剪切过程中均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表明,MAGI1在细胞粘附连接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并且已被确定抑制多种癌症的侵袭和转移。肝癌细胞中,MAGI1依靠上调PTEN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直肠癌细胞中,MAGI1在表达上调后可以减缓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同时依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胃癌中,MAGI1通过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然而,MAGI1在RCC转移中的机制尚不明了。本实验拟揭示MAGI1在RC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为MAGI1在RCC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借鉴。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度约18~25nt,由一段具有发夹样环状结构,长度约70~80nt的单链RNA前体(pre-miRNA)剪切之后获得。miRNA参与机体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在哺乳动物中,miRNA主要通过碱基间的非完整互补配对进行mRNA的识别,并依据碱基配对的程度不同,能够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者直接降解靶mRNA。目前认为miRNA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miRNA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非完整互补配对,从而终止靶基因的翻译过程;二是miRNA和靶基因mRNA的3’UTR能够实现完整的互补配对,与siRNA通过降解靶基因mRNA而沉默mRNA的作用机理相类似,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siRNA和miRNA针对的靶基因数目不同,前者针对的是一个靶基因,而后者可以针对多个靶基因。迄今为止,己有相关研究明确指出,miRNA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凋亡的调节起到关键作用。最新研究表明,miRNA能够同时干预多条与肿瘤转移有关的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转移。我们通过starBase、TargetScan和miRWalk三个生物信息数据库预测筛选出20个可能靶向MAGI1的miRNAs,通过数据分析,预实验及文献复习,我们最终选取miRNA-520h作为研究对象。miRNA-520h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成熟miRNA-520h通过NF-κB信号途径诱导胶质瘤的发生,miRNA-520h与Nix蛋白的表达相关,可能通过促进Nix合成,从而成为一个强大的肿瘤激活剂。另一项研究表明,miRNA-520h的过表达可以通过保护细胞免受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高表达的miRNA-520h与人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由此可见,miRNA-520h不仅是一个独立的肿瘤预后因素,而且也是未来癌症治疗应用的潜在功能靶点。目前,尚未发现有关miRNA-520h在RCC转移中的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明确miRNA-520h及MAGI1在R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探究两者在RCC转移中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1.收集从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肾癌切除术患者的组织块(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存放在液氮中。对应组织学切片经2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核确诊为肾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共计73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Fuhrman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参数。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qPCR技术检测73例RCC患者MAGI1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因本研究中无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数据,结合分析了来自TCGA数据库中的ccRCC患者预后数据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判断73例RCC患者中MAGI1表达情况与肿瘤分期相关性。3.在A-498和ACHN细胞中构建MAGI1过表达和MAGI1敲低细胞系;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MAGI1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表达的改变;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1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以探究MAGI1在RCC转移中的作用。4.为探讨MAGI 1介导的RCC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免疫共沉淀鉴定PTEN/MAGIl/β-catenin复合物;通过免疫共沉淀鉴定Akt/GSK-3β信号通路和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进行TOP/FOP Flash测定以确定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评估β-catenin的表达水平。5.为了寻找RCC中MAGI1的潜在上游调控miRNA,从starBase、TargetScan和miRWalk三个生物信息数据库中预测筛选出了 20个可能靶向MAGI1的miRNAs。结合数据分析,预实验及文献复习情况,重点研究了 miRNA-520h,通过RT-qPCR验证miRNA-520h在R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MAGI1与miRNA-520h在RCC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6.为了探讨在RCC中miRNA-520h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通过PROMO和PuTmiRNA 1.0数据库预测到2个潜在上游转录因子,即NF1和c-Myb。通过RT-qPCR检测RCC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NF1和c-Myb表达的水平。通过PROMO预测c-Myb中与miRNA-520h的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c-Myb与miRNA-520h启动子活性关系。RT-qPCR进一步验证敲低c-Myb或过表达c-Myb与miRNA-520h表达水平的变化。7.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GraphPad Prism软件7.0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或最小值至最大值。采用双侧t检验确定两组间差异的显着性。多组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Holm校正。使用双尾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及RT-qPCR检测结果显示R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AGI1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较癌旁组织显着降低;M1期的MAGI1表达明显低于T1-T2和T3-T4期RCC;Ⅲ-Ⅳ级RCC中MAGI1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在Ⅰ-Ⅱ级RCC中的表达。MAGI1在RCC细胞786-0、A-498、OS-RC-2、ACHN、Caki-1、SKRC39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的表达,而且,MAGI1在人ccRCC皮肤转移细胞株Caki-1中的表达最低,提示MAGI1的表达与RCC细胞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以上结果。MAGI1蛋白在R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类型未发现显着差异。TCGA数据库中的517例ccRCC的队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MAGI1表达水平较高的ccRCC患者相比,水平较低的ccRC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短。RCC中MAGI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RCC TNM分期越高,MAGI1表达水平越低,MAGI1的低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MAGI1敲低表达细胞(sh-MAGI1)的迁移能力显着增加,而MAGI1过表达细胞(LV-MAGI1)的迁移能力显着降低。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MAGI1的敲低促进细胞侵袭,而MAGI1的过表达降低侵袭潜力。此外,Western Blot检查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E-cadherin在sh-MAGI1细胞中表达下调,而Vimentin的表达显着增加。MAGI1低表达介导RCC的上皮间质转化。以上结果表明,RCC中MAGI1表达下调可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而MAGI1过表达可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3.免疫共沉淀实验通过PDZ(PSD-95/Dlg-A/ZO-1)结构域结合证实PTEN和β-catenin都与MAGI1结合,并依据MAGI1的量的不同而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catenin与MAGI1呈负相关,而PTEN则保持不变。然而,PTEN的敲低显着增加了 β-catenin的表达。此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测定显示,MAGI1 的敲低促进了 β-catenin 的核转位。Western blot 和 TOP/FOP-Flash 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提示MAGI1的敲低激活了 β-catenin下游信号传导途径。相反,MAGI1的过表达抑制p-catenin信号传导途径。以上实验证实MAGI1通过调节PTEN/MAGI1/p-catenin复合物以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4.生物信息学软件 starBase、TargetScan 和 miRWalk 分析发现 miRNA-520h可能靶向调控MAGI1的表达。RT-qPCR验证miRNA-520h在RCC组织中表达上调,MAGI1与miRNA-520h表达呈负相关。通过对star-Base的计算预测,确定miRNA-520h与MAGI1的推定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进一步验证,与MAGI1 mRNA的突变体3’UTR相比,miRNA-520h模拟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降低具有MAGI1 mRNA的野生型3’UTR的荧光素酶水平。Western blot证实miRNA-520h模拟物也显着降低RCC细胞系中MAGI1蛋白水平。另外,miRNA-520h模拟物显着增加β-catenin和Vimentin表达。总而言之,过表达miRNA-520h可降低MAGI 1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明在RCC中,miRNA-520h靶向下调MAG1的表达水平。5.使用PROMO和PuTmiRNA 1.0预测miRNA-520h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RT-qPCR检测RCC及配对癌旁组织中NF1和c-Myb表达的水平,肿瘤组织中NF1表达较低,而c-My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通过PROMO预测到c-Myb与miRNA-520h的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c-Myb增加miRNA-520h启动子活性。下调c-Myb可降低miRNA-520h的表达,而过表达c-Myb可增加miRNA-520h的表达。表明c-Myb通过与RCC中miRNA-520h启动子结合而促进miRNA-520h的转录活性。结论1.RCC中MAGI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MAGI1低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2.RCC中下调MAGI 1表达可促进RCC细胞侵袭和转移,而过表达MAGI 1可抑制RCC细胞侵袭和迁移。3.MAGI1通过调节PTEN/MAGI1/p-catenin复合物以抑制p-catenin信号通路。4.RCC 中,miRNA-520h 表达上调,MAGI1 是 miRNA-520h 的靶标,miRNA-520h靶向下调MAGI1的表达。5.c-Myb是miRNA-520h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通过与RCC细胞中miRNA-520h启动子结合而促进miRNA-520h的转录。6.MAGI1可通过c-Myb/miRNA-520h/MAGIl信号通路介导RCC的转移。

陶泽宇[7](2019)在《CAⅨ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CAⅨ(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Ⅸ)在不同类型的肾细胞癌(RCC,renal cell carcinoma)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AⅨ与年龄、BMI、吸烟以及分期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探讨CAⅨ作为肾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肾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标本60例,收集肾外伤、肾积水行单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正常肾组织标本30例,另收集较罕见肾细胞癌标本20例,其中肾乳头状癌8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Bellini集合管癌3例,多房囊性肾癌2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病理标本中CAⅨ的阳性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判断三组之间有无表达差异性。为了研究CAⅨ的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BMI、吸烟、分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60例肾透明细胞癌按照研究因素分别分成四个亚组,比较每个亚组中CAⅨ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罕见类型肾癌、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如下表所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1/60),15%(3/20),0(0/30)。A组肾透明细胞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罕见类型肾细胞癌,8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常肾组织无CAⅨ阳性表达,与A组肾透明细胞癌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B组罕见类型肾细胞癌与C组正常肾组织对比,阳性表达无显着差异(P=0.093)。2.在2739岁年龄段,9例中8例阳性,阳性比为88.9%;在4052岁年龄段,16例中13例阳性,阳性比为81.3%;在5365岁年龄段,21例肾透明细胞癌中19例阳性,阳性比为90.5%;在6675岁这个年龄段,14例中11例阳性,阳性比为78.6%。CAⅨ在不同年龄段表达无明显差异(P=0.573)。对不同年龄段与CAⅨ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检验标准α=0.05。结果显示:CAⅨ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062)。3.当BMI<18.5,6例中3例阳性,阳性比为50%;当18.5≤BMI<24,23例中18例阳性,阳性比为78.3%;当24≤BMI<27,21例中20例阳性,阳性比为95.2%;在BMI>28,10例全部表达阳性,阳性比为100%。BMI系数越大,阳性表达强度为+++占比越高且CAⅨ阳性百分比越高,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AⅨ阳性表达强度与BMI呈正相关(r=0.767,P<0.05),相关性较好。进一步将四组数据资料两两进行比较,采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可得出: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中CAⅨ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体重肥胖患者的CAⅨ阳性表达率高于体重偏瘦的患者(10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研究中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吸烟人数为27人,占45%,其中男性患者为24人,女性患者为3人。吸烟组27例中有23例CAⅨ表达阳性结果,占85.2%,不吸烟组33例中28例表达阳性结果,占84.8%。进一步通过四格表?2检验可计算出?2=1.92,P>0.05,说明是否吸烟对CAⅨ表达无明显影响,两者没有关联。5.Ⅰ期18例患者中有17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4.4%;Ⅱ期29例中全部表达阳性结果,阳性率100%;Ⅲ期10例中仅4例表达阳性,占40%;Ⅳ期3例中仅1例出现阳性结果,占33.3%。分期越晚CAⅨ阳性表达率越低,且在Ⅰ期和Ⅱ期中阳性表达强度为+++的例数占比很高,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检验标准α=0.05。检验结果:CAⅨ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719,P<0.05)。结论: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不表达,在少见类型肾细胞癌中低水平表达,CAⅨ表达水平与年龄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BMI呈正相关,与分期呈负相关。CAⅨ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潜在价值。

周辉[8](2019)在《EZH2相关通路参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进展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ZH2参与介导缺氧诱导的TGFBR2表达沉默和前列腺癌进展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信号通路和缺氧微环境的变化都被证明在包括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内的许多肿瘤的进展中发挥作用。新的证据也表明,TGF-β通路的重要调节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Ⅱ,TGFBR2)的下调在PCa的发生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但其在PCa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阐明缺氧微环境和TGF-β信号通路间的调控网络,更好明确PCa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在缺氧或正常氧条件下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来评价缺氧对TGFBR2表达的影响。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去甲基化药物处理,来验证TGFBR2的启动子可发生甲基化沉默。此外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或小分子抑制剂沉默Zeste增强子同源物 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用于验证 EZH2 对 TGFBR2 的表观遗传学沉默调节。此外我们进行了 PCR、蛋白质印迹和荧光素酶检测,研究miR-93和TGFBR2在PCa细胞系和标本中的关系。我们还检测了缺氧处理对EZH2和miR-93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检测了 miR-93对PCa细胞增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TGFBR2的表达减弱。缺氧可诱导EZH2表达上调,从而促进组蛋白 H3 的第 27 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istone H3 Lys27 trimethylation,H3K27me3),其引起TGFBR2启动子高甲基化并造成其在PCa中表观遗传学沉默。此外,miR-93在PCa组织和细胞系中显着上调,且与TGFBR2的表达呈负相关。miR-93的异常过表达促进PC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其表达也可以被缺氧处理所诱导。此外,TGFBR2是miR-93的真正靶标,miR-93可通过下调TGFBR2促进PCa的进展。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 PCa处于缺氧环境时可通过包括EZH2介导的高甲基化和miR-93诱导的转录后机制,减少TGFBR2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PCa的癌症进展。长链非编码RNA TUG1通过EZH2参与的miR-194-5p表观遗传学沉默介导膀胱癌增殖及化疗药物抵抗目的: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已被证实参与一些人类癌症的肿瘤发生,但其在膀胱癌中的确切生物学作用及机制仍未阐明。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蛋白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明确miRNA和靶标基因是否结合,通过MTS实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明确实验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UG1在膀胱癌中上调,TUG1的表达与CCND2和miR-194-5p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MiR-194-5p表达在膀胱癌中常通过启动子高甲基化而降低,而经顺铂和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后其表达上升。此外,敲减TUG1可下调表观遗传调节因子EZH2的表达,减弱miR-194-5p的启动子高甲基化并诱导其表达。miR-194-5p表达增加或TUG1表达降低使膀胱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抑制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CCND2是miR-194-5p的直接靶标,而miR-194-5p是由TUG1调节的。过表达CCND2可部分恢复TUG1沉默造成对细胞增殖和顺铂耐药的抑制作用。此外,TUG1在膀胱癌中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总之,TUG1通过EZH2相关的miR-194-5p沉默调节CCND2,促进膀胱癌细胞生长和化疗耐药。我们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分子机制,为膀胱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陈涛,李昊,陈从波,王黎,姚启盛[9](2019)在《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运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分型以透明细胞癌多见[1]。肾细胞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有文献[2-3]报道与接触有害物质以及染色体丢失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肾细胞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每年

朱翮嘉[10](2019)在《miR-362-3p在肾细胞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肾细胞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和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在中国,根据赫捷院士等人的统计,2015年新发肾癌病例66800例,死亡23400例。因肾细胞癌富血管的特点,其对于化疗和放疗缺乏敏感性,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因对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准确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究其病理发生机制很有意义,能够指导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和术后监测。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度一般约为20-24nt。其主要在转录后水平通过调控靶基因的信使RNA(messengerRNA mRNA),与其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特定序列结合来发挥作用。根据其与mRNA转录本的互补序列结合紧密程度,可以直接降解靶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蛋白,从而阻止特定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关于miRNA与肾细胞癌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很多,证实其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到肾细胞癌的发生、进展转移等各阶段。目的:从临床收集肾细胞癌组织标本,在实验室培养经典肾细胞癌细胞株进行研究,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组织和细胞内的miR-362-3p表达情况,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探索miR-362-3p表达异常的内在机制。通过多种细胞功能实验了解miR-362-3p在肾细胞癌细胞系786-0和ACHN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信知识和在线数据库筛查miR-362-3p的可能作用靶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鉴定靶序列。通过对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RNA干扰实验探索基因的下游信号通路,证明miR-362-3p对于靶点具有调控功能。方法:1)在25例肾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62-3p的相对表达量,利用统计方法分析miR-362-3p在配对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探究miR-362-3p的基因是否存在表观遗传学修饰,如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利用甲基化抑制实验证实与miR-362-3p表达异常间的关系;2)在肾细胞癌细胞株中转染miR-362-3p模拟体(mimic),将miR-362-3p表达量进行上调。利用转染后的细胞完成多项获得性功能实验,了解miR-362-3p过表达后对于肾细胞癌的增殖、周期、体内体外成瘤、侵袭等能力的影响。实验内容包括:细胞活力检测CCK-8、平板克隆形成、裸鼠皮下荷瘤、细胞流式周期、Transwell 等方法;3)通过多个在线生信数据库筛选miR-362-3p的直接作用的靶基因。然后分别采用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在mRNA和蛋白两个层面分析靶基因表达情况;对靶基因的种子序列通过荧光素酶双报告实验加以进一步证实;最后通过RNA干扰技术明确下游信号通路及靶向调控机制。结果:1)在肾细胞癌中miR-362-3p表达水平降低。在25组配对的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三株肾细胞癌细胞系786-0,ACHN和Caki-1中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 miR-362-3p的表达水平。结果提示与癌旁组织比较miR-362-3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显着下调。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比较,miR-362-3p在三株肾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也显着下调。2)硫化测序PCR(BSP)提示在肾癌细胞株786-0、ACHN和Caki-1中,miR-362-3p的启动子区的CpG岛处于高甲基化水平。对细胞株利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处理96h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现miR-362-3p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3)多项获得性功能细胞实验表明上调miR-362-3p的表达对肾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平板克隆形成和裸鼠成瘤能力起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过表达miR-362-3p能负向调节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阻止上皮间质转化(EMT),其下游信号通路为AKT/FOX03a。4)本实验采用两步法来筛查miR-362-3p可能的靶向基因:第一步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基因预测,第二步是经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最终发现SP1是miR-362-3p的直接的作用位点。5)利用小RNA干扰技术下调SP1的表达量,通过细胞功能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发现均受到抑制,AKT/FOX03a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下降,其和miR-362-3p在肾细胞癌中的功能和下游通路具有一致性。结论:1)肾细胞癌组织中miR-362-3p的表达量显着下调,考虑其启动子区的CpG岛高度甲基化所致。2)上调miR-362-3p的表达对肾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周期、体内体外成瘤和迁移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同时,miR-362-3p可以调控AKT/FOX03a信号通路。3)SP1是miR-362-3p的直接作用靶点,可通过调节AKT/FOX03a信号通路来抑制肾细胞癌的发生和进展。

二、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POSTN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POSTN结构与功能
    2.2 POSTN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
    2.3 POSTN的表达调控
    2.4 POSTN在癌症进展标志性事件中的作用
    2.5 POSTN在肿瘤中的表达与作用
        2.5.1 结直肠癌
        2.5.2 非小细胞肺癌
        2.5.3 原发性肝细胞癌
        2.5.4 乳腺癌
        2.5.5 膀胱癌
    2.6 POSTN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2.7 AKT/MTOR通路、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2.8 肾细胞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POST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组织标本
    3.3 实验方法
        3.3.1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
        3.3.2 Western Blot
        3.3.3 免疫组化染色
        3.3.4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POST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
        3.4.2 POSTN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OSTN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肾癌细胞株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
        4.3.3 Western Blot
        4.3.4 细胞转染
        4.3.5 细胞活力检测
        4.3.6 平板克隆实验
        4.3.7 划痕试验
        4.3.8 侵袭试验
        4.3.9 细胞免疫荧光
        4.3.10 细胞凋亡检测
        4.3.11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POSTN沉默和过表达效率的验证
        4.4.2 POSTN在肾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4.4.3 POSTN对肾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4.4 POSTN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4.4.5 POSTN表达水平对肾癌细胞EMT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POSTN调控肾癌进展的机制研究和动物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动物
    5.3 实验方法
        5.3.1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5.3.2 免疫组化染色
        5.3.3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
        5.3.4 Western Blot
        5.3.5 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POSTN 过表达对肾细胞癌 ILK/Akt/mTOR 信号通路的激活
        5.4.2 体内实验验证POSTN调控肾癌进展的生物学功能
        5.4.3 体内实验验证POSTN调控肾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ccRCC临床样本和临床信息搜集
        2.2.2 ccRCC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和冻存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4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
        2.3.2 MiR-133a-5p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2.3.3 miR-133a-5p表达水平与ccRC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
        2.3.4 miR-133a-5p表达水平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ccRCC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和冻存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3.2.3 细胞增殖实验
        3.2.4 细胞侵袭实验
        3.2.5 细胞迁移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miR-133a-5p上调验证
        3.3.2 miR-133a-5p对 ccRCC细胞增殖的影响
        3.3.3 miR-133a-5p对 ccRC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iR-133a-5p靶向调控MON2 抑制ccRCC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2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4.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4.2.4 细胞增殖实验
        4.2.5 细胞侵袭实验
        4.2.6 细胞迁移实验
    4.3 实验结果
        4.3.1 MON2 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miR-133a-5p的相关性
        4.3.2 miR-133a-5p靶向调控MON2
        4.3.3 MON2 过表达促进ccR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结论
    5.3 不足之处
    5.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MicroRNA与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PD-L1、PD-L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1.1.2 实验方法
        1.1.3 免疫组化结果的评定
        1.1.4 随访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
        1.2.2 PD-L1、PD-L2 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情况
        1.2.3 PD-L1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4 PD-L2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5 PD-L1、PD-L2 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生存分析
        1.2.6 PD-L1、PD-L2 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生存分析
    1.3 讨论
        1.3.1 免疫检查点
        1.3.2 PD-1 及其配体PD-L1、PD-L2 概述
        1.3.3 PD-1 及其配体PD-L1、PD-L2 在肿瘤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1.4 小结
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D-1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2 实验步骤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PD-1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 细胞上表达情况
        2.2.2 CD4+PD-1+、CD8+PD-1+T细胞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
        2.2.3 PD-1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上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3 讨论
        2.3.1 肿瘤免疫逃逸
        2.3.2 PD-1/PD-L1作用机制
        2.3.3 外周血淋巴细胞PD-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2.3.4 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
        2.3.5 外周血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2.4 小结
三、子宫内膜癌PD-1的共表达基因及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P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
        3.2.2 PD-1共表达基因筛选及富集分析
        3.2.3 共表达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及互作分析
        3.2.4 hub基因的生存分析
        3.2.5 CD3E基因与PD-1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
        3.3.2 hub基因功能
        3.3.3 CD3E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参与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因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mRNA表达数据集和临床信息的采集
        2.2 数库据
        2.3 细胞系
        2.4 设备与试剂
        2.4.1 设备
        2.4.2 试剂
        2.5 实验方法
        2.5.1 基因富集分析及处理
        2.5.2 富集基因数据处理
        2.5.3 RNA提取
        2.5.4 逆转录和PCR
        2.5.5 细胞冻存复苏及养培
        2.5.6 筛选和预测
    3 结果
        3.1 GSEA筛选基因
        3.2 筛选出的基因具有差异表达
        3.3 风险评分与患者生存和预后显着相关
        3.4 差异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显着高表达
        3.5 长链非编码RNA的预测及其差异和生存分析
        3.6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3.7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内源性竞争抑制RNA模型的预测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功能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与组织
        2.1.2 数据库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4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2.2.2 细胞复苏、冻存和培养
        2.2.3 细胞划痕实验
        2.2.4 Transwell实验
        2.2.5 CCK-8实验
        2.2.6 转染
        2.2.7 核质分离实验
        2.2.8 肿瘤组织标本的处理
        2.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3 结果
        3.1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着增高.
        3.2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下调导致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侵袭转移能力降低
        3.3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过表达导致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侵袭转移能力增强
        3.4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特性
        3.5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的亚细胞定位
        3.6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下调导致miR-3139 表达的提高
        3.7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过表达导致miR-3139 表达量的下调
        3.8 miR-3139 不能调控LINC00942 的表达,但能影响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
        3.9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过表达导致HIF-1α介导的HIF信号通路被激活
        3.10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下调导致HIF-1α介导的HIF信号通路被抑制
        3.11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通过调控miR-3139 进而调控GPM6A的表达
        3.12 micro RNA miR-3139 的恢复实验
        3.13 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LINC00942与miR-3139 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功能的体内实验验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及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慢病毒转染及稳转细胞系的培养与构建
        2.2.2 细胞的复苏、冻存及培养
        2.2.3 组织提取RNA、逆转录和PCR检测
        2.2.4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3 结果
        3.1 慢病毒的沉默效率
        3.2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 的敲低能显着降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致瘤性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microRNA-520h通过调控MAGI1促进肾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MAGI1通过c-Myb/microRNA-520h/MAGI1信号通路介导肾细胞癌的转移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临床组织样本来源与处理
        1.2.2 细胞培养
        1.2.3 慢病毒载体构建及转染
        1.2.4 RNA提取和RT-qPCR
        1.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6 Western blot检测和免疫共沉淀
        1.2.7 免疫荧光检测
        1.2.8 细胞功能实验
        1.2.9 TOP flash/FOP flash双试验
        1.2.1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2.11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MAGI1在肾细胞癌中显着降低,MAGI1低表达提示生存期较差
        1.3.2 MAGI1介导人肾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1.3.3 MAGI1通过稳定PTEN/MAGI1/β-catenin复合物以抑制β-catenin信号传导途径
        1.3.4 MAGI1是microRNA-520h的靶点
        1.3.5 c-Myb通过与miRNA-520h的启动子结合促进microRNA-520h的转录活性
    1.4 结论
    1.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micro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2.1 micro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特异性表达
    2.2 microRNA在肾细胞癌中具有促癌或抑癌作用
    2.3 microRNA在肾细胞癌的诊断、预后评判和治疗的应用
        2.3.1 microRNA与肾细胞癌诊断
        2.3.2 microRNA与肾细胞癌预后
        2.3.3 microRNA与肾细胞癌治疗
    2.4 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
        2.4.1 与转移相关的microRNA表达谱研究
        2.4.2 microRNA基因甲基化与肾细胞癌转移
        2.4.3 参与上皮-间质转化的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
        2.4.4 参与VHL-HIF-VEGF途径的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
        2.4.5 参与Rho/Rock通路的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
        2.4.6 参与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
        2.4.7 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的其它研究
    2.5 microRNA在肾细胞癌研究中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附件

(7)CAⅨ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英文缩写一览表
附录B
    个人简介
    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其他成果
附录C 综述 碳酸酐酶Ⅸ对肾癌的诊疗价值
    参考文献

(8)EZH2相关通路参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进展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EZH2及mi R-93 介导缺氧诱导的TGFBR2 表达沉默和前列腺癌进展
    1.1 中文摘要
    1.2 英文摘要
    1.3 绪言
    1.4 材料与方法
    1.5 实验结果
    1.6 实验讨论
    1.7 实验结论
    1.8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TUG1 通过EZH2 参与的mi R-194-5p表观遗传学沉默介导膀胱癌增殖及化疗药物抵抗
    2.1 中文摘要
    2.2 英文摘要
    2.3 绪言
    2.4 材料与方法
    2.5 实验结果
    2.6 实验讨论
    2.7 实验结论
    2.8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附录
    3.1 综述:EZH2 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运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循环肿瘤细胞概述
    1.1 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
    1.2 循环肿瘤细胞判定
2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
3 循环肿瘤细胞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运用
    3.1 循环肿瘤细胞在肾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运用
    3.2 循环肿瘤细胞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运用
    3.3 循环肿瘤细胞在肾细胞癌转移、预后中的运用
4 目前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10)miR-362-3p在肾细胞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R-362-3P在人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3.1 组织样本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1.3.2 肾细胞癌与癌旁组织MIR-362-3P的表达量比较
        1.3.3 肾细胞癌中MIR-362-3P表观遗传学修饰
        1.3.4 DNA甲基化酶抑制剂实验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362-3P对肾细胞癌细胞增殖、周期、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MIR-362-3P在肾细胞癌细胞株786-O、ACHN和CAKI-1中的表达量显着降低
        2.3.2 外源性MIR-362-3P MIMIC可以有效上调肾癌细胞的MIR-362-3P表达量
        2.3.3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显着抑制肾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2.3.4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显着抑制786-O和ACHN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
        2.3.5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在体内水平显着抑制786-O皮下成瘤
        2.3.6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引起786-O和ACHN细胞的G1期阻滞
        2.3.7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显着抑制786-O和ACHN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3.8 MIR-362-3P的表达上调可以显着抑制786-O和ACHN细胞的AKT/FOXO3A通路,从而抑制周期和逆转EMT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362-3P的靶基因及影响肾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探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3.1 MIR-362-3P潜在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
        3.3.2 SP1是MIR-362-3P的直接作用靶点
        3.3.3 人肾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癌基因SP1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3.3.4 下调SP1的表达量与过表达MIR-362-3P的表型和信号通路一致
    3.4 讨论
    3.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小结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POSTN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贾媛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2]MiR-133a-5p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李朋. 南昌大学, 2021(01)
  • [3]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D]. 王丽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常远. 郑州大学, 2020(02)
  • [5]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4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的研究[D]. 王修深.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microRNA-520h通过调控MAGI1促进肾细胞癌转移的研究[D]. 王伟. 山东大学, 2019(02)
  • [7]CAⅨ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陶泽宇.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8]EZH2相关通路参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进展及其机制研究[D]. 周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9]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运用进展[J]. 陈涛,李昊,陈从波,王黎,姚启盛.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9(02)
  • [10]miR-362-3p在肾细胞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朱翮嘉. 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