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一、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报辉[1](2021)在《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文中研究说明CAFe(the China ADS Front-end demo)直线加速器样机属于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的技术预研系统,也是十二五大科学装置的关键部分。其中控制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控制系统中服务器系统与网络系统作为控制软件运行和数据交互的支撑平台,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现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于群集技术、光纤网络技术和Zabbix系统监控技术,对服务器和网络系统从系统设计、方案实施到运行状态监控等多方面做了技术改进和功能优化,提高了CAFe控制系统的服务器与网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维护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目前服务器单机系统在现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分布式私有云平台Open Stack的技术方案,取代传统单服务器系统的运行模式。Open Stack平台与传统的服务器系统相比,有以下三个优点:1.整合多台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和磁盘阵列,实现计算资源的在线可分配;2.图形化显示服务器硬件资源的使用状态和所有虚拟机实例;3.利用虚拟机的在线热迁移技术,使服务器平台的运行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针对频繁断网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对CAFe的网络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与以前的网络系统相比,现在的网络系统有两个新特点:1.采用三层结构,使用两台冗余核心交换机,主数据通道采用光纤传输;2.利用SNMP协议自动获取网络交换机的运行状态数据。最后,针对装置运行现场存在的服务器软件失效与网络失联的故障现象,设计并部署了基于Zabbix的监控系统。对设计完成的服务器集群与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了分布式远程监控功能,这为CAFe控制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私有云平台和网络系统的相关现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Zabbix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已完成功能测试,并已投入现场使用一年时间。Open Stack平台和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预期效果,为CAFe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燕[2](2021)在《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倍受关注。智能电网双向高速的数据通信系统,使充电站的运营与电网、充电网络和不同发电厂具备了动态协同运行的条件,充电站又联动电动汽车,让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与充电站成为联动体,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拓展为多系统协调优化的综合决策问题。本文梳理了充电站运营面临的问题,提出并构建了包括优化运营的充电站选址、用户充电决策行为、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提升风力发电消纳等多个决策模型,并设计了相关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为提升充电站综合运营目标与效率提供决策工具,为政府制定充电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深入分析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充电站作为电能综合调度枢纽,充电站调度供需两侧电网、电动汽车用户电能资源,围绕充电站供需两侧协同调度与优化决策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从优化运营角度布局充电站选址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其次分别从预测负荷、管控负荷、调用负荷三个层面挖掘充电站供需两侧可调度的资源,逐层优化充电站运营的综合效率,综合运用鲁棒优化、优化理论、预测理论等理论,进行了优化运营模型群的构建和算例求解。然后,从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支撑技术和政策激励三方面进行充电站运营机制设计。最后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细化研究了充电站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充电站运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充电服务供需实时匹配、提升设备利用率、协同电网消纳规模化风力发电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对我国充电站建设运营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交互作用,归纳了我国近年来针对充电站建设运营各类优惠补贴政策;从经济、技术角度分析充电站建设运营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探讨充电站优化运营待解决的决策问题。(2)构建基于鲁棒优化方法的充电站选址模型。从充电站优化运营角度根据城市路网产生的不确定的充电需求进行区间限定,分析电动汽车接受充电服务的排队现象,增加充电站负荷能力作为模型的递进约束条件。设计算例验证了选址方案的合理性,优化建站数量与站内设备配置。该模型为充电站优化运营提供合理选址的决策。(3)构建充电站运营系统优化决策模型群。从精准解析充电需求、管控充电过程、协助电网调度提高风电消纳三个方面构建优化决策模型,用户充电决策行为模型、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控制模型、充电站协同电网消纳风电模型,将充电站优化运行策略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过程、风电消纳进行多系统协同优化。充电站的多系统综合优化充分利用了充电站调度各类资源的能力,完善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充电站与智能电网调度协同实现电能高效配置。(4)充电站优化运营机制研究。从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供需调度、激励政策和市场博弈四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通过建立高效供需调度,将精确预估需求侧充电负荷和快速供给侧分层调度实现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分析支撑充电服务供需匹配的关键技术;利用需求侧优化电价、参与辅助服务、扩大负荷响应、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等激励政策;分析市场博弈下充电站运营中各个主体的市场地位、经济策略、权益。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建设提供依据和帮助。(5)进行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将上述优化运营模型群引入到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模型库设计,以充电站运营的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和优化决策为基础,搭建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作为连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充电站综合电能管控与调度的运营决策平台,集成了运行数据查询和在线监测功能、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运行调度及协同电网管控功能、综合优化决策功能为一体,实现了为充电网络优化运营决策实施提供平台支持。运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对充电站运营中的多类数据进行融合与挖掘,为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充电站以及参与充电站运营的各个主体提供优化决策支持。本文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充电站运营的实效性,完善充电站多系统综合优化的管控和调度措施,搭建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本文是对现有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的理论补充,为我国充电站协同智能电网、用户、充电服务平台运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胡鹏涛[3](2021)在《数据中心的节能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数据中心是新时期国家制定“互联网+”战略方针的基础资源;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承接流量传递和宽带体验等服务内容的载体;是5G、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智慧城市、大数据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信息化产业的“数字地产”。伴随着数据中心发展的利好政策,我国数据中心的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数据中心带来的产业效益明显。同时,伴随着数据中心产业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高能耗问题已经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瓶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热点话题。目前,数据中心的节能研究主要体现在能耗水平定义及评估测算、各类节能技术、节能方案列举介绍等方面,对数据中心的节能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未能将数据中心的节能规划与整体规划紧密结合,缺少整体性的规划思路、规划步骤和实施流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数据中心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数据中心节能理论研究,提出将数据中心的节能规划纳入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从“源头”进行节能实践,避免出现能耗浪费后而进行被动整改。首先,对数据中心的发展、能源消耗、能耗结构、能耗水平及数据中心在节能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详细分析了数据中心节能发展的趋势和节能规划要点,提出了数据中心节能规划的步骤;再次,对数据中心的节能方向、节能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总结了各类节能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内容;最后,将上述研究成果和理论在某数据中心征地选址、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等阶段进行应用实践,实现了该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配电系统的节能规划,显着提升了该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对于推动整个数据中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丹丹[4](2020)在《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服务适配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能源互联网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混合可再生能源旨在实现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化,进而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架构。然而,面对互联互通、动态多变的能源互联网环境,如何实现服务适配调度以达到混合能源的供需匹配管理成为该领域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该问题本质上是在能源互联网各时段的负载达到均衡的同时,保证整个网络更经济、绿色、可靠的运行。本文将能源互联网中的服务适配过程建模为一个智能优化问题,并采用改进的蜻蜓算法对能源互联网的服务适配问题进行优化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环境下面向供给侧的绿色服务适配模型。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需求出发,建立绿色服务适配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将动态存档引入多目标蜻蜓算法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帕累托有效服务适配,从而达到绿色服务适配。(2)提出了面向供需双侧计及预测的服务质量适配模型。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用户满意度指标融合,克服了片面考虑供给侧经济最优化而忽视了用户侧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考虑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和负载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引入宽度学习理论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预测,利用预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达到既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需求,又使得绿色效益最高的有效能源服务适配。(3)搭建了能源互联网服务适配系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MVT框架,利用Gentelella前端框架和Mongo数据库,实现了能源互联网服务自动化适配。该系统具备能源数据展示、数据预测、服务适配选择、服务适配方案监管等功能。

鲁鹏[5](2020)在《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光传送网(OTN)的规划研究是通信技术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网络规划设计的成果将决定地区网络演进方向,影响地区电信业务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信业务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电信新型业务形态对运营商传送网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承载要求,现有传送网能力和业务发展需求之间已经矛盾凸显。运营商现有城域传送网通道速率不超过10Gbit/s,系统容量多为40×10G,而新型业务需要提供10G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交叉容量OTN平面。现网汇聚层为环型而县乡以下层面多为链型结构,网络安全性较差,业务路由单一保护能力较弱,而新型业务则对传送网的安全性和业务保护能力要求极高。此外,现网系统还存在设备型号老化、运维困难可靠性不佳,系统平面不具备灵活拓展能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运营商新型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分析需求,推导城域100G OTN系统规模;2、规划城域OTN技术路线、系统架构、系统配置,通过仿真试验取得系统参数;3、对城域OTN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估。本文以某地市级运营商市场数据为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法对电信业务三年内承载需求进行测算。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传送网现状,采用技术方案比选方法,确定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结构上分为核心和汇聚两个网络层级,覆盖全市业务汇聚局点,并延伸覆盖重要业务发展区。系统交叉容量达到80×100G,配置完善的信道监管和业务保护机制。核心层和汇聚层呈环网架构,业务通道配置光层倒换和电层交叉倒换双保护机制,根据中继光缆部署情况,系统结构逐步向MESH组网演进并引入ROADM技术。本课题在地市级运营商的城域100G OTN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系统单机接口和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数据显示系统符合OTN网络技术标准,经评估新系统已到达设计预期,可以满足电信新型业务开通与承载保护需求,系统整体设计思路贴合运营商实际发展需求,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徐鑫[7](2020)在《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及其电能质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政策积极鼓励云计算发展,大数据业务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各地掀起一股大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建设潮。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同样也是江苏IDC业务较发达的地市之一,IDC需求旺盛,因此徐州地区有必要建设淮海大数据中心。为保证建设的大数据中心的供电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本文对其供配电系统和电能质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淮海大数据中心的整体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数据中心,制冷站,变电站和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功能分析。其次,对大数据中心的供电方案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供配电系统的供电标准及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淮海IDC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对园区主变电站,数据中心变电站和制冷站变电站进行了系统图设计;为保证机房24小时不间断供电,数据中心机柜及制冷站制冷设备全部采用UPS供电,对UPS设备的选择及冗余供电方式进行了研究;为验证本文设计的供电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利用PSASP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供电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最后,对数据中心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机房中非线性负载运行时产生的大量谐波和功率因数低等问题,提出了四种电能质量治理方案,经比较选择了混合滤波补偿装置,在原有的电容电抗器的基础上,并联上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实现了IDC机房的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为验证电能质量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惩罚型状态变权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治理后测试点数据的评估比较,验证了电能质量治理方案的有效性。

于曌玥[8](2020)在《田间信息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开发及精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精细农业”理念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内容是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田间管理决策,将田间环境调整到一个良好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量,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理念十分符合当代绿色农业的主题,而且准确的田间信息是工作人员进行田间预测的重要依据,有了这些信息,人们才能判断出何时需要提供灌溉、哪里需要施肥,从而达到农业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因此,本文将精细农业理念充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了信息采集和传输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为准确跟踪田间作物的实时情况,本文结合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GPRS技术,提出了一套关于田间信息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建立了田间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具备田间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功能,并且可在无人的田间环境下运行,实现远程监控。建立的田间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和计算机远程监控中心。在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中,传感器支持着田间土壤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等信息的采集,单片机完成了对采集数据的处理操作;在数据传输模块中,数据通过GPRS进行传输;在供电模块中则采取太阳能和蓄电池两种供电方式,共同为系统提供电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远程监控中心的设计中,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实现了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工作上。在设计完成后,本文针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数据采集情况,采用烘干法和温度计测量法与系统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检验了系统的精确性。该系统可为田间管理者做出下一步预测和最佳判断提供依据,为今后的农业信息发展奠定基础,对精细农业起到了技术性的推动作用。

霍玮[9](2020)在《一类数据中心A级机房的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也日益增长。数据中心的建设涵盖很多子系统,其中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保障网络设备安全、稳定、优质的运营,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实时性和高效性。本课题主要采用回顾性文献分析、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方法,针对数据中心监测及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对系统的框架、功能、模块等研究课题展开具体的分析、设计,确保系统设计足够专业、规范与智能化。本课题以鲁南大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硬件和软件系统方面进行介绍。硬件部分主要包括BA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电力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软件部分即各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系统登录、监控功能、通信模块、数据库模块、报警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等。其次,通过网关管理协议将对数据中心设备的控制信息封装为单一包进行发送,解决传输丢包问题,采用GPRS通信实现远程管理,设计远程唤醒实现用户远程实时监测。在本课题研究中,将UPS电源监控模块作为研究设计的重点,并进行设计的优化和功能的拓展,实现对各被控端的电源集中监控,确保数据中心24小时都能够处于不间断供电运行状态。最后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功能层面、性能层面的测试,证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对数据中心进行远程实时检测控制,具备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升监控系统的控制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安全运行能力,为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吴渝波[10](2020)在《V公司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需求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了新世纪互联网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所以在IDC机房的动力和环境设备必须每时每刻都要保证提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环境。一旦其出现故障或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甚至可能使机房中的硬件设备损坏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在数据中心建设时期需要引入一种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来监控管理动环设备。本论文结合数据中心机房动环设备运维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传统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在数据中心使用的局限性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专门针对数据中心动环设备种类繁杂、数量多、各种设备关联复杂、定位故障设备难度大、运维管理工作繁琐等特性的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并在整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架构、传输组网、信息安全防护、监控设备信号及告警设置、系统功能实现做了详细的设计,并在最后给出了各种软件功能模块运用场景分析。该系统使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新功能来辅助数据中心的动环运维管理工作,使机房动环运维工作和管理由半人工化向智能化发展迈进了一大步,大大的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让管理有据可依,方便快捷。

二、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技术调研及发展趋势
        1.2.1 服务器集群系统的发展与特点
        1.2.1.1 服务器集群概述
        1.2.1.2 负载均衡
        1.2.1.3 分布式系统
        1.2.2 监控技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1.2.2.1 模拟监控系统
        1.2.2.2 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
        1.2.2.3 分布式监控系统
        1.2.3 加速器装置中监控系统的发展
    1.3 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服务器集群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2.1 现场实际需求与设计目标
        2.1.1 需求分析
        2.1.2 集群设计目标
    2.2 软件系统的选型
        2.2.1 软件选型
        2.2.2 OpenStack简介及工作原理
        2.2.3 分布式集群Openstack云平台运行优势
    2.3 集群系统设计
        2.3.1 集群设计原则
        2.3.2 集群设计方案
        2.3.3 集群系统网络设计
    2.4 集群系统Openstack云平台搭建
        2.4.1 集群搭建布局
        2.4.2 云平台搭建
        2.4.3 云平台远程图形化操作
    2.5 分布式集群系统性能测试
        2.5.1 数据归档系统简介
        2.5.2 性能测试
        2.5.2.1 稳定性测试
        2.5.2.2 数据流量测试
        2.5.2.3 安全性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控系统设计与搭建
    3.1 CAFe装置监控现状与需求
        3.1.1 监控现状
        3.1.2 需求分析
    3.2 监控系统选型
        3.2.1 监控预期效果
        3.2.2 监控软件系统选型
        3.2.3 Zabbix的工作原理
    3.3 监控系统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设计方案
    3.4 监控平台搭建
        3.4.1 搭建环境
        3.4.2 监控架构
        3.4.3 Zabbix服务平台搭建
        3.4.4 监控系统图形化显示
    3.5 监控平台运行测试
    3.6 服务器集群监控系统搭建
        3.6.1 服务器信息采集平台搭建
        3.6.2 服务器监控添加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网络设计与监控
    4.1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4.1.1 网络现状
        4.1.2 需求分析
    4.2 建设规划及其设备选型
        4.2.1 建设规划
        4.2.2 现场网络设备统计
        4.2.3 网络改造设备选型
    4.3 网络方案设计
        4.3.1 方案设计要求
        4.3.2 方案设计
        4.3.3 网络拓扑结构
    4.4 网络综合布线
        4.4.1 接入层设备综合布线
        4.4.2 核心层至接入层综合布线
        4.4.3 VLAN的重新划分
    4.5 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搭建
        4.5.1 网络串口助手。
        4.5.2 SNMP配置
        4.5.3 控制网络监控主机添加
    4.6 网络系统运行测试
        4.6.1 核心交换机双冗余系统测试
        4.6.2 网络速率与系统故障率对比
        4.6.3 核心交换机数据转发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电站选址规划模型研究现状
        1.2.2 充电站运营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充电站引导有序充电协同优化运营模型研究现状
        1.2.4 充电站运营管理机制及平台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充电站建设运营项目发展与问题分析
    2.1 充电站系统运营界定
        2.1.1 充电站运营特点
        2.1.2 充电站运营业务
    2.2 充电站站建设运营项目发展分析
        2.2.1 充电站建设运营政策分析
        2.2.2 充电站建设运营经济分析
        2.2.3 充电站建设运营发展技术分析
    2.3 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交互作用
        2.3.1 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的交互过程
        2.3.2 智能电网是充电站优化运营的条件
        2.3.3 智能电网提升充电站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2.3.4 智能电网对充电站建设运营影响
    2.4 多角度优化充电站运营决策问题的提出
        2.4.1 如何从运营优化的角度进行充电站选址决策
        2.4.2 如何从多系统协同优化的角度提升运营决策的整体效用
        2.4.3 如何从可盈利运营模式角度引导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
        2.4.4 如何依据用户行为优化充电站运营决策
        2.4.5 如何从资源综合运用角度制定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引入优化运营视角的充电站选址模型研究
    3.1 相关理论与问题分析
        3.1.1 充电站选址规划的相关理论
        3.1.2 相关问题分析
    3.2 充电站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2.1 充电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3.2.2 充电站选址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
    3.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构建
        3.3.1 问题描假设
        3.3.2 截取道路车流量的模型
        3.3.3 路途不确定下的鲁棒优化选址模型
        3.3.4 充电站负荷能力约束优化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充电站运营系统优化决策模型群构建
    4.1 引言
    4.2 电动汽车用户充电决策行为模型
        4.2.1 相关算法
        4.2.2 模型空间状态分析
        4.2.3 基于Q-Learning算法的用户充电行为决策模型
    4.3 充电站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决策模型
        4.3.1 充电站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原理
        4.3.2 充电站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决策模型
        4.3.3 算例分析
    4.4 充电站充放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模型
        4.4.1 智能电网下充电站充放电的特征
        4.4.2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征
        4.4.3 充电站的负荷响应对电网消纳风力发电能力影响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研究
    5.1 充电站供需侧匹配模式
        5.1.1 常见充电站供需调度模式
        5.1.2 充电站供需调度匹配模式改进
    5.2 充电站快速充电服务供需调度模式
        5.2.1 充电站快速分层调度管理模式
        5.2.2 充电站快速供需调度匹配运行模式
        5.2.3 充电站快速充电供需匹配的支撑技术
    5.3 供需侧匹配的政策激励机制
    5.4 市场博弈下充电站运营机制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充电站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6.1 系统研究意义和目的
    6.2 系统需求分析和业务功能
        6.2.1 系统需求分析
        6.2.2 决策支持系统的业务功能
    6.3 系统模块组成及设计
        6.3.1 数据库模块设计
        6.3.2 模型库模块设计
        6.3.3 方法库模块设计
        6.3.4 知识库模块设计
        6.3.5 多媒体库模块设计
    6.4 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
        6.4.1 业务平台
        6.4.2 技术支撑平台
        6.4.3 云服务支撑平台
        6.4.4 数据采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数据中心的节能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数据中心简介
        1.2.1 数据中心的定义
        1.2.2 数据中心的分类
    1.3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情况
    1.4 我国数据中心的能耗情况
    1.5 数据中心在节能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据中心节能的发展趋势与规划步骤
    2.1 低碳化、多元化、模块化、智能化的节能发展趋势
    2.2 征地选址、园区规划、系统设计的节能规划要点
        2.2.1 征地选址的要点
        2.2.2 园区规划的要点
        2.2.3 系统设计的要点
    2.3 节能规划的五大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节能研究
    3.1 数据中心的环境要求
    3.2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架构及形式
        3.2.1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架构
        3.2.2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形式
    3.3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节能方向研究
    3.4 利用自然冷源实现节能减排
        3.4.1 我国自然冷源利用的潜质
        3.4.2 优化制冷系统工作模式,利用自然冷源
        3.4.3 提高机房温度,增加自然冷源利用时长
    3.5 应用新型空调末端,优化机房气流组织
        3.5.1 行级列间空调
        3.5.2 机架级背板空调
        3.5.3 不同空调末端形式的机房装机规模对比
    3.6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制冷系统智能化水平
    3.7 能源梯次利用,余热回收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的节能研究
    4.1 数据中心的配电要求
    4.2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结构
    4.3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的节能方向研究
    4.4 合理确定机架等级和功耗,避免设备过度配置
    4.5 积极推行新型供电架构、提高设备利用率
        4.5.1 336V/240V高压直流系统
        4.5.2 市电+不间断电源系统
        4.5.3 优化UPS 系统结构,提高UPS 系统效率
    4.6 使用新型配电产品,提升节能水平
        4.6.1 采用高压油机,提高供电可靠性
        4.6.2 改变传统整流逆变模式,UPS采用智能在线模式
    4.7 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助力数据中心低碳化发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数据中心的节能实践
    5.1 实践背景
        5.1.1 总体概述
        5.1.2 项目概况
    5.2 数据中心征地选址节能实践
    5.3 数据中心园区规划节能实践
        5.3.1 数据中心园区总平面规划
        5.3.2 数据中心使用功能规划
        5.3.3 数据中心机架等级及单机架功耗
    5.4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设计节能实践
        5.4.1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容量设计
        5.4.2 合理选择制冷系统,利用自然冷源
        5.4.3 适度提高机房温度,提升冷机效率
        5.4.4 全面使用新型空调末端,提升效率
        5.4.5 利用余热回收,实现能源梯次利用
    5.5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设计节能实践
        5.5.1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容量设计
        5.5.2 采用高压油机,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5.5.3 UPS系统采用3N结构,提升设备效率
        5.5.4 扩大高压直流应用规模,提升能源转化效率
        5.5.5 配电设备及用房集中设置,减少电力传输距离
        5.5.6 优化能源结构,探索使用可再生能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1#机房楼平面图
    附录2:辅助用房平面图
    附录3:水冷冷水机组系统利用自然冷源支出测算表
    附录4:风冷冷水机组系统利用自然冷源支出测算表
    附录5:风冷型空调系统利用自然冷源支出测算表
    附录6:方案一、二、三分年度及年度累加支出对比
    附录7:市电引入、变压器、发电机组的容量估算汇总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服务适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能源互联网
    2.2 智能优化算法
    2.3 宽度学习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多目标蜻蜓算法的能源互联网绿色服务适配
    3.1 绿色效益驱动的服务适配模型
        3.1.1 经济效益目标
        3.1.2 环境效益目标
        3.1.3 约束条件
    3.2 基于动态存档多目标蜻蜓算法的绿色服务适配
        3.2.1 蜻蜓算法
        3.2.2 基于动态档案维护策略的多目标蜻蜓算法
    3.3 实验与分析
        3.3.1 实验参数设置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及预测的能源互联网服务质量适配
    4.1 服务质量驱动的服务适配模型
        4.1.1 服务质量目标
        4.1.2 约束条件
    4.2 基于宽度学习预测的能源互联网服务质量适配
        4.2.1 宽度学习预测模型
        4.2.2 基于宽度学习预测的能源互联网服务适配方法
    4.3 实验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源互联网服务适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服务适配系统需求分析
        5.1.1 系统前端可视化需求
        5.1.2 系统后端需求
    5.2 服务适配系统环境配置
    5.3 服务适配系统设计和实现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系统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OTN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1.2.1 OTN技术国内外进展
        1.2.2 OTN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电信业务概述
    1.4 本课题主要工作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OTN网络概述及需求分析
    2.1 OTN网络技术
        2.1.1 OTN技术概述
        2.1.2 OTN网络架构
        2.1.3 100GOTN关键技术
        2.1.4 100GOTN系统应用
    2.2 OTN网络规划
        2.2.1 规划准备
        2.2.2 规划流程
    2.3 电信业务承载需求
        2.3.1 电信业务分类
        2.3.2 新型业务承载要求
        2.3.3 业务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传送网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网络现状
        3.1.2 问题分析
        3.1.3 设计思路
    3.2 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
        3.2.1 设计方法和要点
        3.2.2 组网及波道设计
        3.2.3 设备选型及业务板卡配置
        3.2.4 城域100GOTN系统设置
        3.2.5 城域100GOTN系统仿真
    3.3 城域100GOTN系统实现
        3.3.1 电源系统部署
        3.3.2 通信系统部署
        3.3.3 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测试
    4.1 100GOTN系统测试
        4.1.1 性能指标
        4.1.2 系统测试
        4.1.3 测试结论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系统仿真全业务段输出光学业务参数

(7)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及其电能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淮海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1 简介
    2.2 数据中心
    2.3 制冷站
    2.4 变电站
    2.5 控制系统
    2.6 本章小结
3 淮海大数据中心供电方案研究
    3.1 大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分析
    3.2 供配电系统设计
    3.3 淮海大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IDC机房电能质量研究
    4.1 IDC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4.2 IDC机房电能质量治理方案
    4.3 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4.4 电能质量治理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田间信息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开发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技术及工作原理
    2.1 传感器技术
        2.1.1 传感器的定义及构成
        2.1.2 传感器的特性
        2.1.3 传感器的种类
        2.1.4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2 单片机技术
        2.2.1 单片机概述
        2.2.2 单片机工作原理
        2.2.3 单片机的应用
    2.3 GPRS技术
        2.3.1 GPRS概述
        2.3.2 GPRS技术的应用
    2.4 系统工作原理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基本需求
        3.1.1 系统功能需求
        3.1.2 系统性能要求
    3.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2.1 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
        3.2.2 无线传输方案
        3.2.3 供电系统方案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的设计
        4.1.1 传感器的选择
        4.1.2 单片机的确定
        4.1.3 无线数据收发部分
        4.1.4 数据采集器
    4.2 数据无线传输模块
        4.2.1 数据传输单元的确定
        4.2.2 数据传输单元的功能
    4.3 供电系统模块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的工作流程
    5.2 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设计
    5.3 系统的远程监控中心设计
6 系统的精度分析
    6.1 系统的检测与试验
        6.1.1 土壤湿度测量试验
        6.1.2 土壤温度测量试验
    6.2 系统的精度分析
        6.2.1 试验结果
        6.2.2 试验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一类数据中心A级机房的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和创新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数据中心监测与控制系统现状分析—以鲁南大数据中心为例
    2.1 鲁南大数据中心概述
    2.2 鲁南大数据中心监测与控制系统问题分析
    2.3 鲁南大数据中心监测与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3.1 进程监控与远程唤醒
        2.3.2 网络设备监控
        2.3.3 UPS电源监控
        2.3.4 报警与显示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中心监测与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 数据中心监控功能设计目标
        3.1.1 功能设计目标
        3.1.2 性能设计目标
        3.1.3 系统设计要点与相关协议
    3.2 硬件部分系统总体框架
        3.2.1 硬件设计原则
        3.2.2 硬件系统框架
    3.3 软件部分系统总体框架
        3.3.1 软件设计原则
        3.3.2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
        3.3.3 C/S结构与B/S结构
        3.3.4 GPS通信远程管理
    3.4 硬件设备部分功能设计
        3.4.1 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3.4.2 视频监控系统
        3.4.3 门禁管理系统
        3.4.4 电力监控系统
        3.4.5 BA系统
    3.5 软件系统部分功能设计
        3.5.1 登录功能模块
        3.5.2 监控功能模块
        3.5.3 UPS监控模块
        3.5.4 通信模块
        3.5.5 数据库与报警模块
        3.5.6 显示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中心监测与控制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登录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 监控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进程监控设计与实现
        4.2.2 远程唤醒设计与实现
        4.2.3 网络设备监控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通信协议机制目标分析
        4.3.2 GPRS通信协议格式
        4.3.3 通信整体流程
    4.4 数据库与报警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数据库块设计与实现
        4.4.2 报警模块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PS监控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UPS监控模块设计与实现
        5.1.1 设计要求
        5.1.2 UPS监控模块硬件设计
        5.1.3 UPS监控模块软件设计
    5.2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的应用
        5.2.1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的应用原理
        5.2.2 N+X冗余技术与均流技术
        5.2.3 UPS容量确认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安装与测试
    6.1 系统安装
    6.2 系统部署测试环境
        6.2.1 系统部署
        6.2.2 测试环境
    6.3 测试方案
    6.4 测试结果
    6.5 UPS监控测试
        6.5.1 测试内容
        6.5.2 测试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V公司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重点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2.1.1 管理信息的含义与作用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
    2.3 互联网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相关理论及概述
        2.3.1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定义
        2.3.2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定义及作用
        2.3.3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发展
第三章 数据中心动环系统运维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目前企业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2 数据中心现场动环运维管理分析
        3.2.1 数据中心现场动环设备分析
        3.2.2 数据中心动环运维作业人力安排分析
    3.3 数据中心动环设备运维管理需求
        3.3.1 数据中心运维层对动环运维的需求
        3.3.2 数据中心管理层对动环数据的需求
        3.3.3 数据中心决策层对动环数据的需求
第四章 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4.1.1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1.2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网络构成设计
        4.1.3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传输组网设计
        4.1.4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4.1.5 被监控设备信号及告警参数设置
        4.1.6 监控系统数据上报第三方网管接口设计
    4.2 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4.2.1 主界面及功能演示
        4.2.2 动环设备监控功能
        4.2.3 设备数据分析功能
        4.2.4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功能
第五章 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运用分析
    5.1 系统基础数据的分析使用
        5.1.1 机历薄
        5.1.2 电池放电测试分析
        5.1.3 告警联动
        5.1.4 故障设备3D反向定位
        5.1.5 动环设备参数自动巡检
        5.1.6 能耗分析
    5.2 系统在运维管理使用
        5.2.1 以门禁和视频为基础的机房进出管理制度
        5.2.2 以系统告警为基础的派单考核制度
        5.2.3 以系统数据为基础的容量管理预警功能
        5.2.4 以系统数据记录为基础的设备巡检、作业计划
    5.3 CQST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使用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当前局限与未来发展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数据中心机房作业计划表

四、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CAFe装置的服务器及网络系统设计与监控[D]. 王报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刘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3]数据中心的节能研究与实践[D]. 胡鹏涛. 兰州大学, 2021(11)
  • [4]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服务适配方法研究[D]. 吴丹丹.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D]. 鲁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及其电能质量研究[D]. 徐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田间信息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开发及精度分析[D]. 于曌玥.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9]一类数据中心A级机房的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 霍玮. 山东大学, 2020(02)
  • [10]V公司数据中心动环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运用研究[D]. 吴渝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互联网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