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东煤矿解决井筒水收集利用难题

瓦东煤矿解决井筒水收集利用难题

一、洼东煤矿解决井筒淋水收集利用难题(论文文献综述)

范京道,封华,宋朝阳,任怀伟,马英,汪青仓,谭杰,刘全辉,李川[1](2022)在《可可盖煤矿全矿井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关键技术与装备》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部煤矿资源开发是保障煤炭资源供给的战略性任务,少人、安全、绿色、机械化、智能化矿井建设是现阶段煤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首先梳理了我国煤矿斜井和竖井全断面机械破岩掘进技术和装备现状,分析了适用煤矿井筒掘进的不同类型装备机械破岩掘进工作面临的共性难题;针对可可盖煤矿典型的西部富水弱胶结地层条件,确定了可可盖煤矿斜井和竖井联合开拓方案,并从地层条件、装备性能、围岩控制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研判了采用斜井TBM掘进和竖井钻机钻井的可行性,提出了智能化建井建智能矿井的理念,构建了可可盖煤矿全矿井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模式;针对可可盖煤矿地层岩石强度低、扰动敏感的特性,突破了斜井敞开式TBM掘进高效破岩与围岩控制、连续排渣、装备推进与支撑协同控制等技术,实现了TBM姿态大幅度调整,一次掘进断面面积40 m2,形成了"探-破-支-运"一体化连续掘进技术体系,单月最高掘进进尺523.8 m;首次在西部富水弱胶结地层中采用竖井钻机钻井,提出了全岩地层竖井"一钻完井"工艺,形成了适用我国西部煤系地层钻井法凿井的大型竖井钻机及其配套装备体系,包括大直径全断面钻头结构、稳定钻杆、大型门式起重机以及竖井钻机高效集中控制系统,攻克了竖井钻机配套大型门式起重机安装、起下钻智能控制、竖井钻机高效钻进等关键技术与智能监控难题,实现了西部富水弱胶结岩石地层?8.5 m大直径井筒高效钻进,单日最高钻进进尺10.8 m。

徐衍[2](2021)在《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文中指出本研究结合目前我国资源开发趋势以及金属矿山井壁设计理论及方法现状,依托十三五“深部金属矿建井与提升关键技术”重点研发计划,进行了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研究。研究目的为通过研究得出胶东地区千米井筒深部高地应力、高水压条件下的井壁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该研究填补了国内金矿(金属矿)千米立井井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空白。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开展了金矿千米立井围岩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标准研究。以及基于统一尺度和试验条件的对比试验数据分析,建立统一的金矿千米立井围岩和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准则。现有的两种材料(岩石、混凝土)的力学试验规范中标准实验尺寸并不统一,考虑到试件的“尺寸”效应,两种试验规范下试验得出的参数值不能同时使用。由于上述原因,进行了金矿千米深井筒支护系统材料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尺寸不同支护系统材料的动、静力学参数关系,提出金矿千米井筒支护材料的力学参数实验的统一标准试件尺寸。2、基于现代流固耦合原理,研究金矿高水压千米深井筒不同注浆加固参数(注浆后的渗透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下井筒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和渗流场;基于达西和非达西渗流原理,建立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渗流条件下的微分方程,求解不同注浆范围、不同注浆参数下的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分析理论。为合理确定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的注浆参数,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井筒原岩应力场,基于我国统一的[BQ]围岩分类标准,结合深立井围岩条件特点,提出金矿深立井井壁设计的围岩分类完善方法。3、研究金矿千米深立井井筒破碎围岩锚固机理。研究立井井筒锚固、注浆井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将包神衬砌设计公式进一步应用到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设计理论中。结合解析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井筒破碎围岩的锚固力学理论分析研究。研究和掌握立井围岩的锚固作用机理,并进行相应的模型试验,研究提出等效简明的理论分析方法,便于工程设计和施工。4、研究井筒原岩应力场,将注浆加固和锚固结构纳入金矿立井井壁设计范畴,提出完整的金属矿山立井井壁设计方法。本研究以室内力学试验、声波试验、理论推导、数值计算、模型试验作为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及成果:1、本文依托新城金矿千米新主井,开展了金矿立井围岩和混凝土力学性能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比研究及室内声波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适用于金矿立井的衬砌和围岩的室内声波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形成了一套实验室试件无损检测的力学参数的转换方法。将两种材料超声波测试出的参数在相同尺寸试件条件下进行了统一。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井筒原设计使用的设计中使用的C25混凝土横、纵波速度比岩石小,C25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围岩差。在金属矿山井筒中围岩完整段的混凝土井壁衬砌对围岩的支护能力有限。2、推导了基于“流固”耦合作用下的井筒围岩有效应力场公式和注浆加固半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了考虑非达西渗流系数的井筒注浆加固的渗流场及应力场、位移场公式,以及注浆加固范围设计计算公式。同时得到了金矿(金属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应力场及渗流场的分析方法。将工程岩体[BQ]分级引入金属矿井筒设计中。3、依据锚固参数等效原理,提出了金矿立井井筒锚杆支护参数的相似模型试验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并制造了井筒锚杆支护力学试验研究的模型试验设备;相似模拟试验结论为对围岩等效剪切模量影响因素排序:单根锚杆加固角度为重要因素,锚杆直径次之,施加的锚杆的预紧力影响最小;确定剪切模量G后为金矿立井井壁设计时使用包神公式创造了条件;得出了包含预紧力因素的锚固结构等效弹性模量的修正公式4、依据围岩情况,提出了金矿千米深立井的围岩破碎无水段(Ⅳ级围岩)和围岩破碎高水压段(V级围岩)的两种井壁设计方法;并对依托工程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以深破碎含水围岩进行了井壁设计;绘制出新城金矿新主井的千米以深井壁结构设计图纸。并对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以深的井壁设计进行了验算。最终确定了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结构的设计方法。

姚夏壹[3](2021)在《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受力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西南部山区修建的铁路隧道中,井壁经常出现片帮、坍塌及突水等灾害,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本文依托高丽贡山铁路隧道1号竖井副井工程,该副井井深764.74m,地处强风化及弱风化混合状花岗岩地层,且富含基岩裂隙水,弱风化基岩段和马头门段衬砌出现多条宽度较大的裂缝,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受力特征及支护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得出竖井衬砌外壁受到的围岩压力具有对称性,水压力具有非对称性,非对称的水压力主要是由于富水花岗岩地层裂隙发育不均匀以及注浆效果差异造成的。(2)利用RFPA软件建立荷载-结构模型,揭示了非对称荷载作用下竖井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及破坏机理。(3)提出一种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安全系数计算新方法,定义衬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与实际荷载的比值作为衬砌安全系数,利用该方法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各地段的竖井衬砌安全系数,并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对于衬砌安全性的判断结果一致,说明新定义方法用于计算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是比较合理的。(4)利用RFPA软件建立渗流-应力弹塑性模型,研究了注浆圈渗透系数以及注浆圈厚度对渗透水压的影响,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注浆圈渗透系数和注浆圈厚度降低渗透压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改变渗透系数效果更好。

黄天缘[4](2021)在《61303工作面特厚煤层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唐家会煤矿61303工作面作为采前防治水安全性研究的工程背景,该工作面主采煤层厚度为23.1m,为特厚煤层,且煤层上覆有厚砂岩含水层,下有奥灰强含水层,曾发生突水淹井淹面事故,为确保61303综放面安全高效开采,进行采前防治水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在查阅了国内外特厚煤层的顶、底板水害探查与治理前沿技术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该面安全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针对顶板厚层砂岩水计算了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设计了顶板水探放孔并进行了采前疏放;针对底板灰岩水设计了物探探查、水文地质钻探、注浆加固及物探异常区探查验证与治理,并计算了采动底板突水系数。构建了采动工程地质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与技术经济安全分析比选。获得如下成果:(1)61303工作面的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灰水,顶板砂岩水设计了疏放钻孔,采用超前疏放后对煤层安全开采影响较小;底板奥灰水富水性强,为论文重点研究对象。(2)对于顶板砂岩水依据推进速度、恶化工作环境等问题设计并施工了112个顶板砂岩疏放孔,总计工程量为18063.5m,完成4个疏放水异常区的检查验证孔,进尺523m,累计放水量为686801.1m3。(3)针对强富水的奥灰底板含水层水,采用槽波、滑行波等物探方法对工作面内进行探测,发现物探异常区9处,设计施工了探查、注浆加固治理及验证孔65个,工程量4969.5m,透孔220次,工程量16584m,完成穿层注浆285次,注浆量666.57t。顺层加固钻孔23个(主孔9个,分支孔14个),累计进尺13155.5m,扫孔进尺2046m,共注水泥218.2t,采用瞬变电磁对治理效果进行了效果检验。(4)施工井下探查孔时采取岩样,在实验室进行岩石力学、水理性能测试与薄片鉴定,获得了抗拉强度1.00MPa~5.19MPa、抗压强度1.30MPa~89.50MPa、凝泊松比0.10~0.40、孔隙率3.69~14.45、吸水率0.96~6.24、弹性模量5.08GPa~38.13GPa、变形模量3.68GPa~29.85GPa等。具有孔隙率大、抗拉强度低、石英含量高,隔水性能和再生隔水性能差等典型破坏演化特征。(5)根据唐家会煤矿61303工作面各岩层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数据,创建了工程地质分析模型,并且运用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6煤层顶板和底板沿着工作面横向推进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的演化规律,从而对61303工作面在含水层下的开采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取了工作面在开采期间沿着横向推进40m、80m、120m、160m、200m、240m、280m、300m距离时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塑性区等岩层的变化规律。(6)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等相关规程规范的经验公式,计算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63~206.4m,底板破坏深度带为26m;6煤底板距奥含水层距离43.5~80.25m,承压水压最大为1.0MPa,计算的底板突水系数为0.022~0.043MPa/m,小于0.06 MPa/m,满足《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具备安全开采条件。(7)采用“大井法”计算出61303工作面正常涌水量453m3/h,最大涌水量571m3/h,设计综合排水能力为1100m3/h,具备较强的抗灾能力。综上所述,61303工作面已经具备了安全开采条件。论文完成时此工作面已经安全回采完毕,工作面实际涌水量为5m3/h左右,没有发生突水事故,表明论文所采用的顶板砂岩水超前疏放、底板灰岩水注浆改造的水害治理方法及手段对唐家会煤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图[58]表[14]参[71]

王伟[5](2020)在《巨野矿区某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煤矿开采不可避免地排放矿井水,同时部分煤矿位于缺水地区。研究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利于缓解煤矿缺水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促进矿区生态文明发展。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巨野矿区某煤矿矿井水水化学特征,开展了高矿化度水处理技术、中低温矿井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拓展了矿井水综合利用途径,提高了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该研究可望为改进矿井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深入分析了某煤矿矿井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该煤矿建井期间,矿井涌水量一度达到1600m3/h,投产以后很快趋于稳定,涌水量为1200m3/h左右。矿井涌水主要来源于3煤顶底板砂岩水和底板三灰水,3砂含水层涌水量为460m3/h左右,三灰含水层涌水量为430m3/h左右,温度大于40℃,矿化度超过4g/L,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水,为中低温高矿化度矿井水。(2)提出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方案并开展了工程应用。设计了“超滤+反渗透(BWRO)+一级管式微滤除硬系统+反渗透(SWRO)+二级管式微滤除硬系统+离子交换+脱碳塔+电渗析+MVR蒸发结晶”的组合工艺方案,处理规模为740m3/h,设计进水全盐量、硫酸盐分别为4540mg/L、2510mg/L,出水全盐量、硫酸盐分别低于1600mg/L、650mg/L,满足山东省地方排放标准,同时优化管网布置,将部分出水用于煤矿生活、办公场所及东副立井工业场地。分析蒸发冷冻母液水质,提出后续蒸发结晶脱除氯化钠、杂盐途径,提高出水水质。(3)优化了中低温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方案。根据煤矿供暖现状,进行热量平衡核算,分析利用矿井水余热代替现有锅炉进行煤矿供暖的可行性,结合该煤矿工业广场布局及现有供水管网布置,确定煤矿余热资源优化布局及建设方案,实现了煤矿中低温矿井水余热综合利用。本论文有图30幅,表23个,参考文献82篇。

张雪媛[6](2020)在《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完整矿山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最后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科学有效的后评价不仅可以检验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还可以对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运行状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其它新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优化。开展煤矿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对提升我国煤矿建设项目决策水平和提高矿山建设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新庄煤矿建设项目为依托开展研究工作。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影响这三个方面开展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科学系统的后评价工作,主要内容有:(1)对新庄矿山建设项目开展经济后评价研究,分别从煤矿建设过程的财务状况和煤矿建成后经济效益这两个角度开展后评价,建立了新庄矿井的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2)对新庄煤矿矿山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分析矿山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完成了新庄煤矿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后评价。(3)阐明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社会后评价的机理,以新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为背景建立矿山建设项目的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较系统地开展了新庄煤矿矿山建设工程社会后评价实证分析;

秦军令[7](2020)在《深井围岩微裂隙超细水泥注浆模拟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利用注浆技术可以有效封堵岩体裂隙,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对保证矿山立井建设等地下工程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等建设深度的增大,高地应力、高地下水等复杂的地质环境对岩体微裂隙注浆堵水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研究深井围岩微裂隙超细水泥注浆堵水为目的,进行了砂岩微裂隙超细水泥浆液注浆模拟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对在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砂岩微裂隙的超细水泥浆液注浆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激光粒度仪、数字粘度计、量筒等仪器设备,对超细水泥浆液进行材料粒径、粘度、稳定性等性能的测试对比,以水灰比为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对超细水泥浆液粘度、析水率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超细水泥浆液的可注性,确定在注浆试验中使用的超细水泥浆液配合比。(2)通过对现阶段裂隙岩体注浆试验模型分析总结,并结合本次试验的研究和试验条件,自主设计的一种制备可监测微裂隙渗流试件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制作了一组专用模具,为注浆试验制备了初始开度为0.2mm,粗糙度分别为JRC=0-2、JRC=4-6、JRC=10-12的三种类砂岩微裂隙注浆试块,并在试块内部预先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监测方式。(3)使用微裂隙三轴应力注浆渗流模型试验系统,在围压分别为6MPa和7MPa条件下,对三种具有不同粗糙度的类砂岩微裂隙试块进行不同注浆压力下的超细水泥浆液注浆模拟试验,记录不同粗糙度试块在各阶段的浆液体积流量,同时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在不同注浆条件下浆液对微裂隙面产生的变化,基于试验结果分析粗糙度、注浆压力以及围压等因素对砂岩微裂隙注浆规律的影响,并对注浆后试块进行了切割观察浆液结石体以及裂隙封堵情况。(4)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三种不同粗糙度的微裂隙模型,在考虑浆-岩耦合作用条件下,分析不同粗糙度对注浆微裂隙内浆液流动规律以及浆液对裂隙面产生应力作用的影响。

李竞赢[8](2020)在《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构造控水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经历多旋回分阶段的地质构造运动,发育大量褶皱和断裂,地质构造条件极为复杂,由于构造对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使水文地质条件变得尤为复杂,而探明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构造对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并以此探寻构造控水的规律性,有助于矿区煤层安全开采工作的有的放矢和顺利开展。本文以淮南煤田张集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首先对研究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特征展开研究,然后从研究区所处区域构造单元入手,探究研究区构造特征,并总结归纳研究区断裂构造组合样式,并掌握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再以研究区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特征为基础,着眼于区域构造整体特征对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作用,利用富水性评价方法、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构造对研究区地下水的控制特征,最后分别研究导水型和阻水型构造模式特征,并利用FLAC.3D数学模拟,探索张集矿区导水型构造控水模式对开采效应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按照构造样式分为地堑、地垒和堑垒组合、正(反)向冲断构造、叠瓦状逆冲构造、走向滑动构造以及“似花状”构造组合等七类。(2)研究区新生界松散含水层富水性,受陈桥背斜、谢桥向斜构造影响,表现为西区中等富水,中央区为弱~中等富水,东区为强~极强富水。煤系砂岩和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受陈桥背斜、谢桥向斜构造及区内断裂构造的共同影响和控制。由于西区构造较发育,层间裂隙、纵横张裂隙和层间滑脱等一系列有利于储水的空间,形成相对较为富水的区域;东区构造发育程度最弱,几乎没有储水空间,因而富水性差;中央区虽基本为挤压断裂构造,阻水性强,但逆断层规模大,次生断裂、裂隙较多,富水性较强于东区。(3)构造样式对含水层富水性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七种断裂构造样式中,堑垒组合构造q值的最大值、均值、阈值等皆为最大,表明富水性最强,地垒构造相对于地堑构造富水性强;正(反)向冲断构造和叠瓦状逆冲构造富水性极弱,而走滑断裂虽然同是挤压断裂,但由于规模一般较大,构造复杂,使得含水层富水性相对于其他挤压构造样式较强;“似花状”组合构造样式,富水性弱。(4)褶皱控水作用主要体现在在褶皱的转折端,更容易发育纵向张裂隙及滑脱层,因而在该区域富水性要强,如陈桥背斜在三个主要含水层均表现出明显的富水性增强的规律。(5)张集矿区断层控水模式分为阻水型和导水型。选取张集矿1413A工作面导水型Fs866断层,构建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导水型断层存在,工作面顶底板塑性破坏程度较强,且岩石竖向应力也明显大于无断层开采,使得断层发生活化,增大了突水的可能性。

李志永[9](2020)在《高层建筑下伏采空区注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台山恒大·养生谷工程建设场地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充分收集采矿资料、现场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察及分析计算,系统分析老采空区对拟建建筑的影响,研究采空区治理施工阶段的关键技术及其控制措施,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结合收集的采矿资料,采用钻探、钻孔成像、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对采空区场地进行研究,得到场地下二1煤采空区局部仍然存在明显空洞,尚未完全垮落密实且二1煤采空区断裂带裂隙发育,场地现状条件下采空区未垮落密实,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场地内存在地面裂缝、卵石层等影响施工隐患。(2)综合分析场地采空区类型、停止开采时间、煤层开采方法及采用的顶板管理方式、地表变形特征等因素,将分布有埋深50~150m二1煤浅层采空区区域划分为不稳定区;根据“活化”影响因素及采空区特征分析采空区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不稳定I1区分布有埋深50~150m的二1煤浅层采空区,对拟建工程影响大;地下水变化导致老采空区“活化”,使浅层采空区对拟建工程影响中等~大;通过附加应力分析法得到建筑层数因素对场地下采空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对场地下采空区影响程度不同;将场地内分布有埋深50~150m浅层采空区区域评价为适宜性差区。(3)根据采空区及建筑物特征将注浆区域划分为采空区埋深小于100米建设多层建筑区、采空区埋深小于100米建设高层建筑区及采空区埋深小于150m建设高层建筑区3个区域,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注浆孔设计原则;采空区埋深小于100m采用孔口止浆,采空区埋深小于150m采用止浆塞止浆;根据场地特点提出注浆孔施工次序及注浆材料特点,明确了注浆孔布置及注浆施工工艺等。(4)通过现场注浆试验,从流动性、可注性、析水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水固比1:1.2的水泥浆液施工效果较好;2%比重的速凝剂,初凝时间大约为25~30min,更方便施工;采空区空隙连通性较好,注浆孔孔口压力原则上控制在1~2MPa,并根据0.15MPa/10m的原则进行调整,当地面变形严重或地面有冒浆现象出现时,可终止注浆;针对场地下卵石地层特点,提出跟管钻进措施,解决了钻孔塌孔难题。(5)对注浆治理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注浆检测的钻芯法、注浆结石体强度测试、孔内成像、波速测试、压浆试验等五种方法;检测结果表明钻芯岩芯基本连续完整,岩芯天然单轴抗压代表值为0.99~1.36MPa间;注浆段孔壁较完整,充填率均大于95%;孔内波速测试注浆段波速在365~384m/s。该论文有图25幅,表28个,参考文献76篇。

孙威[10](2020)在《基于克里金算法的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井下生产不可小觑的煤岩动力灾害,已严重威胁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煤与瓦斯突出做出有效合理的预测已是保证采掘过程正常进行的必要措施。区域预测作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关键的一环,在预测范围上比其他预测方法更具有可控性,现如今多采用指标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预测,但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区域预测已不是长久之计,因此需要对影响突出的瓦斯地质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统一化的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同时针对煤矿瓦斯地质数据难管理、地下空间存在各项异性难预测的问题,需要及时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煤矿生产单位的数据管理预测平台,这正逐渐成为煤矿管理人员迫在眉睫的必需品。介于此,本文以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地统计学为理论基础,以贵州某矿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和克里金算法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矿井的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展开预测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通过对研究矿井特征展开的全面分析,得到矿井主要构造为断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并采用分源预测法对研究煤层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得到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的回归趋势线。(2)通过井下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式对研究煤层展开数据采集的工作,在制定了各项参数的采集方案后对研究矿井的11208工作面、14石门和111201补充回风巷进行了井下煤壁裂隙的拍摄调查,并对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吸附常数、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实验分析。(3)通过对现行矿井瓦斯地图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需求分析并设计开发路线,采用VS2012和.NET4.5.1 C#配合ArcGIS Engine 10.2的开发模式得到矿井瓦斯地质平台,依据总设计路线图建立了mdb数据库并开发了基础功能、编辑功能、分析功能和制图功能。(4)通过物元分析法对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一,并运用EM算法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填补。对瓦斯含量数据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并比较了普通克里金法和泛克里金法在瓦斯含量区域预测上效果的不同,最终得到研究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预测区域,采用现场取样方式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二、洼东煤矿解决井筒淋水收集利用难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洼东煤矿解决井筒淋水收集利用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1)可可盖煤矿全矿井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关键技术与装备(论文提纲范文)

1 井筒机械化凿井概况与共性难题
    1.1 煤矿井巷TBM掘进技术与装备
    1.2 煤矿竖井全断面凿井技术与装备
    1.3 煤矿井巷机械破岩掘进共性难题
2 可可盖煤矿全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模式
    2.1 可可盖煤矿工程地质条件
    2.2 可可盖煤矿矿井开拓方案
    2.3 可可盖煤矿机械破岩凿井可行性分析
        2.3.1 主副斜井TBM掘进可行性分析
        2.3.2 进回风竖井钻机钻井可行性分析
    2.4 全矿井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模式
3 斜井敞开式TBM掘进关键技术与工艺
    3.1 斜井敞开式TBM装备与始发
    3.2 斜井敞开式TBM掘进技术难点与对策
        3.2.1 高效破岩掘进与连续排渣技术
        3.2.2 穿越强含水层TBM安全掘进防治水技术
        3.2.3 TBM随掘支护与围岩稳定控制技术
    3.3 斜井TBM掘进智能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
        3.3.1 TBM掘进不良地质超前智能判识
        3.3.2 TBM掘-支智能化监控与施工优化
        3.3.3 斜井智能建设与管理健康诊断
4 西部全岩地层竖井钻机钻井技术与工艺
    4.1 竖井钻机及配套系统研发与选型
    4.2 西部全岩地层竖井钻机钻井工艺
        4.2.1 竖井“一钻完井”工艺的提出
        4.2.2 厚风积沙地层钻井基础施工工艺
    4.3 竖井钻机钻井井壁结构设计与优化
    4.4 竖井钻机钻进与井壁沉装关键技术
        4.4.1 竖井钻机机械破岩与钻进技术
        4.4.2 低固相泥浆洗井排渣和临时支护技术
        4.4.3 预制井壁快速连接与稳定下沉技术
        4.4.4 钻井壁后充填与无损探测技术
    4.5 竖井钻机钻井智能监控与安全保障体系
5 结论

(2)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1 引言
2 选题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1 国内外金矿资源的开发与井筒建设
        2.1.2 选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立井井壁设计的发展历程
        2.2.2 围岩分级理论在地下支护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2.2.3 流固耦合和现代新奥法理论研究发展
    2.3 研究内容、目的与技术路线
        2.3.1 金属矿硬岩井壁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2.3.2 研究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3 基于围岩衬砌统一尺度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3.1 岩石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
        3.1.1 井筒地质与围岩评价
        3.1.2 井筒支护体系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研究方案
        3.1.3 力学性能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4 试验参数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3.2 岩石混凝土超声波对比试验
        3.2.1 实验目的与实验设计
        3.2.2 混凝土与岩石超声波性能对比研究
    3.3 本章结论
4 基于流固耦合原理的深立井永久支护力学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
    4.1 深立井原岩自重应力场
    4.2 基于达西渗流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解答
        4.2.1 注浆加固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4.2.2 注浆加固井筒的流固耦合问题解答
        4.2.3 注浆加固井筒的流固耦合解答验证
        4.2.4 注浆效果对渗流场与应力的影响
    4.3 基于线性与非线性渗流的井筒流固耦合对比研究
        4.3.1 基本假定
        4.3.2 渗流场解推导
        4.3.3 应力场解推导
        4.3.4 应力及流量分析
    4.4 井筒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围岩分级方法
        4.4.1 [BQ]围岩分级
        4.4.2 [BQ]围岩分级的改进和金矿井筒井壁结构分类
    4.5 本章结论
5 基于围岩锚固的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等效的模型试验研究
    5.1 基于锚固原理的井筒力学模型理论及参数等效原理
    5.2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5.2.1 试验的相似比及相似材料的选择:
        5.2.2 实验设备的设计及制作
        5.2.3 监测系统及锚杆
        5.2.4 正交试验设计
    5.3 相似模拟试验过程
    5.4 相似模拟试验数据分析
        5.4.1 围岩的位移分析
        5.4.2 井筒锚固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与经验修正
    5.5 模型试验的数值分析研究
        5.5.1 预应力全长粘结锚杆数值模型建立的实现方法
        5.5.2 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5.6 本章结论
6 基于广义包神井壁设计理论及应用
    6.1 基于围岩分级与广义包神力学模型的井壁设计理论
        6.1.1 深部无水破碎围岩(IV级)的井壁设计理论
        6.1.2 深部高水压破碎围岩(V级)的井壁设计理论
    6.2 基于涌水量计算的注浆(锚杆)加固范围确定(新城金矿应用)
        6.2.1 新城新主井井筒工程概况
        6.2.2 新城金矿新主井锚杆设计参数的确定
    6.3 新型井壁结构设计方案
    6.4 验证井壁设计可靠性及深部井筒力学分析
        6.4.1 深部不同水平的井筒力学建模及分析
        6.4.2 深部井筒设计可靠性验证
    6.5 本章结论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受力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荷载分布特征研究现状
        1.2.2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破坏特征研究现状
        1.2.3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4 高水压深竖井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依托工程概况
    2.1 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工程概况
    2.2 1号竖井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2.2.2 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2.3 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概况
        2.3.1 衬砌设计概况
        2.3.2 防排水设计概况
    2.4 工程重难点
    2.5 本章小结
3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荷载分布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1号副井地层分段
        3.2.1 表土段
        3.2.2 弱风化基岩段
        3.2.3 强风化基岩段
        3.2.4 马头门段
    3.3 1号副井荷载计算
        3.3.1 竖井荷载地压及水压计算理论
        3.3.2 常用围岩侧压力计算公式
        3.3.3 作用在衬砌上的其他荷载计算公式
        3.3.4 竖井荷载计算结果分析
    3.4 1号副井荷载监测方案
        3.4.1 监测目的与依据
        3.4.2 监测位置概况
        3.4.3 监测方案设计
        3.4.4 测点保护措施
        3.4.5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5 1号副井荷载监测结果分析
        3.5.1 竖井衬砌混凝土强度变化曲线
        3.5.2 竖井衬砌侧向围岩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3.5.3 竖井衬砌侧向水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3.5.4 竖井衬砌侧向总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3.6 竖井衬砌荷载特征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破坏特征研究
    4.1 概述
    4.2 竖井衬砌破坏模拟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4.2.1 RFPA软件概述
        4.2.2 竖井衬砌破坏模型的建立
        4.2.3 竖井衬砌破坏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4.3 1号副井衬砌破坏突水处原因分析
        4.3.1 1号副井衬砌破坏突水处概况
        4.3.2 1号副井衬砌破坏突水处分析模型的建立
        4.3.3 1号副井衬砌破坏突水处具体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安全性评价研究
    5.1 概述
    5.2 竖井衬砌安全性判断方法
    5.3 竖井衬砌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5.3.1 衬砌评价模型的建立
        5.3.2 衬砌评价模型的荷载加载方案
    5.4 弱风化基岩段衬砌安全系数计算
    5.5 强风化基岩段衬砌安全系数计算
    5.6 马头门基岩段衬砌安全系数计算
    5.7 本章小结
6 高水压深竖井支护技术研究
    6.1 概述
    6.2 1号副井各地段注浆方案
        6.2.1 1号副井井筒注浆方式
        6.2.2 井筒正常段注浆方案
        6.2.3 马头门段注浆方案
    6.3 1号副井渗透水压影响因素分析
        6.3.1 注浆圈渗透系数对渗透水压的影响
        6.3.2 注浆圈厚度对渗透水压的影响
    6.4 1号副井各地段注浆参数优化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4)61303工作面特厚煤层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61303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井的基本概况
    2.2 61303 工作面情况
        2.2.1 工作面基本概况
        2.2.2 煤层顶、底板岩层
    2.3 地质条件
        2.3.1 地层
        2.3.2 区域构造
        2.3.3 煤层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含水层
        2.4.2 隔水层
        2.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作面充水因素及水害威胁分析
    3.1 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3.1.1 物理力学指标
        3.1.2 岩石矿物微观分析
    3.2 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
        3.2.1 工作面充水水源
        3.2.2 工作面充水通道
        3.2.3 工作面涌水量计算
    3.3 采空区积水威胁分析
    3.4 工作面回采水害威胁分析
        3.4.1 顶板砂岩水害分析
        3.4.2 采空区积水威胁分析
        3.4.3 底板水害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作面水害防治技术措施
    4.1 顶板水害探查与治理
        4.1.1 顶板水害探查
        4.1.2 顶板水疏放
        4.1.3 顶板水疏放效果
    4.2 采空水防治措施
    4.3 底板水害探查与治理
        4.3.1 物探探查
        4.3.2 水文地质钻探及注浆加固
        4.3.3 物探异常区探查验证与治理
    4.4 封闭不良钻孔探查与治理
    4.5 防排水系统建立
        4.5.1 61303 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
        4.5.2 排水能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岩层变化规律的FLAC~(3D)模拟
    5.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概述
        5.1.1 FLAC~(3D)的简介
        5.1.2 FLAC~(3D)的优缺点
        5.1.3 FLAC~(3D)的求解流程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1 数值模拟模型
        5.2.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性综合评价
    6.1 顶板水害安全性评价
    6.2 老空水害安全性评价
    6.3 底板水害安全性评价
    6.4 封闭不良钻孔水害安全评价
    6.5 工作面排水系统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巨野矿区某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煤矿矿井水的利用现状
2 巨野矿区某煤矿矿井水水质特征
    2.1 矿井水来源分析
    2.2 水质变化情况
    2.3 现状及存在问题
3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艺设计
    3.1 处理规模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
    3.3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路线
    3.4 工艺比选
    3.5 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
    3.6 小结
4 中低温矿井水热源应用
    4.1 热源应用技术
    4.2 煤矿热源需求及供暖现状
    4.3 煤矿余热资源赋存及利用现状
    4.4 煤矿余热资源利用布局优化
    4.5 余热利用效果分析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2 国内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实践研究
        1.2.3 国内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甘肃新庄煤矿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1 新庄煤矿工程概况
        2.1.1 新庄矿井概况
        2.1.2 井筒基本情况
        2.1.3 施工进度及保障措施
        2.1.4 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
        2.1.5 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
        2.1.6 文明施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2.1.7 环境保护措施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2.2.1 地层概况
        2.2.2 地质构造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新庄煤矿矿井工程经济后评价理论及方法分析
    3.1 矿井工程经济后评价内容及指标分析
        3.1.1 矿井工程一般财务后评价及指标
        3.1.2 构建建设过程的财务后评价体系
        3.1.3 基于建设过程的财务后评价研究
        3.1.4 矿山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分析
    3.2 新庄煤矿矿山建设经济后评价
        3.2.1 新庄矿井一般财务后评价分析
        3.2.2 矿山建设过程中的财务后评价分析
        3.2.3 新庄矿井项目的国民经济后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新庄煤矿矿山建设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4.1 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4.1.1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
        4.1.2 环境影响评价与后评价区别和联系
        4.1.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
    4.2 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
        4.2.1 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4.2.2 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4.3 新庄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4.3.1 环境影响的后评价流程
        4.3.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范围
        4.3.3 大气影响调查
        4.3.4 声环境监测
        4.3.5 水污染源和水环境监测
        4.3.6 生态影响调查
        4.3.7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调查
    4.4 本章小结
5 新庄煤矿矿山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
    5.1 煤矿的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定义和特点
        5.1.1 社会后评价定义
        5.1.2 矿山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特点
    5.2 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5.2.1 矿山建设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2.2 矿山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5.2.3 矿山建设项目的社会后评价方法研究
    5.3 新庄煤矿的社会后评价的实证分析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煤矿的社会后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5.3.2 定性指标相对隶属度确定
        5.3.3 结果分析
        5.3.4 矿山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结论及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深井围岩微裂隙超细水泥注浆模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裂隙岩体注浆影响因素分析
    2.1 岩体裂隙结构特征因素
    2.2 水泥浆液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超细水泥浆液基本特性试验分析
    3.1 超细水泥颗粒粒径测定试验分析
    3.2 超细水泥浆液粘度影响试验分析
    3.3 不同水灰比超细水泥浆液析水率试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裂隙超细水泥浆液注浆试验
    4.1 微裂隙三轴应力注浆系统工作原理
    4.2 含微裂隙类砂岩注浆试块的制备
    4.3 微裂隙注浆模拟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粗糙度下微裂隙注浆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 不同粗糙度下微裂隙注浆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构造控水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水文及气候条件
        2.2.1 气候条件
        2.2.2 水文特征
3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3.1 地层
        3.1.1 区域地层
        3.1.2 含煤地层
    3.2 区域构造
        3.2.1 基本构造形态
        3.2.2 构造特征
        3.2.3 断裂构造分级
    3.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3.1 含、隔水层
        3.3.2 区域地下水动力条件
4 研究区地质与水文地质
    4.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4.2 研究区地层层序及岩性描述
    4.3 地质构造特征
        4.3.1 断裂构造发育规律及组合特征
        4.3.2 褶皱构造发育特征
    4.4 水文地质条件
        4.4.1 地下水特征
        4.4.2 地下水含水层
5 研究区构造控水特征
    5.1 区域构造控水特征
    5.2 研究区构造对含水层富水性的控制特征
        5.2.1 构造对新生界含水层富水性的控制作用
        5.2.2 构造对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的控制作用
        5.2.3 构造对灰岩含水层富水性的控制作用
        5.2.4 构造样式对含水层富水性的控制作用
    5.3 构造对地下水运移的控制作用
        5.3.1 构造对基岩渗透性能的控制
        5.3.2 构造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控制
6 研究区构造控水模式研究
    6.1 构造控水模式概述
    6.2 研究区构造控水模式
        6.2.1 构造控水模式特征
        6.2.2 构造控水模式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6.3 构造控水模式对开采效应的模拟分析
        6.3.1 模拟方法简介
        6.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6.3.3 模拟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高层建筑下伏采空区注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采空区分布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
    3.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3.2 采空区场地适宜性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注浆治理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4.1 采空区治理方法及选择
    4.2 采空区治理范围
    4.3 注浆设计
    4.4 注浆材料及配比
    4.5 现场注浆试验
    4.6 注浆钻孔工艺
    4.7 注浆工艺
    4.8 本章小结
5 注浆治理效果检测及工程分析
    5.1 注浆检测方法
    5.2 注浆检测结果及分析
    5.3 综合检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克里金算法的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瓦斯地质研究现状
        1.2.2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现状
        1.2.3 克里金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矿井特征
    2.1 矿井概况
    2.2 矿井地质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水文地质
    2.3 研究煤层特征
        2.3.1 煤层概况
        2.3.2 煤层地质
        2.3.3 煤层煤质
        2.3.4 煤层瓦斯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采集
    3.1 采集方案
    3.2 井下调查
    3.3 实验测定
        3.3.1 采样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3 汇总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瓦斯地质平台开发
    4.1 ArcGIS技术
        4.1.1 技术背景
        4.1.2 功能简介
        4.1.3 开发模式
    4.2 总体设计
        4.2.1 设计对象
        4.2.2 需求分析
        4.2.3 设计路线
    4.3 数据库建立
        4.3.1 CAD制图
        4.3.2 数据结构转换
        4.3.3 数据库建立
    4.4 代码工程
        4.4.1 框架结构
        4.4.2 功能层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突出危险区域预测
    5.1 克里金算法
        5.1.1 算法背景
        5.1.2 算法优势
        5.1.3 算法步骤
    5.2 数据预处理
        5.2.1 数据统一化
        5.2.2 缺失数据填补
    5.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3.1 频率分析
        5.3.2 离群值分析
        5.3.3 全局趋势
        5.3.4 空间自相关及各项异性
    5.4 变异函数结构
        5.4.1 概念及性质
        5.4.2 理论模型选择
        5.4.3 套和结构
        5.4.4 变异函数模型
    5.5 算法预测
        5.5.1 搜索领域
        5.5.2 普通克里金
        5.5.3 泛克里金
        5.5.4 突出危险区域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四、洼东煤矿解决井筒淋水收集利用难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可可盖煤矿全矿井机械破岩智能化建井关键技术与装备[J]. 范京道,封华,宋朝阳,任怀伟,马英,汪青仓,谭杰,刘全辉,李川. 煤炭学报, 2022
  • [2]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D]. 徐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3]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受力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D]. 姚夏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61303工作面特厚煤层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D]. 黄天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巨野矿区某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D]. 王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雪媛.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深井围岩微裂隙超细水泥注浆模拟试验研究[D]. 秦军令.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构造控水模式研究[D]. 李竞赢.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9]高层建筑下伏采空区注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李志永.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10]基于克里金算法的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研究[D]. 孙威. 贵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瓦东煤矿解决井筒水收集利用难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