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所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

山东两所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

一、对山东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1](2021)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健康老龄化”逐步成为全球性发展战略目标:将健康的概念延伸到老龄化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提高大多数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的涵义进入了强调养老服务的可获得性、满意度及老年尊严阶段。中国老龄化存在着城乡倒置问题,农村地区面临更严重的健康养老困境。本文首先界定了养老服务供给等相关概念。运用需要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福利多元主义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做了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归纳了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变迁逻辑和规律。接着,本文构建了影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模型,使用CHARLS数据,通过对农村老年人能否获得及获得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类型的回归分析,将城乡老年人获得家庭养老服务供给和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进行对比,从健康、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特征具体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社会变迁、非正式照料、“家庭道德风险”导致家庭供给养老服务的困境;政府责任不到位造成城乡养老服务待遇悬殊、缺乏独立统一的农村养老服务管理机构、法制权威性不足、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乏动力驱动、专业人才缺乏使得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数量有限且发展缓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欠缺是社会组织供给养老服务严重不足。为此,本研究从福利多元主义四个维度入手,从社会治理的责任边界划分出发,基于多元主体合作意愿和利益博弈,倡导政府与其它主体在养老服务生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供给模式:政府“一核”主导养老服务供给,核心任务是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政策供给,培育其他供给主体力量,主导市场化的方式合作供给养老服务;与家庭、市场、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为家庭养老服务供给提供支持,为家庭赋权增能,家庭从责任取向转为权利取向的养老服务供给;引导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满足农村老年人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引导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推动社会组织互助志愿供给养老服务。依据上述模式,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多支柱筹资机制,包括国家、社会和家庭(个人)筹资支柱的建立。以流动式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对乡村养老价值予以再认识,支持农村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推动城乡合作供给养老服务,以科技创新应对老龄化,培养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有:(1)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进行了探索式推进。现代社会下,福利多元主义面临内生性和外源性困境。本文尝试对政府、市场化养老服务企业、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家庭主体进行功能定位和边界厘清,不只强调责任分配和分散化,而是注重各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合作关系,探索构建政府“一核”主导,多方合作的目标模式。研究为福利多元主义本身困境的克服提供了新机制。(2)为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着重探究在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到底该走一条怎样的养老服务供给之路,创新乡村养老模式,使得农民健康养老,农村成为理想的生活之地,从而稳定农村、繁荣农业。研究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贡献了新方案。

周雷[2](2020)在《基于政策引导的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迫使原有的家庭式养老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的养老方式中,家庭式养老的服务水平低、服务项目少。相对而言,单就服务供应来说,机构养老更受老年人及其家属认可,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受到资金、人员、供给量和管理水平等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而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能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且管理和运营水平相对较高,已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但是民营养老机构运营能力和政府政策引导也制约了其发展。截至2018年1月,惠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增至48.1万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2.8%,惠州市也面临家庭养老挑战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力不足、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亟待发展等问题。本文以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而分析了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盈利能力不足、医养结合程度较低、护理员专业能力不足、互联网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及问题成因。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上述种种问题,不仅与其自身的运营规划能力不足有关,也与政府养老政策有关。于是本文分析了国家、省级和市级养老政策,进而分析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机制,笔者发现惠州市养老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政府购买不足及监督机制缺失、医养结合机制缺失、专业人才培养及供给体系滞后。在分析政府养老政策现状、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本文建议从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建设,引入政府购买、落实全面保障,规范购买机制、完善评估和监督,强化治理意识、优化服务能力,结合本土实情、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角度,引导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有效运营、快速发展,进而弥补惠州市社会养老服务能力的不足。

韩雯[3](2019)在《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W镇老年服务中心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老龄化目前显示出快速且高龄化的趋势,伴随着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的急速增加,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问题都将对现阶段我国养老和医疗服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地位凸显。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作为近几年出现的养老新形式之一,其在农村地区的实施却受到重重阻碍,研究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困境和应对策略不仅是医养结合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利于减轻我国广大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衡水市W镇老年服务中心为调研地点,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形式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概括了医养结合政策的相关历程和目标,并指出了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定位;之后通过观察参与农村医养结合类型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服务的现状,并且对政府工作人员、机构管理者、医护人员、入住老人及家属、附近村民进行访谈,分析和发现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后又分别从医养结合政策、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资源的供需状况、农村养老机构的生存本位三个角度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最后针对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医养结合政策、农村养老机构的医养资源、农村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与医养衔接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医养结合”流于形式、服务梯度与转介不畅、养老机构难以运行等多个方面。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医养结合政策的内生矛盾、政策与农村现实的脱节、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资源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医养需求、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生存本位等均是农村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效果弱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最后本文提出了医养结合政策需要完善落实、合理配置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资源、加强对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资金扶持和规范其医养衔接流程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胡胜[4](2019)在《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郑州市Y养老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近几年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全社会都认识到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一个无可避免的、逐步深化的老龄化社会正在快速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方面,机构养老模式在未来是分解社会养老负担的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首先要求建立养老机构,但最终的养老服务还是要靠养老护工来提供,因此养老护工群体在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的理论框架,结合社会政策理论,探索如何促进养老护工群体的发展。本文以郑州市Y养老机构的养老护工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对养老机构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首先对Y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养老护工群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介绍了目前养老护工群体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体现社会声望低、薪资待遇差、社会保障差以及缺乏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而能够作为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主体,主要可以分为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社会群体三部分,而三者目前在对养老护工群体的支持现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养老护工群体社会支持不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这些原因既有护工群体自身方面的,如: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也有社会支持主体方面,如: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社会组织机构在社会保障和管理上存在缺失;社会群体对养老护工缺乏理解和尊重等原因。在探究如何加强对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上,结合社会政策理论,认为政府部门应当作为第一主体并发挥最主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政府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方面发挥着关键的领导作用。在老龄事业这个涉及到中国数亿老人的关键民生领域,我国政府部门应当作为第一责任主体,面对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和问题,政府需要发挥强有力的指挥和领导作用。因此,在解决养老机构护工群体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时,本文主从要政府的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分别从人才队伍培养、财政支持补贴、监督管理机制、社会舆论导向共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够改善养老护工群体在社会支持不足方面的困境,促进养老护工行业群体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很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渠亚萍[5](2019)在《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现有的社会政策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失能老年人数为4063万,占老年总人数的18.3%。其中,农村失能老年人数2700万,占失能老年总人数的66.5%,高于城镇地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村失能老人仍以家庭照护为主,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传统家庭照护功能逐渐丧失,许多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低下,长期照护服务问题严重。因此,以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符合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手段,选择以C县农村地区失能老人为样本,收集该地区失能老年群体及其照护者的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地的现实情况,从政府、家庭、养老机构三个方面入手,发现目前C县农村地区主要存在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状况差、精神慰藉需求大、家庭照护服务供给主体缺失、护理人员队伍发展严重滞后、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增大、农村传统“孝”文化的束缚等问题。结合C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发挥家庭照护的基础功能,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提高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的整体养老服务水平,构建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解决失能老人面临的照护困境,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王伊凡[6](2019)在《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为例》文中提出养老问题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所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由于人口流动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所承担的养老功能开始弱化。同时,社区养老模式由于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设备不完善,其养老依托功能还不能立即生效。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可以将社会资本与民间力量汇集在一起。近年来,虽然民办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本文以J市Y区三家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为例,通过对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从机构内老人基本情况、工作人员配置、机构安全管理状况、硬件设备及护理服务情况、机构资金来源情况和机构外界支持七个方面研究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的基本现状。针对现状发现目前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机构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二、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三、机构服务质量差;四、机构发展资金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薪酬待遇低、机构创建人缺少风险管理理念、机构未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及机构外界资金支持有限。本文以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社会化为理论依据,提出促进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一、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自身服务能力;二、地方政府要在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支持作用,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老思想转变的宣传工作;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并建立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信息平台;四、构建养老机构外界支持体系,重视家庭对机构内老人的情感支持,从而促进机构的良好发展。

杨依琳[7](2019)在《医养结合模式下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文中指出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结构转变日益迅速,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不断加剧,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和慢性病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不断减退以及患病的频率升高使老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重视养老服务的建设,建立医疗和养老一体化的新型模式,为同时具有养老和医疗需求的老人打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养老服务具有公益性,以服务老人为目的,民办养老机构受到的扶持力度满足不了需求,需要有一定的盈利来维持日常运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并非不能盈利,因此如何使医养结合模式下民办养老机构在保证养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郑州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肩负着改革进程中的重任,但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入手,选取三家较为代表性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对比研究,运用绩效评估理论,通过走访调查,从养老机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分析,利用老人入住率、满意度、收费标准、医疗设施、机构服务人员忠诚度、工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郑州市“医养结合”下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所在,如机构盈利空间小、服务质量低下及工作效率低、供需矛盾突出,根据调研发现养老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影响因素,如政府政策因素、机构管理因素、社会市场因素等,再依据现实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政策及实际研究,结合多方面的制度机制,给出相应的对策方案,如在政府支持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多效配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医疗和护理方面的人才,同时也要提高员工收入等相关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加强医养结合民办养老机构的科学化管理的发展建议,尽快建立统一的医养结合行业规范和评价机制等。

朱凤梅[8](2019)在《民办养老机构“低入住率”的原因分析:来自市、县两级的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养老服务社会化提供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低入住率"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全国养老机构问卷调查数据,基于理论假说,选择人口特征、服务价格、服务内容、财政补贴和机构特征5个维度共14个变量,包括老龄化率、每百张床位人员配置、是否提供医疗服务、是否提供上门服务、入住老人月收费、有无财政补贴、运营时长、房屋使用来源等作为解释变量,以养老机构入住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试图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低入住率"之谜做出解释。实证结果显示,每百张床位人员配置、运营时长、有无财政补贴以及房屋使用来源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影响显着,但并未发现以自理老人收费和不能自理老人收费两个指标来衡量的养老服务价格对入住率产生显着的影响,即"价格决定论"未被证实。进一步分析发现那些之前享受过财政补贴但当前不再享受财政补贴的民办养老机构与无任何财政补贴的民办养老机构在入住率上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也就是说一旦民办养老机构不享受财政补贴,其入住率存在下降的可能。研究结论表明民办养老机构低入住率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员配置比例、运营时长和财政补贴的持续性。可见,无论是基于财政补贴政策还是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都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效的补偿机制和运营机制。

张昕[9](2018)在《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研究 ——以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敬老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当前空巢家庭、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使得我国现阶段出现了养老服务领域巨大的供求矛盾,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加需要像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样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这种方式,然而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及未来的机构养老需求。在社会福利多元化浪潮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对我国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马甸镇敬老院对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看,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缓解养老服务的供求矛盾、克服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固有弊端、为我国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做出积极探索等。但从实践中来看,这种模式依然存在一定问题,若要完善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那就应当要完善该模式的监督体系、构建监管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协作关系、找准合作项目的市场定位、拓宽养老机构资金来源、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王振亚[10](2017)在《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①。但是,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特别是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处于补充地位的机构养老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养老中的作用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描述了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导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抽取171家民办养老机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之道,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的三大现实依据与发展现状。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的现实依据为: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家庭养老不堪负重、公办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发展现状介绍了多年以来已经取得的成就:民办养老机构占比提高、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养老资本多元化、发展规划思路清晰;存在的问题如下: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服务类型单一且功能含糊、缺乏专业化护理人员队伍、福利性与营利性的冲突与博弈、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论文第二部分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选取床位入住率、护理人员工资、政策扶持力度、融资渠道、机构场地来源、机构负责人文化水平、机构负责人职业共七个变量进行研究假设,对样本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别为:床位入住率、养老护理人员待遇、国家各项补贴、融资渠道。论文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美国、日本、英国在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方面的做法,并探讨其对发展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借鉴之处:科学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明确机构分类设置及服务内容、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评估系统。论文第四部分,在前述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合理控制养老机构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来源、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二、对山东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山东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合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
        1.1.2 我国农村地区面临更严重的健康养老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养老
        2.1.2 养老服务
        2.1.3 养老服务供给
        2.1.4 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需要理论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4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对养老服务理念和政策方面的研究
        2.3.2 对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及其关系的研究
        2.3.3 对养老服务照护模式的研究
        2.3.4 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四个发展阶段
        3.1.1 第一阶段:1949--1979年,集体和家庭承担主要责任阶段
        3.1.2 第二阶段,1980--2000 年前,家庭和个人独担养老服务阶段
        3.1.3 第三阶段,2000 年--2012 年,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阶段
        3.1.4 第四阶段,2013 年至今,多方力量创新提质阶段
    3.2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变迁逻辑
        3.2.1 养老服务的对象在逐步扩大
        3.2.2 养老服务项目逐步丰富
        3.2.3 运用市场化政策管理工具增多
        3.2.4 注重养老服务质量意识增强
    3.3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变迁规律
        3.3.1 家庭是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力量
        3.3.2 政府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3.3.3 市场化是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
        3.3.4 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补充方式
4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4.1.1 数据来源说明
        4.1.2 样本选择描述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选取
    4.3 农村老年人能否获得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4.3.1 农村样本描述性统计
        4.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4.3.3 主要结论
    4.4 农村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类型的影响因素
        4.4.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4.4.2 农村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类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4.4.3 主要结论
    4.5 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城乡对比分析
        4.5.1 能否获得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城乡对比研究
        4.5.2 城乡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类型的对比研究
        4.5.3 主要结论
5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5.1 农村家庭(非正式部门)供给养老服务的困境
        5.1.1 社会变迁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服务供给数量减少
        5.1.2 非正式照料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5.1.3“家庭道德风险”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窘迫
    5.2 政府部门供给农村养老服务责任不到位
        5.2.1 公平理念欠缺造成城乡养老服务待遇悬殊
        5.2.2 缺乏独立统一的农村养老服务管理机构
        5.2.3 养老服务政策的法制权威性不足
        5.2.4 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5.3 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
        5.3.1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不足
        5.3.2 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乏动力驱动
        5.3.3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阻碍养老服务市场供给
    5.4 社会组织(社区)供给养老服务严重不足
        5.4.1 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数量有限且发展缓慢
        5.4.2 我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欠缺
        5.4.3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6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供给模式的构建
    6.1 多元主体存在合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意愿
        6.1.1 政府的合作意愿
        6.1.2 家庭的合作意愿
        6.1.3 市场的合作意愿
        6.1.4 社会组织的合作意愿
    6.2 多元主体存在合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利益博弈
        6.2.1 政府和家庭(农民)之间的博弈
        6.2.2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6.2.3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博弈
    6.3 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责任边界
        6.3.1 政府:一核主导养老服务供给
        6.3.2 家庭:权利取向的养老服务供给
        6.3.3 市场:产业化供给差异性养老服务
        6.3.4 社会:社会化互助志愿供给养老服务
7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多支柱合作筹资机制
        7.1.1 国家筹资支柱的建立
        7.1.2 社会筹资支柱的建立
        7.1.3 家庭(个人)筹资支柱的建立
    7.2 以共享合作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7.2.1 增加医疗服务的流动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7.2.2 通过流动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
    7.3 提升乡村养老价值,推动城乡合作供给养老服务
        7.3.1 乡村养老价值的再认识
        7.3.2 支持农村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7.3.3 推动城乡合作供给养老服务
    7.4 融合科技力量,促进乡村养老的现代化
        7.4.1 科技创新会提高养老服务能力
        7.4.2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
    7.5 合作培养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7.5.1 政策上要对养老服务人才建设进行规范
        7.5.2 发挥城市到乡村的人才辐射效应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政策引导的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养老服务
        2.1.3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2.1.4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2.1.5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机制
    2.2 理论研究
        2.2.1 民营化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积极老龄化理论
    2.3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必然
        2.3.1 我国养老现状分析
        2.3.2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分析
    3.1 惠州市概况
        3.1.1 惠州市概况
        3.1.2 惠州市养老服务概况
    3.2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
        3.2.1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及床位配比
        3.2.2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地理分布
    3.3 惠州市民营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情况分析
    3.4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
        3.4.1 国家层面政策作为导向
        3.4.2 省级层面政策作为保障
        3.4.3 市级层面政策在地落实
        3.4.4 惠州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及监督机制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自身及相关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盈利及发展能力不足
        4.1.2 医养结合程度低
        4.1.3 护理员专业能力不足
        4.1.4 “互联网+”新技术运用不足
        4.1.5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自身运营规划不够科学
    4.2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相关政策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4.2.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不足及相关监督机制缺失
        4.2.3 医养结合机制不健全
        4.2.4 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供给体系滞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政策层面促进发展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建设
        5.1.1 针对机构需求,完善制度建设
        5.1.2 加强政策引导,承担兜底责任
    5.2 引入政府购买,落实全面保障
        5.2.1 识别不同层次的养老客群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5.2.2 公平对待,保障民营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
        5.2.3 创新思维,扩大养老资金的“蓄水池”
    5.3 规范购买机制,完善评估和监督
        5.3.1 规范购买流程
        5.3.2 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5.3.3 优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监督机制
    5.4 强化治理意识,优化服务能力
        5.4.1 多方位推动医养结合
        5.4.2 构建互联网+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5.5 结合本土实情,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5.5.1 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5.5.2 改善养老从业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相关信息调研计划》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W镇老年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医养结合
        1.3.2 养老机构与机构养老
        1.3.3 医养服务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医养结合”的理想之境与现实之状
    2.1 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背景与理想状态
        2.1.1 医养结合政策的出台背景
        2.1.2 医养结合政策发展历程与目标
    2.2 W镇老年服务中心概况
    2.3 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困境
        2.3.1 “医养结合”流于形式
        2.3.2 服务梯度与转介不畅
        2.3.3 养老机构运行难以为继
第3章 医养结合政策的内生矛盾及实践偏差
    3.1 重医重养定位不清与政策落地难
        3.1.1 “医”与“养”关系定位不清楚
        3.1.2 “医”与“养”服务边界缺乏明确规定
    3.2 政府部门交叉管理与统筹推动不力
        3.2.1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
        3.2.2 政府部门“多龙治水”
        3.2.3 政策监管机制不完善
    3.3 医养结合行业部分标准缺失与支付体系不健全
        3.3.1 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部分行业标准缺失
        3.3.2 医保基金支付养老服务困难
    3.4 政策与农村现实的偏差
        3.4.1 政策与农村现实不符
        3.4.2 缺乏针对性指导文件
第4章 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资源的匮乏与制约
    4.1 农村养老机构日常照护资源短缺阻碍老人需求实现
        4.1.1 只关注“吃喝”的生存照料
        4.1.2 紧急呼救依靠“亮嗓”
        4.1.3 缺少“有经验”又愿意“伺候人”的护工
    4.2 农村养老机构诊疗资源不足难以满足老人需求
        4.2.1 欠缺“会看病”的医生
        4.2.2 “诊疗仪器”落后且不齐全
        4.2.3 “基本药”种类不足与“便宜药”断货
    4.3 农村养老机构康复保健资源稀缺与“医养结合”难实现
        4.3.1 “少干活、少运动”的自我康复
        4.3.2 指导康复训练与“能说心里话”的专业人员匮乏
第5章 农村养老机构的生存本位与“医养结合”的效果弱化
    5.1 农村养老机构的经济理性与偏差
        5.1.1 “沾政策的光”与管理责任缺位
        5.1.2 “省钱”与低薪聘用医护人员
        5.1.3 “赚钱”与老人专属医养资源被挤占
    5.2 农村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的动力制肘与规范缺失
        5.2.1 微薄利润造成的“被迫慈善”
        5.2.2 老人医护分级管理未曾实施
        5.2.3 缺乏医养衔接的制度规定
    5.3 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效果弱化
第6章 提升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实施效果的策略
    6.1 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6.1.1 出台符合农村现实的指导性政策
        6.1.2 明确“医”“养”定位并制定医养结合行业标准
        6.1.3 统一管理部门和支付体系
        6.1.4 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评估体系
    6.2 合理配置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资源
        6.2.1 丰富农村养老机构医养设备与常用药物种类
        6.2.2 引导城市医护人才向农村间歇性提供服务
        6.2.3 开展农村地区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
    6.3 加强对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资金扶持
        6.3.1 增加筹资渠道
        6.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6.4 优化农村养老机构医养服务衔接机制
        6.4.1 明确农村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
        6.4.2 明晰医养服务内容,制定老年护理标准
        6.4.3 规范养老机构医养衔接的标准流程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
    7.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4)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郑州市Y养老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状况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6 研究创新和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养老机构
        2.1.2 机构养老
        2.1.3 养老护工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社会政策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3 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现状
    3.1 郑州市Y养老机构及养老护工介绍
        3.1.1 郑州市Y养老机构介绍
        3.1.2 郑州市Y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群体介绍
        3.1.3 养老护工群体情况介绍
    3.2 政府部门提供的支持现状
        3.2.1 财政补贴方面
        3.2.2 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3.2.3 社会舆论引导方面
    3.3 社会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现状
        3.3.1 养老机构方面
        3.3.2 养老服务业协会方面
        3.3.3 社会公益组织方面
    3.4 社会群体提供的支持现状
        3.4.1 家庭内部方面
        3.4.2 机构同事方面
        3.4.3 护理对象方面
4 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养老护工群体的自身方面
        4.1.1 年龄结构不合理,高龄化趋势严重
        4.1.2 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占主导地位
        4.1.3 整体学历素质偏低,拉低薪资水平
    4.2 政府部门提供的支持方面
        4.2.1 政府政策支持欠缺力度
        4.2.2 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
        4.2.3 政府媒体的宣传引导有欠缺
    4.3 社会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方面
        4.3.1 护工的社会保障参保率低
        4.3.2 护工行业缺乏工会管理组织
        4.3.3 护工的职业发展前景差
    4.4 社会群体提供的支持方面
        4.4.1 公众缺乏对养老护工职业的理解和尊重
        4.4.2 养老护工与社会的接触渠道过窄
5 提高养老护工群体社会支持政策建议
    5.1 优化护工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人才
        5.1.1 组织养老护工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
        5.1.2 制定职业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计划
        5.1.3 改善护工队伍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5.2 加大对养老机构及护工的政策支持和补贴
        5.2.1 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
        5.2.2 建立护工职业晋阶与薪酬制度
        5.2.3 设立针对养老机构和护工奖励激励政策
    5.3 建立配套法规和管理监督制度
        5.3.1 完善养老服务行业国家标准,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5.3.2 建立护工行业工会管理组织
        5.3.3 相关部门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
    5.4 政策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社会职业偏见
        5.4.1 重视养老护工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5.4.2 大力宣传护工正面形象
        5.4.3 拓宽社会大众与养老护工的接触渠道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针对Y养老机构内养老护工群体的访谈提纲
    2 养老护工日常工作流程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失能老人
        2.1.2 长期照护服务
        2.1.3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全人理论
第3章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以C县为例
    3.1 农村失能老人的现状
        3.1.1 县情简介
        3.1.2 老年人口结构状况
        3.1.3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现状
    3.2 C县农村失能老人状况分析
        3.2.1 失能老人性别与年龄结构
        3.2.2 失能老人婚姻家庭情况
        3.2.3 失能老人文化程度
        3.2.4 失能老人居住情况
        3.2.5 失能老人经济情况
        3.2.6 失能老人失能程度
        3.2.7 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
    3.3 C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状况分析
        3.3.1 照护者基本信息
        3.3.2 照护者家庭经济情况
        3.3.3 照护服务提供方面
        3.3.4 照护者面临的困难
    3.4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
        3.4.1 失能老人生活状况差
        3.4.2 失能老人精神慰藉需求大
        3.4.3 家庭照护服务供给主体缺失
        3.4.4 家庭经济收入得不保障
        3.4.5 医疗照护服务需求大
        3.4.6 护理人员队伍发展严重滞后
        3.4.7 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缺乏
        3.4.8 农村传统“孝”文化的束缚
第4章 C县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长期照护服务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4.1.1 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扶持不足
        4.1.2 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4.2 家庭长期照护服务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4.2.1 家庭照护者缺乏制度保障机制
        4.2.2 养老观念导致照护服务供给主体缺失
    4.3 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4.3.1 缺少相关制度和资金的支持
        4.3.2 社区养老功能难发挥
    4.4 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4.4.1 现有照护模式发展不足
        4.4.2 入住资格和收费标准不合理
        4.4.3 专业长期照护人员缺乏
第5章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5.1 加强养老服务照护体系的顶层设计
        5.1.1 建立农村失能老人数据资料库
        5.1.2 加大养老服务政策的倾斜力度
        5.1.3 建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5.2 建立和完善家庭照护支持体系
        5.2.1 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5.2.2 设立补贴制度减轻家庭照护者压力
        5.2.3 开展失能老人家庭之间的互助合作
    5.3 建立和发展农村社区照护服务体系
        5.3.1 成立社区照护服务机构
        5.3.2 加强社区照护服务宣传
        5.3.3 建立社区预防照护机制
    5.4 改善和提升机构照护整体水平
        5.4.1 坚持机构养老的社会福利性
        5.4.2 发展“医养结合”照护模式
        5.4.3 开展“智慧养老”模式
        5.4.4 加强长期照护人才队伍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农村失能老人调查问卷
附录B: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调查问卷
附录C:农村失能老人相关照护者访谈提纲

(6)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1.4 文献综述
    1.5 概念界定
第二章 J市Y区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概况
    2.1 J市Y区养老机构整体情况
    2.2 受访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状况
第三章 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困境
    3.2 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困境原因分析
第四章 促进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合理发展的方针及建议
    4.1 提升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自身建设能力
    4.2 发挥地方政府在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4.3 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4.4 构建社会外界支持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介
致谢

(7)医养结合模式下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医养结合的研究
        2、民办养老机构及其绩效的研究
        3、研究述评
    (三) 研究工具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五) 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二、医养结合模式下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一) 医养结合背景下相关养老政策
    (二) 郑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三) 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四) 郑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进展
三、医养结合模式下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及发展困境分析
    (一) 选取样本概况
        1、机构性质与规模
        2、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二) 三家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分析
        1、经济性
        2、效率性
        3、效果性
        4、公平性
    (三) 医养结合模式下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困境
        1、机构盈利空间小
        2、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3、机构内部工作效率低下
        4、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四、医养结合模式下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 政府层面
        1、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2、政府监管不力
    (二) 机构层面
        1、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
        2、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三) 社会层面
        1、机构缺乏信任度
        2、社会力量投入不足
五、医养结合模式下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对策
    (一)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1、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就业准则
        2、充实养老员工队伍
        3、加强机构人员培训
    (二) 激励员工
        1、了解员工需求
        2、激发员工活力
    (三) 优化机构内部环境
        1、控制运营成本投入
        2、健全机构管理机制
    (四) 加强机构外部坏境支持
        1、政府完善落实机构发展政策
        2、发展信息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3、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行业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致谢

(8)民办养老机构“低入住率”的原因分析:来自市、县两级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二、理论假说
    (一) 人口结构
    (二) 政府扶持
    (三) 养老机构
        1. 主观因素:服务价格和服务提供
        2. 客观因素:运营时长
三、数据描述与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说明
        1. 因变量指标
        2. 自变量指标
    (三) 实证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进一步分析:财政补贴方式对入住率的影响
六、稳健性检验
七、主要结论

(9)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研究 ——以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敬老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评价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概述
    一、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简析
        (一)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内涵
        (二)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特点
        (三)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优势
    二、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 福利多元主义
        (二) “政府失灵”理论
        (三)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运作方式及其服务成效——以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敬老院为例
    一、基本情况
        (一) 敬老院简介
        (二) 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三) 职工基本情况
    二、运作方式
        (一) 政府出资
        (二) 定向购买
        (三) 契约管理
        (四) 评估兑现
    三、服务成效
        (一) 入住老人满意度
        (二) 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三) 敬老院效益状况
        (四) 服务成效评估
第三章 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敬老院为例
    一、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
        (一) 监管体系不成熟
        (二) 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
        (三) 政府责任界限不明确
    二、运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一) 运营资金短缺
        (二) 服务提供有待改善
        (三) 专业护理人员短缺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监管体系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
        (二)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三)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二、构建监管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协作关系
        (一)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二) 构建合作主体的协作关系
    三、找准合作项目的市场定位
        (一) 明确项目的社会福利性质
        (二) 找准项目中低端的市场定位
    四、拓宽养老机构资金来源
        (一) 政府资金支持
        (二) 动员社会力量
    五、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 稳定专业人才
        (二) 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服务质量评估表
附录B: 入住老人照顾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C: 敬老院主要负责人访谈提纲

(10)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1. 选题依据
        2.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养老服务研究
        2. 民办养老机构研究
        3. 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4.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论
    (三)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2. 理论基础
    (四) 研究方法与对象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3. 数据来源
一、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的现实依据与发展现状
    (一) 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兴起的现实依据
        1.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 家庭养老不堪重负
        3. 公办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
    (二) 当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1. 取得的主要成就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一) 研究假设的提出
    (二) 选取变量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三) 样本分析及数据说明
    (四)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 相关性分析
    (六) 回归分析
三、国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以及借鉴意义
    (一) 国外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1. 美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
        2. 日本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
        3. 英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
    (二) 国外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 科学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
        2. 明确机构分类、设置及服务内容
        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评估系统
四、促进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 合理控制养老机构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 加强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三)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五) 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五、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四、对山东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合作模式研究[D]. 赵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政策引导的惠州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D]. 周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施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W镇老年服务中心为例[D]. 韩雯.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4]养老护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郑州市Y养老机构为例[D]. 胡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1)
  • [5]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D]. 渠亚萍. 南昌大学, 2019(02)
  • [6]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为例[D]. 王伊凡.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医养结合模式下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D]. 杨依琳. 郑州大学, 2019(08)
  • [8]民办养老机构“低入住率”的原因分析:来自市、县两级的证据[J]. 朱凤梅. 人口学刊, 2019(01)
  • [9]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研究 ——以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敬老院为例[D]. 张昕.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王振亚.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7)

标签:;  ;  ;  ;  ;  

山东两所民办养老机构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