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痛辅助治疗持续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36例

消炎痛辅助治疗持续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36例

一、消炎痛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发热36例(论文文献综述)

贾珊珊[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提取精制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前关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存在样本量小,结局指标不统一等问题。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还被用来治疗流感、手足口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热毒宁注射液也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它的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稳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芯片分析方法对甲型H3N2流感有症状感染患者对比健康状态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及其甲型H3N2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分子对接对结果进行初步检验,以期为之后的机制研究试验提供方向。研究方法1.Meta分析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热毒宁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5.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敏感性与漏斗图及发表偏倚分析,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记录总结。2.芯片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甲型H3N2流感感染患者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对基因进行感染前后有无症状分组,使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各组差异基因,绘制韦恩图以观察各组间关系。对有症状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的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网站或HINT网站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将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作图,通过MCODE与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相网络图进行模块分析与核心基因分析,并采用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对蛋白互作网络中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分析。之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对差异基因以及甲型H3N2流感相关其他基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预测。3.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关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文献,获取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通过检索文献、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与SuperPred以获得化合物靶点,检索DisGeNET、GeneCards、DiGSeE以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疾病-靶点”网络图的绘制。利用Merge插件对化合物以及疾病的靶点进行取交集以获得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通过Cytoscape的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模块分析以及核心基因分析,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疾病的核心基因。采用DAVID及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对蛋白互作网络与潜在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以及疾病聚类分析以获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的潜在途径。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以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对化合物以及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共纳入118篇研究,包括1546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六个结局指标的疗效均优于使用利巴韦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0001),且症状较轻。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对“化合物-靶点”网络图与“疾病-靶点”网络图进行合并取交集共得到8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流感的潜在靶点,CXCL10、CCL2、IL6、STAT1、PTPN11、TNF、BRAF和MMP9。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ERK1和ERK2级联正调控”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KEGG结果表明潜在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与靶点均有良好的对接能力。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对GSE30550芯片进行分析,有症状感染组对比健康组差异存在48个上调基因,其中,XAF1、IFI44L、RSAD2、OAS1、MX1、IFIT2、OAS2、IFIT3、IFIT1 和 IFI44 为差异基因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明显富集于甲型流感通路。共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甲型H3N2流感的潜在靶点8个,分别为LPO、IL1B、EGFR、CCL2、CXCL10、LAP3、PTPN11与CSF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相应化合物与靶点结合能力均较好,其中,EGFR与芦丁的结合能力最佳。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靶点中,26个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5个与发热相关,251个靶点与ACE2共表达。度值最高的三个靶点分别是CA2、CA12和CA1。在化合物靶点PPI网络中HSP90AB1有着最高的度值。GO富集共得到FDR<1×10-6的条目1491项,KEGG富集分析得到FDR<1×10-6的通路113条,包括18条信号转导通路、12条免疫系统通路、6条细胞生长与死亡相关通路和10条病毒感染性疾病通路。疾病聚类分析的结果中,富集水平最高的聚类7个项目中,3个与肺部疾病相关。富集分析得到3542条GO功能条目和147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PLP、ACE2、Mpro有着较好的结合能力。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共得到130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手足口病的潜在靶点,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作用于 MMP2、CA6、MMP13、ELANE、MMP1、MMP9、EGFR、TYR、ABCB1 和 APP 这十个靶点的化合物较多。但 AKT1、MAPK1、VEGFA、IL6、STAT3、TP53、IGF1、EGFR、HRAS和TNF这十个靶点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中有着核心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与对应的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利巴韦林更好,安全性更高。基于芯片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协同调控多种靶点,对于感染类疾病能调节细胞因子风暴,并通过对于发热相关细胞因子调控达到解热的目的,调节多个靶点与通路共同达到治疗流感、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目的。本研究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供临床借鉴,并为进一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手足口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颜洁[2](2020)在《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柴芩清瘿汤治疗火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势,探寻中医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新的治疗思路和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72例火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将36例纳入治疗组,36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柴芩清瘿汤,用药8周后停药,停药后,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沉、血清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变化及激素的用量、总有效率及停药4周后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研究过程中因失联及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治疗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研究3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纳入研究32例。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疼痛、发热、口干、烦躁、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的缓解上,中医证候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医单项症状中,发热、震颤等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甲状腺肿、甲状腺痛、多汗、乏力、心悸、烦躁、口干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使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比单纯使用激素更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3.在临床疗效评价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4.在血清学指标方面,血沉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联合激素及单纯应用激素均可有效降低血沉;血清FT4、TSH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5.激素用量分析:治疗组激素平均用量与对照组激素平均用量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联合激素的用量比单纯应用激素的用量明显减少。6.在复发率及副作用方面: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率6.1%,对照组25%,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着差异,说明柴芩清瘿汤联合激素可以减少停药后的复发率。本研究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芩清瘿汤联合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血沉,减少复发率,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强的松的用量,从而降低了长期大量激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朱文远[3](2020)在《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纳入的6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亚甲康Ⅲ号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2次/日,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治疗,50mg/次,2次/日,饭后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功能(TSH、FT4、FT3)、焦虑抑郁评分(SAS、SDS)、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SR: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ESR均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ESR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着(P<0.05)。2.TSH、FT4、FT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SH明显上升,FT4、FT3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组改善TSH、FT4、FT3的效果更为显着(P<0.05)。3.SAS、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更显着(P<0.05)。4.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O.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更显着(P<0.05)。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75.76%;二者相比,治疗组证候疗效更显着(P<0.05)。6.疾病疗效评价: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72.73%;二者相比,治疗组疾病疗效更显着(P<0.05)。7.安全性: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明显异常,且两组患者亦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安全面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亚甲康Ⅲ号方可以明显改善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ESR、TSH、FT4、FT3),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郝文翠[4](2020)在《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肾病合并急性小管间质肾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IgA肾病(immunoglobulinA nephropathy,IgAN)是指免疫球蛋白A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异常沉积所导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N以中青年受累为主,发病年龄高峰在20岁~40岁之间,大约20%~30%的患者在发病后10~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为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目前IgAN运用牛津病理分型作为预后因素,其中T病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预后最强的指标。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ATIN)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肾间质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临床病理表现为IgAN合并ATIN约占原发性IgAN的5%~9%,此类患者常出现肾功能快速下降,目前针对此病理类型的研究较少,无法提供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信息。IgAN合并ATIN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特点,既往导师在AKI的研究中发现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形成了在免疫调节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的思路。本研究以广安门医院IgAN患者长期随访数据库为基础,回顾性分析免疫调节治疗联合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对IgAN合并ATIN的治疗效果,并与已经发表过的临床研究比较,旨在为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治疗IgAN合并ATIN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提供临床证据,为进一步临床对照实验提供实验基础。研究目的:探讨并评价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N合并ATIN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以广安门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513例IgAN数据库为基础,筛选肾活检表现为IgAN合并ATIN患者41例(8.0%),符合纳入标准36例,回顾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根据治疗6个月、12个月患者Scr、BUN、ALB、UTP、eGFR指标,对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N合并ATIN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1)IgAN合并ATIN占原发性IgAN的8.0%,以男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2.6:1,以青年人多发,尤其20~30岁最多,占总人数的27.8%。(2)临床上高血压常见,高血压3级占总人数的59%;未出现少尿、无尿,30.56%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69.4%的患者出现夜尿超过2次;临床上75%的患者蛋白尿<3.5g/d,血肌酐水平偏高,CKD3期以上占80.5%。(3)感染是引起IgAN合并ATIN的主要原因,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19.4%;药物、妊娠等也是其诱发因素。(4)尿检异常到肾穿的时间从4天持续到7年,3个月内的占47.2%。2.肾功能指标(1)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相比,患者血肌酐Scr(158.07±68.96 vs187.12±78.67)、尿蛋白定量 UTP[1.84(1.03,2.89)vs 2.47(1.67,3.49)]降低,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白蛋白 ALB(41.22±4.99vs37.75±6.4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52.20±23.23 vs 42.68±18.78)升高,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BUN(9.17±3.48vs9.38±3.17)降低,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12个月后,与基线相比,患者血肌酐Scr(145.26±62.44 vs 187.12±78.67)、尿蛋白定量 UTP[1.54(0.84,2.41)vs 2.47(1.67,3.49)]降低,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白蛋白 ALB(42.25±5.04 vs 37.75±6.4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57.47±24.97 vs42.68±18.78)升高,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BUN(8.41±3.07vs9.38±3.17)降低,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3)经过12个月治疗,8例(22.2%)Scr恢复至正常水平,23例(63.9%)Scr较基线降低,5例(13.9%)Scr较基线升高(升高均不超过35%),无患者出现Scr翻倍。3.中医证候及主要症状疗效评价(1)经过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后,36例患者中医症状较前明显减轻,Z=-5.250,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其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食少纳呆、夜尿清长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2)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有1例;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有33例;无效(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有2例,总有效率为94.44%。4.不良反应截止治疗12个月,中药联合免疫调节治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后续随访中,总体随访时间为12~93月,中位18.0(12.0,38.2)个月,共出现1例不良事件,为感染。5.临床终点事件截止治疗12个月,观察期内无患者进入CKD5期、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等临床终点事件。截止观察到2019年12月,中位18.0(12.0,38.2)个月,共发生3例(8.33%)临床终点事件,其中CKD5期1例,透析2例。结论:(1)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N合并ATIN,能明显减轻蛋白尿,稳定或者改善肾功能;(2)益气活血、通利三焦相关中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无明显的副作用,但其在该病的治疗作用还有待于新的临床研究证实。

蒋维[5](2020)在《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以凉膈散加减方为主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选取68例符合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予口服凉膈散加减方免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37.2<体温<38.5℃时均予物理降温,体温≥38.5℃时联合口服泰诺林退热。服药6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68例患儿,脱落2例,实际有效病例66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6天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均有改善,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安全性评价: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凉膈散加减方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均有效,前者在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等次要症状及缩短发热时间上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可推广运用。

王蓉[6](2020)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探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WBC、N%异常的影响以及其对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 法:本研究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风热感冒患儿60例,随机分为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其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蒲地蓝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两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观察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后患儿的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变化情况,并记录部分症状消失的时间,对比治疗前后静脉血中WBC、N%异常的病例数的变化。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1.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蒲地蓝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2.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同时两组治疗后咳嗽、流涕症状差异明显(P<0.01),其余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在体温恢复时间方面的疗效相当(P>0.05),蒲地蓝组在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在治疗前,两组的WBC、N%异常的病例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WBC、N%异常的例数均较治疗前均减少(P<0.01),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 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蒲地蓝口服液能改善WBC、N%的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机制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陈马可(Mark Chern)[7](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魏斯奇[8](2018)在《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在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氧驱雾化、涂咽护理、鼻腔冲洗联合起来,制定一套系统化的鼻咽部清洁技术,从而应用于临床中。2、探讨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对学龄前儿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6月至2017年1月-6月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儿科入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患儿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因有患儿中断治疗或合并其它并发症,最终纳入我们统计数据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对照组38例、实验组39例;支气管肺炎:对照组38例、实验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不规律的氧驱雾化、碘甘油涂咽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并给予系统化的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系统化的鼻腔冲洗治疗+氧驱雾化+涂咽护理)辅助治疗。选用患儿一般资料调查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症状体征评分表和临床疗效标准作为评价工具。所得数据全部录入Graphpad-Prism 7.0软件;统计描述采用均值、标准差、百分比表示,统计方法非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主要症状体征的进行比较,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儿的一般情况是没有差异的。年龄段分布、性别组成、体温、睡眠、咳嗽、鼻塞、流涕等基本情况没有差异;治疗血液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的方面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实验组的各症状缓解的时间,如鼻塞(1.00±0.67,d)、咳嗽(1.17±0.21,d)、咽痛(1.47±0.30,d)、咽部充血(2.92±0.37,d)、扁桃体肿大(3.0±1.20,d),显着快于对照组的患儿(鼻塞(2.0±0.94,d)、咳嗽(1.60±0.52,d)、咽痛(1.84±0.24,d)、咽部充血(3.45±0.55,d)、扁桃体肿大(3.75±0.43,d);实验组的血象指标白细胞(7.14±1.06))109/L、单核细胞数目(0.39±0.15))109/L、CRP(4.85±0.84)mg/L等恢复时间显着快于对照组的患儿白细胞(9.29±1.61)109/L、单核细胞数目(0.62±0.20)109/L、CRP(15.85±4.9)/mg/L。并且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4.80±0.20,d)比对照组(5.50±0.22,d)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3、支气管肺炎治疗后,实验组的各症状缓解时间,如鼻塞(1.43±0.67,d)、流涕(2.3±0.73,d),显着快于对照组患儿鼻塞(1.84±0.22,d)、流涕(3.1±052,d);实验组的血象指标白细胞(7.79±1.69)109/L、中性粒细胞(4.05±1.31)109/L、CRP(6.03±0.45)mg/L恢复显着快于对照组的患儿白细胞(9.84±1.69)109/L、中性粒细胞(5.38±1.42)109/L、CRP(8.61±0.98)mg/L,但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无明显影响。并且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5.8±0.29,d)比对照组(7.2±0.48,d)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院内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前提下,系统化的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治疗能显着缩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塞、流涕、咳嗽、咽痛、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持续时间,使部分血象指标尽快恢复正常,并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在临床作为一套鼻咽部清洁技术推广使用。

谢永贵[9](2018)在《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达原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达原饮为治疗温病邪伏膜原的经典处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有肯定的疗效,但是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临床总结,因此有必要对达原饮的临床应用及证治规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冀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疗效。方法:本课题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将达原饮相关论着、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方论总结。再利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软件,将1986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达原饮文献进行筛选、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频数统计方法和黄金分割法,从一般发病规律、核心脉症、用药规律等方面来分析、总结方证特点。最后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得出达原饮的证治规律。结果:(1)一般发病规律:达原饮使用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无明显的地域差异,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以21-69岁为主。(2)核心脉症:达原饮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发热、胸闷、纳差、疲乏、恶寒、恶心、头痛等7个症状;次要症状为口干、身重疼痛、腹胀、汗出、便秘、口苦、烦躁、头晕;舌红,苔厚腻或苔白厚如积粉;脉象以弦数、弦滑、滑数为常见。(3)原方用药规律:达原饮的主药是厚朴、草果、槟榔,其余药物的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为黄芩、知母、甘草、白芍,临床使用时一般都用到原方的6味药物以上。(4)加味药物用药规律:达原饮的加味药物类型主要是解表药、化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泄下药。主要加味药物是:柴胡、姜半夏、大黄、青蒿、陈皮、栀子、枳壳、苍术、茵陈、薏苡仁、葛根、连翘、藿香、茯苓、枳实等15味。(5)中医疾病谱:达原饮的主治病证是外感病证和脾胃肠病证,主治病种包括湿阻、痞满、外感发热、便秘等。(6)西医疾病谱:达原饮所治西医疾病以发热性、消化、呼吸疾病最为多见,西医主治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结论:达原饮原为治疗温疫邪伏膜原证而创制,也可以治疗病机为湿遏膜原、湿热阻滞胃肠证的疾病,包括湿阻、痞满、外感发热、便秘等。本文通过方论文献和临床数据两方面对达原饮方证进行研究,总结出达原饮的证治规律,扩宽了临床应用范围。达原饮在外感疾病及内伤杂病中均可应用,在把握病机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加味药物类型主要有解表药、化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泄下药。

万薇[10](2016)在《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病证,通过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组对比,并观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疗效及体温的改善情况,评价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外感发热患者72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和对照组(常规疗法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将柴胡、青蒿分别研成粉末状,取柴胡3g,青蒿3g,加少量的醋调和成糊状,贴敷于大椎穴,双曲池和双肺腧。贴敷的时间为1次/1天,46小时/次,一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贴敷1个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情况而定。贴敷大小为6cm×6cm,厚约2cm,温度为3840℃。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记录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17±0.20,对照组39.23±0.24,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后,在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患者体温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30min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03±0.14,对照组39.07±0.19,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比较,患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但试验组体温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恶风寒消失率为89%、咽红肿消失率为81%、咳嗽消失率为83%、鼻塞消失率为89%、流涕消失率为86%、喷嚏消失率为83%、咳痰消失率78%;对照组恶风寒消失率为72%、咽红肿消失率为67%、咳嗽消失率为72%、鼻塞消失率为69%、流涕消失率为69%、喷嚏消失率为67%、咳痰消失率64%。经统计分析比较后,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不仅具有退热作用,而且对缓解恶风寒、咽红肿、咳嗽、鼻塞、流涕、喷嚏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体温变化,以及总有效率情况,观察外感发热患者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患者在治疗开始后体温出现下降,在治疗2小时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证明本疗法对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疗效较好;同时通过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人数增加,无效患者人数减少,总有效率增加,从而说明本疗法不仅退热效果显着,而且对调整患者阴阳平衡,驱除致病邪气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二、消炎痛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发热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炎痛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发热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方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略词一览表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致试验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记录不良反应
        2.5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
        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1.4 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各单项及总积分比较
        2 治疗后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结果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各单项及总积分比较
        3 治疗后激素用量分析
        4 疗效分析
        5 停药后复发率分析
        6 安全性指标
    三、讨论与分析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论治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方法
        3 导师经验及柴芩清瘿汤的研究
        4 主要单味药物的西医药理研究
        5 柴芩清瘿汤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的优势
        5.1 病证结合,标本同治
        5.2 增效减毒
        6 柴芩清瘿汤对血清学指标的疗效讨论
        6.1 血清FT3、FT4、TSH指标
        6.2 血沉指标
        7 柴芩清瘿汤对中医证候的疗效讨论
        8 柴芩清瘿汤对激素用量的疗效讨论
        9 柴芩清瘿汤对总体疗效的疗效讨论
        10 柴芩清瘿汤对减少复发率的疗效讨论
        11 研究不足及展望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概述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1 病毒感染学说
        1.1.2 与自身免疫有关
        1.1.3 遗传因素参与
        1.1.4 氧化应激及其他
        1.2 现代医学的治疗
        1.2.1 非甾体消炎类药物(NSAID)
        1.2.2 激素类药物
    2 传统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理论探讨
        2.1 中医对亚甲炎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则治法
        2.2.1 辨证分型论治
        2.2.2 分期论治
        2.2.3 单方随证加减治疗、中成药及民族医药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分组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
    4 指标观察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疗效判定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治疗前证候积分及观察指标对比
    3 治疗后疗效对比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功指标比较
        3.6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
    4 两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2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3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3.1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瘿病的关系
        3.2 病因病机
    4 导师学术思想
        4.1 病因病机
        4.2 辨证论治
    5 亚甲康Ⅲ号方方义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 疗效指标科学性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8 结论
    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1.1 疾病源流
        1.2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病机的看法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特点
        2.5 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4)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肾病合并急性小管间质肾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急性小管间质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
        1. 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治疗
        3. 结语
    综述二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研究进展
        1.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流行病学
        2.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
        3.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4.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预后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治疗疗效判断
        5. 统计与分析
        6. 流程图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评价
        3. 相关性分析
        4. 疗效对比
        5. 不良事件
        6. 临床终点事件
    讨论
        1. IgAN合并ATIN患者一般情况
        2. IgAN合并ATIN诱因
        3. IgAN合并ATIN临床表现及病理
        4. IgAN合并ATIN治疗及病理预测因子
        5. IgAN合并ATIN的中医认识
        6. IgAN合并ATIN的疗效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症状积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概况
        1.古代中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2.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1.现代医学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2.现代医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分组及对照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脱落病例处理
        1.9 中止试验标准
    2.治疗方案
        2.1 观察组治疗方案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3 其他治疗
        2.4 疗程
        2.5 试验注意事项
    3.临床观察
        3.1 观察方法
        3.2 观察项目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技术路线图
    4.统计结果与分析
        4.1 病例收集情况
        4.2 基本情况分析
        4.3 疗效分析
        4.4 试验结果分析
    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6.失访脱落情况
第三章 讨论
    1.选题依据
    2.凉膈散加减方立题依据
    3.凉膈散加减方的组成方药及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1.1 感冒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感冒的中医治疗
        1.3 中医药治疗感冒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西医诊断依据
        2.4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中医证候
        3.3 治疗总有效率
        3.4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3.5 实验室检查
        3.6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研究
        1.1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组方分析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改善中医证候的分析
        2.3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疗效分析
        2.4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分析
        2.5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改善实验室指标异常的分析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1.1 病因病机
    1.2 临床表现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1.6 总结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存在问题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证候类型
    3.3 治病对策
    3.4 常用方药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4.1 病机特征
    4.2 辨证要点
    4.3 局部辨证
    4.4 全身辨证
    4.5 治法撷要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4.8 临床注意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参考文献(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在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呼吸道感染
        1.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3 支气管肺炎
    1.2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的应用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氧驱雾化的研究现状
        1.2.2 碘甘油涂咽的研究现状
        1.2.3 鼻腔冲洗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收集
        2.1.1 研究对象
        2.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2.1.3 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
        2.1.4 病例纳入的标准
        2.1.5 病例剔除的标准
    2.2 资料收集
        2.2.1 入院时的资料收集
        2.2.2 治疗后的资料收集
        2.2.3 各症状评分标准
    2.3 抽样方法及病例数的确定
        2.3.1 抽样方法
        2.3.2 病例数的确定
    2.4 研究方法及构建管理体系
        2.4.1 研究设计
        2.4.2 构建管理体系
        2.4.3 专业技术培训
    2.5 实验分组
    2.6 治疗方法
        2.6.1 常规治疗与护理
        2.6.2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
    2.7 治疗效果的观察
        2.7.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7.2 支气管肺炎疗效的观察
    2.8 实验流程
    2.9 统计分析
        2.9.1 数据收集
        2.9.2 统计分析方法
    2.10 研究的伦理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治疗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3.1.1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的比较
        3.1.2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的疗效的比较
    3.2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影响
        3.2.1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的比较
        3.2.2 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治疗支气管肺炎后疗效的比较
4 讨论
    4.1 鼻咽部清洁技术在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
    4.2 鼻咽部清洁技术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3 鼻咽部清洁技术与支气管肺炎
5 结论
6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6.1 本研究不足之处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9)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达原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方论概述
    1 达原饮的制方渊源
    2 达原饮的组成与方解
    3 达原饮的证治与加减
    4 达原饮类方
    5 达原饮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方剂选择标准
    3 病证(疾病)统计
    4 脉症归类
    5 达原饮汤原方药物名称规范
    6 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基本情况统计
    2 达原饮的核心脉症
    3 药物使用规律
    4 中医疾病谱
    5 西医疾病谱
    6 小结
讨论
结论
验案举例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外感发热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二、外感发热的病因研究
        三、外感发热的病理机制
        四、外感发热的西医治疗进展
        五、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及其困惑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外感发热的概念及基本认识
        二、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
        三、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进展
        四、穴位贴敷与外感发热的关系
        五、穴位贴敷的历史沿革
        六、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
        七、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
        八、穴位贴敷的优缺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对象
        三、随机方法
        四、干预方案
        五、观察指标
        六、疗效评价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二、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分析
        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五、穴位沿革及功效
        六、选方基理及穴位贴敷疗法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九、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消炎痛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发热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D]. 贾珊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柴芩清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型)临床观察[D]. 颜洁.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D]. 朱文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益气活血、通利三焦法联合免疫调节治疗IgA肾病合并急性小管间质肾病的疗效分析[D]. 郝文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D]. 蒋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鼻咽部清洁护理技术在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D]. 魏斯奇.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9]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达原饮证治规律研究[D]. 谢永贵.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D]. 万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消炎痛辅助治疗持续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