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亮点 - 国内版

每周亮点 - 国内版

一、每周要闻——国内版(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娜,韩帅[1](2020)在《框架理论视角下中西新闻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新闻框架用何种方式呈现出新闻事件给大众,这将影响大众对事件本身的理解,这就相当于把框架理论当作现实世界和主观想法联系起来的桥梁。当前,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更加重要,要构建新型对外话语体系,将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在对外话语中体现出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结合对文献的梳理,基于框架理论在新闻事件中的运用,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李保行[2](2019)在《《工人之路》报研究》文中指出《工人之路》报因报道省港大罢工而闻名,是省港罢工工人的主要精神食粮。创刊初期的发行份数每天只有三千份,之后逐步增加到一万份,大概每四、五个罢工工人就有一份。(1)该报保留了若干真实的历史资料,是研究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历史文献,对其做文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意义。本文将从史学、传播学、新闻学的角度对《工人之路》报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对《工人之路》报所处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首先对创办的背景作一鸟瞰式的介绍,然后对该报的创刊宗旨、用稿规则以及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进行梳理。第三部分,是对《工人之路》报进行概述,主要对该报的版面设置、内容、栏目、读者群、写作风格、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工人之路》报的传播内容和主要特色进行分析,将该报的文章从思想倾向上以及目的取向上分类分析,从新闻政论类、教育培训类、工人生活类三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从言论、选题、文风、效果等四个方面对其报道特色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是对《工人之路》报在省港大罢工中所起作用的分析,主要通过该报来分析省港大罢工。最后,结语部分则是对《工人之路》报的地位及影响进行分析,揭示其根本特征就是需要充分体现其罢工的宣传鼓动作用,因此本章主要关注其历史地位、罢工宣传影响及其传播效果。

程维力[3](2018)在《《江西日报》(2007-2017)建军节报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是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开篇,标志着人民军队诞生。因此,对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八一精神”,意义重大。作为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报的《江西日报》,对发生在本土且是省会城市南昌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报道,是传承革命历史与红色基因的需要,为我们今天研究这段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通过研究其跨度为10年的新闻稿,有助于我们把包括建军节在内的重大节庆报道的变化规律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跃进给江西党媒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为今后纪念性报道的策划与采写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将《江西日报》2007年到2017年所有关于建军节的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建军节报道框架,包括数量、版面、议题、视角和体裁,以及建军社论框架和建军专栏框架进行细致分析研究。笔者发现《江西日报》建军节的新闻报道处处都体现其党报定位,紧扣热点事件并运用报网融合方式打造报道亮点。笔者从政治、技术和媒介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建军节报道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并就省级党报如何做好建军节报道提出三点建议,分别是在报道中提升历史思维,重视非十周年的报道并且要把握地区接近性的优势,以此为传统媒体今后组织纪念性报道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梁莹莹[4](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大国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日渐受到关注,对外传播事务中一套与国家战略相适宜的传播话语系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区域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其话语覆盖面不仅应因地缘战略涉及中亚、西亚及北亚诸国,更应将眼光置于全球,有效应对欧美诸国对新疆的污名化报道,化解社会大众心中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然而当下新疆主流媒体依然面临传播力度、深度与广度不足的问题,难以与地缘战略需求相匹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新疆日报》发展历史,其自创刊之日起,便命运多舛,甚至曾由于各种缘由,历史上多次面临停刊的危机。但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熠熠生辉,在历史中刻下了重重一笔,其在国家危亡和世界大战的多国局势中都曾发挥一定的积极效用。于是通过追溯新疆第一份现代报纸《伊犁白话报》、伊犁革命时期《新报》、杨增新时期《新疆公报》和《天山报》、金树仁时期《天山日报》等报发展渊源,梳理新疆报业发展脉络直至1935年盛世才时期《新疆日报》创刊。其次,对抗战时期《新疆日报》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话语建立的来龙去脉做出梳理,并试图不拘泥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从盛世才个人经历、国际上苏联形势、国内边区新闻教育发展,以及中共来新对报社所进行的内部改革等层面,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话语建立的各种缘由进行综合分析。再者将依据文本内容不同,将报纸文本分别划分为有关国际国内的战事新闻报道;动员疆内妇女、青年、工程师、记者等社会群体共建抗战大后方的宣传报道;以及副刊中各类文学作品和科普知识等。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分别对四个报版各类文本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文本语词运用、栏目设置、专刊和特刊策划、以及漫画和木刻版画的版面编排设计等报纸文本做出相应细致分析。最后,通过描述中共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分别主持新疆日报社工作时期,报纸所呈现的宣传特点以作总结。为求得较为真实全面的还原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的发展样貌,本文将1936——1945年间共计十年报纸按照分类样本属性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忽略报社出版周期不定以及部分报纸缺失等原因,得1178份报纸样本,再通过文本分析,加之数据统计作辅助说明。值得提出的是,首先本文在追溯《新疆日报》发展史过程中,增加了对《伊犁白话报》和《新报》的追溯,探寻了两报与《新疆日报》发展渊源,是对《新疆日报》发展史的一个扩充,并考察多方资料,纠正了部分史实错误。其次,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话语的建立的背景考察中,以多元视角进行分析,除了对当时国内外以及疆内政治局势的阐述外,还增加了当时主新军阀盛世才个人经历与国内新闻界当时对边区新闻教育的提倡两个观点,是对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研究视角的丰富。再者对报纸话语文本进行分析时,采用文献分析和文本分析法,能够对报纸文本进行较为系统和细致的分析,是研究方法层面的创新。最后,将这一时期中共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分别主持工作阶段中的宣传特点进行客观总结,探求两政党在巩固抗战大后方建设的宣传导向层面所使用的策略,也是研究内容层面的丰富。总体而言本文是对抗日战争时期边疆报业发展史的补充研究,也是对新疆报史的补充研究。不足的是,碍于报纸文本的缺失等缘由,导致无法对全部报纸文本进行考察,部分统计数据完整性有所欠缺。

马学斌[5](2016)在《百年智库溯源——中国银行早期的经济研究工作》文中提出本文依据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了民国期间中国银行的研究机构是中国金融界建立的第一个智库,论述了其从草创、不断完善及至形成能适应银行发展需要的智库体制的历史脉络,论证了其各时期的组织形式和诸如重视调查研究、珍惜人材等特点,以及对促进中国银行经营并最终办成国际一流银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阐释了银行家张嘉璈的相关思想和实践。以故鉴今,期望本文能对金融界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有所启示。

张利平[6](2014)在《《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媒介融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应对媒体剧变的最炙手可热的战略。报纸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也是21世纪媒体的最大输家,由于互联网竞争者引领新闻商业化、大幅缩减广告成本,曾经定义美国新闻业的大城市日报面临其商业模式的崩溃,报业寒冬中的美国许多报纸媒体组织将“媒介融合”视为应对数字新媒体时代报媒不确定未来的最佳途径。作为世界一流的商业出版物,《华尔街日报》总付费发行量自2007年起迄今保持美国最大,日报在报业颓势明显的互联网时代中的骄人业绩发人深省。新时期的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已经不是单纯的报纸,而是报纸、通讯社、网站、视频、APP应用、新闻信、杂志、专利数据库、会议等等在内的综合体。《华尔街日报》顺应时势,勇于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报业媒介融合之道的战略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是对《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个案研究,运用传播学、媒介融合、战略管理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理论资源,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历时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的分析、选择和实施进行了系统剖析。首先,文献综述梳理了关于媒介融合的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构建媒介融合的理论框架、宏观上分析媒介融合的动因和微观上的融合新闻研究;而媒介融合实践研究的核心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变革,具体可细分为宏观产业变革的总体性分析、中观产业融合渠道研究和微观媒体变革案例研究三大范畴,总体上国内外媒介融合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研究。其次,论文历时梳理了《华尔街日报》创刊125年来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叙述了日报在前融合时期、克莱伦斯·巴伦时期、伯纳德·基尔格时期、华伦·菲利普时期、彼得·卡恩时期和鲁伯特·默多克时期的主要融合大事和融合特点。随后,论文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外部战略环境,并用VRIO模型剖析日报的内部资源,得出《华尔街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品牌、内容和受众,并在日报使命构想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愿景目标,即“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接下来,论文从新闻融合战略和经济融合战略两方面论述了《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选择,其中新闻融合战略又分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前者包括报道范围的融合拓展、内容多媒体呈现、强势视频战略、定制内容的增值服务、品牌内容的延伸和整合、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式融合、团队报道和融合记者报道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九个方面的内容融合战略,后者包括无处不在的WSJ.com网站、视频终端、社交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四个方面的终端融合战略;《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融合战略包括“付费墙”模式与免费模式的融合、全球广告销售网络及融合广告、平台广告销售战略、视频广告战略、原生广告战略、活动营销战略、数据库营销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八个方面。随后,关于《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论文首先论述了日报实施媒介融合战略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然后从组织制度、资源配置、知识管理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阐述了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最后介绍了《华尔街日报》的融合文化建设,包括责任型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文化、合作型组织文化和开放型组织文化四种文化类型。此外,论文提炼出日报重要的融合理念一—在内容和技术的交叉点创造受众体验、从印刷第一,到数字第一,再到移动第一、数据和内容及经营的融合、融合打造独家新闻和实时新闻,并且运用李奇·高登的经典媒介融合模式和拉里·达利的“融合连续体”框架来检验《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全面性和深入度,得出的结论是日报的融合是全面的,日报的融合程度在逐步加深,但距离达利的“完全融合”仍然存在上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趋势和不足。最后,论文提出了《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对于中国大陆报纸的理念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报纸要重构融合型产品平台、重构融合型经营平台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史春勇[7](2014)在《城市党报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与再造 ——以《济南日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市场环境的强烈冲击下,我国城市党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有都市类报纸和中央、省级党报的强烈竞争,后有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冲击。面对各类媒体的围追堵截,城市党报不仅要与其他媒体争抢受众、争夺市场,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党和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以往靠“吃皇粮”生存的城市党报明显准备不足。与此同时,城市党报的发展还存在着角色定位不准确、市场竞争力偏低、宣传效果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其他媒体不断竞争、自身发展存在短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党报受众群体的大面积流失和舆论影响力的不断下滑。挑战面前,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为首的城市党报大胆改变竞争策略,改善报道方式,对自身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与再造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创刊已有65年历史的《济南日报》,通过近年来以改版为主体的一系列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报纸版式日渐大方、清新,新闻产品也日益精细,报纸面貌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实现了报纸“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在自身舆论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也赢得了受众喜爱,发行量和广告经营额较以往都有了较大突破,成为我国城市党报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目前城市党报面临发展困境、舆论影响力低下的情况下,《济南日报》的突围而出,对城市党报提升与再造舆论影响力,突破各类媒体的重重包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济南日报》在提升与再造舆论影响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为主线,分析和探讨了城市党报舆论影响力的发展方向和策略选择问题。全文在从报纸的发行量、阅读率、媒体价值方面,在对城市党报舆论影响力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ST研究模型从媒介生态环境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济南日报》提升与再造舆论影响力的动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把《济南日报》的改版等新闻改革措施置于提升与再造报纸舆论影响力的层面来研究,并运用“议题设置”、“受众参与”、“使用与满足”等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日报》的相关改革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效果分析。在效果分析基础上,从城市党报怎样协调宣传、新闻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济南日报》如何进一步实现整体突破,如何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进行了反思。最后,从新闻品质、报纸版面、办报策略等方面入手,力图将《济南日报》改革的实践经验提炼而出,供其他城市党报参考借鉴以改善其新闻生产,提升与再造其舆论影响力。

贾希希[8](2014)在《2013年《人民日报》扩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环境的改变,受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民日报》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发展。从1956年伊始,《人民日报》一再进行了扩版,最近几次分别是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论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历次扩版情况总结出《人民日报》扩版坚持的两个原则是党性原则和回归新闻本位。论文以《人民日报》2013年扩版为契机,从研究《人民日报》2013年扩版的社会背景着手,通过对此次扩版的内容变化、版面变化等的分析,总结《人民日报》此次扩版具有改变不同报道题材比重、丰富多种新闻文体样式、版面整体的图像化、版面数量的增加化等特点。《人民日报》在新年微博中称“新一年,我们将努力说真话、写实情,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亲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读性可视性,实实在在服务读者。”在新的媒介环境特别是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情况下《人民日报》的此次扩版是应对挑战的要求,也是党报改革的有益尝试,对于地方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扩版的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表明了新的发展趋向,表明地方党报新闻业务改革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回应舆论热点,做好民生新闻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可视化新闻。

杜娟[9](201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以“毒胶囊事件”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关着重要的影响。药品安全事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支,在近几年频繁发生。药品事故不仅会使公众遭受到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更有甚者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凸显出了我国医药行业及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深化改革的当下,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重要任务,与民众关系紧密的药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因此,媒体如何报道这种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这类事件的认知。本文立足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现状,以2012年曝光的“毒胶囊”药品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对《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新浪网“毒胶囊事件”的报道内容进行了量化分析。总结了不同媒体对“毒胶囊事件”报道所构建的新闻框架,并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对于“毒胶囊事件”的呈现所发挥的作用。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对框架理论相关概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相关文献梳理。第二章主要以“毒胶囊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新浪网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相关的量化统计。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的数据基础,重点分析总结了“毒胶囊事件”报道中《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新浪网所构建的新闻框架极其发挥的作用。第四章从报道内容和报道框架两个方面对“毒胶囊事件”报道进行了反思。

鲁梦昕[10](2013)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框架分析 ——以2012年美国大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家越来越需要加强对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大众传媒在沟通内外,解读“中国”的作用更加备受关注。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我国海外华文媒体中最具权威的媒介,在塑造和传播我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美国大选事件为案例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对其报道定位和策略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框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美国大选期间的对外报道有以下三个特点:在报道频率上具有规律性,与美国大选进程紧密保持一致;报道体裁以新闻综述为主,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告诉读者“中国怎么看”;紧密围绕海外华人,紧扣《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受众定位。本文将对外报道的研究集中在报道框架上,在扎实的案例分析基础上,并与《人民日报》的同主题报道进行对比,使研究避免泛泛而谈,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之所在。根据分析结果,从发挥驻外记者与华人的作用、增加版面和借鉴海外媒体行文风格等角度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对外报道的具体策略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二、每周要闻——国内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每周要闻——国内版(论文提纲范文)

(1)框架理论视角下中西新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二、宏观角度
三、中观角度
四、微观角度
五、研究结论

(2)《工人之路》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工人之路》报的创刊
    2.1 《工人之路》报的创刊背景
        2.1.1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需求
        2.1.2 市场发展的需求
    2.2 《工人之路》报创刊宗旨及用稿规则
    2.3 《工人之路》报主编
        2.3.1 邓中夏与《工人之路》报
        2.3.2 蓝裕业与《工人之路》报
第3章 《工人之路》报概述
    3.1 《工人之路》报的版面设置及其改革
    3.2 《工人之路》报的内容及栏目编排
    3.3 《工人之路》报的栏目分类
    3.4 《工人之路》报的读者群
    3.5 《工人之路》报的写作风格
    3.6 《工人之路》报的不足之处
第4章 《工人之路》报的传播内容和主要特色
    4.1 新闻政论类
        4.1.1 对省港罢工消息的报道
        4.1.2 对全国工人运动的报道
        4.1.3 通告、声明、会议记录及公函的登载
        4.1.4 时实评论、短评
        4.1.5 国际报道
    4.2 教育宣传类
        4.2.1 各种宣传学校和特别宣传班的举办
        4.2.2 工会领袖演讲大会的举办
        4.2.3 组织宣传队,分赴各地演讲
    4.3 工人生活类
        4.3.1 《工人之路》报副刊《工人俱乐部》
        4.3.2 《工人之路》报副刊《小孩子周刊》
    4.4 《工人之路》报的主要特色
        4.4.1 尖锐独到的言论
        4.4.2 选题广泛而又集中
        4.4.3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4.4 朴实的文风,通俗易懂的语言
第5章 《工人之路》报视域下省港罢工问题剖析
    5.1 《工人之路》报对省港罢工的分析
        5.1.1 省港罢工的斗争策略
        5.1.2 省港罢工的组织机构
        5.1.3 国民政府左派势力的大力支持
        5.1.4 省港罢工的胜利成果和胜利原因
    5.2 《工人之路》报对省港罢工的作用
        5.2.1 《工人之路》报的舆论动员作用
        5.2.2 《工人之路》报的情感动员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江西日报》(2007-2017)建军节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建军节报道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纪念性报道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对象和文本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意义
    1.4 相关理论
        1.4.1 议程设置理论
        1.4.2 框架理论
2 建军节新闻报道框架
    2.1 报道数量
    2.2 报道版面
    2.3 报道议题
    2.4 报道视角
    2.5 报道体裁
3 建军节社论和专栏研究
    3.1 建军节社论框架研究
        3.1.1 总体比较
        3.1.2 标题比较
        3.1.3 开头和结尾
        3.1.4 写作风格
    3.2 建军节专栏框架研究
        3.2.1 专栏内容
        3.2.2 专栏形式
        3.2.3 专栏比较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建军节报道的特点
        4.1.1 把握党报定位,引导主流舆论
        4.1.2 结合热点事件,彰显时代特征
        4.1.3 运用报网融合,打造报道亮点
    4.2 建军节报道特点的成因
        4.2.1 政治原因
        4.2.2 技术原因
        4.2.3 媒体自身原因
    4.3 关于建军节报道的思考
        4.3.1 建军节报道的不足
        4.3.2 关于改进建军节报道的建议
        4.3.2.1 以历史思维提升报道品质
        4.3.2.2 重视非十周年的报道
        4.3.2.3 把握地区接近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关于抗战时期报纸研究综述
        二、关于抗战时期《新疆日报》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新疆日报》发展渊源考
    第一节 发展渊源——《伊犁白话报》、《新报》
    第二节 军阀政党势力裹挟下艰难发展
        一、杨增新与《新疆公报》
        二、金树仁与《天山日报》
        三、盛世才与《天山日报》、《新疆日报》
第二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话语建立
    第一节 宣传话语建立的外因
        一、盛世才个人经历与“反帝亲苏”的政治抉择
        二、国际形势——苏联援助下的“六大政策”
        三、中共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国内开始重视边区新闻教育
    第二节 宣传话语建立的内因
        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话语建立
        二、报社内部机构改革
        三、新疆日报社人员及业务分配
第三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方式
    第一节 战事新闻中的“我军”与“敌寇”
        一、报版设置
        二、栏目分配
        三、标题用语
        四、版面设计
    第二节 “抗战建新”,人人有责
        一、妇女群体宣传
        二、青年群体宣传
        三、教师、工程师、记者等相关职业群体宣传
    第三节 新疆民众的精神食粮
        一、文本主题
        二、栏目分配
        三、版面设计
第四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特点
    第一节 1938——1942年中共时期
        一、宣传鼓动性强
        二、稿件编排设计隐匿
        三、重视读者反馈与更正
        四、普及苏联电影和文学
    第二节 1943——1945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时期
        一、宣传形式多样
        二、宣传内容多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百年智库溯源——中国银行早期的经济研究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行智库沿革及各时期的职能
    (一)萌芽——设专职调查员
    (二)起步——成立调查室
    (三)过渡——更名调查部
    (四)体制确立——组建经济研究室
二、智库人员构成——精英荟萃
三、智库工作特点——重视“调查”
四、智库成果发布——编辑报刊、出版论着
五、智库的另外两种形式
六、结论

(6)《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媒介融合
        1.2.2 关于《华尔街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
        1.2.3 关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
    2.1 前融合时期(1882-1902年)
    2.2 班克罗夫特家族时代的融合(1902-2007年)
        2.2.1 克莱伦斯·巴伦时期(1902-1941年):专业化的开始
        2.2.2 伯纳德·基尔格时期(1941-1967年):基尔格革命
        2.2.3 华伦·菲利普时期(1967-1988年):菲利普扩张
        2.2.4 彼得·卡恩时期(1989-2007年):数字化融合的发展
    2.3 默多克时代的融合(2007年至今)
        2.3.1 《华尔街日报》的“默多克式进化”
        2.3.2 “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融合战略
3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战略环境与使命愿景分析
    3.1 《华尔街日报》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华尔街日报》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3.2.1 《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资源构成
        3.2.2 《华尔街日报》资源的VRIO框架分析——日报核心竞争力
    3.3 《华尔街日报》的使命和愿景
        3.3.1 道琼斯和《华尔街日报》的使命构想
        3.3.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SWOT分析
        3.3.3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的愿景目标——“无处不在的《华尔街日报》”
4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选择
    4.1 《华尔街日报》的新闻融合战略
        4.1.1 内容融合战略
        4.1.2 终端融合战略
    4.2 《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融合战略
        4.2.1 “付费墙”模式与免费模式的融合
        4.2.2 全球广告销售网络及融合广告
        4.2.3 平台广告销售战略
        4.2.4 视频广告战略
        4.2.5 原生广告战略
        4.2.6 活动营销战略
        4.2.7 数据库营销战略
        4.2.8 多元化战略
5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
    5.1 《华尔街日报》实施媒介融合战略的组织结构
        5.1.1 新闻集团和道琼斯公司组织结构
        5.1.2 《华尔街日报》的编辑部融合历程
        5.1.3 《华尔街日报》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
    5.2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的实施过程
        5.2.1 组织制度
        5.2.2 资源配置
        5.2.3 知识管理
        5.2.4 沟通交流
    5.3 《华尔街日报》融合的组织文化建设
        5.3.1 责任型组织文化
        5.3.2 学习型组织文化
        5.3.3 合作型组织文化
        5.3.4 开放型组织文化
    5.4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理念和融合程度
        5.4.1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理念
        5.4.2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模式和融合程度分析
6 《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战略对中国大陆报纸的启示
    6.1 理念的启示
        6.1.1 用户思维融合理念
        6.1.2 平台思维融合理念
        6.1.3 跨界思维融合理念
    6.2 重构融合型产品平台
        6.2.1 《华尔街日报》的融合型产品平台
        6.2.2 融合型产品平台重构机制
    6.3 重构融合型经营平台
        6.3.1 员工平台
        6.3.2 商务经营平台
        6.3.3 受众平台
        6.3.4 融合型经营平台重构机制
    6.4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6.4.1 拥抱媒介融合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6.4.2 构建融合型平台生态圈
        6.4.3 融合构建新型主流媒体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7)城市党报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与再造 ——以《济南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城市党报的发展状况与舆论影响力现状
    第一节 城市党报的发展现状
        一、 城市党报发行量不断下滑
        二、 都市类报纸成为报业市场主力军
    第二节 城市党报的舆论影响力现状分析
        一、 高发行量低阅读率
        二、 舆论影响力步入寒冬期
第二章 《济南日报》舆论影响力提升与再造动因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迅速崛起带来了挑战
        一、 新媒体改变了受众接触媒介的方式
        二、 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三、 数字化报纸发展迅猛
    第二节 报业市场的竞争带来了压力
        一、 受众读报时间下滑党报读者大量流失
        二、 《济南日报》市场占有率面临巨大挑战
    第三节 宏观媒体环境变迁带来了机遇
        一、 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二、 报业市场大洗牌
        三、 媒介素养的提升使受众对媒介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四节 各级党报改革带来了动力
    第五节 困境面前城市党报求变才能生存
第三章 改善新闻生产方式提升与再造舆论影响力
    第一节 不断改版为报纸发展注入活力
        一、 增加报纸厚度增强报纸深度
        二、 整合周刊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三、 满足“阅读快餐”时代的读者需求
        四、 改进版式设计抓住读者眼球
    第二节 加强新闻策划设置新闻议题
        一、 重视新闻策划提高报纸可读性
        二、 精品化特刊实现常规化
        三、 典型人物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 设置新闻议题引导舆论导向
    第三节 重视受众参与成立市民记者团
        一、 普通市民成“党报记者”
        二、 “泥土味”新闻不断涌现
        三、 从媒介主导到受众参与
    第四节 提升服务性增强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度
        一、 为受众提供所需信息让受众得到“满足”
        二、 提供亲民服务信息改变党报刻板印象
        三、 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五节 巧用辅助手段提高报纸知名度
第四章 《济南日报》舆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阻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宣传、新闻与市场关系分析
        一、 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关系
        二、 新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三、 宣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改进不彻底
        一、 硬新闻比例有所欠缺
        二、 新闻事件的预判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节 报纸版面美化整合不到位
        一、 某些版面凑版嫌疑过重影响阅读效果
        二、 “黄金眼”的功能需进一步开发
        三、 美观度仍有提升空间
第五章 城市党报提升与再造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第一节 广开言路与读者充分互动
        一、 广开言路是城市党报的责任与义务
        二、 报纸读者不只是报纸的“看客”
        三、 加强互动好处多
    第二节 改善农村报道提升民生情怀
        一、 关注基层弘扬真善美
        二、 加大对农村新闻的报道力度是大势所趋
    第三节 重视报网互动借助网络实现新跨越
        一、 处理好报纸与网络的关系
        二、 报网联合成为报业发展一大趋势
    第四节 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优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2013年《人民日报》扩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内容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第2章 《人民日报》历次扩版情况
    2.1 《人民日报》扩版的背景与进程
        2.1.1 《人民日报》扩版的内在社会背景
        2.1.2 《人民日报》历次扩版使新闻业务改革不断深化
    2.2 《人民日报》扩版可借鉴的经验
        2.2.1 增加内容,提高质量
        2.2.2 重视时效性、新闻性
    2.3 《人民日报》扩版是党报新闻业务改革中的典型
第3章 《人民日报》扩版后的内容变化
    3.1 改变不同报道题材比重
        3.1.1 提高监督力度,头版舆论监督从无到有
        3.1.2 增加民生题材,从“小民生”到“大民生”
        3.1.3 压缩会议新闻,从千字篇幅到百字篇幅
    3.2 丰富多种新闻文体样式
第4章 《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版面变化
    4.1 版面整体的图像化
        4.1.1 头版的“封面化”趋向
        4.1.2 增强图片、图表元素的运用
    4.2 版面数量的增长化
        4.2.1 增开四个版面
        4.2.2 首开新闻评论版面
第5章 《人民日报》扩版对地方党报改革的现实启示
    5.1 回应舆论热点,做好民生新闻
    5.2 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可视化新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以“毒胶囊事件”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选题的创新之处
    四、文献综述
        (一) 新闻框架理论综述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综述
第二章 “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一、个案选取—2012年“毒胶囊事件”
    二、媒体选择—《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浪网
    三、抽样时间和方法
        (一) 抽样时间
        (二) 抽样方法
    四、类目建构
    五、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分析
        (一) “毒胶囊事件”新闻报道数量统计
        (二) 《南方都市报》“毒胶囊事件”报道样本分析
        (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毒胶囊事件”样本分析
        (四) 新浪网“毒胶囊事件”报道样本分析
第三章 媒体报道对“毒将囊事件”的呈现
    一、《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浪网“毒胶囊事件”报道构建的新闻框架
        (一) 《南方都市报》构建以“责任追究”为主导的事件反思框架
        (二)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构建以“政府形象”为主导的事件应对框架
        (三) 新浪网构建以“问题披露”为主导的舆论监督框架
    二、“毒胶囊事件”媒体报道框架的作用
        (一) 《南方都市报》提供多角度反思事件的平台
        (二)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实力求积极地舆论引导
        (三) 新浪网实现媒体报道理性的互动反馈
第四章 “毒胶囊事件”报道反思
    一、“毒胶囊事件”报道内容反思
        (一) 媒体报道预警不力
        (二) 媒体报道存在误导性
        (三) 媒体报道放大负面效应
    二、媒体报道框架反思
        (一) 消息来源选择偏向
        (二) 报道体裁较为单一
        (三) 报道立场以中立为主
        (四) 以“患者”和“消费者”为主导的报道框架缺失
结语
    一、媒体报道应加强建设性善于发布预警信息
    二、媒体应准确定位善于使用新闻框架
    三、媒体从业人员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框架分析 ——以2012年美国大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历程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研究
    1.3 研究原因及目的
第二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美国大选报道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框架理论简述
        2.1.2 样本采集
    2.2 《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料统计分析
        2.2.1 报道总量、频数、频率分析
        2.2.2 消息来源分析
        2.2.3 新闻标题分析
        2.2.4 新闻图片分析
        2.2.5 报道体裁分析
        2.2.6 版面分布
        2.2.7 新闻评论的主观色彩分析
第三章 与《人民日报》的对比
    3.1 报道数量及版面安排
        3.1.1 报道数量对比
        3.1.2 版面安排对比
    3.2 报道体裁
    3.3 报道内容
第四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框架
    4.1 宏观层面:报道取材的倾向性
    4.2 中观层面:报道体裁的多样性
        4.2.1 夹叙夹议的新闻综述
        4.2.2 以“望海楼”为主导的新闻评论
    4.3 微观层面:报道语言的“海外”化
第五章 提升《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水平的建议
    5.1 发挥驻外记者优势
    5.2 增加对外报道的版面
    5.3 借鉴海外报纸的行文风格
    5.4 加强读者反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美国大选报道
    附录二:《人民日报》2012美国大选报道
致谢

四、每周要闻——国内版(论文参考文献)

  • [1]框架理论视角下中西新闻比较研究[J]. 张丽娜,韩帅. 传媒论坛, 2020(03)
  • [2]《工人之路》报研究[D]. 李保行. 南昌大学, 2019(02)
  • [3]《江西日报》(2007-2017)建军节报道研究[D]. 程维力. 江西财经大学, 2018(01)
  • [4]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日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研究[D]. 梁莹莹.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7)
  • [5]百年智库溯源——中国银行早期的经济研究工作[J]. 马学斌. 国际金融, 2016(02)
  • [6]《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战略[D]. 张利平. 武汉大学, 2014(01)
  • [7]城市党报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与再造 ——以《济南日报》为例[D]. 史春勇.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8]2013年《人民日报》扩版研究[D]. 贾希希. 河北大学, 2014(10)
  •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以“毒胶囊事件”报道为例[D]. 杜娟. 西南大学, 2014(12)
  • [10]《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报道框架分析 ——以2012年美国大选为例[D]. 鲁梦昕. 广西大学, 2013(03)

标签:;  ;  ;  ;  

每周亮点 - 国内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