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收藏与埋葬现象研究

中国古代玉器收藏与埋葬现象研究

一、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21)在《曲村墓地敛葬器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曲村墓地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墓葬的棺内敛葬器物在不同年代、类别以及墓主人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研究了不同棺内敛葬器物的位置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和象征。第一章是绪论。表述了本文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曲村墓地墓葬棺内的敛葬器物。研究方法主要有情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学方法。第二章是对敛葬器物的分析研究。曲村墓地棺内敛葬器物主要可以分为铜器、陶器、锡器、玉器、石器、串饰、骨角牙器、蚌贝器和锡器,共九大类108种。通过分析研究棺内敛葬器物与墓葬年代、类别、墓主的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得出棺内敛葬器在不同年代、类别、性别和年龄的墓葬中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镞仅出现在男性墓中,纺轮仅出现在女性墓中。第三章是对敛葬器物摆放位置的研究。通过将文献的记载与曲村墓地棺内敛葬器物摆放位置相结合,来研究不同器物在棺内摆放位置的不同所具有的不同作用和含义。铜器、玉器、石器和串饰更具有身份等级和性别的特征,而蚌贝器在曲村墓地的墓葬中分布最为广泛。通过分析,摆放在墓主头部的器物更具有礼制象征意义,而摆放在其他位置的器物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模仿,还有一部分是等级低或拥有财富较少的墓葬对一些高级贵族礼制模仿。第四章是结语。对本文研究的曲村墓地墓葬的棺内敛葬器物与不同年代、类别、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敛葬器物在棺内不同位置摆放的不同含义与差别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高凌艳[2](2021)在《太湖北部地区的良渚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梁英旭,董晓京[3](2020)在《“滇王玉衣”名称及相关问题驳正》文中指出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着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杨岐黄[4](2020)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文中认为玉璧贯穿了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玉器发展演变及玉文化滥觞繁盛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在玉文化的发展演变及考察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玉璧承载了近万年来人们对自然、社会、人伦的观察,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生死观、伦理观、等级观、价值观等意识观念,可以说玉璧的演变史就是古代玉文化发展的缩影。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新石器至汉代的考古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玉璧为对象,兼以部分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征集、采集标本,以时代为序,从形制、制作工艺、使用、功能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玉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厘清玉璧在形制、制作工艺、功能、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玉璧的起源、定名、所蕴含的观念等相关问题进行多维思考与探讨。玉璧的形制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经历了数次演变,大型圆璧逐渐成为主要玉璧种类,多孔璧及其他造型的单孔壁,如牙璧、璜联璧、有领璧等衰落。纹饰璧替代素面璧成为玉璧主要类型。玉璧的形制变化逐步由器物形态的差异,转变为玉璧纹样的差异。玉璧在出现伊始的制作方式承袭新旧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方法。切割、管钻技术的应用,是玉璧制作的第一次技术提升,为玉璧的量化、器形规范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两种制作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应该还有赖于旋转工具的辅助。春秋时期铁质砣具的出现与使用是玉璧的制作又一次技术提升,从技术层面促成了东周时期及汉代玉璧的大量出现,纹饰玉璧比例的大幅提高,并且纹样更为丰富、复杂。璧的出现基于先民原始的、朴素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玉璧的概念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与完善,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改变。各时期的流行观念与思想对玉璧的功能衍生与转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玉璧的使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使用制度与等级制度在西周时形成,并在汉代完备。璧的承载形式逐渐多样化,玉璧的地位也随着时代与功能的改变而得到逐步提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可将这一阶段玉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是玉璧的起源及定型阶段,规范玉璧的形制;第二阶段为商周时期,是玉璧的延伸发展阶段,规范玉璧的功能;第三阶段为汉代,是玉璧的鼎盛发展阶段:玉璧的形制及功能完备。玉璧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政权组织形式的演变,三个发展阶段与我国文明演进的古国、王国、帝国阶段大致相合。玉璧作为被选中的权力象征物,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接纳、赋予自身更多的功能与意义以适应权力拥有者的需求,在古人对玉器种类不断的摒弃、调整、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发展。其背后所蕴藏的动因是玉璧研究的意义所在。

辛欣[5](2020)在《北方地区战国至辽"金饰墓主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地区考古发现战国至辽的高等级墓葬中,其中4处13座墓葬中有一种丧葬现象具有特殊性,即用金饰在墓主人的头部、上半身、下半身、足部,或者在墓主人的衣物上进行装饰,以显示墓主人的财富、高贵身份和权威,我们称之为“金饰墓主现象”。这13座墓葬的墓主人分别为戎王族成员、匈奴部落大首领、西域古国的上层贵族、粟特上层贵族和辽代皇室成员。这种葬俗起源于欧亚草原地区,在北方地区延续时间较长。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留存的遗迹、遗物和相关资料,为研究古代中国民族融合、丝绸之路、对外交流等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内容。论文首次将有“金饰墓主现象”的墓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题研究,以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4处13座墓葬为切入点,分汉代以前、汉魏北朝时期、隋至辽代三个时段,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源流及汉代以来具体表现的变化。汉代以前,墓主身体上佩戴金饰数量较多,饰品较小,金饰主要在上身(包括衣服、身体)部位。纹饰类型以动物纹偏多,有明显的欧亚草原因素。汉魏北朝时期,金饰品数量明显减少,装饰部位集中于衣服前胸。隋至辽代,金饰品数量增加,出现了金覆面的装饰,金饰的纹饰出现了龙、凤纹等具有鲜明中原文化因素的特征。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借鉴和学习。

周靖芬[6](2020)在《文物的活态传承 ——以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琮的出土、传世和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琮的活态传承分为史前、三代至秦汉、宋至清、当代四个阶段,具体探讨琮在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特点,以便完整呈现琮的活态传承过程,从中获得几点关于文物活态传承的启示。本文的琮主要指从古至今或传世或出土的玉石琮和广义上的琮类器物。史前是玉琮的初现与繁荣期。玉琮起源于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后传播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其文化内涵在活态传承中不断变异更新,在礼制传统、艺术美学、方圆组合三个方面均具有起源价值。三代至秦汉是玉琮的延续与衰落期。文字记载的出现使琮分为文字记载的“文献琮”和方柱形的“实体琮”两类。其中,文献琮主要继承了琮的礼制功能,通过文字记载形成了系统的规范;实体琮则出现了多元化使用趋势,在经历改造后逐渐衰落。宋至清是琮的新生与活化发展期。此间兴起的金石学研究结束了文献琮与实体琮相对孤立的局面。实体玉琮则被活化成琮式瓶而获得新生,自此琮的活态传承朝着实用和世俗方向发展。当代是琮活化运用的深化期。通过运用纹饰元素、提取方圆造型和发掘文化内涵三条主要的活化路径,琮被大量用于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logo及品牌形象设计、文化与教育主题活动和艺术创意与文创产品,体现了琮的活化传承力度更强、地域性色彩较浓的两个特点。琮的活态传承过程就是一部琮的生命史,从中可以认识到文物的活态传承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是一个总体呈连续-断裂式传承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创新的过程。文物在同时代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实现其价值的转变与增值,在历代文化传承的变与不变中不断迎着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当代文物的传承是文物生命的正在进行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文物进行活化应用时需谨记:顺应时代才能获得新生,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发展。

方良朱[7](2019)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的礼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和主棺玉器进行基本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参考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结合这些玉器的出土位置、数量、器物组合情况和与墓主人之间的关系等信息,系统解读了这些玉器的功能、文化内涵和使用制度等体现礼和礼制的内容。刘贺墓出土的玉具剑数量达到了诸侯王墓的规制,但未享有诸侯王拥有整套剑饰的玉具剑随葬的规格。蟠虺纹龙首纹龙形玉饰由一件早期的高体玉琮改制而成,它有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用于祭祀场合的玉梢上的装饰,具有礼仪性质。白玉螭虎纽印属于私印,材质和印纽不受官印的规定限制,不属于逾制的现象。白玉龟纽印是对刘贺生前使用官印的模仿,龟纽的形态符合文献中关于汉代印玺制度的记载。鞣形佩和玉环等装饰玉展现了西汉贵族的佩玉之礼。内外棺之间南部放置的一枚与刘贺头向一致的大玉璧可能是楚礼的体现。单独存放于木盒内的蒲纹玉璧与内棺头箱一漆盒中的青玉圭则表现了周礼中的圭璧制度。玉窍塞体现了汉人的玉迷信心理,刘贺墓未出土完整的玉九窍塞,可能与刘贺下葬时身份仅为侯有关,同时,刘贺的特殊身份使他不可能拥有中央特赐的玉衣,只能使用符合列侯葬制的绞衾制下葬,刘贺身下的一套包金丝缕琉璃席成为了玉衣的替代。本文还重点对玉圭和玉璧这两类玉器的使用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刘贺墓随葬玉圭和玉璧的形制符合列侯一级标准,但随葬玉璧的数量远大于普通的列侯墓,这种现象说明了刘贺墓用玉制度的复杂性,与刘贺先为王,再为帝,复又被贬为庶民,最后封侯的复杂政治生涯相吻合。

徐峰[8](2017)在《圣体的营造:对萨满服饰与玉敛葬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萨满教中萨满身着的"服饰"与中国考古发现中的"玉敛葬"分属民族学与考古学领域,但是两者均呈现了宗教学意义上"神圣与世俗"这一结构。萨满服饰与玉敛葬均是建立在将身体圣化这一观念基础上的。不同区域的萨满服饰与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发现的玉敛葬旨在营造圣体,将凡俗之躯"神圣化"与"宗教化"。服饰与玉器均属于显圣物。

叶舒宪[9](2017)在《中外玉石神话比较研究——文明起源期“疯狂的石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主要的五大古文明起源期均伴有拜物教——极端表现的玉石崇拜现象。那种认为唯独中国人崇玉的观点是似是而非的。通过中外玉石神话观念的比较,解释玉石崇拜的共同原理与不同文化特质,透析不同的玉石种类(黑曜石、青金石、绿松石和软玉)对各地文明起源的宗教观念拉动作用。

李宸[10](2015)在《大酋长之墓——含山凌家滩07M23墓文化内涵试析》文中提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凌家滩遗址是近年考古发现、发掘的最为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是该区域史前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该遗址规模庞大、文化遗存丰富,其中墓葬内随葬的大量玉器尤为令人瞩目,无论是玉器的数量还是玉器的种类,在长江下游地区都属于突破性的发现。编号07M23的墓葬是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对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时发现的,出土文物330件,包括玉器200件、石器97件、陶器31件,另有碎骨和绿松石各1件,玉器(含部分石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诸如钺、璜、璧、锛等大件多,制作精良,堪称我国同时期考古出土文物最多、最豪华

二、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曲村墓地敛葬器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历史和现状
        1.1.1 天马——曲村遗址性质的考察
        1.1.2 墓葬研究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敛葬器物的分类、组合与分析研究
    2.1 分类
    2.2 敛葬器物的分析研究
        2.2.1 敛葬器物与墓葬年代的关系
        2.2.2 敛葬器物与墓葬类别的关系
        2.2.3 敛葬器物与墓主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2.3 敛葬器物组合分析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敛葬器物摆放位置研究
    3.1 铜器敛葬位置研究
        3.1.1 铜戈敛葬位置研究
        3.1.2 铜环敛葬位置研究
        3.1.3 铜镞敛葬位置研究
        3.1.4 其他铜器敛葬位置研究
    3.2 陶器、锡器敛葬位置研究
    3.3 玉器、石器敛葬位置研究
        3.3.1 玉、石玦敛葬位置研究
        3.3.2 动物形玉、石器敛葬位置研究
        3.3.3 玉、石圭与玉、石戈敛葬位置研究
        3.3.4 其他玉、石器敛葬位置研究
    3.4 串饰敛葬位置研究
    3.5 骨角牙器敛葬位置研究
    3.6 蚌贝器敛葬位置研究
    3.7 漆器敛葬位置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滇王玉衣”名称及相关问题驳正(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玉片形制划分及其产地
三、玉片的定名及其功用
四、结语

(4)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时空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研究
    2.1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2.2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2.2.1 东北北部地区
        2.2.2 燕辽地区
        2.2.3 海岱地区
        2.2.4 长江中游地区
        2.2.5 长江下游地区
        2.2.6 中原地区(黄河中游地区)
        2.2.7 甘青地区(黄河上游地区)
    2.3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型式分析
        2.3.1 单孔壁
        2.3.2 联璧
    2.4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制作方式
        2.4.1 成坯
        2.4.2 钻孔及成形
        2.4.3 修整成器
    2.5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使用
        2.5.1 玉璧的出土位置
        2.5.2 玉璧的出土组合
        2.5.3 玉璧的使用方式
    2.6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功能愈用途
        2.6.1 佩饰
        2.6.2 身份、地位的象征
        2.6.3 沟通天地、神灵的法器
        2.6.4 财富货币
        2.6.5 随葬
        2.6.6 乐器
    2.7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分期与特征
第三章 商代玉璧研究
    3.1 商代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3.2 商代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3.2.1 商文化地区
        3.2.2 四川地区
        3.2.3 湘江与资江下游地区
        3.2.4 赣鄱流域
        3.2.5 闽粤地区
    3.3 商代玉璧的型式分析
        3.3.1 圆璧
        3.3.2 有领璧
        3.3.3 牙璧
        3.3.4 有领牙璧
    3.4 商代玉璧制作工艺
    3.5 商代玉璧的使用
        3.5.1 商代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3.5.2 商代玉璧出土位置
        3.5.3 商代玉璧出土组合
        3.5.4 商代玉璧使用方式
        3.5.5 商代玉璧的等级关联
    3.6 商代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3.6.1 祭祀用器
        3.6.2 财富宝货
        3.6.3 身份地位象征
        3.6.4 纳贡之物
        3.6.5 随葬用器
        3.6.6 乐器
    3.7 商代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3.7.1 商代玉璧的分期
        3.7.2 商代玉璧的分区
第四章 西周玉璧研究
    4.1 西周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4.2 西周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4.2.1 周原地区
        4.2.2 丰镐地区
        4.2.3 洛邑及周边地区
        4.2.4 晋及其周边地区
        4.2.5 燕及其周边地区
        4.2.6 鲁及其周边地区
        4.2.7 其他诸侯国
        4.2.8 四川地区
        4.2.9 湖湘地区
    4.3 西周玉璧的型式分析
        4.3.1 圆璧
        4.3.2 有领璧
        4.3.3 牙璧
        4.3.4 璜联璧
    4.4 西周玉璧的制作工艺
    4.5 西周玉璧的使用
        4.5.1 西周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4.5.2 西周玉璧出土位置
        4.5.3 西周玉璧出土组合
        4.5.4 西周玉璧的使用制度
    4.6 西周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4.6.1 礼仪用器
        4.6.2 祭祀用器
        4.6.3 宾赠用器
        4.6.4 丧葬用器
    4.7 西周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4.7.1 西周玉璧的分期
        4.7.2 西周玉璧的分区
第五章 东周玉璧研究
    5.1 东周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5.2 东周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5.2.1 成周及其周边地区
        5.2.2 晋及其周边地区
        5.2.3 齐鲁及其周边地区
        5.2.4 秦及其周边地区
        5.2.5 吴越及其周边地区
        5.2.6 楚及其周边地区
        5.2.7 燕及周边地区
        5.2.8 滇及其他地区
    5.3 东周玉璧的型式分析
        5.3.1 圆璧
        5.3.2 出廓璧
        5.3.3 有领璧
        5.3.4 牙璧
        5.3.5 双联璧
    5.4 东周玉璧的制作工艺
    5.5 东周玉璧的使用
        5.5.1 东周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5.5.2 东周玉璧出土位置
        5.5.3 东周玉璧出土组合
        5.5.4 东周玉璧的使用制度
    5.6 东周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5.6.1 礼仪用器
        5.6.2 祭祀用器
        5.6.3 盟誓用器
        5.6.4 宾赠用器
        5.6.5 丧葬用器
        5.6.6 财富货币
        5.6.7 佩饰
        5.6.8 陈设用器
    5.7 东周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5.7.1 东周玉璧的分期
        5.7.2 东周玉璧的分区
第六章 汉代玉璧研究
    6.1 汉代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6.2 汉代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6.2.1 陕西地区(关中地区)
        6.2.2 河南地区
        6.2.3 河北、山西地区
        6.2.4 山东地区
        6.2.5 江苏地区
        6.2.6 两湖地区
        6.2.7 云贵地区
        6.2.8 福建、两广地区
        6.2.9 其他地区
    6.3 汉代玉璧的型式分析
        6.3.1 圆璧
        6.3.2 出廓璧
        6.3.3 有领璧
        6.3.4 其他玉璧种类
    6.4 汉代玉璧的制作工艺
    6.5 汉代玉璧的使用
        6.5.1 汉代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6.5.2 汉代玉璧出土位置
        6.5.3 汉代玉璧出土组合
        6.5.4 汉代玉璧使用方式
        6.5.5 汉代玉璧的使用制度
    6.6 汉代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6.6.1 礼仪用器
        6.6.2 祭祀用器
        6.6.3 丧葬用器
        6.6.4 财富货币
        6.6.5 馈赠用器
        6.6.6 佩饰
        6.6.7 陈设用器
        6.6.8 建筑装饰用器
    6.7 汉代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6.7.1 汉代玉璧的分期
        6.7.2 汉代玉璧的分区
第七章 相关问题探讨
    7.1 玉璧的起源问题探讨
    7.2 玉璧形器的定名
    7.3 玉璧的形制演变
    7.4 玉璧制作工艺的发展脉络
    7.5 玉璧的使用习俗与制度
    7.6 玉璧功能的发展演变
        7.6.1 玉璧的出土位置与玉璧功能的关联
        7.6.2 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基础功能的转化
        7.6.3 各时期的流行观念对玉璧功能的影响
    7.7 玉璧承载形式的转变
    7.8 玉璧在玉器中的地位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北方地区战国至辽"金饰墓主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重难点及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北方地区“金饰墓主现象”概况
    第一节 汉代以前“金饰墓主现象”
    第二节 汉魏北朝时期“金饰墓主现象”
    第三节 隋至辽代“金饰墓主现象”
第三章 北方地区“金饰墓主现象”与中外交流
    第一节 汉代以前“金饰墓主现象”的源流
    第二节 汉魏北朝时期“金饰墓主现象”的延续
    第三节 隋至辽代“金饰墓主现象”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文物的活态传承 ——以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琮的概念和活态传承定义
    二、学术上有关重要研究成果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史前玉琮的初现与繁荣
    第一节 史前玉琮的出土概况
        一、玉琮之源——环太湖地区
        二、玉琮之流——其他各地区
    第二节 史前玉琮的功用内涵
        一、良渚文化中的玉琮
        二、其他文化中的玉琮
    第三节 史前玉琮的传承价值
        一、礼制传统的起源
        二、艺术美学的起源
        三、方圆组合的起源
第二章 三代至秦汉玉琮的延续与衰落
    第一节 三代至秦汉玉琮的出土概况
        一、二里头文化发现的玉琮
        二、商代发现的玉琮
        三、两周发现的玉琮
        四、秦汉发现的玉琮
    第二节 三代至秦汉玉琮的功用内涵
        一、商代玉琮的功用内涵
        二、周代玉琮的功用内涵
        三、秦汉玉琮的功用内涵
    第三节 三代至秦汉琮的活态传承特点
        一、礼制用琮的规范化
        二、琮的多元使用趋势
第三章 宋至清琮的新生与活化发展
    第一节 宋至清琮的出土及传世概况
        一、琮式瓶的出土概况
        二、琮式瓶的传世概况
    第二节 宋至清琮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一、宋代琮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二、明代琮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三、清代琮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第三节 宋至清琮的活态传承特点
第四章 当代琮活化运用的深化
    第一节 琮的当代活化情况概述
        一、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
        二、Logo及品牌形象设计
        三、文化与教育主题活动
        四、艺术创意与文创产品
    第二节 琮当代活化的路径分析
        一、运用纹饰元素
        二、提取方圆造型
        三、发掘文化内涵
    第三节 当代琮的活态传承特点
        一、活化力度更强
        二、地域色彩较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的礼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依据,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主椁室部分玉器的礼制研究
    第一节 主椁室玉器概况
    第二节 主椁室玉器的礼制研究
第三章 主棺玉器的礼制研究
    第一节 主棺玉器概况
    第二节 主棺玉器的功能分析和礼制研究
    第三节 玉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制度
    第四节 玉璧的相关研究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外玉石神话比较研究——文明起源期“疯狂的石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华夏文明起源之特质
二、文明起源期的圣物崇拜
三、中国与中美洲的玉石神话对比
四、结语:玉石神话———文明起源的驱动力

(10)大酋长之墓——含山凌家滩07M23墓文化内涵试析(论文提纲范文)

玉敛葬溯源
大玉猪
玉签、玉龟版
墓主生前应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大酋长

四、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曲村墓地敛葬器物研究[D]. 王帅. 山西大学, 2021
  • [2]太湖北部地区的良渚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 高凌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滇王玉衣”名称及相关问题驳正[J]. 梁英旭,董晓京. 文博, 2020(03)
  • [4]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D]. 杨岐黄. 西北大学, 2020(07)
  • [5]北方地区战国至辽"金饰墓主现象"研究[D]. 辛欣.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文物的活态传承 ——以琮为例[D]. 周靖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的礼制研究[D]. 方良朱. 厦门大学, 2019(08)
  • [8]圣体的营造:对萨满服饰与玉敛葬的比较[J]. 徐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7)
  • [9]中外玉石神话比较研究——文明起源期“疯狂的石头”[J]. 叶舒宪.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1)
  • [10]大酋长之墓——含山凌家滩07M23墓文化内涵试析[J]. 李宸. 文物天地, 2015(04)

标签:;  ;  ;  ;  ;  

中国古代玉器收藏与埋葬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