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一、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宵[1](2017)在《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静脉输注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事件屡有发生,中药注射液中的成分复杂,不稳定性因素较多,需建立同时测定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随着各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配液工作的有效开展,中药注射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探讨其从配置到输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需研究室内光照对中药注射液成品输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蒿、柴胡和大青叶经加工制成的纯中药复方静脉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谷红注射液是由乙酰谷酰胺与红花提取液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二者联合能协同保护脑缺血损害、抵抗慢性缺氧、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4个组分的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谷红注射液中2个组分的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建立苦黄注射液3种溶媒配伍、谷红注射液4种溶媒配伍的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能快速、高效、精确、全面对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能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稳定性影响的关键指标,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第一部分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5μm),柱温20℃;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m L/min,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5500 V、-4500 V,离子源温度为600℃。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249.2/148.1,247.2/136.1,269.0/225.0,283.1/239.0,353.2/190.9,825.5/779.4,271.1/225.0。结果:在10 min内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3);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1.528、3.055 ng/m L;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042.98(n=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332.91(n=6),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12 h内稳定性良好;试验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20%10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7种有效成分,为该制剂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第二部分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紫丁香苷、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5μm),柱温20℃;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m L/min,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5500 V、-4500 V,离子源温度为600℃。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芦丁、紫丁香苷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186.9/144.8、611.3/491.2、299.1/283.9、285.0/117.0、301.1/150.9、609.2/300.1、609.2/300.1。结果:在7 min内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0.18、0.6ng/m L;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453.81(n=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813.67(n=6);12 h内稳定性良好;试验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3%104.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紫丁香苷、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7种有效成分,为全面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可靠依据。第三部分苦黄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目的:考察苦黄注射液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的稳定性及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的影响。方法:苦黄注射液按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与3种溶媒配伍后,分为室内光照组与遮光组,考察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内的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pH、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变化,其中外观、不溶性微粒按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项下特性检查法进行检测,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结果:结果各成品输液在48 h均澄清,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颜色无明显变化,为深黄色澄清溶液;低浓度室内光照组的10%葡萄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pH在6 h显着升高,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呈弱酸性;高浓度组中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24 h后的微粒值不符合规定,其余组的微粒值48 h内符合规定;各成品输液中的苦参碱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槐果碱含量逐渐降低,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结论:果糖注射液不适合作为苦黄注射液的溶媒,成品输液由配制到输注遮光较稳定,且应尽早使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降解。第四部分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目的: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腺苷),考察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NaCl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室温下放置48 h的稳定性及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的影响;考察重症监护室(ICU)超剂量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4种有效成分;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为室内光照组与遮光组,考察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内的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pH、4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考察超剂量谷红注射液与2种常用溶媒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在室内光照下于室温(约25℃)放置24 h内以上4个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常规剂量成品输液在48 h均澄清,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颜色无明显变化;与0.9%NaCl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在0 h不溶性微粒略高于规定值,其余符合规定(n=3);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中有效成分逐渐下降;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ICU超剂量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不符合规定,其中有效成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0.9%NaCl注射液配伍后1 h后使用,与果糖注射液影响药品质量故不建议此配伍,成品输液储存与输注过程尽量做到避光;ICU谷红注射液超剂量用药时不溶性微粒超标,且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呈下降趋势,故不建议该用药剂量。

王建欣,杨继章,张振杰,靳晓园[2](2014)在《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在输液中的降解动力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在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降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甲肟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离子强度的大输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2个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头孢甲肟在2种大输液中的降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最稳定pH值约为6.5,随着温度和离子强度增加,其降解速率加快。结论:头孢甲肟的降解速率与溶液pH值、温度、离子强度有关;pH值和温度对头孢甲肟的降解作用较为明显。

张威,张芳,甄健存[3](2013)在《肿瘤科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障肿瘤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方法:运用实例阐述了肿瘤科患者药物治疗特点,以及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结果: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选择、不良反应防范、药物配制及输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处理和思考,以及临床药师针对临床医师、护士、患者的多层次技术工作的支持。结论:临床药师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以实现自身价值。

蔡洪[4](2012)在《海藻酸钠复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将海藻酸与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EMA)在纯水中复合制备了分布较窄的纳米粒子,并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其表面电荷和粒径随着海藻酸和PDEMA组分比例的变化而变化。纳米粒子是通过二者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在纯水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而在盐溶液中容易解离。研究了胶束(n[-COOH]:n[-NR2] =5:5即AP55)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的负载及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行为。释放曲线表明可以通过调节介质的pH值和盐离子的浓度控制药物释放。为了提高胶束对疏水性药物的载药率,采用“一锅法”,即由海藻酸、DEM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在纯水中聚合制得胶束。胶束的核由疏水性的P(DEMA-co-DAA)组成,胶束的壳由海藻酸组成。核壳之间通过带正电荷的PDEMA与带负电的海藻酸之间的静电引力连接。改变DAA的含量,研究了胶束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三种组分的摩尔比为1:1:0.5(ADD-05)时效果最好,所得胶束形貌规整、平均粒径为120nm,粒径分布最窄,无毒,室温放置10个月后仍能稳定存在,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胶束ADD-05对疏水性药物布洛芬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35.97 %和97.12 %,药物释放表现出较强的pH敏感性。胶束ADD-05对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的包封率可达87.1 %,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缓释效应和较强的pH敏感性。本工作研究的胶束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不使用有机溶剂、尺寸可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

于明欣,钱钧强,杜春双,宋晓坤[5](2011)在《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创建适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安全用药监控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PIVAS的用药情况,得出PIVAS中各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并将结果信息化,创建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并在我院PIVAS试运行,同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在PIVAS试运行后,大大降低了不合理医嘱例数,纠正不合理医嘱138份,提高了药师审方能力。结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真正实现了用药合理化,促使本院PIVAS用药更加安全、有效、规范,值得推广。

段韶军[6](2010)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测定》文中指出

胡丽娟,李丹,胡莲[7](2010)在《抗肿瘤药物使用输液器的临床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特性正确选择输液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热塑性弹性体材质的精密过滤型输液器,可预防不溶性微粒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药物性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药物的吸附,避免增塑剂和热稳定剂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使用强刺激性、弱刺激性、脂质体和易过敏的化疗药物,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时,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选择不同过滤规格的输液器;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选择避光输液器,避免药物产生光照反应。选择恒速输液仪和弹力输注泵,可保证药物输注时间的准确性。

李赞东[8](2009)在《注射用抗菌药物溶媒的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詹倩,杨文银,曹建国[9](2009)在《临床常见需避光的注射剂》文中认为

王春芳,常威[10](2008)在《滴注过程中应注意避光的药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对光敏感、易光化降解、易氧化的临床常用注射剂的光稳定性研究进展。除硝普钠、对氨基水杨酸钠、两性霉素B等注射液需避光滴注外,吡啶类、噻嗪类、酚类、部分维生素类、喹诺酮类及抗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使用时,也应当采用避光滴注的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苦黄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医院常用遮光避光药品对光稳定性及贮存、输注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在输液中的降解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1.3 供试液的配制
        2.1.4 降解物干扰试验
        2.1.5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6 回收率试验
        2.1.7 精密度试验
        2.1.8 溶液的稳定性
    2.2 头孢甲肟降解动力学考察
        2.2.1 pH对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降解动力学的影响[2-5]
        2.2.2 温度对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降解动力学的影响[2-5]
        2.2.3 离子强度对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降解动力学的影响[2-5]
3 讨论

(4)海藻酸钠复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合物胶束
        1.2.1 聚合物胶束的种类及特点
        1.2.2 胶束的制备方法
        1.2.3 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1.2.4 药物从胶束中释放的方式和机理
    1.3 基于海藻酸钠制备的胶束
        1.3.1 以共价键制备的聚合物胶束及其应用
        1.3.2 以非共价键制备的聚合物胶束及其应用
    1.4 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EMA)
    1.5 双丙酮丙烯酰胺(DAA)
    1.6 智能型载药胶束的研究热点
        1.6.1 pH 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6.2 靶向/pH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6.3 抗肿瘤药物载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1.6.4 临床所用聚合物胶束存在的问题
    1.7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7.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7.2 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章 海藻酸/PDEMA 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与原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海藻酸的制备
        2.2.4 PDEMA 的制备
        2.2.5 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2.2.6 产物的表征
        2.2.7 载药胶束用于药物释放的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化程度
        2.3.2 相对分子量
        2.3.3 红外光谱分析
        2.3.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5 元素分析
        2.3.6 胶束的吸光度分析
        2.3.7 胶束的粘度分析
        2.3.8 胶束的形貌分析
        2.3.9 胶束的粒径及ζ电位分析
        2.3.10 胶束的荧光光谱分析
        2.3.11 胶束的pH 敏感性分析
        2.3.12 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藻酸/P(DEMA-co-DAA)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与原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海藻酸的制备
        3.2.4 胶束的制备
        3.2.5 对照组实验
        3.2.6 产物的表征
        3.2.7 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胶束的形成机理
        3.3.2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3 产物的氢核磁谱图分析
        3.3.4 元素分析
        3.3.5 胶束的粒径、形貌及盐敏性、pH 敏感性分析
        3.3.6 胶束的荧光光谱分析
        3.3.7 反应过程中的现象,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分析
        3.3.8 胶束的ζ电位分析
        3.3.9 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3.3.10 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IVAS DSMS的创建步骤
    1.1 收集资料
    1.2 划分等级
    1.3 测定指标
    1.4 试验结果信息化
2 PIVAS DSMS的操作步骤
    2.1 系统登录
    2.2 信息查询
    2.3 信息筛选
    2.4 信息更新及转换
3 DSMS在PIVAS中的试运行结果
4 讨论
5 结语

(6)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阿霉素微球的含量测定方法
        2.1.1 溶液的配制:
        2.1.2 测定波长的选择[5]:
        2.1.3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 精密度试验[6]:
    2.3 回收率试验[7]:
    2.4 载药微球药物的含量测定[4]:
3 讨 论

(7)抗肿瘤药物使用输液器的临床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PVC输液器、TPE输液器与抗肿瘤药物
2 非精密过滤型输液器与抗肿瘤药物
3 精密过滤型输液器与抗肿瘤药物
4 避光输液器与抗肿瘤药物
5 恒速输液器与抗肿瘤药物
6 弹力输注泵与抗肿瘤药物

(8)注射用抗菌药物溶媒的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注射用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使用
    1.1 β-内酰胺类
        1.1.1 青霉素类:
        1.1.2 头孢菌素类:
    1.2 大环内酯类
    1.3 氨基糖苷类
    1.4 喹诺酮类
2 在常用剂量中对溶媒的量和输注时间的要求
3 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选择溶媒
4 合理使用溶媒的思考

(9)临床常见需避光的注射剂(论文提纲范文)

1 见光后自动氧化的药物
    1.1 具酚类结构药物
    1.2 具芳胺结构药物
    1.3 具吩噻嗪结构药物
    1.4 某些维生素类
    1.5 某些心血管系统用药
2 见光会发生光学异构化变质的药物
3 抗肿瘤药物
4 其他
5 使用注意事项

(10)滴注过程中应注意避光的药品(论文提纲范文)

1易发生光化降解的药物
    1.1 硝普钠。
    1.2 吡啶类药物。
    1.3 维生素类。
    1.4 噻嗪类药物。
    1.5 喹诺酮类药物。
2易氧化的药物
    2.1 酚类药物。
    2.2 芳胺药物。
    2.3 含有不饱和碳键的药物。
3抗肿瘤药物

四、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D]. 李宵.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2]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在输液中的降解动力学[J]. 王建欣,杨继章,张振杰,靳晓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16)
  • [3]肿瘤科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实践[A]. 张威,张芳,甄健存. 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 2013
  • [4]海藻酸钠复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蔡洪. 江南大学, 2012(07)
  • [5]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J]. 于明欣,钱钧强,杜春双,宋晓坤. 中国药房, 2011(01)
  • [6]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测定[J]. 段韶军.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02)
  • [7]抗肿瘤药物使用输液器的临床选择[J]. 胡丽娟,李丹,胡莲. 护理学杂志, 2010(03)
  • [8]注射用抗菌药物溶媒的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J]. 李赞东. 广西医学, 2009(09)
  • [9]临床常见需避光的注射剂[J]. 詹倩,杨文银,曹建国. 医药论坛杂志, 2009(14)
  • [10]滴注过程中应注意避光的药品[J]. 王春芳,常威. 中国药事, 2008(01)

标签:;  ;  ;  ;  ;  

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