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一、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刘梦梦[2](2021)在《任务驱动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朱莉雅[3](2021)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中,新生将面临整个环境全方位的改变。随着这一系列变化,新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症状,但同样地,这个特殊的适应过程也会为新生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因此,小升初阶段的“入学适应”对新生未来中学生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而本研究试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编的角度出发,基于“入学适应”主题对Y中学初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在生命全程发展观和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观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借鉴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结构,在理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凯米斯行动研究经典模式,并运用协同式行动研究法对成都市Y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学适应”主题进行校本开发。研究包括两阶段性循环行动,具体从以下七个主要行动研究步骤展开对“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第四环节到第七环节为循环圈:情境分析;问题界定;总构想(总计划);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和概念界定以及方法与思路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即研究合作者们共同进行协同式行动研究的具体研究历程。该章包括行动前合作双方的知识准备、对Y中学初中“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情境分析、“入学适应”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观察、期中后对上一阶段行动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入学适应”方案再实践等方面。第三章是研究结果,提炼“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包括“入学适应”主题的四个开发内容和协同式行动研究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第四章对研究进行反思,反思现阶段研究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供改进思路;分析Q老师在此次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分析研究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分别就协同式行动研究“计划”、“行动与观察”、“反思”三环节进行思考来进一步明晰后续研究方向,从而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开发的不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陈雪娇[4](2021)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新时代对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科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作为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培养目标应运而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虽尚未明确提出,但其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工作者们并没有像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一样对课堂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挖掘和理解,尝试设计能够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地理课堂作业,希望能够将初中与高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衔接起来,为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本文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与分析兴安盟部分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相关数据信息。从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作业在设计、实施、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着手,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通过对课标、教材与学生进行分析,尝试设计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以期为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丰富作业资源数据库提供帮助。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作业、地理作业、地理课堂作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材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整理了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问卷的调查目的、对象、方法和内容进行了介绍,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总结结论,归纳出问题。第四部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整体、教材内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性、教材作业系统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地理课堂作业进行了一个基本的分类。第五部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科书中活动模块进行逐节分析,从案例说明到案例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启示。第六部分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过程。先是实施了一节设计好的案例,基于此案例设计后续的作业。依据设计原则,总结设计方法,呈现案例设计。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望。

李明雪[5](2021)在《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重点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点重点内容的设计,更加清晰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合理设计适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打好概念教学的基础,才能为更好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关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每个概念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理解数学的本质。目前还没有聚焦初中阶段数学概念课的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数学教师教学重点设计水平和指导概念课教学具有研究意义。确定的研究问题是:(1)合理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模型是什么?为编制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已有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结构基础;其次在考虑教学重点设计样本文字性的特点下,结合专家建议,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75份优质教学设计样本进行编码分析,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通过两次征求专家意见,利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效度;然后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形成评价模型;最后通过评价实施检验,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形成合理、科学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1)《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课标因素、数学因素、教学因素)、9个二级指标(内容要求、思想方法、数学素养、概念内容、概念理解、概念应用、主次分明、合理板书、教学方法),其中9个二级指标对应9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信度良好,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评价初中阶段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的测评工具使用。(2)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模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S代表总得分,T1至T9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S(28)0.1 95T1+0.152T2+0.085T3+0.162T4+0.141T5+0.086T6+0.091T7+0.056T8+0.060T9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的建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握好章节重点的知识要求;注意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初中生数学能力素养的发展;关注数学概念本质内容,通过提及相关概念等方式理清概念体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核心所在,深化概念理解;注意数学概念应用的具体领域;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做到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合理衔接;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基础。

文君君[6](2021)在《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阶段,分阶段有序开展教学,这对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今时代的教育,呈现出信息交融化、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更应结合时代发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跨学科探索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思维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的兴趣,发展运动的能力,培养身心和谐统一的高质量人才。抖空竹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休闲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已成为我国非遗体育项目中的代表性运动之一。目前空竹在校园传承多为传统师傅进校园的授课方式,形式较为自由,内容比较随机,方法相对单一,效果参差不齐,使空竹在校园规范化开展出现了瓶颈期。如何突破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阶段性教学以及寻找传承非遗文化的最佳发展途径,成为当前诸多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空竹为例,引入STSE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相关设计,为推动校园空竹的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以初中空竹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方法,对空竹领域内的专家、教师及课程教学设计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校园空竹的开展现状以及进行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并以河北衡水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空竹教学实验及问卷发放工作。从学生的空竹学习兴趣与各项测试结果,分析本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校园空竹多在小学阶段开展,选用双轮空竹进行教学。教师多为俱乐部或社会上的教练员,教学目标较为单一,侧重于培养学生空竹运动技能,忽略了对空竹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且缺乏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创新校园空竹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发展需求。2.本研究结合STSE教学理念与学生发展特点来制定空竹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设计,确定了空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方式。3.依据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对衡水德武体育学校初一部分学生进行了空竹教学实验,学生居住地为乡镇级别,年龄在12—14岁,实验结果为:通过空竹课程的学习,学生空竹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跃程度积极性高;四大主题教育增加了学生对空竹的整体认知;采用《青少年空竹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进行教学与测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状态。4.在本研究中,学生对“空竹课堂”的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空竹课堂”较为满意。其中在“教学内容”、“练习氛围”两方面满意程度最高,在“教师展示”、“教师技能水平”“练习心情愉悦”三方面满意程度次之,在“练习场地”、“空竹测试”、“课堂竞赛”三方面满意程度较差。

孔令梅[7](2021)在《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性研究 ——以诸城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多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新知,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课堂实践显示,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在城乡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学生间的实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城乡差异性进行研究,力图从中找出改进乡镇中学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缩小城乡差异的应对策略。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在城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展开调查。据调查可知,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城乡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对合作学习的设计以及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为城乡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合作学习的资料获取途径以及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规范的差异。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在城区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乡镇中学。为缩小城乡差异,论文提出改进乡镇中学历史教学的应对策略。首先,教师应当通过进行教学评一致性备课、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集体研讨和自我反思的方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次,教师应当通过巧设合作问题,合理小组划分,规范课堂秩序,夯实学生基础等途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再次,学校应当从教师队伍与课程资源建设入手优化历史学科资源配置。最后,结合缩小城乡差异的应对策略,在乡镇中学进行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并据此做出进一步的总结反思。现阶段,合作学习依然是初中历史课堂改革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在各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备受重视。缩小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合作学习课堂应用的主力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探索与实践。

彭琛[8](2021)在《湘版音乐欣赏课教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材是科学完成学科教学的关键问题。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编撰的教材,系统地反映了学科内容,又具体地呈现了课程标准。本文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湘版音乐教材为研究基础,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教案编写以及教材分析作了相关的应用研究。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也是音乐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支持,其优劣、水平直接影响到“美育”的实施。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个人高尚的情操,它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特殊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如何在欣赏课中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是目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笔者以这一问题为研究焦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层面上探讨音乐实践教学的策略、原则。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综述、研究意义及论文的组织结构奠定全文的撰写及研究基础;第二部分为初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主要对湘版初中音乐欣赏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及音乐欣赏课相关概念展开全面分析;第三部分结合我国当前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湘版初中音乐教材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该章节是笔者亲身实践的教学环节,并以该教材中的具体课程学习内容为例,总结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及反思;第四部分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建议部分,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有效地解决路径;最后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一个概括总结。

呼斯乐[9](2021)在《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地理学科属性提出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应在理论上成为地理课程共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类型多样,目标鲜明,合理地优化“活动”系统能够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源于蒙古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身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教学案例能让蒙授学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真正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研究背景下,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蒙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实施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策略,促进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初步形成并拓展学生学习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思路和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通过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11个“活动”系统,结合蒙授学生学情选择贴近蒙古族生活环境和蒙古族文化习俗的案例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第二,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蒙授初中生和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和教育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基本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刻、对蒙古族文化中蕴含的人地协调思想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具体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实践活动;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缺少学习兴趣、学习途径较为单一、学习方式传统;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不够系统、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不合理、人地协调观评价方式单一。第三,通过分析16个培养人地协调观为主的典型教学案例,得出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教学评价可测量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6个案例分析启示,和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依据课标和蒙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蒙授初中生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相关的案例,教学评价设计要注重将内隐的人地协调观素养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或言语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完善,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3个教学策略: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策略、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策略、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策略。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四级认知水平,需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教学过程中模拟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运用情境教学;突出人地问题,提供充分的人地协调信息,让学生主动去摸索和探究人地问题;设计开放式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碰撞和思考的空间,避免结论单一、缺乏创新性,而且开放式的作业中,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蒙授初中生达到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目标。

郝荣[10](2021)在《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顺应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也在不断进行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课程改革。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具体明确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工作者的总方向性指导。所以,作为义务教育一线的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时应具备超前意识,在实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设计进阶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丰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经验结构,使学生能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同时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更完整、更系统,在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本研究以落实三维目标为基础,以进阶核心素养为高度,以科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三节内容为研究对象,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了学历案。学历案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有所不同,其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的学历案包括六大环节,分别为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每一环节都围绕学生进行,如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目标、学法建议;自主完成任务思考、小结交流;自主完成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以学历案为主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不在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引导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相关知识,是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开端,此部分内容承担着构建微粒观的启蒙教育任务。在进行学历案设计时,笔者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等资料,制定各节内容教学三维目标,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要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进阶部分高中阶段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有方向性的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落实三维目标、进阶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为了检验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教学效果,在第一学期,通过前测、后测以及调研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提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历案中“任务与讨论”、“课堂小结”、“检测与作业”等环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巩固知识,有效改善课堂存在的“假学习”现象,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参与度、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当然,由于实践样本容量和时间的限制,实践效果的普遍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
    2.1 研究现场的进入——合作关系建立、行动时间规划
    2.2 前期调研与问题明确——Y中学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2.1 Y中学概况——城郊中学
        2.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2.2.3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
        2.2.4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明确
    2.3 行动前的知识准备——理论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3.1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取向的选择
        2.3.2 生命全程发展观中的“入学适应”
        2.3.3 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
        2.3.4 协同式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4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计划与实施——方案编制与实践
        2.4.1 “入学适应”主题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拟定
        2.4.2 “入学适应”子主题的选择与具体活动设计
        2.4.3 “入学适应”主题的活动实施方式确定
        2.4.4 “入学适应”主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选择
        2.4.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的实施
    2.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与改进——方案的调整
        2.5.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
        2.5.2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改进
    2.6 “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方案再实施——方案的再实践
        2.6.1 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6.2 课上实施——多种方法观察课堂“活动”
        2.6.3 课后总结——五人小组会议
        2.6.4 期末评价——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入学适应”主题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
    3.2 “入学适应”主题具体活动进行“螺旋式”设计
    3.3 “入学适应”主题实施“活动教学”
    3.4 “入学适应”主题以“发展性”评价取向为主
    3.5 协同式行动研究法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研究反思
    4.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未来改进
        4.1.1 增强“入学适应”主题的子主题和具体活动的可选择性
        4.1.2 “活动教学”课堂中需要纪律控制
        4.1.3 建构“入学适应”主题教育的评价体系
    4.2 Q老师在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
        4.2.1 教育理念的改变
        4.2.2 课程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的改变
        4.2.3 课程开发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改变
        4.2.4 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改变
    4.3 协同式行动研究下课程校本开发的“合作关系”
        4.3.1 合作双方的角色定位
        4.3.2 开发中的“协同合作关系”
        4.3.3 开发中的“深度协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3.初中地理课堂作业存在问题
    (二)研究现状
        1.地理作业研究
        2.核心素养研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作业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
        1.初中地理课堂作业实施现状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内容与类型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案例设计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图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作业
        2.地理作业
        3.地理课堂作业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5.教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从做中学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调查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问题分析
        2.地理课堂作业实施的问题分析
        3.地理课堂作业评价的问题分析
        4.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了解
        5.存在的问题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内容及类型分析
    (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整体分析
        1.时代背景
        2.地位与作用
        3.知识体系结构
    (二)教材内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分析
        1.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2.核心素养要素分类分析
    (三)教材作业系统分析
        1.教材作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2.教材作业系统的结构与题量分析
        3.教材作业系统的特点分析
    (四)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分类
        1.分类依据
        2.作业类型
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与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二)案例分析呈现与汇总
    (三)案例分析启示
        1.作业的难度设计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作业的立意要依据作业目标
        3.作业的情境和设问形式要丰富
        4.地图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媒介
        5.以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6.课堂上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要讲究可操作性
        7.人地协调观素养在初中阶段体现在更多方面
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
    (一)案例设计
        1.设计原则
        2.设计方法
        3.案例设计呈示
    (二)案例实施
        1.实施过程
        2.实施结果
        3.案例实施反思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相关问题调查(学生版)
附录2 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相关问题调查(教师版)
附录3
致谢

(5)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教学重点
        1.2.2 数学教学重点
        1.2.3 数学概念课教学
        1.2.4 评价指标体系
        1.2.5 评价模型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专家咨询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教学重点设计
        2.1.2 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2.1.3 数学教学重点设计评价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APOS理论
        2.2.2 教学最优化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研究样本的选取
        3.2.1 质性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
        3.2.2 实施检验研究样本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阶段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阶段
        3.3.3 评价指标权重划分阶段
        3.3.4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3.3.5 评价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3.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4.1 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修改专家咨询意见数据处理
        3.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专家意见咨询数据处理
        3.4.3 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数据处理
第四章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1 “课程标准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4.2.2 “数学知识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4.2.3 “教学设计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4.3 基于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设计的NVivo质性分析
        4.3.1 教学设计样本的确定
        4.3.2 质性分析工具与方法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4.4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五章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专家的选取
        5.1.3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讨论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5.2.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5.2.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模型
第六章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检验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6.1.1 信度检验评价人员的确定
        6.1.2 信度检验评价样本的确定
        6.1.3 信度检验方法的确定
        6.1.4 信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6.1.5 信度检验评价的具体实施
        6.1.6 评价结果分析
        6.1.7 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6.2.1 效度检验评价人员的确定
        6.2.2 效度检验方法的确定
        6.2.3 效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6.2.4 内容效度检验的具体实施
        6.2.5 内容效度系数检验
    6.3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验证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与已有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3 指标体系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7.2 结论
    7.3 建议
        7.3.1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案例分析
        7.3.2 针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
    附录2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附录3 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样本
    附录4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
    附录5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附录6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问卷
致谢

(6)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1.2 推进空竹进校园的需要
        1.1.3 实行“新课改”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1.1 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空竹文化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空竹的相关历史文化演绎
        2.2.2 关于空竹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空竹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STSE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STSE教育的起源
        2.3.2 关于STSE理念的实践应用研究
    2.4 理论基础
        2.4.1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2 掌握学习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据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
        4.1.1 学情分析
        4.1.2 STSE理念下的空竹教学优势分析
        4.1.3 空竹课程设计
    4.2 初中生空竹教学实验结果
        4.2.1 空竹课堂实验基本信息
        4.2.2 初中生空竹学习兴趣实验情况
        4.2.3 空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4.2.4 空竹动作技能掌握情况
        4.2.5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4.3 “空竹课堂”教学反馈情况
        4.3.1 学生对“空竹课堂”的反馈情况
        4.3.2 空竹教学反思与提升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件
9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理论测验
    附录3 教学反馈
    附录4 空竹动作技能考核方法
    附录5 访谈提纲

(7)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性研究 ——以诸城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城乡差异性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城乡差异性研究的必要性
        1.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2.落实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3.推动城乡历史教学共同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城乡差异性研究的可行性
        1.广泛的实践基础
        2.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性调查分析
    (一)城乡差异性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设计与实施
    (二)城乡差异性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知
        2.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
        3.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4.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与态度
        5.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来源
        6.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规范
    (三)城乡差异性调查总结
三、缩小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城乡差异性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乡镇教师教学水平
        1.教学评一致,优化整体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实合作学习内容
        3.集体研讨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提升教学能力
    (二)培养乡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1.精选内容、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理分组、明确职责,推动学生合作参与
        3.规范秩序、科学评价,激励学生有效合作
        4.夯实基础、拓展空间,开阔合作学习视野
    (三)优化乡镇学校历史学科资源配置
        1.积极建设专业历史教师队伍
        2.统一配置优秀历史课程资源
四、缩小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城乡差异性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案例设计
    (二)课堂实践反思
        1.课堂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2.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湘版音乐欣赏课教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的综述
        1.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
        2.音乐欣赏课的现状研究
        3.音乐欣赏课的课堂设计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二、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相关概念阐释
        1.音乐欣赏
        2.课程的定义
        3.课程开发的含义
        4.校本课程
    (二)初中音乐课程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1)民族音乐文化
        (2)继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
        (3)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的要求
        1.音乐表现要素
        2.音乐情绪与情感
        3.音乐体裁与形式
        4.音乐风格与流派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湘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材的文本分析
        1.湘版七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材内容类型的统计分析
        2.湘版七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材之教学目标的文本研析
        (1)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理念
        (2)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的应用探析
        (3)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
        (4)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应用探析
        (5)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教案编写的理念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教案编写的应用探析
        1.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过程应用
        2.以音乐体裁欣赏为主的教学过程应用
        3.以器乐欣赏为主的教学过程应用
        4.以创作欣赏为主的教学过程应用
    (三)湘版音乐欣赏课程教材内核应用
        1.践行审美教育
        2.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四、初中音乐欣赏课尚存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一)教师营造课堂教学互动氛围的满意程度
        1.创造适宜的音乐环境
        (1)优化音乐教育设施的基础建设
        (2)优化更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3)实现音乐教育活动的常态化
        2.设置情景,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与音乐内容相匹配音乐环境的创设
        (2)与音乐相契合的音乐画面绘制
    (二)教材与教法在具体运用中的思辨及建议
        1.建立合理且全面的评分机制
        (1)根据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层次
        (2)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分组并进行讨论
        (3)主题讨论式学习
        2.改进教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手段
        (2)审美能力与音乐知识相结合
        (3)引导学生投入音乐实践
        3.互动教学模式应用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模式
        (2)课堂讨论的互动教学模式
        (3)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
    (三)审美想象力培养
        1.在聆听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实践
        2.引导中小学生展开联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单
致谢

(9)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国内外“活动”系统研究背景
        2.国内外人地协调观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研究现状
        2.国内外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研究现状
        3.国内外中学民族课程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活动
        2.地理活动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人地协调观
    (二)理论基础
        1.地理科学论
        2.活动课程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二、初中地理教材“活动”中适宜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人地协调观的内容统计
    (二)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三)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分析
三、蒙授初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初中地理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认识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人地协调观培养情况调查
        3.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了解程度现状调查
        4.蒙授初中生已有人地协调观水平分析
    (三)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1.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
        2.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示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
        2.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
        3.教学评价需可测量人地协调观
        4.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
        5.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
        6.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利用活动系统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1.教学案例选择
        2.依据4F教学模式
        3.教学案例设计
    (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四)利用“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实施策略
        1.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
        2.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
        3.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活动”系统
        2.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案例设计的一般程序
        3.提出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汇总表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报告
    附录三:案例分析目录
    附录四:其他教学案例分析
    附录五:教学设计
致谢

(10)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我国近三次课程改革
        1.1.3 着眼未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1.2 研究意义
        1.2.1 初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2.2 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1.2.3 有效改善“假学习”现象
        1.2.4 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参考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关于化学三维目标的研究
    2.2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3 关于“学历案”的研究
    2.4 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方面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行动研究法
        3.2.3 调查法
第4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三维目标
        4.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1.3 学历案
    4.2 理论基础
        4.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4.2.3 人本主义理论
第5章 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设计策略
    5.1 落实三维目标
    5.2 进阶核心素养
        5.2.1 利用设计宏微相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5.2.2 利用媒体技术、趣味活动、思维导图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5.2.3 利用同频互动、模型自作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5.2.4 利用课堂小实验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2.5 利用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6章 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教学案例
    6.1 【案例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6.1.1 设计分析
        6.1.2 教学流程
        6.1.3 设计过程
    6.2 【案例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6.2.1 设计分析
        6.2.2 教学流程
        6.2.3 设计过程
    6.3 案例三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6.3.1 设计分析
        6.3.2 教学流程
        6.3.3 设计过程
第7章 教学效果分析
    7.1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7.1.1 实践前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7.1.2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7.2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情况分析
    7.3 学生其他方面的转变
        7.3.1 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效率调查分析
        7.3.2 学历案各环节学生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8章 结论及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课堂参与度等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2 “学历案”学习效果反馈情况调查

四、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任务驱动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研究[D]. 刘梦梦. 延边大学, 2021
  •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D]. 朱莉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D]. 陈雪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重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李明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6]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D]. 文君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7]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城乡差异性研究 ——以诸城地区为例[D]. 孔令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湘版音乐欣赏课教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彭琛.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9]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D]. 呼斯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基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阶的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 郝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初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