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葡聚糖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葡聚糖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一、川芎嗪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澍,高秀清,洪阁,高杉[1](2015)在《丹参静脉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丹参静脉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4年12月报道丹参静脉制剂致ADR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静脉制剂的ADR主要为全身性反应(44.3%)、皮肤系统损害(15.6%)、心脑血管系统损害(13.5%)等,具体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寒颤、皮疹、高热、胸闷、心悸等。[结论]丹参静脉制剂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史荣华,杨玉志,管裕[2](2015)在《45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监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3-012015-03发生的45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主要发生在首次给药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荨麻疹、红色丘疹等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其中42例不良反应均存在合并使用易致敏药物情况。结论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合理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合并用药,并仔细观察,做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防范措施。

陈锡创,洪远,叶建林[3](2014)在《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文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过敏性休克的转归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纳入文献180篇,患者共218例,好转或痊愈194例,死亡2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44.880,P<0.05)、妊娠(OR=3 503.930,P<0.05)、肝胆胰脾疾病(OR=44.016,P<0.05)、胃肠道疾病(OR=14.596,P<0.05)、联合用药(OR=5.117,P<0.05)是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存在肝胆胰脾、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联用其他药物,会使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风险成倍增加。该类患者临床应用应谨慎,妊娠患者建议禁用。

谢勇,雷陈,雷招宝[4](2014)在《右旋糖酐致2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右旋糖酐致死亡的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网,以"右旋糖酐"、"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检索词检索截至2013年9月右旋糖酐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共检索到右旋糖酐致死病例报告25篇(26例),其中19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右旋糖酐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特别是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静脉滴注;与高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先后静脉滴注是致死亡的次要原因,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和对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漠视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严格控制用药适应证、单独静脉滴注、加强用药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是避免右旋糖酐致死亡的根本办法。

吕建伟,李茵,陈惠红,孙丽[5](2011)在《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进行以紫外光谱相似度考察丹参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技术依据,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以"丹参"为关键词,全面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万方数据库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稳定性考察、配伍禁忌或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丹参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可发生理化反应、药效降低、药理拮抗,从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结论应尽量规范临床药物配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艾伟鹏,田晓东[6](2011)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并DIC》文中指出患者男,21岁,自高处坠落后致双下肢活动困难入院,否认药物过敏史,经体检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双侧跟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11月12日行双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左侧第3跖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术后予头孢替胺注射剂预防感染,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改善循环、骨肽注射剂促进骨折愈合等治疗。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正常。11月15日停用头

李钟勇,何清华[7](2010)在《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4年至2009年国内医学文献中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旋糖酐40引起过敏性休克63例中,男性高于女性,高龄多于低龄,有基础疾病发生率较高,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生率较高。结论右旋糖酐40可致严重过敏性休克,其发生主要与药物本身、患者的体质和原发疾病有关,临床应合理使用。

曾聪彦,梅全喜[8](2008)在《川芎嗪致3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川芎嗪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30例川芎嗪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川芎嗪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50a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川芎嗪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丽辉,崔玉红,王丽红[9](2008)在《6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过敏性休克中,抗菌类药物25例(41.67%),非抗菌类药物35例(58.33%),死亡8例。其中由青霉素致休克的病例共10例,死亡3例。结论审慎用药,合理用药,以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芸[10](2008)在《川芎嗪的不良反应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二、川芎嗪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丹参静脉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语

(2)45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2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与情况
    2.3ADR主要临床表现与转归
    2.4关联性评价
3讨论
    3.1右旋糖酐40ADR发生的特点
    3.2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3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ADR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防范措施

(3)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筛选标准
    1.3 数据统计分析
    1.4 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2.1.1 资料的一般情况
        2.1.2 自变量 (X) 类型及其构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转归与年龄的相关性评价
    3.2 转归与妊娠的相关性评价
    3.3 转归与肝胆胰脾疾病的相关性评价
    3.4 转归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评价
    3.5 转归与联合用药的相关性评价

(4)右旋糖酐致2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2 统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年龄与性别分布
    3.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3.3 给药途径与滴速
    3.4 联合用药
    3.5 用药与死亡地点、ADR发生与死亡时间
    3.6 临床症状、体征与死亡原因
4 讨论
    4.1 死亡原因分析
        4.1.1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
        4.1.2 与高致过敏性休克药物的联合使用是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4.1.3 医务人员漠视患者发生的ADR和药物过敏史
        4.1.4 抢救措施欠妥
        4.1.5 用药人群与适应证的选择上存在问题
        4.1.6 药品质量存在问题
    4.2 安全用药建议

(5)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统计结果
    2.1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
        2.1.1 外观变化:
        2.1.2 成分变化:
    2.2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相互作用
    2.3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不良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与探讨

(7)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检索方法和文献来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2.2 原发疾病及过敏史
    2.3 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
    2.4 配伍用药
    2.5 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时间分布 见表2。
    2.6 临床表现及其转归
3 讨论
    3.1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
    3.2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3.2.1 患者个体因素
        3.2.2 基础疾病
        3.2.3 药物本身因素
        3.2.4 药物的适应证
        3.2.5 药物的相互作用
        3.2.6 给药剂量与给药速度
    3.3 减少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3.3.1 用药前充分评估患者
        3.3.2 加强用药过程监护
        3.3.3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3.3.4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8)川芎嗪致3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原患疾病分布及药物过敏史的情况
    2.4 AD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2.5 ADR发生的时间及预后
3 讨论
    3.2 ADR与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的关系
    3.3 ADR与给药方案的关系
    3.4 ADR与发生时间的关系
    3.5 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10)川芎嗪的不良反应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变态反应
2 变态反应
3 迟缓过敏
4 过敏性休克
5 血管神经性水肿
6 异常反应
7 剧烈头痛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9 严重低血压
10 严重胃肠道反应
11 急性溶血性尿毒症
12 致早产
13 讨 论

四、川芎嗪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静脉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 杨澍,高秀清,洪阁,高杉. 天津中医药, 2015(10)
  • [2]45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 史荣华,杨玉志,管裕. 今日药学, 2015(07)
  • [3]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陈锡创,洪远,叶建林. 医药导报, 2014(09)
  • [4]右旋糖酐致2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 谢勇,雷陈,雷招宝. 中国执业药师, 2014(05)
  • [5]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J]. 吕建伟,李茵,陈惠红,孙丽. 海峡药学, 2011(07)
  • [6]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并DIC[J]. 艾伟鹏,田晓东.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04)
  • [7]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J]. 李钟勇,何清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8)
  • [8]川芎嗪致3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曾聪彦,梅全喜. 中国药房, 2008(24)
  • [9]6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J]. 李丽辉,崔玉红,王丽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14)
  • [10]川芎嗪的不良反应综述[J]. 高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8)

标签:;  ;  ;  ;  ;  

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葡聚糖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