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推力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

浅谈大推力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

一、浅谈大型顶推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1](2020)在《珠江水系船撞桥墩的远程感知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省珠江水系通航河流遍布,道路交通发达,跨河桥梁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运船舶的数量和规模逐步增大;既有跨河桥梁多为上世纪建造、桥下净空不大的常规桥梁,使桥梁遭受船舶撞击的风险增大。本文针对量大面广桥梁,采用理论分析、数字模拟、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船撞桥墩的监测感知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比选了安装摄像头、消能预警浮圈、振动传感器三种方式感知桥墩遭受船舶撞击的方法;针对珠江水系量大面广的常规跨河桥梁,从桥梁管理者希望及时获知事故发生时间、位置及估计受损程度的需求角度,基于技术成熟、及时可信、经济实用的综合考虑,提出在桥墩顶部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进行船舶撞击事件感知。(2)以珠江水系代表性桥梁和船舶为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对船舶撞击桥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桥墩在遭受撞击时加速度响应的敏感位置、传感器安装数量以及不同船舶质量、行船速度、撞击高度工况下桥墩加速度响应规律,提出撞击力、撞击高度与加速度响应的拟合估计公式。(3)建立了三种不同简化程度的船桥撞击系统力学模型,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撞击力、撞击高度和墩顶加速度的理论关系;针对有机玻璃连续梁桥模型开展了桥墩遭受撞击的试验研究,测试了撞击速度、撞击高度等参数对桥墩结构顶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本文提出船撞桥墩感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基于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对遭受船舶撞击的双柱式桥墩受损程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撞击工况下的桥墩破坏模式,提出对桥墩损坏程度进行分级的粗略估计方法,建立了已知撞击高度和墩顶加速度峰值粗略估计桥墩损坏程度的表格关系。

朱连江[2](2019)在《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我国内河航运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内河水路交通在我国交通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内河船舶交通量对于航道建设、船舶交通安全来说极为重要,但内河运输船舶存在着船型复杂、船舶尺度多样等特点,对于内河船舶交通量的统计,不能仅仅是船舶数量上的统计,因为不同尺度的船舶所占用的航道空间不同,只有科学地对内河船舶交通量进行统计,才能反映航道的通航能力和船舶交通安全情况,才能更到的服务于内河航运。对于内河船舶交通量的统计,应充分考虑不同船型、船舶尺度、船速等对航道占有空间的影响,即存在着船舶交通量换算的问题。目前对于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是内河船舶交通与道路车辆交通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道路车辆换算系数进行了研究,因此可以充分借鉴道路车辆换算系数的研究方法。在道路车辆换算基本上是在停车视距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对内河船舶交通量换时,可以类似的用船舶领域进行换算。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内河船舶领域大小的解析公式,使不同船型尺度和船速的船舶之间有了一个换算的标准。同时内河交通相比于海上交通、道路交通而言,存在着双向航道航速有明显差异的现象,导致船舶领域模型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对上、下行船舶的船舶领域和船舶交通量换算分别进行研究。同时,由于内河运输船舶包括河船、进江海船、船队(分节驳顶推船队为主)三类,在船舶交通量换算时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在分析的过程中,参考了上个世纪日本与我国海上交通量换算表,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船舶总吨位和船长进行曲线拟合,通过聚类分析将现有船舶按船长或总吨位进行分类,对每一类船舶的领域长轴或领域面积求平均值作为该类总的取值,用该类平均值与标准类平均值(船舶数量最多的一类,换算系数设为1)的比值作为该类的换算系数。本文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1)在原有内河船舶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对内河船舶领域理论分析进行了合理地改进,比如用船舶排水量代替了船舶载重吨,停船视距采用了符合实际的积分求解和增加了上、下行时水流的影响,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内河船舶领域解析公式。(2)搜集查阅船级社船舶录数据库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现有船舶静态特征,给出了船舶总吨位和船长的曲线拟合方程。(3)通过SPSS对内河运输船舶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 9个聚类类别,各个类别与标准类别进行比值得到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4)研究了内河顶推船队交通量换算,并得到了长江干线船队的船舶领域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航道通过能力计算、内河船舶领域的研究、内河船舶静态特征的分析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安琦[3](2018)在《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笔者的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了翻译项目,以《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为文本进行了中朝翻译工作。此作品是一本关于交通的百科知识书籍,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以及管道交通等多方面领域。此书籍由延边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目前尚无朝鲜语译本。此书的字数约9万字。笔者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共翻译约8万字的原文,译文的总字数约10万字。本翻译实践报告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此次翻译项目的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市面上缺少朝鲜语的交通类书籍,因此笔者选择了此文本进行翻译。第二章介绍了原作者与作品内容;在第三章阐述了对原文进行的分析以及译前的准备工作,例如仔细阅读了此作品,大量查找与书中内容相关的书籍等,并且了解书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文本类型等;此次翻译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单词的翻译,所以在第四章中介绍了专业术语、略词、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在第五章中介绍了如何翻译复合句中的并列复合句和多层次复合句。举多个例子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所运用的翻译方法。此部分也是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的重中之重。在最后第六章的结语中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点。笔者在此次翻译事件中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且运用所学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翻译任务。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要通过多加学习、多加实践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张亚东[4](2018)在《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迅猛发展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不断提速,内河拖航运输业务逐年增加并日益繁忙。内河拖航一般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船舶驾引人员将拖船和大型船舶、隧道管节等被拖浮体组成的内河拖带系统拖航通过内河水域,其操作难度大,作业要求高的特点一直被拖航企业等相关单位重视和关注。一方面,内河航道通航环境复杂,交通流密度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拖航的安全作业要求和危险系数;另一方面,被拖物多为无动力船舶或浮体,易受风、流、浅水效应的影响,且系统控制力仅由拖船给出,拖带系统的操纵性好坏直接影响着拖航安全。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考虑风、流、浅水影响的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开展系统性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在纵览国内外船舶操纵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船舶操纵理论,建立了考虑浅水效应的船舶三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给出了各项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为研究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特征提供了基础。依托所建立的船舶三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加入风、流干扰力和浅水影响。系统性开展了内河拖带系统直航和回转操纵运动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拖缆长度、主机转速、风、流、浅水效应等对拖航运动的影响,给出了一系列拖航作业建议。研究结论可为实际拖航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针对内河拖带系统中低速拖航易受风、流影响的特点,建立了内河拖带系统受风、流影响的漂移运动模型。通过与多工况多组次的实船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南昌市红谷隧道管节拖航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受风、流影响下的拖航安全限制条件的确定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内河拖航工程提供借鉴指导。本文基于船舶操纵性理论,综合利用数学建模、实船试验、计算机仿真模拟三种方法,建立了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和漂移运动数学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详细研究了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黄超[5](2017)在《配备倒车舵的顶推船队数学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河顶推船队吃水浅,操纵性好,运营成本低,是内河运输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载工具。船队在内河中运营时,对操纵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部分船队采用带有双倒车舵的导管桨系统,作为船队的操纵和动力系统以保证其操纵性。内河顶推船队模拟器因其特殊的操纵系统有别于其他船舶操纵模拟器,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内河顶推船队操纵模拟器作为培训内河船员的重要设备,深入的研究对内河船员操船能力有提高作用。建立与实船更加相似的数学模型,使得培训的效果更接近于驾驶实船,让模拟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为此,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采用分离型模型的思想,考虑实际内河环境中风和流的影响,将船队的驳船和推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四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2)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倒车舵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CFD软件计算得到倒车舵的升力系数曲线和阻力系数曲线,并将计算数值与文献给出的模型试验数值进行对比,两者趋势大致相符。最后通过分析舵叶的压力云图与速度矢量图阐明舵力产生的原因及误差产生的部分原因。3)建立了配备倒车舵的顶推船队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利用VS2013编程软件搭建顶推船队的仿真平台,首先对船队模型进行了倒车停船试验、正车前进试验,并与实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然后进行了正车满舵旋回试验、倒车满舵旋回试验、Z型试验、流干扰的满舵旋回试验和风干扰下的满舵旋回试验等,进而对船队的操纵性进行预报。最后进行侧推器试验,结果同样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本文基于分离建模思想建立了内河顶推船队的数学模型,丰富了内河船舶操纵模拟器的船舶种类,为内河船队操纵性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内河船员培训设备研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刘立盛[6](2015)在《大型浮船坞拖航项目的管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运活动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不断兴盛壮大起来,因此船舶的海上拖航业务也变得频繁。现在拖带业务在航运活动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其地位的提升,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越来越多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经常会有拖航过程中拖缆突然断开、安排的长度不科学造成拖底以拖带大型船舶时产生偏荡等情况出现,导致拖带时的安全系数低。因此,本文以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航线设计、航速计算、航途安全等角度出发,专门针对大型浮体拖航业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大型浮体拖航中的速度、拖缆长度、吃水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一个12万吨举力浮船坞拖航作业为案例,采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于浮船坞拖带的航线设计、航前准备、拖轮配备方案、航速估算、拖船保障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全面阐述与分析,对于海上拖航项目的理论完善及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帮助及指导作用。

侯承铭[7](2014)在《基于EEDI绿色高能效浅吃水散货船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东京议定书》,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09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计算方法临时导则》和《能效设计指数自愿验证临时导则》,推出了“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作为新造船舶能效衡量标准。为了应对EEDI国际新规要求,国际先进造船国家主要从船型优化设计、新型节能设备开发、高效船舶推进器和动力节能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EEDI指标体系计算原理和指数含义,并分析其与船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挖掘出影响浅吃水散货船能效设计指数的关键因素,进而确定有效的研发方案。随后对大型浅吃水散货船船型的主尺度进行优选,针对特定的运输任务、航线、航道气象水文等工作环境,采用现代先进支持向量机优化方法获取最优的船型主尺度。然后分析在航速确定的条件下,阻力的减少意味着同等排水量下所需功率的减少,或在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排水量的增加。特别对船舶在内河航道航行阻力有重要影响的船体线型进行优化设计,系统研究浅水、岸壁效应对各种船体型式航行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适用于在水深较浅的内河航道中航行的浅吃水散货船船体型式。同时,结合船舶阻力性能和航速指标,系统分析主机转速、有效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特性关系,研究具有高效节油降耗效果的主机降功率使用技术,降低燃油成本,提高船舶营运效益。并通过数值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研究深、浅水情况下船机桨的匹配性能,得到综合动力节能性能优良的船机桨参数。最后,进行全船结构的强度有限元分析,研究高强度钢在浅吃水散货船建造中的科学使用,在保证船体强度的条件下有效减轻船体自身重量,增加船舶有效货物装载量,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还对EEDI的技术设计阶段的验证和试航阶段的最终验证进行了论述,并分析新造船舶是否满足IMO要求。

邱野[8](2011)在《顺直及弯曲河道条件下桥群合理间距的分析》文中认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为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需在较近的距离内修建桥群。由于桥群的修建,河道水流发生显着变化,通航条件极其复杂,船舶通航尺寸及航行路线也发生大幅度变化,大大增加了船舶的航行难度,致使撞桥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结合水流模型,模拟船舶在桥群间的航行情况,试图提出不同航道条件下桥群的合理间距,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本文水流模拟过程采用k ?ε紊流模型,处理自由表面应用水气两相分层流理论的界面追踪法(VOF),并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方程;船舶运动采用计算机软件以Matlab语言通过编辑船舶运动控制方程来进行模拟,选用高阶的龙格-库塔等方法来进行计算,运动参数引入日本MMG操纵性方程求解;借助Matlab语言实现水流运动与船舶运动的耦合,利用实测的水流流场试验数据和船模试验数据对水流和船舶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证实两模型结果准确,可用于进行模拟。结合两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对于船舶在顺直、弯曲两种河道中航行所需航宽及桥梁间距进行研究,得出顺直河道情况影响航行的主要因素为斜流及对岸航速,而弯曲河道则受弯道半径、对岸航速及船长影响较大,进而分析两种河道条件下桥群布置的合理间距,并得出估算桥梁合理间距的关系式。同时,针对顺直河道中布置复线桥的情况,对桥群布置间距与通航关系开展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巷道效应的主要因素。

李晓飚[9](2008)在《船舶操纵性指数K、T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计算》文中认为用小比尺自航船模研究内河通航中的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一项新技术。然而船模与实船的操纵性能相似问题一直是船模模拟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实船操纵性指数K、T的获取往往采用做实船“z”形实验的方法,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实验周期较长,受水域条件和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需无风、无水流),这将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如果应用计算机建立船舶的运动仿真模型,并对船舶在操舵情况下的操纵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从而得到实船的操纵性指数K、T的方法将大大节省实验经费,缩短实验周期。本论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船舶的操纵性能,建立船舶的操纵数学模型,对船舶进行“Z”形标准操纵试验的仿真计算并得到船舶的操纵性指数K、T,结合实船和船模的率定试验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校验和修正,完善船舶的操纵数学模型,使其精度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二章通过建立船舶运动坐标系而构建了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对运动方程中涉及的各种类型的力进行了确定,最后对船舶操纵运动方程进行了无因次化。第三章主要是对船舶操纵运动方程进行了简化,并采用龙格-库塔法对船舶操纵运动方程进行了求解。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船舶操纵性指数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法。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船舶操纵性运动仿真程序的编写,并利用手中的掌握的实船资料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实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在有限水深下及风力等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舶操纵性运动模型的建立。第七章为结语部分,对本论文作了一个总结,并对该研究方向作了个展望。

陈飞儿[10](2008)在《轴辐式网络系统中集装箱船的技术经济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发展给航运公司提出了更多的营运难题,集疏运系统不再独立于远洋运输网络,而是主要为远洋航线网络服务。由于江、海不同水域集装箱船舶的技术标准不同,江-海集疏运系统是当前水-水集疏运系统中研究的难点所在。近几年,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迅速,特别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对亚洲区域内的集装箱运输格局乃至世界航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作为洋山港的主要箱源地--长江下游地区,其港口与洋山港之间的集疏运系统是最复杂的江-海集疏运系统。本文主要为了解决航运公司在江-海集疏运系统中的营运难题,以上海港-长江下游港为实例,其意义重大。为实现以上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从集装箱船舶的营运和技术特征出发,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探讨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经济性问题,为当前集装箱航运市场上存在争议的“船舶大型化的规模经济性”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2)以市场环境和实际数据为基础,基于不同的航线网络模式,对影响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轴辐式(hub-and-spoke)网络模型是伴随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过程中的航线网络发展方向,集疏运系统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经济性影响巨大,这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意义重大,案例计算结果为航运公司的营运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3)建立优化模型,对江-海集疏运系统中的单航线、单船型、多航线、多船型等不同情况进行实例应用,计算的结果可作为航运公司在“船型优化和航线设置”方面的决策支持。在以上内容的研究过程中,文章以“宽度与深度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验证了轴辐式网络模型下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经济性。轴辐式网络模型在国外文献中多应用于航空运输,并已经相当成熟;在集装箱海运中仍属于起步,并且争议很大。而在国内,轴辐式网络模型理论的应用几乎属于空白。本文以客观的立场,根据市场营运环境的不同,分析不同航线网络下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经济性。案例计算结果表明轴辐式网络模型在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下较多港直靠模式(multi-port calling)更能体现大船的经济性。文章对轴辐式网络模型的验证也为该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例如城市规划、路网设计等。(2)建立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以往关于船型选择的文献多从运输成本的角度考虑,而没有综合考虑船舶在港时间对集装箱船经济性的影响,决策常常与实际营运效果偏差很大。本文从集装箱运输“门到门”的角度出发,通过模块化,最终建立了既考虑在港、又考虑在航时间的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应用和验证。(3)新角度的敏感性分析。传统的敏感性分析是从影响目标函数最大的因素进行敏感性的详细分析,但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经济性研究表明,影响目标函数最大的因素--船舶载箱率并不会影响企业决策,而本被认为不敏感的因素--集疏运成本却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选取集疏运成本进行敏感性的详细分析,建立了接驳航线系统与远洋航线网络之间的联系,也解释了在同一经济区域内进行枢纽港选择时,航运公司把集疏运系统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的原因。(4)构建江-联运集疏运系统中的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动态规划模型在解离散问题中较线性规划模型、Dijkstra算法、矩阵算法等更有优越性;并能同时计算中间过程,即任何两个阶段之间的决策选择。但划分阶段和写出递推关系式是其难点所在,以往的文献因集装箱运输的复杂性,没有找到合适的划分阶段方法,无法利用动态规划模型的优越性。本文借助于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模型中的模块化方法,对江-海联运问题进行阶段划分,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为解决此类运输问题提供参考。(5)江-海联运集疏运系统的研究在洋山港主要腹地港口群进行应用。在长江下游港口至上海港的江-海联运网络中,江运和海运运距都较短,沿途挂靠港口密集,研究表明,由于港口转运时间过长、装卸费过高等原因,接驳航线网络将向直达航运、减少挂靠港、缩短航线周期、增大船型等方向发展。本文研究经过充分调研,以专业数据库和市场营运为基础,对理论和数学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主要有如下结论:(1)通过集装箱船舶实现集装箱化的运输特别适合于长距离、多环节、频中转的货物运输,国际贸易中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仍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为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背景。(2)通过集装箱船的营运技术特点分析,船舶本身的大型化技术不是最关键的难题,但技术条件和经济性是船型选择的根本。在6500 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20尺标准集装箱)和9500 TEU两种船型、轴辐式网络模型和多港直靠模式两种航线网络下,无论是6500 TEU船型或9500 TEU的集装箱船舶,轴辐式网络模型在大部分营运环境都比多港直靠模式的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更低。(3)当新造船成本、大船载箱率、船舶在港时间、燃油价格等因素向不利方向变化30%之内时,最优方案都是9500 TEU船型的轴辐式模型。但是集疏运费用增加30%时,最优方案为9500 TEU的多港直靠模型。由于集疏运费用因素对航运公司在选择船型、选择航线模式、选择枢纽港等方面决策的影响更大,本文认为集疏运费用问题应该是航运公司非常关心的问题。支线接驳航线网络与远洋主航线相配套的多层次航线网络结构将会受到航运公司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层次网络之间不再独立,经济区域内的航线网络为经济区域间的航线网络服务的特点将会进一步显现。(4)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是接驳航线中最为复杂和亟需优化的集疏运方式,长江流域南京以下的港口始发的集装箱运至洋山港时,由于江运和海运部分运距都非常短,中转费用和中转时间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航运公司应该选择直达运输,减少航线上的挂靠港口数量,尽可能缩短航次周转时间。(5)在洋山港的主要集疏运港口系统中,经济的江海联运船型将受到航运公司关注。目前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船型总体偏小,航运公司在增加船队运力投入时,应增加400 TEU以上的船型和500 TEU以上的ATB船(Articulated Tug & Barge,铰接式顶推驳船),以获得更低的集疏运成本。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和市场营运情况,提出了航运公司关注但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浅谈大型顶推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大型顶推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论文提纲范文)

(1)珠江水系船撞桥墩的远程感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船撞桥墩的研究背景
        1.1.1 船撞桥事故案例
        1.1.2 研究意义
    1.2 船撞桥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2.1 船撞桥研究现状
        1.2.2 研究方法现状
        1.2.3 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珠江水系船撞桥墩实用监测方法探索
    2.1 珠江水系特点与船撞桥风险
        2.1.1 河流航道特点
        2.1.2 船舶行驶状况
        2.1.3 既有桥梁状况
    2.2 船桥碰撞监测预警方法探索
        2.2.1 桥区水域船舶防撞预警方法
        2.2.2 桥区水域船舶雷达监测预警原理
    2.3 经济实用的船撞桥墩监测方法探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撞桥墩的结构动力响应与仿真分析
    3.1 船撞桥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代表性桥墩选择及有限元建模
        3.1.2 代表性船舶选择及有限元建模
    3.2 船舶撞击参数确定
        3.2.1 船舶质量参数
        3.2.2 船舶撞击速度参数
        3.2.3 船舶撞击位置参数
    3.3 船舶撞击桥墩的动力响应特性
        3.3.1 船桥撞击力分析
        3.3.2 影响撞击力因素分析
        3.3.3 船撞桥墩位移响应分析
    3.4 桥墩遭船撞击的加速度响应
        3.4.1 双柱式桥墩撞击力与测点加速度响应
        3.4.2 空心薄壁桥墩撞击力与测点加速度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撞桥墩的感知原理与试验验证
    4.1 桥墩撞击的理论分析
        4.1.1 船桥碰撞系统动力分析
        4.1.2 桥墩撞击力与加速度的理论关系
        4.1.3 基于简化力学模型的桥墩撞击力求解
        4.1.4 有限元模型验证
    4.2 模型设计与试验方案
        4.2.1 试验桥梁模型设计
        4.2.2 撞击试验及测试方案
    4.3 桥墩撞击试验与测试结果
        4.3.1 撞击工况设计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比较
    4.5 遭受撞击的桥墩受损程度估计
        4.5.1 各撞击高度下桥墩损伤过程分析
        4.5.2 各工况下桥墩损伤等级划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2)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2 内河水运概述
    2.1 水系分布
    2.2 内河航道
    2.3 内河水运船舶现状分析
        2.3.1 中国船级社船舶录
        2.3.2 内河运输船舶现状
    2.4 船舶静态(船长与总吨位)关系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内河船舶领域模型
    3.1 船舶领域研究综述
    3.2 内河船舶领域影响因素
    3.3 内河船舶领域模型理论分析
        3.3.1 船舶领域长轴
        3.3.2 船舶领域短轴
        3.3.3 船舶领域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内河船舶聚类分析
    4.1 聚类分析基础知识
        4.1.1 聚类模型
        4.1.2 聚类统计量
        4.1.3 变量数据标准化
    4.2 K-中心聚类
    4.3 本章小结
5 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
    5.1 内河船舶交通量
        5.1.1 船舶交通量
        5.1.2 船舶交通量的统计表示方法
        5.1.3 内河船舶交通量统计意义
    5.2 内河机动船交通量换算系数
    5.3 河船和进江海船交通量换算系数比较
    5.4 内河顶推船队交通量换算
        5.4.1 主要水系顶推船队交通量换算
        5.4.2 内河顶推船队船舶领域模型
    5.5 水流影响下的内河交通量换算
        5.5.1 水流作用下的船舶倒车制动初始速度
        5.5.2 上行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
        5.5.3 下行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船舶类型换算系数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4)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拖带系统操纵性研究现状
        1.2.2 拖带系统拖航安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工作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建模
    2.1 船舶运动坐标系
        2.1.1 空间固定坐标系
        2.1.2 随船运动坐标系
        2.1.3 两坐标系的转换
    2.2 船舶三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2.2.1 船舶受力和力矩分析
        2.2.2 操纵运动方程
        2.2.3 船体惯性水动力和力矩
        2.2.4 船体粘性水动力和力矩
        2.2.5 螺旋桨推力和扭矩
        2.2.6 舵力及其力矩
        2.2.7 主机和舵机的数学模型
        2.2.8 浅水的影响
    2.3 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建模
        2.3.1 基本定义与假设
        2.3.2 坐标系与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2.3.3 拖缆力计算模型
    2.4 外界干扰力计算模型
        2.4.1 风干扰力和力矩
        2.4.2 流干扰力和力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仿真研究
    3.1 仿真方法与仿真流程
        3.1.1 仿真算法
        3.1.2 仿真流程
    3.2 仿真对象与拖缆力解算
        3.2.1 拖船主要参数
        3.2.2 被拖船主要参数
        3.2.3 拖缆力解算
    3.3 内河拖船回转运动仿真
        3.3.1 无限深水且无风无流情况下的回转运动仿真
        3.3.2 无限深水且有风无流情况下的回转运动仿真
        3.3.3 无限深水且无风有流情况下的回转运动仿真
        3.3.4 考虑浅水影响的回转运动仿真
    3.4 静水中的内河拖带系统操纵运动仿真
        3.4.1 直线稳定性的判定
        3.4.2 拖缆长度对拖航的影响
        3.4.3 主机转速对拖航的影响
    3.5 风、流和浅水对内河拖带系统回转运动的影响分析
        3.5.1 风、流对回转运动的影响
        3.5.2 浅水对回转运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河拖带系统漂移运动数学模型及应用
    4.1 顺直航段内河拖带系统漂移运动数学模型
    4.2 弯曲航段内河拖带系统漂移运动数学模型
    4.3 实船试验与数学模型验证
        4.3.1 实船试验船舶(队)参数
        4.3.2 实船试验工况
        4.3.3 实船试验结果
        4.3.4 实船试验船舶(队)漂移量计算
        4.3.5 漂移量数学模型验证
    4.4 实例应用
        4.4.1 工程概况
        4.4.2 管节拖航的重点航段与仿真参数
        4.4.3 管节拖航所需航宽计算结果与适应性分析
        4.4.4 管节拖航安全限制条件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5)配备倒车舵的顶推船队数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舵的水动力性能研究现状
        1.2.3 顶推船队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内河顶推船队的四自由度建模
    2.1 船舶运动的数学模型
        2.1.1 船舶运动的坐标系统
    2.2 内河顶推船队的四自由度建模
        2.2.1 船舶运动方程的建立
        2.2.2 船舶运动参数无因次化
    2.3 作用在裸船体上的水动力
        2.3.1 惯性水动力及力矩模型
        2.3.2 粘性水动力及力矩模型
        2.3.3 横摇转动力矩模型
    2.4 船舶主动力和力矩
        2.4.1 螺旋桨推力和力矩计算
        2.4.2 侧推力计算
        2.4.3 正车舵力和力矩计算
    2.5 流对船队运动的影响
    2.6 风对船队运动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倒车舵水动力性能分析
    3.1 倒车舵的力和力矩
    3.2 计算流体力学
        3.2.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3.2.2 控制方程
        3.2.3 离散方法
        3.2.4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3.2.5 SIMPLE算法和边界条件
    3.3 计算域和网格的划分
    3.4 边界条件与数值方法
    3.5 水动力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5.1 数据结果与模型结果对比
        3.5.2 不同流速下的计算数据
        3.5.3 压力分布模拟结果
        3.5.4 倒车舵的绕流模拟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顶推船队运动仿真试验
    4.1 模型对比
        4.1.1 顶推船队旋回试验对比
    4.2 顶推船队运动模型仿真流程
    4.3 顶推船队快速性试验
        4.3.1 顶推船队倒车停船试验
        4.3.2 顶推船队正车前进试验
    4.4 顶推船队操纵性预报
        4.4.1 顶推船队旋回试验
        4.4.2 顶推船队Z形试验
    4.5 顶推船队侧推器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大型浮船坞拖航项目的管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海上拖航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我国海上拖航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3 拖航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拖航运输项目的特点及管理流程
    2.1 拖航项目的特点
        2.1.1 拖航要素
        2.1.2 拖航条件
        2.1.3 拖航分类
    2.2 拖航运输项目管理流程
        2.2.1 拖航任务的前期准备工作
        2.2.2 海上接拖、接拖安全操作
        2.2.3 起拖及航途要点
        2.2.4 拖船的指挥及通信
3 拖航应急预案
    3.1 拖行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及预防措施
    3.2 拖航偏荡、断缆的分析与应急预案
        3.2.1 拖航偏荡的分析与现有应急预案
        3.2.2 拖航断缆的分析与现有应急预案
    3.3 拖船偏荡应急预案的改进
4 拖轮配备方案及拖带速度的计算
    4.1 拖轮的种类及特性
        4.1.1 拖轮的种类
        4.1.2 拖船的性能及比较
    4.2 拖带方案及拖轮配置分析
    4.3 拖航阻力的计算分析
    4.4 无动力船舶拖带速度的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12万吨举力浮船坞技术概要与拖航拖轮配备
    5.2 拖航组织领导指挥体系及通讯设备配备
    5.3 航道概况
    5.4 拖带方式及航道选择
        5.4.1 拖带方式的选择
        5.4.2 浮船坞拖带速度的计算
        5.4.3 航道选择
    5.5 拖航计划及备用锚地
        5.5.1 拖航计划
        5.5.2 备用锚地
    5.6 拖航保障
    5.7 航行要求
        5.7.1 概述
        5.7.2 基本航法
        5.7.3 应急预案
    5.8 结论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EEDI绿色高能效浅吃水散货船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船舶航运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1.2 浅吃水散货船对现代交通船舶运输中的意义
    1.2 国内外浅吃水散货船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介绍及研究
    2.1 EEDI背景介绍
    2.2 EEDI公式及含义
    2.3 EEDI参考线
    2.4 EED对我国船舶设计及建造的影响
    2.5 关于EEDI的讨论
第3章 浅吃水散货船主尺度研究
    3.1 国内航线及港口对主尺度要求
    3.2 东南亚及近洋航线及港口对主尺度要求
    3.3 浅吃水散货船主尺度优选
第4章 浅吃水散货船的总体能效改善研究
    4.1 船舶航速及功率优化匹配改善能效水平
        4.1.1 减速航行及主机减额输出对EEDI指数的改善
        4.1.2 浅吃水散货船主机选型优化改善能效
        4.1.3 浅吃水散货船的型线及水动力优化改善能效
        4.1.4 船机桨匹配技术及高效螺旋桨使用对能效优化作用
    4.2 载重量的提高优化改善能效
        4.2.1 总体优化
        4.2.2 结构优化
        4.2.3 型材优化
        4.2.4 高强钢的应用化
    4.3 新能源和新技术改善能效水平
第5章 EEDI能效设计指数验证
    5.1 设计阶段的EEDI的前期验证
    5.2 试航阶段的EEDI的最终验证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顺直及弯曲河道条件下桥群合理间距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水流及船舶运动数值模拟
    2.1 水流数值模拟
    2.2 船舶运动数值模拟
第三章 顺直河道桥群合理间距的分析
    3.1 模型设置及计算参数的选择
    3.2 桥群合理间距的确定方法
    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顺直河道桥群航区巷道效应的分析
第四章 弯曲河道桥群合理间距的分析
    4.1 桥群布置及计算工况
    4.2 桥群合理间距的确定方法
    4.3 计算结果分析
    4.4 分析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科研项目目录
长摘要

(9)船舶操纵性指数K、T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船舶操纵性对航行安全的影响
        1.1.2 小比尺自航船模操纵性研究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分析
        1.2.1 船舶操纵性的研究发展史
        1.2.2 船舶操纵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船舶操纵性运动模型的建立
    2.1 船舶运动坐标系的建立
        2.1.1 固定坐标系的建立
        2.1.2 运动坐标系的建立
        2.1.3 船舶操纵性运动坐标系的建立
    2.2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流体的惯性阻力和附加质量
    2.4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中惯性类力的确定
    2.5 作用于船舶上的流体动力的确定
    2.6 作用于推进器和舵的流体动力的确定
        2.6.1 作用孤独舵上的流体动力计算
        2.6.2 作用船后舵上的流体动力计算
        2.6.3 推进器和舵的流体动力计算
    2.7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的无因次化
第3章 船舶操纵性运动方程组的求解
    3.1 船舶操纵性运动方程的简化
    3.2 船舶操纵性运动方程的求解
第4章 船舶操纵性指数K、T的求解
    4.1 船舶操纵性指数K、T的物理意义
    4.2 船舶操纵性指数K、T的计算方法
    4.3 曲线拟合法求操纵性指数K、T
第5章 仿真程序的编写及应用
    5.1 船舶操纵运动仿真程序的编写
    5.2 应用实例
第6章 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船舶操纵性运动模型
    6.1 有限水深下的船舶操纵性运动模型
        6.1.1 船舶在有限水深下的航行情况
        6.1.2 有限水深下的船舶操纵性运动模型
        6.1.3 有限水深下的附加质量和惯性矩
        6.1.4 有限水深下的流体动力计算
        6.1.5 有限水深下的螺旋桨推力计算
        6.1.6 有限水深下的舵力及力矩计算
    6.2 风力作用下的船舶操纵性运动模型
        6.2.1 风动力F_(wind)计算
        6.2.2 风动力转船力矩N_(wind)计算
        6.2.3 风导致船舶偏转的分析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轴辐式网络系统中集装箱船的技术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集装箱船舶船型
        1.2.2 集装箱运输航线、航行率、船队船舶调度等
        1.2.3 航运公司的营运
        1.2.4 集装箱运输网络模式
    1.3 研究思路和特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集装箱船舶的营运技术研究
    2.1 海运集装箱船船型的一般特点
    2.2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的技术特点
        2.2.1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主尺度特点
        2.2.2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载重量特点
        2.2.3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技术难点
    2.3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营运特点
        2.3.1 推动班轮公司联盟与并购
        2.3.2 加快世界港口地位和功能的演变
        2.3.3 促进远洋班轮航线模式的发展
        2.3.4 引导集疏运系统的配合发展
        2.3.5 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营运特点的原因分析
    2.4 集疏运系统中集装箱船舶的技术特征分析
        2.4.1 江运集装箱船
        2.4.2 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舶
        2.4.3 分节驳顶推船队
        2.4.4 机动驳顶推船组
        2.4.5 ATB 铰接式顶推驳船运输模式
    小结
3 轴辐式网络模型下主航线船舶的经济性论证
    3.1 集装箱定期航线网络的发展
        3.1.1 航线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3.1.2 航线的发展
    3.2 轴辐式网络模型的特点
        3.2.1 轴辐式网络模型概述
        3.2.2 轴辐式网络形成机理
        3.2.3 轴辐式集装箱海运网络
        3.2.4 轴辐式网络模型与多港直靠模式比较
    3.3 网络模型下的航线设计模型
        3.3.1 航线网络概念性模式的建立
        3.3.2 多港直靠模式
        3.3.3 轴辐式网络模型
    3.4 集装箱船舶的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计算模型
        3.4.1 影响大型集装箱船舶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3.4.2 集装箱船舶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计算模型的构建
        3.4.3 子模块计算方法
    3.5 主航线船舶经济性与集疏运费用的关系论证
        3.5.1 模型假设
        3.5.2 主航线网络设计
        3.5.3 敏感性分析
    小结
4 基于枢纽港的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
    4.1 港口集疏运系统介绍
        4.1.1 陆路-水路集疏运系统
        4.1.2 水路-水路集疏运系统
    4.2 构建基于枢纽港的江-海集疏运系统优化网络模型
        4.2.1 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的运输网络
        4.2.2 ATB 运输、RSPB(River-Sea Push Barge)和驳船队运输
        4.2.3 中转运输网络
    4.3 动态规划思想启发下的江-海集疏运网络优化方法
        4.3.1 动态规划模型的思想
        4.3.2 江-海集疏运系统的网络化过程
        4.3.3 集疏运系统的动态规划模型
    小结
5 轴辐式网络系统中集装箱船经济性论证方法的实例应用
    5.1 SPOKE 系统中的港口情况概述
        5.1.1 南京港
        5.1.2 苏州港
        5.1.3 南通港
        5.1.4 上海港
    5.2 SPOKE 系统中的集装箱流量及流向分析与预测
        5.2.1 长江下游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及预测
        5.2.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月度高低峰分析
        5.2.3 长江下游港口经上海港中转的集装箱量占吞吐量的百分比
        5.2.4 长江下游港口与上海港之间集装箱流向分析
        5.2.5 长江下游港口经上海港中转的集装箱流量及流向预测
    5.3 SPOKE 系统中的集装箱船型
        5.3.1 当前市场营运中的集装箱船型
        5.3.2 在建船型和新概念船型
        5.3.3 spoke 系统中的可选船型
    5.4Spoke 系统中航线及船型选择计算结果
        5.4.1 船舶营运经济测算依据
        5.4.2 基于航运市场的多船型、单航线的单位标准集装箱综合营运成本比较
        5.4.3 基于航运公司的多船型、多航线的spoke 系统优化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论文

四、浅谈大型顶推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珠江水系船撞桥墩的远程感知方法研究[D]. 吴昊.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内河船舶交通量换算系数研究[D]. 朱连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王安琦. 延边大学, 2018(01)
  • [4]内河拖带系统拖航安全研究[D]. 张亚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5]配备倒车舵的顶推船队数学模型[D]. 黄超.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1)
  • [6]大型浮船坞拖航项目的管理与研究[D]. 刘立盛.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基于EEDI绿色高能效浅吃水散货船型关键技术研究[D]. 侯承铭. 浙江大学, 2014(01)
  • [8]顺直及弯曲河道条件下桥群合理间距的分析[D]. 邱野.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5)
  • [9]船舶操纵性指数K、T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计算[D]. 李晓飚. 重庆交通大学, 2008(S1)
  • [10]轴辐式网络系统中集装箱船的技术经济性研究[D]. 陈飞儿.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浅谈大推力船队在大风浪中的安全航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