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一、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赖娜[1](2021)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78例,入选的年龄段在45-88岁之间,所有入选的患者均具备完整的病例资料。通过本院电子病案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将纳入的对象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DKD组和NDKD组,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为DR组和NDR组。应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计量资料之间有无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比较计数资料之间有无差异性,采用X2检验;分析DR及DKD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酸水平界值;分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T2DM患者478例,年龄61.53±9.72岁,病程11.43±7.33年。其中DR组共159例,男性103例,女性56例。NDR组共319例,男性181例,女性138例。DKD组共230例,男性158例,女性72例。NDKD组共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478例T2DM患者中,SUA水平正常的患者有342例,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136例,T2DM合并HUA患病率是28.45%。(2)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是1.097(95%CI 1.063-1.132),1.169(95%CI 1.048-1.305),1.001(95%CI 1-1.002),1.003(95%CI 1.001-1.005)。D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预测发生DR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36,(95%CI 0.583-0.688),P值为0.000。当SUA>304.75umol/L时,发生DR的风险将增加。(3)DK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病程、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是1.685(95%CI 1.015-2.8),1.056(95%CI 1.018-1.096),1.116(95%CI 1.027-1.214),1.026(95%CI 1.008-1.044),1.608(95%CI 1.377-1.878),1.018(95%CI 1.014-1.021)。DKD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预测DKD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51,(95%CI 0.817-0.886),P值为0.000。当SUA>379.05umol/L时,发生DKD的风险将增加。(4)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与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相关性,其中SUA与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1)在T2DM患者中,SUA是DR及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因素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患者体内血尿酸的代谢情况。(2)当SUA>304.75umol/L时,发生DR的风险将增加。当SUA>379.05umol/L时,发生DKD的风险将增加。(3)SUA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可能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张冬[2](2021)在《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临床特征及病理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临床特征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就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经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年龄介于18~70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患者在行肾脏穿刺活检前的数据资料,包括各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学资料。肾脏病理学资料经我院病理科专家会诊进行后获得,包括LEE氏分级及牛津分型(MEST-C)。所有患者在肾脏穿刺前均进行肾脏彩超检查,以确定双肾的长径、短径、宽度及皮质厚度。根据肾脏病理学牛津分类资料将病人分为无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0)组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组。两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组织病理学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利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临床指标和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最后运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情况的预测作用。结果:1.245例IgA肾病患者中包括女性140例(57.14%)和男性105例(42.86%),男女比例为1:1.3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和血压方面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2.Point-biserial相关进行分析显示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沉、补体C3成正相关(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成负相关(P<0.05),而与补体C4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无相关性(P>0.05),两组低补体C3血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肾脏彩超测量值上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显着差异(P>0.05)。4.两组在LEE氏分级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3.131,P=0.001)。与S0组相比,S1组合并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萎缩或纤维化及细胞/纤维新月体病理改变所占比例高(P<0.05)。但两组在内皮细胞增生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5.两组在慢性肾脏病分期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1.168,P<0.05),S1组在慢性肾脏病分期中2~5期的所占比例高于S0组。6.基线尿酸(OR=1.005,95%CI:1.002-1.009,P=0.005)、血红蛋白(OR=0.976,95%CI:0. 958-0.993,P=0.006)、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OR=1.001,95%CI:1.000-1.002,P=0.003)与IgAN患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显着相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酸、血红蛋白、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及24小时尿蛋白对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均有预测作用,而将上述指标联合用于预测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情况价值显着。单个指标中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所对应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675±0.034,P<0.05),因此认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预测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情况时,是相对较好的对比及参考指标。结论:基线血尿酸、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显着相关,通过控制血尿酸水平,纠正贫血状态可能有助于减慢IgA肾病进展速率。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常合并其他病理改变,所对应的LEE氏分级级别高,程度重。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联合应用于IgAN病理分类可能更好指导病情评估。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和24小时尿蛋白指标联合可以有效预测IgAN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的情况。

周琦[3](2021)在《中青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各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空腹血糖、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的,年龄为18-64岁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按照本研究中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情况、个人史等一般资料,以及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肾气亏虚型>瘀血内阻型。2中青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的年龄不同,肝火亢盛型的年龄明显小于阴虚阳亢型(P<0.01)。3中青年高血压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层分布情况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0岁之前高血压病的人数男性多于女性,50岁之后高血压病的人数女性多于男性。4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为3级的人数最多,2级次之,1级最少,各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肝火亢盛型组的诊室舒张压、家庭舒张压水平均显着高于阴虚阳亢型组,P均<0.01。5中青年高血压男性有吸烟史者61例,占总吸烟人数的92.4%,女性有吸烟史者仅5例,占总吸烟人数的7.6%;男性有饮酒史者84例,占总饮酒人数的97.7%,女性有饮酒史者仅2例,占总饮酒人数的2.3%。男性吸烟、饮酒比例显着高于女性,P均<0.01。6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BMI分级总体以超重和肥胖为主,二者共174例,占病例总人数的76.3%。不同中医证型的BMI分级分布情况不同,P<0.05。痰湿壅盛型的BMI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BMI正常组,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平均腰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腰围大于肾气亏虚型和阴虚阳亢型,P均<0.05。7中青年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TC、TG、HDL-C、LDL-C、FPG、UA、e GFR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以增厚居多,共145例,占总人数的63.3%,颈动脉IMT增厚组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型为主,肝火亢盛型次之,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IMT是否增厚的分布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9本研究肝火亢盛型与年龄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辨证为肝火亢盛型的可能性减少0.949倍。痰湿壅盛型与BMI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中青年高血压患者BMI每增加1kg/m2,辨证为痰湿壅盛型的可能性增加1.101倍。结论1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肾气亏虚型>瘀血内阻型。2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存在差异,肝火亢盛型的年龄显着低于阴虚阳亢型,提示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病机由实转为虚实夹杂。3本研究不同性别在高血压发病年龄上存在差异,50岁之前男性高血压患者多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多于男性。提示50岁之后,高血压男女发病率差距缩小。4 BMI分级为超重或肥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型为主。BMI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痰湿壅盛型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随着BMI增加,辨证为痰湿壅盛型的可能性相对较大。5中青年高血压颈动脉IMT增厚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较为常见。

孙浩羽[4](2021)在《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析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并研究理化指标在证型分布间的差异,找到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从而建立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60例,由研究员使用指定的调查问卷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数据处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理化指标在证型分布间的差异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模型的建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阻证>脾肾阳虚证。2、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吸烟史、腰臀比(WHR)在证型分布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性别方面,男性患者以湿热蕴结证为主,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次之,女性以肝肾不足证为主,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次之;年龄分布趋势为:肝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湿浊内阻证/气阴两虚证;BMI分布趋势为: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WHR分布趋势为: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有饮酒史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湿热蕴结证、湿浊内阻证次之;有吸烟史患者以湿热蕴结证为主,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次之。3、理化指标方面:湿热蕴结证与湿浊内阻证在理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RBC、HGB、HCT、ALT、AST、LDL-C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热蕴结证与痰瘀互结证在BMI、WHR、AST、血糖存在差异(P<0.05),BMI、PLT、ALT、AST、CK、血糖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热蕴结证与肝肾不足证在BMI、WHR、RBC、HGB、HCT、CK存在差异(P<0.05),BMI、PLT、ALT、AST、TG、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热蕴结证与脾肾阳虚证在BMI、24h尿尿酸存在差异(P<0.05),BMI、PLT、FIB、CK、LDL-C、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热蕴结证与气阴两虚证在PLT存在差异(P<0.05),BMI、RBC、HGB、HCT、PLT、ALT、AST、TG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浊内阻证与痰瘀互结证在血糖存在差异(P<0.05),CK、血糖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浊内阻证与肝肾不足证在RBC、HGB、HCT、TG存在差异(P<0.05),RBC、HGB、HCT、TG、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浊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在24h尿尿酸存在差异(P<0.05),FIB、CK、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湿浊内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AST、TG、LDL-C存在差异(P<0.05),BMI、PLT、TG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痰瘀互结证与肝肾不足证在HGB、HCT、FIB存在差异(P<0.05),RBC、HGB、HCT、FIB、TG、24h尿尿酸、血糖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痰瘀互结证与脾肾阳虚证在理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FIB、CK、24h尿尿酸、血糖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在RBC、HCT、ALT、AST、血糖存在差异(P<0.05),AST、TG、血糖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脾肾阳虚证与肝肾不足证在理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RBC、HGB、HCT、CK、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脾肾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在RBC存在差异(P<0.05),FIB、CK、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气阴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在RBC、HGB、HCT、ALT存在差异(P<0.05),RBC、HGB、HCT、FIB、ALT、24h尿尿酸为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4、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了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的判别函数方程。经训练数据回代测试显示对样本中证型判断的准确率为70.0%。结论:1、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表现为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阻证>脾肾阳虚证。2、临床证型分布在年龄、性别、BMI、WHR、饮酒史、吸烟史等一般资料间存在显着差异。3、BMI、RBC、HGB、HCT、PLT、FIB、ALT、AST、CK、TG、LDL-C、24h尿尿酸、血糖在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显着差异,同时亦为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4、Fisher判别分析对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寇爽[5](2021)在《矮小症患者血尿酸与代谢风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矮小症青少年儿童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血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 G)、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G/HDL-C)等代谢风险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3年03月01日至2019年02月28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矮小症的702名青少年儿童,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生长发育疾病随访研究队列(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eases in Shandong Province:a cohort follow-up study,GDDSD study,http://www.chictr.org.cn,Chi CTR1900026510)。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出生史、生长发育史、既往史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如身高、体重、血压等,并计算其BMI、BMI标准差积分(Body mass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BMI SDS),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包含肝肾功能、血脂谱、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生长激素峰值(Growth hormone peak,GH pea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并计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标准差积分(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IGF-1 SDS)等。所有患者均接受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以测定GH peak水平。将研究人群按照血UA是否大于5.5mg/d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数据指标的差异,并分别分析血UA与BMI SDS、SBP、DBP、TG、TC、HDL-C、LDL-C、Ty G、TG/HDL-C的相关性,并根据矮小症的病因(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身材矮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在矮小症青少年儿童中,UA≥5.5mg/dl组较UA<5.5mg/dl组BMI SDS更大,GH peak更高,SBP更高,TG/HDL-C更高,而HDL-C、IGF-1 SDS水平更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二组之间身高SDS、DBP、TG、TC、LDL-C、FBG、Ty G等指标没有显着差异。(2)矮小症患者血UA与代谢风险指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血UA与BMI SDS(β0.12,95%CI 0.05,0.19;P<0.001)、SBP(β1.6795%CI 0.95,2.39;P<0.001)、DBP(β0.85 95%CI 0.32,1.39;P=0.002)、TG(β0.03 95%CI 0.01,0.05;P=0.007)、TG/HDL-C(β0.08 95%CI0.03,0.13;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β-0.03 95%CI-0.05,-0.01;P=0.004)呈负相关关系,与TC、Ty G、LDL-C无关。(3)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矮小症患者中,血UA与SBP存在非线性关系,经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当UA<5.5mg/dl时,血UA与SBP水平无关;当UA≥5.5 mg/dl时,SBP随血UA水平升高而升高(β2.08,95%CI 0.17,4.00;P=0.033);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特发性身材矮小患者血UA与SBP存在非线性关系,而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血UA与SBP无关。(4)多元分段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血UA水平仍与BMI SDS(β0.07,95%CI 0.01,0.14;P=0.034)、TG(β0.02 95%CI 0.01,0.04;P=0.043)、TG/HDL-C(β0.06 95%CI 0.01,0.11;P=0.024)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β-0.02 95%CI-0.04,-0.01;P=0.033)呈负相关关系,亚组分析显示两组人群与总人群结果大致一致。结论:在矮小症青少年儿童中,血UA水平与BMI SDS、TG、TG/HDL-C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SBP呈非线性关系。当血UA水平小于5.5 mg/dl时,血UA与SBP无关,当血UA大于5.5 mg/dl时,血UA与SBP呈线性相关。

孙萌潞[6](2021)在《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血尿酸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体检人群日常行为习惯与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体检人群血尿酸与血清学指标间的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高危人群管理和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月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科体检人群整体为研究对象。经本人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搜集其体检资料。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5份,有效回收率89.50%。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日常行为习惯等健康相关行为。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率的两两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锦州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3.13%。调查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每天饮茶、每日饮水量、每日摄入奶类及奶制品、高盐饮食以及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都会影响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血清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肌酐水平、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体重指数会影响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甘油三酯水平较高、体重指数偏大、肌酐水平较高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多饮水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存在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存在负相关。4、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吸烟、饮酒、饮茶、海鲜摄入以及高盐饮食存在正相关,与奶制品摄入存在负相关。结论1、锦州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13%。2、饮酒、甘油三酯水平较高、体重指数偏大、肌酐水平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多饮水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3、血尿酸与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存在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存在负相关。4、高尿酸血症与吸烟、饮酒、饮茶、海鲜摄入和高盐饮食存在正相关,奶制品摄入存在负相关。

王泽旭[7](2021)在《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探究超重/肥胖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治疗超重/肥胖提供观察数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09-2020.9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超重/肥胖患者,另收集同期正常BMI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计算结果,分为正常组(BMI<24kg/m2)40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67例,肥胖组(BMI≥28kg/m2)7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录入相关中医临床症状,完成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填写,确定中医证型,完成信息的统计学录入,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变量间相互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百分率(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统计结果: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代谢指标的统计结果:FPG、2h PBG、TG、TC、LDL-C、SUA水平与BMI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肥胖组的FPG、2h PBG、TG、TC、LDL-C、SUA水平高于正常组与超重组,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HDL-C水平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差异: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虚湿盛证(49例,34%)>胃热湿阻证(39例,27%)>痰瘀互结证(32例,23%)>脾肾阳虚证(23例,16%),以脾虚湿盛证为主,四组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的统计结果:脾虚湿盛证与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的FPG、2h PBG水平有差异(P<0.05),脾虚湿盛证与脾肾阳虚证的SUA水平有差异(P<0.05),其中脾虚湿盛证的FPG、2h PBG、SUA水平为四组中最高,四组中医证型之间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5.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水平的统计结果:胃热湿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的FINS水平有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与脾虚湿盛证、胃热湿阻证的HOMA-IR水平有差异(P<0.05),其中胃热湿阻证的HOMA-IR、FINS水平最高。6.超重肥胖患者各中医证型伴见合并症的统计结果示:脾虚湿盛证的超重肥胖患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症、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大于其他证型。结论:1.超重/肥胖可能是糖尿病、血脂异常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超重肥胖的中医辨证以脾虚湿盛证为主;脾虚湿盛证多伴有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超重肥胖的中医证型与血糖、血尿酸有一定的相关性。3.胃热湿阻证的超重肥胖患者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4.脾虚湿盛证的超重肥胖患者容易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及高尿酸血症。

赵庆[8](2020)在《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初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其它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医症候特点,以寻找中医治疗的有效切入点。方法:通过纳排标准,纳入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运用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单因素及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将具有显着性的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年龄分布情况:共纳入CKDⅢ~Ⅳ期患者217例,男129例,女88例,年龄最大值85岁,最小值23岁,平均年龄60.73±14.526岁;其中伴有高尿酸血症者为131人,平均年龄60.37±15.474岁;未伴有高尿酸血症者86人,平均年龄61.28±13.018岁。纳入所有患者中年龄≤50岁的有53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4.4,51~65岁的患者有79例,占总人数36.4%,年龄在66~75岁之间的患者有49人,占总人数22.6%,年龄在76~85岁之间的患者有36人,总体占比为16.6%;伴有高尿酸血症的131人中,34人年龄≤50岁,占比为26.0%,有44人年龄在51~65岁之间,占比为33.6%,有28人年龄在66~75岁之间,占比为21.4%,25人的年龄在76~85岁间,占比为19.0%。2、CKD不同分期中高尿酸血症情况:纳入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Ⅲa期患者59人,Ⅲb期患者77人,Ⅳ期患者81人;Ⅲa期中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有26人,占比44.1%,其中男性16人,占比27.1%,女性10人,占比16.9%;Ⅲb期中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有51人,占比66.2%,其中男性28人,占比36.4%,女性23人,占比29.9%;Ⅳ期中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54人,占比为66.7%,其中男性25人,占比30.9%,女性29人,占比35.8%。3、服用治疗尿酸药物情况: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平素服用降尿酸药者有40人(30.5%),在痛风的16人中,有11人平素服用降尿酸药(68.8%)。在降尿酸药物的使用上,无论是否为痛风患者,碳酸氢钠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非布司他,次之为别嘌醇;Ⅲa、Ⅲb、Ⅳ期各期中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分别为26,51,54人,各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的人数占各期高尿酸血症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6.9%,33.3%,29.6%。4、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CKD不同分期中,本证的分布呈现基本相同的规律,脾肾气虚证独占鳌头,气阴两虚证位居第二,其次为肝肾阴虚证,次之为脾肾阳虚证,次之为阴阳两虚证;CKD不同分期中标证的分布多集中在瘀血证、湿浊证与湿热证这三证中,其中瘀血证更为突出;在本证中,高尿酸血症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54.2%VS 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标证中,高尿酸血症组瘀血证占比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2%VS 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在证型分布中具有相似的规律,在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次之为肝肾阴虚证,次之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在标证中,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证型集中在瘀血证、湿浊证与湿热证这三种证型之中,高尿酸血症组瘀血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湿浊证,次之为湿热证,非高尿酸血症组湿浊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湿热证,次之为瘀血证。5、CKDⅢ~Ⅳ期合并HUA的相关因素分析:SUA与BMI、BUN、Scr、Fe、iPTH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GFR、尿PH、24h尿蛋白、LVEF呈负相关,相关性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糖尿病呈负相关,与痛风、脑梗死、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或收缩功能减低、颈动脉硬化或伴斑块、下肢动脉硬化或伴斑块、肾结石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P<0.05)。经回归分析得出,尿PH>6.2、糖尿病、杓型血压可能为CKDⅢ~Ⅳ期伴HUA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BUN、脾肾气虚证、瘀血证、肥胖、肾结石可能是CKDⅢ~Ⅳ期伴HUA的危险因素。结论:1、CKDⅢ~Ⅳ期患者在50岁到85岁期间,HUA患病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2、CKD伴HUA患者尿酸的药物治疗率偏低,其中碳酸氢钠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非布司他,次之为别嘌醇。3、HUA与CKDⅢ~Ⅳ期患者的其他合并症相互关联、影响。4、CKD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主要影响证型是脾肾气虚证与瘀血证。

张璐瑶[9](2020)在《天津部分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致病风险调查及中医证素特点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了解天津市部分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初步探索高尿酸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步了解高尿酸血症的证素分布。为预防管理高尿酸血症及推动高尿酸血症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1)对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及生物学指标,包括:体检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肌酐、血尿酸)、其他生化项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对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血尿酸水平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年龄分为13~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75岁、76~93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血尿酸水平分布,分析体格检查、不同生活习惯及实验室指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2)基于文献内容总结,以及《证素辨证学》证素辩证原理,制作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对2019年3月至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及风湿免疫科体检及就诊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发放问卷并指导患者进行高尿酸血症证素问卷调查。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统计高尿酸血症的症状,对高尿酸血症的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1)不同年龄阶段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男性与女性的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P<0.05)。男性群体血尿酸水平总体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群体血尿酸水平总体趋势为45岁前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45岁之后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2)吸烟及饮酒人群血尿酸水平均高于不吸烟饮酒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人群、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血糖人群、高甘油三酯人群、高胆固醇人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谷丙转氨酶升高人群、谷草转氨酶升高人群、血尿素氮升高人群及血肌酐升高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影响血尿酸水平,其中,肌酐、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尿酸水平影响较大。(3)高尿酸血症的总患病率为20.68%。总体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最高出现在25岁以前。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2.8:1。男性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不同,25岁及以下年龄患病率高。女性在66~75岁之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4)统计分析显示超重及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1)通过文献的查阅分析,制作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验证。问卷结构合适,内容可靠全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2)初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症状,排在前十位的症状分别是:倦怠乏力、神疲、腰背痛、身体困重、眼睛干涩、健忘、自汗、眼睛视物模糊、口中粘腻、嗜睡。(3)基于《证素辨证学》统计原理将症状归纳转化为证素,分别归纳为以下证素肾、肝、脾、心、气虚、阴虚、湿、阳虚、气滞、血虚、痰、热、血瘀。将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证素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脾与湿、气虚、阳虚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血虚或心关系密切。痰郁、气滞关系密切,也可有血瘀、热相兼杂。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结论:(1)血尿酸水平与性别、体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脂代谢(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升高,男性高于女性,超重及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结构合适,内容可靠全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基于问卷的初步调研总结归纳高尿酸血症的证素包括:肾、肝、脾、心、气虚、阴虚、湿、阳虚、气滞、血虚、痰、热、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本为肾、肝、脾、心虚,标为痰、热、湿、瘀。高尿酸血症是本虚标实的疾病。

朱雪梅[10](2020)在《痛风中医证型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痛风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征、糖脂代谢指标、血尿酸、血压的差异,以及对痛风患者合并糖、脂代谢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为痛风的中医辨证探寻更多客观临床依据,为中医对痛风的整体调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于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住院的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望、闻、问、切获得四诊资料,并辨出中医证型,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构建包含证型、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的数据库,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00例痛风患者,男女比例191:9,平均年龄为42.40±14.71岁。湿热蕴结证74例,瘀热阻滞证57例,痰浊阻滞证40例,肝肾阴虚证29例。2.痛风各中医证型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0.01),肝肾阴虚证组年龄最大(66.45±10.17岁),湿热蕴结证组年龄最小(36.68±9.82岁);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的BMI较高,分别与瘀热阻滞证、肝肾阴虚证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0.01)。3.在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各证型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0.01),与湿热蕴结证相比,肝肾阴虚证病程长、发作持续时间长;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的发作频率大于瘀热阻滞证和痰浊阻滞证(P均<0.01或0.05)。在发作的昼夜节律、首发关节部位、痛风石发生率方面,各证型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全部病例中 73 例(36.5%)合并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肝肾阴虚证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是痛风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lc,HbAlc)值的大小顺序:肝肾阴虚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肝肾阴虚证的胰岛素抵抗最严重,其次是瘀热阻滞证;肝肾阴虚证易合并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8例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在60以下,且全部为肝肾阴虚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湿热蕴结证74.3%、瘀热阻滞证61.4%、痰浊阻滞证72.5%、肝肾阴虚证55.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ence index,HOMA-IR)是痛风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湿热蕴结证患者中三项及以上血脂异常占全部血脂异常类型的21.9%,明显大于其他三组(0-5.7%);痰浊阻滞证和瘀热阻滞证的血脂异常患者中,94.3-100%是一项或两项血脂异常;肝肾阴虚证的血脂异常患者中,93.8%是一项血脂异常。83.8%湿热蕴结证和80.0%痰浊阻滞证的血压处于1级或正常水平,50.0%瘀热阻滞证血压集中在1-2级,72.4%肝肾阴虚证血压集中在2-3级。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值的大小顺序: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痰浊阻滞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肝肾阴虚证、女性、TC、HbAlc、BMI是痛风患者SUA升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5.湿热蕴结证和瘀热阻滞证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值较高,与痰浊阻滞证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0.01)。湿热蕴结证的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值最高,肝肾阴虚证的肾功能损伤指标最高,分别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余证型的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结论:1.湿热蕴结证:超重或肥胖的青年人居多,病程最短、发作持续时间短、易反复发作,最易合并血脂代谢紊乱,血脂指标异常项目最多,且变化最明显,AIP值最高,提示该型合并冠心病风险最高,CRP和ESR升高明显,血糖代谢紊乱少见。2.瘀热阻滞证:多发于中年人,血脂异常以一项或两项血脂指标升高为主,胰岛素抵抗水平仅次于肝肾阴虚证,血压水平以1-2级为主,CRP和ESR升高明显。3.痰浊阻滞证:多发于中年人,血脂异常以一项或两项血脂指标升高为主,FPG、HbA1c水平最低。4.肝肾阴虚证: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其病程长、易复发,尤其易合并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FPG、HbA1c、血压、SUA水平为四型中最高,易合并肾功能不全,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最低。5.肝肾阴虚证型、TC是痛风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HOMA-IR是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肾阴虚证、女性、TC、HbA1c、BMI是SU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收集
        2.2.2 实验室指标收集
        2.2.3 分组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T_2DM合并HUA患病率
    3.2 DR与NDR
        3.2.1 DR组与NDR组一般资料比较
        3.2.2 DR组与NDR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2.3 DR组与NDR组SUA水平比较
        3.2.4 DR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3 DKD与NDKD
        3.3.1 DKD组与NDKD组一般资料比较
        3.3.2 DKD组与NDKD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3.3 DKD组与NDKD组SUA水平比较
        3.3.4 DK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4 SUA水平预测DR及DKD发生的ROC曲线
    3.5 SUA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尿酸与糖尿病
    4.2 血尿酸与糖尿病肾脏疾病
    4.3 血尿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4 血尿酸与糖尿病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尿酸血症与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2)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临床特征及病理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观察指标
    2.3 相关标准及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人口及基线特征
        3.1.1 245例IgAN患者的一般资料
        3.1.2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3.1.3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肾脏测量值的关系
        3.1.4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关系
        3.1.5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LEE氏分级及其他病理的关系
    3.2 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影响因素分析
        3.2.1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2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青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方法
临床资料与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1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1.2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1.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1.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程情况
        1.5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1.6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
        1.7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吸烟、饮酒的关系
        1.8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腰围的关系
        1.9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的关系
    2 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空腹血糖、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5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
    6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情况
    2 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与年龄、血压水平的关系
    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的关系
    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
    5 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糖的关系
    6 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7 中青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8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及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析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资料信息结果分析
        1.1 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1.2 一般资料分析
        1.3 理化指标分析
    2 判别函数分析
    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候的研究概况
    1 证候诊断标准研究
    2 证候分布研究
    3 理化指标与证型关系研究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矮小症患者血尿酸与代谢风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矮小症儿童和青少年代谢风险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成果

(6)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血尿酸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7)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超重肥胖与代谢指标关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定义与诊断
        1.1 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诊断沿革
        1.2 高尿酸血症定义诊断及分型
        2.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2.1 高尿酸血症国内外流行病学
        2.2 慢性肾脏病国内外流行病学
        3.尿酸盐的生物作用概述
        3.1 尿酸的生成、排泄及生理功能
        3.2 HUA致病机制
        4.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4.1 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4.2 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尿酸血症中医研究进展
        1.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古籍文献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2.1 证型体质研究
        2.2 临床治疗研究
        3.单味中药降尿酸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4 临床数据收集
        1.5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不同血尿酸水平分组间各检查指标情况
        2.4 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血尿酸的相关因素探讨
    3.讨论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 CKDⅢ~Ⅳ期合并HUA的相关因素分析
        3.4 绪论
    4.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天津部分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致病风险调查及中医证素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天津市部分人群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纳入标准
    4.排除及剔除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小结
研究二 高尿酸血症证素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
综述:高尿酸血症的现代及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10)痛风中医证型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辨证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四、研究设计
        (一) 制定调查表
        (二) 样本收集
        (三) 资料处理
        (四) 统计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 痛风一般情况、临床特征
        (二) 痛风各中医证型的糖脂代谢、血尿酸、血压的分析
        (三) 痛风患者血尿酸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 痛风各中医证型的生化、炎性指标比较
讨论
    一、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一) 痛风命名
        (二) 痛风的病因病机
    二、痛风与糖脂代谢病的病因病机联系
    三、痛风与糖脂代谢因素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四、本项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
        (二) 痛风各中医证型的糖脂代谢、血尿酸、血压分析
        (三) 痛风患者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 痛风各中医证型的生化、炎性指标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痛风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痛风石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论治
        (三) 治疗
    二、西医对痛风石的研究进展
        (一) 痛风石的形成机制
        (二) 临床诊断
        (三) 辅助诊断
        (四) 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四、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赖娜. 延安大学, 2021(09)
  • [2]IgA肾病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临床特征及病理相关性分析[D]. 张冬.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青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周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析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孙浩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矮小症患者血尿酸与代谢风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寇爽.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6]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血尿酸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联性研究[D]. 孙萌潞.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 王泽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D]. 赵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天津部分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致病风险调查及中医证素特点研究[D]. 张璐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10]痛风中医证型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D]. 朱雪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