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分析

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分析

一、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曾志聪[1](2021)在《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标准研究》文中认为

李易梅[2](2021)在《广西城乡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研究》文中指出

魏兵[3](2021)在《全民健康导引下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民健身计划国家战略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对于未来健康中国以及体育强国的实现是极具有重要意义的。河南省范县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县,于2019年末2020年初正式脱贫摘帽,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乡镇和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初步建成,范县社区居民自身生活水平提高,但因自身地理位置独特,如同河南省伸到山东省的一条“腿”,社会发展低于周围地区,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大于供给。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范县社区中的十个乡镇健身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为其现状与发展作出深入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发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基本情况上来看,调查对象总体上都比较喜欢健身锻炼,在年龄段上喜欢健身锻炼的人主要集中在19岁到30岁,职业大部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月平均收入普遍稍低。2.范县社区居民在健身知识方面比较注重营养与膳食、锻炼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健康观念转变,健身知识关注度增强,对饮食和锻炼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获取健身知识的途径上他们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朋友间交流,并且有一半的人表示能够将获取的健身知识应用到平时的健身锻炼中去,也表达他们有系统学习健身知识的需求。3.范县社区居民锻炼的方式依然很单一,主要是通过散步和慢跑,其次是广场舞和球类运动,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并且健身锻炼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样本中因工作忙,没有时间锻炼的原因频数较高。4.范县社区居民主要选择在社区内免费健身场地、公园广场和家中进行健身锻炼,从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自我感觉上来进行判定,所调查社区近一半居民是符合体育人口锻炼标准的,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5.从锻炼动机上可以得出,他们的动机主要是锻炼促进健康,其次是休闲娱乐、丰富生活。分析得出居民有较高的健康观念,只是受到场地设施缺乏、无空闲时间和自我参与意识因素影响。6.范县社区体育活动管理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社区居民在锻炼时是无人指导状态,全民健身政策实施并不理想。

沈灵菲[4](2021)在《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志愿服务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的最高级,是社会体育指导作用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的参与者、指导者、管理者与主力军、研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环境不仅是为了其公益事业的有力发挥,更是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常态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座谈会等研究方法与方式,对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环境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不断探索群众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为服务者的作用发挥环境提供有利建议。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环境存在问题:(1)宏观环境:政府投入资金不够、场地缺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撰写报告不积极、考核方案较少频次较低、奖惩措施不明等情况。(2)中观环境:各地区投入差异明显、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创立不成熟、地区政府存在沟通不协调、地方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不完善、社区体育建立缺失等情况。(3)微观环境:自我责任认知不明确、个人情况影响作用发挥、自我参与积极性、结合现代科技发展不够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系列建议,提倡在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地方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组织管理,关注地区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资格后再培训、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并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措施,在鼓励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确保该群体的优胜劣汰制度,同时放权于社区,在社区积极发挥指导员协会作用,确保各部门与指导员协会友好合作,统筹兼顾开放原则,利用科技发展下网络大数据,科学准确的分析群众需求,公开透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组织运行机制,在保障社会体育的制度化发展的同时,保证其常态化管理。优化宏观、中观环境同时,也要关注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的微观环境,明确其工作职责、使该群体均衡发挥其作用,关注其群体本身需求,为提高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做好多方面,各层次的环境优化,为黑龙江省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提供有利环境。

孙妍[5](2021)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进程中体育场馆的发展与嬗变》文中指出民国伊始,百废待兴,封建统治时期所残留的旧时陋习和愚昧思想依旧盛行于民众之间,国民民智不开化,体质堪忧,许多民众体弱多病。因此,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提倡下,政府开始将民众体育纳入社会教育系统,通过建设体育场馆推广体育以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体育场馆也开始作为社会教育一般机构在民国时期开展社会教育进程中经历了萌芽、初兴、繁荣与发展四个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在社会教育进程中的发展轨迹,探寻体育场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促进体育场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教育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社会教育功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探析,得出民国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对我国当代体育场馆发展的现代启示。研究认为:1、民国时期体育场馆伴随着政府对社会教育的推广产生并发展,成为推广社会教育中社会体育事业的一般社会教育机构,在社会教育进程中经历了萌芽(1912-1919)、初兴(1919-1927)、繁荣(1927-1937)、发展(1937-1949)四个时期。2、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在萌芽时期开始少量出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及周边中心城市,场馆内配备管理人员以及设施设备,但不足之处在于场馆管理人员能力有限、设施设备简陋,是作为通俗教育的附属内容而建立;在初兴期,体育场馆逐渐分布到全国各省会城市之中,公共体育场数量增多,同时建造了少量游泳池,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呈现了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在繁荣期,各类型体育场馆数量激增,分布范围更广,形成了以省立公共体育场为核心与由民众教育馆组织管理两种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各地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中心;在1937年后,体育场馆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但是为了促进战时社会教育,全国各县及乡镇建设了大量的简易体育场,体育场馆也成为了抗战的重要场所。3、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开展对体育场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体育场馆的产生,为体育场馆培养了管理人才,丰富了体育场馆的日常活动。4、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在社会教育进程中产生了多种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广社会体育以增强民众体质、普及西方体育项目以培养民众运动习惯、进行爱国教育以培养军事力量三种社会教育功能。但是,体育场馆从萌芽到繁荣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南北差异过大、职员数量较少并且专业性低、经费来源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的问题。5、通过总结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发展的经验,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得出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发展对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发展的启示主要有:现代体育场馆在发展过中要注重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尤其是发挥体育场馆在开展全民健身与推广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社会教育功能;规划发展布局,实现各地体育场馆均衡发展;培养具备体育学、管理学、建筑学等丰富知识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水平,建设多元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市场形成体育场馆发展竞争的良好机制,促进我国体育场馆产业健康成长。

朱启墨[6](2021)在《国际大众健身服务趋势与我国中部地区全民健身供需现状的对策研究 ——以江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逐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中部地区大众体育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且中部地区各省之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其中江西在中部地区各省中相对处于落后位置。因此,对江西全民健身服务供需现状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现状和国际大众健身服务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手段,以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描述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需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与欧美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与不足,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通过调研发达国家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状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具有完善的法制化管理及相关政策,形成了多部门协调配合供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制度,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有效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时注重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设置完善了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制度,同时还注重培养民众终身体育意识,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兴建了一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为居民的健身提供了场地和设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供需不足的问题,如,体育资金体系不完善,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如国家规定彩票公益金是要投入到体育建设之中,但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6.02%的单位能按规定投入;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偏低,体育场地分布不合理,如国家提出“15分钟健身圈”,但仍有41.91%的居民无法在15分钟之内到达健身活动区域;虽然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数量严重不足,社会指导员只占全省总人数的1.7‰,低于国家标准的2‰,且层次不高,无法全方位指导等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大众健身公共服务建设经验,总结得出帮助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解决供需中存在问题的建议:(1)高质量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参与机制;(2)高质量分配体育资金流向,创新资金监管制度;(3)高质量统筹体育设施配置,创新设施利用效能;(4)高质量凝练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体育组织体系;(5)高质量建设健身指导体系,创新全民健身服务机制;(6)高质量构建大数据宣传体系,创新体育信息传递手段;(7)高质量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创新政策落实保障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手段有效改善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现状。

付昌凤[7](2020)在《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钟南山先生说“锻炼像吃饭,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都表明国家已经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全民健身进行了全面的计划与部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目前国人还处在“思想上的勤者、行动上的懒汉”的行为观念上,如何引导大家“管住嘴、迈开腿”,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关键所在。随着大众健身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成为全民健身计划重要的骨干的指导队伍。面对大众健身的需要和社会指导员的紧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肩负起义不容辞的重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分析,探索其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优化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从就业角度将该专业划分4个方向,本文选取群众体育中基数最大,需求量最多,面向人群最广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为例,将高校培养与社会培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内容进行对比,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的课程设置。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校的基础课程设置大不相同,学时、学分分配不均,理论课与技能课比例不合理,各高校的基础课程设置各有千秋。2.各校必修课程自由发散,根据本校的优势和办学特点各校开设的课程侧重点不同,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3.高校专业选修理论课模块分类依据模糊不清,技能课内容缺乏连贯性,造成学生知识体系零散。4.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忽视专业方向划分;课程设置“贪大求全”;理论课自由发散;技能课零散不连贯;模块设置“杂乱无章”;重理论轻技能等问题。5.从就业角度将该专业划分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众健身)、不同人群体育(老年体育、幼儿体育)、健身俱乐部方向、高校特色方向4个方向。6.将高校培养与社会培训课程内容进行比较,二者相互融合,“移植”高校、“借鉴”社会、“结合”《国标》优化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课程设置,重点将技能课设置为“模块捆绑式”,采用“1+X”学习模式。

许慧敏[8](2020)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实施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对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对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为研究对象,以浙江省部分体育强镇、行政村及村民为调查对象,对本省创建体育强镇的成果进行调研,为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基于发展现状及问题,构建一套符合基本情况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数据处理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浙江省在健全及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在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活动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协调导致的部分地区体育场地使用率不高、基层公共体育活动宣传不到位问题,以及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高、体育信息服务发展不完善现象。2.本文遵循指标建立的系统性、可行性、简明科学原则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3.一级指标分别是:投入、产出与结果;二级指标分别是:投入指标包括经费投入、政策保障、人员投入,产出指标包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群体活动、组织机构、体育信息与指导,结果指标包括居民满意度、居民参与率、体质达标率。4.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每级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直观判断指标的重要性。一级指标中,投入指标相较于产出和结果,在影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占有较高比重。

王风霞[9](2020)在《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对全民的身体素质提出要求,并颁布相应的政策支持全民健身。游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项目,比机械健身更加舒适,对身体各个器官有很好的养护作用。随着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逐渐增多,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大众游泳健身普及与指导工作的参与者,是大众游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对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现状,并对此现状提出建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主城区游泳场所的30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基本状况和专业素养展开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现阶段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偏轻,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多数,专业背景多集中在体育学院非游泳专业,且多为兼职。(2)学历、专业背景、资格等级、执教年限对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有直接影响,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3)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学能力和健身指导能力仍需要提高,交际协作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和竞赛管理能力不足。(4)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亟待提高。(5)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安全急救能力重视程度较高,无等级、执教年限短的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需提高安全意识。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1)利用各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充实游泳场馆培训队伍,不断提高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2)游泳场所严格选拔标准,引进游泳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3)积极举办游泳赛事,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个人能力。(4)完善培训、职业考评机制,推进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素质的提升。(5)落实游泳人才的保障机制,如进修机会、职位提升以及薪资奖励,不断激励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勾庆勇[10](2020)在《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使用效益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层次也变得更高。与此同时,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下,人们的健身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对运动健身场地的种类以及环境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而体育公园的出现正是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了人们的实际需求,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近几年,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体育公园,浙江省、杭州市也响应政策积极开展体育公园的建设和改造。目前关于体育公园的研究,学者更多是在规划设计、使用现状、运营经营等方面;对于体育公园是否完全发挥出其效益、体育公共服务是否完善、使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杭州市体育公园使用者的基本使用情况、对体育公园的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评价以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以此来了解分析杭州市体育公园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和影响使用因素,进而提出提高体育公园使用效益的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杭州市现有体育公园数量较少,不同类型体育公园之间发展不均衡。(2)体育公园使用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18到59岁的中青年人群为主,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或专科,大多数月收入在7501到10000元。(3)大多数使用者的运动频率为每周2到3次,选择在下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进行运动的人数最多,大多数使用者运动时长维持在30到90分钟,其中跑步、散步是使用者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强身健体是参与运动的首要目的。(4)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对外开放时间、体育设施规格、体育设施维修效率的满意度评价持满意态度;对体育公园的收费情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体育设施种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服务、安全锻炼知识提供、体育健康知识宣传、体育活动信息宣传、开展活动标准程度的满意度评价持一般态度;对体育公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开展体育活动次数的满意度评价持不满意态度。(5)使用者对杭州市体育公园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持一般态度,从人口基本特征角度出发,采用独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使用者的性别、学历、收入对体育公园总体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差异并无显着性,年龄对于体育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差异具有显着性。(6)影响杭州市体育公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公园可免费使用的体育设施数量、体育公园的自然环境、体育公园内体育设施的种类数量、体育公园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1)杭州市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体育公园的发展。(2)加强体育公园的体育组织管理工作,需要对收费和工作人员服务两方面进行调整。(3)均衡发展各类型体育公园,满足使用者对体育设施的需求。(4)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意识的培养,并与高校体育学院合作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体育公园的体育指导服务水平。(5)优化体育公园体育信息服务,运用新媒体丰富体育信息的宣传渠道。(6)政府引导成立社会体育组织,并鼓励社会力量在体育公园办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公园的使用效益。

二、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全民健康导引下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相关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访谈法
        2.2.5 实地观察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范县社区健身锻炼居民的基本现状分析
        3.1.1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性别分布
        3.1.2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年龄分布
        3.1.3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学历情况
        3.1.4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职业情况
        3.1.5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收入状况
    3.2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3.2.2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方式现状
        3.2.3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时间段的现状
        3.2.4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场所现状
        3.2.5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时间、次数、自我感觉
        3.2.6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动机现状
        3.2.7 范县社区居民健身锻炼影响因素现状
    3.3 范县社区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 范县社区体育活动管理组织调查分析
        3.3.2 范县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分析
4 范县社区健身发展的对策
    4.1 建设社区全民健身公共信息平台
    4.2 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管理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
    4.3 发挥政府领导职能和社区自治管理功能
    4.4 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社区新风尚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调查问卷
附件(二)《全民健康导引下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
附件(三)《全民健康导引下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
附件(四)
附件(五)

(4)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志愿服务环境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相关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3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环境优化的相对局限性
    1.3 概念界定
        1.3.1 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
        1.3.2 环境的概念
        1.3.3 服务环境的概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访谈法
    2.3 问卷调查法
    2.4 逻辑分析法
    2.5 观察法
3.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环境现状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宏观环境现状与分析
        3.1.1 地域、地理环境
        3.1.2 社会环境
    3.2 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中观环境现状与分析
        3.2.1 组织管理
        3.2.2 社区环境
    3.3 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微观环境现状与分析
4.优化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环境发挥志愿服务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宏观环境对策与建议
        4.1.1 政策优化
        4.1.2 加强地方引导、落实考核奖惩
    4.2 优化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观环境对策与建议
        4.2.1 发挥指导员协会组织作用
        4.2.2 社区制定具体方案
        4.2.3 利用网络公开透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机制运行
        4.2.4 体医结合友好促进社区健康环境
    4.3 改善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微观环境对策与建议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环境优化问卷调查
附录2 影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环境因素对各地有关负责人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5)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进程中体育场馆的发展与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 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体育场馆
        1.1.2 社会教育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民国时期体育场馆的研究
        1.2.2 关于民国时期体育场馆设施的研究
        1.2.3 关于民国时期体育场馆法律法规的研究
        1.2.4 关于民国时期体育场馆组织管理的研究
        1.2.5 关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视角下体育场馆研究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历史研究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萌芽(1912-1919)
    3.1 通俗教育运动与体育场馆的初建
    3.2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概况
        3.2.1 体育场馆的少量建立
        3.2.2 组织管理系统开始出现
        3.2.3 配备简易体育设施设备
    3.3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中的社会教育活动
        3.3.1 开办体育传习所,传授体育知识
        3.3.2 设立体育会,鼓励民众参与体育活动
    3.4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特征
        3.4.1 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及周边中心城市
        3.4.2 管理人员能力有限,设施设备简陋
        3.4.3 作为通俗教育的附属内容
4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初兴(1919-1927)
    4.1 平民教育运动与体育场馆的扩建
    4.2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概况
        4.2.1 公共体育场数量增多,建造少量游泳池
        4.2.2 组织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发展
        4.2.3 不断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设备
    4.3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4.3.1 开展民众运动,提高国民体质
        4.3.2 开办体育专门学校,培养体育人才
        4.3.3 组织武术传习班,发扬传统文化
        4.3.4 召开讲演大会,进行爱国教育
    4.4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特征
        4.4.1 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之中
        4.4.2 体育场馆的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4.4.3 呈现明显过渡性特征
5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繁荣(1927-1937)
    5.1 民众教育运动与体育场馆的兴建
    5.2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概况
        5.2.1 各类型体育场馆共同发展
        5.2.2 职员数量增多,形成三种组织管理体系
        5.2.3 制定体育场馆设施设备标准
        5.2.4 体育场馆经费不断增加
    5.3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5.3.1 举办体育比赛与运动会
        5.3.2 举行国术表演
        5.3.3 创办体育刊物
    5.4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特征
        5.4.1 数量激增,分布更广
        5.4.2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5.4.3 成为各地开展社会体育的中心
6 战时社会教育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1937-1949)
    6.1 战时社会教育与体育场馆的添建
    6.2 战时社会教育时期体育场馆的概况
        6.2.1 公共体育场数量受到战争严重影响
        6.2.2 职员四散各地,组织管理体系被破坏
        6.2.3 设施设备积极恢复
    6.3 战时社会教育时期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6.3.1 训练社会童子军
        6.3.2 举办战时民众运动会和体育比赛
        6.3.3 开展爱国救亡活动
    6.4 战时社会教育时期体育场馆的特征
        6.4.1 大多分布在县及乡镇区域
        6.4.2 建设大量简易体育场
        6.4.3 成为抗战的重要场所
7 民国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轨迹分析
    7.1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轨迹分析
    7.2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轨迹分析
    7.3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轨迹分析
    7.4 战时社会教育时期体育场馆的发展轨迹分析
8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开展对体育场馆发展的影响
    8.1 社会教育的开展促进了体育场馆的产生
    8.2 社会教育的开展为体育场馆培养了管理人才
    8.3 社会教育的开展丰富了体育场馆的日常活动
9 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发展的反思及现代启示
    9.1 民国时期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9.1.1 推广社会体育,增强民众体质
        9.1.2 普及西方体育项目,培养民众运动习惯
        9.1.3 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军事力量
    9.2 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9.2.1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过大
        9.2.2 职员数量较少、专业性低
        9.2.3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过度依赖政府投入
    9.3 民国时期体育场馆发展的现代启示
        9.3.1 注重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9.3.2 规划发展布局,实现各地体育场馆均衡发展
        9.3.3 培养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
        9.3.4 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水平,建设多元资金来源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国际大众健身服务趋势与我国中部地区全民健身供需现状的对策研究 ——以江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迈向体育强国离不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2.2 迈向健康中国离不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2.3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构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全民健身
        2.1.2 公共服务体系
        2.1.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
        2.2.3 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对德国大众体育的研究
        2.3.2 对日本大众体育的研究
        2.3.3 对美国大众体育的研究
    2.4 综述小结
    2.5 研究的创新性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3.2.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3.2.3 具体研究方法
    3.3 研究思路
4.结果与分析
    4.1 欧美国家大众健身服务发展趋势及经验
        4.1.1 德国大众健身服务现状
        4.1.2 美国大众健身服务现状
        4.1.3 日本大众健身服务现状
        4.1.4 研究德国、美国、日本大众健身公共服务的经验启示
    4.2 中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的供需现状
        4.2.1 体育资金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4.2.2 场馆设施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4.2.3 体育活动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4.2.4 体育指导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4.2.5 体育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4.2.6 体育政策法规执行与监督现状与分析
    4.3 江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3.1 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社会参与程度低
        4.3.2 资金体系不完善,基本建设投入难保障
        4.3.3 体育场馆分布不合理,设施使用效率低
        4.3.4 组织体系不健全,体育活动普及率低
        4.3.5 指导教育体系不完善,健身质量难以保障
        4.3.6 信息配置不合理,宣传手段较单一
        4.3.7 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效果差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
        2.1.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概念
        2.1.2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2.1.4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研究
        2.1.4.1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
        2.1.4.2 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
        2.1.4.3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研究
        2.1.4.4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的研究
        2.1.4.5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研究
    2.2 国外研究
        2.2.1 日本
        2.2.2 美国
        2.2.3 英国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调查对象
        3.2.3.2 调查内容
        3.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3.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4.1.1 6所高校开设基础课程对比分析
        4.1.1.1 基础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1.2 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对比分析
        4.1.1.3 基础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1.2 6所高校开设必修课程对比分析
        4.1.2.1 必修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2.2 必修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1.3 6所高校开设选修课程对比分析
        4.1.3.1 选修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3.2 选修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2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4.2.1 忽视专业方向划分
        4.2.2 课程设置“贪大求全”
        4.2.3 理论课自由发散
        4.2.4 技能课零散不连贯
        4.2.5 模块设置“杂乱无章”
        4.2.6 重理论轻技能
    4.3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为例
        4.3.1 课程设置优化依据
        4.3.1.1 以《国标》为导向
        4.3.1.2 以人才质量为硬核
        4.3.1.3 以社会需求为产出
        4.3.2 课程设置优化原则
        4.3.2.1 打好“坚厚实”基础
        4.3.2.2 注重“多层次”就业
        4.3.2.3 突出“一体化”指导
        4.3.3 课程设置目标的优化
        4.3.4 课程设置内容的优化
        4.3.4.1 理论课程设置优化
        4.3.4.2 技能课程设置优化
        4.3.4.3 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的课程设置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8)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4.1 内容创新点
        1.4.2 视角创新点
        1.4.3 方法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体育服务
        2.1.2 效能
        2.1.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
        2.1.4 效能评价指标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效能概念研究
        2.2.2 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2.2.3 公共服务管理效能研究
        2.2.4 公共体育服务管理
    2.3 国内相关研究
        2.3.1 服务效能的基本理论研究
        2.3.2 乡镇体育研究
        2.3.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2.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研究
第三章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研究
    3.1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3.1.1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现状
        3.1.2 农村公共体育活动服务体系现状
        3.1.3 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与信息服务现状
        3.1.4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与体质监测服务现状
    3.2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2.2 农村公共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2.3 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与信息发展存在的问题
        3.2.4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与体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可行性原则
        4.1.3 简明科学性原则
        4.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流程
        4.2.1 评价指标建立的方法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4.2.3 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评议
    4.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的专家评议结果
        4.3.1 专家评议表的信效度检验
        4.3.2 第一轮问卷的评议结果及指标筛选情况
        4.3.3 第二轮问卷的评议结果及指标筛选情况
        4.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权重方法的介绍及运用
        4.4.2 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权重系数
        4.4.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层次总排序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介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附录一 乡镇访谈调查提纲
附录二 江苏省体育强县(市)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2010 年)
附录三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附录四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附录五 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问卷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依据
        1.1.2 理论依据
        1.1.3 现实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专业素养
        2.1.2 社会体育指导员
        2.1.3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
    2.2 游泳的健身价值
    2.3 国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2.3.1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构建
        2.3.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
        2.3.3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制度
        2.3.4 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2.4 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状况
        4.1.1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男女比例
        4.1.2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组成
        4.1.3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性质
        4.1.4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等级
        4.1.5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背景
        4.1.6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在职状态
        4.1.7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执教年限
    4.2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调查与分析
        4.2.1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学能力
        4.2.2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能力
        4.2.3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交际协作能力
        4.2.4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训练能力
        4.2.5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学习创新能力
        4.2.6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竞赛管理能力
        4.2.7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研究能力
        4.2.8 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安全急救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10)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使用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三、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体育公园发展
        四、体育公园的综合效益
        五、新冠疫情对体育公园的影响
        六、杭州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研究
        一、体育公园的相关概念
        二、使用效益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体育公园使用现状的研究
        二、有关体育公园满意度评价的研究
        三、有关体育公园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
        四、有关体育设施使用效益的研究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美国体育公园相关研究
        二、其他国家体育公园相关研究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体育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实地考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数理统计法
        六、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概况
        一、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的选取
        二、杭州城北体育公园
        三、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
        四、同心文体中心公园
    第二节 杭州市体育公园的基本使用现状与分析
        一、杭州市体育公园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杭州市体育公园使用者在体育公园活动的参与情况
    第三节 杭州市体育公园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及分析
        一、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体育组织服务满意度评价
        二、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体育设施服务满意度评价
        三、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体育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
        四、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评价
        五、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体育活动服务满意度评价
    第四节 杭州市体育公园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情况分析
        一、使用者对体育公园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二、性别对体育公园总体满意度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三、年龄、学历、收入对体育公园总体满意度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体育公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使用效益的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
附录三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四、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标准研究[D]. 曾志聪.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广西城乡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研究[D]. 李易梅.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全民健康导引下范县社区居民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D]. 魏兵.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黑龙江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志愿服务环境优化对策研究[D]. 沈灵菲.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进程中体育场馆的发展与嬗变[D]. 孙妍.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国际大众健身服务趋势与我国中部地区全民健身供需现状的对策研究 ——以江西为例[D]. 朱启墨.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付昌凤.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8]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 许慧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武汉市主城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 王风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杭州市代表性体育公园使用效益的研究[D]. 勾庆勇.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