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一、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尚兴萍[1](2020)在《“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文中提出国家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制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的结构,此文中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学校的人文、地理环境都不同;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利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寄生虫、微生物和一些能够传播疾病的昆虫生活,本研究时间学校是云南省昆明市XX县的一所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为全封闭的住宿,学生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集体生活的学生,如果一旦爆发传染病,学校和学生都将惊慌,所以向学生开设“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通过研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概念,进而运用环境模式对“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环境模式的步骤首先是对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来确定是否有条件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研究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其次设置课程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确定课程的内容,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的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部分基本是由课程开发者完成;关键步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课程开发者共同完成,最后的步骤就是评价的步骤,校本课程评价是需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由课程开发者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其他教师的协助和学生的配合一起完成,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特色形成而服务,研究结果也是可观的。学生掌握了有关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形成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意识。

龚芳敏[2](2016)在《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居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观测指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居民的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作为本国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医药卫生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的健康行为对自身的健康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医疗防治对人类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的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媒介使用是影响健康行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特别是对民族地区居民这样一个特殊人群来说,其背后隐藏的影响机制究竟如何,显然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健康行为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各学科理论资源对健康行为研究的借鉴和指导,竭力构建各种健康行为理论假设模型。但在理论使用上比较单一,对相应理论指导下的健康行为研究的检讨和反思不够,对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考虑得不充分,不注重同样关注健康行为的其他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同时,对各种理论整合的尝试上做得很不够,导致了健康信息传播、媒介使用与个体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很多问题在理论的视域中被遮蔽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讨论。而且,国内以往的健康行为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明显不足:用于分析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大多是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多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大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路径分析方法。但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只能处理显在变量,不能处理潜在变量,尤其不能揭示各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了解媒介究竟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的。就此而言,对健康行为研究的方法论变革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收集的304份有效问卷和40名当地居民定性访谈材料为分析样本。从计划行为理论、知信行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行为理论中提取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因子,构建了民族地区居民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在研究中,采用了高级统计学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并用定性深度访谈的分析资料作为定量研究结果的补充对之进行了印证。研究发现最终的结果是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影响的总效应是0.5412,处于大效果范围之内,说明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中发现,影响路径有两种:一是直接影响;另外一种是通过行为态度、自我效能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而媒介使用通过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的这条路径,则因为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影响不显着而中断,深度访谈结果解释和印证了上述结论。由此可见,媒介使用对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促进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为了更充分发挥媒介效果,民族地区健康传播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1、打破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精准传播体系;根据民族地区居民的差异和需求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分层传播,针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干预;2、需要从单一媒介传播转向多元化、多渠道传播转变,实现健康传播的多媒介组合:3、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媒介素养;4、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的知识内化;5、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居民行为态度的转变。

郇树青[3](2015)在《某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睢县一中一至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乙型肝炎疫苗总体接种率为35.69%,不同乡镇学生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疫苗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5.75%,男、女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河南睢县高中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较全国中学生平均接种率(30%)高,但仍需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方面存在某些误区,仍需提高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

张忠心[4](2013)在《安徽省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黄山市健康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水平及影响滴度因素,了解甲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状况,分析健康人群发生HAV自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甲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黄山市2004-2011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黄山市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饮食行为等相关信息,用ELISA方法定性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样本中的甲型肝炎抗体及滴度水平,分析影响研究对象HAV自然感染的因素。结果2004-2011年黄山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2.00/10万,以黟县最高为2.39/10万,发病率由2004年的4.71/10万降至2011年的0.66/10万;共纳入调查对象1622名,甲型肝炎总抗体阳性为926名,阳性率为57.09%。调查对象中甲型肝炎总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10岁年龄组,阳性率90.98%,最低为16-20岁年龄组,阳性为10.69%,2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在70%以上;有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的人群的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无接种记录的对象,接种2针次的甲肝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接种1针次的,为80.09%,免疫后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使用不卫生厕所、饭前喝便后不洗手、喝生水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等是发生HAV感染的危险因素;20岁以下人群的甲肝抗体滴度水平都以<1:5居多,而20岁以上人群的甲肝抗体滴度水平都以1:40居多。结论黄山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既往黄山市的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策略显着提高了儿童和青少年部分年龄组人群的甲型肝炎抗体水平,自然感染的人群甲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甲肝疫苗的人群,2针次免疫程序产生的抗体滴度明显好于1针次的,因而说明自然人群感染甲肝病毒获得的免疫力长久,接种甲肝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存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退的可能,需要考虑加强免疫,必要是也可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健康人群中曾获得HAV感染的比率较高,特别是20岁以上人群,大多数人都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显示自然感染过甲肝病毒,此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其防治工作;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开展饮食卫生和甲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继续实行以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提高预防甲肝的能力。

张俊光[5](2007)在《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并有年龄、性别、城乡差异。[结论]该应加强新生中HBV的检测,并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

王玉珍,魏景华,董建忠[6](2007)在《19972004年沙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为全国农村生活饮用水质监测提供数据。[方法]对沙县1997-2004年10处饮用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水样160份,全部指标均合格的72份,占45%;项次合格率为71.70%,超标项目主要是细菌指标和有机物指标。[结论]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差,主要是受到有机物污染。

闫文虎[7](2006)在《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文中提出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为理论基点,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进而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对台军事斗争战略等高度,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全文除导论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点。主要讨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及其特点,全球化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国家安全的几个方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我国的新安全观,并引入全文。 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类型、成因、特点和趋势及对世界的影响。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产物,战争也刺激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向极端化方向发展。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的恐怖主义泛滥,教派冲突不断,笔者认为这也是战争刺激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表现。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了东南来、南亚、中亚、俄罗斯车臣地区及其阿富汗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如社会动荡、跨国犯罪、伊斯兰语境下的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等。 第四章,首先,分析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其次,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条件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安稳定的伊斯兰因素,分析了东突恐怖组织是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提出东突恐怖组织是伊斯兰极端化语境下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最后,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北穆斯林地区发生的原因。重点指出了国际伊斯兰世界包括伊斯兰极端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慈善机构和有些国出于战略上需要对我国东恐怖主义的支持,对西北地区的宗教渗透。 第五章是前四章分析后得出综合结论,主要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催生下东突恐怖组织对我国西部安全稳定的影响,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对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影响,分析了东突组织与台湾“台独分裂势力”联系及其对未来国家对台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准备工作的战略牵制。此外,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周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泛滥对我国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打击制毒、贩毒和运毒等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以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为由全面进驻中亚地区、重返东南亚,全面渗透南亚,控制阿富汗对我国地缘政治产生的震荡。 第六章,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历史分析中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发展西部经济,提高包括穆斯林群众在内的物质文化水平,因为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

庞志钊[8](2005)在《HBV感染标志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成人近期免疫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山东济阳县1540 岁人群HBV 感染标志物的分布情况;观察国产10μg/ml 酵母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程式接种成人的免疫效果;分析单纯核心抗体阳性血清HBV DNA 阳性率。方法:2003 年11 月,在山东省济阳县整群随机抽取某镇20 个村,对1540 岁人群采集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 和抗-HBc 等HBV 感染指标,用酶联免疫(EIA)法检测HBeAg 和抗-HBe 指标,分析当地的HBV 流行情况。将筛检出的易感者随机整群分为两组,分别按0-1-6 个月程序和0-6 个月程序接种10μg/ml 酵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 个月,SPRIA 法定量检测抗体水平。对收集的资料用Access 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0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独核心抗体阳性者用PCR 法检测HBV DNA。实验中以加热法提取血清中的HBV DNA,作为模板,扩增出S区序列,电泳鉴定。结果:横断面调查显示,1540 岁人群HBsAg 流行率、抗-HBs 流行率、抗-HBc 流行率和HBV 总感染率分别为6.52%、24.77%、30.99%和43.63%。HBsAg 流行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HBeAg 的流行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陈谞[9](2004)在《吸毒预防论》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但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毒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吸毒人口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吸毒人口。 二是涉毒区域仍在扩大,吸毒人员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中国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吸毒问题,涉毒县(市、区)已达到2148个,其中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县(市、区)有214个。 三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活动猖獗,因吸毒而诱发卖淫、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吸毒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共生互动、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境外毒源无法铲除,贩毒和吸毒也就不可能根治;反过来,也由于国内存在庞大的吸毒群体,这一群体对毒品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暴利,又会刺激毒品的制造、走私、运输和贩卖。尽管禁毒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在国际交往频繁、制毒贩毒依然十分活跃的大环境背景下,要想在中国这个局部战场短期内彻底根治毒品犯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WP=207> 四是由于吸毒是高开销的持续性行为,在强烈毒瘾的折磨下,为了尽快获得毒资,他们在骗光、偷光、拖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之后,如果仍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必然会非偷即抢、以贩养吸、以卖淫养吸,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据大量调查,在吸毒成瘾者中有70~75%左右曾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对吸毒人员的执法难和收治率低,戒毒人员的康复矫治效果不理想。多年来我国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收戒方式始终走不出一种怪圈:戒毒所收治一部分吸毒人员,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等这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再把另一部分人收治进来,可前一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很快复吸,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戒毒工作始终处于“屡吸屡戒,屡戒屡吸”的恶性循环状态。 六是吸毒预防的宣传教育设计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调动群众以形成全民禁毒的工作态势。 因此,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毒品犯罪和吸毒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从吸毒预防角度来地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和完善戒毒医疗康复制度,解决立法和对策的滞后性问题,以便更好地遏止毒品犯罪,减缓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降低吸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广义上的行为预防既包括行为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控制、制止行为的全部过程,但这其中又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最为重要。鉴于目前在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吸毒行为的前期预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当前我国吸毒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吸毒预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吸毒预防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被动态势。 第二,就如何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来看,预防比禁毒戒毒更 <WP=208>具可行性,也更容易有成效。 第三,吸毒预防对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意义尤为重大,这是由青少年性格行为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特点所决定。 第四,国内外一些有益探索及其经验也证明了吸毒预防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在分析吸毒的成因时,国内的很多学者首推毒品的可获得性、毒品黑市的猖獗,认为这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消费品没有需求和市场,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作为国家严厉控制查处的违禁品,毒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非法消费的市场和群体,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最终收益也是取决于毒品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探究出人们吸毒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预防和矫治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相信这对我们的禁毒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和启益。因此,本文选择吸毒预防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深入地探讨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二)研究思路 吸毒行为的发生是外部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很难认定吸毒者由于单一的原因而吸毒,多种原因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过程中互动。在这些复杂的要素中,一些是具有共性的,一些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多种要素也具有层次性,一些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一些是次要的、辅助的、间接的因素。具有共性的因素反映了吸毒者相同或相似的主体观念和人格特点;具有个别特点的要素反映了吸毒者不同的吸毒行为的动机,即激起吸毒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意志

白双勇[10](2004)在《潞西市、陇川县两地RTI、STD、HIV/AIDS流行情况及快速评估报告》文中提出背景: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一种多发病,不仅严重危害育龄人群的身心健康、影响避孕措施的落实。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HIV/AIDS上述三种疾病危害婴儿的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的:探讨将RTI,STD,HIV/AIDS控制工作与生殖道健康日常服务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制定适宜的生殖道感染干预方案。通过对潞西市及陇川县两地不同特征人群的定性调查,了解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及当地影响RTI,STD,HIV/AIDS的主要因素。 方法:PGT(Program Guidance Tool)是一个帮助确定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首选方案的工具。分析影响生殖道感染流行、安全套使用、求医行为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因素和条件,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通过个人访谈和小组集中讨论两种方法,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定性研究。参与式观察现场服务提供场所的设施、人员配置。 结果:当地RTI,STD,HIV/AIDS的流行情况比较严重,群众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严重欠缺,就医率比较低。观察结果县市级医疗机构配备完善;人员素质可;乡镇医疗机构配备差;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差。总体上,服务提供者对上述疾病的知识不够系统,知识更新比较慢。对跨国婚姻的检验检疫制度不健全。 建议:通过当地多部门的长期合作开展RTI,STD,HIV/AIDS的综合干预策略,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控制当地严重的RTI,STD,HIV/AIDS流行情况。

二、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1.1.2 学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1.1.3 学校传染病防控存在不足
    1.2 研究目的
        1.2.1 校本课程开发可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1.2.2 响应国家课程改革
        1.2.3 补充学校对于传染病防控的力度的不足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教育调查法
        1.4.3 行动研究法
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校本课程
        2.1.2 校本课程开发
        2.1.3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2.2.1 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2.2.2 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
        2.2.3 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外背景
        2.3.1 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背景
        2.3.2 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背景
        2.3.3 西南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2.4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模式
        2.4.1 目标模式
        2.4.2 动态模式
        2.4.3 过程模式
        2.4.4 环境模式
    2.5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模式
        2.5.1 目标匹配模式
        2.5.2 目标游离模式
        2.5.3 外观评价模式
        2.5.4 差距评价模式
        2.5.5 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
        2.5.6 应答评价模式
        2.5.7 CIPP评价模式
    2.6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2.6.1 学科知识
        2.6.2 以学生为主
        2.6.3 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3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
    3.1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设置
        3.2.1 课程目标的设置原则
        3.2.2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
    3.3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的选择
        3.3.1 课程内容的来源
        3.3.2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3.3.3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3.4 .课程教材
4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4.1 实施原则
        4.1.1 为学生发展服务
        4.1.2 立足于实践
        4.1.3 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4.2 实施方案
        4.2.1 实施准备
        4.2.2 教学方式
    4.3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案例
5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5.1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
    5.2 课程实施评价
6 结论和反思
    6.1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结论
        6.1.1 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
        6.1.2 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6.1.3 对学校发展的价值
        6.1.4 对课程发展的价值
    6.2 对于“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反思
        6.2.1 实践对象数量不够
        6.2.2 课程内容了解片面
        6.2.3 评价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当前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迫切需要关注
        1.1.2 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价值
        1.4.2 实践意义
    1.5 方法和对象
        1.5.1 总体研究方法
        1.5.2 具体研究方法
        1.5.3 数据分析方法
        1.5.4 研究对象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结构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健康传播的缘起和基本内涵
    2.2 健康信息接触
    2.3 健康与健康行为
    2.4 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2.5 健康传播的媒介与类型
    2.6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2.6.1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
        2.6.2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2.7 健康传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说
    3.1 论依据
        3.1.1 知信行理论
        3.1.2 社会认知理论
        3.1.3 计划行为理论
        3.1.4 知信行、社会认知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整合模型
    3.2 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与执行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
    4.2 维度的选择
    4.3 条目和题目的设计
        4.3.1 个人基本信息
        4.3.2 媒介使用情况
        4.3.3 自我效能的测量
        4.3.4 健康知识的测量
        4.3.5 健康行为的测量
        4.3.6 行为态度的测量
    4.4 内容效度评价
    4.5 第一次预调查结果
    4.6 问卷条目分析
    4.7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7.1 问卷的信度检验
        4.7.2 问卷的效度检验
    4.8 抽样方法
    4.9 抽样实施
    4.10 资料整理与数据录入阶段
    4.11 深度访谈资料收集
5 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
    5.1 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5.1.1 人口统计学变量
        5.1.2 自我效能
        5.1.3 健康知识
        5.1.4 行为态度
        5.1.5 健康行为
    5.2 媒介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5.2.1 媒介使用现状
        5.2.2 健康信息来源
        5.2.3 媒介信任度
        5.2.4 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程度
        5.2.5 媒介使用主动性
        5.2.6 健康信息内容
        5.2.7 健康信息来源与人口学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5.2.8 媒介使用主动性与人口学特征分析
    5.3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1 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5.3.2 媒介使用状况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5.3.3 健康知识、行为态度、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5.3.4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5.4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5.4.1 采用结构方程的理由
        5.4.2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5.5 定性访谈研究结果对模型的补充
        5.5.1 媒介使用能直接影响健康行为
        5.5.2 媒介使用能通过自我效能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5.5.3 媒介使用能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6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6.1 研究结论
        6.1.1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特点
        6.1.2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
        6.1.3 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
    6.2 研究不足
附录1
附录2 访谈提纲
访谈名录(40份)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某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问卷
        1.2.1 调查内容: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2.1.2 不同籍贯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2.2 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3 讨论
    3.1 我县乙型肝炎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3.2 我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4)安徽省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甲肝概况
    第二节 调查区域情况介绍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安徽省黄山市2004-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第二节 安徽省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安徽省黄山市2004-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第二节 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文章

(5)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2 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Bs Ag阳性率
    2.2 HBs Ab检测情况
    2.3 城乡学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携带状况
    2.4 乙肝病毒标志物类型
    2.5 HBV感染模式组成情况
3 讨论

(6)19972004年沙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部分项目检测情况
    2.2 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检测情况
    2.3 丰、枯水期水质检测情况
3讨论

(7)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
    第一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
        三、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影响
        四、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全球化运动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互动关系
        一、全球化运动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二、全球化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阻碍作用
    第三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破坏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威胁国家军事安全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为全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诱发了世界性伊斯兰国际恐怖主义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的暴力恐怖活动,扰乱了所在国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秩序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宣传政教合一,煽动教派冲突和颠覆现政权,引发社会动荡,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造成威胁
        五、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所在的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对环境安全的威胁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的主要安全问题及我国的新国家安全观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二、我国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我国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国际形势
    第一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内涵及特点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主要特点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失败
        二、伊斯兰世界尚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
        三、二战后超级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激发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
        四、一些国家把宗教复兴作为进行团结人民,统一思想的有力武器
        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神权统治的建立把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高潮
        六、巨额石油收入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平衡,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伊斯兰复兴运动提供了国际空间
        八、伊斯兰教复兴与改革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内因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世界的影响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传统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宗教势力不断扩大,社会的宗教气氛浓厚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重组分化,诱发了中东地区性冲突和战争,使一些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经济发展迟滞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加强了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影响,为国际社会多极化进程增添了力量
        四、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势力迅猛发展到世界各地
        五、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世界性伊斯兰恐怖主义,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和实行霸权政策提供了借口
        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还破坏了所在的历史文化,破坏了世界文明
第三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的中亚局势
        一、中亚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在中亚兴起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三、中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四、当代伊斯兰教复兴对中亚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车臣—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下的民族分裂恐怖活动的“圣地”
        一、俄罗斯伊斯兰教信仰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车臣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南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教派冲突和恐怖“天堂”
        一、南亚穆斯林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南亚的影响
        三、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东南亚各国影响
        一、东南亚各国的伊斯兰教情况
        二、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
        三、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第五节 阿富汗—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世界恐怖主义的摇篮
        一、亲苏政权的建立和苏联的入侵催生了伊斯兰复兴,各种伊斯兰组织成为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与阿富汗军阀混战相因相果,互相影响,催生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三、塔利班极端政权的建立使阿富汗成为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摇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基地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富汗的泛滥,使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世界级“毒源”地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穆斯林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特点
        一、信教民族多,分布广,居住集中
        二、教派多,影响大,地方特色浓厚
        三、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四、伊斯兰教对广大穆斯林影响深远
        五、伊斯兰教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广大穆斯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爱教爱国意识不断增强
        六、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影响
        一、宗教氛围异常浓厚
        二、恢复或变相恢复的宗教封建剥削制度在一些地方开始回潮和升温
        三、教派纷争时常不断
        四、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
        五、排挤和打击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寺院讲经权
        六、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猖撅
    第三节 “东突”恐怖组织—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
        一、东突恐怖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东突”恐怖组织活跃的四个阶段
        三、东突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
        四、“东突”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部发生的原因
        一、全球性的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兴起和国际泛伊斯兰组织的渗透刺激了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升温
        二、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煽风点火使西北地区的伊斯兰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复杂
        三、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是非法宗教势力猖撅的原因之一
        四、民族问题引发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五、从文化内质上讲,伊斯兰教传统信仰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成为非法宗教势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六、伊斯兰教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政治参与性为极端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安全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地缘安全的影响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使我国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从而加剧周边地区的动荡和不安,进而影响我国边疆安全
        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我国的地缘环境发生不利于我国的变化,也使上海合作组织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一、危害社会政治稳定
        二、影响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使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复杂化、国际化,也使已解决的边界问题前途不明朗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从我国内部环境讲,恶化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影响了外资引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从外部讲,极端伊斯兰宗教组织恐怖活动的泛滥,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增大
        三、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和我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的合作,影响我国与周边地区的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转及海外人员的安全
    第四节 东突恐怖势力的活动影响我国的对台做军事斗争的战略
        一、从地缘角度看,台湾与新疆位于中国薄弱边缘地带
        二、“东突”恐怖势力与“台独”势力开始联合,从战略上互相策应
        三、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挟新疆以制台海”的图谋日益显现
第六章 历史的沉思
    一、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最主要因素,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途径
    二、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严防宗教干涉教育,杜绝伊斯兰极端思想对学校的渗透
    三、强化“阵地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以抵抗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
    五、加大管理,力争使我国的伊斯兰教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透明化
    六、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力度
    七、加强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对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力度
    八、加强军队打击、威慑恐怖主义的能力
结论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8)HBV感染标志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成人近期免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HBV 感染标志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成人近期免疫效果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山东济阳县15~40 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调查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山东济阳县15~40 岁人群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近期免疫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纯抗-HBc 阳性血清的HBV DNA 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9)吸毒预防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一、 吸毒预防研究的背景
    二、 吸毒预防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有关吸毒预防研究的现状
    四、 本文研究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吸毒与吸毒人
    一、 吸毒的特征
    二、 吸毒的嬗变
    三、 吸毒的危害
    四、 吸毒的法律后果
    五、 吸毒人的个体特征
第三章 吸毒的心理预防
    一、 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二、 吸毒的心理矫治
    三、 吸毒的心理预防
第四章 吸毒的人格预防
    一、 吸毒者人格缺陷及其影响
    二、 人格预防的作用和功能
    三、 人格预防的现状和问题
    四、 人格预防的完善
第五章 吸毒的法律预防
    一、 自愿戒毒
    二、 强制戒毒
    三、 劳教戒毒
第六章 吸毒的社区预防
    一、 社区预防的必要性
    二、 社区预防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 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吸毒的环境预防
    一、 环境预防的作用与功能
    二、 环境预防的现状及问题
    三、 环境预防的完善--由已然环境向应然环境的转变及手段
第八章 重复吸毒的防治
    一、 重复吸毒的危害
    二、 重复吸毒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三、 重复吸毒的预防
第九章 吸毒预防的比较研究
    一、 香港的禁毒宣传和毒品教育
    二、 澳门的吸毒预防与治疗服务体系
    三、 新加坡的吸毒劝退方案和强化劝诫方案
    四、 泰国的佛教组织参与戒毒康复方案
    五、 美国的吸毒预防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10)潞西市、陇川县两地RTI、STD、HIV/AIDS流行情况及快速评估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1 、 研究背景
2 、 研究目的
3 、 研究理论
4 、 研究方法
5 、 研究对象
6 、 主要结果与发现
7 、 讨论
8 、 建议
9 、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综述
附录1、 生殖道感染干预对策专题调研-现场快速评估计划书
附录2、 目标人群、抽样方法和调研内容

四、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 尚兴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2)
  • [2]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D]. 龚芳敏. 武汉大学, 2016(01)
  • [3]某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 郇树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2)
  • [4]安徽省黄山市甲肝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策略研究[D]. 张忠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4)
  • [5]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张俊光. 现代预防医学, 2007(11)
  • [6]19972004年沙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J]. 王玉珍,魏景华,董建忠. 预防医学论坛, 2007(03)
  • [7]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 闫文虎. 西北大学, 2006(11)
  • [8]HBV感染标志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成人近期免疫效果研究[D]. 庞志钊. 河北医科大学, 2005(05)
  • [9]吸毒预防论[D]. 陈谞. 吉林大学, 2004(02)
  • [10]潞西市、陇川县两地RTI、STD、HIV/AIDS流行情况及快速评估报告[D]. 白双勇. 昆明医学院, 2004(04)

标签:;  ;  ;  

冠县一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