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凯凯塔尔有色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新疆凯凯塔尔有色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一、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臻[1](2021)在《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文中提出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我国松潘-甘孜锂成矿带中,因其巨量锂资源而世界闻名,对其成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矿区内,伟晶岩围绕区内唯一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成群、成组地分布,自岩体向外依次产出微斜长石型伟晶岩(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Ⅱ)→钠长石型伟晶岩(Ⅲ)→锂辉石型伟晶岩(Ⅳ)→锂云母(或白云母)型伟晶岩(Ⅴ)伟晶岩,本文选择各区域分带中的代表性伟晶岩脉来剖析甲基卡伟晶岩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其中:308号脉(Ⅲ带)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伟晶岩脉,同时分带性最好,矿床规模也较大;134号脉(Ⅳ带)为区内矿床品位最高,同时矿床规模大、工作程度最高的锂矿脉。本文以这两条脉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结合矿区内其它代表性伟晶岩脉(34号脉-Ⅰ带,33号脉-Ⅱ带,104号脉-Ⅲ带,668号脉-Ⅳ带,528号脉-Ⅴ带),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矿物学观察和分析技术,对各伟晶岩脉中重要贯通性造岩矿物白云母和主要矿石矿物锂辉石,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矿物(如铍矿物)和副矿物(如磷酸盐类)的结晶演化历史和矿物学行为进行研究,拟精细分析伟晶岩脉成岩、成矿过程中熔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判定甲基卡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分异演化程度和和示踪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从而为甲基卡甚至整个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锂成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取得的认识如下:(1)通过详细的矿物学研究,首次在甲基卡地区发现透锂长石和铯云母,并提出透锂长石与锂辉石的成因联系,丰富了国内富锂伟晶岩的类型,扩充了伟晶岩型锂矿的矿物学研究内容;(2)应用锂霞石—锂辉石—透锂长石温压计,并结合伟晶岩相平衡关系(温压条件)和前人工作所测得甲基卡矿区伟晶岩锂辉石流体包裹体温压条件,限制甲基卡矿床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成矿的P-T条件,与国内外其它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比具有独特性;(3)分析了甲基卡伟晶岩内部结构带成因,提出岩浆分异结晶作用控制伟晶岩的内部分带;在高分异的伟晶岩中(Ⅳ类型),内部结构带则主要为过冷却作用结晶的结果;(4)确定了甲基卡伟晶岩初始熔体性质和流体演化特征:甲基卡自低类型至高类型伟晶岩,具有初始熔体锂含量逐渐增加、F含量始终较低,以及岩浆-热液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特征。其中,中等分异伟晶岩(Ⅲ型),熔体中的Li需富集至岩浆-热液阶段成矿,成矿性取决于伟晶岩内部分异演化程度;高分异伟晶岩(Ⅳ型)初始熔体锂含量高,内部分带性和化学分异不明显,均具有较好的成矿性。流体演化特征:依据锂辉石、磷锰锂矿的蚀变序列以及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提出晚期流体从碱交代阶段的富K、Na流体演化至酸交代阶段的富H、P流体,且晚期流体性质(富P)及规模有利于锂辉石的保存。(5)探索了甲基卡锂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1)初始熔体性质为富锂或锂过饱和;(2)出溶流体规模有限、热液阶段不发育;(3)晚期出溶流体具有富P性质。

王兵,王忠梅,谢明财,韩春明[2](2020)在《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文中研究指明阿尔泰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集中区,该矿集区晚古生代发育有5类内生金属矿床:1)块状硫化物Cu-Pb-Zn矿床,2)斑岩型Cu-Au矿床,3)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4)矽卡岩型Cu-Mo-Fe矿床,5)造山型金矿床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在构造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阿尔泰造山带俯冲—增生作用密切相关。阿尔泰晚古生代矿床的形成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早-中泥盆世,沿阿尔泰南缘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导致在阿尔泰西部琼库尔—塔拉特地质体中形成的多金属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以及阿尔泰东段铁—铜矽卡岩矿床;Ⅱ)石炭纪—二叠纪的地体增生和弧岩浆作用,在布尔津—二台和额尔齐斯地体中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斑岩型矿床、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在额尔齐斯地体中形成的铜铁矽卡岩矿床;Ⅲ)早二叠世的持续增生导致阿尔泰南部的杜拉特岛弧形成,并伴随有矽卡岩铜钼矿床和造山型金矿的形成;晚二叠世阿尔泰地区进入造山带演化阶段,并发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片麻岩穹隆,伴随有花岗岩化和重熔岩浆活动和大量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晚古生代阿尔泰南缘的俯冲—增生构造演化过程,导致了不同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集区和矿山后备基地。

高玲玲[3](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提出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郭佳[4](2019)在《华南右江盆地锡成矿事件与花岗岩锡成矿能力 ——以个旧和大厂锡多金属矿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右江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锡矿产地之一,在其边缘孕育着一系列大型和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两个世界级规模的矿床最为典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前人对右江盆地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锡矿的成因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有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因、海底喷流沉积成因以及海底喷流-花岗岩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等多种认识。本论文以个旧和大厂两个锡多金属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两个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剖析了区内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并评估了其锡成矿能力,为矿区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个旧锡多金属矿区主要由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5个矿床组成。区内矿石类型丰富,以产在隐伏花岗岩附近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体和远端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层状/似层状锡石–铁氧化物±硫化物矿体为主。对高松Sn?Cu矿床两种类型矿体锡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二者均形成于晚白垩世(85.183.5 Ma),与区内高峰山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大厂矿区主要由铜坑–长坡、高峰、大福楼、灰乐和亢马5个锡矿床组成。锡多金属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块状以及脉状/网脉状产于泥盆系中。本次工作获得5个矿床不同类型锡矿体中锡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95.490.3 Ma,与区内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个旧和大厂矿区的锡石均具有较高的Fe、W、Mn和低的Nb、Ta含量,与花岗岩岩浆热液体系中锡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锡石晚白垩世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特征,揭示个旧和大厂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个旧地区晚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广泛发育,主要包括西部的龙岔河和神仙水岩体,东部的白沙冲、马松(北炮台)和老卡岩体。个旧地区5个主要的锡矿床均位于东部,而西部则零星分布着一些中、小型锡矿床和锡矿点。作为区内规模最大的花岗岩体,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矿能力尚待评估。与东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比,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低的SiO2和Sn含量,低的Rb/Sr和高的K/Rb、Nb/Ta、Zr/Hf比值。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蜕晶作用弱,具有低的Hf和Sn含量;磷灰石发育清晰振荡环带,具有低的Mn和Sn含量;二者REE配分均显示弱的Eu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对低的分异程度。锆石Ce4+/Ce3+(高至411)和全岩Fe2O3/FeO(>0.5)比值揭示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中等氧化条件,属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而东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低的氧逸度,属钛铁矿系列花岗岩。龙岔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低的分异程度和相对高的氧逸度不利于锡在熔体中富集,岩体的锡成矿能力较弱;而东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的分异程度和低的氧逸度,这与我国华南地区其他含锡花岗岩类似。大厂地区晚白垩世花岗质岩石主要包括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富镁铁质暗色包体),其中前者与区内锡多金属矿化密切相关。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侵位于约93 Ma,花岗斑岩脉和镁铁质暗色包体具有一致的成岩年龄,约为86 Ma。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强过铝质、富碱特征,富集P、Li、Rb、Cs、Sn、W和U,亏损Ba、Sr、Eu、Ti等元素,属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全岩Zr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初始岩浆温度(≥780 oC)。其全岩εNd(t)、锆石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10.0-7.8、-9.9-3.9和6.28.1‰,相应的两阶段Nd和Hf模式年龄集中分布在中元古代。研究表明,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起源于元古代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成矿期后的花岗斑岩脉也具有类似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锆石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9.0-4.9和6.58.2‰,表明其可能具有与黑云母花岗岩相似的源区。而花岗斑岩脉相对高的εNd(t)值(-5.0-4.3),则可能归结于酸性与基性岩浆的混合作用,从而造成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解耦。镁铁质暗色包体全岩εNd(t)、锆石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0.4-0.3、1.54.9和6.57.2‰,相应的单阶段Nd和Hf模式年龄集中分布在新元古代。研究表明,镁铁质暗色包体是基性与酸性岩浆不完全混合的产物,其基性岩浆端元可能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大厂地区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到成矿期后花岗斑岩脉的演化序列,暗示该区在晚白垩世处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中。上涌软流圈地幔和底侵玄武质岩浆的加热作用,引起上覆成熟度较高的变沉积岩在相对高温条件下发生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黑云母的分解,能够有效萃取源区岩石的锡,从而形成初始富锡的长英质熔体。随后,这些长英质熔体在低氧逸度条件下结晶分异,最终在地壳浅部就位形成含锡花岗岩(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及相关的热液锡矿化。随着持续的伸展作用,幔源岩浆注入浅部地壳,并与壳源长英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花岗斑岩脉及镁铁质暗色包体。与黑云母花岗岩类似,成矿期后的花岗斑岩脉也显示具有锡成矿能力。综上所述,个旧和大厂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均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排除了同生成因。个旧西区的花岗岩锡成矿能力弱,而个旧东区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大厂地区的笼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均显示一定的锡成矿能力,建议在以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予以重视。

张强[5](2019)在《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水河铁矿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中带,即昆中断裂北部,北邻柴达木盆地,南邻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增生杂岩带,整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以洪水河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为主要研究内容。矿区出露地层包括金水口岩群和狼牙山组,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狼牙山组地层中。矿区断裂发育,受昆中断裂的影响产生与区域构造相同的北西西-南东东向构造线,矿区为区域褶皱的一翼,表现为一单斜地层。矿区及其周边岩浆岩发育广泛,岩性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以北西向分布的早-中三叠世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主,之前被认为属于海西期。成矿期次划分为沉积期、变质期、热液期和氧化期。矿石类型包括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和热液叠加型矿石。矿石的岩性为磁铁石英岩,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与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结构类型为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其次是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构造类型为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和脉状构造。赋矿围岩岩性为绿泥石千枚岩,变余砂质结构到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发育,其原岩为砂质岩。围岩碎屑锆石显示岩浆结构,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于6991914Ma,出现4个峰值:分别为788Ma、1118Ma、1557Ma和1831Ma附近,推测其最早沉积年龄为788±9Ma,限定了洪水河铁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期。围岩Hf同位素εHf(t)值为-30.48.3,说明其来源组成具有极大的非均一性,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483596Ma,εHf(t)值有正有负,说明这类锆石的母岩中既有新生的地壳物质,又有再造的古老地壳,可能分别对应中元古代的新生地壳和太古宙地壳的再造。通过对锆石年龄分类讨论,并将碎屑锆石年龄与其邻区出露的古老地层和岩体时代进行对比,推测太古宙基底、白沙河岩组、小庙组、万宝沟群及中元古代晚期在东昆仑地区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其物源。主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矿石富SiO2和TFe2O3,矿石Al2O3、TiO2高于围岩,说明矿体形成过程中存在陆源物质的加入,MgO、CaO、MnO、Na2O、K2O、P2O5含量较低;围岩千枚岩SiO2含量高、TFe2O3明显低于矿石、其它主量元素含量与矿石相当。矿石与围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和V、Cr、Y的含量高且变化大,Nb、Ta、Zr等元素在围岩中含量基本正常,在矿石中含量相对亏损。围岩稀土元素配分图相对平坦,说明沉积环境一致,ω(ΣREE)为(58.5228.1)×10-6,ω(LREE)为(46.82203.16)×10-6,LREE/HREE为4.038.14,K2O/Na2O值为0.1144.00,均值8.38,Eu/Eu*范围为0.871.16,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特征;矿石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中等Y/Ho值,与高温海底热液和海水混合曲线基本吻合,但仅Eu异常方面存在异同,说明其沉积环境更倾向于低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环境。洪水河铁矿带北东方向产出洪利矽卡岩型铅锌矿床,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验证洪水河热液叠加型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脉的形成是否与矽卡岩矿床有关。测试分析发现,矽卡岩型矿石δ34SV-CDT值为-2.44‰3.34‰,平均值为1.67‰,符合岩浆幔源硫的特征;热液叠加型铁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6.36‰6.47‰,高于前者δ34SV-CDT值,暗示二者并无成因联系,这部分样品的δ34S较岩浆幔源硫略高,说明硫源受到壳源物质混染。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矽卡岩型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375618.4109、15.621515.6239、38.403238.4269;热液叠加型铁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430018.7832、15.689315.7439、38.634038.7932,铅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同样也说明二者并无成因联系。推测后期热液可能来源于深部,在上升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使其具有壳源物质混染的特征。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洪水河铁矿后期石英硫化物脉中石英δ18O值为18.0‰和14.6‰,估算流体δ18OH2O值为11.1‰和7.7‰;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δD值为-105.5‰和-93.5‰。初步推测洪水河BIF型铁矿床后期石英硫化物脉的热液来源为原生岩浆热液。最终,我们认为洪水河铁矿成因类型与拉皮坦型BIF相符,成矿模式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矿体与围岩为同沉积产物,沉积环境为拉张背景下的被动大陆裂谷边缘。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液与海水共同作用萃取洋壳中的铁硅物质,在Sturtian冰期结束进入间冰期后,海水氧化还原环境改变致使铁硅物质沉淀富集,沉积过程伴随着陆源物质的混入。由于海水对流循环使铁硅质层交替沉淀,形成韵律沉积形式。矿床后期经历了变质作用与热液叠加作用。

王人可[6](2019)在《新疆哈图金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哈图金矿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图金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之间的狭长地带,矿区赋存于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地层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体。文章通过研究哈图金矿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来源等,为深入了解哈图金矿的成因和哈图金矿带的成矿机制提供依据。目前,取得以下认识:(1)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形成从早到晚划分为钠长石-石英组合的早阶段,硫化物-自然金-石英组合的中阶段,和碳酸盐-石英组合的晚阶段。(2)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体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即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富CO2三相包裹体。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在早阶段发育,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NaCleqv。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也在中阶段发育,均一温度213291℃,盐度为0.5%5.9%NaCleqv。晚阶段仅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盐度为1.4%4.0%NaCleqv。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和液相成分分析可知成矿流体属NaCl-H2O±CO2±CH4±N2体系。(3)根据哈图金矿石英中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值为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的δ18DH2O为-77.2‰-64.5‰;方解石中的氧和碳同位素组成中δ13CPDB值为-11.4‰-9.2‰,δ18OSMOW值为+8.5‰+17.4‰;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为-2.9‰+0.8‰,集中在0±3‰范围。所以,哈图金矿成矿流体是以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活动影响的低盐度NaCl-CO2-H2O体系,成矿物质来自岩浆或赋矿围岩-玄武岩。(4)含矿热液来源及成矿元素迁移-富集所需的热源与金矿带内出露的花岗岩岩体关系不大,可能与早二叠世的卡拉岗组陆相火山活动有关。(5)结合矿石类型、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理化性质和控矿构造等特征证实哈图金矿床属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

王颖维[7](2019)在《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额尔齐斯金成矿带位于新疆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碰撞结合处。本文对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的成矿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方法包括对岩石化学、同位素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对成矿带内的金坝金矿和科克萨依金矿进行解剖研究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成矿带东(中)西段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剖析了构造-岩浆-变质热事件与成矿作用关系,并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支持。对额尔齐斯成矿带内与金成矿相关的一些岩浆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段的哈巴河斜长花岗岩具有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斜长花岗岩轻稀土相对富集,Eu亏损。微量元素Rb、Ba、Th、La、Ce等相对富集,Ta、Nb、Sr、Zr、Yb等相对亏损。年代学研究显示,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1±3.4Ma。认为斜长花岗岩是俯冲带环境的产物,其岩浆岩的构造环境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成矿带中段的萨尔布拉克金矿区石英斑岩亦具Si02过饱和,中等铝、贫钠质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为V字型右倾配分曲线,微量元素富集 Rb、Ba、Th、U、Nb、Sr、Zr、Ce,亏损 Ta、La、Hf、Nd 等;石英斑岩显示轻Eu亏损,δEu值(0.27~0.31)<0.95为明显的负异常。石英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7.8±1.4Ma,可能是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的产物。中段阿克塔斯金矿的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其次有苦橄岩等。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部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流体包裹体重点研究了额尔齐斯构造带西段的金坝金矿和东段的科克萨依金矿。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少量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早阶段的均一温度较高,范围在262~401℃,主成矿阶段的在200~280℃。成矿流体属低盐度的H20-NaCl-C02体系。金坝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表现为:从早期和中期的中高温热液向中晚期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盐水溶液演化。科克萨依金矿的包裹体类型也是水溶液包裹体和C02-H20包裹体,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反映中高温热液特征,较晚成矿阶段石英脉的包裹体具有中低温特征。与额尔齐斯构造带其它金矿对比,如赛都、萨尔布拉克等,金矿成矿流体都表现为早期以中高温、富C02为特征,晚期演化成中低温盐水溶液体系的特征。金坝金矿内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体为金矿化提供重要成矿物质来源,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空间,在构造-蚀变作用形成的蚀变带和石英脉中富集了金。金坝矿区成矿硫源(δ34S范围为3.42‰~8.71‰,平均值为6.30‰)为地壳深部即深源硫特征。东段科克萨依金矿受卡拉先格尔-接勒卡拉它乌断裂、克孜勒它乌断裂控制,剪切带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热液蚀变对成矿也起重要作用。硫同位素特点反映区内金矿床具有复杂的成矿作用,其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点。从硫同位素区域分布特点看,西部的赛都金矿、金坝金矿硫同位素相对富集重硫,逐渐向中部萨尔布拉克金矿,至东部科克萨依金矿,硫同位素趋向于变轻。推测西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更密切,而东部金矿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对成矿影响更大。成矿带上各金矿的H-O同位素组成均反映成矿流体早期具有变质水(和岩浆水)的特征,晚期混合了大气降水。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化成带分布、分段集中于额尔齐斯构造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内。成矿构造具有向西发散、向东收敛的特点。带内金矿化持续时间长,成矿集中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及海西中晚期中酸性岩体是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额尔齐斯金矿带内韧性剪切与岩浆活动复合控矿特征明显,多期次多阶段耦合成矿作用显着。频繁的火山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的热源和部分物源,促进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带内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多期次、多形式的叠加,造成地层中的金及其他成矿元素再活化。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带内特定的金矿有利成矿部位,只要有充足的金源供给,就可以形成金矿床。额尔齐斯金矿带的金元素主要是在中低温、中浅-中深成环境下,随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成矿热液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完善了额尔齐斯金矿带内西、中、东部的构造-变质-流体演化体系,建立了额尔齐斯构造带金矿成矿模式。

杨成栋[8](2017)在《新疆阿尔泰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的阿舍勒火山-沉积盆地内,是新疆阿尔泰少数具有"双层"结构的VMS型矿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今后阿舍勒盆地乃至整个新疆阿尔泰找矿方向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特征、矿物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讨了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元素富集机制、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的矿床模型,并与中哈阿尔泰成矿带内的VMS矿床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总结了阿舍勒矿集区至中哈阿尔泰成矿带VMS型矿床的成矿规律。矿区潜火山岩发育,流纹斑岩侵入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第二岩性段。矿区不仅发育赋存于流纹斑岩中具有后生热液作用成矿特征的Au-Cu-Pb-Zn多金属矿化(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石构造),还在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发育同生沉积作用形成的Cu-Pb-Zn矿化(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条纹状矿石构造)。成矿过程划分为喷流沉积期、潜火山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潜火山热液期又进一步划分为流纹斑岩阶段和辉绿岩阶段。通过对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硫化物的岩相学观察和主微量成分研究发现,黄铁矿是萨尔朔克矿床的载Au矿物,可划分为三个世代。扫描电镜研究表明,Au、Ag均以碲化物形式(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银矿)富集沉淀于第二世代黄铁矿的内部孔隙和粒间裂隙中,且往往与黄铜矿紧密共生。黄铁矿和闪锌矿的LA-ICP-MS成分特征表明,第一世代颗粒细小的黄铁矿于热液系统早期相对低温条件下快速沉淀形成,之后残余的岩浆流体与大量深循环海水混合,在相对高温环境下形成了第二世代的黄铁矿。与硫化物共生的热液矿物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55~206 ℃C,平均为175℃,代表了潜火山热液期成矿温度下限。含矿流纹斑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限定主成矿作用形成于382 Ma,绢云母的Ar-Ar年龄限定矿区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发生在254 Ma。矿区的流纹斑岩和辉绿岩在化学成分上表现出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辉绿岩富集LREE、亏损HFSE,REE配分模式相对平缓,具有低(87Sr/86Sr)i值、正εNd(t)和εHf(t)值,表明其来自俯冲板片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源区,流纹斑岩与辉绿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Nd-Hf同位素特征,但具有显着的Eu和P负异常,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但形成于不同的岩浆分异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是高温演化到低温(100~465 ℃,主要集中于130~390 ℃,峰值出现在340 ℃、190 ℃和140 ℃)、中-低盐度(3.0~10.0 wt.%NaCleq,峰值出现在 3.5 和 6.5 wt.%NaCleq)和中-低密度(0.56-1.03 g/cm3)的 H2O-CO2-CH4-N2-NaCl 体系。石英的 δDSMoW 变化范围为-140‰~103‰,518OSMOW 值变化于6.9‰~8.5%‰,δ18OH2O值变化于-4.03‰~0.94‰,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2~0.44 Ra,幔源 He 的含量为 0.06%~7.45%,40Ar/36Ar 比值变化于 319.6~458.5,40Ar*含量为7.53%~35.55%,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岩浆水混合深循环海水,以海水来源为主。沸腾和混合作用导致气液两相分离,相分离是导致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因素。硫化物δ34S变化于-1.52‰~6.18‰,方铅矿和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小,206Pb/204pb 变化于 17.862~17.934,207Pb/204Pb 变化于 15.495~15.589,208Pb/204Pb 变化于37.683~37.988,表明S、Pb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火山喷气),与潜火山热液作用有关。阿舍勒矿集区具有多样的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组合,但成矿均与早-中泥盆世的火山作用有关,属同一 VMS成矿系统,只是矿化的不同部位存在差别。通过对比,归纳出中哈阿尔泰的VMS矿床一些相似的成矿规律,例如矿床均产于泥盆系,矿化与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有关,矿区往往发育潜火山岩,矿床多产在不同岩相、不同岩性火山岩的接触部位,成矿流体中S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S和岩浆S等。

丁建华,邢树文,肖克炎,马玉波,张婷婷,刘亚玲[9](2016)在《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Au-Pb-Zn-Ni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文中指出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Ni-Au-Pb-Zn-Ni成矿带是全国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的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是全球阿尔泰巨型成矿带位于中国境内的一部分。文章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该成矿带的边界进行了新的修定;从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总结了该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有利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修订了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总结了成矿带内次级成矿单元的成矿特征;对带内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和相应的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成矿带的资源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Cr、Mo、Cu、Au、Ni、Pb、Zn、Ag为本带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划分了9个远景区,其中3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一般远景区。此项工作对本成矿区带内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崔志华[10](2010)在《新疆大东沟铅锌矿床成因研究及找矿潜力分析》文中认为在对大东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进行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H、O、S、Pb同位素、主量、稀土元素及锆石年龄等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分析。成矿流体属NaCl-H2O-CO2三元流体体系,均一温度的范围为157.4~312.5℃,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77wt%,密度为0.6~0.825g/cm3,估算成矿压力为115MPa,成矿期后流体的平均盐度为11.33wt%,密度为0.725~0.875g/cm3,估算成矿压力7~10MPa,推测成矿深度为0.7~8.9km,总体上反映了成矿流体演化从较低盐度、较低密度、较高压力向较高盐度、较高密度、较低压力的转变,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经深部循环演化了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以CO2为主,常见气相成分还有H2O、N2、CH4,且含有一定的H2S,表明成矿流体形成在一个较还原的环境;δ34S在-14.3‰~9.4‰之间,集中在3.0‰~6.0‰之间,变化范围不大,说明硫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Pb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地壳铅的加入;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陆缘。矿床经历了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又有后期热液的改造,可以定为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大东沟及小东沟锆石年龄研究表明,南西方向的火山岩推覆到大东沟厚大沉积层之上,因此南东方向找矿潜力较大。

二、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项目依托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区域及矿田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矿田地质概况
第三章 分析测试方法
    3.1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
    3.2 矿物化学计算方法
第四章 134 号(IV类型)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4.1 结构分带及岩相学
    4.2 矿物学特征
    4.3 134 号脉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及熔-流体性质
    4.4 134 号脉内部分带的形成及成岩成矿
    4.5 小结
第五章 308 号(II-III-IV类型)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5.1 结构分带及岩相学
    5.2 矿物学特征
    5.3 矿物化学对熔体和流体性质的限制
    5.4 甲基卡308 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及成矿
    5.5 小结
第六章 甲基卡其他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
    6.1 668 号脉
    6.2 528 号脉
    6.3 104 号脉
    6.4 33和34 号脉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1.1区域地层
    1.2区域构造
    1.3区域侵入岩
    1.4区域火山岩
    1.5区域变质岩
2矿床成矿系列和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2.1早?中泥盆世与火山作用有关的Cu?Pb?Zn?Fe成矿亚系列
    2.3早二叠世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亚系列
    2.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亚系列
    2.5早二叠世造山型金矿床
    2.6早二叠世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3讨论
    3.1阿尔泰主要内生金属矿床形成时限
    3.2阿尔泰成矿动力学演化过程
4结论

(3)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矿产
        2.4.1 早古生代矿床
        2.4.2 晚古生代矿床
        2.4.3 中-新生代矿床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VMS型矿床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3.2.3 金坝金矿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4.1 VMS型矿床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4.2.3 金坝金矿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5.1.5 金坝金矿床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华南右江盆地锡成矿事件与花岗岩锡成矿能力 ——以个旧和大厂锡多金属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锡矿床概述
        1.1.1 全球锡矿床的时空分布
        1.1.2 中国锡矿床的时空分布
    1.2 锡矿床的研究进展
        1.2.1 锡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1.2.2 岩浆?热液流体中锡的地球化学行为
        1.2.3 锡石U?Pb定年研究进展
        1.2.4 锡石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1.3 个旧和大厂锡多金属矿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1.3.1 个旧矿区研究现状
        1.3.2 大厂矿区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及研究思路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2.1 样品制备
        2.1.1 样品薄片制备
        2.1.2 单矿物挑选和制靶
        2.1.3 粉末样品制备
    2.2 实验分析
        2.2.1 锆石同位素及成分分析
        2.2.2 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2.2.3 全岩FeO及挥发分分析
        2.2.4 全岩Sr–Nd同位素
        2.2.5 锡石同位素及成分分析
        2.2.6 单矿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右江盆地的性质及演化
    3.2 区域地层
        3.2.1 基底
        3.2.2 沉积盖层
    3.3 区域构造
        3.3.1 区域断裂
        3.3.2 区域褶皱
    3.4 区域岩浆岩
    3.5 区域成矿
第4章 个旧矿区锡多金属矿床成因:以高松矿床锡石U?Pb年代学及微量元素研究为例
    4.1 矿区地质
        4.1.1 矿区地层
        4.1.2 矿区构造及岩浆岩
        4.1.3 矿床地质特征
    4.2 分析结果
        4.2.1 锡石显微结构
        4.2.2 锡石U–Pb定年结果
        4.2.3 锡石的化学组成
    4.3 讨论
        4.3.1 高松Sn?Cu矿床的成矿年龄
        4.3.2 锡石的颜色环带及阴极发光行为
        4.3.3 锡石的生长环境
        4.3.4 高松Sn?Cu矿床的成因及指示意义
第5章 个旧地区花岗岩锆石、磷灰石成分特征及成岩成矿指示..
    5.1 地质特征及样品采集
    5.2 分析结果
        5.2.1 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5.2.2 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
        5.2.3 磷灰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5.3 讨论
        5.3.1 锆石对岩浆演化及锡成矿的记录
        5.3.2 磷灰石对岩浆演化的记录
        5.3.3 个旧西部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成矿能力评估
第6章 大厂矿区锡多金属矿床锡石U–Pb年代学研究
    6.1 矿区地质
        6.1.1 矿区地层
        6.1.2 矿区构造及岩浆岩
        6.1.3 矿床地质特征
    6.2 分析结果
        6.2.1 锡石U–Pb定年结果
        6.2.2 锡石的化学组成
    6.3 讨论
        6.3.1 大厂矿区锡多金属矿床的年代学格架
        6.3.2 大厂矿区锡多金属矿床成因
        6.3.3 右江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锡成矿作用
第7章 大厂地区花岗岩类成因及其成矿指示
    7.1 岩体地质及样品采集
    7.2 分析结果
        7.2.1 锆石U–Pb定年结果
        7.2.2 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
        7.2.3 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7.2.4 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
        7.2.5 单矿物成分特征
    7.3 讨论
        7.3.1 花岗岩类的侵位年龄
        7.3.2 黑云母花岗岩与花岗斑岩脉成因
        7.3.3 黑云母花岗岩锡的富集机制
        7.3.4 构造指示意义
第8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BIF型铁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工区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分析测试方法及本次研究的工作量
        1.4.1 本次研究主要内容
        1.4.2 相关实验条件及分析测试方法
        1.4.3 本次研究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特征
        2.2.1 下-中元古界
        2.2.2 中-上元古界
        2.2.3 下古生界
        2.2.4 上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昆北断裂带
        2.3.2 昆中断裂带
        2.3.3 昆南断裂带
    2.4 区域岩浆岩特征
        2.4.1 区域火山岩特征
        2.4.2 区域侵入岩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田及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田地质特征
    3.2 矿区地质特征
        3.2.1 矿区地层
        3.2.2 矿区构造
        3.2.3 矿区岩浆岩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矿物成分
        4.2.2 矿石组构
    4.3 围岩特征
    4.4 成矿期次划分
    4.5 化学成分特征
第5章 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铁矿沉积背景研究
    5.1 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5.2 碎屑锆石Hf同位素特征
    5.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3.1 主量元素特征
        5.3.2 微量元素特征
    5.4 原岩恢复
    5.5 沉积期物源分析
    5.6 沉积环境判别
第6章 热液期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6.1 硫同位素研究
    6.2 铅同位素研究
    6.3 氢氧同位素研究
第7章 矿床成因研究
    7.1 成矿时代
    7.2 成矿作用
        7.2.1 沉积期成矿作用
        7.2.2 变质期成矿作用
        7.2.3 热液期成矿作用
    7.3 成矿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附表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新疆哈图金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金矿床研究现状
        1.2.2 造山型金矿研究现状
        1.2.3 深部矿山研究现状
        1.2.4 哈图金矿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矿物特征
        3.3.1 矿石矿物成分
        3.3.2 矿石结构构造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期次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分析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与类型
    4.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3.1 早阶段石英
        4.3.2 中阶段石英
        4.3.3 晚阶段石英
    4.4 成矿压力和深度估算
    4.5 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
    4.6 氢、氧同位素成分特征
第五章 氧、碳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5.1 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
    5.2 硫同位素特征
    5.3 碳、氧同位素特征
第六章 讨论
    6.1 成矿流体理化性质、来源及演化
    6.2 成矿物质来源
    6.3 晚古生代花岗岩基和金矿床的关系
    6.4 大断裂的控矿作用
    6.5 矿床成因类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完成工作量
    1.7 主要研究成果
2 文献综述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岩浆岩
    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成矿特征
        2.2.1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类型
        2.2.2 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主要金矿研究进展
3 成矿构造-岩浆环境研究
    3.1 主要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
        3.1.1 金坝地区
        3.1.2 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一带
        3.1.3 萨尔布拉克石英斑岩
    3.2 研究方法
    3.3 岩石化学
        3.3.1 金坝金矿
        3.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3.3.3 阿克塔斯金矿
    3.4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3.4.1 金坝金矿
        3.4.2 萨尔布拉克金矿
        3.4.3 阿克塔斯金矿
    3.5 锆石LA-ICPMS定年
        3.5.1 金坝金矿哈巴河岩体
        3.5.2 萨尔布拉克金矿石英斑岩体
    3.6 本章小结
4 矿床地质研究
    4.1 金坝金矿
        4.1.1 矿区地质
        4.1.2 矿体特征
        4.1.3 矿石特征
        4.1.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4.2 科克萨依金矿
        4.2.1 矿区地质
        4.2.2 构造与矿脉分布特征
        4.2.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4.2.4 构造-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5.1 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5.1.1 样品特征与研究方法
        5.1.2 包裹体岩相学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1.4 包裹体成分测试
    5.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5.2.1 氢氧同位素研究
        5.2.2 硫同位素研究
    5.3 流体来源及成矿机制
        5.3.1 金坝金矿
        5.3.2 萨尔布拉克金矿
        5.3.3 科克萨依金矿
        5.3.4 额尔齐斯金矿带矿床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额尔齐斯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
    6.1 成矿地质条件
        6.1.1 构造条件
        6.1.2 赋矿地层条件
        6.1.3 岩浆岩条件
        6.1.4 区域变质条件
    6.2 额尔齐斯金矿带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
        6.2.1 金矿床分布规律
        6.2.2 金矿床成矿特征
    6.3 成矿模式
        6.3.1 成矿概念模式
        6.3.2 成矿模式图
        6.3.3 找矿模型
        6.3.4 找矿前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新疆阿尔泰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VMS矿床的总体研究现状
        1.1.2 中哈阿尔泰成矿带VMS矿床研究现状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南阿尔泰地质特征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区域矿产
    2.2 阿舍勒盆地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与火山活动特征
    3.4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4.1 地球物理特征
        3.4.2 地球化学特征
    3.5 矿体及矿石特征
    3.6 成矿阶段
    3.7 围岩及蚀变
第四章 矿物学研究
    4.1 矿物岩相学
    4.2 电子探针分析
        4.2.1 样品、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4.2.2 矿物成分指示意义
    4.3 扫描电镜分析
        4.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4.3.2 Au的赋存状态
    4.4 LA-ICP-MS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4.4.1 样品及测试方法
        4.4.2 微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第五章 年代学研究
    5.1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5.1.1 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
        5.1.2 绢云母~(40)Ar/~(39)Ar定年
    5.2 测试结果
        5.2.1 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
        5.2.2 绢云母~(40)Ar/~(39)Ar定年
    5.3 萨尔朔克Au多金属矿年代谱系
        5.3.1 萨尔朔克潜火山岩活动事件与成矿
        5.3.2 剪切变形时间
        5.3.3 萨尔朔克矿区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5.4 区域成矿时代对比研究
第六章 岩石地球化学
    6.1 样品及测试方法
        6.1.1 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
        6.1.2 Sr-Nd同位素
        6.1.3 Lu-Hf同位素
    6.2 测试结果
        6.2.1 蚀变作用影响
        6.2.2 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
        6.2.3 Sr-Nd同位素
        6.2.4 Lu-Hf同位素
    6.3 岩浆来源和构造环境
        6.3.1 岩浆来源
        6.3.2 构造环境
        6.3.3 区域构造格架
第七章 成矿作用与矿床模型
    7.1 样品及测试方法
        7.1.1 流体包裹体
        7.1.2 稳定同位素
    7.2 流体包裹体研究
        7.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7.2.2 显微测温结果
        7.2.3 石英中群体包裹体成分
        7.2.4 成矿流体性质
        7.2.5 流体演化与成矿
    7.3 H-O、He-Ar同位素研究
        7.3.1 H-O、He-Ar同位素特征
        7.3.2 成矿流体来源
    7.4 S、Pb同位素研究
        7.4.1 S、Pb同位素特征
        7.4.2 成矿物质来源
    7.5 矿床模型
第八章 区域矿床对比研究
    8.1 与阿舍勒矿集区矿床对比研究
    8.2 与新疆阿尔泰成矿带VMS矿床对比研究
    8.3 与哈萨克斯坦阿尔泰成矿带VMS矿床的对比研究
    8.4 中哈阿尔泰成矿带VMS矿床成矿规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9)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Au-Pb-Zn-Ni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重点成矿带的基本特征
    1.1分布范围
    1.2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重点成矿带成矿特征
        1.2.1大地构造背景
        1.2.2成矿带成矿谱系
        1.2.3主要成矿单元及其特征
        1.2.3.1北阿尔泰稀有-Pb-Zn-Au-白云母-宝石成矿带(Ⅲ-1)
        1.2.3.2南阿尔泰Cu-Pb-Zn-Fe-Au-REE-白云母-宝石成矿带(Ⅲ-2)
        1.2.3.3北准噶尔Cu-Ni-Mo-Au成矿带(Ⅲ-3)
        1.2.3.4唐巴勒-卡拉麦里Cr-Cu-Au-Sn-硫铁矿-石墨-石棉-水晶成矿带(Ⅲ-4)
    1.3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重点成矿带典型矿床
        1.3.1主要成因类型
        1.3.2典型矿床
        1.3.2.1阿舍勒海相火山岩型铜矿
        1.3.2.2可可塔勒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
        1.3.2.3哈腊苏斑岩型铜(钼)矿
        1.3.2.4喀拉通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
2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重点成矿带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勘查部署建议
    2.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1.1地层
        2.1.2构造
        2.1.3岩浆岩
        2.1.4主要成矿作用、时代
    2.2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
    2.3勘查部署建议
3结论

(10)新疆大东沟铅锌矿床成因研究及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提出及意义
    1.2 阿尔泰地区研究现状
        1.2.1 阿勒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概况
        1.2.2 阿勒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上3 个典型矿床
        1.2.3 阿勒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化规律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大东沟铅锌矿床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岩
第3章 大东沟铅锌矿床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变质作用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第4章 大东沟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4.1 岩石及矿物学特征
    4.2 流体包裹体研究
        4.2.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
        4.2.3 成矿流体的密度、压力以及成矿深度
        4.2.4 流体包裹体的成分
    4.3 成矿流体来源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S 同位素特征
        4.4.2 Pb 同位素特征
    4.5 成矿环境
        4.5.1 主量元素特征
        4.5.2 稀土元素特征
        4.5.3 成矿时代
    4.6 大东沟铅锌矿找矿潜力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新疆可可塔勒有色及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的矿物学示踪[D]. 王臻.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
  • [2]新疆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王兵,王忠梅,谢明财,韩春明. 地质科学, 2020(04)
  • [3]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 [4]华南右江盆地锡成矿事件与花岗岩锡成矿能力 ——以个旧和大厂锡多金属矿区为例[D]. 郭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9(07)
  • [5]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张强. 吉林大学, 2019(10)
  • [6]新疆哈图金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王人可. 新疆大学, 2019(10)
  • [7]新疆额尔齐斯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研究[D]. 王颖维.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8]新疆阿尔泰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杨成栋.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7(07)
  • [9]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Au-Pb-Zn-Ni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J]. 丁建华,邢树文,肖克炎,马玉波,张婷婷,刘亚玲. 地质学报, 2016(07)
  • [10]新疆大东沟铅锌矿床成因研究及找矿潜力分析[D]. 崔志华. 河北理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新疆凯凯塔尔有色贵金属矿带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