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简易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一、简单内固定外加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曹玉净,李扬,程帅榜,朱梓宾,郭天贵,周子康,李家乐[1](2021)在《中西医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胫腓骨骨折是全身常见骨折,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及复杂的受伤机制,所以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若处理不当,易并发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口感染、骨折端延迟愈合及骨髓炎等诸多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等方面决定。中西医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及材料学的进步,两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虽然两者治疗方式各异,但均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文章回顾近年来中西医关于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案的研究文献,探究胫腓骨骨折的特点、诊疗理念及治疗方式的进展变化,分析利弊,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邓瀚生[2](2021)在《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8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的患儿,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8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组)(122例)及跟骨骨牵引治疗组(Calcaneal skeleton traction,CST组)(64例)。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特征、影像学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治疗评分和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对比。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按照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长期随访观察患儿双下肢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膝踝关节活动情况、步态异常等情况。结果:共186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获得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至骨折愈合,并且能够开始负重和完全活动。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依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ESIN组: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CST组: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163例患儿获得长期临床随访,其中ESIN组109例,CST组54例。23例患儿失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163例长期随访的患儿无LLD,膝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无步态异常等情况出现。在纳入的186例患儿中,男性121例,女性65例。致伤原因分为:摔伤87例,车祸伤96例,高处坠落伤1例,运动伤1例,压伤1例。骨折分型分为:横型40例,斜型104例,螺旋型7例,粉碎型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22例患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8.5±17.9)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3.5±5.9)°,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1±3.7)°,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65.0±22.6)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79.8±22.6)d,此外,1例(0.8%)患儿早期发生畸形愈合,但最终在没有额外手术的情况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对位,所有患儿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短缩大于10mm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31.7±19.0)d,平均(149.7±26.7)d取出内固定物,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为(20435.6±5631.9)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5.16%。其中1例患儿直至疗效评估时仍有13.0度外翻、前倾6.0度畸形,根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为差。跟骨骨牵引组的64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6±16.0)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5.2±5.7)°,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4±3.4)°,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77.2±18.1)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92.5±17.5)d,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出现畸形愈合1例(1.6%),该患儿同样最终得到了畸形的纠正,在跟骨骨牵引组的患儿中未见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43.1±20.7)d,平均拔出牵引针时间(22.7±6.4)d,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均为(8468.3±2793.0)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优良率为90.32%。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检验P>0.1,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跟骨骨牵引治疗具有微创、费用较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跟骨骨牵引能够提供的影像学上冠状位矫正结果优于弹性髓内钉固定。此外,跟骨骨牵引组术后出现成角畸形(Malalignment,>5度)的较少。但弹性髓内钉组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患儿开始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早于跟骨骨牵引组。但总体而言,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患儿骨折的特点,还要结合患儿本身的骨折情况和家属的意愿。

王昕辉,吴希瑞,张弢,吴天昊[3](2021)在《应用外固定技术终极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目前针对老年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行之有效的老年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技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外固定技术终极治疗(即治疗全程不更换内固定,只采用外固定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27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年龄66~90岁,平均(74.3±6.9)岁;男11例,女16例;左侧12例,右侧15例。术后鼓励早期部分负重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5±1.4)个月。患者术后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时间为12~18 d,平均(15.0±1.6)d。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8±1.5)个月。共4例发生钉道感染(14.8%)。其中16例经过外固定一期手术后,未行二期处理即达到骨性愈合;6例行二期手术植骨或软组织修复闭合创面,最终达到骨性愈合;5例一期采用单边外固定器,后更换l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骨搬移治疗,最终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在规范置钉技术并选择合适外固定器的前提下,外固定器终极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选择。

梁连峰,梁志聪[4](2021)在《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行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4)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n=44)行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EGF、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相比,应用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更理想且术后疼痛明显降低,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王宝[5](2021)在《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于开放性或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胫腓骨干骨折,外固定治疗应用较广。但由于外固定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故应用于终极治疗仍缺少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单边外固定架固定胫骨干骨折模型并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单边外固定构型,同时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其疗效,为外固定终极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对一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胫腓骨有限元模型。去除胫腓骨干中段3cm长度骨段制作为胫骨干骨折模型,并进一步制作9种单边外固定架构型固定胫骨干骨折模型。对9组模型施加600N纵向负荷,观察并记录最大位移。根据其有限元模型并结合临床经验,确定单边外固定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之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软组织条件欠佳的胫骨干骨折患者31名,应用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最佳单边外固定构型固定治疗。术后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一个月分别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疼痛进行评定。随访过程中使用LEFs下肢功能评分和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进行功能评定。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36.5±12.9岁(19~63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3±2.3天(4~12天)。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2±5.7月(16~36月)。其中闭合骨折23例,Gustilo I型开放骨折8例。钉道感染率12.9%(4例),再手术率3.2%(1例)。患者术后脱拐行走,达到临床愈合时间3.0±0.85个月(2~5月)。患者术后3天VAS评分平均3.8±1.2,明显低于术前评分7.1±1.3,术后一个月评分1.0±1.2,相对于术后3天评分再次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EFs评分分别为,35.5±9.7、59.5±4.2、75.2±3.7,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胫骨骨折Johner-Wruh疗效评分系统,其中优27例(87.1%),良4例(12.9%)。结论:采用合理构型的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可以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终极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崔虎[6](2021)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及相关指标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皮肤表面切开长度、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梅永林[7](2020)在《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胫腓骨骨折在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全身骨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外固定架凭借创口小、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等优势在胫腓骨骨折固定方面优势显着,赤木洗剂治疗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我院骨伤科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医的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骨折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分2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温水、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的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骨痂生长X线评分、VAS疼痛评分、小腿周径的差值率、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常规组方案和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方案在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3个月常规组患者优32例、良14例、中12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而观察组患者优38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可见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②术后3个月进行X线复查,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较多的骨痂生长,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值率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固定针松动、固定针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深层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在骨折延迟愈合不良事件中两组的发生情况类似,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缩短熏洗时间、减少熏洗频率后自行好转;常规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活动,提高骨折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付雪飞[8](2020)在《一种评估拆除环式外固定架安全性的新装置》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再发骨折是拆除外固定架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选择适宜的时机拆除外固定架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测量外固定架轴向分担比的方法评价新生骨痂刚度,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估拆架的安全性。(2)前期研究中的方法安装要求高、耗时长、误差大,且不适于运动模式。本文介绍一种新装置,基于六轴并联结构,安装便捷,可实现空间六自由度力的测量,静态、动态模式均适用,且测得值更精准。(3)设计并搭建骨折康复载荷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骨骼载荷检测装置构成,具备空间六自由度载荷的准确和动态测量能力。通过静力映射分析并结合患者的影像数据,计算患者骨骼机械轴方向的装置承担载荷,使用机械轴载荷分担比指标评价骨折康复的效果。(4)实现载荷检测装置与多类环式外固定支架的兼容性,支持外固定任意时期与现有支架的便捷替换。(5)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装置的便捷性、实用性,为后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1)详细介绍新装置的构型和工作原理,从机械力学方面说明新装置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对康复评价系统样机进行检测实验来验证康复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检测实验设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每条测力支链的信号反馈值进行标定,检验支链测量轴向力的准确度;第二部分组装载荷检测装置并进行加载,检验装置测量空间力的准确度;第三部分模拟临床受力状态,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环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骨延长病例15例,患者达到临床拆除外固定架标准后,采用新装置测量外固定架的轴向载荷分担比,测得值大于10%者继续佩戴外固定架,小于10%者予以拆除外固定架,术后随访记录有无再骨折的发生。结果:(1)各支链的非线性误差相对于满量程而言很小,其整体线性度较好,适用与载荷检测装置的组装应用。在固定环的两处不同位置施加竖直方向载荷并使用骨坐标系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与外载荷的相对误差(排除零载荷情况)不超过4%。经检验,康复评价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为:测力分辨率0.08N,采集周期80ms,软件界面图形刷新率15fps,持续稳定工作时长不少于30min。康复评价系统的整体性能可支持临床应用。(2)所有的15名患者均采用新装置测量轴向载荷分担比,测得值介于3.2-12.4%之间,平均值约为6.69%,有2例患者大于10%,分别为12.4%和10.8%,这两例患者未予以拆架。15名患者均为环式外固定架,Taylor架10个,Ilizarov架5个。测试的患者中胫骨干骨折10例,胫骨骨延长2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测量值小于10%的13例中除了9号患者外均安全拆除外固定架(9号病例测得值为9.1%,在安全范围的上限,考虑该例为关节周围骨折,建议继续佩戴外固定架1个月),术后均随访达3月以上,并未发生再发骨折。(3)新装置安装时间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解除了轴向垂直安装的约束,降低临床操作难度,并可在运动状态下测量轴向应力的变化,力的分析计算更加精准。结论:新装置构型科学、安装简单、操作便捷,轴向载荷分担比的测量更加精准,能够很好地评价新生骨骼的生物力学性能,可用于评估拆除环式外固定架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张宁宁[9](2019)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一病区进行治疗的9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男性68例,女性30例,均为单侧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和外固定组(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6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术后均由相同的医师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在出院后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骨折的对位对线维持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或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通过长期随访至少6个月后使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且都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通过分析后得到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均显着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个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使用Johner-Wruhs标准评分表评价各患者的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外固定组优5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3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外固定组优5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8.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可充分发挥外固定支架的优点,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可避免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有利于减少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恢复;术后可依据X线片结合配套计算机软件精确复位骨折,纠正畸形,调整下肢力线,延缓甚至避免引力线改变而导致的骨关节炎的发生;Taylor空间支架为微动支架,可有效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带架时间;在术后通过阶段式的骨痂刚度轴向测定,不仅可以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并且为科学评判骨痂愈合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标准,更加适宜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减少骨折治疗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的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

沈义东[10](2019)在《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制作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使用泰勒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对其进行畸形矫正,比较三种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TSF矫形精准度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12根产自同一厂家的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模型,检查其质量无误后,进行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的制作。先在模型上标记计划的截断位置,在畸形模型上安装泰勒空间支架,记录每个泰勒空间支架的3个框架参数即近远端环的直径、6根泰勒杆的长度,然后每个模型在不同部位截断制作胫骨多平面复合畸形。在进行畸形矫正之前拍摄胫骨模型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记录6个畸形参数。分别按照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分别将这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配套的在线软件,出具电子矫形处方,依次调节六根带刻度的泰勒杆进行畸形矫正。矫形完成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其残留畸形(冠状面成角及移位、矢状面成角及移位)。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测量的各安装参数数值,然后分别将这些参数输入在线软件出具初次矫形处方,再分析比较按照这三种测量方法出具的电子处方矫形后残留畸形的大小。记录术者在本组实验对象的安装参数测量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2)本研究选用3例分别按照这三种方法测量安装参数的临床典型病例,以展示其临床应用方法。典型病例均使用Bone Ninja软件进行测量及手术术前规划,将相关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的在线软件得出初次矫形处方。支架调节完成后再次拍摄全长X线片测量残留畸形情况,再次使用在线软件得出进一步的矫形处方,直至矫形结果满意。结果:(1)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的安装参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使用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三种方法所测量的安装参数进行矫形后,残留冠状面成角(正值为内翻,负值为外翻)的均值分别是0.83°、0.67°和0.33°;残留冠状面移位(正值为外移,负值为内移)的均值分别是0.33mm、0.50mm和-1.17mm;残留矢状面成角(正值前弓,负值为后弓)的均值分别是0.50°、0.50°和1.67°;残留矢状面移位(正值为后移,负值为前移)的平均值分别是-1.67mm、-2.17mm和-0.50mm。使用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进行畸形矫正之后的残留畸形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这三种TSF安装参数测量方法所测的各安装参数数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在多平面复合畸形的一次处方的矫形过程中,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矫形精准度也没有显着差异。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都能够准确地定义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都能够对多平面复合畸形进行精准的矫形。临床应用时三种方法均可以选择,如果术中需要立即行骨折复位或者使用泰勒空间支架辅助即刻矫形,此时可选用术中C臂透视法,但此方法在术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参数测量,将会延长手术时间。术后三维CT测量法对于术者来讲是最省时的方法,只要读取放射科的报告就可以,而对于患者来讲可能会增加辐射剂量。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拍摄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患者摆体位配合,才能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参数。

二、简单内固定外加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单内固定外加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骨折的诊疗理念进展
    1.1 中医治疗骨折理念进展
    1.2西医治疗骨折理念进展
2 胫腓骨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2.1 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进展
    2.2 西医治疗胫腓骨骨折进展
        2.2.1 外固定器固定
        2.2.2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2.2.3 髓内钉固定
        2.2.4 关节镜治疗技术、关节融合及关节置换
3 讨论

(2)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儿童及青少年胫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应用外固定技术终极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随访计划及评价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3.1 选择合理的外固定器
    3.2 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3.3 本研究局限性

(4)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EGF、BMP-2、TNF-α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5)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应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及相关指标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7)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2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病机的认识
    3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4 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分
        3.3 骨痂生长X线评分
        3.4 VAS疼痛评分
        3.5 小腿周径差值率
        3.6 生活质量SF-36评分
        3.7 不良事件
讨论
    1 胫腓骨的实用解剖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4 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机制探讨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良事件评估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一种评估拆除环式外固定架安全性的新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骨折康复载荷检测装置的设计
    1.1 骨骼-支架系统载荷的计算原理
        1.1.1 旋量理论基础
        1.1.2 Stewart机构的静力分析
        1.1.3 骨骼轴向载荷分担比计算
    1.2 骨折康复载荷检测装置的设计
        1.2.1 硬件系统设计与选型
        1.2.2 信号变送系统开发
二、骨折康复评价系统的实现
    2.1 骨折康复评价系统搭建
        2.1.1 评价系统构成
        2.1.2 软件界面设计与应用流程
    2.2 康复评价系统的有效性验证
        2.2.1 测力支链标定实验
        2.2.2 载荷检测装置加载实验
        2.2.3 系统性能实验
三、骨折康复评价临床试验与效果分析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2 一般资料
        3.1.3 试验前评估
        3.1.4 试验操作过程
        3.1.5 试验后复查
        3.1.6 前期研究病例展示
        3.1.7 新装置病例展示
    3.2 结果
        3.2.1 轴向载荷的分析计算
        3.2.2 轴向载荷分担比汇总
        3.2.3 临床试验观察结果
        3.2.4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评估骨折愈合的方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骨折分型
    1.2 治疗方法
        1.2.1 外固定组
        1.2.2 内固定组
    1.3 观察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术后一般指标比较
    2.2 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2.3 骨折术后患肢功能比较
3 讨论
    3.1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3.1.1 胫腓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
        3.1.2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方案
    3.2 外固定支架分类
    3.3 TAYLOR空间支架的结构特点和临床优势
    3.4 胫腓骨骨折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方案
    3.5 并发症情况
    3.6 骨痂刚度及外固定支架力学分担比的测定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泰勒空间支架的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三维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工具
        1.1.3 实验仪器
        1.1.4 应用软件
        1.1.5 实验步骤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数值的比较
        1.2.2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矫形结果之间比较
        1.2.3 Sawbone骨畸形模型实验过程展示
    1.3 讨论
        1.3.1 畸形矫正的原则
        1.3.2 即刻矫正还是缓慢矫正
        1.3.3 TSF用于胫腓骨骨折复位
        1.3.4 TSF用于三维复合畸形的矫正
        1.3.5 安装参数测量误差原因分析
        1.3.6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1.3.7 实验过程说明及结果分析
        1.3.8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1.4 小结
二、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
    1.1 典型病例1
    1.2 典型病例2
    1.3 典型病例3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泰勒空间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简单内固定外加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研究进展[J]. 刘超,曹玉净,李扬,程帅榜,朱梓宾,郭天贵,周子康,李家乐. 光明中医, 2021(13)
  • [2]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D]. 邓瀚生.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应用外固定技术终极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J]. 王昕辉,吴希瑞,张弢,吴天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06)
  • [4]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 梁连峰,梁志聪. 名医, 2021(10)
  • [5]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D]. 王宝.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及相关指标观察[J]. 崔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02)
  • [7]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梅永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一种评估拆除环式外固定架安全性的新装置[D]. 付雪飞.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D]. 张宁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3)
  • [10]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D]. 沈义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简易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