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

一、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品一[1](2021)在《高稳定黄光碳点荧光薄膜实现激光照明》文中认为目前,应用于照明的固态光源主要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LED存在高驱动功率下“光效骤降”的问题,很难实现高亮度白光,严重制约其在高功率固态照明领域中的发展。因此,科研工作者逐渐把目光集中在以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为基础的激光白光光源上,这是因为LD的发光效率高,没有“光效骤降”现象,而且LD具有可视光距离远、响应速度快、结构小巧等优点,成为固态照明领域的有力竞争者。采用蓝光LD激发黄光荧光转换材料实现白光照明具有成本低、发光易调控以及性能稳定等优势,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青睐。但是,由于LD能量较高且光束集中,激光光源辐照到荧光材料表面可产生大量的热,导致荧光粉快速衰减,发生荧光猝灭现象,故与LD匹配使用的荧光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光热稳定性。当前,应用于LD照明的荧光材料主要是稳定性较好、合成工艺成熟的稀土掺杂荧光粉。但是由于受稀土价格昂贵且资源紧缺、不可再生等限制,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高热稳定性荧光材料来代替稀土荧光粉。碳点(Carbondots,CD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惰性高、发光波长可调等优点。但目前大多CDs的光热稳定性用于LD照明中欠佳。因此,本文旨在构筑高稳定黄光CDs荧光转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白光LD照明器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高稳定黄光石墨烯量子点荧光薄膜在LD照明中的应用。首先,以氧化石墨烯为起始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溶剂热法得到明亮绿光发射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其呈准球形,平均粒径5.2nm,发射峰位于501 nm,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yield,QY)为47.09%,具备较高的结晶性。其次,利用GQDs的浓度依赖荧光特性,得到发射峰位于574 nm的黄光GQDs溶液,并与硅烷偶联剂KH-792混合,形成了光热稳定性优异的荧光薄膜。最后,作为荧光转换材料与450nm的LED芯片复合实现了色坐标为(0.33,0.34),相关色温为5816K,显色指数为77的白光LED器件;并与405 nm LD组装,实现了色坐标为(0.34,0.39),相关色温为5288 K,显色指数为70的白光LD器件。(2)高稳定黄光碳量子点荧光薄膜在LD照明中的应用。首先,选取具有高sp2共轭的均苯三甲酸和邻苯二胺为碳源和氮源,乙醇为溶剂,一步溶剂热法合成具有高晶化程度和高QY的黄光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其呈球形,平均粒径2.9 nm,发射峰位于532 nm,具有高的结晶性,以碳核态发光占据主导,具有激发独立荧光特性。其次,CQDs溶液与硅烷偶联剂KH-792混合固化形成明亮黄光发射、光热稳定性优异的CQDs荧光薄膜。最后,将黄光薄膜与420 nm LED芯片复合实现了色坐标为(0.30,0.42),相关色温为6169 K,显色指数为71的白光LED器件;并与450 nm的LD复合,实现了色坐标为(0.31,0.32),相关色温为5971 K,显色指数为71的白光LD器件。总之,采用具有较高sp2共轭的碳源为起始原料,有利于合成具有较高晶化程度的两种CDs(GQDs和CQDs),提升其光热稳定性,将其作为荧光转换材料,即可与LED复合可以实现白光LED照明,也可与LD复合实现白光LD照明。这不但有效解决了稀土荧光转换材料价格昂贵、资源短缺、不可再生等问题,而且开拓了 CDs全新的应用领域,印证了 CDs作为一种新型LD荧光材料的潜力,为实现白光LD照明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林晓卉[2](2021)在《离子掺杂SrAl12O19发光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荧光粉材料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荧光粉材料逐渐被功能化的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医学、信息存储、防伪、照明、植物学等领域。换而言之,荧光粉材料正在很多行业中以其独特的优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发荧光粉材料新的应用,将荧光粉材料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则成为荧光粉材料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而在这一次次的创新与碰撞中,我们希望可以解决其他学科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同时也希望开发荧光粉材料新的应用。而铝酸盐荧光粉材料作为荧光粉界的元老,时隔多年,样品所表现的优秀的光学性能依然无可超越。本文对优异的含有多种空间多面体构型的SrAl12O19荧光材料进行分析,主要研究Cr3+、Ti3+、Ce3+以及Mn2+分别掺杂SrAl12O19发光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SrAl12O19:Cr3+中发现深陷阱成为主导余辉发光的原因以及Cr3+通过掺杂到SrAl12O19材料中不同的Al-O晶格配位体从而表现出奇特的双波段发光性质。通过结构和光谱分析,Cr3+掺杂SrAl12O19材料在688 nm和793 nm处同时存在两个波段的发光峰。固态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表示出SrAl12O19材料中Al-O晶格的各种配位构型,从而理论上指导了 Cr3+可以掺杂不同的Al-O晶格配位体以实现控制Cr3+不同波段的发光。尽管SrAl2O4:Cr3+在688 nm处的发光峰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更长的余辉时间,但是生物组织体外成像和小鼠体内成像结果均表明,在688 nm和793 nm处有双波段发光的SrAl12O19:Cr3+材料在生物窗口上比仅在688 nm处有单波段发射峰的发光材料(SrAl2O4:Cr3+)具有更高质量的近红外生物成像。此外通过测量热释光光谱发现,SrAl12O19:Cr3+材料的长余辉现象中载流子释放的驱动力只是来自于材料的深陷阱。这与一般余辉发光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浅层陷阱的载流子释放理论不同。这些发现为改善生物成像质量、了解长余辉发光中电子被捕获和脱离陷阱的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学领域,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无需施肥就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智能窗口。在植物学中,绿光(490-580 nm)被认为是太阳光谱中光合作用的低效波长。相比之下,蓝色(400-490 nm)、远红光和近红外光(650-850 nm)对植物生长是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合成了一种含有SrAl12O19:Ti3+纳米颗粒的智能窗口,它可以不对太阳光谱的蓝光区域产生任何副作用,但可以选择性地将不太利于植物生长的绿光转换为对光合作用最有用的远红光和近红外光。当在这种智能窗下栽培时,大蒜和酢浆草等植物在室外阳光直射或室内绿光/白光LED灯照射下,大蒜的茎纵向生长率和酢浆草的叶子横向生长率都有显着的提高。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在不需要施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植物栽培的方法。这种可操作的光转换纳米颗粒将在生物光子学和光子学领域带来广泛的应用。3.不同波段的可见光和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已被广泛的报道研究,但是极少有研究近紫外长余辉波段的荧光粉材料。本论文合成了SrAl12O19:Ce3+,Sc3+荧光粉,并且在此材料中同时实现了发射波长为300 nm的光致发光、余辉时间长达10 h的超长余辉发光和光激励发光三个现象。SrAl12O19:Ce3+,Sc3+荧光粉的合成填补了长余辉材料在近紫外长余辉发光范围的空白。通过对SrAl12O19:Ce3+,Sc3+以及SrAl12O19:Ce3+热释光光谱的比较发现,Sc3+共掺杂后产生了浅陷阱,此共掺杂Sc3+所产生的浅陷阱对SrAl12O19:Ce3+,Sc3+荧光粉中超长余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SrAl12O19:Ce3+材料中自身所存在的深陷阱也同时存在于SrAl12O19:Ce3+,Sc3+荧光粉中,此深陷阱的存在则主导了 SrAl12O19:Ce3+,Sc3+荧光粉光激励发光现象的产生。由于深陷阱的出现,在700-900 nm光的激发下也观察到了光激励发光现象。长余辉发光和光激励发光峰位都属于近紫外波段范围内的这一特点,必将决定了SrAl12O19:Ce3+,Sc3+未来在特定疾病治疗、防伪和光信息存储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4.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光学数据存储技术已经成为竞争先进数据存储技术的优秀候选者。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SrAl12O19:Mn2+,Gd3+作为主体的光激励荧光粉的信息存储材料。材料经过紫外光的照射储存能量后,在红外激光周期性的照射下,SrAl12O19:Mn2+,Gd3+材料中被陷阱所捕获的电子吸收能量,并以发光的形式部分释放,呈现出一种优异的光学信息存储能力。本研究中信息存储可以通过图形和数字两种形式实现。图形和数字可以通过红外激光照射进行存储和再生,并通过自制的解码系统一步步记录一组完整的数字数据,完成动态的光学数据读取过程。该工作为今后写-存-读-擦-写一体化的光信息存储应用提供了一个实用范例。

张导[3](2021)在《3D打印高功率白光LED照明用荧光玻璃转换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荧光玻璃作为固态照明技术中的关键材料之一,由于其稳定性高、发光性能优异,可以有效解决有机硅封装LED的老化、泛黄、色差等问题,是大功率、高亮度白光LED和激光照明光转换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传统的激光二极管(LD)或大功率LED广泛使用“荧光粉+树脂”的方式进行封装,这些透明有机材料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差、导热系数低,照明器件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导致其出现老化、泛黄、色漂移和寿命下降等诸多问题。另外,具有较复杂三维结构的荧光玻璃对于实现高集成度和高外量子效率的器件是十分重要的,而传统的制造工艺难以实现其的快速化、定制化和批量化生产。另外,仅采用单色荧光粉在玻璃中作为颜色转换器,会导致发光光谱中的红光光谱部分缺乏,很难获得显色指数高、质量好的白光(CRI<70)。因此,亟需研究出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和高发光效率的无机荧光转换体以适用于高功率、高亮度的白光LED和激光照明领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和商用荧光粉为原材料,使用石英玻璃光固化技术和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的荧光玻璃,并在此基础上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传统烧结工艺难以制造的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荧光玻璃。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照明器件光转换效率和其显色性能,我们将红色荧光粉CaAlSiN3:Eu2+涂覆在LuAG:Ce-PiSG荧光玻璃上,获得了高显色指、高热稳定性、高流明效率的荧光玻璃。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YAG:Ce-PiSG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研究针对传统的“荧光粉+树脂”型荧光玻璃在高功率照明中存在老化、泛黄、热稳定性差以及传统的烧结工艺难以实现复杂三维结构荧光玻璃的制备等问题。本章将石英玻璃光固化成型技术与无压烧结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在1250℃烧结出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YAG:Ce-PiSG荧光玻璃。玻璃基体内的荧光粉呈均匀分布状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均未遭到破坏,荧光玻璃的发光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另外,结合现代三维打印技术,采用传统的烧结工艺,直接设计制造了复杂三维结构的YAG:Ce-PiSG荧光玻璃。随后,我们将制备的YAG:Ce-PiSG应用在白光LED和激光照明中,在输入电流为50mA时,发光效率达到最大1191m/W;在输入电流为1000mA时,输出流明达到最大为7851m;白光激光照明器件的最大输出激光功率为2.72W(3.46W mm-2)。此外,我们还证实,在不添加任何玻璃改性阳离子材料的情况下,荧光粉与二氧化硅玻璃之间的界面反应被有效的抑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发光性能。(2)红粉复合LuAG:Ce-PiSG在白光照明的应用及其分析针对单色荧光粉在玻璃中作为颜色转换器,导致发光光谱中缺乏红光光谱部分,难以获得显色指数高、质量好的白光的问题,我们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发光性能的LuAG:Ce-PiSG荧光玻璃。玻璃基体内的荧光粉呈均匀分布状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均未遭到破坏,荧光玻璃的发光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随后,我们将其应用在激光照明中,白光照明器件的最大输出流明为5621m,最大发光效率为1021m/W。最后,我们将红色荧光粉CaAlSiN3:Eu2+涂覆在LuAG:Ce-PiSG荧光玻璃上,并将其应用在激光照明中。结果显示,我们制备的白光激光照明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显色指数(92)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杨伟强[4](2020)在《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稳定性提升及其光发射器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光电特性,例如:长载流子寿命,高载流子迁移率,灵活可调的带隙,高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在先进光电子器件的多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本质上的离子晶体属性和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干扰能力,这些缺点导致了铅卤化物钙钛矿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并不稳定,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如何提高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稳定性并改善其发光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论文从提高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CsPbX3 PQDs,X=C1,Br,I)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从无机到有机再到无机-有机结合的复合基质实现了对PQDs的有效封装。通过设计复合体系和调控反应策略优化了钙钛矿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能。借助具有保护作用的复合结构,我们成功实现了全无机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的显着提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地将四甲氧基硅烷(TMOS)加入到经过三正辛基磷(TOP)优化的CsPbX3 PQDs(X=Br,I及其混合组分)溶液中,在相对湿度(RH)为80%的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SiO2基质封装的CsPbX3 PQDs复合材料。该CsPbBr3 PQDs@SiO2复合材料不但展示出类似于CsPbBr3 PQDs本身的优异光学性能,而且呈现出良好的空气储存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将不同卤素组分的复合材料混合后仍能保持它们原始的荧光发射特性,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阴离子交换反应。进一步,通过将CsPbBr3 PQDs@SiO2复合材料作为绿色发光层,CsPbBr0.6I2.4 PQDs@SiO2作为红色发光层,与商用GaN芯片组合构建了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LED)。该器件中绿色和红色发光分别展示出高达97%和96.3%的色彩饱和度,以及比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标准更宽的色域范围。最后,通过将CsPbBr3 PQDs@SiO2粉末与商业化的K2SiF6:Mn4+(KSF)红粉混合制备了色坐标为(0.31,0.33)的标准白光二极管(WLED)。该器件展示出6386 K的色温和30.7 lm/W的功率效率。(2)提出了一种在一锅热注入法基础上,采用聚二苯基乙烯基膦-苯乙烯共聚物(PDPEP-co-S)封装CsPbBr3 PQDs的新策略。不同于常规热聚合,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引入极性溶剂,并且将嵌入到PDPEP-co-S中的PQDs保持在单分散状态。CsPbBr3 PQDs经PDPEP-co-S封装优化后,PL QY可以从39%显着地提升到90%。借助理论计算和模拟,我们发现以多齿配体共聚物作为基质封装材料可以有效地限制电荷转移并钝化铅卤化物PQDs的表面缺陷,进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PL QY。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该类PQDs复合材料的荧光发射模型,并详细研究了其内部的载流子动力学行为。此外,CsPbBr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对水、甲醇和紫外光照等外部苛性环境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这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合适的极性溶剂处理,嵌入的CsPbBr3 PQDs很容易从共聚物基质中释放出来,实现了对CsPbX3 PQDs的重复利用,降低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后,基于这些高亮度的CsPbBr3 PQDs@PDPEP-co-S荧光粉,我们成功地制备了功率效率为90 1m/W的WLED。(3)将PQDs嵌入带孔的聚苯乙烯微球(MPMs)中,然后通过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水解进行二氧化硅壳层包覆,获得了 CsPbX3 PQDs/MPMs@SiO2杂化发光微球。相比于单一的有机/无机封装,该复合发光微球的稳定性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展示出高达84%的PL QY。这归功于MPMs@SiO2壳层有效地切断了外部侵蚀环境与内部嵌入PQDs之间的直接接触,并用超长的烷基链修饰了杂化微球,从而提高了复合体系抵抗溶剂腐蚀的能力和耐热性。因此,这些杂化微球即使暴露于苛刻的环境中(例如:去离子水、异丙醇、酸/碱溶液、加热条件等)也具有良好的化学/物理稳定性。特别是杂化微球的水稳定性研究:在水中储存30天后,该PQDs杂化微球的荧光强度仍能保持其初始荧光强度的48%。最后,通过将绿色的CsPbBr3 PQDs/MPMs@SiO2杂化微球与商用红色荧光粉涂覆在GaN芯片上制备出了 WLED。该器件展示出811m/W的功率效率,并且具备良好的电致发光稳定性,表明了该类CsPbX3 PQDs复合材料在未来照明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蒙素仟[5](2020)在《Mn红色荧光粉的改性及其机理探究》文中提出蓝光芯片In Ga N激发黄色荧光粉YAG:Ce3+组合的白光LED因其具有节能、高效、环保、长寿命等优点,被誉为新一代固体照明与显示领域的绿色光源。然而,此类白光LED由于缺少红光成分,器件光色呈冷白光,即显色指数低(Ra<80)、色温高(CCT>4500K),因而限制其应用范围。为弥补此类白光LED的不足,在器件中添加可被蓝光激发的红色荧光粉是调谐器件发光性能的方式之一。目前,商用红色荧光粉主要为Eu2+掺杂的氮化物红色发光材料。但此类体系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重叠,导致自吸收严重等缺点,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发其它红色发光离子体系。其中,Mn4+和Mn2+是优异的红色发光离子。Mn4+掺杂氟化物红色荧光粉具有蓝光宽带吸收以及红光区域窄带发射、热稳定优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其易潮解导致材料不稳定是最大的挑战。Mn2+发光属于宇称和自旋禁阻跃迁,因而其蓝光激发效率低、激发态长寿命等,进而导致在高光子密度激发下发光容易饱和。因此,对这两类Mn离子激活的红色荧光粉进行改性并研究其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应用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在具有三维孔道的硅铝酸盐分子筛负载Mn4+掺杂的氟硅酸盐红色荧光粉以提高其稳定性,以及通过磁耦合的Mn2+离子对发光规律来探索提高其蓝光激发效率和减小发光激发态寿命的可行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目前蓝光LED激发的红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离子Mn4+和Mn2+发光材料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样品的制备合成方法与材料性能测试手段。第三至第四章为实验内容和结果讨论分析,其中,第三章对Cs2Si F6:Mn4+红色荧光粉进行改性,通过多孔分子筛复合的方式探索其合成方法与改性的机理;第四章对比研究了无水和含水Cs Mn Cl3中磁耦合Mn2+离子对发光规律,探讨磁耦合对蓝光激发效率和发光寿命的改性。第五章为本论文现阶段结论与展望。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Cs2Si F6:Mn4+溶度积小及分子筛硅铝酸盐孔道内阳离子可交换的特点,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简易两步合成法原位合成出多孔分子筛负载的Cs2Si F6:Mn-Y复合红色荧光粉。材料在462 nm蓝光激发下,发射~630 nm红光,且热稳定性良好。在分子筛孔道的保护下,复合材料在浸水测试中表现出优良的耐湿性能;其组装而成的白光LED器件在温度~85oC、湿度~85%的环境下仍表现出良好的耐热耐湿性。(2)在室温下采用过度饱和析晶法制备出Cs Mn Cl3及其对比物Cs Mn Cl3·2H2O,Cs Mn Cl3·2D2O。用晶体场理论和结构对称性分析它们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尽管Cs Mn Cl3结构中Mn2+格位(八面体)对称性比其它两个化合物(也是八面体)高,但前者发光寿命更短、蓝光激发效率更高。磁性测量结果显示前者Mn2+离子对的反铁磁耦合强度更强。综合推断,Mn2+离子对磁耦合强度可调控其发光寿命和蓝光激发效率。

李卫[6](2020)在《新型荧光开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荧光材料由于在光学器件、生物成像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得到了很多关注。近年来有关荧光开关体系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注意,而具有优异荧光性能的多酸及金属有机框架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普鲁士蓝/EuW10、鲁米诺/EuW10和氧化物/EuMOF复合材料,分别构筑了多种荧光开关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并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的的荧光开关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普鲁士蓝/EuW10复合材料分散液可以对水合肼和过氧化氢进行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双光谱检测,能够实现荧光“开关”可逆性的变换;而鲁米诺/EuW10和氧化物/EuMOF两种复合材料分散液可分别对Fe3+和Cr3+等金属离子进行荧光光谱检测,并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对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的检测中,所构筑的荧光开关体系均获得了较低的检出限,使其可以在痕量分析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此外,通过荧光强度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所构筑的体系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和响应时间短的优点,并克服了传统仪器检测中的操作复杂、耗时长和费用高的缺陷。制备的复合物所构筑的体系在环境和生物成像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吴荣琴[7](2020)在《紫外LED光色电特性及其非视觉照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半导体外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紫外LED的技术与应用已成为产业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主要针对近紫外LED在鞋服皮革照明与建材领域的光催化去甲醛方面的应用研究。首先,本论文选取了几种近紫外波长的LED进行光色电特性测试,了解并掌握在不同正向电流IF驱动下几种近紫外波长LED的光通量、电功率、发光效率、发射光谱和色品坐标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光通量与电功率随电流IF的增大呈亚线性增长的趋势,发光效率则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受PN结的缺陷、无辐射复合以及结温的影响。其次,基于简单遗传算法的光谱构造技术,研究设计了一款应用于鞋服皮革产业照明的多波长复合的紫外LED衣车灯。实验测试了鞋服皮革产业专用的荧光笔(隐形笔)的吸收光谱,并作为目标光谱,利用几种紫外波长的LED进行目标光谱的构造与合成,拟合出了一种鞋服皮革照明用的多波长复合的紫外LED光源光谱分布,并对光源样品进行研制。实验结果表明:实际样灯的光谱与目标光谱的匹配度较高;实际样灯对隐形笔的显现效果较为清晰,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最后,针对建材家装领域的去甲醛产业进行研究,研制一种用于衣柜、鞋柜等板材柜体的小型紫外LED去甲醛装置。本研究将通过测试获得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P25粉末)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以及非金属掺杂复合材料C-N-P-TiO2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分别作为目标光谱,利用多个波长的紫外LED组合分别对以上两种目标光谱进行匹配,得出相应的LED组合比例。本研究将匹配度较高的基于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作为目标光谱拟合而成的光谱分布作为实际样品制作的对象。最后将实际样灯与光催化剂负载板组合研制成紫外LED去甲醛装置。对制成的去甲醛装置进行甲醛浓度降解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小空间的板材柜体中的甲醛降解率较高,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郝佳瑞[8](2020)在《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复合发光材料构筑及稳定性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铅卤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类“明星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载流子扩散长度长、消光系数高和缺陷密度低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光电探测器等光电领域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固态照明和显示的新生代材料。但由于其本身结构的不稳定,纳米尺度效应,高表面能等原因,导致该材料对光、热和湿度敏感,稳定性差,在光电应用领域受到限制。通过复合材料设计和降低维度等方式是十分有效的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矿物材料具有高稳定性、离子交换性、高比表面、环境友好等性能,其可以作为主体材料接受多种客体材料而实现新型功能材料的组装。如前所述,将钙钛矿量子点与矿物材料进行复合构筑,二者复合后实现性能的调控与协同提升,各种各样的新型量子点与矿物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此外,二维钙钛矿材料自身稳定性优于钙钛矿量子点,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层间有机基团,合成新型低维钙钛矿材料都可以实现高稳定性钙钛矿材料。本论文采用不同的矿物材料,构筑系列复合光学材料体系,协同调控铅卤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揭示了复合材料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探索钙钛矿量子点复合材料在白光LED中的应用。此外,设计合成了新型二维高稳定性钙钛矿材料,研究其发光性质。本论文的创新点:(1)基于天然矿物埃洛石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层状纳米片优异的散热性能,设计构筑了系列钙钛矿量子点@矿物复合材料,通过静电作用和化学键合作用,可以将钙钛矿量子点和矿物进行有效复合,揭示了稳定性提升的影响机制,为优化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和提升其发光热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天然管状和二维层状矿物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2)基于多孔硅藻土的多级孔道结构,设计了钙钛矿量子点硅藻土复合材料,通过硅藻土的纳米空腔共振提升效应,同时提高发光强度和改善了热稳定性,为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效率和发光热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多孔矿物材料的应用领域。(3)以有机胺为有机层,铅溴层为无机层,交替合成一种新型n=1的二维钙钛矿材料(C8H12NO2)2Pb Br4,具有高稳定性和易调节的光学性能。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采用一步法构筑了一维钙钛矿量子点@埃洛石(Cs Pb Br3@HNTs)复合材料。利用埃洛石外表面的正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卤素阴离子,原位形成钙钛矿量子点晶种,合成钙钛矿量子点@埃洛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埃洛石负载量,埃洛石纳米管长径比等条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制备工艺路线和实验参数。研究了钙钛矿量子点@埃洛石复合材料的稳定性。由于埃洛石具有中空的纳米管结构,当温度加热到100 oC时,钙钛矿量子点@埃洛石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约为室温下强度的80%。优异的热稳定性归因于埃洛石中具有高热导率的氧化铝和较大比表面积。另外,该复合材料在紫外线连续辐射下具有优异的光诱导稳定性和环境储存稳定性。(2)采用紫外接枝聚合法构筑聚丙烯酸接枝多孔硅藻土和钙钛矿量子点(CPX-DE-g-PAA)复合材料。选取具有光增强作用的准光子晶体结构的矿物硅藻土,作为构建聚丙烯酸接枝的硅藻土(DE-g-PAA)媒介反应器,用于原位捕获钙钛矿量子点,通过表征验证了多级孔道的腔体结构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接枝反应。此外,DE-g-PAA中捕获的-COOH可以作为合成钙钛矿量子点所需的表面配体,取代传统的油酸,将钙钛矿纳米晶体均匀铆钉在腔体中和矿物表面,构造的聚合物刷为钙钛矿量子点提供封装保护层。所制备的CPB-DE-g-PAA复合材料不仅保持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引入光增强的准光子晶体硅藻土后,CPB-DE-g-PAA的发光热淬灭受到明显抑制,在373 K时仍可保持?73%的室温初始强度。该结果表明硅藻土的引入可以显着增强CPB-DE-g-PAA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同时,CPB-DE-g-PAA薄膜在水中浸泡120小时后表现出强烈的绿色发射,约为纯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约9小时)的13倍。最后,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计算了不同腔体直径的CPB-DE-g-PAA复合材料的电磁场强度分布,揭示了发光的改善应归因于硅藻土腔体共振效应引起的电磁场增强。(3)二维氮化硼纳米片@钙钛矿量子点(CPX@BN)复合材料构筑。将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和二维纳米材料进行复合构筑。首先将二维(2D)六方氮化硼进行剥离制备纳米片,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剥离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剥离效果,得到约50 nm厚的BN纳米片堆叠物。接着采用一步法原位均匀生长钙钛矿纳米晶体,通过氨基功能化后,将钙钛矿量子点铆钉于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片上,形成稳定的CPX@BN-E。该复合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在120oC时的PL强度仍保持在RT时初始强度的80%,这是由于引入了高热导率的氮化硼和其二维纳米片状结构,形成了及时有效的散热渠道。(4)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C8H12NO2)2Pb Br4合成合成了一种二维新结构材料,通过氢溴酸缓慢结晶法,合成(C8H12NO2)2Pb Br4单晶,以多巴胺为有机层间基团,铅溴八面体层为无机层,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这种新结构材料,且具有新颖的窄带蓝光发射和高热稳定性。此外,通过掺杂锰离子,可以实现蓝光和橙红光发射,具有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带边发射和锰离子的T1-6A1的能量传递,实现新结构材料的光谱调控。

张泽龙[9](2020)在《基于CsPbI3钙钛矿纳米晶的红光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无机CsPbX3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稳定性差、铅的毒性以及对发红光的CsPbI3钙钛矿纳米晶研究进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使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择在高稳定的玻璃基质中原位晶化出基于CsPbI3的钙钛矿纳米晶,并将制备的红光微晶玻璃成功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等先进照明领域。根据以上研究要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在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采用熔融-热淬和原位晶化技术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Ti掺杂的CsPbI3纳米晶。通过改变Ti的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可以调节CsPb1-xTixI3纳米晶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且其在水/热环境下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用制备的CsPb1-xTixI3纳米晶玻璃构建出高品质的WLEDs和用于植物生长的LED,这为低毒性和红光钙钛矿发光器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在玻璃基质中通过原位晶化法首次成功实现CsPbCl3和CsPbI3两种纳米晶的共存。由于光子重吸收效应,CsPbCl3:CsPbI3纳米晶发射红光,且表现出比CsPbI3纳米晶更高的荧光发射强度和量子产率。另外,CsPbCl3:CsPbI3纳米晶玻璃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尤其是在水中浸泡60天后,荧光强度仍保持在95%以上。最终,用CsPbCl3:CsPbI3纳米晶玻璃构建出室内植物栽培所用的红光LED器件。

柳建明[10](2020)在《钙钛矿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在植物照明和白光显示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全无机卤化铅铯(CsPb X3,X=Cl,Br和I)钙钛矿由于其窄带发射且发光可调,量子效率高且易于制备因而成为有望替代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和II-VI系纳米晶材料成为新一代光电器件领域的有力竞争者。然而钙钛矿纳米晶溶液的稳定性较差,只能稳定地存在于非极性溶液(正己烷,丙酮等),因此如何提高钙钛矿的稳定性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使钙钛矿更好地大规模商业化地研究方向。因此,本论文采用高温固态熔融析晶法制备了一系列全无机卤化铅铯(Cs Pb X3,X=Cl,Br和I)钙钛矿玻璃以及一系列稀土钐离子(Sm3+)掺杂的全无机溴化铅铯(Cs Pb Br3)钙钛矿玻璃,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钙钛矿纳米晶的稳定性。通过一系列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其表面形貌、微结构以及其光学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用高温固态熔融析晶法制备了一系列全无机卤化铅铯(Cs Pb X3,X=Cl,Br和I)钙钛矿玻璃,发光从420~690 nm可调,同时通过XRD,TEM和XPS等分析手段证实了钙钛矿在玻璃基质中成功地制备并通过高温热处理成功地形成为钙钛矿微晶玻璃。同时钙钛矿纳米晶微晶玻璃与钙钛矿纳米晶溶液相比不仅荧光强度相差不多而且其稳定性远远优于钙钛矿纳米晶溶液,展现了其在显示照明的潜力,同时,用制备的Cs Pb Cl2Br1玻璃、Cs Pb Br1I2玻璃和紫光芯片制成器件用于植物照明。2.采用高温固态熔融析晶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钐离子(Sm3+)掺杂的全无机溴化铅铯(Cs Pb Br3)钙钛矿玻璃,通过一系列表征测试证明了Sm3+离子成功地进入了Cs Pb Br3晶格结构中。与钙钛矿纳米晶溶液相比稳定性大大得到提高,同时可与蓝光芯片可直接匹配获得显色指数较高的WLED。

二、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稳定黄光碳点荧光薄膜实现激光照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碳点的结构与分类
    1.2 碳点的光学性质
    1.3 碳点的合成
        1.3.1 自上而下法
        1.3.2 自下而上法
    1.4 碳点的应用
    1.5 碳点在激光领域的研究进展
        1.5.1 碳点作为激光增益介质
        1.5.2 碳点作为荧光转换材料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高稳定黄光石墨烯量子点荧光薄膜在激光照明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石墨烯量子点及其荧光薄膜的制备
        2.2.4 LED及LD器件的制备
        2.2.5 表征及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石墨烯量子点的形貌与结构
        2.3.2 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性能
        2.3.3 石墨烯量子点荧光薄膜的光学性能
        2.3.4 白光LED器件性能
        2.3.5 白光LD器件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稳定黄光碳量子点荧光薄膜在激光照明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碳量子点及其荧光薄膜的制备
        3.2.4 LED及LD器件的制备
        3.2.5 表征及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荧光量子产率碳量子点的合成条件优化
        3.3.2 碳量子点的形貌与结构
        3.3.3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能
        3.3.4 碳量子点荧光薄膜的光学性能
        3.3.5 白光LED器件性能
        3.3.6 白光LD器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离子掺杂SrAl12O19发光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致发光
        1.2.1 荧光发光
        1.2.2 长余辉发光
        1.2.3 光激励发光
    1.3 铝酸盐发光材料
    1.4 SrAl_(12)O_(19)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现状
    1.5 Cr~(3+),Ti~(3+),Ce~(3+),Mn~(2+)光谱特性
        1.5.1 Cr~(3+)发光特性
        1.5.2 Ti~(3+)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1.5.3 Ce~(3+)能级结构和发光特性
        1.5.4 Mn~(2+)能级结构和发光特性
    1.6 无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1.6.1 高温固相法
        1.6.2 化学共沉淀法
        1.6.3 溶胶-凝胶法
        1.6.4 水热法
        1.6.5 燃烧法
    1.7 无机发光材料测试方法
        1.7.1 荧光光谱
        1.7.2 热释光光谱
        1.7.3 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1.7.4 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1.7.5 漫反射光谱
        1.7.6 固态核磁共振光谱
        1.7.7 量子效率
        1.7.8 粒径分布
        1.7.9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1.8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药品及来源
    2.2 样品制备仪器
    2.3 样品的合成
    2.4 主要表征手段及对应的仪器设备
        2.4.1 X射线粉末衍射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
        2.4.4 漫反射光谱
        2.4.5 荧光光谱(稳态+瞬态)
        2.4.6 长余辉光谱、余辉衰减和余辉激发谱
        2.4.7 低温/高温热释光光谱
        2.4.8 固态核磁共振光谱
        2.4.9 成像系统
        2.4.10 量子效率(QE)
        2.4.11 粒径分布
        2.4.12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PR)
第三章 Cr~(3+)掺杂SrAl_(12)O_(19)长余辉材料的合成、长余辉特性及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
        3.3.2 发光特性
        3.3.3 长余辉特性
        3.3.4 体外和体内近红外成像
        3.3.5 热释光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i~(3+)掺杂SrAl_(12)O_(19)发光材料的合成、光学性能及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物相与结构分析
        4.3.2 发光特性
        4.3.3 植物生长实验—与环境有关的纵向栽培
        4.3.4 植物生长实验—与环境有关的横向栽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e~(3+)掺杂SrAl_(12)O_(19)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长余辉特性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物相与结构分析
        5.3.2 发光特性
        5.3.3 长余辉特性
        5.3.4 热释光特性
        5.3.5 光激励特性
        5.3.6 余辉与光激励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n~(2+)掺杂SrAl_(12)O_(19)光激励发光材料的合成、光激励余辉特性及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理论框架
        6.3.2 物相与结构特性
        6.3.3 发光及长余辉特性
        6.3.4 热释光特性
        6.3.5 光激励特性
        6.3.6 光激励成像系统
        6.3.7 光激励数字系统
        6.3.8 光激励数字擦除系统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3D打印高功率白光LED照明用荧光玻璃转换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概述及其分类
        1.1.1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1.1.2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1.1.3 光固化成型技术
    1.2 白光LED概述
        1.2.1 引言
        1.2.2 白光LED的发展与现状
    1.3 白光LED照明的种类
        1.3.1 多芯片白光LED
        1.3.2 紫外光激发白光LED
        1.3.3 蓝光激发白光LED
    1.4 大功率白光用光转换材料
        1.4.1 单晶
        1.4.2 荧光陶瓷
        1.4.3 荧光玻璃
        1.4.4 小结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设备
    2.3 表征手段
第三章 石英玻璃的光固化成型技术
    3.1 引言
    3.2 光固化成型浆料的制备及其热处理工艺
        3.2.1 光固化成型浆料的制备方法
        3.2.2 热处理工艺
        3.2.3 石英破璃的特性表征
    3.3 基于LCD的3D打印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AG: Ce-PiSG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YAG: Ce荧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物相分析
        4.3.2 表面形貌分析
        4.3.3 光学性能分析
        4.3.4 热性能分析
        4.3.5 YAG: Ce-PiSG在白光照明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粉薄膜复合LuAG: Ce-PiSG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LuAG: Ce-PiSG的制备工艺
        5.2.2 LuAG: Ce-PiSG涂覆红粉薄膜
    5.3 实验结果讨论
        5.3.1 物相分析
        5.3.2 表面形貌分析
        5.3.3 光学性能分析
        5.3.4 热性能分析
        5.3.5 LuAG: Ce-PiSG在激光照明的应用及其分析
        5.3.6 红粉复合LuAG: Ce-PiSG在白光照明的应用及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稳定性提升及其光发射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 铅卤化物钙钛矿的基本性质
        1.2.1 铅卤化物钙钛矿的晶体结构
        1.2.2 铅卤化物钙钛矿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
    1.3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3.1 室温合成策略
        1.3.2 高温热注入策略
    1.4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研究
        1.4.1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内在不稳定性
        1.4.2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外界不稳定性
    1.5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光电应用
        1.5.1 太阳能电池
        1.5.2 光电探测器
        1.5.3 激光器
        1.5.4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sPbX_3 PQDs@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LED应用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CsPbX_3 PQDs及CsPbX_3 PQDs@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2.2.3 CsPbBr_3 PQDs@SiO_2为基础的LED构建
        2.2.4 CsPbX_3 PQDs及CsPbX_3 PQDs@S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sPbX_3 PQDs@SiO_2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3.2 CsPbX_3 PQDs@SiO_2复合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2.3.3 CsPbX_3 PQDs@SiO_2在LED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WLED应用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过程分析
        3.2.3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为基础的WLED构建
        3.2.4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的表征
    3.3 结果和讨论
        3.3.1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性能的基本表征
        3.3.2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优化
        3.3.3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测试
        3.3.4 CsPbBr_3 PQDs@PDPEP-co-S复合材料在WLED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sPbBr3 PQDs/MPMs@Si02复合结构的制备及WLED应用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过程分析
        4.2.3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材料为基础的WLED构建
        4.2.4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结构的优化及表征
        4.3.2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结构的光学表征及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4.3.3 CsPbBr_3 PQDs/MPMs@SiO_2复合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4.3.4 CsPbBr_3 PQDs/MPMs@SiO_2的WLED构建及稳定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文章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5)Mn红色荧光粉的改性及其机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光LED概述
    1.2 蓝光激发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1.2.1 Eu~(2+)红色荧光粉
        1.2.2 Eu~(3+)红色荧光粉
        1.2.3 Ce~(3+)红色荧光粉
        1.2.4 Mn~(4+)红色荧光粉
        1.2.5 Mn~(2+)红色荧光粉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的项目来源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表征
    2.1 实验原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分析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4 氮气吸附/脱附测试
        2.3.5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2.3.6 荧光光谱和寿命测试
        2.3.7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2.3.8 LED器件光电测试
第三章 多孔分子筛负载Cs_2SiF_6:Mn~(4+)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2.1 材料的制备
        3.2.2 器件的制备
        3.2.3 材料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相与形貌分析
        3.3.2 孔结构分析
        3.3.3 光致发光和防水性能
        3.3.4 LED器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sMnCl_3 红色荧光粉中磁耦合Mn~(2+)离子对发光的探讨
    4.1 引言
    4.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2.1 材料的制备
        4.2.2 器件的制备
        4.2.3 材料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物相与形貌分析
        4.3.2 发光性能分析
        4.3.3 磁性分析
        4.3.4 LED光电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新型荧光开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荧光简介及其应用
        1.2.1 生物成像
        1.2.2 光学器件
        1.2.3 荧光传感
        1.2.4 发光二极管
    1.3 荧光开关材料
        1.3.1 多金属氧酸盐
        1.3.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3.3 纳米发光材料
        1.3.4 有机发光材料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设备
    2.1 主要化学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第3章 普鲁士蓝/EuW_(10)荧光开关对水合肼与过氧化氢的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EuW_(10)的制备
        3.2.2 PB纳米颗粒的制备
        3.2.3 PB@EuW_(10)/SiO_2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检出限的计算公式
    3.3 PB@EuW_(10)/SiO_2 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3.2 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4 PB@EuW_(10)/SiO_2 检测N_2H_4和H_2O_2 的机理
    3.5 PB@EuW_(10)/SiO_2 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
        3.5.1 对N_2H_4和H_2O_2的双光谱检测条件的优化
        3.5.2 对N_2H_4的双光谱检测
        3.5.3 对H_2O_2的双光谱检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鲁米诺/EuW_(10)复合物用于Fe~(3+)和Cr~(3+)的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鲁米诺/EuW_(10)复合物的制备
        4.2.2 检出限的计算
    4.3 鲁米诺/EuW_(10)复合物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3.2 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
        4.3.3 X射线衍射分析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3.5 荧光光谱分析
        4.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4 鲁米诺/EuW_(10)复合物的光学性质
        4.4.1 对Fe~(3+)或Cr~(3+)的荧光光谱检测条件的优化
        4.4.2 对Fe~(3+)的荧光光谱检测
        4.4.3 对Cr~(3+)的荧光光谱检测
        4.4.4 对Fe~(3+)或Cr~(3+)的荧光光谱检测的选择性
        4.4.5 对Fe~(3+)或Cr~(3+)的荧光光谱检测的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Eu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金属离子的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SiO2纳米微球的制备
        5.2.2 SiO_2@SnO_2 复合物的制备
        5.2.3 SiO_2@SnO_2@EDTA复合材料的制备
        5.2.4 SiO_2@SnO_2@EDTA-Eu 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
        5.2.5 检出限的计算
    5.3 SiO_2@SnO_2@EDTA-Eu MOFs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3.2 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
        5.3.3 X射线衍射分析
        5.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5.4 SiO_2@SnO_2@EDTA-Eu MOFs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
        5.4.1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分析
        5.4.2 对金属离子荧光光谱检测的机理
        5.4.3 对Fe~(3+)的荧光光谱检测
        5.4.4 对Cu2+的荧光光谱检测
        5.4.5 对Cr~(3+)的荧光光谱检测
        5.4.6 对Fe~(3+)、Cu2+和Cr~(3+)荧光光谱检测的选择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紫外LED光色电特性及其非视觉照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紫外LED简介
        1.2.1 紫外LED制造技术简介
        1.2.2 紫外LED的分类及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4.1 紫外LED的光色电特性
        1.4.2 紫外LED在皮革产业照明中的应用研究
        1.4.3 紫外LED在光催化去甲醛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紫外LED光色电特性研究
    2.1 紫外LED主要性能参数
    2.2 紫外LED光色电特性分析
    2.3 紫外LED光谱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谱构造技术
    3.1 LED的光谱构造理论基础
    3.2 简单遗传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紫外LED在皮革鞋服产业照明中的应用研究
    4.1 皮革鞋服产业的照明应用简介
    4.2 皮革产业照明用UV LED光源的设计与制作
        4.2.1 实验条件
        4.2.2 基于荧光笔的吸收光谱设计的UVLED光源
        4.2.3 紫光衣车灯样品对比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紫外LED在光催化去甲醛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5.1 光催化去甲醛的研究背景
    5.2 TiO_2光催化概述
        5.2.1 光催化原理简介
        5.2.2 TiO_2光催化机理
        5.2.3 TiO_2研究现状
    5.3 光催化去甲醛装置的UVLED光源的设计与制作
        5.3.1 基于二氧化钛吸收光谱设计的UVLED光源
        5.3.2 TiO_2光催化剂的载体选择
        5.3.3 TiO_2光催化去甲醛装置的设计
        5.3.4 基于改性二氧化钛C-N-P-TiO_2的光谱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复合发光材料构筑及稳定性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钙钛矿量子点简介
        1.2.1 钙钛矿量子点定义及结构
        1.2.2 钙钛矿量子点电子结构及发光原理
        1.2.3 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
        1.2.4 钙钛矿量子点发展及应用现状
        1.2.5 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研究现状及改进方法
    1.3 无机非金属矿物简介
        1.3.1 常见的无机非金属矿物
        1.3.2 量子点@矿物材料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CsPbX_3@HNTs复合材料的构筑、稳定性研究及在LED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CsPbX_3@HNTs复合体系合成
        2.2.1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
        2.2.2 测试与表征
        2.2.3 纯CsPbX_3(X=Cl,Br,I)量子点合成
        2.2.4 CsPbX_3 (X=Cl,Br,I)@HNTs纳米复合材料合成
        2.2.5 LED器件的封装
    2.3 CsPbX_3 @HNTs复合体系构筑和性能研究
        2.3.1 纯CsPbBr_3胶体量子点表征
        2.3.2 埃洛石化学组成
        2.3.3 CsPbX_3@HNTs纳米复合材料构筑机理
        2.3.4 CsPbX_3@HNTs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方式
        2.3.5 CsPbX_3@H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3.6 埃洛石浓度对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影响
        2.3.7 埃洛石管长径比对复合材料稳定性影响
        2.3.8 普适性研究
    2.4 稳定性研究
        2.4.1 CsPbX_3@HNTs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机理探讨
        2.4.2 埃洛石浓度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影响
    2.5 CsPbBr_3@HNTs复合材料在LED中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PB-DE-g-PAA复合体系的构筑、稳定性研究及在LED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CPB-DE-g-PAA复合体系的合成
        3.2.1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
        3.2.2 测试与表征
        3.2.3 DE-g-PAA聚丙烯酸接枝硅藻土合成
        3.2.4 CsPbX_3-DE-g-PAA复合材料的合成
        3.2.5 LED器件的封装
        3.2.6 FDTD模拟仿真
    3.3 CPB-DE-g-PAA复合体系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3.3.1 CPX-DE-g-PAA复合材料构筑策略
        3.3.2 CPX-DE-g-PAA复合材料合成方式
        3.3.3 CPX-DE-g-PAA复合材料光学性质
        3.3.4 FDTD模拟仿真
        3.3.5 稳定性及机理探讨
        3.3.6 普适性探讨
        3.3.7 CPX-DE-g-PAA复合材料在LED中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sPbX_3@h-BN复合体系的构筑、稳定性研究及在LED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CsPbX_3@h-BN复合体系的合成
        4.2.1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
        4.2.2 测试与表征
        4.2.3 h-BN纳米片剥离
        4.2.4 CsPbX_3@BN复合材料的合成
        4.2.5 LED器件的封装
    4.3 CsPbX_3@h-BN复合体系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4.3.1 CsPbX_3@BN复合材料合成策略
        4.3.2 CsPbX_3@BN复合材料的构筑方式
        4.3.3 CsPbX_3@BN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研究
        4.3.4 CsPbX_3@BN复合材料稳定性研究
        4.3.5 剥离时间和BN浓度对CsPbX_3@BN复合材料稳定性影响
        4.3.6 普适性探讨
        4.3.7 C_sPbX3@BN复合材料在LED中的应用
    4.4 复合发光材料体系性能比较
        4.4.1 矿物形貌对复合体系热稳定性影响
        4.4.2 矿物形貌对复合体系光学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_8H_(12)NO_2)_2PbBr_4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C_8H_(12)NO_2)_2PbBr_4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合成
        5.2.1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
        5.2.2 测试与表征
        5.2.3 (C_8H_(12)NO_2)_2PbBr_4合成
        5.2.4 (C_8H_(12)NO_2)_2Pb_xMn_(1-x)Br_4合成
    5.3 (C_8H_(12)NO_2)_2PbBr_4二维杂化钙钛矿材料性能研究
        5.3.1 单晶结构解析
        5.3.2 (C_8H_(12)NO_2)_2PbBr_4光学性能研究
        5.3.3 (C_8H_(12)NO_2)_2PbBr_4稳定性研究
        5.3.4 (C_8H_(12)NO_2)_2PbBr_4光谱调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CsPbI3钙钛矿纳米晶的红光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方法
        1.2.1 热注入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2 室温过饱和重结晶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3 超声结晶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4 溶剂热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5 机械研磨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6 气相沉积法合成CsPbX_3纳米晶
        1.2.7 微流控反应系统合成CsPbX_3纳米晶
    1.3 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的掺杂与取代
        1.3.1 CsPbX_3 钙钛矿纳米晶中Cs位的掺杂
        1.3.2 CsPbX_3 钙钛矿纳米晶中Pb位的掺杂
        1.3.3 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中卤位的交换与取代
    1.4 提高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稳定性的方法
        1.4.1 高分子聚合物包覆
        1.4.2 无机氧化物包覆
        1.4.3 玻璃基质包覆
    1.5 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的应用
        1.5.1 光致发光LED
        1.5.2 电致发光LED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测试表征技术
    2.1 实验过程
        2.1.1 化学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以及测试仪器
        2.1.3 实验工艺
    2.2 测试仪器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2.5 光致发光光谱(PL)
        2.2.6 荧光寿命
        2.2.7 光电参数测试
第三章 新型CsPb_(1-x)Ti_xI_3 钙钛矿纳米晶玻璃用于高效白光LED和植物生长LED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步骤
        3.2.2 测试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3.3.3 光学性能分析
        3.3.4 稳定性分析
        3.3.5 Ti掺杂CsPbI_3 NCs玻璃在LED上的应用
    3.4 小结
第四章 高发光且稳定的CsPbCl_3:CsPbI_3 共存的钙钛矿纳米晶玻璃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CsPbCl_3:CsPbI_3 纳米晶玻璃的制备
        4.2.2 测试分析
    4.3 结果和讨论
        4.3.1 CsPbCl_3:CsPbI_3 纳米晶玻璃的成分分析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4.3.4 光学性能分析
        4.3.5 稳定性分析
        4.3.6 CsPbCl_3:CsPbI_3 纳米晶玻璃在植物生长LED照明中的应用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申请专利
参与科研项目
硕士期间荣誉及获奖情况

(10)钙钛矿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在植物照明和白光显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
        1.2.1 热注入法合成钙钛矿纳米晶量子点
        1.2.2 阴离子交换法合成钙钛矿纳米晶量子点
        1.2.3 室温过饱和结晶法
        1.2.4 室温研磨法
        1.2.5 微波法合成钙钛矿纳米晶
    1.3 钙钛矿纳米晶的应用
        1.3.1 钙钛矿纳米晶在照明显示的应用
        1.3.2 钙钛矿纳米晶的闪烁特性在X射线的应用
        1.3.3 钙钛矿纳米晶在上转换方面的应用
        1.3.4 钙钛矿纳米晶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1.3.5 钙钛矿纳米晶在光催化的应用
    1.4 钙钛矿纳米晶的的改性
        1.4.1 A位掺杂钙钛矿纳米晶
        1.4.2 B位掺杂钙钛矿纳米晶
    1.5 钙钛矿纳米晶的的稳定性
        1.5.1 钙钛矿纳米晶复合介孔材料
        1.5.2 钙钛矿纳米晶复合软性固体材料
        1.5.3 钙钛矿纳米晶微晶玻璃复合材料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钙钛矿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与测试表征技术
    2.1 前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方法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表征测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3.5 荧光寿命(Decay Time)
        2.3.6 荧光光谱(PL)
        2.3.7 光电参数测试
        2.3.8 热重差热测试
第三章 钙钛矿微晶玻璃的制备在植物照明工程和显示工程的应用及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CsPbX_3(X=Cl、Br、I)NCs玻璃的合成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重差热(Tg-DSC)分析
        3.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
        3.3.5 荧光光谱(PL)和吸收光谱(UV-Vis)分析
        3.3.6 带隙能(Eg)和量子效率(PLQY)分析
        3.3.7 稳定性分析
        3.3.8 植物照明和照明显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m~(3+)离子掺杂CsPbBr_3 纳米晶玻璃的制备和在WLED的研究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3.2 热重差热(Tg-DSC)分析
        4.3.3 透射电镜(TEM)分析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
        4.3.5 荧光光谱(PL)和吸收光谱(UV-Vis)分析
        4.3.6 荧光衰退寿命(Decay Time)和能量传递机理(Energy Transfer)分析
        4.3.7 稳定性和量子产率(PLQY)分析
        4.3.8 LED测试和WLED器件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稳定黄光碳点荧光薄膜实现激光照明[D]. 何品一.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离子掺杂SrAl12O19发光材料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研究[D]. 林晓卉.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8)
  • [3]3D打印高功率白光LED照明用荧光玻璃转换体研究[D]. 张导. 浙江大学, 2021(09)
  • [4]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稳定性提升及其光发射器件研究[D]. 杨伟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Mn红色荧光粉的改性及其机理探究[D]. 蒙素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新型荧光开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李卫.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7]紫外LED光色电特性及其非视觉照明应用[D]. 吴荣琴. 华侨大学, 2020(01)
  • [8]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复合发光材料构筑及稳定性提升研究[D]. 郝佳瑞.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9]基于CsPbI3钙钛矿纳米晶的红光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 张泽龙. 温州大学, 2020(04)
  • [10]钙钛矿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在植物照明和白光显示的应用[D]. 柳建明. 温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金属复合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