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补钾治疗顽固性肺心病低钾血症12例

高浓度补钾治疗顽固性肺心病低钾血症12例

一、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论文文献综述)

帅垠琦[1](2020)在《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价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推广三桔咳喘口服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临床数据支持。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可借鉴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将69名(最终完成6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基本情况及基线水平情况的比较,确保受试者基线水平一致。(2)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连续观察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观测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气分析等指标。(3)收集数据,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三桔咳喘口服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2.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3.概括总结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结果:1.临床研究(1)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愈显率12.5%。试验组:总有效率87.5%,愈显率40.6%。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体征、痰液总积分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对比已经具有统计学意义,故通过(治疗前-治疗后)的次要症状积分差值来对比,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肺功能比较:FEV1/FVC在治疗14天后,两组比较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并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未优于对照组。(4)血气分析的比较:试验组Pa O2、Pa O2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炎症指标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营养指标、电解质水平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中医全程参与、畅通气道、慎用利尿剂、强心剂等。3.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天人合一,三因制宜;辨病与辨证结合。结论:1.两组的治疗方案在此临床研究中均表现了有效性,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冀友仁[2](2017)在《急诊低钾血症8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以提高对不同病因导致的低钾血症的早期认识和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急诊低钾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以急诊就诊的低钾血症病人的主要病因中杀虫剂中毒占25.58%,药源性低血钾占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占8.14%。以男性发病为主;不同性别低血钾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6,P=0.035)。本组病人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以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双下肢无力、四肢软瘫为主。通过积极救治,85例出院前症状全部消失,低血钾纠正。结论掌握各种病因所致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明确病因是急诊抢救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多途径联合、早期、快速补钾治疗安全有效。

王娟[3](2014)在《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心肺阳虚、肾虚不纳证)的临床研究,总结导师运用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大剂黄芪组方治疗本病的证治经验,评估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大剂黄芪组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心肺阳虚、肾虚不纳证)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索本病的有效中医治法打下良好基础,以彰显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肺心病缓解期上的优势。研究方法:在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患者中,选取中医辨证属“心肺阳虚、肾虚不纳”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方(党参、生黄芪60g、制附片、熟地、山萸肉、山药、炒白术、丹参等),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进行加减。对照组:予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化痰为主(氨茶碱0.1g tid口服,盐酸氨溴索(沐舒坦)30mg tid口服,噻托溴钱(思力华)18ug qd吸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适当给予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6min步行试验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FEV1、 FEV1/FVC)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FEV1、FEV1/FVC下降值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有明显疗效,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增加运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功能恶化。

陈肖东[4](2010)在《胸科手术麻醉临床资料回顾及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第一章、胸科手术患者PACU滞留时间延长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为探讨胸科手术病人在麻醉恢复室(post-anaesthesia care unit, PACU)滞留时间(从进入恢复室到送出恢复室)延长的危险因素,为胸科病人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病人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在麻醉档案室找出2004年8月份至2008年10月份的所有胸科手术病人的麻醉记录单,共得495例记录完善的病历。在麻醉记录单和胸科既往的电子医嘱上摘录所需的各项指标具体见表1。将所有病人的信息逐条输入建立一份Excel表格。再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PACU时间(Y)≧150min取值为1,Y<150min取值为0。495个病人中男:女=2.36(348/147),其中113例Y=1,总检出率为22.8%(113/49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引起病人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OR=0.000)、手术方式(OR=0.094)、尿量(OR=0.000)、ASA分级(OR=0.004)、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0.002)共5项。结论:胸科病人麻醉后恢复室工作人员应对以上5项引起病人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本文揭示的危险因素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第二章、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a meta analysis目的系统评价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搜集所有非心脏手术的胸科手术麻醉中分组为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包括3个RCT,1个非随机对照试验,1个回顾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与血气相关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OR=0.68,95%CI【0.31-1.51】P=0.46]、与气管内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异位,肺分隔不良,声音嘶哑)[OR=153,95%CI【0.25-9.58】P=0.65]、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OR=1.00,95%CI【0.17-6.05】,P=1.00]、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炎,肺水肿,肺不张,ARDS)[OR=0.68,95%C【I0.31-1.51】P=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现有证据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与血气相关的并发症、与气管内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相似,但是血液系统并发症、外科并发症等尚不能判断,需要更多更好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郭留学[5](2007)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文献研究综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小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从而制订一个既能提高临床疗效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研究方法: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痰浊蕴肺、肺气郁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基本证型为痰浊蕴肺、肺气郁闭,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治法,方用三拗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桔梗汤合方。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同时服用中药安慰剂。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性氧疗,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降低肺动脉压,纠正心衰,营养支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性指标为:总体疗效、中医主症及次症积分、西医体征积分、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血气分析等。结果:两组14天病死率无差异,但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在部分中医主症、次症、西医体征以及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异常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能更迅速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改善肺功能,治疗组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后安全性分析无明显异常.结论: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改善症状、体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副作用少,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减少低钾血症发生,从而减少酸碱失衡发生。

肖玮[6](2006)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临床试验,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性,从而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可广泛推广应用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1) 查阅中医历代古典医籍中关于肺心病的记载,并对近20多年来中医学家对肺心病的认识进行综述。 (2) 检索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肺心病研究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 (3)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5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法为主,方选三拗汤、括蒌薤白半夏汤及桔梗汤,兼见脾气亏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肺,阳虚水泛者兼以温阳利水,方用三拗汤、括蒌薤白半夏汤、桔梗汤合苓桂术甘汤。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评价两组病人14天病死率,以及综合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血气分析、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等疗效性指标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14天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评定、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血气分析、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等方面的恢复情况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 结论: (1) 祖国医学虽无肺心病之说,但对本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预后转归均有丰富的论述,值得深入挖掘,以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医对肺心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多集中于一方一法,对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有限。 (2)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改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自我

朱蕾[7](2004)在《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电解质紊乱的诊治》文中提出

苗其云[8](2000)在《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们采用静脉高浓度补钾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52~81岁;病程8~36年。12例均符合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心功能~级5例,~级7例。急性发作期持续15~5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饮食减少、补?..

张子彬[9](1982)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文中认为 一、定义有些心力衰竭患者,经休息、低盐饮食、强心剂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甚至逐渐加重,这种恶化的临床状态称为难治性(或顽固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难治性心衰)。二、病因及发生机理难治性心衰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但多为心脏病的晚期,往往病变范围广泛,

舒昌达[10](1976)在《心力衰竭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心力衰竭时可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特别在使用利尿剂后,情况更趋复杂。不仅水、电解质紊乱本身的危害很大,若不及时纠正,还可影响心力衰竭的控制,形成所谓难治性心力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在处理心力衰竭时,水、电解质紊乱的正确判断和合理治疗,对重危病人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2.3 不良事件的处理
    3 研究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样本含量的估计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
        3.6 统计分析方法
    4 统计分析结果
        4.1 病例分组情况
        4.2 脱落与剔除病例统计
        4.3 基线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5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
讨论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之间的关系
    2 研究三桔咳喘口服液的意义
    3 研究基础
        3.1 中医对肺心病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学对肺心病病位的认识
        3.3 中医学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三桔咳喘口服液处方分析
        4.1 桔梗汤
        4.2 香砂六君子
        4.3 瓜蒌薤白半夏汤
        4.4 三拗汤
        4.5 合方分析
    5 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讨论
        5.1 祛痰止咳,改善通气
        5.2 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6.1 强调中医全程参与
        6.2 畅通呼吸道
        6.3 慎用无创呼吸机
        6.4 慎用强心剂
        6.5 慎用利尿剂
        6.6 慎用糖皮质激素
        6.7 慎用碱剂
        6.8 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7 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7.1 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7.2 辨病与辨证结合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1 中医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机
        1.2 中医证型
        1.3 治法方药
        1.4 讨论
    2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呼衰的研究进展
        2.1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2.2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2)急诊低钾血症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病因分类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3)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病位
        1.4 治疗方法
    2. 近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法探讨
    3.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3.1 定义
        3.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3 治疗
        3.4 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进展
    4. 导师史锁芳教授运用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的经验
        4.1 提出病位初在肺涉及脾,后及于肾,殃及心
        4.2 认为“心肺阳虚、肾不纳气”是肺心病缓解期的重要病机
        4.3 创立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
        4.4 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应用
        4.5 强调大剂量黄芪、熟地、山药补气益肾平喘
        4.6 重剂名方例举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性观察
        3.3 观测时点
4. 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处理
    6.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资料比较
    7. 结果
        7.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2 症状总积分比较
        7.3 CAT评分比较
        7.4 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7.5 急性加重次数比较(次/6月)
        7.6 肺功能(FEV_1、FEV_1/FVC)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组方配伍分析
    3. 导师运用大剂量黄芪、熟地、山药组方的经验
    4. 黄芪概述
        4.1 黄芪功效
        4.2 现代药理作用
        4.3 黄芪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研究
        4.4 黄芪治疗肺心病作用机理探讨
        4.5 黄芪的使用注意
        4.6 黄芪的应用指征
    5. 熟地概述
    6. 山药概述
    7. 疗效分析
    8. 典型案例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胸科手术麻醉临床资料回顾及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二、前言
三、论文
    第一章 胸科手术患者PACU 滞留时间延长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1.2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 概况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共线性诊断:
        2.4 多因素分析
        2.5 剔除离群点
        3、讨论
        3.1 滞留时间延长与年龄
        3.2 滞留时间延长与手术方式
        3.3 滞留时间延长与尿量
        3.4 滞留时间延长与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3.5 滞留时间延长与ASA 分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a meta analysi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1.2 文献检索
        1.3 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效应量分析
        1.6 亚组分析和异质性评估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4 Meta 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肺通气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
        1 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适应征
        1.1 单肺通气的适应证
        1.2 双肺通气的适应征
        2 单肺通气与肺损伤
        2.1 大潮气量(VT)通气
        2.2 吸入氧浓度(FiO_2)
        2.3 机械牵拉诱发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
        3 两种通气方式的围术期并发症
        3.1 呼吸系统并发症
        3.1.1 肺水肿
        3.1.2 肺炎
        3.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1.4 肺不张
        3.2 循环系统并发症
        3.2.1 心律失常
        3.2.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致谢

(5)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文献研究综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肺心病的记载
        1.2 肺心病中医现代研究
    2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2.1 定义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2.6.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课题来源
    3.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
        3.1 病例诊断标准
        3.2 病例选择标准
    4.研究方法
        4.1 基本设计方案
        4.2 随机分组方法
        4.3 治疗方案
        4.4 治疗疗程
        4.5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4.6 疗效评定方法
        4.7 统计学处理
    5.结果
        5.1 病人基础资料
        5.2 基线齐性比较
        5.3 治疗结果
    6 讨论
        6.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作用机理探讨:
        6.2.导师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经验体会
    7 结论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祖国医学论治肺心病
    1.历史沿革
    2.症状描述
    3.病因病机
    4.治法方药
    5.预后及转归
肺心病中医药现代研究近况
    1.对病因的认识
    2.对病机的认识
        2.1 肺气闭郁、痰浊内生
        2.2 痰瘀伏肺
        2.3 痰热阻肺
        2.4 痰热阻肺、气滞血瘀
        2.5 气虚血瘀
        2.6 气阴不足、痰瘀内阻
        2.7 气阴亏虚、痰浊上泛
        2.8 肺阳虚衰
        2.9 阳虚痰瘀
        2.10 脏腑虚衰、痰瘀阻肺
    3.证型研究
        3.1 会议研究
        3.2 各地研究概况
    4.辨证分型治疗
        4.1 分期辨证论治
        4.2 直接辨证
    5.治则治法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
        5.2 通腑泄浊法
        5.3 清热解毒法
        5.4 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法
        5.5 养阴生津法
        5.6 补肺益肾法
        5.7 清肺健脾法
        5.8 温阳化饮法
        5.9 宣肺利水法
        5.10 其他治法
    6.中药注射剂研究
    7.小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流行病学研究
    2.病理生理研究
        2.1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2.2 心脏负荷的增加
        2.3 多脏器功能损害
    3.治疗研究
        3.1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3.2 缓解期的治疗
    4.小结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总结
    1.研究目的
    2.课题来源
    3.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其资料的处理
    4.研究设计
        4.1 基本设计方案
        4.2 病例来源
        4.3 分组方法
        4.4 随机化方法
        4.5 治疗方法
        4.6 治疗疗程
        4.7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4.8 疗效评定方法
        4.9 统计学处理
        4.10 质量控制
    5.结果
        5.1 病人基础资料
        5.2 基线齐性比较
        5.3 治疗结果
        5.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记录
    6.讨论
        6.1 前期工作基础
        6.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6.3 导师陈绍宏教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思想
        6.4 组方分析
        6.5 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期作用机制探讨
    7.结论
    8.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声明

四、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帅垠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急诊低钾血症86例临床分析[J]. 冀友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22)
  • [3]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D]. 王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4]胸科手术麻醉临床资料回顾及荟萃分析[D]. 陈肖东.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5]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文献研究综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小结[D]. 郭留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6]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研究[D]. 肖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7]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电解质紊乱的诊治[J]. 朱蕾.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4(01)
  • [8]高浓度补钾治疗肺心病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J]. 苗其云. 山东医药, 2000(02)
  • [9]难治性心力衰竭[J]. 张子彬. 北镇医学院学报, 1982(02)
  • [10]心力衰竭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综述)[J]. 舒昌达.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心血管疾病分册, 1976(05)

标签:;  ;  ;  ;  ;  

高浓度补钾治疗顽固性肺心病低钾血症1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