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果林建设品种选择及存在问题分析

银杏果林建设品种选择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银杏果用林营建的品种选择与存在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德洋[1](2021)在《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红松亲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家系的评价选择是种子园改建和升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红松国家级良种基地的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家系为材料,对亲本生长性状、木材性状、种实性状、光合性状、针叶元素含量、激素含量变化及子代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价选择优良亲本无性系及子代家系,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50个红松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红松良种选育与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为选育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优良的红松材料,本研究以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等16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差异显着,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4.37%~48.03%,重复力范围为0.013~0.900。树高、胸径、3 m径、5 m径和材积间存在显着正相关,且遗传相关性水平与表型相关性水平相似。以4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为综合评价指标,以10%的入选率选出综合得分在前5的无性系(PK11、PK19、PK04、PK14、PK28)为优良无性系。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10.46%、15.88%、39.90%和6.72%,遗传增益分别为8.58%、13.02%、32.72%和3.83%;此研究结果为红松育种方案的改进提供重要信息,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优良材料。(2)为选育木材性状优良的红松资源,本研究对50个红松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质素含量外(P=0.114),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09%~24.04%;除木质素含量(0.27)外,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58~0.88,属于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0.787),木材性状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着相关,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间呈极显着正相关(r=0.549),其余性状相关未达显着水平。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以生长性状为评价指标,以10%的入选率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无性系PK11、PK19、PK04、PK14和PK01入选,入选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10.87%、12.50%和28.57%;以木材性状为评价标准,以10%的入选率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无性系PK20、PK34、PK27、PK03和PK02入选,入选无性系各木材性状高出总体平均值4.15%~21.27%;以生长和木材联合选择,无性系PK20、PK19、PK29、PK27和PK49等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各性状高出总体平均值1.38%~18.02%。该研究为红松优良无性系评价和种子园的改建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材料。(3)为选取种子产量高、营养含量丰富的优良红松无性系,本研究测定了 50个红松无性系的种实性状与营养含量。结果显示,除含水率外,各无性系间其余性状均有极显着差异;变异参数分析结果可知,除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种仁长度和出仁率外,其余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均高于10%;除含水率外,其余性状的重复力均大于0.8,属于高重复力;种子宽度与种子重量、种仁长、种仁宽、种仁重、千粒重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由通径分析结总影响可知,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含水率对油脂含量均具有正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最大;种仁长度对千粒重具有负影响,种仁宽度、单粒种子重和单果种子重量对千粒重均具有正影响,其中单粒种子重的影响最大。按照10%的入选率,在种子表型性状方面,无性系PK04、PK49、PK08、PK32和PK03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的单果种子重、单粒种子重、种仁长度、种仁宽度和千粒重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29.26%、25.42%、5.36%、9.23%和27.05%;种子营养含量方面,无性系PK33、PK16、PK47、PK26和PK39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的千粒重、油脂、蛋白质、含水量和灰分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7.75%、11.40%、31.56%、5.29%和-38.35%;联合选择时,无性系PK23、PK49、PK29、PK31和PK10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各性状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35.64%~24.05%;各评价方法遗传增益范围分别为5.30%~27.02%、-38.32%~30.92%和-35.61%~23.56%。(4)为了解红松光合特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Lico-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50个红松无性系进行了光合指标的测定。光合指标日变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典型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曲线呈“V”字型曲线。对3个红松无性系的光响应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各曲线均呈“S”型,并且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在饱和光强下,3个无性系的最大 Pn 变化范围为:P27(15.00 μmol·m-2·s-1)~PK15(15.99 μ mol·m-2·s-1)。饱和光强和饱和环境二氧化碳条件下(Ca),3个无性系最大Pn变化范围为25.08 μmol·m-2·s-1~27.35 μ mol·m-2·s-1,。对50个红松无性系瞬时光合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0个无性系间Pn、Gs、Ci和Tr间均达极显着差异水平(P<0.01),各光合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9.04%~38.25%,重复力范围为0.57~0.94,属于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无性系光合指标间、光合指标与环境因子间均呈现极显着相关水平。该研究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5)为了解红松针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对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针叶中的铜、锌、钙、镁、锰和钾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7.91%(K)~64.69%(Cu),其中Mn、Cu和Ca元素表型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35%。此外,各性状重复力较高,均超过0.95,属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Mg和Mn元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Zn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显着负相关。根据聚类分析选出各元素含量较高的无性系9个(PK02、PK48、PK43、PK45、PK13、PK32、PK41、PK46和PK47),这9个无性系在各元素含量的分别均值高出整体平均值 10.90%(镁)、7.65%(锰)、12.42%(锌)、7.03%(钾)和 59.58%(钙)。本研究可选出对微量元素利用率高的红松优良材料。(6)为探究不同部位、不同形态芽的激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进行不同部位叶芽激素含量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激素在不同时间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激素GA3和GA7在不同芽之间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各激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之间以及时间与部位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显着差异。根据激素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形态芽中的变化规律,发现GA3、GA4、GA7的含量在红松不同发育阶段占据主要位置,且变化规律相似。无性系PK08、PK29、PK04、PK03和PK41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优良无性系的GA3、GA4和GA7含量分别高出平均值23.94%、54.26%和 17.26%;遗传增益分别为 22.98%、51.00%和 24.53%。该研究为果用红松良种选育辅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7)为选育生长快的优良红松子代家系与优良亲本,本研究测定了红松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成活率和存活率,除4年地径外,其余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除成活率外,其余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各性状遗传力均高于0.30,属于中高等遗传力,高变异、高遗传力有利于家系的评价选择。通过一般配合力选出5个优良亲本无性系PK38、PK21、PK26、PK20和PK49。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出5个优良子代家系PK29、PK38、PK21、PK37和PK48。本研究可为红松种子园的改良和升级换代提供优良材料和理论基础。(8)为申报红松良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对50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指纹图谱构建与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对引物可以清晰的将50个无性系分开,构建了 50个红松无性系的特异性指纹图谱,并构建各无性系指纹图谱的二维码。聚类分析表明,50个红松无性系被分为3类,同一类别内的无性系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PK01、PK05、PK07、PK12、PK13、PK14和PK15等19个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PK02、PK06、PK20、PK27、PK32、PK33 和 PK45 的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 PK03、PK04、PK08、PK09、PK10和PK11等24个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获得的指纹图谱二维码对红松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及红松种子市场高效监管均有积极的作用。

潘胜强,李彬,邓玉,陈前,刘德洪,巫剑,罗薇,彭四清,杨国义[2](2019)在《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22年生坪田白果为试验材料,对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为银杏精准施肥,提升白果品质提供依据。采用SPSS软件对银杏果园中土壤因子指标和白果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果中微量元素之间及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7组各自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的因子,分别是:白果中铜、锌、镁和土壤有效硼,白果中铜、土壤交换态镁、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硼,白果中锰、硼和土壤pH、土壤交换态钙,白果中锰、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态钙,白果中硼、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效锌、土壤有效铜,白果中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白果中硼、土壤pH、土壤有效铁、土壤交换态钙。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硼对银杏吸收铜、锌、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银杏协同吸收锌镁;土壤交换态镁对银杏吸收铜,土壤有机质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锰,土壤有效磷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硼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壤pH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硼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境条件、土壤环境条件、土壤营养因子交互作用、施肥方式方法、栽培技术、作物品种等,相关性分析可为多变量因子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度量刻度,筛选出显着性指标,指导施肥生产实践。建议加强提升白果微量元素机理机制的研究,并开展银杏相关施肥试验;在银杏生产中,建议减少农家肥用量,叶前肥和催花促种肥适当增施石灰,提升土壤pH,在3—6月以叶面喷施方式增施硼肥,达到催花促种的目的。

刘志香,李西文,黄旗凯,胡江宁,李琦,乔洪翔,开国银[3](2018)在《无公害银杏种植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我国大部地区均有资源分布,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不同产区种植环境差异较大、栽培技术机械化水平低、不规范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市场上银杏药材原料品质良莠不齐,制约银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生产是保证银杏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为生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本文总结了优质银杏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建立银杏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可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高产药材的目的。

王斌[4](2018)在《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银杏产业进一步得到开发。这使得银杏产业的效益提高,不仅仅能够改善环境,更能提高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甚至出口创汇。特别是在长兴、郯城、邳州等银杏主产区,银杏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政府收入。2018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要求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长期的发展。南雄银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辖区内有着2000多株古银杏树,被评为古银杏树种群保护地区。虽然南雄银杏资源丰富,但银杏产业尚不成熟,主要是靠卖银杏果来增加收入。尤其是近年来,南雄银杏产业单一、无法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对南雄市银杏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进银杏产业的发展,包括其旅游产业、食用产业和药用产业。大力发展其药用产业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农户的收入,从而提高银杏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南雄市继续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自2010年以来,南雄市政府提出“打苏区牌、走生态路”,加大了银杏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本文总结借鉴国内外各地银杏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分析南雄市银杏产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地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主要使用了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式进行分析。首先对银杏产业、生态效益、规模经济、集约化生产、纵向一体化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使用调查分析法,对南雄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银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南雄市银杏产业存在着研发力度不足,深加工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产业发展不够标准化、专业化;政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法,分析了长兴、郯城、邳州等银杏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采用的手段。最后提出了促进南雄银杏产业发展的手段,包括集中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政府投入等手段。

陈雷,孙冰,汪贵斌,曹福亮,封超年[5](2016)在《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着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张鹏,沈海龙,林存学[6](2016)在《关于红松果用林培育几个问题的讨论》文中指出红松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和果用经济林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如何对待红松果用林的培育问题直接关系到东北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木材生产安全。基于目前的林业形势,本文分析红松果用林培育的前景与意义,讨论发展红松果用林的途径、立地选择、密度调控、树形控制、大年结实、嫁接繁殖、病虫害防治以及政策调控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东北林区红松果用林的培育提供参考。

贾卫国,王海涛,沈文星,曹福亮[7](2016)在《山东郯城银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山东省郯城县银杏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认为郯城银杏产业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间协调不够,国内外市场对银杏资源、产品的需求以及供不应求的现状为郯城银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银杏产品的生产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对郯城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提出了郯城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在银杏的种植和培育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提高叶加工提取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改良生产设备,提高深加工水平,并进行果、花粉产品的开发;在第三产业上,加强市场管理,发展电子商务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

江海燕[8](2015)在《银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的栽培生产实践过程中,银杏文化不断得以深厚的积淀与发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表现当今社会对银杏文化的珍爱之情,使之在现代化开发进程中不被遗忘,并实现银杏文化在现代旅游开发中的塑造与传承,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等项目如火如荼得开展,银杏文化旅游成为其中的新亮点。然而,银杏文化旅游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银杏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深入、系统地挖掘银杏文化,尤其是各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进而融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此为本文重点所在。文章在归纳总结银杏生物特性、名称演变、银杏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基础上,针对银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具体的开发对策和建议。由此,在对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论文主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首先,从银杏的起源与演化着手,分别研究了银杏的品种分类以及形态学特征、生态适应性和物候期规律等生物特性。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对银杏的名称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包括枰、平仲、鸭脚子、圣树、圣果、银杏、白果、公孙树、佛指甲等称呼,得出银杏名称兼具时期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其次,总结了银杏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以及在农事生产、保健美容、饮食居住、祭祀崇拜、游艺交际方面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并将银杏文化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时期、兴起与发展时期以及繁荣时期三大阶段,每一阶段的银杏文化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由此,概括银杏文化所具备的旅游开发价值,包括观赏审美价值、康体保健价值、工艺雕刻价值和精神教育价值,为银杏文化的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再次,通过对我国当前银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银杏文化旅游的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以及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动整合不够等问题。由此提出,提升银杏文化旅游层次,多样化设计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银杏文化内涵,提高项目体验的娱乐性和加强与其他旅游项目的联动整合等开发对策。最后,以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为个案,分析其区位和交通、旅游资源现状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银杏文化旅游养老的开发构想,为基于银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李永荣,勒栋梁[9](2015)在《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果用林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现状,论述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当前应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当前果用林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品种资源匮乏和栽培缺乏科学配套的关键技术等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在掌握品种引种、测定选育、良种苗木繁殖等基础程序以及在培育良种壮苗基础上,就果园设计与营建、品种合理配置、密度科学调控、间套种复合经营、早实丰产定干与结果面培养的管理技术,以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配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10](2014)在《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集成》文中认为银杏种核中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已经成为食品、保健品和饮料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银杏果用林的定向培育能够为以银杏果为原料的各种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本研究依据银杏果用林培育原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银杏果用林的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了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1)立地控制,要求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 H值5.5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2)品种选择,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果用优良品种;(3)密度调控,根据不同的立地及栽培条件,栽植密度控制在400500株/hm2;(4)复合经营,采用复合经营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综合效益;(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依据土壤营养诊断追施N、K、P和微量元素肥料;(6)使用嫁接大苗造林。

二、银杏果用林营建的品种选择与存在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果用林营建的品种选择与存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种子园研究进展
    1.2 生长性状选育进展
    1.3 木材性状研究进展
    1.4 种子性状研究进展
    1.5 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1.6 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
    1.7 激素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2 技术路线
2 红松亲本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2.2.2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遗传变异参数分析
        2.2.3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均值分析
        2.2.4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相关性分析
        2.2.5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2.3 本章小结
    2.4 讨论
3 红松亲本无性系木材性状变异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
        3.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3.2.3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的平均值分析
        3.2.4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3.2.5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3.4 讨论
4 红松亲本无性系种子表型性状及营养含量变异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
        4.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4.2.3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4.2.4 红松无性系种子表型性状均值分析
        4.2.5 红松无性系营养含量均值分析
        4.2.6 油脂含量通径分析
        4.2.7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4.3 本章小结
    4.4 讨论
5 红松亲本无性系光合性状变异分析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无性系PK27光合指标日变化
        5.2.2 3个红松无性系的光合-光强(Pn-Par)响应曲线
        5.2.3 3个红松无性系Pn-Ca响应曲线
        5.2.4 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方差分析
        5.2.5 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变异参数分析
        5.2.6 50个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平均值
        5.2.7 红松无性系光合指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5.2.8 光合因子回归方程构建
    5.3 本章小结
    5.4 讨论
6 红松亲本无性系叶片元素含量的变异研究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各性状方差分析
        6.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6.2.3 各无性系元素含量均值分析
        6.2.4 无性系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6.2.5 聚类分析
    6.3 本章小结
    6.4 讨论
7 红松亲本无性系芽激素含量变异研究
    7.1 试验材料和方法
        7.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3 统计分析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各性状方差分析
        7.2.2 红松无性系激素浓度变化分析
        7.2.3 50个红松无性系开花期激素含量方差分析
        7.2.4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7.2.5 红松无性系激素含量与种子性状相关性分析
        7.2.6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7.3 本章小结
    7.4 讨论
8 红松子代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8.1 试验材料和方法
        8.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1.3 统计分析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8.2.2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遗传变异参数分析
        8.2.3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平均值分析
        8.2.4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8.2.5 一般配合力
        8.2.6 红松子代家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8.3 本章小结
    8.4 讨论
9 红松亲本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
    9.1 试验材料和方法
        9.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9.1.2 试验方法: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指纹图谱鉴定
        9.2.2 红松亲本无性系聚类分析及亲缘关系
    9.3 本章小结
    9.4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品采集与测定
        (1) 土壤样品采集。
        (2) 白果样品采集。
        (3) 样品测定。
        2.2.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的简单相关
    3.2 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的偏相关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相关性分析在银杏研究中的应用
        4.2.2 土壤营养因子对白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4.2.3 银杏果园针对性施肥建议

(3)无公害银杏种植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银杏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生产区划
2 无公害银杏优良品种选育
3 无公害银杏生产的综合农艺措施
    3.1 扦插育苗
    3.2 土壤改良和移栽
    3.3 田间综合农艺管理
4 无公害银杏合理施肥
5 无公害银杏病虫害综合防治
    5.1 农业防治
    5.2 物理防治
    5.3 生物防治
    5.4 化学防治
6 讨论及展望

(4)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银杏产业
        2.1.2 生态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
        2.2.2 集约化生产
        2.2.3 纵向一体化
第三章 南雄市银杏产业现状分析
    3.1 南雄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3.2 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3.2.1 问卷设计
        3.2.2 数据来源
        3.2.3 统计分析
        3.2.4 南雄银杏相关产业现状分析
第四章 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银杏种植面积小,种植区域分散
    4.2 银杏技术研究落后,深加工不足
    4.3 银杏市场占有不足,未形成品牌
    4.4 银杏缺乏技术指导,未实现标准化
    4.5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
第五章 国内银杏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经验借鉴
    5.1 浙江长兴银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5.2 山东郯城银杏产业发展经验
    5.3 江苏邳州银杏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5.4 经验总结
第六章 促进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集中片区种植,促进银杏集约化发展
        6.1.1 扩大种植规模
        6.1.2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6.2 借鉴先进经验,提高银杏资源利用率
        6.2.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6.2.2 发展深加工技术
    6.3 采用规模化种植,形成银杏规模经济
        6.3.1 扩大种植规模
        6.3.2 发展规模经济
    6.4 加大技术支持,提高银杏品质
        6.4.1 实行技术支持
        6.4.2 提高银杏的品质
    6.5 建立银杏产业协会,形成品牌化效应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材料
    1.2 测定方法
    1.3 评价方法
        1)隶属度值构建
        2)判断矩阵构造
        3)权重计算
        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5)综合评级模型构建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银杏复合经营对种子产量及性状指标影响
    2.2 银杏复合经营对种仁营养物质含量影响
    2.3银杏复合经营对种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影响
    2.4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种仁品质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6)关于红松果用林培育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红松果用林培育的前景分析
    1. 1 发展红松果用林是东北林区适应新的林业政策的需要
    1. 3 发展红松果用林在食用松树种培育中具有明显优势
2 红松果用林培育主要问题的探讨
    2. 1 果材兼用林途径与果林专用途径的选择
    2. 2 红松果用林培育的立地选择问题
    2. 3 红松果用林培育的密度调控问题
    2. 4 红松果用林的树形控制问题
    2. 5 红松果用林的丰年( 大年) 结实问题
    2. 6 红松果用林培育的嫁接问题
    2. 7 红松果用林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 8 红松果用林培育的政策调控问题
3 红松果用林发展的建议
    3. 1 明确培育目标及其发展对象和区域
    3. 2 加强针对果用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3. 3 充分利用林业政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7)山东郯城银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的提出
2郯城银杏产业发展情况
    2.1郯城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自然条件
        2.1.3社会经济
    2.2郯城银杏产业概况
        2.2.1第一产业
        2.2.2第二产业
        2.2.3第三产业
3郯城银杏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3.1郯城银杏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3.2郯城银杏产业发展挑战
4郯城银杏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4.1郯城银杏产业优势分析
    4.2郯城银杏产业劣势分析
5银杏产业发展地策略选择
    5.1银杏第一产业发展策略
    5.2银杏第二产业发展策略
    5.3银杏第三产业发展策略

(8)银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问题
第一章 银杏特性与名称演变
    第一节 银杏特性
    第二节 银杏名称演变
第二章 银杏文化与旅游开发价值
    第一节 银杏文化内涵
    第二节 银杏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节 银杏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第三章 银杏文化旅游开发
    第一节 银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银杏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第三节 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开发
结语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发展思考
    1. 1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的意义
        1. 1. 1 保障食品安全
        1. 1. 2 保障粮油安全
        1. 1. 3 促进农民增收
    1. 2 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
        1. 2. 1科学制定果用林产业发展区划与规划,认真做好顶层设计
        1. 2. 2充分认识薄壳山核桃生根生物学特性,突破果用林产业化苗木繁育技术瓶颈
        1. 2. 3按照薄壳山核桃的生物学特性与经济功能,科学建立各种推广模式,搞好示范
2 果用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果用林培育品种资源匮乏
    2. 2 果用林栽培缺乏科学配套的关键技术
3 果用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3. 1 选育适应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和与主栽品种相配套的授粉品种
    3. 2 围绕促根,培育良种壮苗
    3. 3 科学设计建园,慎选立地条件
    3. 4 强化土壤管理,水分管理
    3. 5 掌握虫情,及时防控病虫害
4 结 语

(10)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杏果用林培育原理和概念模型
2 银杏栽培区划
    2.1 适生丰产区
    2.2 亚丰产区
    2.3 低产区
3 银杏果用林培育关键技术
    3.1 立地选择
    3.2 品种选择
    3.3 密度调控
    3.4 复合经营
    3.5 营养调控
    3.6 种植材料
4 小结

四、银杏果用林营建的品种选择与存在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D]. 梁德洋.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2]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J]. 潘胜强,李彬,邓玉,陈前,刘德洪,巫剑,罗薇,彭四清,杨国义.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4)
  • [3]无公害银杏种植技术探讨[J]. 刘志香,李西文,黄旗凯,胡江宁,李琦,乔洪翔,开国银. 中国现代中药, 2018(11)
  • [4]南雄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D]. 王斌.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5]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综合评价[J]. 陈雷,孙冰,汪贵斌,曹福亮,封超年. 林业科学, 2016(11)
  • [6]关于红松果用林培育几个问题的讨论[J]. 张鹏,沈海龙,林存学. 森林工程, 2016(03)
  • [7]山东郯城银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 贾卫国,王海涛,沈文星,曹福亮. 林业经济, 2016(03)
  • [8]银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 江海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J]. 李永荣,勒栋梁.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1)
  • [10]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集成[J]. 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12)

标签:;  ;  ;  ;  ;  

银杏果林建设品种选择及存在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