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若重度复合伤的康复

刘海若重度复合伤的康复

一、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欧禹萍,何成奇[1](2009)在《脑外伤合并截肢1例报道及康复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外伤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该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介入治疗;结果: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出院时达到了安装假肢步行出院的目标;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肢体及认知等各方面功能均有很大疗效,可使患者更高更好更快的回归社会。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2](2008)在《康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健康教育也是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配合浙江省康复中心《康复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对不同人群(离休干部、企业干部、神经科、骨科、康复科等住院患者)对康复知识认知水平及对康复知识教育需求,进行了康复知识问卷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有高于平均65%以上不同人群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缺乏认知;82%的人不知道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手段。我们认识到在康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王茂斌[3](2008)在《脑损伤后康复的进展》文中提出自从"脑的十年"以来,有关脑的基础、临床和康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理论和方法彻底地改变了脑损伤后无所作为的"宿命论"观点,使脑损伤后的康复医疗从"

侯学荣,李金彩,杨纯生[4](2006)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SD的早期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陈仙明[5](2006)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研制》文中提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组织淤血。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血管外科专业的迅速发展,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DVT的检出率增多,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出血倾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问题。周期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方法是一种采用机械装置实现DVT预防的方法,其原理是对病人患部施加一定梯度的压力,从而促进血液流动,增强血液蛋白溶解活性,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该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操作简便、安全,科室适用范围更广泛。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综合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介绍了国外关于深静脉血栓预防仪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基于周期性充气加压的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介绍了血液循环模型,结合模型论述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方法,最后着重介绍了基于周期性充气加压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机理。 3、研制了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深静脉血栓预防仪。根据功能分析方法,研究了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功能组成及功能要求,结合功能要求和相关标准,给出了仪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仪器的布局设计和气路设计。 4、设计了仪器电气测控部分的整体方案,并根据生物信号特点设计了相应的信号接收电路。然后介绍了后向通道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方案设计了系统的后向通道。最后根据模块化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人机接口电路及其它辅助电路。 5、结合文献阐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指出了该理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介绍了模糊控制在单片机上的实现方法。最后着重阐述了用查表法将模糊控制应用到本系统中的过程,最终得到了系统的模糊控制表。 6、介绍了系统软件的整体资源分布,设计了系统的主程序。根据相应模块的功能要求设计出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人机接口及各辅助模块的软件部分。 7、深静脉血栓预防仪属医疗器械Ⅱ类范畴,根据相关法规,阐述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过程,并建立了产品企业标准,根据标准对仪器进行了全性能指标测试,并进行了临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本项目得到杭州市医药产业发展资金资助。

陈真,华扬,宋为群,陈革,杨远滨,朱琳[6](2005)在《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个月—2年的30例患者,通过分流管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三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于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实行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结果:18例诊断为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1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术后8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4例呈低反应状态,3例无变化。15例再手术患者手术前和术后半年的GCS评分、FIM评分以及左右脑室直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流管超声、动态CT、MRI检查及脑室分流管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判断脑损伤患者的脑室-腹腔分流管分流情况。脑室-腹腔分流管再通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真,陈革,宋为群,汪洁,周景升,刘霖,王茂斌[7](2005)在《慢性脑积水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总结早期诊断慢性脑积水的方法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康复功能评价和影像学资料(除外其它导致脑室扩大疾病),28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脑积水并及时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积极开展肢体功能、语言、认知、心理、情感等神经康复治疗,强调预防性和主动性为主的康复治疗原则。结果:22例昏迷患者中,12例逐渐清醒,2例呈低反应状态,另外的6例非昏迷患者的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昏迷患者的GCS评分治疗前为(4.50±1.16)分,治疗半年后为(14.16±0.8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8例患者标准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为(22.66±2.15)分,治疗半年后为(65.88±10.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损伤6个月内的患者康复效果较好,而损伤6个月以上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康复科医生是否能够早期发现慢性脑积水,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开展以预防性、主动性为主的全面的康复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侯凤莲,邢翠平,杜玉华[8](2004)在《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对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0 5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康复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 ,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结论 PSD的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王茂斌,高谦,李广庆[9](2003)在《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按刘海若康复医疗小组制订的康复医疗计划进行的康复医疗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预料刘海若的功能恢复将是比较理想的。从这个重症复合性损伤的个案治疗中体会到:在综合医院中,康复医疗的早期介入、与临床相关学科的密切配合、强调预防性康复和主动性康复、对多种损伤的全面康复考虑和对康复医疗功能后果的全面考虑等,是制订康复计划和实施康复医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综合医院临床科室的康复医学科的医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

王茂斌[10](2002)在《重症复合损伤的康复问题——从刘海若的康复中想到的一些问题》文中认为 从6月8日重症复合损伤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播刘海若转回国内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后的第二天,我们康复中心的医生就在院领导和凌锋教授的统一安排下,作为治疗组的成员,开始了多学科、多专业的合作。下面是交付存档的康复医疗计划:

二、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脑外伤合并截肢1例报道及康复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康复功能评定:
3 康复计划
    3.1 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前的康复计划
        3.1.1 康复长期目标:
        3.1.2 恢复认知功能:
        3.1.3 二级预防:
        3.1.4 康复的近期工作:
        3.1.5 注意事项:
    3.2 认知功能好转后的康复治疗计划:
        3.2.1 近期计划:
        3.2.2 实施情况:
    3.3 患者近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3.3.1 近期计划:
        3.3.2 体能恢复:
        3.3.3 认知功能加强训练:
        3.3.4 远期计划
        3.3.4.1 安装假肢, 实施步行训练:
        3.3.4.2 执行情况:
    3.4 患者近期康复计划
        3.4.1 患者目前情况:
        3.4.2 近期康复计划:
        3.4.3 出院时情况:
4 体会与思考
    4.1 关于临床康复的工作开展方式:
    4.2 关于综合医院中的康复服务方式和技术上的考虑:

(4)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效果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深静脉血栓概述
        1.1.1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危害
        1.1.2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1.2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2.1 血液循环系统模型
        2.1.1 心脏模型
        2.1.2 动脉血管模型
        2.1.3 静脉血管模型
        2.1.4 心肌内泵模型
    2.2 深静脉血栓发病机理
        2.2.1 血流缓滞
        2.2.2 高凝状态
        2.2.3 血管损伤
        2.2.4 遗传因素
    2.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3.1 药物预防法
        2.3.1.1 口服药物
        2.3.1.2 注射药物
        2.3.2 机械预防法
        2.3.2.1 患者活动
        2.3.2.2 循序减压弹力袜(GEC)
        2.3.2.3 周期性充气加压(IPC)
        2.3.2.4 肢体肌肉电刺激
    2.4 IPC方法的机理及疗效
        2.4.1 IPC方法的机理
        2.4.1.1 改善局部血液流动状况
        2.4.1.2 增强血液系统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2.4.2 IPC方法的疗效
        2.4.2.1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4.2.2 辅助适应症治疗
        2.4.3 IPC方法的优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总体设计
    3.1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功能设计
        3.1.1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功能描述
        3.1.2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功能要求
    3.2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性能指标
        3.2.1 技术指标
        3.2.2 安全指标
        3.2.3 其它指标
    3.3 总体设计
        3.3.1 系统总体设计
        3.3.2 整体结构设计
    3.4 气路总体设计
        3.4.1 内部气路设计
        3.4.2 外部气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电路设计
    4.1 总体电路设计
    4.2 单片机介绍
    4.3 前向通道设计
        4.3.1 人体信号特征及其对器件的要求
        4.3.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4.3.2.1 MPX10压力传感器简介
        4.3.2.2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4.3.3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4.3.3.1 AD620仪用放大器简介
        4.3.3.2 放大电路设计
        4.3.4 A/D转换电路设计
        4.3.4.1 AD7706转换器简介
        4.3.4.2 A/D转换电路设计
    4.4 后向通道设计
        4.4.1 后向通道的结构及特点
        4.4.2 信号隔离电路设计
        4.4.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5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4.5.1 键盘电路设计
        4.5.2 显示电路设计
    4.6 辅助电路设计
        4.6.1 存储电路设计
        4.6.2 电源电路设计
        4.6.3 报警电路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糊控制设计
    5.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5.1.1 模糊控制的起源及发展
        5.1.1.1 模糊控制的起源
        5.1.1.2 模糊控制发展
        5.1.2 模糊控制本质
        5.1.3 模糊控制系统的构成
        5.1.4 模糊控制的应用
    5.2 单片机实现模糊控制
        5.2.1 单片机模糊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2.2 单片机模糊控制的实现方法
        5.2.2.1 硬件模糊控制器
        5.2.2.2 软件模糊推理法
        5.2.2.3 查表法
    5.3 模糊控制在气压调节子系统中的应用
        5.3.1 模糊控制在气压调节子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
        5.3.2 模糊控制在气压调节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5.3.3 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5.3.4 输入输出变量范围及论域的划分
        5.3.5 输入输出变量隶属度函数及语言变量的确定
        5.3.6 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
        5.3.7 模糊控制表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软件设计
    6.1 软件总体设计
    6.2 主程序设计
    6.3 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6.4 数据处理子程序设计
        6.4.1 限速滤波子程序设计
        6.4.2 模糊控制子程序设计
    6.5 人机接口子程序设计
        6.5.1 键盘子程序设计
        6.5.2 显示子程序设计
    6.6 辅助子程序设计
        6.6.1 存储子程序设计
        6.6.2 报警子程序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试验
    7.1 产品注册流程
    7.2 企业标准的制定
        7.2.1 企业标准制定概述
        7.2.2 标准要求
        7.2.3 试验方法
    7.3 性能和临床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慢性脑积水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表现
    1.3 脑积水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1.4 分流术
    1.5 康复训练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2 分流术前后康复性训练,对脑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8)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效果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外伤合并截肢1例报道及康复体会[J]. 欧禹萍,何成奇. 华西医学, 2009(03)
  • [2]康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A].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
  • [3]脑损伤后康复的进展[A].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 2008
  • [4]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 侯学荣,李金彩,杨纯生. 中国民康医学, 2006(15)
  • [5]深静脉血栓预防仪的研制[D]. 陈仙明. 浙江大学, 2006(01)
  • [6]脑损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J]. 陈真,华扬,宋为群,陈革,杨远滨,朱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09)
  • [7]慢性脑积水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 陈真,陈革,宋为群,汪洁,周景升,刘霖,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03)
  • [8]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分析[J]. 侯凤莲,邢翠平,杜玉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 [9]刘海若重症复合性损伤的康复问题[J]. 王茂斌,高谦,李广庆. 中国临床康复, 2003(01)
  • [10]重症复合损伤的康复问题——从刘海若的康复中想到的一些问题[A]. 王茂斌. 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2

标签:;  ;  ;  ;  

刘海若重度复合伤的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