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

一、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郑川,曹阳,向禹,吴佩嘉[1](2021)在《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文中提出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将等级保护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随后9个相关国家标准先后完成修订,原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文件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在分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环境与我国等级保护2.0体系要求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法规标准层、对象层、保障层、制度层、目标层的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框架,梳理了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角色和流程,提出了重视新技术档案安全扩展要求建设、构建纵深互补的档案安全防御体系、保证档案系统内外一致的安全强度、健全长效的档案安全集中管理机制的档案网络安全建设建议。

王丹,孙洋,谢辉,张丽萍,万锋,王燕军[2](2020)在《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农业科研单位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文中认为[目的 /意义]大数据时代,中国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给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相应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依托信息等级保护工作,深入分析农业科研单位信息系统建设中各个薄弱环节,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避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已被摆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的突出地位。[方法 /过程]按照等级保护制度要求,论文主要围绕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探讨,介绍了信息等级保护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等级保护2.0标准与等级保护1.0标准的不同;详细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等内容,最后对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安全建设的有效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 /结论]论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详细论述其相关做法,希望为各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提供借鉴。

李莉,魏巨升[3](2020)在《信息安全评估评测体系研究及ISMS审核实践》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信息安全评估评测的不同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对各个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个评估评价体系的不同应用场景,最后针对ISMS的审核提出了具体建议。

孙翊嘉[4](2020)在《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支撑,简化行政办理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1)。在政府政务服务逐渐向互联网平台转移的态势下,甘肃省2017年开始深入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应用大数据、政务云等技术,推行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便捷式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系统和服务平台开始运载越来越多的政府敏感信息数据和公民隐私信息,这种发展趋势下,一旦系统和平台发生信息安全事故,轻则影响政府部门的工作,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重则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目前所公认的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商用密码,因此面对频发的政府信息泄露事件,我们必须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商用密码安全建设,即以商用密码作为基础支撑和核心能力,构建体系化的信息安全防护架构(2),从而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因此,如何建立完善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系统,成为政府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建设中需要深入谋划的问题。本文以提升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系统中商用密码的安全可靠应用和保障能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系统地结合商用密码使用管理的政策和相关要求,从政务系统中密码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商用密码的管理保障体制、商用密码应用的安全监管几个维度深入分析目前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保障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比对国内外在政府信息安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甘肃省政府及有关机构如何有效推进商用密码对甘肃“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安全保障能力,对安全保障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参考建议。

蔡跃[5](2020)在《海事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90年代兴起的网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1994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国际互联网这个国际大家庭后,中国互联网发展方式和规模堪称翘楚。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之势,我国不断提升互联网基础建设水平,网民规模基数和年龄跨度增大,互联网应用形式多样,新技术新功能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等。网络在深刻改变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一方面给个人或机构损害了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运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科学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交通运输行业的海事单位,其重要性更是举足轻重,特别是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海上的政治经济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当前我国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多是模型和方法研究,等级保护更多的是关于测评系统和项目控制的研究,关于安全评估和等级保护相结合的研究还不甚多。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海事信息系统特点和安全需求,提出AHP、信息熵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海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首先,论文详细的阐述了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和等级保护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海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方向;其次,依据海事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和安全特点,从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等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等保2.0包含5个准则层18个指标的海事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海事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标准,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安全评估指标初始数据,AHP法分配主观权重,信息熵调整客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核定最终权重,构建适合海事信息系统特点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应用T海事潮流预报系统实例验证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分析出影响该信息系统风险值,指导等保安全建设。综上所述,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例应用相结合,构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识别出影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海事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与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夏超[6](2020)在《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金融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随着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文,能进一步丰富银行业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为推进信息安全管理在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对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及银行业信息安全相关监管要求进行了介绍;之后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其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外包服务、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风险所在。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及监管要求,分析了E银行辽宁省分行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阐述了E银行辽宁省分行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外包管理、技术防御体系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从管理和技术手段等维度提出了基于PDCA模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综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是思想上增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取得最高管理者及相关方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其次是信息安全方针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将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嵌入到企业运行管理体系;最后要形成基于PDCA模型的持续改进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除显着提升其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外,对其他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具有实践及参考意义。

俞全威[7](2020)在《安宁与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其历史背景、文化观念、社会发展现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卢曼的法社会学理论揭示出法律系统的创生和运作原理:法律对社会环境的依赖与适恰,虚拟的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基础条件,法律系统具备自我指涉机制。这些原理为理解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如何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创设与发展过程提供了帮助。当今世界以美国和欧盟两种个人信息保护模式最为典型且最具影响力,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势,也都面临着困境。无论是美国模式还是欧盟模式,都是以追求个体的安宁、维护私权利为核心价值取向,强调私域与公域的分离。反观中国,个体与集体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这造就了中国古代群体取向的隐蔽文化和延续至今的重集体、重实利的个人信息保护观念。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我国个人信息问题也呈现出“安全化”特征,被纳入国家安全程序加以对待。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明确要求,为当代中国塑造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注入了新理念:以国家安全为基本前提和总体框架,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以社会发展为核心导向,实现个人信息的安全有序流转。这一理念体现了个体与国家的统一、安全与发展的统一的价值观,有效纾解了传统个人信息保护观中存在的两组矛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立法上以《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为统领展开布局,多领域构建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并在安全原则下对个人信息权利设限,具体实践工作从基础层物理安全、主体层数据安全和内涵层内容安全三个层次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不可否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也存在一定不足:包括权责比例失当,重义务轻权利;保护框架不协调,行政主体的责任规范少;监管执法主体分散,实效性、长效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理念及总体框架,特别是要加强行政领域个人信息保护。

王梓屹[8](2020)在《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与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等一样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领域。中国海关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海关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海关的信息安全关系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监管、关税征收等方面的安全、平稳运行。重庆海关作为全国42个直属海关之一,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隶属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缺失、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不够强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重庆海关的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研究探讨解决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优化和完善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二章,详细界定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具体定义及含义,并阐述了PDCA理论、信息安全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作为支撑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和分析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内容,并对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机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阐述;第四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真实、客观地了解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风险点;第五章,结合上一章调查、访谈的情况,总结、分析出重庆海关在隶属机构管理、管理队伍、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并剖析问题的成因;第六章,针对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主体结构与能力、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作用、优化信息安全支撑措施及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对策;第七章,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王旭[9](2019)在《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至2018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8%,使用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的网络用户占比超过70%。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经济规模指数方面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网络生态都需要建立在网络基础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的保障之上。但是新技术伴随新风险,随着诸如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推进,对于我国众多服务于基础互联网业务的企业来说,快速有效的构建基于新型网络服务模式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以系统论为核心思想,木桶理论为保障方法,PDCA循环理论为推进工具。首先通过对云服务发展特点和风险的分析,研究云服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框架。之后探讨了云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性,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基准,而等级保护体系标准面对网络安全新威胁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通过梳理等级保护体系针对云计算新技术的标准发展,明确了“云等保”新标准。并提出“云等保”是指导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理想方法。最后以理论研究为指导,运用“云等保”标准指导S公司构建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改进优化方案实践。改进方案落实后,S公司云服务系统顺利通过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成功解决了 S公司云服务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发展挑战,促进S公司云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满足了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合规要求。希望本次依据新标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案例,对其他企业实践云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朱磊[10](2019)在《基于工作流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是保证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等级保护自动化测评测评过程文档和测评结果管理依赖测评人员的经验、测评机构项目管理不规范、测评结果效率低下、评分计算易出错、风险判定不规范等问题,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工作流的等级保护测评系统,以提高测评精准性和效率并实现智能风险报告自动生成。论文首先研究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要求,分析等级保护测评项目从立项到现场测评结果录入或导入以及报告生成的全过程实际需求和流程。接着设计了基于工作流的等级保护测评系统,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流程、系统结构、系统数据库和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应用Java EE架构和SQL Server 2012数据库完成系统原型的开发。最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测评错误率,测评效率显着提高。

二、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工作背景
    1.1 档案信息安全与等级保护制度
    1.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研究现状
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面临的变化
    2.1 档案信息化技术环境的变化
        2.1.1 档案信息化与云计算
        2.1.2 档案信息化与物联网
        2.1.3 档案信息化与大数据
        2.1.4 档案信息化与移动互联网
    2.2 等级保护2.0体系要求的变化
        2.2.1 档案网络安全定级工作的变化
        2.2.2 我国等级保护工作体系的变化
3 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对策
    3.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框架与流程
        3.1.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整体框架
        3.1.2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法规标准层
        3.1.3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对象层
        3.1.4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保障层
        3.1.5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制度层
        3.1.6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目标层
    3.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建设的建议
        3.2.1 重视新技术档案安全扩展要求建设
        3.2.2 构建纵深互补的档案安全防御体系
        3.2.3 保证档案系统内外一致的安全强度
        3.2.4 健全长效的档案安全集中管理机制
4 结语

(2)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农业科研单位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性与基本概念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内容
    3.1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
        3.1.1 强化网络安全工作方针和策略
        3.1.2 明确安全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制
        3.1.3 人员培训常态化
        3.1.4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3.2 信息安全技术内容
        3.2.1 信息数据安全
        3.2.2 业务应用安全
        3.2.3 通信网络安全
        3.2.4 计算环境安全
        3.2.5 区域边界安全
        3.2.6 物理环境安全
4 加强科研单位信息安全建设的有效策略建议
    4.1 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4.2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4.3 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4.4 加强科研数据安全保护
5 结语

(3)信息安全评估评测体系研究及ISMS审核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风险评估、等级保护与ISMS
    1.1 风险评估
    1.2 等级保护
    1.3 ISMS
    1.4 各种信息安全评测制度的对比
2 ISMS的第三方审核实践
3 结语

(4)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概念
        2.1.2 商用密码的相关概念
        2.1.3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安全防护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安全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规则
第三章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现状
    3.1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功能
        3.1.1 前端的应用平台
        3.1.2 后台的运行保障
    3.2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保障概况
        3.2.1 商用密码技术保障
        3.2.2 商用密码管理保障
第四章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密码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密码服务缺乏共性支撑
        4.1.2 政务系统现使用的密码技术隐含数据裸露风险
        4.1.3 密码应用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安全漏洞
        4.1.4 保密意识薄弱导致的人为泄密风险
        4.1.5 密码专业人才缺失导致的业务风险
    4.2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商用密码技术发展层面的原因
        4.2.2 商用密码管理层面的原因
    4.3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评估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美国
        5.1.1 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
        5.1.2 重视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监管
    5.2 欧盟
        5.2.1 形成统一的安全标准指导性文件
        5.2.2 定期发布密码安全风险
    5.3 广东
        5.3.1 广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果
        5.3.2 商用密码应用和发展成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的优化对策
    6.1 推进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应用的技术保障
        6.1.1 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密码保护体系的基础支撑能力
        6.1.2 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应用标准的引导作用
        6.1.3 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密码应用技术产业发展
        6.1.4 构建专业密码人才支撑体系
    6.2 建立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6.2.1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
        6.2.2 明确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安全要求
    6.3 建立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长效风险控制和安全监管机制
        6.3.1 形成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安全性评估体系
        6.3.2 培育和布局本省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机构
    6.4 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商用密码应用的政策资金和培训保障
        6.4.1 统筹协调政策和资金保障
        6.4.2 加强相关单位的商用密码政策和知识培训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海事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评估标准研究
        1.2.2 等级保护标准研究
        1.2.3 现有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路线
        1.3.1 研究方法、内容
        1.3.2 研究路线
2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信息熵
        2.1.2 等级保护
    2.2 相关方法概述
        2.2.1 安全评估方法
        2.2.2 AHP法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等级保护的海事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设计思路
    3.3 设计过程
    3.4 海事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海事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安全评估模型构建
    4.1 基于海事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安全评估方法的选择
    4.2 AHP法确定主观权重
    4.3 信息熵理论判断客观权重
    4.4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终评估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T海事潮流预报系统实例应用
    5.1 系统介绍
    5.2 评估过程
    5.3 问题及建议
        5.3.1 存在的问题
        5.3.2 提出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等级保护的海事信息系统安全综合评估调查问卷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发表论文
    三、参与科研项目
    四、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6)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理论
    2.1 信息安全概述
        2.1.1 信息安全概念
        2.1.2 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2.1.3 信息安全理论体系
    2.2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
        2.2.1 信息安全监管
        2.2.2 巴塞尔协议
        2.2.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3 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3.1 E银行辽宁省分行概况
    3.2 人员资产风险分析
    3.3 服务资产风险分析
        3.3.1 应急处置方面威胁
        3.3.2 制度体系方面威胁
        3.3.3 外包方面威胁
    3.4 实物及软件资产风险分析
    3.5 数据资产风险分析
4 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4.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4.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4.2.1 完善岗位设置
        4.2.2 完善制度体系
        4.2.3 制定信息资产分类方案
        4.2.4 加强外包风险管理
        4.2.5 技术改进措施
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审及保障
    5.1 信息安全管理评审
        5.1.1 信息安全管理监测
        5.1.2 信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
    5.2 保障
        5.2.1 信息安全意识保障
        5.2.2 组织和人员保障
        5.2.3 资金和技术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安宁与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四、核心概念介绍
第一章 差异性社会情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模式
    第一节 法社会学理论中法律制度的演化原理
        一、法律对社会环境的依赖与适恰
        二、虚拟的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基础条件
        三、法律系统具备自我指涉机制
    第二节 以自由为核心: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模式
        一、分散立法,灵活保护
        二、行业自律,技术自治
        三、恐怖主义阴霾下的冲突与退让
    第三节 从尊严出发:欧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
        一、统一立法,明确规范
        二、严格监管,强力示范
        三、个人信息跨境流动中的矛盾与妥协
第二章 公与私的协调:中国个人信息保护观的演进理路
    第一节 古代群体取向的隐蔽文化
        一、家国一体:个体对集体的依附关系
        二、亲亲相隐:圈内圈外的二分界限
        三、仁礼存心:伦理规范下的个人空间
    第二节 当代个人信息保护观的觉醒与成长
        一、从阴私到隐私:私人领域的正当化
        二、流动的资源:利益驱动下的分享与交换
        三、可让渡的权利:公私利益平衡下的民意选择
    第三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理念
        一、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二、营造信息流通良好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立法特征
        一、以《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为统领展开布局
        二、多领域构建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
        三、安全原则下对个人信息权利设限
    第二节 物理安全:个人信息的底层防护
        一、严标准、宽领域:等级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二、多环节、多主体: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点保护
    第三节 数据安全:信息高效流转的安全通路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性规定
        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环节:明确义务,在利用与保护中寻求平衡
        三、个人信息传输存储环节:设立网络边界,塑造数据主权
    第四节 内容安全:国家安全下个人权利的张与弛
        一、公民的信息自决权利规定
        二、网络运营者的监管义务规定
        三、公权力部门的监管保护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不足与建议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不足
        一、权责比例失当,重义务轻权利
        二、保护框架不协调,行政主体的责任规范少
        三、监管执法主体分散,实效性、长效性不足
    第二节 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理念及总体框架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格尊严”理念
        二、细化定义,实现个人信息分区分级保护
        三、划清权责,构建一方主导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
    第三节 加强行政领域个人信息保护
        一、规范公权力行使程序,保证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性
        二、采用个人信息聚合利用方式,减少身份识别场景
        三、保障个人权利,完善侵权救济机制
结语
附录 个人信息保护态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主要图书文献
    主要学术刊物文献
    主要学位论文类文献
    主要网站文献
    其他类文献(包含报刊、标准、判决书等)
致谢

(8)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息安全
        2.1.2 信息安全管理
        2.1.3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PDCA理论
        2.2.2 信息安全管理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重庆海关机构及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3.1.1 重庆海关机构概况
        3.1.2 重庆海关信息化建设概况
    3.2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机制与内容
        3.2.1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框架
        3.2.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2.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3.2.4 信息安全支撑体系
    3.3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效果
        3.3.1 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管理组织机构
        3.3.2 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
        3.3.3 具备了较为有力的保障能力
第4章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与样本选择
        4.1.1 调查方案设计
        4.1.2 样本选择
    4.2 一般人员问卷分析
        4.2.1 内网客户端管理情况
        4.2.2 身份认证介质管理情况
        4.2.3 教育宣传情况
        4.2.4 信息安全意识情况
    4.3 兼职技术员问卷分析
        4.3.1 兼职技术员队伍情况
        4.3.2 兼职技术员工作及培训情况
第5章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5.1.1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与能力存在不足
        5.1.2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5.1.3 隶属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缺失
        5.1.4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5.1.5 内部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存在不足
    5.2 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够完善
        5.2.2 缺乏长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录用、培养、使用机制
        5.2.3 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5.2.4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5.2.5 信息安全检查的范围和力度不够
第6章 完善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6.1 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主体结构与能力
        6.1.1 设立隶属海关信息安全专职管理部门及岗位
        6.1.2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录用和培养机制
        6.1.3 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6.1.4 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6.2 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作用
        6.2.1 持续推动新技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6.2.2 探索建立隶属海关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6.2.3 通过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6.3 优化信息安全支撑措施及方式
        6.3.1 完善内部人员信息安全考核指标体系
        6.3.2 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6.3.3 引入第三方力量组织开展安全检查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1 信息安全
        2.1.2 云服务安全
        2.1.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1.4 系统论
        2.1.5 木桶理论
        2.1.6 PDCA循环理论
    2.2 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
        2.2.1 云服务安全保障
        2.2.2 云服务安全与等级保护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S公司云业务信息安全现状和挑战
    3.1 S公司简介
    3.2 S公司业务发展概况
    3.3 S公司信息安全的管理现状
    3.4 S公司信息安全的技术现状
    3.5 基于云等保的S公司信息安全差距对标分析
        3.5.1 信息安全管理差距分析方法
        3.5.2 S公司信息安全调研
        3.5.3 云等保三级防护差距对标分析
    3.6 S公司云服务面临的安全挑战
        3.6.1 缺乏信息安全战略和制度体系支持
        3.6.2 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安全技能不健全
        3.6.3 系统安全建设缺乏体系化管理
        3.6.4 信息安全技术能力有待加强
        3.6.5 信息安全的运维体系和措施不完善
        3.6.6 信息安全的评估和改进需要加强
第四章 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优化方案
    4.1 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思路
        4.1.1 信息安全管理优化目标
        4.1.2 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方法
        4.1.3 云等保指导信息安全管理优化的框架和流程
    4.2 S公司云服务系统安全定级和备案
        4.2.1 云服务系统安全定级
        4.2.2 云服务系统安全备案
    4.3 云服务的管理安全改进方案
        4.3.1 构建安全政策改进方案
        4.3.2 完善安全组织改进方案
        4.3.3 规划安全建设管理体系
        4.3.4 完善安全运维管理体系
    4.4 云服务的技术安全改进方案
        4.4.1 优化物理环境改进方案
        4.4.2 规划安全通信改进方案
        4.4.3 构建主机设备安全改进方案
        4.4.4 应用和数据安全改进方案
    4.5 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优化实施和等级保护测评
    4.6 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成果和评价
        4.6.1 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成果
        4.6.2 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信息安全访谈记录表
附录2 信息安全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基于工作流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测评工作流程分析
        2.1.1 测评工作流程
        2.1.2 以往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2.1.3 系统研究和设计的意义
    2.2 系统用例分析
    2.3 系统活动图
    2.4 系统ER图
    2.5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体系结构设计
    3.2 系统流程设计
    3.3 功能模块设计
        3.3.1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3.3.2 系统基本信息模块
        3.3.3 等级测评项目模块
        3.3.4 任务管理模块
        3.3.5 工作流模块
        3.3.6 智能分析模块
    3.4 数据库设计
        3.4.1 被测单位信息
        3.4.2 被测系统信息
        3.4.3 资产/测评对象
        3.4.4 测评项目
        3.4.5 工作流模块
        3.4.6 智能分析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实现
        4.1.1 系统界面实现
        4.1.2 系统关键代码实现
    4.2 系统测试与结果比对
        4.2.1 测评准确性对比
        4.2.2 报告编写耗时对比
        4.2.3 风险分析辅助性对比
        4.2.4 灵活性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与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J]. 郑川,曹阳,向禹,吴佩嘉. 山西档案, 2021(02)
  • [2]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农业科研单位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J]. 王丹,孙洋,谢辉,张丽萍,万锋,王燕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12)
  • [3]信息安全评估评测体系研究及ISMS审核实践[J]. 李莉,魏巨升. 电子产品世界, 2020(11)
  • [4]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商用密码安全保障研究[D]. 孙翊嘉. 兰州大学, 2020(01)
  • [5]海事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蔡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E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 夏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7]安宁与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 俞全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重庆海关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梓屹. 西南大学, 2020(01)
  • [9]S公司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 王旭.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工作流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朱磊. 广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