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

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

一、努力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良好开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蕴[1](2016)在《东北振兴:打好组合拳走出新路子》文中研究说明发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发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现在是市场经济,哪里有优势,哪里要素齐备,哪里就具有集聚的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2](2016)在《黑龙江省大事记》文中指出(2015年12月)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据悉,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鲍振东,沈殿忠[3](2006)在《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文中认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全面振兴不仅是对客观机遇的准确把握,也是辽宁自身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孔金平[4](2006)在《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自孔子以来有作为的学问家们,历来强调学以志道、学以致用。我们今天搞行政管理研究,也有一个“志道”与“致用”的问题。其“道”,应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规律;其“用”,则是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活力服务,为建设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服务。这一“道”一“用”就是我们行政管理研究的主攻方向。行政管理学者要为政府当好智囊,发挥好咨询参谋作用。因此,我们既要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在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深入开展研究;也要正确预测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趋势,注意并超前研究那些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想政府之所未想,急政府之所未急。东北振兴就是这样一个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也有许多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二)振兴东北是一项涉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政府。关于政府改革问题的研究有多种视角。“行政生态学”就是一个特别有用的分析框架。行政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以及公共行政对该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必须遵循行政生态规律。行政管理与社会环境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管理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又负有改造环境的重大使命。“研究公共行政,必须研究它的生态问题。”行政生态学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其含义主要来自生态学(Ecology)。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生态学的思想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John M.Gaus)提出,并经里格斯(Fred W.Riggs)的大力提倡而流行于世。里格斯的研究在行政学理论领域发生重大影响,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新的、系统的学科,并且标志着只在行政系统内部研究行政管理的时代的结束。行政生态研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行政生态学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和吸收的行政理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中都要注意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外部环境、经济基础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寻求行政管理规律,增强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行政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社会系统理论,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结构-功能主义。行政生态学从整个社会系统的高度来研究公共行政,将公共行政视为社会系统结构的一部分。认为只有将行政置于社会环境(Context)之中,联系到社会的其他部分,我们才能弄清行政的真正面貌,才能弄清行政面貌发生的内在原因。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如何,取决于行政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文化、社会、经济等)各自的状况及其结合状况;反之,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特征又限定公共行政的状况。换言之,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这就是行政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根据社会的性质和状态来理解公共行政,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整、改革公共行政,是行政生态学的基本研究途径。行政生态学的研究宗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探讨行政系统应(是)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革和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被称作为“行政发展”研究。另一个方面的研究是探求行政系统应(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能力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也被称作为“发展行政”研究。行政生态研究是公共行政学者将生态学(更进一步讲,是系统思想)运用到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杰出范例。相对于主流行政学,行政生态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扩展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使行政学家从行政系统(尤其是官僚组织)内部抬起头来,开始注视官僚组织以外的世界,开始了解行政系统与复杂世界的关系。(2)提供了成熟的研究方法。行政生态学运用的结构-功能研究法,为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该研究法虽然由于其保守主义、决定主义等遭到批评,但是,对于研究那些身处相对稳定环境中的公共行政来说,仍具有相当大的作用。(3)提出了有洞察力的见解。行政生态研究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得力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预见性和解释力的观点。尤其是里格斯关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的研究,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现象为何能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一起;它也为我们预测了发展中国家行政将来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在行政环境发生重大变迁的条件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也在二者的互动中进行着调整。就政府一方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应当及时予以变革和调整;否则,就难以在转型社会以及转型后的社会中实施有效的管理。(三)目前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加紧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造,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的行政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行政环境的变迁必然要影响到政府的行政发展,东北振兴是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里格斯将经济要素列为影响一国行政的第一位要素,认为一个国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因此,要进行东北地方政府的转型,必须首先要认识东北的行政环境,特别是要了解东北的经济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以及振兴的基础条件和战略思路,了解经济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政府的要求与期望,这样才能找准政府改革的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的措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中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东北三省制定了有关专项规划和振兴总体规划,并已得到正式批复。从这些规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北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感知东北振兴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增强自觉服务振兴目标的使命感和加紧进行政府转型、提升政府能力的紧迫感。综合来看,三省的振兴规划既全面又细致,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仅就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而言,主要有以下四大目标:一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三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四是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四)振兴东北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体制的全面调整和转型;既需要依靠市场手段,以市场为基础,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放任市场自然调节,而必须正确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这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启动阶段和前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行为集中表现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及时出台符合振兴需要的各项政策,为东北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促进东北振兴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基础性的因素,是实现东北振兴各项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持保障手段。对于东北的政府改革,中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这为东北地区的政府转型指明了方向,即由传统的全能政府、管制行政转向有限政府、服务行政,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好行政关系,提升行政能力,这是实现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必由之路。在东北振兴的进程中,政府要当好四大员,即“引航员”、“保安员”、“裁判员”、“服务员”;要运用互补性错位机制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合作互补、共同治理;在具备社会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平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整合能力之外,需要不断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制约腐败的能力。政府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政府能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创造和制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新制度和新政策的能力。东北经济转型需要的政策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促进就业、项目投资、人才支持、环境保障五个方面。这些政策对于东北的经济振兴社会转型是必需的,甚至是一些必要的条件。东北各级政府应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情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创新政策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保障作用,营造能够促进东北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制约腐败的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的能力。近年来东北腐败大案要案频发,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净化经济环境,恢复公众信任与信心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五)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城市经济发展滞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四矿问题”(矿山、矿业、矿城、矿工)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经济总量均占东北三省的很大比重。资源型城市的困境是东北问题的缩影,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复兴是东北振兴的突破口。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又以煤矿城市为甚。辽宁省阜新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因资源枯竭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最突出、最严重的一个城市,在东北和全国的资源型城市中有很强的代表性,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惟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为东北和全国同类型城市探索经济转型复兴之路。阜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为转型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阜新市的经济转型是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进行的,作出的规划目标很宏伟、措施也很具体,运行几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果。阜新市是在资源枯竭条件下被迫进行经济转型的城市,它在转型方向上把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产业化农业放在突出位置的做法不一定具有典型意义进行推广,它对其他资源型城市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一定要未雨绸缪。

张国宝[5](2006)在《努力开创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新局面》文中研究表明两年多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良好的开局。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对振兴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同时对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许广义[6](2006)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这使得东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巨大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从广度上讲,不仅直接关系到东北三省的经济起飞,而且也涉及到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从深度上讲,这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以内部造血型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发展与振兴;从目标上讲,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是“大跃进”,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大大提高,而是着眼于在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快速、协调而持续地发展。本文认为,只有立足国情和东北地区实际,坚持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道路,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南,以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为辅助手段,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模式选择和构建的整个过程之中,构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框架,包括产业结构改造模式、所有制结构调整模式及地区经济整合模式,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改造效果评价体系,并给出对策建议。 论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的典型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得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差距,分析出了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国外典型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分析,以及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比,总结出了老工业基地改造可借鉴的一些经验,为决策者制定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论文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目标模式体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是

张国宝[7](2006)在《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情况的报告——2005年12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文中研究指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装备制造、原材料、军工、农业、森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由于体制机制转换较慢,经济发展状况与沿海开放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 1980年广东经济总量是辽宁的1/2,而200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只有广东省的62%。企业亏损、职工下岗、资源型城市枯竭等积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故多发。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和区域经济协调

李克强[8](2005)在《在中共辽宁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同志们: 这次全会开得很好。全会听取了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稿)》,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

李克强[9](2005)在《在中共辽宁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省委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讨论审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构建和谐辽宁的实施意见》,动员广大干部党员和全省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抢?

张文岳[10](2005)在《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2月23日在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表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全面实施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进振兴工作高起点快起步开局、高水平

二、努力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良好开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良好开局(论文提纲范文)

(3)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振兴的客观依据
    (一) 全面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全面振兴具有深刻的战略依据
    (三) 全面振兴具有成熟的发展时机
二、全面振兴的总体构想
    (一) 全面振兴要确保“四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 全面振兴要确保“五大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 全面振兴要确保“三项重点”任务的全面落实
三、实现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考
    (一)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振兴大局
    (二) 必须在国内外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全面振兴大计
    (三) 必须以创新求实的精神推进全面振兴大业

(4)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
    1.1 选题缘起
        1.1.1 东北现象
        1.1.2 新东北现象
        1.1.3 “四矿”问题
        1.1.4 东北振兴战略
    1.2 选题意义
        1.2.1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研究概况
        1.3.2 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论题界定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4.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分析框架: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互动理论
    2.1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的一般关系
        2.1.1 行政生态学理论简介
        2.1.2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2 转型社会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2.1 社会转型界说
        2.2.2 社会转型的内容
    2.3 当代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3.1 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
        2.3.2 社会转型要求行政发展
        2.3.3 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行政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3章 东北振兴: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
    3.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程
        3.1.1 东北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历史发展
        3.1.2 改革开放前东北的发展与地位
        3.1.3 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衰退态势
        3.1.4 对21 世纪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判断
    3.2 东北振兴的战略意义与基础条件
        3.2.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3.2.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条件
    3.3 东北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及战略思路
        3.3.1 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
        3.3.2 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
        3.3.3 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
        3.3.4 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
    3.4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及初步成果
        3.4.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
        3.4.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初步成果
        3.4.3 东北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第4章 政府转型:东北振兴的基础性因素
    4.1 东北振兴呼唤政府转型
        4.1.1 政府转型对东北振兴的重大影响
        4.1.2 有效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4.1.3 必须要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中心和重点
    4.2 东北振兴进程中政府转型的目标选择
        4.2.1 政府转型的总体方向
        4.2.2 政府转型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4.3 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实现途径
        4.3.1 切入点:政府角色定位
        4.3.2 着力点:行政关系调整
        4.3.3 落脚点:政府能力提升
    4.4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政策工具创新
        4.4.1 政策手段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性
        4.4.2 社会保障政策
        4.4.3 就业促进政策
        4.4.4 项目与投资政策
        4.4.5 人才政策
        4.4.6 转型环境保障政策
第5章 阜新个案:互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5.1 资源型城市转型概述
        5.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转型的必然性
        5.1.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
        5.1.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
    5.2 阜新的基本市情及其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5.2.1 阜新的基本市情
        5.2.2 阜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5.3 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历程
        5.3.1 阜新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
        5.3.2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特征
    5.4 阜新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作为
        5.4.1 转变观念,科学编制转型规划
        5.4.2 转变行为方式,保障转型规划的实施
    5.5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初步成果
        5.5.1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
        5.5.2 阜新经济转型的初步成果
第6章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探索
        1.2.2 当前我国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的主要观点
        1.2.3 论文写作视角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及分类
        2.1.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
        2.1.2 老工业基地的分类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2.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
        2.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1 “发展型式”理论
        2.3.2 经济增长阶段论
        2.3.3 梯度推移理论
        2.3.4 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2.3.5 点轴开发理论
        2.3.6 “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大推进理论”
    2.4 有关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
        2.4.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的涵义
        2.4.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4.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理论
    2.5 有关制度变迁理论
        2.5.1 制度与制度创新
        2.5.2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比较研究
    3.1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典型老工业基地比较
        3.1.1 区域经济综合评价理论根据
        3.1.2 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3 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
        3.1.4 区域经济差异的综合评价
        3.1.5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上海比较结果分析
    3.2 发达国家典型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3.2.1 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
        3.2.2 英国典型老工业基地
        3.2.3 美国典型老工业基地—锈带
        3.2.4 日本北九州老工业基地
    3.3 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3.1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3.2 国内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的选择
    4.1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及演变的历史分析
        4.1.1 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
        4.1.2 东北工业的形成及兴衰过程
        4.1.3 东北工业的复苏
    4.2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战略因素分析
        4.2.1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战略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
        4.2.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因素综合分析
    4.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
        4.3.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3.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济目标
        4.3.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总体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
    5.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5.1.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1.2 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的因素
    5.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
        5.2.1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比较
        5.2.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的选择
    5.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产业发展方向
        5.3.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选择
        5.3.2 装备制造业
        5.3.3 汽车产业发展
        5.3.4 医药制造业
        5.3.5 绿色食品加工业
        5.3.6 石油化工工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改造模式
    6.1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现状分析
        6.1.1 产出的所有制结构
        6.1.2 资本投入的所有制结构
        6.1.3 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6.2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问题的根源
        6.2.1 国有经济分布资源配置不合理
        6.2.2 所有制改革不到位
        6.2.3 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6.3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改造模式
        6.3.1 构建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6.3.2 培育多元的投资主体建立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
        6.3.3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和开放型社会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整合模式
    7.1 构建区域整合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7.1.1 区域整合的背景
        7.1.2 区域整合的意义
    7.2 构建区域整合模式的条件与障碍
        7.2.1 区域整合的条件
        7.2.2 区域整合的障碍
    7.3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整合模式构成
        7.3.1 区域行政整合
        7.3.2 区域政策整合
        7.3.3 区域市场整合
        7.3.4 区域利益整合
    7.4 推进东北区域整合模式实施的对策
        7.4.1 区域外部整合对策
        7.4.2 区域内部整合对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效果评价与对策
    8.1 评价指标设计
        8.1.1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8.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1.3 评价等级的界定
        8.1.4 评估的指标的权数分配
        8.1.5 综合评价步骤
        8.1.6 评价模型的应用
    8.2 进一步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对策
        8.2.1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8.2.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8.2.3 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8.2.4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2.5 利用高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
        8.2.6 搞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2.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2.8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A
附录 B

(7)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情况的报告——2005年12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有关部门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展了大量工作。
    (三)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制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五)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效益不断提高。
    (二)国企改革、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三)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利用外资增幅变化较大。
    (四)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企业技术进步成绩显着。
    (五)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新步伐。
    (六)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二)编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
    (三)继续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有关政策。
    (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五)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搞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八)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九)总结东北振兴经验,推进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崛起。

四、努力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良好开局(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振兴:打好组合拳走出新路子[J]. 王海蕴. 财经界, 2016(10)
  • [2]黑龙江省大事记[J].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 黑龙江史志, 2016(01)
  • [3]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J]. 鲍振东,沈殿忠.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6)
  • [4]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 孔金平. 中国人民大学, 2006(05)
  • [5]努力开创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新局面[J]. 张国宝. 机电产品市场, 2006(09)
  • [6]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D]. 许广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7]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情况的报告——2005年12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 张国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6(01)
  • [8]在中共辽宁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李克强. 辽宁日报, 2005
  • [9]在中共辽宁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N]. 李克强. 辽宁日报, 2005
  • [10]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2月23日在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 张文岳.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04)

标签:;  ;  ;  ;  ;  

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